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同济大学
  • 国际刊号:1005-4979
  • 国内刊号:31-1671/R
  • 影响因子:0.98
  • 创刊:1991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4-532
  • 全年订价:20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 第二届上海市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三等奖
  • 口腔科学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02年3期文献
  • 腺淋巴瘤发病因素与机制研究的新进展

    腺淋巴瘤(adenolymphoma)亦称乳头状淋巴囊腺瘤(papillary cystadenomatosum)或Warthin's瘤,系1972年WHO涎腺肿瘤组织学分类中的正式命名.该病是常见的涎腺良性肿瘤,其发病仅次于多形性腺瘤,约占涎腺良性肿瘤的6%~10%[1].近年来,腺淋巴瘤的发病呈上升趋势,Kennedy报道腺淋巴瘤占涎腺良性肿瘤的1/3[2];俞光岩[3]发现腺淋巴瘤在涎腺良性肿瘤的构成比由70年代的7.1%上升到90年代早期的29.7%.现综述如下.

    作者:沈山;张国志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骨组织工程中骨髓基质细胞的研究进展

    种子细胞研究是骨组织工程学的重要内容.理想的骨种子细胞应具备以下特点:①取材容易,损伤小;②易定向分化为成骨细胞,传代繁殖力强;③适应性强,植入机体后能保持成骨活性.目前,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有4种来源:骨、骨外膜、骨髓、骨外组织.这些来源各有优缺点,其中骨髓来源的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 BMSC)具有来源广泛、取材方便、生长稳定、增殖快、定向分化力强、易于接种成活等优点,在骨组织工程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刘彦普;钱奇春;杨维东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治疗囊性成釉细胞瘤的手术新方法——开窗术的研究

    成釉细胞瘤是口腔面颌部常见的牙源性肿瘤,其发病率占颌骨牙源性肿瘤的63.2%[1],治疗以手术为主要手段.成釉细胞瘤为临界瘤,具有局部浸润周围骨质的特点,故手术切除范围应在肿瘤外0.5~1.0cm以上正常骨组织内[2,3],以免肿瘤组织残留复发,这样易成成毁容及咀嚼功能损害等并发症.采用开窗术治疗病变范围大的囊性成釉细胞瘤,而可使成釉细胞瘤囊腔缩小,为以后的手术根治创成条件.

    作者:敖辉;方健;宾志文;张陈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唇腭裂患者心理、社会行为研究的进展

    自1879年近代实验心理学的开创者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使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来,这门新兴学科已在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方面取得了大量成果[1~4].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包括感觉、知觉、注意、情绪、态度、动机、气质、性格、以及信仰、期待、做梦等的个体心理现象和时尚、风俗、舆论等的社会心理现象.其基本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及实验法等[3,5].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中病理心理学及临床心理学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属于心理学应用领域的医学心理学则是在20世纪50年代后逐渐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它包括病理心理学、临床心理学、药理心理学、护士心理学、心理健康咨询学、心理治疗学等分支学科[4].

    作者:刘民喜;马莲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颌面外科手术抗生素预防性应用探讨

    手术后感染是颌面外科手术后并发症之一,手术后感染是多因素造成的,故预防性措施也应是多方面的.目前我国术后常规系统地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仍然在颌面外科临床工作中起主导作用.然而,早在50年代就有人提出术后系统的使用抗生素,非但不能降低术后感染率,相反易造成体内菌群失调.进入70年代,开始用于指导临床实践[1].我们在颌面外科手术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征难;陈发明;邓玲玲;刘民;朱艳;吕新海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流行性腮腺炎合并睾丸炎、脑膜脑炎的诊治

    流行性腮腺炎合并睾丸炎、脑膜脑炎临床上比较少见,但它可给患者带来很大的损害,值得注意.近2年来,我院收治的流行性腮腺炎合并睾丸、脑膜脑炎共6例,因治疗及时合理,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思灏;李东;赵国防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严重颌面部外伤救治体会(附49例报道)

    颌面部是人体暴露部位,易引起外伤,严重的颌面部损伤,常伴有其他器官的损伤,抢救时必须迅速而及时地判断伤者的伤情,及时有效的抢救患者的生命,是外伤早期处理时重要的目的,可以大大降低死亡率[1].现将49例报告如下.

    作者:许广侠;朱荷香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846例下颌第三磨牙水平阻生牙X光牙片分析及临床意义

    1 材料来源1990年以来,我院口腔外科在门诊病例中随机收集下颌第三磨牙水平阻生的X光牙片共846例.

    作者:高立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572例涎腺肿瘤及瘤样病变构成比分析

    涎腺肿瘤占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很大比例,其病理类型及发病情况较复杂,分类方法较多.随着组织学新技术的发展,积累了大量新的资料,1991年WHO制定了新的涎腺肿瘤组织学分类.本文按照新的分类法,对我院572例涎腺肿瘤及瘤样病变患者的构成比、发病年龄、性别、部位分布进行分析,以有助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杨震;董震;寿柏泉;郑洪;刘锐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地塞米松在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面部肿胀是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一方面,可引起张口受限,另一方面也影响患者颜面部的美观,增加了患者术后的恐惧心理.我院口腔科自1997年8月~2001年3月对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患者,给予术后加服地塞米松片剂,对预防或减少术后面部肿胀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作者:房永兴;施琥;徐仪平;郑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口内径路眶内段神经全长撕脱术治疗三叉神经痛Ⅱ支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讫今原因不明,任何一种学说均未能对该疾病发病机制作出圆满解释.三叉神经痛治疗方法较多,撕脱术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但传统撕脱术复发率较高.为降低复发率,我们近年来采用眶内神经全长撕脱术治疗三叉神经痛II支56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李东振;余卫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盲探气管插管装置在口腔颌面畸形困难插管中的应用

    口腔颌面因先天性、外伤或其他因素导致畸形而引起的全麻气管插管困难,在颌面外科手术麻醉中较为常见.为了探讨盲探气管插管装置在口腔颌面畸形困难插管中的有效性,通过该装置对25例困难插管应用,取得了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徐辉;张培红;纪均;陈彬;姜虹;朱也森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改良口内法矫正下颌前突

    下颌前突畸形是由于下颌骨发育过度而致下颌角增大,下颌支下颌体的长度有不同程度增大,而造成下颌前突或开牙合畸形,并影响咀嚼和发育;在生长发育期一般常采用口腔正畸的非手术疗法矫正,对正畸无效或严重畸形的病员只有通过手术改善.我科近年来采用改良式口内矫正下颌前突,现介绍如下.

    作者:杨松;孟宪文;费剑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髂骨肌瓣与前臂皮瓣串联重建下颌骨缺损的手术配合

    下颌骨恶性肿瘤的根治性切除术往往造成下颌骨软硬组织的大型复合缺损,我院临床上采用的自体髂骨肌瓣与前臂皮瓣串联重建缺损的下颌骨无论在形态或功能上均获得了满意地效果.一方面,髂骨肌瓣取材简便,供区损伤小,修复范围大,髂嵴有一定的自然弯曲度和高度,骨量充足且便于塑形,但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修复能力有限;而另一方面,前臂皮瓣薄,质软蒂长,近远心端血管均较粗大,软组织修复能力强,但本身无硬组织修复能力,然而两者结合即与髂骨肌瓣形成串联皮瓣其修复能力大大提高.鉴于该手术的技术要求高、操作精细、配合讲究、时间较长,故有必要将这一手术的护理配合要点作一总结,以供临床同行参考.

    作者:姜慕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112例治疗体会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口腔颌面部的多发病.为了缩短疗程,防止并发症,及早明确诊断,采用有效的抗生素,切开引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现将1996年8月~2001年8月在我科的112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陈文君;何一川;杨卫东;汪湛;何杰儒;肖剑峰;沈绍莹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颌骨造釉细胞瘤复发的临床因素分析

    造釉细胞瘤是颌骨常见的牙源性上皮性肿瘤,它具有侵袭性缓慢持续生长和局部浸润周围骨质的特点,多次复发后可侵袭到颞部、眶、额部,甚至颅底、颅内.多次复发手术后,不仅影响面容,造成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本文对我院收治造釉细胞瘤的复发因素进行临床探讨.

    作者:杨朝晖;陈伟良;潘朝斌;王建广;李劲松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600例颌面部间隙感染临床分析

    颌面部感染是口腔科常见的一种疾病,通过及时和确当的治疗大多数能得以治愈,无任何后遗症,但若处理不当,往往可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为研究探讨间隙感染的并发症及危害,本文将我院12年来颌面外科所治疗的间隙感染病人600例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得出治疗间隙感染的体会.

    作者:杜传亮;李立英;王晓慧;姜淑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40例舌根鳞癌的手术治疗

    口咽癌发病率约为0.2~0.4/10万.舌根癌占口咽癌的40%左右.因其位置深在,患者又多在晚期就诊,肿瘤常已形成广泛的周围组织侵袭或伴有淋巴结转移,给治疗带来一定困难,因而预后较差.近年来随着外科手术、治疗手段的改进和完善,应用手术及术后辅助放疗的方案,舌根癌5年生存率明显提高.明确诊断,选择恰当的手术进路,减小手术创伤,修复肿瘤切除后的缺损,恢复患者术后的语言、吞咽等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开始日益受到重视[1,2].

    作者:吴中兴;东耀峻;赵吉宏;赵怡芳;李祖兵;张文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插补邻近组织瓣预防腮腺切除后味觉出汗综合征

    腮腺切除术后,常并发味觉出汗综合征,又名耳颞神经综合征(Frey Syndrome),该综合征的术后发病率约60%左右,各家因诊查方法不同而报告不一[1].该综合征的发生与腮腺浅叶或全叶术式无明显相关.为减少该并发症,1997年以来,我科在107例腮腺切除手术中,应用插补颈阔肌瓣+胸锁乳突肌瓣技术37例,随访22例,并与同期常规腮腺手术随机选取的25例随访进行对照,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徐晓刚;周中华;王悦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31例颜面部毛驴咬伤的临床分析

    颜面部是人体暴露的部分,颜面部软组织损伤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的急诊之一,临床上多为车祸、斗殴引起,但因本地区农村经济落后,农民多以毛驴为交通运输工具,故毛驴咬伤时有发生,现将自1987年至今,我院收治的31例颜面部软组织毛驴咬伤的救治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张海涛;熊振中;卡斯木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老年干部门诊拔牙分析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口的比例明显增长,同样在我科就诊病人中老年人的比例也逐渐增多,因此,能安全地为老年人拔除病牙也越来越受到口腔医务工作者的重视.现将我科10年来为部分老年干诊病人拔牙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张洪新;张斌;冯悦慧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微波在牙龈成形术中的应用

    微波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1],近年来在口腔临床应用的报道也日益增多[2~4].作者自1998年以来治疗各型牙龈增生肥大、冠周龈盲袋切除、迟萌牙切龈助萌时在开展传统牙龈成形术的基础上,采用微波热凝固疗法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两种方法的治疗比较如下.

    作者:汪湛;何一川;沈绍莹;杨卫东;何杰儒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上颌骨骨折合并泪道损伤临床分析

    上颌骨骨折合并泪道损伤临床上并不少见.对合并泪道损伤前期诊断及处理易被忽视,而早期的诊断和正确处理对预后有较大影响.从整体考虑对该类疾病的关注有临床意义.本文对我科1993~1999年收治的43例上颌骨骨折合并14例泪道损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霍明进;赵文华;孟宪红;刘玉玲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婴幼儿颈部巨大淋巴管瘤内出血2例报道

    淋巴管瘤是淋巴管发育畸形所形成的一种良性肿瘤,生长速度缓慢.当瘤腔内继发性出血时,瘤体可迅速增大,特别是婴幼儿患者,由于颈部组织疏松,肿瘤的增大常可压迫呼吸道致呼吸困难或内出血性休克而危及生命.现将我科抢救的2例,报道如下.

    作者:江银华;徐慧琴;樊彤海;刘伟东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颌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雌激素免疫组化研究

    目的探讨颌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发病机制以及年轻患者在行部分切除术后继续生长的因素,并为手术时机的选择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用雌二醇抗体对颌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病变组织33份,正常人牙槽骨12份进行研究.结果病变组织有21/33(63.6%)雌二醇抗体染色阳性,对照组无1例阳性,两者间有显著差异.病变组中20岁以下者20/20(100%)阳性,而20岁以上组仅1例阳性,两者也有显著差异.结论颌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发生与病变组织内含有雌二醇有关;年轻患者在行部分切除术后继续生长也与病变组织内含有雌二醇有关;手术时机好选择在20岁以后或病变组织中雌二醇阴性时为宜.

    作者:杨威;李英敏;张英怀;李长贵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髁状突骨折与颞颌关节骨性强直关系的初步探讨

    目的探讨髁状突骨折与发生颞颌关节骨性强直的关系.方法对28例有髁状突骨折病史的颞颌关节骨性强直患者,术前拍颞下颌骨全景X线片,CT横断或冠状扫描,部分病侧同时行二维和三维重建,并与外伤后X线片对照.在施行颞颌关节成形关节重建术中,采用颧弓根水平高位截骨,探查髁状突和关节盘的存在.结果 28例伤后的X线片均提示:发生颞颌关节强直的病例为髁状突高位(囊内)横断骨折.而且,髁状突骨折块移位大,下颌升支明显上移.术前冠状CT显示髁状突移位于关节骨性强直区的内侧,上移的下颌升支与关节窝骨性融合.术中探查发现20例22侧有明显移位的完整的髁状突和关节盘.结论在髁状突颈部高位(囊内)横断骨折病例,若髁状突骨折块发生严重移位、脱出关节窝外,可同时伴发关节盘移位.而下颌升支则在升颌肌群牵引下明显上移,形成对关节窝的继发损伤,终导致颞颌关节骨性强直.对该类髁状突骨折应积极开放复位固定.

    作者:吴汉江;朱兆夫;李运良;吴湘卿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内镜在慢性阻塞性涎腺炎诊断中的初步研究

    目的应用内镜技术了解涎腺的内在表现和慢性阻塞性涎腺炎的病因.方法根据唾液腺解剖特点,设计唾液腺内镜,应用其对19例慢性阻塞性涎腺炎进行诊断,了解导管壁和导管内变化,明确发病原因.结果内镜下可见颌下腺导管阻塞原因以结石多见,占9/12;而腮腺导管内以内壁增生为主,占5/7;少数患者可见分支导管部分阻塞.结论内镜能直接了解涎腺的内在表现,明确慢性阻塞性涎腺炎的发病原因,可同时进行治疗,具有较广阔应用范围及前景.

    作者:俞创奇;杨驰;邱蔚六;胡北平;蔡协艺;郑凌艳;丁永敏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白蛋白微球颈外动脉灌注后经动-静脉短路溢出量及主要脏器分布的分析

    目的了解平均粒径53.6μm的白蛋白微球(AMS)经颈外动脉灌注后,经动-静脉短路(AVA)溢出部分微球的量和在重要脏器的分布.方法经家兔颈外动脉灌注125I标记的微球后抽取颈外静脉血,测定放射剂量和静脉血中所含微球的比例;观察微球经家兔颈外静脉推注后全身各重要脏器组织中微球的分布情况.结果经颈外动脉注入微球后仅有0.51%的放射剂量出现在静脉血中.微球经静脉推注后,主要聚集于肺,其它各重要脏器未见分布.结论以平均粒径53.6μm的白蛋白微球作为口腔颌面部肿瘤栓塞化疗药物的载体,全身副作用轻微,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付风华;温玉明;华成舸;王昌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下颌后牙区牙槽嵴萎缩的解剖及X线测量

    目的为下颌后牙区牙槽嵴增高术提供定量指标.方法对90名5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的曲面体层片及89具成人离体下颌骨后牙区不同部位高度进行了测量.结果①颏孔上缘至牙槽嵴顶高度,X线片有牙侧(15.91±1.85)mm,无牙侧(9.07±2.48)mm,平均值相差6.84mm;下颌骨标本有牙侧(13.95±2.45)mm,无牙侧(8.77±2.75)mm,平均值相差5.18mm.②颏孔区下颌体高度,X线片有牙侧(33.64±2.69)mm,无牙侧(23.65±4.28)mm,平均值相差9.99mm;下颌骨标本有牙侧(31.65±3.09)mm,无牙侧(24.67±3.88)mm,平均值相差6.98mm.③下颌后牙区下颌体高度,X线片线片有牙侧(30.68±2.76)mm,无牙侧(20.96±4.15)mm,平均值相差9.72mm;下颌骨标本有牙侧(29.15±2.91)mm,无牙侧(23.03±4.11)mm,平均值相差6.12mm.结论选择颏孔和颏孔后1.0cm分别作为双尖牙区、磨牙区下颌骨高度的测量标志点,方法简单,位置较恒定,临床使用方便.下颌后牙区颌骨垂直吸收6~10mm,可供该区牙槽嵴增高术参考.

    作者:谢旻;胡敏;黄旭明;王照五;石校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Cyclin D1在多形性腺瘤和多形性腺癌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cyclin D1在正常腮腺、多形性腺瘤(PA)和多形性腺瘤癌变(CPA)中的表达特点、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yclin D1在10例正常腮腺、37例PA和14例CPA标本中的表达,图像分析cyclin D1的表达水平.统计方法:χ2检验、ANOVA检验和t检验.结果在CPA中cyclin D1的表达以++~+++为主,阳性率78.6%,PA组中多为-和+,cyclin D1在正常腮腺中表达与PA、CPA组差别显著(P<0.05),CPA中cyclin D1的表达水平也显著高于PA组(P<0.05).结论 cyclin D1的异常表达在CPA的发生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者:伍虹;黄洪章;王建广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六亚甲基二乙酰胺对粘液表皮样癌细胞p21、PCNA、Cyclin D1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化诱导剂六亚甲基二乙酰胺(HMBA)诱导人粘液表皮样癌细胞后,p2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CyclinD1表达的变化.方法用2mmol/L HMBA对培养的粘液表皮样癌细胞进行体外诱导72h后,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图像分析等方法对处理与未处理细胞的p21、PCNA和Cyclin D1表达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HMBA处理的粘液表皮样癌细胞p21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CNA和Cyclin D1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HMBA通过影响p21、PCNA和Cyclin D1的表达而发挥对粘液表皮样癌细胞的抑制增殖作用.

    作者:王静;王丽京;陈健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iNOSmRNA在正常舌组织、舌白斑、舌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在舌鳞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原位杂交法检测体内合成NO的关键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 mRNA在10例舌正常组织、14例舌白斑、68例舌鳞癌中的表达。结果 iNOS mRNA在舌正常组织,舌白斑、舌鳞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0.0%、57.1%、72.1%,各组别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由iNOS诱导产生的NO可能在舌癌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曾曙光;陈伟良;黄洪章;李海刚;潘朝斌;李劲松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实验动物瘤周注射转TNF-α基因的舌癌DNL在体内分布的研究

    目的探讨肿瘤周围注射经TNF-α基因转导的舌癌引流淋巴结淋巴细胞(DNL)体内分布的特点.方法在建立人舌癌原位移植模型基础上,用氚标胸腺嘧啶核苷(3H-TdR)标记转TNF基因的舌癌DNL后肿瘤周围注射,分别检测注射后6h、12h、24h、48h、168h肿瘤组织及各脏器单位重量的放射活性(衰变率,DPM).结果各重要脏器及血液中单位重量的TNF/DNL在不同的时间由高到低依次是:12h瘤、脾、肝、肺,24、48、168h瘤、脾、肺、肝.瘤体单位重量DPM高,平均是正常组织的10.9倍,是外周血的12.5倍.结论肿瘤部位注射可提高肿瘤局部的TNF/DNL细胞量,可望发挥更好的抑瘤效果.

    作者:孟箭;郭伟;张志愿;林国础;竺涵光;周晓健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CD44v6在舌鳞癌中表达的研究

    目的研究CD44v6与舌鳞癌分化程度、浸润方式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45例舌鳞癌组织中CD44v6的表达.结果 CD44v6虽有随舌鳞癌侵袭转移能力增强表达逐渐减弱的趋势,但其与肿瘤大小、细胞分化程度、浸润方式及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结论 CD44v6在舌鳞癌中的表达与其侵润及转移无关,不宜作为临床判断舌鳞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一个指标.

    作者:赵丽颖;李俊林;孙长伏;关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复合人工骨双重机制修复骨质缺损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生物珊瑚/聚乳酸和rhBMP-2合成人工骨(复合骨)修复兔颅骨缺损的骨修复能力.方法选择24只新西兰兔,随机分成2组,每组12只,建立兔颅骨缺损标准模型.植入复合骨,用珊瑚/聚乳酸作为对照.术后4、8、12周每组各处死4只动物.进行X线片、组织学观察.结果复合骨在植入缺损后,不仅在其周边部有骨组织长入,而且在整个植入物内均有新骨形成,即出现多中心成骨.复合骨在同一时间点的成骨量明显多于对照组,随时间推移,成骨量递增.结论生物珊瑚/聚乳酸和rhBMP-2合成人工骨在体内以传导成骨和诱导成骨双重机制完成骨修复,作为植骨材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何黎升;戴毅敏;毛天球;韩亮;赵宇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颌面外伤合并尿崩、抑郁症1例

    颌面外伤后并发尿崩症及抑郁症临床上鲜见报道,我们收治1例,报道如下.

    作者:胡顺广;麦名裕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现代牙种植外科计划 Ⅰ.CT扫描技术及重组图像的临床应用

    近年来,以修复牙列缺失,重建咀嚼器官及恢复咬合功能为目的的种植重建外科学取得了长足地进步.临床研究经验和大量文献显示:牙种植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术前正确、合理、细致地治疗设计.普通X线是把具有三维立体解剖结构的颌骨摄成二维的平面图像,影像的相互重叠,放大与失真,重复摄制的不一致性,尤其是颌骨宽度即颊舌(腭)径解剖结构一维信息的缺乏等大大影响了种植手术治疗计划的可靠性.CT成像技术,尤其是现代多层螺旋扫描技术及其重组图像已完全克服了传统X线图像的局限性,可为牙种植手术前受植颌骨的诊断、分析和测量提供更为科学、精确的解剖信息。

    作者:黄远亮 刊期: 200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