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补肾化痰复方颗粒对孕期高雄激素血症(PNA)大鼠雌性子代生殖方面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选取Wistar雌性大鼠,在孕中期颈背部皮下注射丙酸睾丸酮,连续3d,建立PNA大鼠模型.以其雌性子代生长至成年时,用补肾化痰复方连续灌胃20d,观察其动情周期,检测血清雌二醇(E2),睾酮(T),孕酮(P),17羟孕酮(17-OHP)水平,观察卵巢形态学变化,并用RT-PCR技术检测卵巢组织中细胞色素p450 17α羟化酶( cyp17)、细胞色素p450( cyp19)及类固醇激素急性调节蛋白(star)基因的表达.结果:①PNA雌性子代存在无排卵、高雄激素血症表现,卵巢呈多囊改变;②补肾化痰复方能够改善模型鼠动情周期,降低T、P、17-OHP的水平(P<0.05);③模型组卵巢组织cyp17、cyp19、star均高表达,但cyp17及star经补肾化痰复方治疗后降低(P<0.05).结论:①PNA大鼠的子代是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的理想模型;②补肾化痰复方能够降低雄激素,逆转卵巢的多囊改变,改善排卵功能,能够调节PCOS模型动物生殖异常情况.
作者:常惠;匡洪影;丛晶;梁晨;侯丽辉;吴效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篇中言道:“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萎薤白白酒汤主之”,条文脉象中同时出现“迟脉”与“数脉”这两种相反的脉象,缘何如此,历代各家众说纷纭,文章在分类综述各家之言的基础上,提出一些个人观点,盼有助后学对此条文的理解与应用.
作者:刘兴方;吕方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清痹片对KLF6-FRP调控体系的干预作用,为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机制研究和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复制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IA)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清痹片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并以甲氨蝶呤(MTX)治疗组作为阳性对照,致炎第21天起每天给药干预.分别于第35天和第49天各处死一半动物,取腕关节行免疫印迹法检测Kruppel样转录因子6(KLF6)、卵泡抑素相关蛋白(FRP),踝关节行免疫组化法实验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TNFα)、白细胞介素1β (IL-1β)、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比较各组间各炎性蛋白表达的差异.结果:成功复制CIA模型,模型组KLF6、FRP、TGFβ 1、TNFα、IL-1β、MMP-3蛋白表达水平较空白组升高(P<0.01);清痹片中、高剂量组KLF6蛋白表达水平与模型组相比较低而FRP较高(P<0.01),并显示出一定的量效依赖关系;清痹片中、高剂量组FRP蛋白表达水平与MTX组相比较高(P<0.01);清痹片各剂量组、MTX组TGF β 1、TNF α、IL-1 β、MMP-3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清痹片高剂量组TNFα、IL-1β、MMP-3表达水平低于MTX组(P<0.01).结论:清痹片可能通过提高TGF β 1的下游产物FRP表达水平以及直接或间接抑制KLF6及其下游靶基因TGF β 1、炎性细胞因子IL-1β、TNF α和MMP-3等炎症介质的基因表达,从而干预KLF6-FRP调控体系,控制相关因子对RA病变过程的影响.
作者:刘维;吴沅皞;刘晓亚;张磊;薛斌;陈英俊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研究白细胞分化抗原14( CD14),白细胞介素一1受体相关激酶-4(IRAK-4)活性在急性脑出血痰热腑实证肠内内毒素信号转导通路的作用,以及星萎承气汤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大脑注射Ⅶ型胶原酶法建立SD大鼠急性脑出血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脑出血组,脑出血痰热腑实证组,星蒌承气汤组,每组分24h,48h,72h3个时相亚组,实时荧光定量PCR观察肠系膜淋巴结组织CD14、IRAK-4 mRNA表达,并观察结肠HE染色结果.结果:脑出血急性期肠系膜淋巴结组织CD14、IRAK-4 mRNA mRNA表达升高,星蒌承气汤能明显减轻结肠组织病理损伤.结论:CD14、IRAK-4 mRNA在介导急性脑出血内毒素信号转导中起重要作用,为肠道屏障损伤重要因素,星蒌承气汤对脑出血急性期痰热腑实证结肠组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赵海滨;唐杰;马立华;王威;王帅;张秀静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导痰汤能否通过对核因子-κB( NF-κB)信号通路的调节而干预ICAM-1的表达,以揭示导痰汤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通过PCR和Western blot等方法,观察导痰汤对肿瘤坏因子-α(TNF-α)刺激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培养内皮细胞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NF-κB表达的影响.结果:TNF-α诱导组ICAM-1和NF-κB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导痰汤对照组(P<0.01);使用导痰汤含药血清或吡咯烷二硫氧基甲酸( PDTC)处理后,ICAM-1和NF-κB p65表达显著下降(P<0.05,P<0.01);NF-κB活性与ICAM-1 mRN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16,P<0.01).结论:导痰汤可以调节NF-κB信号通路,从而有效抑制TNF-α刺激所致的脐静脉内皮细胞ICAM-1的表达.
作者:黄小波;李宗信;王芬;陈文强;王宁群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寻化学成分与中药寒热属性的相关性.方法:利用现有文献提供的信息资料,通过文献检索收集植物药化学成分信息,利用化学信息学对资料进行整理,运用多种数据统计分析与挖掘方法分析化学信息数据,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对中药寒热属性进行判别.结果:以有机成分单一化合物建立的Logistic回归方程,可以对中药的寒热属性进行判别.结论:植物类中药寒热药性与有机成分有相关性.
作者:杨波;王振国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研究熟地黄的配伍规律,为临床使用熟地黄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中的含熟地黄方739首,对药物出现的频次、频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熟地黄在方剂中常配伍的药物类别依次为:补益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收涩药和温里药;这些药物类别有其高频熟地黄配伍药物.结论:本研究总结了熟地黄的配伍规律,可为临证科学组方提供依据,更好地发挥熟地黄的功效.
作者:李卫民;李卫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电针对盐酸帕罗西汀治疗轻、中度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病情严重程度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55例轻、中度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盐酸帕罗西汀对照组)29例;B组(电针+盐酸帕罗西汀组)26例,疗程6周.观察治疗前及治疗1、2、4、6周后HAMD量表、抗抑郁药副反应量表(SERS)、临床总体印象表( CGI)总评分变化情况.结果:HAMD评分显示A组2周后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1周后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6周后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A组HAMD评分总有效率71.4%,B组HAMD评分总有效率88.0%,两组间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SERS评分A组在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B组在4周后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CGI评分显示A组和B组在治疗6周后病情严重程度,疗效总评和疗效指数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能够增强盐酸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疗效、明显缓解病情,并显著降低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作者:马学红;张敏;张文悦;王向群;黄文升;许珂;王雪芹;图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文章认为证素辨证是一种崭新的、科学的辨证方法,在朱文锋教授证素辨证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构建设想.主张遵照传统辨证思维观点建立病位、病因、病性、病势4大类证素,以中医教材已被大家公认的症状体征为准,制定各种证素的判断指标,结合半定量积分的方法,计算证素分值,然后进行证素归类,后做出证名诊断,推动证素辨证方法的发展和完善.
作者:严石林;雍小嘉;陈为;陶怡;沈宏春;王浩中;许嗣立;郑秀丽;范昕建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滋阴活血解毒超微中药方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脑组织凝血酶原mRNA和蛋白酶激活受体-1 (PAR-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滋阴活血解毒超微中药方组和阿加曲班组,每组又分1、3d两个观察时相.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法检测脑组织中凝血酶原mRNA及PAR-1 mRNA表达水平.结果:假手术组可见凝血酶原和PAR-1 mRNA微量表达;模型组、滋阴活血解毒超微中药方组和阿加曲班组脑组织凝血酶原和PAR-1 mRNA表达明显增强,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与模型组比较,滋阴活血解毒超微中药方组和阿加曲班组脑组织中凝血酶原和PAR-1 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1);治疗第1天后滋阴活血解毒超微中药方组凝血酶原和PAR-1 mRNA表达明显高于阿加曲班组(P<0.05),但第3d后PAR-1 mRNA表达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滋阴活血解毒超微中药方和凝血酶抑制剂阿加曲班均能下调脑缺血模型大鼠脑内凝血酶原和PAR-1 mRNA的表达,减轻凝血酶的毒性损伤可能是滋阴活血解毒超微中药方发挥脑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邓奕辉;邓婧溪;陈懿;段春艳;葛金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益肾降浊冲剂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小球硬化的干预作用与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他汀组、益肾降浊冲剂(低、中、高剂量)组,每组6只.采用单侧肾切除加阿霉素重复注射建立肾小球硬化模型.用药8周后观察各组大鼠24h尿蛋白定量、血生化、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变化,PAS、Masson染色评估肾小球硬化程度,免疫组化观察肾小球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X-1)的表达,WesternBlot检测Ⅰ型胶原(ColⅠ)、纤连蛋白(FN)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24h尿蛋白量、尿素氮(BUN)、肌酐(Scr)、胆固醇(Cho)、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ox-LDL、肾小球硬化评分、系膜肾小球系膜基质比( M/G)均明显升高,肾小球LOX-1、Col Ⅰ、FN表达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益肾降浊冲剂组呈剂量依赖性降低24h尿蛋白量、Bun、Scr、Cho、LDL-C、ox-LDL水平以及肾小球硬化评分、M/G(P<0.01),下调LOX-1、Col Ⅰ、FN的表达(P<0.01).结论:益肾降浊冲剂组能通过纠正脂代谢紊乱、抑制LOX-1的表达、减轻细胞外基质的沉积、改善肾小球硬化.
作者:许艳芳;阮诗玮;张政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辛热药附子、肉桂、仙茅对正常大鼠药物代谢酶细胞色素P4503A( CYP3A)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的影响,为辛热药性的科学阐释及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灌服自来水,其他各组分别灌胃附子(12g· kg-1·d-1)、肉桂(30g· kg-1·d-1)、仙茅(20g·kg-1·d-1)水煎液,连续7d后,检测肝、小肠微粒体CYP3A活性及肝微粒体和血浆GST活性.结果:与正常组比,附子、肉桂、仙茅组大鼠肝微粒体CYP3A和GST活性显著升高(P<0.01),而小肠微粒体CYP3A活性变化不明显,血浆GST活性有下降趋势.结论:附子、肉桂、仙茅能明显升高大鼠肝脏CYP3A和GST活性,可能是其辛热药性表达的生物学基础之一.
作者:薛春苗;张冰;刘小青;李连珍;张倩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对住院病例的同顾性调查,探讨弥漫性肺间质疾病中医证候及其临床症状特征,以指导中医临床辨证.方法:根据对弥漫性肺间质疾病中医临床研究的流行病学调查要求,制订《弥漫性肺间质疾病回顾性研究调查表》,并据其建立弥漫性肺间质疾病证候研究数据库,采用SPSS 13.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Logistic同归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共收集到合格病例475例,中医证候诊断出现频率较高的证候为痰热壅肺证(37.47%)、痰瘀阻肺证(32.00%)、肺肾气虚证(31.58%)、痰湿(浊)阻肺证(17.89%)、气阴两虚证(14.32%)等;根据各主要证候的症状特征构建的Logistic回归方程,对证候的判别准确率达74%以上;结合专业知识对主要症状进行聚类分析,得到痰瘀阻肺证、痰湿(浊)阻肺证、痰热壅肺证、肺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5个基本类别.结论:弥漫性肺间质疾病主要证候有痰瘀阻肺证、痰湿(浊)阻肺证、痰热壅肺证、肺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等,可作为进一步开展弥漫性肺间质疾病中医证候研究参考和依据.
作者:李亚;李素云;李建生;王明航;王海峰;邓丽;赵栋梁;田燕歌;姜素丽;杨小静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在研究传统中医脉诊基础上,根据中医脉象的多信息特征,从仿生学观点出发,设计模仿人手指触觉的柔性面接触型多信息传感模式,应用现代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以尽可能接近传统中医脉诊的方法,提取脉诊信息,建立一种动态三维的新型中医脉象检测系统.通过采用新型传感器提取指感脉象信息,以三维数据模式传输给计算机重现中医指下感觉的脉诊信息检测方法的有效性得到了证实.文章提出的脉诊客观化新方法切实可行,取得了预期效果,为中医临床的脉诊客观化研究和中医教学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新的特征依据.
作者:王磊;刘鑫;沙洪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研究黄芩苷对流感病毒FM1感染小鼠肺组织NO及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96只ICR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利巴韦林组( 100mg·kg-1·d-1),黄芩苷大剂量组(1 500mg·kg-1·d-1),黄芩苷中剂量组( 750mg·kg-1·d-1)和黄芩苷小剂量组(375mg·kg-1·d-1),每组16只.用流感病毒亚甲型鼠肺适应株A/FM/1/47( H1N1)感染小鼠,建立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的生物模型,用不同剂量黄芩苷溶液灌胃治疗后,观察小鼠肺指数、肺组织H-E染色切片病理形态变化,比色法检测肺组织匀浆总NO合成酶(NOS)、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或活性.结果:黄芩苷中、小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肺指数,减轻肺组织病变;显著下调肺匀浆总NO合成酶、丙二醛及上调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含量或活性(P<0.05,P<0.01).结论:黄芩苷可通过抑制流感病毒性肺炎小鼠肺组织NO及过氧化物水平而发挥保护作用.
作者:万巧凤;顾立刚;殷胜骏;祈广见;张舒;李根茂;葛东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个体化治疗使中西医的治疗观念有了交融,为了让西医同道能更好地接受中医的治疗观念,同时也为中医指导下更有利于开展西医的个体化治疗,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中医个体化治疗内涵的确定及疗效评价的建立和完善,将推动中医药规范化研究进程,为中医药的国际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于莉英;武晓群;王旭东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血虚水盛近年屡见报刊,但文献对该词少有深入探讨.文章在首先提出该词的冯世纶教授指导下,从六经辨证和八纲辨证角度,就血虚水盛的由来、内涵、该证候产生的原因、症状特点以及治法方药进行探讨,并附应用举例.
作者:张立山;戴雁彦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战国时期,《黄帝内经素问》论述了东、西、北、南、中不同地域可引发不同的疾病,提出因地异治的原则.秦汉魏晋时期,《吕氏春秋》、《淮南子》、《养生论》讨论由于地质水土因素而导致的瘿(地方甲状腺肿)、齿黄(氟牙症)等地方性疾病.汉代出现“瘴”,被认为与南方特定地理环境的暑湿相关.晋代将瘴与疟相联系.隋代《诸病源候论》认为,瘴是一种毒气,是疟病和时气、脚气等其他疾病的致病因素.南宋《指南总论》将“瘴疟”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宋末元初《岭南卫生方》明确提出冷瘴、热瘴、哑瘴,明代《瘴疟指南》认为冷瘴就是疟疾,而热瘴、哑瘴就是伤寒,可以用治疗伤寒方药来治疗.明清时期全书类医著转引前人瘴论,病因责之于中气不足,采取简易的避瘴气措施.对地域性疾病的认识则呈现出由东西南北中之五方观向西北-东南之两方观转变的趋向.
作者:朱建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运用循证医学评价口服中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电子结合手工检索日期截止于2009年10月,纳入口服中药与单纯西医治疗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评价质量并做Meta分析.结果:纳入60个随机对照试验(5 344例患者),结局指标为超声心动图射血分数和6min步行实验.Meta分析结果:加用口服中药可以提高射血分数并延长6min步行距离,且不良反应轻微,使用相对安全.结论:加用口服中药在改善患者超声心功能和运动耐力等方面优于西医常规治疗,但受纳入文献数量与质量限制,仍需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以积累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来证实其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王娟;陈婵;张鹏;史琦;杨易;黄黎明;王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通过系统的文献回顾,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阐明其原因,以促进针刺疗法的安全使用.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80年-2010年),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1989年-2010年),查找有关针刺安全性的文献.提取病种、不良事件类型、例数及结局,进行分类总结.结果:筛选后纳入针刺相关的不良事件文献119篇,共683例不良事件(死亡23例):器官和组织损伤281例(41.14%),感染36例(5.27%),晕针348例(50.95%).分析发现,95%以上的创伤性事件和感染性事件发生在基层卫生院和私人诊所,多由未经良好专业培训的针灸从业人员操作不当和消毒不严导致.结论:针刺疗法临床疗效较好,但未经专业培训的人员操作不当可引起不良事件发生.因此,有必要对基层的针灸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针刺安全及合理使用.
作者:郑文科;商洪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联用中药“松友饮”和干扰素α(1FN-α)对高转移人肝癌裸鼠原位模型肿瘤生长、转移和生存期的影响.方法:以人高转移MHCC97H细胞建立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48只成模裸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松友饮”组、IFN-α组及“松友饮”+IFN-α组,肝脏接种肿瘤24h开始每天1次灌胃给药及皮下注射,连续5周.第35天每组随机处死6只裸鼠,计算肿瘤体积及转移情况;剩余成瘤裸鼠用于观察生存期.结果:“松友饮”组、IFN-α组及“松友饮”+IFN-α组肿瘤体积、肺转移结节数及生存期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连续5周联用“松友饮”显著增强IFN α对HCC裸鼠模型肿瘤生长、转移的抑制作用并延长生存期,对HCC病人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作者:黄修燕;黄自丽;汤钊猷;郑起;黄新余;周俭;叶胜龙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归纳竹叶石膏汤的核心脉证及所治主要疾病,为临床准确使用竹叶石膏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竹叶石膏汤的临床文献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并对其文献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共整理文献33篇有效案例1 611例,以“黄金分割点法(38.2%)”为标准,研究其各项脉证.结果:竹叶石膏汤的主要脉证为口干、发热、呕吐,舌红苔少,脉数;主治疾病为口腔溃疡.
作者:路军章;张昭;赵红;刘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基于自适应模糊推理系统,探讨慢性呼吸衰竭常见证候及其特征.方法:收集4所三甲医院慢性呼吸衰竭患者资料300例,使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选取人工神经网络、模糊系统,运用MATLAB6.5软件进行编程.采用动态kehonen网络,通过增加动态神经元形成动态自适应神经网络,形成优模糊规则.基于临床数据挖掘结果获取慢性呼吸衰竭证候常见证候特征,并检验其合理性.结果:通过规则转换,主次症的筛选,明确7个证候及其对应的主、次症,分别为:痰热壅肺证、痰瘀阻肺证、阳虚水犯证、痰湿壅肺证、气阴两虚证、痰瘀阻肺兼阴虚证、痰蒙神窍证.证候诊断标准检验结果诊断符合率为74.6%.结论:该方法所获取的模糊分类规则以较高的精度反映了学习样本集中存在的规律性,说明了模型的可靠性.说明了自适应模糊推理系统可用于中医证候特征的研究.
作者:王海峰;李建生;胡金亮;余学庆;李素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经络舒胶囊对糖尿病大鼠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含量水平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腹腔射链脲佐菌素( STZ)制成糖尿病大鼠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西药阳性对照组(胰素)、中药阳性对照组(糖脉康)、经络舒胶囊高、中、低剂量组.给药60d以后测定大鼠空腹血糖浓度及糖血红蛋白含量.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胰岛素对照组能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水平(P<0.01).与型对照组比较,胰岛素对照组和高剂量组能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糖化血红蛋白水平(P<0.05).结论:高剂量的经络舒胶囊能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该制剂临床上用于糖尿病神经病变包括外周神经炎糖尿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提供了实验理论依据.
作者:张永萍;孔德明;徐剑;徐莛婷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研究疏肝益阳( SGYY)胶囊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3月龄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采用双侧髂内动脉结扎法制造血管性勃起障碍模型.设假手术对照组、模型组、西药西地那非组(10.5mg·kg-1·d-1)、SGYY大剂量治疗组(1g·kg-1·d-1)、SGYY小剂量治疗组(0.5g·kg-1·d-1),每组12只,灌胃给药,疗程30d.取大鼠血浆,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内皮素-1(ET-1)含量;取阴茎组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法检测ET和连接蛋白43( CX43) mRNA表达.结果:3个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浆ET-1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阴茎组织ET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CX43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疏肝益阳胶囊可显著降低双侧髂内动脉结扎法制造的动脉性勃起障碍大鼠血浆ET-1含量和阴茎组织ET基因表达,并能显著增加阴茎组织CX43基因表达,这可能是其治疗血管性ED的机制之一.
作者:王济;刘保兴;李东桓;王琦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应用近红外光谱法建立一种定性分析六味地黄丸质量的方法.方法:将六味地黄丸样品按照来源不同分为3类,并扫描其近红外光谱,建立六味地黄丸PLS近红外定性分析数学模型.结果:通过优化,六味地黄丸定性分析模型的条件参数为:波段范围为4 000-9 000cm-1、样品预处理方法为“一阶导数法+中心化”、模型阈值F为0.05.建模集样品的识别准确率、误判率和无法识别率分别为96.00%、0.66%和3.34%,检验集样品的识别准确率、误判率和无法识别率分别为98.72%、0.00%和1.28%.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六味地黄丸的定性分析方法是可行的.
作者:臧鹏;李军会;于燕波;田瑞华;严勇潮;迟玉民;刘莹;张录达;陈斌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对78例艾滋病内伤发热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并与CD+4T细胞计数分层相对照研究,探讨艾滋病内伤发热与CD+4T细胞的关系.方法:将艾滋病内伤发热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且与CD+4T细胞分层比较,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通过CD+4T细胞分层比较,脾肾阳虚在3组中所占比例均大,且CD+4T细胞<200个/μL组和CD+4T细胞在200-350个/μL之间的两组,4个证型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艾滋病期内伤发热的患者多蕴含脾肾阳虚的征象,艾滋病的临床中医药治疗中,对患者进行补脾益肾的中医药治疗尤为重要.
作者:郭会军;陈莉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蛋黄油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宫颈糜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蛋黄油疗法和激光疗法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蛋黄油治疗宫颈糜烂的1次治愈率为92.6%( 50/54),平均治愈时间为17.7d;激光疗法的1次治愈率为75.9%( 41/54),平均治愈时间为76.7d.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组中,术中出血率25.9%( 14/54),脱痂期出血量>经血量占11.1% (6/54),术后局部感染率3.7%(2/54),脱痂期平均12.1d,阴道出血时间平均11.4d,阴道排液时间平均10.8d.在蛋黄油组中,无上述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蛋黄油治疗宫颈糜烂是一种有效、安全、可靠的方法,有实用价值.
作者:罗春芳;洪慧莉;张国群;吴国芳;张纯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制附子总碱对过敏性鼻炎(AR)豚鼠行为学指标、鼻黏膜病理形态和血液组胺含量的影响,同时测定制附子总碱的半数致死量(LD50),对其临床应用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40只FMMU豚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R模型组、辛芩颗粒组、制附子总碱组,每组10只.采用卵清蛋白全身致敏与局部攻击方法制作AR豚鼠模型,正常对照组和AR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辛芩颗粒组每天给予辛芩颗粒4.65g/kg,制附子总碱组每天给予总碱提取物按生药量计1.13g/kg,观察豚鼠行为学指标和鼻黏膜病理形态的变化,测定血液组胺含量;对制附子总碱进行小鼠急性毒性实验.结果:制附子总碱组鼻痒、喷嚏、清涕等行为学指标及鼻黏膜炎症程度均有明显改善,血液组胺含量明显降低;制附子总碱的LD50为56.3g/kg制附子.结论:制附子总碱在临床用药方面是安全的;制附子总碱能有效缓解过敏性鼻炎的症状,降低血液组胺含量,改善鼻黏膜炎症的局部浸润,达到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目的.
作者:粱少瑜;谭晓梅;高婕;胡元利;王维赋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运用中医理疗技术防治老视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200例老视患者,年龄在45-55岁之间,男女各半,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为期1年的研究.治疗组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按照健脾、调肝、补肾的原则,选配具有防治老视功效的穴位,对这些穴位采取中药熏蒸、点穴按摩、毫针刺法、耳针、中药外敷等中医理疗技术综合施治,对照组不做任何治疗.每3个月进行一次视功能测试,记录测试结果.结果:经过为期1年的实验观察,治疗组近视力的提高率达到67%,有效率达到9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方法运用中医理疗技术针对有效穴位进行综合施治,大大提高了疗效,同时具有安全性和实用性强的特点.通过本研究的研究数据表明,运用中医理疗技术防治老视具有显著的效果.
作者:刘宜群;蔡小嫚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初步探讨轮泻停药膏敷脐对小鼠肠推进以及对番泻叶所致小鼠腹泻后炎性介质的变化的影响,为临床研究治疗轮状病毒腹泻提供有效依据.方法:将所有实验小鼠随机分为3部分,每部分4组,即空白组、模型组、思密达组及轮泻停药膏组.模型组和空白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思密达组按(0.06g/mL)0.02mL/g,2次/d灌服,轮泻停药膏组贴敷轮泻停药膏,1剂/d;除空白组,其他组小鼠注射甲硫酸新斯的明,观测小鼠小肠酚红的推进率;观察各组对小鼠给予番泻叶后大便次数增加的变化;检测番泻叶所致小鼠严重腹泻后血清中IL-1 β和TNF-α的水平变化.结果:轮泻停药膏组与思密达组比较,小肠的推进距离及推进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小鼠大便次数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血清IL-1β和TNF-α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泻停药膏能缓解腹泻程度,保护肠黏膜免受炎性介质的损害,具有潜在的治疗轮状病毒腹泻的疗效.
作者:陈万强;杨海成;吴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析肝郁脾虚证临床诊治规律.方法:通过对1999年-2009年期间有关肝郁脾虚证在临床报道方面文献整理、归纳,统计并分析肝郁脾虚证的相关疾病病种、证型诊断标准、基本方及药物配伍、临床疗效等内容,以期探析肝郁脾虚证临床诊治规律.结果:666篇文献中肝郁脾虚证涉及疾病73种,对其中83篇文献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证型的诊断多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自拟.治疗以疏肝健脾为主的基本方加减化裁,或辅以西药联合用药,或配合穴位敷贴、推拿加温灸等方法.总样本量达7 481例,治疗组4 455例总有效率92.1%.结论:在相关疾病病种中,肝郁脾虚证出现在肝病、胃部疾病和肠道疾病的频次高,逍遥散仍是治疗肝郁脾虚证的代表方,而白术、柴胡、茯苓、白芍、甘草使用频率高于其他药物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徐联;陈家旭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南方红豆杉水提物对人肺癌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和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南方红豆杉水提物对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生长曲线法观察其抑制A549细胞的时间-效应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对A549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倒置显微镜及电镜观察其对A549细胞形态的影响.结果:南方红豆杉水提物对A549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机制为使A549细胞周期出现明显的G0/G1期阻滞,诱导细胞凋亡.结论:南方红豆杉水提物对人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作者:舒琦瑾;李萍;王彬彬;朱国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菩人丹超微粉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模型组)、菩人丹超微粉治疗组(菩人丹组)和导升明组,每组12只.糖尿病模型组、菩人丹超微粉治疗组和导升明组大鼠均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连续腹腔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模型成功建立后,菩人丹超微粉治疗组大鼠给予菩人丹超微粉灌胃,导升明组大鼠给予导升明灌胃,时间均为3个月.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Western blot法检测视网膜bFGF蛋白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检测视网膜bFGF mRNA的表达.结果:糖尿病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大鼠视网膜bFGF蛋白及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菩人丹超微粉治疗组、导升明组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大鼠视网膜bFGF蛋白及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且菩人丹超微粉治疗组与导升明组比较无明显差别.结论:菩人丹超微粉可通过下调bFGF表达,抑制病理性新生血管生成,发挥对糖尿病视网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董志军;王海彬;庞宗然;张铁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通过测定大鼠盲肠内酪酸菌及血液酪酸的含量,研究麦芽纤维改善肠道菌群、保护肠道黏膜屏障以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乙酸灌肠法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分组喂饲后,应用细菌培养法和气相色谱法测定盲肠内酪酸菌及血液中酪酸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肠道酪酸菌含量及血液中酪酸含量明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肠道酪酸菌含量及血液中酪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麦芽纤维能选择性刺激内源性特定有益菌之酪酸菌的增殖,促使酪酸生成,提高酪酸含量,从而改善大鼠肠道菌群、保护肠道黏膜屏障,对溃疡性结肠炎起到有效治疗作用.
作者:郑红斌;郭婷婷;钟海平;葛尔宁;盛振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考察用β-环糊精包合胡柚皮C02超临界萃取油的工艺条件.方法:以包合物收率和油利用率的综合评分作为评价指标,选择胡柚皮油与β-环糊精的用量比( v/w)、包合温度及搅拌时间为主要影响因素,进行L9 (34)正交试验,优化包合胡柚皮油的工艺条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及X-射线衍射法对包合物进行验证与鉴别.结果:佳包合工艺条件为胡柚皮油与β-环糊精的用量比1∶8,包合温度50℃,搅拌时间2h.包合物形成了新的物象.结论:胡柚皮油的β-环糊精包合工艺合理、可行,有效地提高了胡柚皮油的稳定性.
作者:蒋剑平;许海顺;盛振华;张春椿;熊耀康;徐小忠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证素与微量白蛋白尿的关系.方法:采集34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四诊资料,应用“证素辨证”的方法,对四诊资料进行分析统计,同时检测微量白蛋白尿(MAU).结果:①代谢综合征基本证素: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津亏、痰、血瘀、湿、热、气滞、心、肝、脾、肺、肾.②影响MAU的因素有中医证素肾、阳虚、血瘀,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0.47(P<0.01)、0.42(P<0.01)、0.334(P<0.05).结论:由此推测MAU可作为代谢综合征肾、阳虚的参考指标之一.
作者:熊红萍;李灿东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考察动物种属差异及黏膜部位对药物经鼻黏膜渗透性的影响.方法:灯盏乙素为模型药物,采用立式扩散池,分别以新鲜的离体犬、小型猪、家猪离体鼻黏膜为渗透屏障,药物置于鼻黏膜上方,以pH6.8PBS为接收液,进行渗透试验(n=4),HPLC法测定灯盏乙素.结果:灯盏乙素经犬、小型猪、家猪鼻黏膜渗透系数分别为( 16.162±1.957)×10-3cm/min,(13.697±0.605)×10-3cm/min,(4.740±0.211)×10-3cm/min;灯盏乙素经上述动物离体鼻黏膜的渗透系数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灯盏乙素经离体家猪鼻中膈前部与鼻中膈黏膜的渗透系数分别为( 0.194±0.004)×10-3cm/min、(4.740±0.211)×10-3cm/min,两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灯盏乙素可经上述离体鼻黏膜渗透,但渗透系数存在种属差异;灯盏乙素经同一动物鼻黏膜不同部位的渗透性亦存在差异.
作者:石森林;宋晓玲;叶赏和;李昌煜;葛卫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十一方药酒皮肤用药对家兔的长期毒性.方法:24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连续皮肤用药28d,每日观察记录其一般情况.停药后随机取2/3动物进行血液学、血液生化学、脏器系数和病理组织学检查.剩余动物停药观察14d.结果:高、中、低3种剂量对家兔体质量变化、血液学及血液生化学指标、主要脏器系数和组织病理学无影响.对皮肤组织病理有轻度炎症细胞改变,停药14d皮肤病理改变可恢复.未观察到有延迟性毒性反应.结论:实验结果提示十一方药酒临床外用1周以内较安全.
作者:田元春;张泉;王振发;文亦磊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养心草宁心安神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应用波谱法鉴定结构.结果:从养心草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和波谱方法鉴定为:①没食子酸,②齐墩果酸,③异鼠李素,④山奈酚,⑤对羟基苯甲酸,⑥槲皮素,⑦β-胡萝卜苷,⑧槲皮苷,⑨2-乙酰萘.结论:化合物异鼠李素、对羟基苯甲酸、2-乙酰萘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到.
作者:林珠灿;黄华花;陈达炜;陈建伟;郭素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萸黄连“反制”前后的寒热药性的差异性.方法:选用KM小鼠,依据动物行为趋向性,分别给予黄连、吴茱萸、萸黄连,考察不同药物对小鼠温度趋向性的影响,并结合测定小鼠肝脏ATP酶的活力,探讨不同药性药物对小鼠机体能力代谢的影响.结果:吴茱萸组小鼠体现出“趋寒性”,能使小鼠ATP酶活性增强;黄连和萸黄连组小鼠体现出“趋热性”,并抑制小鼠ATP酶活性;黄连组和萸黄连组相比,黄连组小鼠的“趋热性”较萸黄连组强(P<0.05),萸黄连组小鼠的钠钾ATPase活力较黄连组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吴茱萸体现出“热性”,黄连和萸黄连均体现出“寒性”,但萸黄连与黄连相比,“寒性”降低.此结论与萸黄连“以热制寒”的“反制”传统炮制理论相符.
作者:蒋俊;贾晓斌;李平;徐江;周成林;蔡宝昌;吴皓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山楂叶提取物(HLE)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和酒精性脂肪肝病(AFLD)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分别采用灌胃脂肪乳剂和酒精两种方法复制NAFLD和AFLD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施加低、高不同剂量的HLE进行治疗,分别以东宝肝秦片和联苯双酯滴丸作为阳性对照药,观察其对血清肝酶活性和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山楂叶取物能明显降低实验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同醇( LDL-C)和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含量,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的含量(P<0.05,P<0.01);此外,HLE可改善肝脏的病理损害,其高、低剂量组的药效作用强度有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HLE可降低脂肪肝大鼠的血脂,保护肝功能,从而起到治疗大鼠脂肪肝的作用.
作者:王思源;徐秋阳;张文洁;刘荀;英锡相;康廷国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抱茎龙船花脂溶性化学成分.方法:抱茎龙船花枝叶的甲醇提取物加水后,用乙酸乙酯萃取,乙酸乙酯部分进行硅胶柱层析,石油醚洗脱部分得其脂溶性成分,然后通过气相色谱一质谱( Gc-Ms)联用技术,对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通过计算机检索,鉴定了其中的46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6.03%.主要成分为棕榈酸甲酯(19.07%)、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4.95%)、棕榈酸(9.62%)、棕榈酸丁酯(7.63%)、油酸乙酯(7.15%)、硬脂酸甲酯(5.66%)、油酸甲酯(5.64%)、亚麻酸甲酯(3.85%)、棕榈酸异戊酯(2.99%)、油酸(2.92%)、月桂酸甲酯(2.10%)、二十酸甲酯(2.03%)等.结论:抱茎龙船花脂溶性化学成分主要为脂肪酸及酯类、芳香酸酯、烷烃类及芳香类化合物.
作者:陈丽君;岳银;蒋次清;蒋金和;陈智新;陈业高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建立有效控制至宝三鞭酒质量的薄层色谱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用薄层色谱法( TLC)鉴别处方中的当归、蛇床子、何首乌、补骨脂、白芍、山茱萸、枸杞子、白术.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测定至宝三鞭酒中马钱苷的含量:色谱柱:Hypersi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四氢呋喃-乙晴-甲醇-0.05%磷酸溶液(1∶8∶4:∶8);检测波长:236nm;进样量:对照品进样10μL,样品进样20μtL.结果:在薄层色谱上可检出当归、蛇床子2种药材的特征斑点并且无阴性干扰,可收入质量标准中.HPLC法测定中,在此色谱条件下,马钱苷在进样量为0.0185-0.738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n=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6%,RSD为1.55%(n=9).结论:TLC法鉴别至宝三鞭酒中当归、蛇床子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至宝三鞭酒的质量控制.HPLC法可控制至宝三鞭酒中马钱苷的含量,准确度高,重现性好,操作简便.
作者:刘淑花;田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对针灸治疗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的现代临床研究文献进行频数和聚类分析,总结其针灸辨证选穴规律.方法:收集1949年至2009年针灸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所致的吞咽困难的现代临床文献,临床观察病例数在30例以上,疗效80%以上的文献,对其辨证分型、取穴、归经使用聚类、频数、排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符合条件文献共220篇,使用聚类分析得出5个证型,共使用79个穴位,总频次为847次,其中出现频次占3%以上的经穴8个,阳经穴4个,阴经穴2个,经外奇穴2个.结论:针刺治疗假性球麻痹所致的吞咽困难主穴以阳阴两经为主,配合经外奇穴,并根据聚类分析主穴依次为廉泉、风池、金津、玉液、内关、翳风、完骨、风府,为制定有效、简洁、易推广的针灸治疗假性球麻痹规范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作者:施杨婉琳;杨孝芳;崔瑾;徐莹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加味小青龙汤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肺组织Toll样受体4(TLR4)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和加味小青龙汤(小、中、大剂量)组,每组再分为4h和8h两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尾静脉注射LPS 10mg/kg制备大鼠ALI模型.地塞米松组和加味小青龙汤(小、中、大剂量)组分别于造模前灌胃地塞米松和加味小青龙汤,2次/d,3d.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TLR4 mRNA的表达,并于光镜下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在8h组中,加味小青龙汤(小、大剂量)组的TLR4 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病理学观察,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出现大片出血及坏死,各治疗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明显轻于模型组,肺细支气管偶见炎症改变,水肿较轻,中性粒细胞( PMN)和红细胞渗出较少.结论:加味小青龙汤能减轻内毒素致ALI大鼠肺组织损伤,对肺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能降低内毒素致ALI大鼠肺组织TLR4 mRNA的表达有关.
作者:杨爱东;李文雯;王利霞;汪东颖;吴中华;苏中昊;庞慧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李杲,字明之,晚年自号东垣老人,金元著名医学家,代表性著作有《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等.世人究其脾胃学说者众,疏于其它学术之弘扬.今考辨《内外伤辨惑论》关于寒热在内外伤“辨惑”中的意义,探讨其病证诊断思维特点,以启迪当今临床诊疗思路.
作者:赵润生;郄兰霞;刘惠聪;方朝义;赵社;李密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验证并探讨推拿疗法对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引入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原则,试验组和对照组各入组30例,分别采用推拿疗法和电针疗法,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推拿疗法的综合疗效、改善肩关节疼痛和功能活动效果、即刻改善肩关节功能活动效果均优于电针疗法(P<0.05).推拿疗法的综合总有效率为90%,镇痛总有效率为100%,改善功能活动总有效率为86.67%,均优于电针疗法(P<0.05).结论:推拿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显著,具有镇痛、改善功能活动的疗效.
作者:李忠龙;粱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协作分组成员单位,通过对消渴病痹症诊疗方案进行验证,确定其方法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进一步优化诊疗方案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非随机、多中心、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法,根据患者就诊先后顺序及病人的意愿将其纳入治疗组,治疗组根据辨证采用相应方药和外治法.以2周为1个疗程,观察1个疗程,共观察480例,观察其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血糖、血脂、Toronto临床评分及安全指标等,并进行疗效分析及安全性评估.结果:消渴病痹症验证方案能显著改善患者麻、凉、疼、痿症状及体征,改善血糖、血脂、Toronto临床评分,总有效率达95%.结论:消渴病痹症验证方案能够有效地缓解麻、凉、疼、痿症状,改善血糖、血脂,Toronto临床评分降低,是一套疗效可靠、安全便捷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庞国明;闫镛;王志强;朱璞;张芳;倪青;陆灏;田国庆;魏爱生;范冠杰;邱晓堂;周铭;佟杰;王志刚;肖艳;马力;张欣;郭俊杰;朴春丽;邱英明;王钢柱;姜颖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清化方对糖尿病患者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从而为运用中药早期预防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在维持其原有的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清化方或安慰剂,每日2次,疗程8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及其他生化指标等的改变情况.结果:与安慰剂组比较,清化方可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肱动脉内径变化率,治疗前( 13.53±4.62)%,治疗后(16.40±4.72)%,P<0.05]、提高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 HOMA2 IR,P<0.05)并显著促进一氧化氮的分泌(P<0.01).结论:①清化方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②清化方改善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机理可能与其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调节一氧化氮分泌有关.
作者:任文肖;徐夏婷;徐隽斐;顾逸梦;陶枫;姚政;陆灏;沈远东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八段锦对原发性高血压病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应用八段锦训练12周,每周6次、每次1h,住院观察1个月左右,出院后在3个月内进行随访.观察血压变化情况.结果:降压疗效总有效率达80%,临床症状疗效总有效率达94%.结论:八段锦通过意念的诱导和气息的调整发挥自我调节和控制作用,以达到心静、体松、气和,使血压平稳下降的效果.经过观察,八段锦是一种辅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较好方法.
作者:凌昆;王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整脊调曲结合寰枢端转手法治疗寰枢关节错位疗效,并与单纯寰枢端转手法复位寰枢关节错位对照组进行对比.方法:将185例患者随机分为整脊调曲结合寰枢端转手法复位组(治疗组)95例整脊调曲结合寰枢端转手法复位,单纯寰枢端转手法复位组(对照组)90例单纯寰枢端转手法复位.结果:两组比较,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好,治愈率高.
作者:安平;任丰涛;章恒;冯强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比较京万红膏和玉红膏在治疗糖尿病足中去腐生肌作用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糖尿病足湿性坏疽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使用京万红膏,根据患者伤口面积给予外敷包扎1次/日.B组使用玉红膏,换药方法及频次同A组.结果:两组在达到祛除局部伤口内坏死组织的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B组患者的疼痛主诉多于A组(P<0.05).结论:玉红膏及京万红膏在治疗糖尿病足湿性坏疽中达到去腐生肌目的的时间上基本相同,但使用京万红膏可明显降低患者局部伤口的疼痛感.
作者:王海博;朱霞 刊期: 2011年第12期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膝骨性关节炎( KOA)逐渐成为严重影响中老年生活质量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主要特征为膝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导致的膝关节疼痛、僵硬和活动受限.目前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因而KOA的治疗也成为了医学界重点关注的问题.随着对生物力学机制研究的深入,近年来运动疗法和推拿在治疗KOA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文章对推拿结合运动疗法在KOA治疗上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潘化平;冯慧;曹月龙;金宏柱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转化医学核心是指从实验室到病床,再到实验室.将这一国际医学领域新概念引入中医学,对其现代化发展将具有深远意义.中医学与转化医学结合模式可建立在整体观、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从系统生物学和个体化医学的角度打开研究思路,鼓励多学科交叉,从而实现中医学的转化.笔者以多年来实践为例,以慢性筋骨病推广方案、中医理论与干细胞结合研究、中医临床与转化医学研究模式探索等几方面为切入点,阐述了转化医学在中医药中的应用,并展望了中医学与转化医学结合的未来将立足于“治未病”,并将与西方医学殊途同归.
作者:王拥军;卞琴;赵东峰;姚长风;施杞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肺主宣发肃降的生理特点、肺系病升降失常的病机表现以及归肺经药物在肺系病证治疗中所表现出来的药性趋向,决定了中药升降浮沉药性理论对肺系疾病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肺失宣肃”是肺纤维化发生的病机关键,结合麻黄、五味子调节肺气升降的临床应用,提出肺系病临证用药需重视升降浮沉药性理论,灵活选用麻黄、五味子治疗肺纤维化.
作者:翟华强;高明超;张硕峰;孟繁蕴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具有两重性:治疗作用和副作用.中药外用制剂的安全性通常较口服和注射剂高,而容易被忽视其副作用,尤其是中药外用制剂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中,对其致敏性问题,目前研究的较少.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国内常用的豚鼠背部模型和小鼠耳廓模型及评价指标,进行系统总结、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同时,借鉴国外研究者研究用小型猪耳廓模型和猴背部模型,综合其优缺点,探讨适用于提高外用制剂过敏反应评价准确性的动物实验方法.以期为中药外用制剂临床前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为减少中药外用制剂过敏反应的发生提供借鉴.同时,希望引起有关专家和学者对中药外用制剂引发皮肤过敏反应这一问题的重视.
作者:郑智音;贾晓斌;舒娈;朱静;谭晓斌;刘文博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肝纤维化是各种病因所致肝损伤的代偿性修复反应,表现为肝内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与沉积,是多种慢性肝病共有的病理过程.尽管中西医对肝纤维化的认识各有异同,但阻断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利用现代医学的方法对肝纤维化发生的机制及诊断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而利用中医药的理论和方法,对肝纤维化的防治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并引起了西方医学的广泛关注.文章在此领域进行述评,并提出今后的防治展望.
作者:程明亮;周明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周文泉教授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40余年,是中央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和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作指导老师.周文泉教授力主调整理论,从调和阴阳、调和营卫、调和肝胆、调和气机等方面治疗汗证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李贻奎;韦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孙伟教授从事肾脏病的医教研工作30余年,治学严谨,笔耕不辍,学识渊博,汇通中两.特别是对慢性肾脏病的诊疗,倡用辨病辩证结合、宏观微观相印的治疗理念,认为“肾虚湿(热)瘀”是其基本病机,提出“益肾清利活血”的治疗方法.治疗力主“补肾为先”,尤喜用菟丝子、桑寄生、山萸肉等甘平益肾之品,治标则配伍清热利湿、活血通络泄浊之法,临证治疗显示出明显减少蛋白尿并有效改善肾功能,显著提高患者早中期生活质量,每使患者正气强健,五脏调和,收效卓著.
作者:张琳琪;孙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翁维良教授从事心血管疾病研究50余年,对该系统疾病的治疗用药积累了丰富经验.他重视运用活血化瘀药,并强调养血活血药的使用,慎用破血药,常用的活血化瘀药有丹参、赤芍、红花、川芎、姜黄、郁金等.翁老治疗心血管疾病以活血化瘀药为中心,根据不同病证配合祛痰除湿药(陈皮、法半夏、白术、茯苓、荷叶等)、益气滋阴药(太子参、生黄芪、北沙参、玉竹、女贞子、生地黄等)、温阳药(炮附子、干姜、肉桂、良姜、补骨脂等).翁老重视药物归经,善用心经药(麦冬、五味子、酸枣仁、夜交藤,远志、莲子心、百合等).他对心律失常的治疗善以散剂配合汤剂治疗,疗效显著.
作者:于大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干燥综合征( pSS)属于中医学“燥痹”范围.笔者为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阎小萍教授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的学术继承人.总结阎老师经验,认为燥痹的病机基础在于肝肾阴虚,辨治可从肝肾阴虚津枯液少、津枯肠燥、旭痹兼燥3个途径考虑,要点在于识证准确、变化得法.
作者:陶庆文;徐愿;阎小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心内科疾病是内伤杂病的一部分,从“痰”论治是非常重要的方法,近来“痰”证化热有逐渐增多的趋势.温胆汤和黄连温胆汤均可治“痰热”证,但是后者清热和行气导滞的作用更强.文章选择了笔者在临证中使用黄连温胆汤的3个典型病例,剖析了辨证施治的具体过程,从而让读者了解在心内科疾病的治疗中准确选用黄连温胆汤的临证辨证要点,体会黄连温胆汤用于心内科疾病异病同治的精妙.
作者:王紫逸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师翁李玉奇先生工精内、妇、儿三科,不墨守成规,敢于探索,立论别具匠心.对于消渴病,他认为本病主要病因是“燥热”,由于阴火独盛、肺金受刑、胃肠煎熬、肾水干涸所致.他提出本病治疗重点在于“润燥生津”,治疗上主张按消渴病临床主症不同,辨证施治.对于口渴多溲,首当清燥救肺生津;对于饥饿无度,急宜润燥生津以救脾胃;对于身形消瘦,宜救肾水将涸之急.消渴病后期,五脏俱病,出现遗精阳萎、心悸怔忡、青盲内障等诸多变症,师翁提出了相应治疗方药,并传给后人治疗消渴病的临床验方.
作者:张会永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抽动-秽语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尚不十分明确,诊断本病仍缺乏可靠的理化检查等客观指标.目前诊断本病主要依靠的是其临床特征.由于该病的临床表现错综复杂,易与其他疾病发生混淆,导致误诊;中医辨证论治本病的思路也不尽相同,如何规范化治疗本病已经成为大家共同关心的焦点.因此,认真研究本病的临床特点,无论对于诊断本病还是临床辨证论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文章主要从症状角度论述刘弼臣教授对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临床规律的认识,重点阐述其症状规律与本病肝肺病机的关系,为指导临床正确辨证论治,提高临床疗效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徐荣谦;王俊宏;夏桂选;李燕;张晶洁;王秋莉;古文财;利佳世;倪玉婷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小柴胡汤是张仲景创立的经典名方,在《伤寒论》中是治少阳病的主方.历代医家多认为“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七大症为小柴胡汤的主症.尽管主治症情纷繁,但小柴胡汤终归以和解少阳为主旨,只要证属少阳经脉脏腑功能失调,“便可但见一症,不必悉具”.张仲景创小柴胡汤以辛开苦降、补虚泻实为宗旨达到燮理少阳,调和枢机之目的.文章列举临床运用小柴胡汤治疗郁证、舌头灼热、面瘫验案3则.
作者:万文蓉;林华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尤松鑫教授提出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属于伏暑温病,病因为湿热,病位在少阳胆腑,病机是少阳湿热痰浊留连,并独创性地将蒿芩清胆汤作为慢性肝炎阶段黄疸指数增高的治疗主方,坚持辨证为主,处方灵活,加减精练,药量谨遵古方.文章介绍尤教授验案4则,并随案分析尤教授辨证思路、用方习惯、常用配伍.
作者:石历闻;杜斌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刘渡舟教授精于伤寒学说,对经方运用有独到认识,临床善用柴胡剂类方,尤其精于肝胆病的辨证治疗,刘教授对急、慢性肝炎,瘀胆型肝炎,肝硬化等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疗效卓著.文章拟对刘教授治疗乙肝的“十六方证”进行系统总结,介绍刘教授对方证病机、药物配伍、典型病例的运用经验,以期有资于临床.
作者:刘晓倩;闫军堂;刘敏;王庆国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月经不调是妇科常见病,京城四大名医之一施金墨先生的传人张秀琴治疗月经病从气血虚实辨治效如桴鼓.张教授认为月经病从气血辨治主要区分虚实,即(脾肾)气虚、血虚、(肝郁)气滞、血瘀,治疗虚证月经病多以补肾扶脾养血为主,治疗实证月经病多以疏肝理气活血为主.收集张教授治疗月经不调383例中药处方,用频率分析法分析药物的使用比例、使用频率和剂量,其中养血调经类药物白芍、赤芍、当归使用频率居前三,分别为95.30%、84.33%、78.33%,活血化瘀类药物益母草占57.44%,疏肝理气类中药香附使用频率为55.35%,提示调理气血在治疗月经病中的重要性.
作者:潘国凤;冯兴中;姜敏;周铭;尹香花;丁金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李振华教授擅长治疗内科杂病.尤其对脾胃病的治疗,创出“脾宜健,肝宜疏,胃宜和”的九字法治疗原则,形成了以脾胃学说为指导的系统独特的学术思想.李教授认为中焦脾胃的功能状态与中风病的发生及其病机演变密切相关,并且以下4个方面均能导致中风的发生,即:脾伤失运,痰浊内生;脾胃亏虚,正气不足;肝脾失调,化生内风;枢机不利,气血逆乱.所以在中风病的治疗过程中,亦应重视健脾化痰,疏肝解郁,和胃通腑之法的应用.
作者:刘向哲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从微观参数与微观辨证的含义,探讨微观指标的中医辨证意义,分析了微观辨证研究现状和局限性,提出了注重中医思维、赋予指标中医学含义、延伸传统四诊的范围、建立中医特色的微观参数体系是微观辨证发展趋势.
作者:李灿东;杨朝阳;廖凌虹;陈妍;朱龙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