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介入辅助治疗难治性肺部感染的方法和经验.方法:选择经全身抗生素疗法及呼吸物理疗法效果欠佳的难治性肺部局限性感染患者45例,用纤支镜下支气管肺泡灌洗加注药方法辅助治疗,选用无菌生理盐水(37℃)作为灌洗液和稀释液,氨基糖苷类及第3代头孢菌素气管内给药,观测临床症状和体征及胸部X线改变.结果:45例经全身抗生素疗法、呼吸物理疗法结合支气管肺泡灌洗后注药治疗1~5次,短期内全部治愈,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及感染扩散.结论:支气管肺泡灌洗后注药方法是临床上治疗难治性肺部局限性感染的1种安全、简便、有效和经济的方法.
作者:赖国祥;柳德灵;陈学香;赖红斌;林庆安;王卫红;王爱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预防胰瘘的治疗经验.方法:总结1989年9月~2002年6月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胰十二指肠疾病32例.其中12例行单纯Child术式重建术,另18例在行Child术式重建后,于吻合口胰侧作空肠浆膜下环绕缝合捆扎.另2例分别行胰空肠端侧吻合和胰尾旷置处理.结果:12例单纯Child术式重就建术后发生胰瘘2例(6.25%),死亡1例(3.1%).18例行吻合口胰侧空肠浆膜下环绕缝合捆扎无1例发生胰瘘.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Child式重建后于吻合口胰侧作空肠浆膜下环绕缝合捆扎,可防止或减少PD术后胰瘘的发生.
作者:覃谦;李洪;王力斌;李君久;王爱好;苏远红;陈顺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比较UCLP患者与无唇腭裂的错(牙合)患者头位、颈椎位置的差异.方法:选择15名UCLP患者,年龄12~16岁,与按NSL-MP选择的错(牙合)患者比较自然头位和颈椎位置的差异,并与颅面形态指标行相关分析.结果:FH/VER和C1/Ver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无唇腭裂的错(牙合)患者相比,UCLP的患者的头位相对于垂直平面更伸展,第一颈椎更后倾.
作者:丁小军;钱玉芬;龚逸明;曹惠菊;顾章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弥可保对糖尿病多发性末梢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把6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应用葛根治疗,治疗组29例在应用葛根的基础上加用弥可保治疗,疗程为半个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显效率19%;治疗组总有效率89%,显效率41%,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弥可保是治疗该病的有效药物.
作者:徐锡祥;顾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速避凝治疗肺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抽样,观察68例肺心病患者,其中治疗组34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1%,治疗前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均明显下降(P<0.05).无1例继发出血.结论:速避凝治疗肺心病,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万训;翁艳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比较兰索拉唑与雷尼替丁联用抗生素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方法:将经内窥镜证实的105例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口服兰索拉唑和雷尼替丁(均联用抗生素)治疗.于停药后1个月、1年复查内窥镜及Hp检测,并作随访观察1年.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对十二指肠溃疡的愈合率分别为94.44%和74.51%,好转率分别为5.56%和25.49%.Hp根除率分别为90.74%和56.86%(P<0.01).随访1年后,治疗组的十二指肠溃疡复发率为3.70%,对照组复发率为21.57%,根除Hp者中溃疡复发率为2.56%,未根除Hp者中溃疡复发率为30.30%(P<0.01).结论:兰索拉唑对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Hp根除和溃疡愈合有较高的成功率.
作者:林学壬;邓永坚;胡扬真;徐立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测定尿毒症患者尿3-MEH/Cr的变化及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对其影响.方法: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尿毒症患者尿中3-MEH排泄量,以尿3-MEH/Cr比值作为骨骼肌蛋白质分解率指标.结果:在代谢性酸中毒情况下,给予低蛋白饮食,3-MEH/Cr比值升高.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后3-MEH/Cr比值明显下降(P<0.01).结论:尿3-MEH/Cr可作为蛋白质营养状况的指标,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并限制蛋白质饮食可显著降低尿毒症患者骨骼肌蛋白质分解率.
作者:王远程;兰天飙;张晓燕;王旭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ngⅡRA)氯沙坦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尿内皮素的影响.方法:54例2型糖尿病伴肾病患者,维持原糖尿病治疗不变,分A、B、C、D四组观察氯沙坦治疗3个月前后平均动脉压(MAP)、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血、尿内皮素(ET)等指标的变化.结果:54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尿ET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伴或不伴高血压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UAER及尿ET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氯沙坦对糖尿病肾脏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降低血、尿内皮素水平有关.
作者:徐进;江蓓;朱蕾;王言森;李戈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治疗胫腓骨远端复杂骨折的较佳方法.方法:采用施乐辉公司提供的逆置型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远端复杂骨折25例,所有病人均经足底逆行打入髓内钉,通过瞄准系统将远端及近端交锁钉分别交锁于跟骨、距骨、胫骨.结果:25例病人获随访2~14个月,未发现感染、断钉等情况.其中23例已完全愈合,可正常行走.结论:逆置型交锁髓内钉在胫腓骨远端复杂骨折的治疗中不失为1种有效的方法,其固定确切,且术中无需C臂X光机透视,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吕飞舟;姜建元;陈劲松;张志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在1994年10月~1995年9月之间,澳门仁伯爵医院共有145名海洋性贫血的妇女分娩,其中88名是α-海洋性贫血,57名是β-海洋性贫血.海洋性贫血占总的分娩人数的3.6%.结果显示:妊娠可以使得部分海洋性贫血的贫血情况加重,其中约9.1%的海洋性贫血妇女需要输血.这145名海洋性贫血妇女的分娩方式、母亲并发症以及围产儿预后情况与同期对照组妇女相比没有区别.其中有2例Hb Bart's胎儿水肿综合征在孕28周以前被诊断并予引产.本文还对各种类型海洋性贫血的发生机理和对母亲、胎儿的影响进行探讨.
作者:孙静;段涛;邵敬於;Delfim Ferreria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在CTD影像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作椎间盘造影后追加CT扫描,观察椎间盘病变形态、纤维环破裂部位、髓核突出走向并将CTD与临床对比.结果:72例中显像不清3例;椎间盘突出像分3型,退变分4度;纤维环的破裂大多发生在后中央区(73.9%),髓核从后中央途径突出后62%再发生偏移;术中所见髓核突出状况与CTD提示符合率74.2%,CTD1、2型分别相当膨隆型和突出型,3型多为游离型;临床症状与髓核突出后位置有关.结论:CTD能从水平面详细显示椎间盘的局部细微病变,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确切依据.
作者:张晓阳;殷潇凡;宗阳铭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进一步了解肝性脊髓病(HM)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0例肝性脊髓病发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MRI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对病因进行探讨.结果:男性多于女性,以中老年居多,以脊髓侧索脱髓鞘后出现进行性对称性痉挛性截瘫,无感觉缺失平面及括约肌功能障碍,MRI病灶与临床相符率低,血氨可监测病情.结论:肝性脊髓病的病因未明,与血氨升高有关,尚无特殊治疗,预后不良.
作者:李新平;丁美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总结介入性超声对腹部感染性病灶的治疗作用.方法:对108例腹部感染病灶的142例次的介入超声方法及临床意义进行总结.结果:所有患者的病灶均经1~4次的穿刺抽吸或置管引流而痊愈好转,其中1次穿刺而治愈者占74.1%(80/108);2次穿刺治愈率16.7%(18/108);6.6%(7/108)患者需3~4次的穿刺治疗;仅2.8%(3/108)需手术治疗;感染病灶总治愈率97.1%(101/104);1次穿刺成功率100%;无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对腹部感染性病灶的穿刺抽吸或置管引流方法简便,费用低廉,创伤小,疗效佳,是临床首选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晖;季正标;刘洪;丁红;刘利民;王文平;徐智章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在老年人胸部疾病治疗中的安全性与价值.方法:分析125例老年人VATS的临床经验和特点.手术包括肺叶切除34例,局限性肺切除30例,肺大泡切除20例,肺癌分期9例,胸膜活检固定术19例,血胸清除肺修补术4例,脓胸清除3例,胸壁肿瘤摘除、纵隔肿瘤切除及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各2例.占同期VATS手术的33.4%.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手术并发症共22例,发生率为17.6%.经处理均治愈出院.结论:由训练有素的胸外科医生对老年人施行VATS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王正;林少霖;李标;丘平;杨超;乔坤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分析12例的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在CT上的各种表现,以进一步提高CT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CT全肝平扫后行增强动脉期和门脉期扫描.5例还加做了延迟期扫描.结果:CT平扫11个病灶为低密度,1个为略高密度.动脉期所有病灶均有强化表现,8个病灶可见到中心血管影.门脉期8个病灶有持续强化,也有6个病灶可见到中心血管影.结论:CT可显示AML的特征,特别是病灶中见到血管影高度提示AML的诊断.
作者:严福华;曾蒙苏;周康荣;郑蔚巍;笪仍容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38例周围血管损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特点.方法:对37例患者急诊手术,探查处理损伤血管,术中、术后给予抗凝溶栓药物治疗.结果:本组37例开放性血管损伤,1例闭合性血管损伤.33例动脉损伤,1例静脉损伤,4例动静脉联合损伤.34例病人痊愈出院(91.9%),3例下肢血管损伤患者截肢(8.1%),1例肱动脉开放性损伤未能即时处理形成假性动脉瘤,二期手术切除并重建肱动脉.结论:急性周围血管损伤应尽早明确诊断并手术治疗,重建重要血管,缩短患肢缺血时间,适当进行抗血栓治疗,降低致残率.
作者:何春水;何延政;田根东;曾宏;钟武;杨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心肌细胞肌质网是否存在DNA结合蛋白,并观察它在急性气胸时的变化.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急性气胸组,差速离心法分离大鼠心肌细胞和后肢骨骼肌肌纤维肌质网(sarcoplasmic reticulum,SR)膜蛋白,采用West-ern免疫印迹技术分离出SR DNA结合蛋白,并观察此蛋白在急性气胸时的变化特征.结果:大鼠心肌SR上存在DNA结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60kD和78kD.急性气胸时,此蛋白的量增加.结论:大鼠心肌SR上存在DNA结合蛋白,该DNA结合蛋白与心肌功能状态密切相关.
作者:黄卫卫;叶仕桥;白明;叶笃筠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应用国产带瞄准器的胫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尤其是对开放性骨折治疗的可行性.方法:治疗胫骨骨折38例,其中开放骨折24例(Ⅰ型9例,Ⅱ型8例,Ⅲa型3例,Ⅲb型4例).胫前小切口复位,瞄准器锁钉,开放骨折除清创原则外,小切口不与清创伤口相连.结果:小切口复位不影响骨折愈合,复位满意,固定可靠.开放骨折只要掌握适应证,操作合理,带锁髓内钉不是感染的因素.结论:国产带瞄准器的胫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操作方便,疗效良好.
作者:王星华;姚振均;张庆华;陆治平;方建根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抑郁对社区老年糖尿病糖代谢控制、并发症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为社区老年保健和整体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社区86例60岁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人口统计学资料、病情基本资料、治疗依从性状况和Beck抑郁自评量表(BDI)的调查.并测定其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社区8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中45.35%合并抑郁,其中轻度抑郁占33.72%,中度占9.30%,重度占2.33%;患者中非抑郁组和抑郁组的代谢控制、治疗依从性状况及并发症人数在统计学上均有显著差异(P<0.05),且抑郁程度越重糖代谢控制越差.结论:抑郁对糖尿病的治疗有着及其不利的影响,在社区范围内建立健全健康干预制度,不能忽视个体的心理治疗.
作者:寿涓;陈茂芳;周月明;祝墡珠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可溶性坏死因子受体Ⅱ(sTNFR Ⅱ)的改变与临床意义.方法:sTNFR Ⅱ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结果:对照组(n=30)sTNFR Ⅱ为2.59±0.58μg/L,实验组(n=30)sTNFR Ⅱ为8.62±5.32μg/L,两组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实验组的轻度组(n=12)sTNFR Ⅱ为5.31±1.54μg/L,重度组(n=18)sTN-FR Ⅱ为10.87±5.78μg/L,两组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心力衰竭轻、重组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TNF的变化与病情呈正相关,相关程度较高(r=0.5,P<0.01).结论:心力衰竭患者血清sTNFR Ⅱ值升高,并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相关.sTNFR Ⅱ可以作为判断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作者:芮磊;刘甲兴;庄岳鹏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检在慢性乙肝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1例慢性乙肝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肝活组织检查,用美国Bard自动活检枪,16G穿刺针.结果:31例所取组织都能作出明确的病理学诊断.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穿刺活检是安全的,对肝纤维化可作出早期定性诊断,为确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彭丽春;彭勤中;何跟山;郭西萍;李金范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本文观察了65例冠心病(CHD)患者口服茶色素及维生素E(VitE)后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改变,并探讨其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65例确诊为冠心病患者随机给予口服茶色素(375mg/d)、VitE(100mg/d)和安慰剂(粒/天),时间8周.采用酶标法测定血浆vWF和oxLDL.结果:服药前3组CHD患者血浆vWF和oxLDL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服药前相比,服药4周后,茶色素组、VitE组病人的血浆vWF和oxLDL水平下降(P<0.05);服药8周时,血浆oxLDL水平在茶色素组和VitE组患者均可见进一步下降(P<0.01),而血浆vWF水平则有所不同,茶色素组进一步下降(P<0.01),VitE组病人未见进一步下降,与服药4周时相当(P<0.05);服药前茶色素组、VitE组及安慰剂组3组患者的血浆vWF和oxLDL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HD患者存在内皮功能不全和动脉血栓形成倾向,茶色素和VitE具有改善内皮功能不全、抑制动脉血栓形成和抑制LDL氧化作用,因而对阻止动脉粥样硬化(AS)的进一步发展可能起到有益作用.
作者:杜荣增;任雨笙;王咏梅;黄高忠;吴宗贵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肺部炎性假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对13例肺部炎性假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3例,诊断正确3例,误诊结核瘤或良性肿瘤2例,疑诊肺癌8例,误诊率为76.9%.13例均行手术治疗,无术后并发症及死亡,预后良好.结论:肺部炎性假瘤在临床症状和影像学上难与肺癌鉴别,术前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中快速冰冻切片十分必要.该病虽属良性,亦应尽早手术治疗.术式以局部切除为主,尽量多保留正常肺组织,有利维持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侯化森;李治杰;辛韦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凝血因子在肝移植手术过程中的变化及补充纤维蛋白原(Fib)对肝外科术后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9例肝移植患者,分别检测术前,术中无肝前期(Ⅰ期)、无肝期(Ⅱ期)和供肝期(Ⅲ期)及术后第3d的凝血酶原时间(PT),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和Fib.57例肝切除术后第3d PT高于13.0s,Fib低于300mg@dl-1,随机分成应用Fib组和对照组,隔天静脉滴注Fib 1~2g.结果:肝移植组术中Ⅱ期PT、KPTT明显延长,Fib显著下降,与术前、术后相比差别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尽管术中Ⅲ期凝血指标有所改善,但与术前、术后相比差别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伴有低纤维蛋白原血症且PT延长的患者,应用Fib能够使PT时间缩短,Fib水平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移植术中凝血因子明显减少,凝血指标明显异常,尤以无肝期明显.在补充其他凝血因子的同时,选择性应用Fib更有助于改善肝外科术后凝血功能的异常.
作者:肖永胜;樊嘉;周俭;吴志全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修复小腿下1/3难治性溃疡的较佳手术方法.方法:采用组织瓣:腓肠神经伴行血管为蒂逆行皮瓣及腓肠肌肌瓣+游离植皮.结果:临床应用5例,均获成功,无1例出现皮瓣坏死,溃疡复发.结论:用组织瓣修复小腿下1/3难治性溃疡,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施越冬;吴坤南;张学军;徐剑炜;亓发芝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P53、bcl-2、C-myc的表达对口腔扁平苔藓(OLP)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TUNEL法及免疫组化法检测45例OLP(糜烂型23例,非糜烂型22例)凋亡细胞情况及P53、bcl-2、C-myc的表达情况并随访至2001年1月.结果:45例OLP均有凋亡细胞发生,凋亡指数(AI)为24.3%,糜烂型(AI=19.0%)明显低于非糜烂型(AI=29.4%,P<0.05);OLP中P53、bcl-2、C-myc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1.1%、35.6%、33.3%(糜烂型为39.1%、52.2%、43.5%,非糜烂型为22.7%、18.2%、22.7%),糜烂型的bcl-2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非糜烂型(P<0.05).45例OLP患者中有5例发生恶变,其AI明显低于未恶变者(P<0.01).结论: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P53、bcl-2、C-myc参与了OLP的发生发展,凋亡细胞较少且P53、bcl-2过度表达的OLP患者尤其是糜烂型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李海如;赵海鸥;袁苏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与早期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126例妇女早期自然流产的绒毛组织进行CMv-DNA检测,并以118例健康妇女人工流产的绒毛组织的检测作对照.结果:观察组CMV-DNA阳性率为11.1%,与对照组相比3.4%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巨细胞病毒感染是导致早期自然流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丁国锋;代振英;王惠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再血管化(revascularization)治疗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状动脉发生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的30例患者采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PTCA加支架植入术)或冠状动脉旁路搭桥术(CABG)进行再血管化,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6个月根据心脏超声和临床表现评价心功能状态.结果:PCI组18例治疗显效14例(77.7%),有效3例(16.6%),无效1例(5.6%),总有效率94.4%;CABG组12例显效9例(75.0%),有效2例(16.7%),无效1例(2.3%),总有效率91.6%,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善均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0.01).结论:PCI和CABG使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再血管化,能够改善心功能状态.
作者:钱志贤;葛均波;钱菊英;樊冰;葛雷;刘学波;张国辉;王灏;沈安;冯琪;姚国粱;张根珠;徐菊锐;路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腹型癫痫的临床和脑电图特征.方法:对56例腹型癫痫的临床和脑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腹型癫痫主要表现为以脐周围为主的反复发作性剧烈腹痛,同时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脑电图异常改变以全脑或局灶性阵发性中~高或极高电位的δ波或δ、θ混合活动,伴尖波发放为特征,过度换气中可见每秒4~6次棘慢综合波.结论:临床抗痫治疗有效,预后良好.
作者:魏秋菊;何任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检测针对胃癌基因蛋白产物(p53、c-erbB-2和Rb)和核增殖抗原(PCNA)的抗体,以间接了解不同基因蛋白产物的变化在胃癌起源过程中所处的不同阶段.方法:对15例正常黏膜、16例轻度肠化生、15例中度肠化生、13例重度肠化生和14例胃癌组织标本连续切片同步进行免疫组化ABC法染色.结果:4种蛋白产物过度表达均主要见于胃癌组织.p53基因蛋白产物的阳性率除重度肠化生组外非胃癌各组与胃癌组之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erbB-2基因蛋白产物的阳性率在非胃癌各组与胃癌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别(P<0.01).PCNA免疫组化标记指数值在非胃癌各组与胃癌组之间差别显著(P<0.05).Rb基因蛋白产物的表达在非胃癌各组和胃癌组织间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p53蛋白可在胃癌的早期诊断中起作用,其改变在胃癌发生的早期即居于肠化生阶段的癌前变化过程中.c-erbB-2蛋白可用作胃癌肿瘤诊断的标记物,其改变在胃癌的起源过程中属一晚期变化,居于癌前变化的肠化生阶段之后.PCNA的变化在胃癌的起源过程中属一晚期改变,发生在胃癌前变化的肠化生阶段以后.Rb基因在胃癌起源中作用有限.
作者:贾晓枫;甄戈华;施达仁;乐竹琴;陆洪芬;范月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中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和白细胞介素-12(IL-12)的表达特征及其在免疫反应发生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对38例Graves病(GD)患者(18例未治疗的初诊患者,为GDa组;20例抗甲亢药物治疗的患者,为GDb组)、24例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HD)患者及22例正常者(对照组)检测了血清中IL-10,IL-12的表达水平及甲状腺功能的变化.IL-10和IL-12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游离T3(FT3),游离T 4(F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测定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用放射免疫法.结果:GDa组的IL-10、IL-12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但以IL-12的增高占优势,IL-12/IL-10比值增高(P<0.05).GDb组的IL-12水平和IL-12/IL-10比值较GDa组显著降低(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IL-10水平较GDa组有上升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但高于对照组(P<0.01).HD患者IL-12水平和IL-12/IL-10比值均较对照组增高(P<0.01,P<0.01),较GDb组也显著增高(P<0.05,P<0.01),IL-10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但显著低于GDb组(P<0.05).结论:GD患者,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状态时,由Th1细胞产生的IL-12水平和代表Th2细胞活力的IL~10水平均明显增高,提示Th1和Th2的表达均增高,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参入了甲亢的自身免疫反应过程.在HD患者也有IL-12水平的显著增高,表明了Th1细胞因子所介导的细胞免疫在HD的病理反应中起主导作用.在GD和HD患者,均表现有IL-12/IL-10比值的变化,提示Th1/Th2间的平衡紊乱可能对介导甲状腺自身免疫炎症反应的产生起关键作用.
作者:袁莉;张卫东;胡佳;黄庆华;曹雪芹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PTCA)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联合冠脉内支架术(IVS)的应用显著降低了冠脉再狭窄的发生率.
作者:洪斌;葛均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肠系膜血管病约占住院病人的1/1000.对肠系膜缺血的病理生理学、自然病史、诊断和治疗等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
作者:周宪华;刘凤芝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肿瘤的进程包括:正常细胞恶性表型的形成和恶性生长、侵袭邻近正常组织、远距离及全身组织扩散(转移).
作者:左慧;李丽 刊期: 2003年第01期
20世纪90年代以前,肝移植胆道并发症发生率高达30%~50%,致死率20%~30%[1].随着器官保存技术、外科技巧的提高、新型免疫抑制剂使用及胆道并发症处理经验日臻成熟,其发生率及致死率大大降低,但发生率仍有8%~25%,致死率1%~5%,仍是肝移植的主要问题之一[1~4].
作者:谈景旺;张绍庚;江艺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在大部分上皮细胞中,细胞角蛋白中间纤维蛋白参与构成了细胞骨架,其在保持细胞结构和完整性上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樊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apnea syndrome,OSAS)和高血压(hypertension,HT)都是严重影响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国外流行病学研究表明OSAS与HT具有很强的相关性,至少30%的高血压患者合并OSAS,45%~48%的OSAS患者有HT[1~2].
作者:杨朝;张锦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UAE)在临床上的应用已有20年的历史,主要用于妇产科的急性出血、妇科肿瘤及血管畸形等.
作者:杨文翠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超声心动图能较准确地测定心腔大小、容积、室壁厚度及肺动脉压,且具无创、方便、价廉等优点,已成为目前右心功能检测的常用方法.但由于右室形态既不规则又不对称,具有一个相对独立的流出道,建立几何模型比较困难.检测方法各有优劣,现将主要方法归结如下.
作者:邓洁;余源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食管良恶性狭窄常严重影响进食,危及患者生命.食管内支架置入术可较好地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1].我们回顾性分析30例食管内支架置入术,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亚辉;庞志宏;张英;李晓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自1990年1月~2002年1月,经我院胃镜检查及病理诊断的891例胃癌病人中,35岁以下的青年人胃癌48例,现结合文献复习总结讨论如下.
作者:冯金玲 刊期: 2003年第01期
1981年12月~2000年9月我院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VSD)52例,治愈50例,死亡2例分析.讨论本组病例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如下.
作者:张文林;杨晋平;朴庆云;黄杰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小儿肺炎是小儿时期较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病原体可为细菌、病毒、支原体等.以往对肺炎患者多采用药物治疗,仅少数疗效差者在其恢复期加用微波辅助治疗.2002年我院康复理疗科对不同时期肺炎患者均采用药物及微波综合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黄勇梅;徐永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近些年,国外逐渐将尿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用于围术期抗手术侵袭及防御组织、器官的损伤,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目前国内关于这方面的临床研究较少,本文通过检测粒细胞弹性蛋白酶、纤维连接蛋白、肝肾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等的变化,较为全面地评估围术期应用UTI对机体的保护作用.
作者:余剑波;姚尚龙;袁世荧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恶性梗阻性黄疸术后容易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ARF),1996年1月~2002年1月作者交替使用甘露醇、速尿预防恶性梗阻性黄疸术后ARF 62例,效果很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英豪;雷鸣;薄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髋关节半脱位合并二分髋臼的病例,临床治疗较困难,本文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1987年2月~2000年11月,采用部分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成人继发性髋关节半脱位合并二分髋臼21例临床资料,就其疗效、发病机理、适应证及手术要点进行分析讨论.
作者:王兵;孙静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腹式小切口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的优点是美观、损伤小,有效防止宫颈残端癌保持盆底阴道的完整性,并维持阴道长度,是目前临床上较好的切除子宫术式,但宫旁剥离时易出血及损伤.经数例临床实践,筋膜内结扎部分宫旁组织后旋切子宫,收到满意效果.
作者:朱彩娥;李全凤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短期随访结果显示双心房同步起搏对消除房间传导阻滞,防治房颤和房扑比单纯心房起搏有明显的益处[1],但长期疗效还不清楚.我们对双心房同步起搏预防房颤进行追踪随访,评价双心房同步起搏治疗药物难治性房颤的远期疗效.
作者:汪芳;孙宝贵;汪爱虎;温沁竹;金炜;庄文燕;薛吉祥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腰背部肌筋膜炎是体力劳动者的常见疾病,但常因临床表现不典型被误诊为其他疾病而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本文报告1例腰背部肌筋膜炎表现为急性腹痛的病例,以引起临床的重视.
作者:甄戈华;贾晓枫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全球性健康问题,目前是第4位死因,估计在2020年将成为第3位死因.
作者:白春学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肝细胞肝癌(HCC,下称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的之一,导致全世界每年因肝癌死亡的人数超过40万[1].近年来肝癌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全世界每年大约有35万新发病例,其中1/3在中国[2].
作者:樊嘉;史颖弘 刊期: 2003年第01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2岁,因反复胸骨后疼痛1年,发作频率增加2个月入院.患者胸痛多于清晨起床前出现,呈压迫感,伴肩部牵拉感,持续2~4min后自行缓解,无明显活动后胸痛、胸闷、气急.
作者:吴歆华;张华;任雨笙 刊期: 200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