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 主办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 国际刊号:1005-3220
  • 国内刊号:32-1391/R
  • 影响因子:1.10
  • 创刊:1991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江苏
  • 语言:中文
  • 邮发:28-224
  • 全年订价:32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精神病学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0年2期文献
  • 精神分裂症患者视觉P300检查与随访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P3异常的意义,以及抗精神病药物可能的影响. 方法:对2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发病期及2年缓解期后采用视觉图像辨认作业引出Cz点P300进行研究. 结果:病例组发病期与缓解期均有P3潜伏期延长与波幅下降,较正常对照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P3可作为一种潜在的认知功能评价工具,应用于精神病学研究.

    作者:郁缪宇;孙学礼;刘协和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哈尔滨大型企业精神病流行学调查

    目的:了解哈尔滨市大型企业中精神病人状况. 方法:按12地区精神疾病流行学调查小组标准,设计方案,进行学习和调查. 结果:7家大型企业精神疾病患病率为6.04‰,精神分裂症患病率为3.74‰,肇事病人占22.3%. 结论:加强大中型企业中精神病人的管理十分重要.

    作者:杨怀珍;周建华;沈铭琪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精神科住院病人精神药物使用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目前住院患者中精神药物的使用情况. 方法:以1998年12月1日为调查日,共调查4所精神病院,1所为全部住院患者,3所为分别随机抽取男女各1个病区的住院患者.用自制的调查表调查当日用药情况,共调查549例. 结果:住院患者的用药以氯丙嗪和氯氮平常用,分别为60.1%和59.7%,以后依次为氟哌啶醇,利培酮,舒必利和奋乃静. 结论:由于氯丙嗪和氯氮平较为有效,安全和价廉,故成为临床常用的精神药物.

    作者:陈美娣;陆明康;李朝;张六平;范雪祥;袁杰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抗精神病药致急性肌张力障碍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抗精神病药引起急性肌张力障碍的相关因素. 方法:对1997年我院全部出院病历,选取其中应用抗精神病药者,对发生急性肌张力障碍和未发生者诸多因素进行比较. 结果:急性肌张力障碍发生率为22.8%.年龄小,男性,病情严重,既往有锥体外系副反应史,应用高效价药物,剂量大,用药早期危险性大;合并抗胆碱能药物者发生率低. 结论:精神科临床医生选择治疗方案时适当参考以上指标,对预防急性肌张力障碍的发生可有裨益.

    作者:翟金国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躯体化障碍与抑郁症的生物学特征及心理社会因素比较

    目的:了解躯体化障碍是否等同于隐匿性抑郁症. 方法:按DSM-Ⅳ诊断标准收集躯体化障碍56例(A组),抑郁症51例(B组).对所有病例均用生活事件量表(L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MPI)进行测评,并作痛觉阈测定和地塞米松抑制试验(DST). 结果:A组LES总值显著高于B组,SSRS总分显著低于B组;躯体感觉阈(SPT),痛觉阈(PPT)及DST阳性率亦显著低于B组;MMPI模式特点与神经症近似. 结论:躯体化障碍与抑郁症的特征相异而与神经症的特征相近.

    作者:王东林;吴彩云;吴爱勤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双相抑郁与单相抑郁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双相抑郁与单相抑郁临床特征的区别. 方法:收集单相抑郁症患者32例,双相抑郁症患者40例,从临床的角度进行对照研究. 结果:单相抑郁症患者多见焦虑、自杀行为;而双相抑郁却以精神运动性迟滞突出.治疗上单相抑郁症患者抗抑郁剂疗效明显优于舒必利,而对双相抑郁症病人舒必利与抗抑郁剂同样有效,且舒必利有药物副反应小,不易转躁的特点. 结论:舒必利可作为双相抑郁症病人的首选药物.临床特征有助于对双相抑郁与单相抑郁的鉴别及治疗.

    作者:李一云;陈德沂;季建林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氯氮平引起脑电图改变与临床的关系

    目的:探讨氯氮平引起脑电图的改变及与临床的关系. 方法:对280例单用氯氮平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服药前后脑电图(EEG)检查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测定,并对EEG改变与临床相关因素进行探讨. 结果:氯氮平引起EEG改变率为90.4%,EEG异常改变与性别、病程、亚型、剂量无关,与疗效有关,改变程度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改变愈明显,疗效愈好. 结论:氯氮平引起脑电图改变显示了药物在大脑皮层中的作用和分布情况,对此进行分析能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作者:庄丽频;房聪侠;陈佩珍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迟发性运动障碍12年随访报告

    目的:探讨迟发性运动障碍(TD)预后及其相关因素. 方法:采用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AIMS)评分,对23例住院的迟发性运动障碍患者进行12年随访. 结果:进步11例,无变化5例,加重7例.原TD恢复的6例病人全部复发. 结论:TD缓解与性别、药物及TD部位无关,随年龄增加TD症状会复发,缓解率下降.TD的长期预后不良.

    作者:邢芝青;朱洪;卫祖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帕罗西汀治疗抑郁性神经症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帕罗西汀对抑郁性神经症的疗效和副作用. 方法:对74例患者分别以帕罗西汀与氯丙咪嗪治疗,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副作用. 结果:两组疗效、减分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帕罗西汀副作用少而轻,服药简便,依从性好. 结论:帕罗西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一代抗抑郁剂.

    作者:卢原;李卫晖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利培酮治疗Tourette综合征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利培酮治疗Tourette综合征(TS)的疗效及安全范围. 方法:采用耶鲁TS症状严重程度量表和不良反应症状量表进行评定,并作实验室监测,对37例TS患者进行8周的利培酮治疗研究. 结果:64.9%的病人疗效显著,86.5%症状改善.平均显效时间(28.0±11.7)天,有效日剂量为(2.5±0.8)mg,副反应少而轻微. 结论:利培酮有望成为治疗TS的良好药物.

    作者:王健;罗硕军;张菊芬;焦公凯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氯氮平合并利培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目的:了解氯氮平合并利培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26例符合CCMD-2-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且临床判断属于难治性病人,予氯氮平合并利培酮治疗,疗程8周,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 结果:合并治疗8周后总有效率为65.3%.PANSS阳性,阴性及一般精神病理分治疗前后均有显著差异(P<0.01).TESS总分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副反应主要为静坐不能,肌张力增高,失眠,体重增加,视物模糊. 结论:对于氯氮平治疗反应不佳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合并利培酮治疗仍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安全性较高,耐受性及依从性好,可作为临床治疗难治性病人的方法之一.

    作者:张毅;宋立升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氯氮平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D2受体基因的关系

    目的:探讨与氯氮平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疗效有关的D2受体基因的基因型以及其他相关因素. 方法:抽取10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氯氮平≥400mg/d治疗2个月.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氯氮平疗效,用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增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s)技术测定所研究对象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 结果:发现氯氮平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与患者性别明显相关,而与D2受体基因无关. 结论:氯氮平对男性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较好,但难以通过检测D2受体基因来预测氯氮平对难治性患者的疗效.

    作者:罗星光;江开达;顾牛范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88例临床分析

    现对我院收治的88例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金红霞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康复

    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康复问题进行研究,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为1996年1月~1997年1月期间精神症状缓解出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符合CCMD-2-R诊断标准,无躯体合并症,无嗜烟酒及药物依赖史.共60例,均为女性,分为两组.研究组30例,为出院后建立家庭病床的患者,年龄18~44岁,平均(29.3±18.2)岁;病程0.3~1年,平均(0.7±0.2)年;有阳性家族史3例;抗精神病药(按效价折合氯丙嗪)450~600mg/d,平均(510±64)mg/d.对照组30例为未建立家庭病床的患者.两组以上各项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

    作者:刘利军;宋全芳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股民心理状态调查

    目前我国股民已达4 000余万户,涉及股市者已1亿余人[1].我们对股民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调查,报告如下.

    作者:殷希全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氟乙酸钠中毒所致精神障碍12例临床分析

    以氟乙酸钠为主要成分的灭鼠药中毒所致精神障碍时有发生,我院1995年6月~1998年6月共收治1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平;何云渊;蔡铁水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衰退型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停药观察

    对衰退型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维持治疗是否必要,停药是否会加重病情,我们对此进行观察.

    作者:张吉吉;梁淑华;白常林;蒋继敏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氯硝西泮静脉注射治疗急性精神障碍

    我院于1997年2月~1999年10月以氯硝西泮静脉注射治疗71例急性精神障碍发作的患者,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贻华;郑志贤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对照观察

    为比较利培酮与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对此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颜世英;林峰;陈仁念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氟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对照研究

    本研究试用氟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并以阿米替林为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朱玉卿;台勇;张德兵;张素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迟发性运动障碍与糖代谢关系探讨

    探讨迟发性运动障碍(TD)与糖代谢关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对我院520例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的住院患者,以异常不自主运动评定量表(AIMS)进行TD筛选,量表1~7项总分≥2;注射东莨菪碱0.3mg,一日2次,2天后异常运动加重或不变;有典型TD症状;排除其他原因所引起的异常运动.以此为TD组,共53例,其中男35例,女18例;年龄32~79岁,平均(56.5±10.0)岁;病程7~49年,平均(28.3±9.3)年;抗精神病药(折合氯丙嗪量)为(277±208)mg/d;平均体重为(61.6±10.0)kg.对照组为53例无TD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两组以上各项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两组患者均无心血管等严重躯体疾病.

    作者:唐英;张小钱;周家红;袁德胜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单、双相抑郁症的临床比较

    对单相抑郁及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之间作临床比较.1对象与方法

    作者:董欣勇;许维森;林泽涯;吕耀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甲状腺功能低下致木僵状态1例

    报告1例因甲状腺低下致木僵状态.患者女,43岁.甲状腺大部切除术后3月,出现少食,乏力,不语,整日卧床,进行性加重.近2月来,4~5天才起床1次,平时不言不动.体检有全身凹陷性水肿,心音低钝,膝腱反射迟钝,基础代谢率-21%,T4 30nmol/L.提示甲状腺机能减退.经甲状腺素、补液、能量合剂等治疗,3周后精神症状明显好转,5周后缓解出院.

    作者:张立平;王以池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慢性硬膜下血肿致精神障碍1例

    患者男性,17岁,既往健康.于入院前4个月被同学用木棒击伤头顶部,当时昏迷约2分钟,醒后自述头晕,头痛.1个半月前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爱说话,不听老师教诲,爱睡觉,生活懒散.半个月前变得不修边幅,当众大小便.近2天摆弄生殖器,痴笑.精神检查:意识清,接触被动,反应迟钝,退缩,理解力和计算力差,无羞耻感.神经系统检查:双侧眼底静脉充盈,双侧Babinski征阳性.脑电图广泛δ和θ慢波活动;头颅CT显示颅内呈帽状弥漫性硬膜下血肿.住院第2日行硬膜下血肿清除术.术后精神症状逐渐改善,住院27天后精神症状消失,对人有礼貌,言谈举止良好,痊愈出院.半年后随访,学习、生活均正常.

    作者:刘洪涛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电休克致神经性肺水肿死亡1例

    国内外有关电休克治疗(ECT)致神经性肺水肿死亡的报道极少,本院近期发生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仁刚;胡纪泽;唐卓如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咬舌自杀死亡1例报告

    精神疾病患者以咬舌自杀者罕见,现报告1例如下.患者男,44岁,诊断为反应性抑郁症,先后给予氯丙嗪、奋乃静、舒必利等治疗.10日后患者意识恍惚,不认识亲人,问话不答,发呆,拒食.再2天后,在其家属陪护下,突然咬舌自杀,因致舌肿胀、出血窒息,抢救无效死亡.

    作者:佘成坤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39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司法鉴定

    酒精中毒导致的违法犯罪行为,在世界各国都已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1],我国也有急剧增加趋势.为探讨本症犯罪特点及责任能力的评定,对南京脑科医院司法精神病鉴定的案例中诊断为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案例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陈建萍;孙涓;林红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心因性精神障碍伤情评定

    心因性精神障碍的伤情评定比较复杂,现对16例心因性精神障碍的资料作回顾性评定,报告如下.

    作者:陈震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民事行为能力的司法精神病学鉴定

    作者试图通过对33例民事行为能力司法精神病学鉴定的分析,探索此类鉴定的一般特点,就鉴定中的难点和问题进行讨论.

    作者:马长锁;方明昭;常林;刘鑫;邢学毅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精神医学司法鉴定中的性别差异

    目的:了解精神医学司法鉴定中的性别差异. 方法:回顾性调查了我院1990~1995年6年间全部司法鉴定案例共244例.对各种鉴定情况中的性别差异进行分析. 结果:除平均年龄外,在案例数量、婚姻、文化程度、案件性质、鉴定诊断、责任能力等项目中男女间均存在非常显著差异.案件性质居前三位的男性分别是杀人、盗窃和强奸;女性分别是被奸、杀人和民事纠纷. 结论:鉴定案例有其性别差异.

    作者:王明石;张伟;徐敏;王洪智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司法精神病学鉴定的特殊性和困难性

    临床精神病学的检查和诊断与其它临床各科相比,有其特殊性和困难性,而司法精神病学鉴定则更有其特殊性和困难性.

    作者:白忠义;张春红;李凤芝;任爽;任晓艳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女性精神病人非婚性行为鉴定探讨

    对女性精神病人有关性行为的司法鉴定问题提出几点看法.

    作者:汪平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三)情感性精神障碍涉法行为分析

    目的:研究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涉法行为特点. 方法:对司法鉴定中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62例,用自拟项目对躁狂组、抑郁组的非法行为进行分析统计. 结果:躁狂症违法者以滋扰他人、盗窃、抢劫等行为为主,现实性动机作案居多;抑郁症则以凶杀行为为主,病理动机居多.女性患者以性受害为主. 结论:躁狂症以现实性动机所引起的一般性违法行为居多,常评定为限定刑事责任能力.抑郁症以病理性引发的暴力凶杀恶性违法行为居多,常被评定为无刑事责任能力.

    作者:马世民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病理性半醒状态患者凶杀1例报告

    病理性半醒状态是一种较为罕见的,为时短暂的精神错乱,现报告1例如下.

    作者:孙涓;林红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关于性自卫能力鉴定的另一个问题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先后刊载贾谊诚教授和李植荣主任的文章(1998,8:116,368),对涉及女精神病人性关系案例进行了详细分析,对性自卫能力鉴定的局限性和适用情况作了令人信服的说明,然而没有对适用性自卫能力鉴定的情况进行充分讨论.现拟对有关问题提出我们的看法.

    作者:罗小年;黄永兰;臧德馨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的合用

    精神科医师给病人提供佳或合理的治疗方案应该包括药物与心理治疗.强调心身(psycho-somatic)或心与脑(mind and brain)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近年来国外一些学者提出精神病学将成为下一世纪富挑战的一个学科[1].本文讨论这两种治疗合用的策略,以提高精神科医师对这方面的认识.

    作者:季建林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抗精神病药的问世,使精神分裂症的治疗获得了重大的突破,但仍有30%~60%的患者对充分的药物治疗缺乏反应或者仅有部分反应[1].资料显示,即使在首次发作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也有约14%的患者难以获得预期的疗效[1].调查发现,经标准抗精神病药足时足量治疗而无明显效果、病情严重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甚至高达60%[2].目前,难治患者的治疗问题成为精神分裂症治疗学领域的热门研究课题之一.

    作者:刘铁榜;臧德馨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强迫症的机制与治疗--读者来信

    编辑先生:有报告认为,氯氮平可恶化强迫症,而利培酮和氯氮平同类,却能治疗强迫症.据我分析,强迫症是5羟色胺能亢进所致,氯氮平按理应有抗强迫作用,结果并非如此.请编辑同志对这一问题给予指点.谢谢.

    作者:喻东山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住院精神病人出走的法律问题探讨

    住院精神病人因病情发作或其它原因而擅自离院出走,导致失踪或人身伤害,各地屡见不鲜.其亲属要求院方承担法律责任和经济赔偿.对此类问题,医院应负什么责任,我国的法律条文并未明确规定.笔者发表个人拙见,以供同道参考.

    作者:谈成文;王振芝;廖士芳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氯氮平的副反应

    编辑:在精神药物中,氯氮平的副反应形形色色,层出不穷.本刊近又收到这方面的报告22篇,包括副反应及处理,系由17个单位,35位作者所撰写,现综合报道如下.

    作者:钱烈;任红革;冯竹娥;梁小赤;刘洪涛;曾庆春;周云华;李翠英;乔秀玲;韩惠珠;李刚;丁志杰;罗艳芳;刘传军;苏凤云;张怀韬;李伟东;陆德青;肖刚;王安庆;谢映红;王以池;张立平;王晓全;兰胜作;杨文芳;仇玉平;冀永娟;周锦泉;金锋;金山;毛杰;杨叶芃;俞智勇;刘坚白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快速循环双相情感障碍研究进展(下)

    6 快速循环(RC)发生的生物学基础近年来一些研究提出下列发现,可能为RC的生物学基础,但均未肯定,分别介绍如下.

    作者:沈其杰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中国中医药学会第二届全国中医科研方法学学术研讨会征文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实用新医学>简介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Miller量表对幻觉的评估

    幻觉作为一种精神病性症状,在临床上十分常见,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可出现幻觉,正常人也可有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幻觉[1].Schneider认为,评论性、争论性幻听是精神分裂症的一级症状,有重要的诊断学意义.麦角酸二乙胺(LSD)所致的精神病模型也以幻觉为主要表现.幻觉实际上是一种连续过程的知觉体验.对于精神分裂症很少是一过性、一次性、短暂的幻听,它总有一个演变过程.这一过程涉及与幻觉有关的重要参数的变化,评价这些参数十分重要,有利于对幻觉的认识.

    作者:金卫东;张理义;苏宗荣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对CCMD-3的若干建议

    CCMD-2-R于1994年5月泉州会议通过、公布已有4年余.与其它几种疾病分类手册相比较,确有许多进步和完善之处,如列出了与CCMD-2-R相对应的大部分ICD-9及ICD-10的编码.但还存在着某些不足之处,现归纳如下:

    作者:于亚非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精神病学电子期刊网址

    电子期刊具有经济性、及时性(比原版期刊早得多)、方便性等许多优点,而且许多是免费共享性质的,可以查阅期刊的目录、文摘、或全文.许多书本式期刊(其中有不少核心期刊)也相继上网,已上网的期刊也从以前的目录转向文摘与全文.如能充分利用这一部分的信息资源,定会从中获得极大的帮助和裨益.现将近期搜集到的百余种精神病学电子期刊介绍如下.

    作者:孔进发;周利宏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荣格的分析性心理治疗(下)

    荣格提出,人并非自己的主宰,而主要受一些不为我们所知的力量的控制,这些力量来源于自己的潜意识部分,而我们的意识部分仅仅是潜意识这个汪洋大海中的一条小船.荣格还认为,潜意识并非只是生长发育阶段压抑作用的总和,潜意识具有负面效应,同时也具有积极作用,它赋予人创造力,能帮助人确立生活的意义,并且指导人追求个人独立,正是人的这种独立本能,使我们持续地朝向完善自我、寻找特定的生活意义.

    作者:李鸣 刊期: 200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