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江苏中医药杂志

江苏中医药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江苏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江苏省中医药学会;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江苏省针灸学会
  • 国际刊号:1672-397X
  • 国内刊号:32-1630/R
  • 影响因子:0.66
  • 创刊:1956
  • 周期:月刊
  • 发行:江苏
  • 语言:中文
  • 邮发:28-8
  • 全年订价:235.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剑桥科学文摘, 上海图书馆馆藏, 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医学
江苏中医药杂志   2014年11期文献
  • 抑木扶土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67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抑木扶土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7例和对照组65例,治疗组予中药抑木扶土法治疗,对照组服用铝碳酸镁咀嚼片(仅服用1周)、雷贝拉唑、莫沙必利,2组均治疗4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症状疗效、胃镜疗效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抑木扶土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优于常规西药治疗。

    作者:王世荣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前列腺癌25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Ⅰ号方对晚期前列腺癌的治疗作用。方法: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常规应用内分泌抗雄激素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前列腺癌Ⅰ号方,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和FACT-P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PS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前列腺癌Ⅰ号方对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作用。

    作者:张平;卢子杰;苏昀;徐彦;朱清毅;顾晓箭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宣肺解痉止咳法治疗感染后咳嗽4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宣肺解痉止咳中药组方治疗感染后咳嗽的疗效。方法:将80例感染后咳嗽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宣肺解痉止咳方治疗并随证加减,对照组采用西药(复方甲氧那明胶囊)治疗,2组疗程均为7d。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咳嗽症状积分,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日、夜间咳嗽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宣肺解痉止咳中药组方治疗感染后咳嗽疗效确切。

    作者:王蓓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加味五福饮联合培美曲塞和顺铂治疗晚期肺腺癌2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加味五福饮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0例晚期肺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口服加味五福饮汤药,同时配合培美曲塞+顺铂(PP方案),21d为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对照组20例单纯PP方案,治疗2个周期。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近期疗效、生存质量评分改善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CR+PR)为30.0%,对照组有效率25.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生存质量好转率为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0%;治疗组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加味五福饮用于肺腺癌化疗的辅助治疗,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

    作者:王国庆;朱晓锋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黄芪白术汤”治疗小儿脾虚气弱型便秘6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在健康教育基础上使用黄芪白术汤治疗小儿脾虚气弱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脾虚气弱型便秘患儿均给予健康教育,包括调整饮食结构、锻炼等等,治疗组30例患儿予口服黄芪白术汤。治疗2周后统计疗效,停药后6个月随访患儿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3%。停药6个月后随访,治疗组排便情况、便次、纳差恶心、自汗神疲等症状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黄芪白术汤治疗小儿脾虚气弱型便秘疗效显著。

    作者:段升萍;崔瑞琴;王文刚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鸦胆子油乳动脉给药治疗原发性肝癌15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鸦胆子油乳动脉给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将2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动脉给药组(15例)和静脉给药组(12例)。2组均予常规保肝、化疗、对症支持等基础治疗,动脉给药组另予鸦胆子油乳20mL与超液化碘油10~30mL (视肿瘤大小而定)混匀乳化,经导管肝动脉灌注;静脉给药组另予鸦胆子油乳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第1~14天。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动脉给药组总有效率91.33%,明显高于静脉给药组的75.00%;动脉给药组AFP阴转率66.67%,亦明显高于静脉给药组的41.67%;2组均见轻微消化道不良反应及低热,静脉给药组有5例发生静脉炎。结论:鸦胆子油乳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可显著提高近期疗效。

    作者:钱建业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小柴胡汤加味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道功能障碍45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加味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口服小柴胡汤加味,每次300mL,分2次温服;对照组45例,口服胆舒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疗程均为6周。观察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4%。结论:小柴胡汤加味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道功能障碍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夏正;孙建强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补肾安神汤”治疗围绝经期失眠65例

    目的:观察补肾安神汤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中医辨证为肝肾阴虚、心失所养型围绝经期失眠患者65例,运用自拟补肾安神汤治疗,连续服药1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痊愈35例,显效18例,有效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达92.31%。结论:补肾安神汤治疗围绝经期失眠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颖;夏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平颤汤”联合美多巴治疗肝肾阴虚型帕金森病30例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平颤汤联合美多巴治疗肝肾阴虚型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美多巴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美多巴治疗基础上加用平颤汤。2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UPDRSⅡ、UPDRSⅢ、PDQ量表及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能显著降低UPDRSⅡ、UPDRSⅢ、PDQ量表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结论:平颤汤联合美多巴治疗帕金森病,可有效改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及运动功能,显著改善患者中医伴随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莉;夏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患者“瘀热”病机特点研究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患者中医“瘀热”病机特点。方法:共观察高血压病患者112例,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是否≥30mg/L分为肾损害组和对照组,所有入选对象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并进行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瘀热积分比较。结果:肾损害组尿微量白蛋白、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及瘀热积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瘀热”是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患者重要的病机特点。

    作者:戴红惠;李建根;陈列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肾病30例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肾病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符合痛风性肾病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别嘌醇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自拟方口服。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后观察并比较疗效及肾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治疗组血尿素氮(BUN)、肌酐(Scr)、血尿酸(BUA)、24h尿蛋白均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肾病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梅莎莎;宋恩峰;项琼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手法整复纸夹板联合木夹板固定治疗Colles骨折32例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手法整复纸夹板联合木夹板固定治疗Colles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Colles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使用拧毛巾复位法,纸夹板联合木夹板固定;对照组32例使用常规手法复位夹板固定。观察2组治疗后的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短缩等影像学指标和PRWE评分,比较组间治疗前后影像学改变和功能恢复指数。结果:治疗组首次整复后和拆除固定后均可达到满意复位。治疗组在控制掌倾角、尺偏角复位丢失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桡骨短缩和PRWE评分方面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手法整复纸夹板联合木夹板固定治疗Colles骨折疗效满意,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沈晓峰;李红卫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虚痰湿证代谢综合征30例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温肾利湿化浊方干预肾虚痰湿证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中药对炎症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缓释片降糖、氟伐他汀降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温肾利湿化浊方。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纤维蛋白原(FIB)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治疗组治疗后TG、TC、LDL-C、FBG、BMI、CRP、TNF-α、FIB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HDL-C明显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结论:温肾利湿化浊方能明显改善代谢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此作用可能与其对炎症状态及凝血功能的调节有关。

    作者:冯占荣;马俊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电针结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1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电针结合推拿)31例和对照组(单纯电针)31例,观察、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对照组为90.3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电针结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针对性强、疗效高、操作简便、患者痛苦少等特点,疗效优于单纯电针治疗。

    作者:金鑫;朱荣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耳穴贴压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康复的影响

    目的:评价耳穴贴压恢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胃肠道蠕动的作用。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对照的设计方法,将16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84例。治疗组采用耳穴贴压,对照组耳穴贴胶布(不放置王不留行籽)。2组均术后每3h按压1次,治疗6次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恶心、呕吐反应程度明显减少,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提前。结论:耳穴贴压可促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经济,简便易行。

    作者:熊国星;余和平;余昌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便秘35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中药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134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治疗组35例予中药结合针刺治疗,对照1组33例予中药治疗,对照2组33例予针刺治疗,对照3组33例予西药酚酞治疗,观察并比较各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3组的总有效率依次为97.14℅、84.85℅、81.82℅、63.64℅,治疗组与各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便秘疗效显著。

    作者:吴延昊;史中亚;江建军;石先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芒硝外敷神阙穴治疗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非切口疼痛66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芒硝外敷神阙穴治疗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非切口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妇科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患者130例,分为治疗组(66例)、对照组(64例)。所有患者行全麻术后常规护理。治疗组以芒硝外敷神阙穴。观察各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结果:治疗组妇科腹腔镜术后非切口疼痛的缓解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妇科腹腔镜术后采用芒硝外敷神阙穴对缓解术后非切口疼痛有良好效果。

    作者:江雯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荆芥连翘汤治疗耳痛验案6则

    耳痛之症早可追溯至《灵枢·厥病》:“耳痛不可刺者,耳中有脓。”清代名医陈士铎对耳痛认识颇详,其在《辨证录·耳痛门》中述道:“人有双耳忽然肿痛,内流清水……耳内如沸汤之响,或如蝉鸣,此少阳胆气不舒,而风邪乘之,火不得散”;“人有耳中如针之触而生痛者,并无水生,止有声沸,皆云火邪作祟,不知乃肾水之耗也”;“人有不交感而两耳无恙,一交接妇女,耳中作痛,或痒发不已,或流臭水,以凉物投之则快甚,人以为肾火之盛,谁知是肾火之虚乎”。由此可见,耳痛的病因病机不外乎虚实两端,虚则肾亏、气血两虚,实则风热邪毒、痰瘀内阻,或有虚实夹杂。

    作者:蒋健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史锁芳运用大剂量黄芪治疗慢阻肺验案2则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呼吸科反复住院患者的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喘证、肺胀范畴。患者往往羸弱多病,虚实夹杂,动辄喘甚。江苏省中医院史锁芳教授师从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和金陵医派传人李石青主任医师,临证、科研、教学近三十载,学验俱丰。多年来,史锁芳教授潜心研究中医药在慢阻肺治疗中的优势,发现大剂量黄芪(60~300g)在本病中有较好的疗效。为探索其证治规律,笔者特选取史教授2则典型案例加以阐述分析如下。

    作者:曹治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盛灿若从心胃论治磨牙症针刺验案

    盛灿若教授从医50余年,采用传统的针刺疗法,从心胃论治磨牙症,每每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举验案1则,以飨同道。

    作者:陈栋;孙建华;王和生;夏晨;胡津丽;陈理;陈璐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奚肇庆治疗咯血验案4则

    咯血是指气管、支气管及肺实质出血,血液经咳嗽由口腔咯出的一种症状,乃临床之急症。咯血病因繁多,肺结核、肺癌、支气管扩张为多见,西医治疗主要以垂体后叶素、纤维蛋白酶溶解抑制剂、补充凝血因子等为主,但因咯血病位的特殊,疗效受限。奚肇庆教授是江苏省名中医,有数十年临床经验,擅长治疗各种肺部疾病,在咯血的治疗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以宁血止血、补虚止血、凉血止血、泻下止血之法救治屡见奇效,现分述如下。

    作者:郑玥;奚肇庆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基于“肝主筋”理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思路探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中医学“筋伤”范畴,肝与筋关系密切。基于“肝主筋”理论,从肝的生理功能与筋伤的关系,肝经循行及肝经腧穴与腰腿痛的关系,探讨基于“肝主筋”理论出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理论基础,为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新的辨证取穴依据,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广阔的思路。

    作者:李艳;陆华岭;吴耀持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类风湿关节炎寒热错杂证病机分析

    “寒热错杂”一词原本是对《伤寒论》诸痞证的病机概括,主要是以方测证归纳而来。古代虽未将寒热错杂证单独作为类风湿关节炎的一个证型,但对于寒热错杂的现象早有认识,并做了较详细阐述,为后世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热错杂证奠定了基础。体质因素是寒热错杂证形成和转化的基础,风、寒、湿、热(暑)、燥、毒六种外因及内外合邪是致病和寒热错杂证形成的条件,临床失治误治是促发和加重本病寒热错杂证的重要因素。谨守病机,寒热并调是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热错杂证的关键所在。

    作者:刘英;周翠英;庄秀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推拿手法防治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推拿手法对延缓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作用及途径。方法:六月龄新西兰家兔84只,切断右下肢胫神经后随机分为失神经手法治疗组(手法组)42只、失神经模型对照组(模型组)42只。手法组给予按揉法治疗,模型组不予手法干预。分别在造模后第1、2、3周和第1、2、4、6个月时间点每组各取6只家兔检测腓肠肌肌湿重、收缩力及卫星细胞计数。结果:造模后2周起手法组家兔腓肠肌收缩力明显高于模型组;造模后2月起手法组家兔腓肠肌肌湿重明显高于模型组;腓肠肌失神经后4周内,手法组肌卫星细胞增殖趋势高于模型组,而4周以后,手法则不再起作用。结论:推拿手法在一定程度上可延缓失神经后骨骼肌萎缩,手法促进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与分化是手法减缓肌萎缩的可能途径之一。

    作者:马书杰;严隽陶;黄品贤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养阴活血合剂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肾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研究

    目的:观察中药养阴活血合剂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肾损害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20只12周龄的雄性SHR大鼠随机分为SHR组、中药组、安博维组和联合组,每组5只,同时设5只同龄Wistar-Kyoto(WKY)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中药组和安博维组分别予养阴活血合剂(等效剂量为每日15g/kg)和安博维(等效剂量为每日30mg/kg)灌胃,每日1次;联合组则给予养阴活血合剂加安博维灌胃,每日1次;SHR组和正常对照组均给予等量的蒸馏水每日1次灌胃。共治疗及喂养8周,监测尾动脉血压。在实验开始给药前及实验结束后留取小便标本及血标本,检测尿β2-微球蛋白(β2-MG)和尿微量白蛋白(mALB)及血尿素氮(BUN)、肌酐(Scr)。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和内皮素1(ET-1)mRNA的表达。结果:实验前SHR各组血压均显著高于WKY组;实验后与实验前相比,中药组、安博维组和联合组大鼠血压均明显下降。实验后SHR组大鼠尿mALB、β2-MG较实验前明显升高,中药组、安博维组则明显下降,联合组下降更明显。实验后中药组、安博维组及联合组大鼠尿mALB、β2-MG均明显低于SHR组。与SHR组相比,中药组、安博维组、联合组肾组织TGF-β1和ET-1 mRNA的表达均显著下降。结论:养阴活血合剂可降低SHR大鼠血压,降低尿微量蛋白,其肾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下调肾组织TGF-β1mRNA和ET-1mRNA表达的功能有关。

    作者:周婷;屈长宏;蒋红心;廖建春;茆俊卿;刘晓静;黄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不同浓度苦参碱、大蒜素对人胃癌细胞株MKN-45杀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苦参碱、大蒜素对人胃癌细胞株MKN-45体外生长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胃癌细胞株MKN-45,分别用不同浓度的苦参碱、大蒜素处理,采用CCK-8法检测MKN-45细胞的生长情况。结果:不同浓度的苦参碱及大蒜素作用于MKN-45细胞后,对其增殖均表现出了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表现出浓度与作用时长的依赖性,高抑制值分别达到了96.82%和93.44%。结论:苦参碱及大蒜素可以抑制胃癌MKN-45细胞的增殖,且与作用时间、剂量呈正相关。

    作者:佘玉清;陈昱倩;颜延凤;鞠娟;李芳;韩康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吴良村运用药对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经验

    药对是根据七情关系有规律地运用于临床的固定药物配对结构,配伍得当的药对能大大提高方剂的临床疗效。吴良村教授用药强调辨证,喜用药对,常两味并用,取其相须相使,协同增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作者:王文成;沈敏鹤;王彬彬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王敬卿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4法

    王敬卿主任医师认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属于中医学“眩晕”、“头痛”范畴,临证常采用息风潜阳、祛风化痰降浊、益气活血、补益肝肾四法。王师指出:本病用药当选用平和之品,不用峻剂,注意顾护胃气,临证注意缓攻缓补;本病阳虚型少见,故一般不用辛热辛温发阳伤阴之品,而当用介类矿物潜阳定眩;同时注重病机辨证,强调有是证用是药,以法组方,以法统方,方随证出,法随证立。

    作者:曾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寒温并用法妇科临床运用探讨

    寒温并用法在中医基础理论中有深厚的源流,在各科临床运用中有丰富的经验。因妇科临床中常见阴阳失衡、寒热错杂、邪正相交的复杂病机,所以临床运用寒温并用法既可调和寒热、协同阴阳,又可顺应女性的生理特点,已成为妇科临床治疗中一种重要的治法。

    作者:彭卫东;谢秀超;瞿巧;冯玲洁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抗炎合剂的定性定量方法研究

    目的:建立抗炎合剂的定性定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抗炎合剂中的黄芩、连翘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黄芩苷的含量。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黄芩苷的含量鉴别方法专属性强,黄芩苷在0.84~8.4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加样回收率为99.31%,RSD为0.31%(n=6)。结论:该方法可行,结果准确,可有效控制抗炎合剂的质量。

    作者:刘为民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人参皂苷抗白血病的实验研究进展

    白血病是血液系统疾病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中药因其增效减毒作用在白血病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其中,人参皂苷具有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逆转白血病细胞耐药及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作用。但目前研究基本集中在体外或动物实验研究,缺乏临床观测数据,在临床观测中是否成立,尚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陈颖莹;林圣云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徐兆山·乌贝消疣散

    方名:乌贝消疣散组成:乌梅10g,浙贝母10g,丹参10g,党参10g,黄芪15g,白芍10g,黄连5g,生牡蛎20g,莪术10g,石见穿15g,土茯苓15g,白花蛇舌草15g,甘草5g。

    作者:徐兆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汪再舫·益气舒心汤

    方名:益气舒心汤组成:黄芪15g,太子参15g,山萸肉15g,炙甘草5g,麦冬15g,升麻5g,柴胡5g,知母8g,丹参15g,红景天10g。功能:益气强心,升阳固脱。

    作者:汪再舫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从《苏州国医杂志》看民国江苏中医药期刊的办刊特色

    民国时期,江苏中医界出版发行了一系列中医药期刊,而《苏州国医杂志》是其中的佼佼者,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该刊是苏州国医学社主办发行的综合性中医药期刊,读者定位明确,栏目特色鲜明;名医办刊,名家撰稿,期刊质量上乘;集中选题,策划专刊专号,刊物个性突出;刊书互动,使期刊资源得到有效利用。这一系列举措为今天的期刊界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作者:鲍良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耳穴埋籽联合辨证饮食指导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耳穴埋籽联合辨证饮食指导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为临床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安全、简便、效果明确的中医护理措施。方法: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规范临床治疗的基础上2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耳穴埋籽及辨证饮食指导护理。3个月后,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C)、糖化血红蛋白(HbAlc)改善情况。结果:经相关护理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耳穴埋籽联合辨证饮食指导护理作为2型糖尿病治疗的辅助手段有一定的效果。

    作者:季春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中医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附43例临床资料

    目的:观察中医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8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用中医康复护理。4周后比较2组护理干预前后NIHSS评分、MMSE评分、ADL评分及QLI评分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较对照组能显著降低NIHSS评分,提高MMSE、ADL及QLI评分。结论:中医康复护理干预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效果确切,可减少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改善认知能力,提高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

    作者:王启月;陈燕;杨旭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少精子症辨治体会

    少精子症的临床辨治当把握辨证首分虚实两端、辨证需与辨病相结合及重视抓脾胃主症等原则。治疗以健脾补肾活血为指导,提出行之有效的方剂:三子生精汤、清源固本汤及化结通精汤。临床治疗当熟悉中药现代药理研究,进行中药靶向治疗及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案,相得益彰,从而发挥中药之长处。

    作者:谢良文;何映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国医大师朱良春支气管哮喘辨治实录及经验撷菁

    支气管哮喘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表现为可逆性呼吸道阻塞,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至喘息不能平卧,发作间歇期可无症状。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对本病的治疗颇具特色,临床辨治主要在于分别寒热,厘清缓急,序贯论治;寒热错杂者,寒热兼施,温清合用;病程日久,虚中夹实者,又当虚实并顾,攻补兼施;未发之时,以正虚为主,缓则治其本,宜扶正治本。还需明辨阴阳,细察脏腑,补益培本。用药重在平喘降气,化痰止咳,参用虫类。

    作者:高想;吴坚;姜丹;蒋熙;朱建华;朱婉华;朱建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中医药“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务发展现状及推广对策研究

    “治未病”是中医学的健康观,是中医学奉献给人类的健康医学模式。“治未病”理念蕴含着丰富的预防医学思想,开展中医药“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务符合我国经济发展大局的需要,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提高群众对“治未病”的认知、完善“治未病”工程的运行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及资金保障对促进“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务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于晓彦;汤少梁;王高玲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三中医人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

    第五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表彰大会2014年9月22日在京举行,第二届国医大师陈可冀、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教授段俊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药民族药研究所研究员贾晓光受到表彰。

    作者:《中国中医药报》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首次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调查启动

    2014年10月10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与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首次在京启动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调查工作。调查将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涉及全国248个区县近2万人,2015年6月完成调查报告,为今后制定中医药科普有关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中国中医药报》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孟河医派名家屠揆先调木培土法治疗心悸的经验

    已故名老中医屠揆先为孟河医派名家,其辨治心悸经验丰富,认为此病病因复杂,病机虚实夹杂,治疗不离乎心又不止于心,除了从心本脏的气血阴阳着手外,还十分注重对肝胆、脾胃的调补,调木以生,培土以资,令归于和,以宁心定悸。

    作者:曹震;张琪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的思索

    中医继承乏人乏术,“内热外冷”,应在分析中医事业可持续发展亟须关注的焦点问题基础上,探索适合中医学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可建立传统型、现代型、科研型、交流型、教育型5种中医人才培养方向,通过高校、医院、教育机构、外事交流、科研院所等部门建立分阶段、系统化的培养链条,完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因材施教,提高中医人才的培养质量,从容面对中医事业面临的新的机遇和挑战。

    作者:霍莉莉;宣小平;颜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从一则失眠病案探讨柴胡疏肝散与十味温胆汤的应用区别

    通过一则门诊治疗失眠病案的回顾,分析比较了柴胡疏肝散与十味温胆汤辨证要点的区别。柴胡疏肝散重在疏肝行气,临床主治胸胁胀痛等气滞症状明显者,其治在气,舌苔可如常或可见少苔、剥苔;十味温胆汤重在理气化痰,临床主治胆怯受惊等胆虚症状为重者,理气同时兼化痰,舌苔可见厚腻之象。

    作者:许伟明;胡镜清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