学术投稿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
  • 国际刊号:1001-4411
  • 国内刊号:22-1127/R
  • 影响因子:1.48
  • 创刊:1986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吉林
  • 语言:中文
  • 邮发:12-94
  • 全年订价:55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 吉林省一级期刊 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
  • 妇产科学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2013年1期文献
  • 2009~2011年天津渤海地区妇女HPV普查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妇女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状况、亚型分布以及与宫颈疾病的关系.方法:选取3 427例妇女为研究对象,使用HC-2的检验方式对受检者进行宫颈刮片行HPV检测,并对HPV感染率、型别分布及其与宫颈疾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普查受检者中共检测986例阳性标本,HPV阳性率为28.77%,高危型阳性614例(17.92%),以HPV16、58、52、33、56亚型为主;低危型293例(8.55%),以HPV6、11亚型为主;其他型79例(2.31%),以HPVCP8304、53亚型为主.HPV感染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HPV感染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与呈正相关.结论:HPV感染在宫颈病变中起重要作用,与宫颈癌的发生存在相关性,HPV检测对宫颈恶性病变的早期发现和治疗预防有重要价值.

    作者:田立慧;于德亮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甲胎蛋白水平对母体的影响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对母体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18例妊娠中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甲胎蛋白值,根据其AFP值分为观察组(≥250 μg/L) 54例和对照组(<250 μg/L) 64例,选取同期正常妊娠孕妇160例测定其血清AFP水平.所有孕妇均随访至分娩,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AFP水平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血清AFP水平高于正常妊娠组,其中重度子痫前期组血清AF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妊娠期高血压组及轻度子痫前期组,而妊娠期高血压组及轻度子痫前期组与正常妊娠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孕妇尿蛋白、肾功能、眼底变化与其血清AFP水平有关.结论:孕妇血清AFP水平异常升高影响妊娠结局,对母体本身亦有一定影响.AFP值测定是一种无创性、操作简单、费用低廉的产前检查手段,妊娠中期孕妇血清AFP监测可做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检预测的一项有效尝试,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作者:武军;孙丽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子宫动脉灌注栓塞化疗在早期巨块型宫颈癌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子宫动脉灌注栓塞化疔治疗早期巨块型宫颈癌的效果,并对其机制进行简要分析.方法:选择52例早期宫颈癌患者,采用完全随机的方式选择29例患者为灌注化疗组,在手术前行1-2疗程的子宫动脉灌注栓塞化疗;其余23例患者为对照组,行手术治疗.记录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灌注化疗组总有效率为88.5%,5例出现下腹部疼痛,2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13例出现一过性白细胞下降,手术过程中失血量较对照组少(P<0.05),术后有4例淋巴结阳性,1例宫旁组织阳性,对照组中有8例淋巴结阳性,9例宫旁组织阳性,1例患者出现阴道切缘阳性,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动脉灌注栓塞化疗可以明显缩小早期巨块型宫颈癌病灶,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预后.

    作者:许永慧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高龄孕产妇分娩结局与分娩方式选择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高龄孕产妇分娩结局与分娩方式选择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高龄孕产妇并分为顺产组和剖宫产组,进一步根据护理方式将顺产产妇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观察负面情绪、产后出血量、卧床时间、产褥期感染发生例数以及新生儿质量.结果:剖宫产组产妇SDS评分、SAS评分、VAS评分、产褥期感染例数、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低于顺产组;产后出血量、分娩后卧床时间明显多于顺产组.顺产产妇中护理干预组SDS评分、SAS评分、VAS评分、产后出血量、产褥期感染例数、分娩后卧床时间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结论:顺产结合相应的临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高龄孕产妇的分娩结局.

    作者:杨传华;赵方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5004例非沪籍孕产妇产前检查及不良妊娠结局的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对非沪籍孕产妇妊娠结局的临床分析,发现存在问题,加强对该类人群的孕期保健管理,减少不良妊娠结局.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09及2010年住院分娩的非沪籍孕产妇的产检情况和妊娠结局进行分析,以同期沪籍孕产妇为对照,比较两者的不同.结果:与沪籍孕产妇相比,非沪籍孕产妇以经产妇居多,平均年龄较大,绝大多数(94.9%)为大专以下学历;46.92%无产检,仅3.58%有正规产检;孕产妇中过期妊娠、低体重儿以及巨大儿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与沪籍孕产妇相比,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过期妊娠、低体重儿以及巨大儿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与产前检查次数呈明显相关(P<0.001).结论:非沪籍孕产妇,尤其是低学历者缺乏足够的围产期保健,更容易出现过期妊娠、低体重儿以及巨大儿等不良妊娠结局;产前检查对改善不良妊娠结局,如防止过期妊娠儿出生、减少巨大儿出生等有积极作用,应加强低学历非沪籍孕产妇的产前保健.

    作者:张保华;冯晓丹;郭洁;朱泰来;季静;李岚;顾丹萍;李华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广西南宁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分析

    目的:研究广西南宁地区女性各年龄段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率和亚型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凯普公司DNA提取试剂盒和HYBRIMAX导流杂交技术对到该院妇科体检的3 527例广西地区女性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广西地区女性HPV感染率20.01% (706/3 527).感染比例高的亚型是HPV52 (20.61%),其次是HPV16(16.55%)和HPV58(11.40%),在感染者中HPV单一亚型感染率为61.07%,HPV多亚型感染率为38.93%.各年龄段中HPV阳性检出率在小于25岁组高,为25.62%.结论:广西地区女性HPV感染比例高的亚型是HPV52,对年龄小于25岁的女性需加强普及女性卫生保健意识,降低HPV感染率.

    作者:何俊炜;杜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甲氨蝶呤辅助天花粉保守治疗高血清β-HCG水平输卵管妊娠

    目的:观察甲氨蝶呤(MTX)辅助天花粉保守治疗高血清β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输卵管妊娠的效果.方法:对96例确诊为高血清β-HCG水平输卵管妊娠(未破裂)天花粉保守治疗的患者,血β-HCG>2 000 U/L,高26 699 U/L,肌肉注射结晶天花粉蛋白1.8 mg,给药后复查血β-HCG、B超检查,动态观察血β-HCG水平、附件包块变化及腹痛、盆腔积液情况.治疗观察发现30例血β-HCG水平下降明显,但下降停滞平台或反弹,并无急腹症表现,加用MTX50 mg/m2单次肌肉注射治疗,或1 mg/kg肌肉注射,隔日一次,共4次,次日始四氢叶酸(CF) 0.1 mg/kg肌肉注射,隔日一次,共4次,继续观察治疗效果.结果:96例高血清β-HCG水平输卵管妊娠患者中天花粉保守治疗,66例治愈,加用MTX辅助治疗30例,治愈26例,失败4例,治愈率86.67%.结论:天花粉用于高血清β-HCG水平输卵管妊娠保守治疗过程中及时加用MTX可取得较理想疗效.

    作者:项达军;顾劲松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非脱垂子宫分别采用3种子宫切除术164例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非脱垂子宫行阴式子宫切除术(TVH)的优点、手术方法、适应证及禁忌证.方法:对非脱垂子宫行传统开腹子宫切除术(TAH) 56例患者,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 58例患者,阴式子宫切除术(TVH) 50例患者分别进行了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TVH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体温均小于其他两组,术后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LAVH与TVH基本相同,短于TAH.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无差异.结论:TVH更符合微创手术原则,具有手术时间短、对患者损伤小、术后恢复快、腹壁无瘢痕、术后住院时间短的优点.

    作者:曾引翠;米尔兰;卫保林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南京市流动儿童自我意识状况的对比

    目的:了解流动儿童自我意识评价及影响因素,改善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态.方法:对南京市2所中学和2所小学的1 100名9 ~16岁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流动儿童为研究组,非流动儿童为对照组,调查流动儿童的自我意识状况.结果:研究组自我意识评价总分均值为55.6分,自我评价偏低、正常和偏高的比例分别为15.9%、39.1%和45.0%;研究组与对照组自我意识评价仅在躯体外貌与属性分量表上存在统计学差异;是否独生子女、所在年级、学习成绩、父母文化程度、父母与孩子交流情况、班主任老师的关心程度对研究组自我意识评价有显著影响.结论:家庭、学校和社会需共同努力,促进流动儿童心理健康.

    作者:尹勤;毛京沭;宗占红;雷敏;徐培;高祖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剖宫产术后镇痛对乳汁分泌及新生儿的影响

    目的:测定剖宫产术后镇痛产妇乳汁、血清、尿液及新生儿尿液中镇痛药物含量,观察术后镇痛对乳汁分泌和新生儿的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88例足月妊娠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3组,曲马多静脉镇痛组(A组,n =34),吗啡硬膜外镇痛组(B组,n =34),空白对照组(C组,n=20).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质谱仪测定剖宫产术后24 h产妇乳汁、血清和尿液中以及新生儿尿样中镇痛药物含量.观察产妇开始泌乳和新生儿开始睁眼时间,记录48 h新生儿哺乳次数、呼吸和心率.结果:A组术后乳汁中未能检测出曲马多含量,34例新生儿术后24 h尿样中有3例检测出曲马多,检出率仅为8.82%.B组34例产妇乳汁中有7例检测出吗啡,检出率仅为20.6%,34例新生儿尿样中有3例检测出吗啡,检出率仅为8.82%.与C组相比,A、B两组产后开奶时间、泌乳时间和哺乳次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B两组新生儿的呼吸、心率和睁眼时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镇痛能促进乳汁分泌,镇痛药物吗啡和曲马多都能通过乳汁进入新生儿的体内,但进入新生儿体内的药量甚微,达不到有效血药浓度,故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作者:徐红云;朱家军;刘俊;李华;常平;夏安周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崇州市96所不同性质幼儿园儿童体检分析

    目的:掌握崇州市公办、乡镇幼儿园儿童体格发育及健康状况,制定相应措施,促进新版《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的施行.方法:对2011年3~6月崇州市96所幼儿园16 771例儿童年度体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崇州市乡镇幼儿园体格发育<m-sd的儿童比崇阳镇公办园高近3倍.崇阳镇公办园肥胖、视力阳性、龋齿发生率偏高,崇州市乡镇幼儿园低体重、消瘦、生长发育迟缓,贫血发生率偏高.结论:崇州市两类幼儿园存在明显差异,《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及卫生保健制度的落实直接关系到儿童的身心健康.卫生教育行政部门应高度重视对乡镇幼儿园的监督、检查和指导,确保崇州市儿童的健康成长.

    作者:牛庆华;张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新生儿、婴儿声带麻痹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引起新生儿、婴儿声带麻痹的原因.方法:对2002年5月~2010年5月21例声带麻痹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先天性心脏病居首位,共有18例,占85.7%;缺血缺氧性脑病2例,占9.5%;即有先心病又有缺血缺氧性脑病的1例,占4.7%.结论:在新生儿、婴儿的声带麻痹中,先心病为主要原因,其次为缺血缺氧性脑病.

    作者:李为;程占刚;戴秀华;张海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在早产儿神经心理发育中的作用

    目的:通过对早产儿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早期发现早产儿神经系统的轻微功能异常,以便早期干预.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56例在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分娩早产儿,分别于第2~3天,26~ 28天(纠正胎龄40周后算起)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结果:56例早产儿第一次测量NBNA <35分12例,第二次复测9例为异常.检查出的异常早产儿需进行日后的早期干预.结论:应用NBNA法对早产儿早期进行神经行为检测,早期发现中枢神经系统的轻微功能异常意义重大,因此建议在早产儿中普遍开展.

    作者:王艳娟;卢云;吴晓庆;郑芹;李晓景;李宝朵;孙蔚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根据65例(72个病灶)乳腺疾病的超声弹性图像表现,将图像分成为1~5分,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良性病变以1~3分多见,恶性病变以4~5分多见.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有助于乳腺疾病良恶性的鉴别.

    作者:王汉峰;崔杰;怀其亮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乙肝病毒DNA与前S1抗原在产前检查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DNA (HBV DNA)和前S1抗原(Pre-S1 Ag)在产前检查中的意义.方法:从产前检查孕产妇标本中筛选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HBsAg(+)]标本417例,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全阴性标本50例为对照,分别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检测HBV-M,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 DNA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Pre-S1 Ag,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17例HBsAg(+)孕产妇中,HBV DNA与Pre-S1 Ag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HBV DNA与Pre-S1 Ag阳性率均高于HBeAg(-)组(P<0.05).在185例HBV DNA(+)患者中有61例Pre-S1 Ag为阴性,232例HBV DNA(-)患者中有45例Pre-S1 Ag为阳性.50例血清标志物全阴性标本的HBV DNA与Pre-S1 Ag均为阴性.结论:在产前检查中增加HBV DNA与Pre-S1 Ag检测是对乙肝血清标志物的良好补充,联合检测有助于准确判断孕产妇体内是否存在乙肝病毒复制,以便临床及时采取阻断措施,减少病毒母婴传播.

    作者:吕晓婷;王俊峰;臧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适宜基层地区ASCUS病例临床处理方案的探讨

    目的:探讨适宜基层地区细胞学诊断为ASCUS病例有效的处理方法.方法:将诊断为ASCUS的896例病例分为两组,第一组543例重复细胞学检查,结果≥ASCUS病例进行宫颈活检术+组织病理学检查;第二组353例直接宫颈活检术+组织病理学检查.另外对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各年龄段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第一组重复细胞学检查无上皮内病变55例、ASCUS 158例、ASC-H 39例、LSIL 255例、HSIL36例;其中488例≥ASCUS病例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炎症179例、CIN Ⅰ200例、CINⅡ49例、CINⅢ59例、宫颈癌1例.第二组直接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炎症137例、CIN Ⅰ134例、CINⅡ47例、CINⅢ34例、宫颈癌1例,两组组织病理学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INⅡ的检出率与各年龄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 ~ 44岁年龄段CINⅡ及以上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各年龄段,其次是35 ~39岁年龄段和45~49岁年龄段.结论:在基层地区细胞学诊断为ASCUS的病例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任选一种处理方案,重点对35~49岁年龄段的病例加强临床监测.

    作者:潘丽;林宁;王丽娟;石慧;蔡瑞芬;袁新华;吴玉璘;李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宫颈液基细胞学联合阴道镜下活检对子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宫颈液基细胞学联合阴道镜下活检对子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8月~ 2011年8月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69例子宫颈病变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3例.A组仅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B组仅行阴道镜下活检,C组行宫颈液基细胞学联合阴道镜下活检,并将三种检测结果与病理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A组、B组病理检测符合率均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采取宫颈液基细胞学联合阴道镜下活检应用于子宫颈病变的诊断准确可靠,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强萍;陈丽娟;陈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宫颈锥切术中冰冻病检在宫颈高度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宫颈锥切术中冰冻病检在宫颈高度病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多点活检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原位癌(CINⅢ/CIS)并行冷刀宫颈锥切术中宫颈标本快速冰冻病检的138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所有患者冰冻及手术前后组织病理结果的差异.结果:138例患者中,120例(86.96%)术中冰冻与术后石蜡结论一致,18例不符,其中3例冰冻为CIS,石蜡为浸润癌;4例冰冻可疑浸润癌,石蜡2例为CIS,2例为浸润癌;1例冰冻为慢性炎症,术后发现有CINⅡ;3例冰冻为CINⅡ,石蜡2例为CINⅢ,1例为CIS;1例冰冻为CIN Ⅰ,术后为CINⅢ;另有3例冰冻为CINⅢ,石蜡为CIS,3例冰冻为CIS,石蜡为CINⅢ.结论:术中冰冻对宫颈高度病变的诊断有一定的误差,临床应用需慎重.

    作者:杨谢兰;卢玉波;王羽丰;刘熙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纤维连接蛋白作为室间隔缺损血清标志物的研究

    目的:验证纤维连接蛋白是否可以作为室间隔缺损(VSD)患者血清标志物.方法:收集室间隔缺损患者血清和与之年龄、性别、民族匹配的房间隔缺损患者、法洛氏四联症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清各20例,应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样本中纤维连接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纤维连接蛋白在VSD组、ASD组、TOF组和健康体检者血清中均能检测到,但在VSD组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ELISA检测显示VSD组患者血清中纤维连接蛋白浓度为(67.08±27.67) μg/L,ASD组患者为(37.65±15.07) μg/L、TOF组患者为(28.08±11.24)μg/L、健康体检者为(31.15±11.18)μg/L,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进行两两比较,VSD组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3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连接蛋白在VSD患者血清中的含量较高,有可能作为VSD的血清标志物,但有待于进一步的临床大样本验证.

    作者:何武金;仇小强;余红平;何敏;周怡;曾小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近10年农村育龄妇女分娩方式的变化及原因

    目的:分析近10年农村育龄妇女分娩方式的变化及其原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浙江省农村近10年有孕产史的522名育龄妇女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近10年农村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Z=3 29,P=0.001);选择剖宫产的原因主要是产前检查异常(53.1%)、认为剖宫产更安全(18.2%)和怕痛(13.4%);选择自然分娩的主要原因是产前检查正常(56.5%)和创伤小、恢复快(38.7%).剖宫产育龄妇女受朋友的影响明显高于自然分娩者(P<0.05),错误的认为剖宫产小孩比较聪明的比例也高于自然分娩者(p<0.05).结论:建议相关部门加强产前教育,严格把握剖宫产指征,提倡自然分娩,以逐步降低农村剖宫产率,保障母婴健康.

    作者:陈姣姣;邢海燕;戴林玮;连艳艳;闵苏苏;陈彬;陈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优化孕妇学校课程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了解优化孕妇学校课程对改善孕产妇妊娠结局及围产期保健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的效果.方法:采取单盲随机对照方法,取2009年6月~ 2009年11月在闵行区中心医院建卡并住院分娩的初产妇为研究对象,以接受优化课程者为干预组,接受传统课程者为对照组.调查指标通过问卷、门诊或住院病历资料收集,由专人管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组符合纳入条件者371例,对照组368例.两组对象社会人口学及一般指标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干预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且孕妇在围产期保健知识掌握程度、母乳喂养等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间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干预组对象能够应用自我保健知识及时就医.结论:优化孕妇学校课程有利于孕产妇掌握基本保健技能,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顾燕红;朱昊平;李丹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泉州市丰泽区5岁以下儿童单纯性肥胖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泉州市丰泽区5岁以下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儿童肥胖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对1 817例儿童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泉州市丰泽区5岁以下儿童单纯性肥胖检出率为2.92%,轻、中、重度肥胖检出率分别为2.04%、0.83%和0.05%,以轻中度肥胖为主.肥胖检出率以4~5岁组高,达5.31%;其次为3~4岁组,达4.27%.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及遗传为影响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泉州市丰泽区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率略低于全国水平.儿童肥胖的预防重点是要抓住肥胖发生的关键期,在培养科学的饮食习惯及健康的生活方式方面重点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作者:林卫华;黄柏青;蔡丽如;郑艺霞;洪金串;蔡芸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2006~2011年云南省22854名住院分娩活产儿出生体重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云南省15种特有少数民族地区部分住院分娩活产儿出生体重情况,为促进该地区儿童健康提供决策及干预依据.方法:统一制作调查表,收集被调查地区住院分娩新生儿的出生情况,采用Epidata软件用于数据录入,用SPSS.15.for windows作单因素分析,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S-N-K法检验).结果:不同地区活产儿的出生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民族活产儿出生体重之间亦无统计学意义;出生体重与孕次呈轻度正相关,但孕次≥5次以上出生体重呈下降趋势,男性出生体重与产次呈负相关;出生体重与孕周呈显著正相关;产妇年龄在20~40岁之间出生体重随着产妇的增龄而增加,40岁以上则降低.结论:提倡适龄生育,避免过度怀孕是优生优育、降低LBW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

    作者:杨梅;俞跃萍;刘锦桃;忽丽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东莞地区流动人口女性HPV感染危险因素调查及治疗效果

    目的:了解东莞地区流动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并探讨中药治疗宫颈HPV感染的疗效.方法:对3142名流动育龄女性进行保密式问卷调查并采用HCⅡ法进行HPV分型检测,同时进行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将304名高危HPV感染阳性患者分为中药组95例、α干扰素治疗组95例、对照组94例,治疗1~3个疗程复查HPV转阴情况.结果:高危型HPV感染率为9.7%.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结婚年龄≤20岁、分娩年龄≤20岁、性生活频率每周3次及以上的女性HPV感染率明显升高;患者治疗1~3个疗程后中药组和α干扰素组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3个疗程后中药组转阴率明显高于α干扰素组.结论:文化程度低、早婚早育、性生活过频是宫颈HPV感染的危险因素,中药可有效治疗宫颈HPV感染,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作者:韩临晓;刘燕燕;袁秀英;孙晓岩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104例,以腹腔镜下保守性治疗(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物取出,局部系膜下注射甲氨蝶呤)的53例为实验组,以腹腔镜下患侧输卵管切除术的51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术后的血HCG.结果:两组术后血HCG降至正常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输卵管通畅率为75.5%,宫内妊娠率为28.30%,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效果显著,无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手术简单易行,具有较好临床实用性.

    作者:娄晓君;冯丽晶;董玲;李莹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基础FSH对预测年轻不孕患者促排卵中卵巢反应性的价值

    目的:探讨基础卵泡刺激素值(bFSH)预测FSH正常的年轻不孕患者促排卵周期中卵巢反应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2月因男方因素或原因不明的年轻不孕症患者76例,且bFSH正常(≤8.5 mIU/ml),均采用重组人促卵泡激素针(r-FSH)促排卵治疗,共76个周期,分析bFSH与年龄、基础黄体生成素、雌二醇、促排卵用药的时间、用药总量以及卵泡个数、大卵泡数,内膜厚度及妊娠结局之间的相关性.结果:bFSH与卵泡个数呈负相关(P<0.01),与内膜厚度呈正相关(P<0.05);促排卵治疗后14例临床妊娠,临床妊娠率为18.4%(14/76),妊娠组和非妊娠组bFSH值分别为(7.31±1.29) mIU/mlvs (6.98±0.51) mIU/ml,结果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较低的bFSH水平患者在年轻不孕症患者促排卵中能获得较多的卵泡数和较高的临床妊娠率,bFSH水平可能是预测bFSH正常且年轻的不孕患者卵巢反应性的一项较好指标.

    作者:王辉;林仙华;诸溢扬;吴为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广州地区孕妇先兆流产发病状况及影响因素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孕妇先兆流产的流行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建立有效的孕妇保健运作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研究对象,抽取2012年1月~6月间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进行常规产前检查的孕妇作为调查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等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838名调查对象中,先兆流产的发生率为24.6%.流产史、孕期的情绪、孕期服用激素及孕期服用药物是疑似抑郁/焦虑障碍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1.456、1.415、4.701、5.765;妊娠后较清淡的饮食为保护因素,OR=0.675.结论:广州地区孕妇先兆流产率较高,与孕期饮食、情绪、流产史、服用激素及药物等因素有关.

    作者:朱春燕;吴娟;麦炜碧;陈乔珠;谢杏梅;杨红玲;龙燕;尚彦彦;麻庆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HCG日血清激素水平对供精体外受精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在控制性超排卵(COH)过程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HCG)注射日激素水平与供精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 with donor seman,IVF-D/ICSI-D)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2011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D或ICSI-D助孕的157例患者170个取卵周期资料,比较妊娠组及非妊娠组HCG日激素水平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并根据HCG日孕酮水平分为≤0.9 μg/L组及>0.9μg/L组,比较两组间的各项指标变化.结果:妊娠组HCG日孕酮水平明显低于未妊娠组(P<0.05);孕酮>0.9 μg/L组较≤0.9μg/L组HCG日血清E2水平、获卵率升高(P<0.05),而可利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降低(P<0.05),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受精率、卵裂率及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G日孕酮水平一定程度上影响卵子质量及子宫内膜容受性,根据HCG日孕酮值可有效预测供精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妊娠结局.

    作者:刘芳;李丽;王兴玲;王靖彦;管一春;冯涵琪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156例输卵管妊娠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输卵管妊娠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输卵管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随机选取的同期378例正常早期妊娠孕妇做对照.结果:输卵管妊娠发生率占异位妊娠的96.7%,以壶腹部多见,两侧别间发生概率相似.研究组在年龄、孕次、既往药物流产史、引产史、宫颈炎史和放置宫腔IUD史、吸烟史和酗酒史方面比率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人工流产史、剖宫产史、输卵管妊娠史、盆腔炎病史、阴道炎病史、解脲脲原体或衣原体感染史、阑尾炎史、不孕史方面比率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有人工流产等宫腔操作史、生殖道及盆腔感染史是引发输卵管妊娠的高危因素,应加强生殖保健宣传,提高人们对输卵管妊娠的预防意识.

    作者:霍文梅;张建寨;霍文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D3胚胎玻璃化冷冻两种操作方法的比较

    目的:比较两种玻璃化冷冻方法.方法:分别采用传统方法和改良方法自制麦管玻璃化冷冻.结果:两组的复苏率、妊娠率及种植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方法可避免胚胎直接接触液氮,为玻璃化冷冻的优选方法.

    作者:蒋彦;曹琴英;李淑贤;葛军;李彩霞;孟繁玉;刘俊山;耿彩平;宋歌;亓蓉;周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CT、UU感染与不孕不育临床研究及UU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泌尿生殖系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感染与不孕不育之间的关系以及UU感染的耐药性.方法:以246例不孕不育妇女为观察组,134 例正常生育妇女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CT、UU感染阳性率差异,分析观察组中CT、UU感染阳性及阴性患者的上生殖道炎症、输卵管堵塞情况以及UU感染的耐药性.结果:两组CT、UU及CT、UU混合感染率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中CT、UU感染阳性及阴性患者的上生殖道炎症及输卵管堵塞情况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UU感染药敏分析以多西环素、米诺环素比较敏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耐药现象比较严重.结论:泌尿生殖系CT、UU感染与不孕不育关系密切;药敏试验能很好地指导临床药物使用,能有效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锁丙荣;金全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皮下埋植避孕剂用于临床避孕的疗效研究

    目的:对皮下埋植剂避孕剂避孕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研究,对其临床应用的前景进行展望.方法:对2007年4月~ 2008年4月在东台市计划生育指导站实行避孕术的妇女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98例符合标准者,观察组使用皮下埋植避孕剂进行避孕,对照组使用宫内节育器进行避孕.对两组研究对象避孕效果、术后阴道出血、月经情况、放置率、患者满意率等临床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术后对患者随访5年,观察组有效率为97.9%,较对照组91.3%有优势.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4例,不良反应率为8.5%;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11例,不良发应率为23.9%,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放置率及患者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皮下埋植避孕剂在临床避孕的使用中,具有避孕率高,不良发应少,放置率高等优势,受到临床医患的认可,适于推广使用.

    作者:程卫东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育龄女性重复人工流产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育龄女性重复人工流产(人流)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1月1日 ~2010年8月31日在广州市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指导所行人流231例,按人流次数分为单次人流组和重复人流组两组,分析患者年龄、婚姻状态、孕产史、流产史、分娩方式和避孕方法等在两组病例中所占的比例及其与重复人流的相关性.结果:231例人流病例中,有重复人流112例,占48.48%,年龄、婚姻状态、分娩方式和所采用避孕措施均与重复人流不相关,已生育女性和无避孕中未坚持使用避孕套者与重复人流相关.结论:加强育龄女性中已生育人群的避孕宣传教育及提高选择避孕套作为避孕方式人群坚持使用避孕套的主动意识,对降低育龄女性重复人流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淑婷;李雅文;陈粮;刁伟坚;辛惠锦;张娣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成都市未婚女性重复人工流产情况及影响因素

    目的:了解成都市未婚女性重复人工流产情况及影响因素,探讨降低未婚人工流产率的措施.方法:在成都市3类不同等级医院选择人工流产的18 ~ 24岁未婚女性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合格对象416人,其中有重复人工流产史者158人,占38.00%;重复人工流产对象中,有3次及以上者高达37.40%.38.00%的对象在20岁前做了首次人工流产;调查对象的妊娠与避孕知识得分低(55.77分);重复人工流产组与非重复人工流产组比较有较高比例的多性伴(57.00%,30.20%,P<0.001)和与异性同居(60.80%,48.10%,P<0.05).近半年及本次妊娠前调查对象使用避孕措施情况差,且较多使用低效避孕措施.结论:多性伴、与异性同居、不使用或不当使用避孕措施是发生重复人工流产的危险因素.加强对未婚青年的教育,提高安全性行为意识,正确和坚持使用避孕措施,对于降低未婚人工流产率十分重要.

    作者:陈颖;崔念;田爱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儿童变应性鼻炎严重程度与外周血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内皮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变化的关系

    目的:研究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严重程度与患者外周血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内皮素(ET)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关系,探讨ECP、ET与TNF-α在儿童变应性鼻炎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3月~ 2011年3月急性发作期的变应性鼻炎患儿13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症状与体征情况分为轻度组93例与重度组43例,另外选取4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使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对照组、轻度组、重度组中ECP、ET与TNF-α的水平.结果:对照组、轻度组与重度组中的ECP水平分别为(12.85±1.94) pg/ml、(25.86±3.07) pg/ml、(30.82±3.25) pg/ml; ET水平分别为(53.28±10.12) pg/ml、(82.44±22.43) pg/ml、(99.28 ±30.16) pg/ml; TNF-α的水平分别为(18.79±4.96) pg/ml、(31.87 ±9.86) pg/ml、(51.26±11.14) pg/ml.与对照组相比,轻度组与重度组的ECP、ET与TNF-α水平均明显偏高(P<0.05).与轻度组相比,重度组的ET与TNF-α水平均偏高(P<0.05),重度组的ECP水平也高于轻度组,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外周血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内皮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在儿童变应性鼻炎的进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姜梁;胡晓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鳞癌组织C/EBPβ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鳞癌组织C/EBPβ基因启动子500 bp和外显子区序列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方法:C/EBPβ基因启动子500 bp和外显子区域设计6对引物,使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DNA测序方法分析15例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鳞癌组织和2例子宫颈正常组织C/EBPβ基因序列.结果:C/EBPβ基因上检测出6个已知SNP位点和3个新发现的或低频的多态性位点,有1例标本检测发现在2091-2092处插入GGCGGCAGC 9个碱基,而在维吾尔族正常子宫颈组织未发现新多态性位点.结论:C/EBPβ基因上新的多态性位点可能与维吾尔族子宫颈鳞癌发生相关.

    作者:赵志敏;王红英;郑威楠;李星;刘引引;康华丽;潘泽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Survivin基因-31C/G多态性与子痫前期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Survivin基因-31C/G多态性和子痫前期的发病及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以96例患有子痫前期的孕妇(其中轻度子痫前期52例,重度子痫前期44例)和110例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郑州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正常孕妇为研究对象,检测Survivin基因-31C/G多态性分布的基因型.结果:G等位基因型频率在子痫前期组高于对照组(P<0.05),G等位基因型频率在重度子痫前期组高于轻度子痫前期组(P<0.05).结论:Survivin基因-31C/G多态性的G等位基因可能是中原地区汉族妇女发生子痫前期的遗传危险因素,并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作者:乔小改;李筱梅;王凤羽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莱菔硫烷抑制PMA诱导宫颈癌细胞迁移与侵袭

    目的:观察莱菔硫烷(Sulforaphane,SFN)对宫颈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抑制情况,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宫颈癌细胞系HeLa细胞,经100 nmol/L佛波脂PMA诱导24 h后,加入不同浓度的SFN继续孵育24h.MTT法检测HeLa细胞的生长抑制情况;DCF染色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产生,细胞伤口愈合试验和小室侵袭实验分析SFN对PMA诱导HeLa细胞的迁移与侵袭情况.提取细胞总RNA,逆转录PCR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表达,明胶酶谱实验检检测其酶活性.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法检测SFN对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活性的影响.结果:0~30 μmol/L SFN对HeLa细胞的生长增殖无明显毒性作用.DCF染色显示PMA处理能使HeLa细胞ROS的含量增高5倍,而30μmol/L SFN处理能使ROS的产生降低44%;SFN也能使HeLa细胞迁移和侵袭率分别降低60%和75.5%.RT-PCR结果显示SFN能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PMA诱导的MMP-9表达,明胶酶谱实验显示MMP-9酶活性也明显降低.报告基因实验显示SFN能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NF-κB的活性.结论:SFN抑制NF-κB介导的MMP-9表达,从而影响宫颈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作者:何凤英;申清香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上海宝山区友谊路街道产妇心境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产妇产后的心境状况,为优生优育、产妇自身健康、家庭和谐提供一些参考依据.方法:对上海友谊路街道6个居委2009年产后两周内的74名产妇进行上门调查.结果:产妇怀孕时感觉幸福的占47.3%;分娩时感觉疼痛不能忍受的占13.5%;在近两周感觉的调查中,感觉不很愉快偶尔哭泣的占60.8%;对目前的睡眠很不满意和不满意的占12.2%;主要担心的问题:宝宝健康状况占36.5%,身材恢复占28.4%,乳汁少占23.0%,宝宝喂养占19.0%.结论:为了使产妇产后有一个良好的心境应做好充分的孕前、孕中和产后的相关知识普及和推广.

    作者:程华;王燕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疗程对哮喘患儿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的方式探究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疗程长短对哮喘患儿肺功能的影响,以期达到佳疗效.方法:随机抽取处于发作期的哮喘儿童80例,随机均分为A、B两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糖皮质激素干粉剂吸入治疗,A组疗程为1年,B组疗程为2年.治疗前及治疗后测定所有患者的肺功能,包括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值流速(PEF)、大呼气流量(MEF)值,多次测量计算平均值,计算测量值占预计值百分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各指标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B组患者治疗后FVC、FEV1、PEF、MEF均高于A组,其中FVC、FEV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F、ME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可以有效控制哮喘患儿症状,长期坚持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为佳,至两年以上更为有效.

    作者:王晓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胎盘部位超常反应19例误诊分析

    目的:总结和探讨胎盘部位超常反应(EPS)的临床过程及误诊原因,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胎盘部位超常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诊和漏诊,均依靠术后病理确诊,经治疗后随访至今全部患者存活.结论:胎盘部位超常反应很难在产前或产时诊断,在分娩或流产后出血经常规处理效果不佳时,应考虑存在胎盘部位超常反应的可能,通过手术清除病灶,效果较好,术后标本需及时送病理以明确诊断.

    作者:侯锐;姜罗;林蓓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综合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

    目的:综合评价生殖道感染的综合干预对控制我国育龄妇女内源性生殖道感染的效果.方法:检索近10年国内发表的关于育龄妇女细菌性阴道病和念珠菌性阴道炎的干预效果的研究.筛选文献、提取数据资料和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个研究,包括5个群组随机对照研究和8个干预前后对照研究,结果显示:①群组随机对照研究:细菌性阴道病患病率合并OR值为0.56(95% CI:0.37,0.84),念珠菌性阴道炎患病率合并OR值为0.50(95% CI:0.40,0.64):干预组患病率比对照组低.②干预前后对照研究:干预后细菌性阴道病患病率比干预前低(RD=-0.04,95%CI:-0.05,-0.02),干预后念珠菌性阴道炎患病率比干预前低(RD=-0.06,95% CI:-0.08,-0.03).结论:在育龄妇女中进行生殖道感染的综合干预对降低生殖道感染的患病率有一定积极的作用.

    作者:包翠萍;张敏英;齐秀英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技术在非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新生儿筛查中的前瞻性应用

    目的:验证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技术(HRM技术)用于筛查非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全自动毛细管电泳技术对6 525例新生儿脐血进行血红蛋白定量分析,将Hb Bart's含量在0.1% ~2.5%的样本挑出,排除3种常见缺失型α-地贫基因(--SEA、-α 3.7、-α4.2)后剩下的样本,用HRM技术分别对α-基因的3个外显子进行扫描后对这些样本进行基因确诊.结果:所有28例非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全部被检出.结论:HRM技术可作为非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的一种筛查方法,且具有准确、高效、低成本的优点.

    作者:陆林苑;唐海深;李东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超声对胎儿遗传标志物的筛查作用研究

    目的:进一步探讨超声对胎儿遗传标志物的筛查作用.方法:选取该院2007年11月~2012年1月间的3 623例孕妇的相关资料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地分析了产前筛查结果.结果:①3 623例孕妇中共检出各类遗传标志物286例,检出比例为7.89%.检出的286例遗传标志物包含:侧脑室轻度增宽、颈项透明层增厚、脉络丛囊肿、单脐动脉、轻度肾盂增宽等情况,所占比例分别为4.58%、0.33%、0.86%、0.52%、1.60%、7.89%.②其中染色体异常共发生了31例,染色体异常总比例为10.84%.按照遗传标志物的不同类型侧脑室轻度增宽、颈项透明层增厚、脉络从囊肿、单脐动脉、轻度肾盂增宽的染色体异常比例分别为:5.42%、58.33%、9.68%、42.11%、6.90%.结论:正确评价胎儿遗传标志物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胎儿大多数遗传标志物是非特异性的、短暂的,在开展胎儿遗传标志物筛查的过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以及筛查结果同时进行其他相关检查工作.

    作者:钱海芬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2006~2011年广西围产儿神经管缺陷发生状况分析

    目的:了解广西出生缺陷医院监测网神经管缺陷(NTDs)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方法:按照中国出生缺陷监测方案的要求,对2006 ~ 2011年的41所出生缺陷医院监测点的神经管缺陷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将在医疗保健机构住院分娩的孕28周至产后7天的围产儿作为监测对象.结果:6年间共监测的围产儿有484 304人,其中NTDs为231例,NTDs总发生率4.77/万,年度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降幅达64.57%.其中无脑畸形、脊柱裂、脑膨出发生率分别是2.44/万、1.67/万、0.66/万.围产儿NTDs的发生率男性为4.60/万,女性为4.75/万.城镇为2.45/万,乡村为6.52/万;产妇年龄别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岁组发生率高(11.04/万).产前确诊的比例74.46%,产前B型超声波诊断的比例为77.06%.结论:2006~2011年广西围产儿NTDs的发生率出现下降趋势,农村育龄妇女是NTDs干预的重点人群.

    作者:姚慧;丘小霞;田晓先;曾萼;李映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全程健康教育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全程健康教育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6月~ 2011年6月期间该院收治的9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均给予一般常规治疗,而研究组患者则在一般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加用全程健康教育方案,并分别对两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和治疗依从情况等相关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其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降低,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患者完全依从的比例显著提高,高达71.11%,而不能依从的比例则显著降低,仅为2.22%,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健康教育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改善和治疗依从性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董君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健康教育在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收治的60例OHS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只接受常规的临床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的治疗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健康教育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症状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健康教育能增强患者应对压力的能力,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高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父母培训对学龄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干预效果的评价

    目的:评价父母培训对学龄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将符合DSM-Ⅳ诊断标准的学龄前4~6岁ADHD儿童随机分为两组:父母培训组即干预组32例,对照组31例.干预组由专业医师对儿童父母进行为期8周的培训,并在培训后进行1个月的巩固干预;对照组则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在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使用SNAP-Ⅳ量表对两组儿童的ADHD症状进行评估,干预组进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评估.结果:干预组FES-CV量表的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道德观、组织性、控制性分值较干预前有提高(成功性P <0.05,余P<0.01),矛盾性分值较干预前降低(P<0.01),而独立性无明显变化(P>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儿童的SNAP-Ⅳ量表分有减少(P<0.01);干预组有效率达56.7%,症状缓解率达33.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者P<0.01,后者P<0.05).结论:父母培训对学龄前ADHD儿童安全有效,能够改善患儿的家庭环境及其ADHD症状.

    作者:晏国娟;王平;杜文冉;齐浩;董静怡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