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该研究探讨了在心脏内科如何采用督导方法帮助护理人员自我纠正医学错误,减少护理工作中的失误,确保患者的安全.方法 采用定性分析法对于护理质量工作督导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研究的对象为在本科轮转的实习护士和低年资的本科护士.采用问卷调查与临床督导巡视相结合的方法,对于可能引起医疗差错、护理工作失误的原因和成功自我纠正医学错误,减少护理工作中失误的情况案例进行分析.结果 可以减少医疗差错、护理工作失误的影响因素包括监督、失误的预期认识、重复校对、知晓病情、经验知识.可能引起护理工作中失误的常见原因为工作繁忙、床位更换频繁、不良工作情绪、不熟悉病情.结论 加强对实习护士和低年资护士的督导监管,重视对常见失误原因的认识学习,改善工作环境和条件,提高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知晓率、对可能出现失误的预期分析和工作经验是成功自我纠正医学错误,减少护理工作中失误,保证患者和医疗安全的关键.
作者:张少录;张洁宜;刘森珍;蔡巧娇 刊期: 2007年第09期
应用桩核烤瓷冠对残根、残冠进行修复,是临床常用的一种修复方法,而制取桩核完整准确的印模是修复的关键,本文对制取桩核的方法及护理进行探讨.在门诊中选取经过完善根管治疗的残根、残冠进行桩核烤瓷冠修复的患者,采用寒天印模材料与藻酸盐印模材料联合印模法间接制取桩核,制作出的修复体固位力好,边缘密合,得到了满意的疗效.
作者:吴彩杰;代红;马冬丽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顽固性胸水在治疗上较为棘手.2000年3月至2006年3月,我们对13例此类患者采用甲氨喋呤加地塞米松胸腔内注射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同时给予操作前后的护理指导对确保该技术效果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化秋菊;张红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湿疹(czema)是一种炎症性皮肤反应,临床表现包括瘙痒、红斑、脱屑及成群丘疱疹.组织学特征为表皮细胞间水肿,伴有不同程度的棘层肥厚及浅表血管周围淋巴组织细胞浸润.本病可由许多外源性和内源性因素单独作用或共同作用引起.病因往往不易查清,我科自2004年10月至2006年5月收治150例皮炎湿疹,应用派瑞松治疗并进行疗效观察,现将治疗结果及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作者:汪淼芹;刘琬椿;曾敏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异丙酚加芬太尼麻醉在胃镜检查术中的可行性.方法 随机选择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443例,其中自愿接受麻醉的203例为观察组,未接受麻醉的240例为对照组,记录患者检查过程的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值.结果 观察组检查时间较对照组平均减少2 min,麻醉组心率、血压值无明显变化,术中8例出现一过性轻度血氧饱和度下降;5例有轻微咳嗽;2例有肢动.203例患者全部完成检查,醒后无不适感.对照组中有53例出现干呕,3例未完成检查.结论 异丙酚加芬太尼麻醉用于胃镜检查,可明显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应激反应,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张泽俊;陈祥爽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静脉麻醉在门诊口腔手术中应用(无痛牙科)的安全性,探讨相关的护理措施.方法 将60例行异丙酚静脉麻醉的患者随机分为靶控输注(TCI)组和手控输注(MAN)组,每组30例,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不同时间用药量的比较(给药前、给药后2 min、5 min、10 min)及术毕的血压、心率、氧饱和度及镇静深度.结果 患者意识消失所需要的时间无明显差别,MAN组在术中的燥动的发生率明显高于TCI组(P<0.01),MAN组的MAP及HR在手术中明显波动.6例患者术中血氧饱和度、动脉血压、心率一过性下降(P<0.01),但经严密的观察与及时处理,手术结束后上述指标很快恢复至正常范围,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结论 TCI组与MAN组相比,诱导迅速、苏醒快.麻醉维持更加平稳,静脉麻醉应用于门诊口腔拔除阻生牙效果好、风险小,护理的配合对顺利安全完成手术有重要意义.
作者:姜智敏;郭庆平;缪颖;王南燕;李恒;廖珊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护理干预提高慢性高血压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方法 将68例使用降压药物治疗的慢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试验组给予全程护理干预,对照组只给予一般的出院指导.6个月后对两组病人进行遵医行为调查.结果 试验组病人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程护理干预可提高慢性高血压病人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顾海波;杜美芳;邹月珍;文杏珠;苏艳玲;陈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晚期癌症病人面对死亡的态度,旨在减轻晚期癌症病人对死亡的恐惧心理,以提供更加有效、符合其实际需要的照顾与支持.方法 对84例晚期癌症病人的死亡态度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生理状况好的晚期癌症病人对死亡的接受程度高于生理状况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状况好的晚期癌症病人对死亡的接受程度明显高于心理状况差的病人,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多数晚期癌症病人在面临即将死亡的威胁时,都害怕死亡,承受能力较低,对死亡采取回避的态度,应加强晚期癌症病人的死亡教育.
作者:陈茹;苏雪莲;李秀兰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语言诱导式音乐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矫治效果.方法 选择2006年8~10月在我院住院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给予一般(支持性)心理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为期6 w的语言诱导式音乐治疗,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评定.结果 观察组SAS、SDS、NOSIE评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语言诱导式音乐治疗有助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负性情绪,缓解患者的精神症状,矫治不良行为,对促进精神和心理康复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李玉梅;任秀;李传平;李遵清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指导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前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5年5月~2006年5月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患者20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护理,试验组在实施治疗、护理的基础上辅以预见性术前护理指导.结果 试验组在实施术前预见性护理指导后,睡眠质量显著提高(P<0.01).结论 预见性护理指导能有效改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前的睡眠状况.
作者:吴九妹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综合性心理干预对慢性脑供血不足伴焦虑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106例慢性脑供血不足伴焦虑抑郁患者按心理检查时单双序号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常规药物的治疗基础上采用综合性心理干预治疗、生物反馈、放松训练、支持性心理治疗等.对照组仅用常规药物治疗.每位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用焦虑抑郁量表和测查生活质量评定问卷(GQOL-74),并进行同组间比较.结果 研究组治疗6个月焦虑抑郁改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综合性心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王雅芹;楚平华;田冬梅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外科择期手术(Ⅰ、Ⅱ类切口)预防性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 观察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甲状腺肿、腹股沟疝手术)和Ⅱ类切口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不应用抗生素、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及术前与术后使用抗生素后,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全部病例愈合良好,无肺炎、髙热、腹腔或切口感染并发症;手术前后外周血白细胞无显著性差异(P>0.05);送检的培养标本,无论是伤口分泌物还是胆汁,均无细菌生长.甲状腺肿手术患者,是否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术后体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腹股沟疝手术患者,术前一次性使用抗生素,术后无高热;胆囊切除术,术前一次性使用抗生素与术后连续使用抗生素,在体温上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外科择期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于Ⅰ类清洁切口不主张应用;易受污染切口,术前30 min一次性静脉用药(头孢菌素),能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
作者:朱红艳;罗红;刘学菊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和理解肾移植急性排斥受者所体验的各种不适状况.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研究法,以深度访谈方式收集8例个案的资料,并运用Colaizzi分析程序进行分析.结果 3个层面7个主题被提取.生理层面:(1)不适症状之困扰;(2)自理能力的下降.精神心理层面:(1)焦虑,对未来的不确定;(2)抑郁,生命价值观的改变;(3)归因宿命以平衡心理.社会层面:(1)社交孤立;(2)对家庭内疚感加重.结论 护理人员应深入了解肾移植急性排斥受者的各种不适感受,提供针对性的舒适措施以缓解或消除各种不适体验,从而改善受者的舒适状况.
作者:肖春秀;姜小鹰;阎成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强化功能锻炼、腹部按摩对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腹部手术后患者70例,按手术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于术后6 h采用强化功能锻炼和腹部按摩的方法,连续3~5 d;对照组采用腹外科常规治疗与护理.比较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食欲状态、腹胀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t=6.49、7.28、9.43,P均<0.01);治疗组术后食欲状态、腹胀和恶心呕吐发生率的比率差异也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χ2=22、64、7.38、15.63,P均<0.01),治疗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强化功能锻炼结合腹部按摩能有效地促进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预防术后腹胀的发生.
作者:覃丽玲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阅读困难儿童行为问题及家庭影响因素.方法 对69例阅读困难儿童进行研究.结果 阅读困难儿童存在行为问题,主要家庭影响因素为情感表达、独立自主、娱乐活动及道德宗教.结论 阅读困难儿童应保持良好的家庭环境,避免行为问题的发生,使其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王雅芹;何任;张晓艳;何伋 刊期: 2007年第09期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一项技术性操作.在操作中我们遇到了许多静脉输液穿刺成功后无回血的情况,尤其是对老年人、婴幼儿、休克和脱水病人的静脉输液穿刺,因穿刺后无回血导致不能判断穿刺是否成功,而拔出针头反复穿刺.这样既给患者增加了痛苦,又增加了护患、家属之间的矛盾,还会造成血管的破坏.给长期住院患者以后的穿刺带来困难,甚至因此失去抢救的有利时机.为此,我们对住院病人640例近6 440次静脉输液中的回血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经过反复临床观察,得出以下有利于静脉输液回血的结论.
作者:葛志红 刊期: 2007年第09期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为特征,从而导致骨脆性增加和易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属于继发性骨质疏松,系因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胰岛素生物作用障碍而引起糖、蛋白质、脂肪以及矿物质代谢紊乱,继而影响骨组织代谢及调钙激素或因子失调所致,发病率约为24%~52%,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唐旭丽 刊期: 2007年第09期
近年来,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病例有显著上升趋势[1].糖尿病与肺结核互相影响,结核病治疗的成败与血糖控制程度有关,在此治疗中出现血糖控制不理想,长时间排菌或反复小量咯血不止,给病人造成很大的思想上与经济上的负担.2005年7月~2006年7月我院对56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人进行科学有效的健康教育,减轻了病人及家属的负担,为疾病的尽快治愈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者:周爱杰;张盼花;崔魁丽;史彦敏;徐素玲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头颈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中的实施及效果.方法 选择接受放射治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遵循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全程计划性健康教育;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结果 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治疗依从性及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中、重度放疗反应的人数、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及放疗的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半年发生放疗并发症的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实施健康教育路径能够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和护理质量,减轻放疗反应和减少医院感染以及提高放疗的疗效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郭冰冰;江惠琼;何丽红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呼吸科呼吸衰竭的患者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应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121例.观察组66例,对照组55例.观察组分别于上机前、上机起始期、上机后对患者进行一对一个体全程健康教育,对照组按一般操作进行.结果 观察组有63例接受无创通气治疗好转出院,3例病情进展迅速,行气管插管应用有创机械通气.对照组有44例接受此项治疗好转出院,11例不接受无创通气治疗.其中3例好转出院,5例放弃治疗,3例死亡.结论 对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患者进行个体的全程的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对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上机成功率,减少腹胀、面部压伤等常见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无创正压通气的治疗效果,保证患者的上机安全.
作者:刘希芝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癔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采取面对面交谈法及电话咨询教育法进行健康教育,从3个方面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1)癔症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情况;(2)建立积极、正确的信念和态度;(3)自觉、主动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和生活规律.结果 30例癔症患者在相关知识掌握方面及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正确信念和态度等方面均比以前有明显的提高.结论 通过有计划、有步骤进行健康教育,对癔症患者的康复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作者:杨陆花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提高脊椎骨折患者对疾病康复及日常保健的认识和自我护理能力.方法 将148例脊椎骨折出院患者的资料登记入册,于出院后7 d、1个月进行电话访问式健康教育.结果 148例中139例获访,其中69例存在健康问题,需接受医护人员指导和帮助.结论 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是一种简便、高效的医疗服务措施,不仅促进患者的遵医行为,提高患者的身心独立能力,还不断完善了出院指导.
作者:林海燕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脑梗死病人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方法 2005年5月至2006年4月将222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按临床路径实施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健康教育效果.结果 实验组健康教育达标率、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实验组病人康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脑梗死病人实施健康教育, 能提高患者的住院适应能力和自我保健能力,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郑小薇;郑翠红;程文昉;徐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病人的心理需求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疾病的不同阶段也有变化,总的要求是:精湛的医疗技术,高尚的护德,细致的护理,合理的饮食,舒适的环境.要求的终目的是:尽快就医,早日痊愈[1].
作者:许静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吞咽康复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并发抑郁症患者的情绪障碍程度变化.方法 把60名中风后吞咽障碍并发抑郁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28 d.观察指标采用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和引用日本藤岛一郎的《摄食-吞咽障碍的等级(评价与目标)》以及参照Zung氏自评抑郁量表(SDS)诊断标准.结果 康复训练组情绪改善程度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意义.结论 对中风后吞咽障碍并发抑郁症状患者进行吞咽康复训练有助改善其情绪障碍程度.
作者:郑倩卿;赖莹莹 刊期: 2007年第09期
1 在职护士提高护士人文修养的重要性1.1 在职护士人文修养水平制约护理质量随着护理观念从以疾病为中心逐步转向以人的身心健康为中心,护理的理论体系、工作内容、活动空间等方面都在发生变化,突出的表现是在护理实践中更加注重人本观和人文精神,充分体现护理的科技性和人文性的完美结合与统一.
作者:韩炜;卢建文;张新宇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由于社会及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近代麻醉学的崛起非常迅速,麻醉学已成为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麻醉学从其自身的实践中汲取并集中了多种学科的有关理论与专科技术,从而形成了麻醉学自身的理论和技术体系.麻醉学已成为一门研究临床麻醉、重症监测治疗、生命复苏、疼痛机制和治疗的二级学科.随着人们对麻醉学科的重要性认识的增加,人们已越来越注重麻醉学专业高级人才的培养.目前全国已有33所医学院校先后开设了麻醉学专业,已毕业学生近4 000人,麻醉学专业的毕业生正源源不断地充实到麻醉队伍中.
作者:韩炜;张新宇;唐丽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肾脏是重要的排泄器官,如果肾脏功能完全丧失,就会导致体内代谢产物积聚过多,使机体正常功能受到严重损害,甚至危及生命.为了提高生活质量,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均倡导同种异体肾移植术,但由于病人对肾移植术不了解或对手术恐惧,从而影响手术的效果,术后又易发生排异反应或其他并发症,如出血、感染等,因此需要医务工作者为尿毒症患者提供医疗和精神上的护理,使他们树立信心,正视尿毒症,接受肾移植.
作者:刘建平;越世群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甲状腺手术是颈部常见手术,因其特殊的部位和面颈部是人体血管和淋巴分布密集的地方.术后伤口渗出液和组织液较多,给引流和护理带来一定困难.传统的引流方法是在术侧气管旁胃-乳胶引流片,经胸锁乳突肌前缘的戳口及皮肤切口端引出体表,后用皮肤缝线缝扎乳胶片引流物[1].现将传统引流方法和改进后的引流方法进行比较,总结如下.
作者:安晓燕;呼敏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自我效能理论在骨科高位截瘫患者康复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骨科2001年10月至2006年12月颈髓损伤的住院患者140例.随机分组:奇数组为研究组,共70例在患者术后2 w开始采用增强自我效能感干预指导;偶数组为对照组,共70例,采用骨科截瘫护理常规护理.通过进行一般自我效能量表问卷调查,收集整理临床病例资料,门诊复诊查体记录结果等,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感的高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自理程度及患者自我效能感与生活质量的关系,应用统计学方法处理.结果 两组患者刚入院时的自我效能感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进行自我效能感比较(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半年后院外随访:研究组患者自理程度、患者康复致残率及并发症发生率都存在明显差异(P<0.01).结论 研究组患者在增强自我效能感,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降低患者康复致残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侯成青 刊期: 2007年第09期
对167例经尿道行前列腺电切术(TURP)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进行护理,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和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各种管道护理.预防出血、尿路感染、肺部感染、褥疮、便秘、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并做好拔管后的护理,给予详细的出院指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雷长珍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社会支持对宫颈癌术后妇女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我院住院手术后的102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同时,对观察组患者所在的社区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分别在术后1年对两组患者应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QOL)进行随访测评.结果 同时对宫颈癌术后患者所在的社区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及时更正社区人群对宫颈癌患者的错误看法,取得社会力量的支持,减轻患者的不良心理,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社会支持可提高宫颈癌术后妇女的生活质量.
作者:黄秀凤;林凤若;白满 刊期: 2007年第09期
运动耐力试验于20世纪40年代开始应用,并曾是许多研究的焦点.运动耐力试验早是被用于辅助诊断冠心病的,但是现在它还被用于已经确诊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评估,目的是在增加心肌的耗氧量和血流量需求的情况下观测心电图的变化.静息状态下,心肌组织从动脉血中摄取70%的氧--大多数身体各组织静息平均摄氧率为20%.
作者:潘淑敏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我们很久以来一直关注到患者的营养支持没有得到满足.英国全国佳临床研究院(NICE)认为每一个医院都应有营养专家,而所有入院患者均应常规行营养支持筛查.
作者:张丽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循证护理(EBP)应该是建立理想临床护理的动力.近年来,临床医生和医院已经开始努力去介绍循证护理的关键,这些努力具有改善病人的预后和降低价格的潜力.一些护理是需要应用EBP去更新的,哪些护理应该被选择呢?每个医院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而且护理中的一些变化可能对投资有较好的回报.
作者:庞爱芝;葛敏;李长青;赵胤 刊期: 2007年第09期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常见于育龄妇女.研究显示AIH病人妊娠常与高胎儿丢失率(据报告高达14%)和孕妇并发症(包括早产、先兆子痫和需剖宫产)相关.此外,妊娠也能影响自身免疫性疾病.为此,本研究分析了AIH妊娠病人的病程以及影响妊娠的相关风险因素.
作者:顾雪芬;魏聿萍 刊期: 2007年第09期
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存活期.但是乳腺癌的复发,对许多病人和家庭来说仍然是一个很大的威胁.一项研究表明,复发病人由于活动受限、全身不适、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较初次患乳腺癌时应激反应更明显.然而,对癌症病人复发阶段的护理干预,几乎没有现成的计划可行.
作者:周志红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美国老年抑郁症在初级保健护理机构中占6%~9%,据报告有7%的病人有自杀的想法,而大部分自杀的老年病人早期都看过他的初级保健医生,这个事实指出了必须提高老年抑郁症病人在初级保健机构中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艳丽 刊期: 2007年第09期
近几十年来,在护理实践和病人看护方面提高员工决策的参与已成为提高护理的工作环境和护理安全的长期决策.如何测量与评价护理人员参与决策的能力?护理决策参与量表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杜立;王会接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本研究是在所在综合医院的ICU里进行的,这家医院服务于多元文化社区,ICU实施了整体、多学科的治疗护理措施.在研究期间病人得到了已被确认的受到尊重的护理,病人休息时,病房关闭2 h谢绝探视.关灯,除非有急诊,一般不打扰病人.病房采用光控制的电话系统.这意味着病人不必忍受着电话铃声和各种仪器的报警声,睡眠质量得到提高.由于音乐可能对提高病人的心理健康有帮助,故建议增加音乐疗法.
作者:周姝含 刊期: 2007年第09期
从历史中汲取教训和设想人类应该如何应对疾病的困扰(这些疾病或是自然形成的或是人为形成的)是非常困难的.如1918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西班牙爆发的流感给人类社会以沉重的打击.相对于这次流感,第1次世界大战这场人为的战争悲剧仿佛并不让世人难以承受,但是关于那场健康危机的人类记忆却消失得很快,我们从1918年的那场灾难、2004年流感疫苗匮乏和2005年飓风的事件中汲取教训了吗?
作者:王少会;余波 刊期: 2007年第09期
什么是中风? 中风亦称脑中风,指脑血管栓塞或破裂所致脑血流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损伤,从而引起患者各种症状和体征,例如口角下垂、麻木和面瘫.
作者:黄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婴幼儿病情复杂且变化迅速,临床上需要依靠血液检验结果来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客观依据.真实准确的检验结果,可为疾病的疗效监测和预后判断提供动态依据,为医学研究提供客观的医学数据.
作者:陈静;王萍;毕晶;靳玉玲 刊期: 2007年第09期
先天性无阴道多为双侧副中肾管发育不全所致.患者多因青春期一直无月经来潮或婚后性交困难就诊.对先天性无阴道患者,可行人工阴道成形术,且手术适合在婚前进行[1].1933年Ksido首创腹膜覆盖阴道成形术,经不断改进,认为此方法优于其他方法.腹膜覆盖阴道成形术是较理想的人工阴道术式,优点是人工阴道柔软、宽敞、湿润、可受激素影响、可磷状上皮化[2],为常用的手术方式之一.
作者:郭宜川;段秀蓉 刊期: 2007年第09期
为总结产后出血的急救护理体会,降低产后出血并发症及产妇死亡率.对我院产科2000~2003年收治的38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8例产妇无1例死亡.护理体会是护理人员熟悉或掌握产后出血的病因,做好产前产时监测,正确评估产后出血量,早期发现,及时抢救,是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率,降低产后出血并发症及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赵兵;刘爱军;赵秀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痔疮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在肛门直肠疾病中,其发病率占首位.而老年人的痔疮通常是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经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而常需手术治疗.老年痔疮患者由于身体虚弱,常有并发症存在.因此,做好老年痔疮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尤为重要.我院自2000年12月~2006年12月,对136例老年混合痔病人进行了临床治疗护理观察,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陈德琴 刊期: 2007年第09期
老年人胃镜检查中应用654-2解痉易引起心率快、尿潴留等并发症,给病人增加痛苦和经济负担.为寻找良好的解痉药物,于2005年4~12月应用间苯三酚注射液作为老年患者电子胃镜检查的解痉剂,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贾荣娟;徐金美;李林倩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老年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的临床特点及相关的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老年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的临床资料.结果 针对老年尿毒症患者血液透的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处理对策,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结论 科学的管理与精心的护理能使老年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中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作者:艾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为保证病人在围术期用药的安全性,本文对吸烟和术前不同用药与麻醉药之间的不良反应和预防措施进行进行了回顾.
作者:曲淑英;赵泽芹;李春秋;周承孝 刊期: 2007年第09期
临床护理路径自上世纪90年代在我国陆续开展以来,各地护理工作者通过各种方式纷纷探讨与研究了这种新型护理模式,取得了不同的效果.本文旨在对临床护理路径在我国护理行业中实施的效果、作用、意义及展望做一阐述,以期通过笔者的文献学习,综合论点,为广大护理同仁提供较为科学、客观、全面的参考.
作者:冯蕾;王艳梅;蔺波 刊期: 2007年第09期
介绍了积极情绪及积极情绪研究现状,以及培养临床护理教师积极情绪的意义.提出对临床护理教师积极情绪的研究将促进临床护理教学及护理质量的提高、保障临床护理教师的身心健康、促进我国临床护理教学的发展.
作者:姜凤荣;陈向坤;李立军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本文阐述了专业承诺的内涵和衡量方法,以及影响护理人员专业承诺的各种因素,并提出了今后在我国护理人员专业承诺研究方面的建议和研究方向.
作者:丁全菊;许乐;王玉军 刊期: 200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