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黑龙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国际刊号:1001-9561
  • 国内刊号:23-1318/R
  • 影响因子:0.55
  • 创刊:1985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黑龙江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 中华预防医学系列杂志最佳期刊奖(99)
  • 医药卫生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研究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   2004年4期文献
  • 果蔬中农药残留情况及控制措施

    农药的使用在保证农业稳产、高产,满足人们对农副产品需求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农药对人类、动物的危害和对环境的破坏,引起了人们对农药污染及农药残留问题的重视.沈阳市疾病控制中心于2003年8、9月份对市场销售的蔬菜和水果进行了随机抽检,以便了解沈阳市果蔬中农药残留情况,为保障市民的食品安全,制定有效措施提供依据.

    作者:符文华;张吉慧;刘淑艳;宋钰;白杉;栾燕;赵天霞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对食品营养强化剂管理的几点建议

    在我国,为增加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均作为食品营养强化剂管理,使用营养强化剂必须符合GB14880-1994<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以及卫生部有关公告名单中规定的品种、范围和使用量,并遵守相关实施细则和标准法规的规定.近年来出于种种原因,越来越多的营养素已经或者准备添加到食品中,在提高食品供应质量、改善居民营养状况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作者:李晓瑜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1957~2003年鸡西市传染病流行情况回顾

    鸡西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边陲,拥用200万人口,幅员22 488平方公里,共辖三县(市)六区.自1957年建市时起,该市保留了较为完整的传染病疫情资料.系统分析传染病流行情况,掌握其规律和特点,是制定传染病防治策略的重要依据.

    作者:王金华;曹志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客用一次性化妆品卫生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的日益发展,人们出差、旅游入住宾馆的机会越来越多,为切实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杜绝伪劣产品对人们的危害,于1999~2002年对南昌市辖区内33家大中型的宾馆、旅店、招待所使用的客用一次性化妆品进行了81户次的监督检查.

    作者:章英;叶杰;谭志亮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瓶装桶装纯净水卫生质量问题分析与对策

    为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能及时发现乐清市瓶装桶装纯净水生产的主要卫生质量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乐清市卫生监督年于2003年对全市52家瓶装桶装生产纯净水企业的样品进行了全面的监督监测.

    作者:徐佰友;赵来云;黄肖芬;徐苏溧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提高月饼卫生质量探讨

    由于贺州地区生产的月饼细菌指标达不到<国家糕点、面包卫生标准>(GB7099-1998)要求.为了找出月饼细菌指标不合格的原因,以提高月饼卫生质量,于2002年8月20~22日,贺州市卫生防疫站对贺州地区12家月饼厂生产的月饼进行了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污染状况调查,并对月饼污染细菌中的优势菌进行了分析.

    作者:李直健;杨以祯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裱花蛋糕的卫生调查与分析

    为了解南京市糕点店制作裱花蛋糕的卫生状况及产品卫生质量,贯彻实施与<糕点类食品卫生管理办法>,保障裱花蛋糕食用安全,于2002年9月~10月随机抽查了31家糕点店.

    作者:徐宁音;曹莉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1998~2002年慈溪市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监测质量状况分析

    为了解慈溪市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监测状况,总结经验与不足,为今后基层公共场所卫生监督与监测及卫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作者对1998~2002年慈溪市公共场所卫生监督与监测情况进行分析.

    作者:陈秀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2003年全国中小旅店卫生状况分析

    为了加强对中小旅店卫生的监督管理,规范中小旅店卫生管理水平,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切实保障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按照卫生部的要求,依据<旅店业卫生标准>(GB9663-1996)、<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全国27省、直辖市、自治区卫生监督机构于今年上半年对中小旅店进行了卫生监督执法检查.

    作者:刘春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青岛市桶装饮用水卫生现况调查

    为进一步加强对桶装饮用水的卫生监督管理,规范桶装饮用水的生产经营秩序,确保老百姓饮用安全、放心的桶装水,2003年青岛市卫生监督所对桶装饮用水进行了专项检查.

    作者:任瑞美;杨鸿宾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福州市主要传染病与气象因素关系的研究

    目的:研究福州地区气温、气湿、降水量、日照、气压等气象因素对传染病消长的影响.方法:根据1993~2002年福州市传染病资料和同期的气温、气湿降水量等气象资料,以逐步回归法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月平均相对湿度对甲肝和肺结核发病,月总降雨量对麻疹发病具有显著的影响(P<0.05);月平均相对湿度对麻疹、伤寒发病,月平均气温对霍乱、伤寒、菌痢发病,月平均气压对霍乱、伤寒、菌痢、肺结核发病,月总降雨量对伤寒、菌痢发病,月总日照时数对霍乱、菌痢、伤寒发病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P<0.01).多因素分析表明:月平均相对湿度、气温,总日照时数对甲肝发病,月平均气温对霍乱发病,月平均相对湿度对麻疹和肺结核发病,月平均气压对伤寒发病,月平均气温、总日照时数对细菌性痢疾发病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P<0.01).结论:在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过程中,气象因素是个不可忽视的自然因素.

    作者:郑能雄;林云钦;郑高;官陈平;林新武;余恩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成都市郫县消除碘缺乏病进展

    按照<中国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规划纲要>要求,于1991年制定了流行病学调查方案,调查了郫县22所中心校及三分之一的村小学.结果显示:郫县学生甲状腺肿大率为55.69%,患病率为3.47%,居民尿碘中位数60.00μg/L,水碘检测大部份未检出.根据调查结果,采取以全民普食加碘盐为主,辅以碘制剂补碘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截止2002年,本县学生甲状腺肿大率连续4年稳定在10%以内,2002年为7.91%,已连续3年为零发病;儿童尿碘中位数自1998年以来均在100μg/L以上,2002年达到232.00μg/L,尿碘<20μg/L的比例一直在10%以下,2002年为0.87%.根据以上三项消除碘缺乏病主要指标,郫县已经达到消除碘缺乏病标准.

    作者:王德良;王登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息烽县从业人员HBsAg阳性情况分析

    为掌握息烽县从业人员HBV感染的规律,为以后的卫生监督监测提供依据,于2000年1月~2003年7月对息烽县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体检HBsAg检测情况进行分析.

    作者:肖猛;陈吉忠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1996~2002年哈尔滨市血源性艾滋病梅毒监测分析

    随着艾滋病、梅毒发病率的增长,献血员感染艾滋病、梅毒也时有发生.1988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报告3%AIDS是由输血造成的[1].在我国保证血源相对安全,控制疾病传播,得到了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1995年以后,检测HIV抗体、梅毒非特异抗体、乙肝表面抗原等5项被列入血源检测的常规项目.

    作者:王莉莉;孙波;高占杏;杨丽芬;温迎春;金晓晖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HIV预防干预策略探讨

    自从1981年世界报告首例艾滋病人至今,艾滋病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的社会问题,我国艾滋病传播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波及范围不断扩大,感染人群越来越多[1],迅速有效地控制其蔓延,是十分紧迫的任务。在尚无疫苗和特效治疗药物的情况下,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无疑是好的预防控制措施。本文介绍欧美等国家用于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相关理论和策略,以供借鉴参考.

    作者:马瞧勤;潘晓红;杨介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东台市农村肠道线虫病感染控制策略的研究

    1989年首次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表明,江苏省东台市肠道线虫感染率79.97%,系肠道线虫病高度流行地区.为控制农村肠道线虫病感染,保护劳动力,发展地方经济,1994年起开展对农村肠道线虫病感染控制策略的研究,经过2年探索、3年全面实施、2年巩固三个阶段,取得了显著效果.

    作者:刘亚民;阮凌霆;杨昌林;梅崇敬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对学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调查处理方法的探讨

    众所周知学校是人群聚集的场所,其聚集的人群主要为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学生,学生由于特殊的生理特点,免疫力较成年人低,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差,而且一旦发生传染病,其传播的范围广,涉及的人数多,甚至可以波及社会.学校是社会的焦点,因此对学校病例的处理必须准确掌握尺度,达到既预防疾病又保证社会的安定、稳定人心的效果.广州市共发生学校相关SARS确诊病例74例,广州市区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每个个案进行了调查和追踪,对学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防制工作经过摸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将做法总结如下.

    作者:倪莉红;林国桢;马林;李泽荣;林琳;陈健;赵宇腾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人群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流行率及发病状况分析

    为了解本辖区现阶段健康人群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流行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分别对本地以及外来人员共407名1~50岁健康人群VZV的血清流行病学情况进行检测,同时根据2002始纳入国家传染病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天河区水痘发病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人群中血清抗VZV-IgG阳性率平均为61.7%,年龄别流行率1~2岁、3~6岁、7~12岁、13~19岁、20~29岁、30~39岁、40~50岁组分别为14.1%、24.3%、62.0%、85.7%、95.2%、92.9%、100%,说明血清年龄别流行率以1~6岁组低,以后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同时对天河区2002~2003年收到报告的1 883例水痘病例分析表明,10岁以下儿童的发病占总病例的79.1%,与所检测的人群VZV流行率相一致,表明婴儿、幼儿、学前班儿童、小学低年级学生为高度易感人群,是水痘疫苗的主要免疫对象.

    作者:程朝霞;向辉;李标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保证地市级以下疾病预防控制经费落实的设想

    早在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就作出决定,要保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防疫站)足够的人头、工作和建设发展经费,以促进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根据这一指导思想,省以下各级党委政府也相应作出决定.但时至今日,地市级以下疾控机构仍然主要靠创收谋生存.

    作者:曾巍;范青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HACCP在免疫接种中的应用

    计划免疫工作内容广泛,而免疫接种是其中主要的一项任务,对其管理,以往大多采取规范化的模式,这种管理方式,虽然面面俱到,但缺乏管理重点,而这是实施监督的内容所在.为此,本文就HACCP(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在免疫接种中的应用作一探讨.

    作者:汪永良;汪芬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2000~2002年建德市卫生监督投诉举报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健康观念的不断更新,对卫生要求不断提高.伴随着公共卫生越来越被广大群众所重视,受理、查处、反馈卫生监督投诉举报工作已是卫生监督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为政府分忧、保障卫生安全、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职责,也是卫生行政部门联系群众,接受社会监督的重要方式;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为加强和规范卫生监督投诉举报受理、查处、反馈工作,探讨原因特点和分布规律,指导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加强和改进相关卫生监督管理.建德市卫生监督所对2000~2002年受理的卫生监督投诉举报进行整理分析.

    作者:邹培华;翁国卿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对一起免疫服务合同纠纷民事诉讼案的评析

    1 案情简况吴某,女,1998年1月1日生,1998年1月7日与如东县双甸中心卫生院签订儿童计划免疫保偿合同书.

    作者:孙德全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一起有争议的疑似食物中毒事件

    1 事件发生经过2003年8月12日和13日,哈尔滨市某厅基建处组织38名职工及家属,到哈市郊区的某度假村集体食宿.8月14日16:00,该厅基建处向区防疫站报告:从8月13日午后到报告时,就餐者中有16人陆续发生呕吐与腹泻,已于8月14日到省医院住院治疗.

    作者:孙锡来;张牧;于振喜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刍议卫生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

    卫生行政相对人是卫生行政法律关系中的一方主体.但由于传统的行政法学中,论述的重点是行政主体,而相对人的权利义务论述的不够充分,或是只强调其义务而忽视其能动性一面.

    作者:李国炜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浅议加大卫生执法监督工作力度的紧迫性

    众所周知,新中国成立以来,仅用30多年的时间,中国人均寿命就从解放前的不到30.5岁提高到1980年的67.8岁,婴儿死亡率从265‰降到47‰.

    作者:吴宏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1988~2002年食品卫生行政处罚分析

    本文将本地区15年来食品卫生行政处罚情况进行分析,以期总结执法情况,发现问题.同时就切身体会谈几点建议,以进一步促进食品卫生工作向纵深发展.

    作者:喻晓芳;孙晓宇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食物中毒行政处罚有关问题的探讨

    对食物中毒事件或食源性疾患事件依据<食品卫生法>第39条的规定进行处罚,在法理及执法实践中都没有异议.但是,对适用该条文所应具备的前提条件、因果关系以及量罚原则等没有详细规定.笔者曾参与多起食物中毒事故的调查处理和行政处罚,在实施行政处罚过程中,办案人员对该条文的理解不甚一致.本文试通过逻辑推理、证据学原理、处罚原则等分析,提出看法与同行探讨.

    作者:吕胜平;毛建龙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提升疾病控制中心人力资源地位的必要性及对策

    当今,在全球范围内,各种危害健康的事件不断出现,公共卫生服务需求显著增加,而CDC作为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的机构,能否更好地进行疾病控制工作,适应社会的需要,其中主要取决于人的因素,也就是卫生人力资源的综合实力.而目前我国CDC中卫生人力资源总量不足,人员素质亟待提高,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表现尤为突出,这些势必影响到CDC当前和未来疾病控制的能力.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政府投入不足、管理缺位、CDC人员培养教育的内容和结构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等是导致存在问题的主要因素.因此尽快提升我国CDC人力资源的战略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建议:强化政府在公共卫生领域中的职能,加大投入和调控管理的力度;改革现有CDC人员培养教育的体系,强化CDC人力资源管理,造就一批总量和布局合理、高效的防病、控病的卫生人才队伍.

    作者:陈莉;樊立华;宋喜林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世行贷款福建省改水Ⅳ项目实施中问题的反思

    世界银行和中国政府合作开展农村供水与环境卫生项目,帮助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改进其社会生活状况.福建省作为第四期项目省,在三年多的实施过程中,发现该项目在国内配套资金比例、物资采购方式、贷款隐性成本等方面存在问题.为更好地在我省实施该项目,本文就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对策、建议.

    作者:陈善隆;陈国忠;邱文倩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城市社区心理卫生服务现状研究

    目的:为不断满足人们对心理卫生服务的需求,随机抽取武汉市11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在社区开展心理卫生服务的认识、现有的条件、存在的问题等进行调查.结果:54.55%的医务人员对心理卫生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社区医务人员基本上没有人受过正规的、系统的心理卫生知识的培训;所调查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没有设立专门的心理卫生服务专科门诊.讨论:我国的社区心理卫生服务应开展各种心理卫生宣传活动与个别心理服务相结合;开办社区心理卫生服务门诊,满足居民群众寻求心理卫生服务帮助的需要;卫生主管部门要重视对社区卫生中心开展心理卫生服务的督导和管理,在配备资源时应该重点考虑心理卫生服务,加强对社区医务人员的系统培训.

    作者:吴均林;周指明;巫云辉;陈劲;何艳;李淼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促进全市艾滋病检测网络规范化建设

    自1997年9月浙江省卫生厅批准舟山市中心血站为全省第一批HIV检测初筛实验室(以下简称初筛实验室)以来,在市卫生局的重视下,经各有关单位的努力,到2003年12月止舟山市已建有HIV检测初筛中心实验室(以下简称初筛中心)1家,初筛实验室9家,包括市、县(区)级人民医院4家、疾控中心2家,市妇幼保健院、中心血站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各1家.至此,全市的HIV初筛检测网络已基本形成.

    作者:陈国水;王忠发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人力资源现状及对策

    随着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2001年初,沈阳市以原市卫生防疫站为基础,组建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到2003年年底,市辖9区和4个县(含1个县级市)完成了卫生监督与疾病控制体制改革.为了解沈阳市改革后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力资源现状,进一步加快机构人力资源建设和疾控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于2004年初对13个区县疾控系统人力资源情况进行调研.

    作者:宿鲁;董丽君;苏孟;孙百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夯实内涵基础促进卫生监督体制持续快速发展

    经两项体制改革诞生的卫生监督所,经历了二年来的艰辛探索,开创性地获取了开局的良好进展,队伍素质明显提高,执法力度不断增强,工作运行机制逐渐步入规范化轨道,依法行使公共卫生管理的职能已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工作业绩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充分认可,卫生监督所的名声已在社会上家喻户晓.

    作者:应小毛;潘斌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转变观念创新机制推进疾控事业

    作为政府卫生防病工作的技术保障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研究及技术服务的疾病预防控制专业机构,如何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2年3月28日成立,中心成立后,立足于政府防病职能的延伸和技术支撑,功能从原来的传染病防治拓展到控制所有影响健康和生命质量的因素,并逐步实现从以疾病为主导向以健康为主导、从以监测检验为主向以疾病控制和预防医学服务为主的超常规和跨越式转变,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积极探索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规律和特征,着眼于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的转变,加强管理,健全机制,提升综合防病能力,全面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作者:季永成;谢忠元;刘守钦;张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福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理调配人力资源抗非典

    2002年冬至2003年春夏,首发于广东的非典疫情肆虐了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为重疫区的广东深受其害,作为夹在高发疫区香港和广州之间的深圳市的疫情形势曾经极其严峻,作为刚刚组建的深圳市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经受了考验.福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福田区抗击非典疫情的主要力量,克服人员少的突出矛盾,勇敢地迎接挑战,胜利地完成抗非典工作任务.尤其在合理调配人力资源上,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作者:张世英;田华伟;张雪;黄慈林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重人才加快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水平

    培养和造就一支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专业人才队伍,是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是我市疾病预防控制事业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作者:胡银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浅谈医院感染管理的依法监督

    医院感染(以下简称院感)不仅严重危胁患者的身心健康和愈后,也可造成包括国家、社会和个人在内的卫生资源的严重浪费.医院感染爆发流行将影响医院的社会声誉和医护人员的工作士气,甚至关系到一所医院的生死存亡.预防和控制院感,已成为摆在医院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作者:汪志强;汪鸿文;邹咏梅;潘溢泓;谢任远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397例医院感染分析及监督管理对策

    医院感染已引起当今医学界的高度重视,加强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监督,已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2002年1~12月医院内获得性感染397例,并对控制医院感染发生对策进行探讨.

    作者:徐金华;吴建飞;王建虹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糖尿病个体化健康教育的探讨

    健康教育自始至终贯彻于糖尿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之中,但我国的糖尿病健康教育基本上是大众化的,往往重在发布各类流行病学研究数据,向公众指出疾病的发病趋势,提供的预防措施太笼统或缺乏可操作性,致使糖尿病的一些防治措施难以奏效.蓬勃兴起的社区卫生服务为个体化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契机.就如何实现糖尿病个体化健康教育进行了探讨.

    作者:张冬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广州市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现状与对策探讨

    目的:对广州市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预防控制对策进行探讨,为广州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分析:广州市的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趋势明显增强,形势相当严峻.对策:切实抓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网络建设;开展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基线调查;建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监测系统;以健康教育与促进为主要手段,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

    作者:刘伟佳;罗不凡;潘冰莹;陈健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以SARS为契机尽快建立有效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

    SARS的爆发暴露了我国应急机制的脆弱,尤其是应急机制中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方面的滞后.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尽快建立全国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通过该系统整合卫生信息资源,打破信息孤岛,实现卫生信息公开和共享,建立起有效的危机预警和预防机制,共享医学科技和医学教育信息,提高我国整体的卫生管理水平.

    作者:徐金耀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制作PDF文件开展网上审批

    行政机关应当创造条件、建立制度,方便申请人及时、有效地通过邮寄、数据电文等方式提出行政许可申请,开展网上审批,并为之创造条件.

    作者:申屠杭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浅谈计划免疫微机化管理

    随着计划免疫工作的深入开展和接种疫苗种类的不断增多,传统的以手工为主的接种登记、数据统计、资料管理等方式,工作效率低、准确性差,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为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一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始实行计划免疫微机化管理,信息网络技术的日益完善和费用成本的不断降低也为微机化管理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可能.

    作者:韩其厚;李任鹏;徐爱强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浅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中的宣传思想工作

    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维护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要对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做到守土有责,不给错误的思想政治观点和言论提供传播渠道、准确把握社会思想状况和动向,开创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1].

    作者:王卫宪;郭晓峰;田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发的思考

    1 背景2002年11月份,广东省首例输入性非典病例确诊,卫生部立即明传电报,要求全国各医疗卫生单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对此病进行监测,发现疑似病例立即报告.2003年3月份非典向我国其它省市地区传播,截至6月24日,全国内地除海南、贵州、云南、西藏、青海5省未发生非典疫情外,其余26省均有发病或输入性病例.

    作者:王晓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中的消毒工作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社会人群造成的生理和心理危害是巨大的,同时,给社会政治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形成严重的障碍;人类与包括传染病爆发流行在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斗争的历史由来已久,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消毒作为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的有效措施之一而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超范围开拓、国际政治格局的错综复杂以及生活方式的多样性,导致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部分已经控制的传染病成复发态势、生物化学恐怖袭击事件不断发生,因此,给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相应的消毒工作也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问题.本文仅对消毒工作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中的作用、国内外现状、法规及问题进行综述,并就各级政府、医疗卫生机构等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中的责任,提出了作者个人的一些建议.

    作者:葛洪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沈阳市公共卫生危机管理预警系统框架构想

    虽然SARS疫情在我国已基本消失,但SARS之后留给我们深层次的研究才刚刚开始.如何建立完整、科学、有效的公共卫生危机管理体系,特别是公共卫生危机管理的预警系统,是我们卫生部门目前面临的首要任务.预警系统可预测未来某一公共卫生事件流行趋势、评价当前某一公共卫生事件流行态势、及时反映某一公共卫生事件调控的效果,以达到早期发现导致某一公共卫生事件危机发生的隐患,防患于未然.现将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公共卫生危机管理预警系统框架报告如下:

    作者:张吉慧;符文华;白杉;连志勇;韩松;曲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美国公共卫生监测的发展趋势

    随着疾病谱和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的理解也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公共卫生监测对象由传统的单纯以传染病为主逐渐过渡到了慢性病、伤害、职业因素、个人行为、环境刺激等方面.这种转变将极大地提高信息的质量与数量.同时,信息技术和流行病学方法的飞速发展,也为公共卫生监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CDC需要与其他联邦、州和地方政府机构以及私人组织建立新的合作关系.

    作者:刘万洋;王灿;陈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2004~2008年伊春市疾控中心经费收支预测的探讨

    对伊春市疾病控制中心五年的经费收支,即财政拨款、总支出及总支出中用于个人支出(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社会保障费),用于业务和公务支出的费用,进行计算并建立灰色动态预测模型,预测未来五年经费收支状况,为财政拨款及内部合理使用经费提供一定的科学决策依据.

    作者:齐兴中;徐昆亭;付百年;孟友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强化内部审计监督服务疾病预防控制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是党和政府实施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技术管理和服务的公益事业单位.政府对其卫生事业发展提供资金补助,同时给予相关的收费政策取得部分卫生服务收入.每年各种补助及收入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在卫生体制改革以后,国家更是加大了在疾病预防控制方面的投入.因此认真履行内部审计监督职能,增强内部审计工作力度是有效利用卫生资源,提高疾病预防控制综合能力,提高卫生服务质量与效率的重要保证.

    作者:张忆京 刊期: 200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