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探索如何规范校院系多级联动教学量导系统,建立多层次、系列化的教学评估制度,建立动态的信息采集、反馈和处理系统,统一权威监控与评价结果发布机制,有针对性地抓住了教学质量关键环节,有效地将教学质量与教学管理实践相结合,实现了通过机制和制度建设来保证教学质量的目的.
作者:范士志;何勇;廖祥丽;胡义杰;王秀薇;李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提高助产士助娩接生技术及综合素质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照组54名护生采用抽考单项技能考核,观察组53名护生采用模拟全程顺产接生技能考核,并调查临床带教老师对护生入科的综合素质的满意度,比较护生出分娩室考核成绩.结果:现察组临床带教教师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出分娩室时,对照组与现察组全程顺产助娩技术成绩比较,P<0.01,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结论:虚拟平产接生操作考核的改革,加强了实践性教学的环节,提高了助产士的操作技能及综合素质,增强了护生适应临床工作的能力.增加了就业信心,是培养实用型人才必不少的措施.
作者:熊立新;赵明;黄菊英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探讨了目前高职高专院校考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考务管理模式的分析思考,针对目前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和社会信息技术充分普及的现状,提出将信息技术与高校考务管理相结合,变传统考务管理为电子化考务管理,探索一条适合高职高专院校考务管理电子化的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对高职高专院校考务管理电子化模式进行了具体的实践和运用.
作者:张薇;陈涛;王迎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口腔临床实习教学质量不但从根本上决定了口腔医学专业的教学质量,而且将直接影响口腔医学毕业生的职业生涯.通过设计并使用<口腔医学生临床实习日志>,有效地提高了口腔临床实习教学质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庆;刘娜;董福生;林瑞华;石培凯 刊期: 2009年第02期
PBL教学模式以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让学生变为自主学习者为特点,已受到众多医科院校的关注.然而,由于受教学资金、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等因素限制,在地方医学院校开展得还不够深入,许多院校仍处在探索阶段.文章总结本校对部分课程进行PBL实践的经验,探讨适合地方医学院校特点的PBL实施策略.
作者:周芸;王斌全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利用生物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的设备优势,在拥有208个终端的局域网络、208台数码互动显微镜、视频会议系统的形态综合实验室内,结合国家级精品课程的网络课件、数字切片库、病理学试题库(英语、汉语)、英文原版教材RobbinsMP3,对理论与实验分别上课的传统病理学教学模式进行初步改革.新型病理学教学模式是理论课和实验课都在形态实验室进行,主讲理论课的教师在讲解理论内容后,将实验课内容一并进行讲解,再由年轻教师带领各实验室的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和讨论.实践结果显示,学生普遍反映在实验室上理论课的视听效果好于大教室,主讲教师讲解实验内容更利于学生实习课的学习,数字切片受到学生的欢迎.视频会议系统基本上实现了课堂上师生互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听课效率.
作者:冉令杰;郑臣;陆敏;郭丽梅;邵宏权;宫恩聪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探索高职护理专业课堂教学中,不同班级模式学生学习成绩差异;选择我院护理系由同一教师任教,既有合班(3个班和2个班),又有单班的护理专业课程作为研究对象,对各种班级模式下学生期终考试成绩进行时比分析;结果发现模式1(3个班合班)心护、中护、外护、健康促进和传护成绩均低于模式3(单班)(P<0.05).模式1的中护与外护成绩均低于模式2(2个班合班)(P<0.01),而模式2与模式3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认为,为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高职护理专业课程理论课合班教学规模宜控制二个班为妥,并注意课堂内容的设计.
作者:李胜琴;吴建芬;饶和平;汪苏亚;朱美香;范晓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标准化病人能准确表现病人临床症状、体征和病史,具有被检查者、评估者和指导者三种能力.在普外科临床教学中,采用标准化病人对医学生进行问诊、体格检查训练和教学评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临床教学中存在的矛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沟通技巧及对疾病的认识,符合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要求,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
作者:涂兵;成名翔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为提高口腔医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我院在口腔医学教学中,结合执业医师考试的实际,逐步探索建立了口腔医学生临床操作基本技能考评体系.操作基本技能考核的重点学科包括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内科学和口腔修复学.该体系包括考核内容、考核标准和考荒方法三个部分.实践证明,我院口腔医学生临床操作基本技能考评体系能较为客现和公正地反映学生对口腔临床操作基本技能的掌握.
作者:侯晓冲;张铭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为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儿科医学人才,尝试进行了以PBL为主的儿科临床理论课与见习一体化的教学改革.为保证教学改革的成功,提高教学质量,对教学质量控制体系及措施进行了初步探索.临床教学质量控制的措施包括建立组织体系;建立和完善教学规章制度,教师的培训体系及科学、规范的教学质量控制评价体系.正确协调医疗、教学、科研三者关系也至关重要.
作者:刘晓燕;于洁;苏庸春;吴道奇;洪思琦 刊期: 2009年第02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妇产科患者越来越重视自己的隐私权,这给临床教学带来新的挑战.若处理不当,势必给患者造成不必要损害甚至引起家庭纠纷以及法律诉讼.文章就当前形式下妇产科临床教学与患者隐私权之间的冲突进行分析并试图寻找相应的解决办法.
作者:马俊如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住院医师是教学医院医教研等各项工作的生力军、后备力量.其临床技能的提高是医院医疗安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通过分析住院医院技能培训存在的不足,统一培训标准,规范培训步骤与管理,有助于住院医师成长及其临床技能的提高.
作者:王奇金;徐晓璐;邹大进;徐正梅;赵家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为了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改革方法,将PBL教学模式引入病理学实验教学.结果该教学方法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PBL教学适应现代社会对高素质创新型医学人才的需要,是一种有效的、先进的教学方法.
作者:徐爱凤;郭继龙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为更好地适应当前医学研究生教学形势,医学院校需要在传统的单一导师制培养模式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探索.文章结合北京协和医院医学研究生培养的特点,对导师组培养模式进行分析,论述了导师组模式的优点,探讨了在医学院校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作者:周欣;张志毅;倪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打破传统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法,寻找更加适合本专业的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在临床医学专业妇产科学教学中,选取2005级临床医学班40名学生进行PBL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与进行传统教学的2004级临床医学班40名学生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实验组理论学习成绩和操作技能成绩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BL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在产科学教学中优于传统教学方法,值得进一步实践推广.
作者:李淑文;赵长虹;史同庆;王锐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毕业后医学英语教学的方式.方法:我们应用PBL联合蚂蚁搬家的方法,并评价期教学效果.结果:应用此方法解决了学习医学英语枯燥无味和难以长期坚持的难点,并激发了大家的学习兴趣,形成了一种很好的学习氛围.结论:联合应用PBL和蚂蚁搬家的方法是一种很有效的措施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者:马武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护理人际沟通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效果.方法:对2006、2007两届共480名护理专业学生,进行了教学改革尝试.内容包括课堂理论教学改革和实践教学改革,实践教学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案例情景沟通模拟训练:第二阶段,社会实践,与幼儿、老人、患者沟通实践.课程教学前、后由每住护生填写<沟通能力调查表>,并对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护生在学习护理人际沟通课程后的人际沟通能力较学习前相比有明显提高(μ=17.58,P<0.001).结论:护理人际沟通课程的教学改革尝试是成功的,对提高护生的沟通能力是行之有效的.与传统课堂理论教学相比,具有真实性、多样性、灵活性、趣味性的特点.增强了护理人际沟通课程的教学效果.
作者:诸葛慧香;胡建伟;王勤荣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互动式教学是一种师生之间相互沟通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实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互动式教学法适合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学模式,值得推广.
作者:王洁;陆克义;张轩萍;杨彩虹 刊期: 2009年第02期
PBL教学模式为传统基础医学教育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方法.立足于传统的病理学CPC教学实践,比较其与PBL的异同,从CPC案例设计、教学实施、师生角色转变等方面提出如何将PBL的有益经验应用于CPC的教学方案.
作者:刘晔;鲁映青;汪青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地方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自身的特点,必须以特色求发展.地方院校应借鉴国内外著名大学经验,不断优化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突出重点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管理,逐步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
作者:曾新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作为西部地区医学高职高专院校,在加强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上,根据专业对应的行业特点和对社会人才的要求及实践教学基础建设现状,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构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和保障措施,探索出了一条实残教学模式.
作者:姚军汉;闵三旭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优秀医学青年教师的培养是医学高等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关系高等医学教育发展成败的关键.认真研究当前医学青年教师的特点和发展倾向,是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的重要课题.做好医学青年教师培养工作是保证高等医学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重要基础.
作者:汪辉文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在创建教育部、财政部和山东省的医学影像学品牌专业的过程中,学院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拓宽实习与就业渠道,以实习带动就业,成为国内有影响的医学院.
作者:王学政;宋晓瑞;秦斌;刘林祥;王鹏程;鲁雯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大学医院青年医生的培养对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把握青年医生的特点,认真分析影响青年医生成长的因素,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措施,促进青年医生尽快成长.
作者:贾敏;张申;杨练;张玲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文章应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广西医科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专业学生的学业成就.模型结果展示了学生学业成就的现状,并由此对新专业的课程设王、教学改革、能力培养和学业评价等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霍海英;罗海琼;马贞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护理专业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大,对护理学生职业认识问题应当引起高度关注,文章通过用自编调查问卷对部分实习护生进行了随机抽样,就护理学生职业认识变化展开了调查,并提出有关对策.
作者:马玉娥;郭晓宁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文章从我校青年教师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入手,通过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方法的介绍,探索一条符合本校实际的青年教师培养方法,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为学科建设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夯实基础.
作者:杜朝东;王沁;付延功;柏正华;胡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通过对四川大学医学生循证医学课后相关能力的评价,探讨以能力为导向的、多纬度结合的循证医学教学和评价方法,为进一步改善循证医学教学和评价提供依据.结果显示,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结果基本一致;学生循证医学相关能力普遍达到良好;学生自我评价提出问题能力好,查询证据能力弱.
作者:陈进;李幼平;杜亮;陈燕玲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关怀照护训练对培养护生人文关怀素质的重要性.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对2006届204名护理本科生开展关怀照护训练,训练前后分别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知识、关怀的态度以及护理操作中表现出的关怀技巧进行评价.结果:训练后关怀知识的掌握与关怀技巧均较训练前明显提高(P<0.01),关怀的态度也有明显改变(P<0.01).结论:开展关怀照护训练是培养护生人文关怀素质的有效方法.
作者:苏爱华;高英丽;薛雅卓;陈惠珍;万学英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在学校构建了仿真性实验基地的基础上改革急救护理学的教学,以基地为主要教学场所,探索仿真性教学的课堂设计、教学方法和考核体系.任课教师以任务引领,项目驱动的原则设计课堂教学内容,综合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训练模拟系统以仿真性病例为对象,以团队合作、角色模拟的方法开展教学,考核体系以评价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操作能力为主,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胡爱招;吴玲玲;于倩 刊期: 2009年第02期
通过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建立妇产科课堂互动教学的目标管理体系,变事后管理为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管理,有利于发挥互动教学模式的优势,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妇产科课堂互动教学目标管理体系的建立与执行,有待于进一步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
作者:朱华;杨孝军;郑飞云;赵红琴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数码显微网络互动实验室,把现代信息技术融进了高等教育的课堂.在师生共享清晰图像的同时,还有语音系统相互交流,存贮图像信息和通过网络系统实现图像和资讯的异地共享等功能.在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教学中,一方面消除了师生之间在显微图像上的沟通障碍,充分实现师生互动,另一方面使教师迅速而有效地对全体或个别学生给予指导或帮助,还可发挥计算机强大的图像处理和保存功能,为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提供了高效率的教学和沟通手段.
作者:李奇志;刘凌;云永玲;吴元喜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医事法学专业是在社会需求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专业,至今已有二十几所医学院校开办了此专业,该专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何构建医事法学专业课程体系已成为培养高质量医事法律人才的关键,鉴于此,拟通过明确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三个方面对医事法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作初步探讨.
作者:张新华;汪丽青;王海波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经肱动脉路径行锁骨下动脉支架植入治疗重度锁骨下动脉狭窄和闭塞的疗效.方法:分析2005年9月至2008年3月采取经肱动脉逆行植入支榘治疗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和闭塞10例.术前诊断包括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动脉造影确诊.结果:本组支架植入均获成功,支架植入满意,无移位.10例中随访8例,随访时间4-34个月,平均15个月.失访2例,随访率80%.随访期间8例病例均无上肢缺血症状及神经症状发生.结论:逆行锁骨下动脉支架植入是治疗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和闭塞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陆炜;王李华;毛雪萍;徐幼萍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三色荧光抗体染色方法测定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方法:三色荧光抗体染色流式细胞术测定15例健康志愿者及15例尖锐湿疣(CA)患者外用血Th1/Th2亚群及Tc1/Tc2亚群比例.结果:标本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稳定.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A患者Th1及Tc1细胞含量、Tc1/Tc2比值均减少(P<0.05),该结果与文献报道的采用其他方法检测结果相一致.结论:三色荧光抗体染色流式细胞术能敏感精确地测定机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
作者:朱宁;程浩;张行;徐妍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沙利度胺联合三维适彤放射治疗35例中晚期肝癌患者资料,进行随访,了解其治疗效果,并进行影像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获随访病人31例,总有效率(CR+PR)为77%.1、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4%、46%.不良反应较少.结论:沙利度胺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较好,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明聪;卢转飞;江辉斌;郭亚枫;吴海波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对某医科大学327名临床专业大学生进行应付方式问卷和大学生行为抑制量表的调查,结果显示医学生在幻想、合理化、对求助的抑制和对支配的抑制存在年级的显著差异;幻想、求助、合理化、自责和退避对行为抑制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能联合预测行为抑制35%的变异量,即应付因子是影响医学生行为抑制的重要变量.
作者:王仲星;王欣星;周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医学教育质量保证越来越受到关注,许多国家都建有对医学院校的认证制度.哈尔滨医科大学在2006年接受了医学教育全球认证试点性评估,并以此为契机,接受先进的国际医学教育理念,积极推动课程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作者:曹德品;钟照华;赵士斌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医学教育常需要患者来培训医学生的专业技能.但现代社会要求为患者提供佳的治疗,并保证其安全和健康.两种需求的冲突表明现代医学教育面临伦理学的挑战.模拟教学是解决该矛盾的佳途径.模拟教学和培训在其他高风险的行业如飞行、核技术、军事等领域已常规应用,但由于多种原因在医学教育方面的应用远落后于其他专业.从患者、医学生、教师和社会各方面考虑,模拟教学的应用都势在必行.患者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再作为医学培训的牺牲品.
作者:于泳浩;张素品;纪言文;王国林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为评价我国口腔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质量,对该考试的信度和效度进行了研究.方法:信度研究采用同质性信度、分半信度和再测信度等指标,效度研究采用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等指标.结果与结论:口腔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信度良好,具有一定效度.
作者:于惊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在护理本科生实践考核中应用SP的可行性,推动护理专业考试方法改革.方法:以护理专业11名硕士研究生分别作为内科、外科、妇产科SP进行为期一个半月的培训,经考核合格后应用于65名护理本科生的实践考核,分析SP考站考核的难度系数、信度与效度,分别比较教师对考生的评分与SP对考生评分的相关性及教师对SP的评分与考生对SP评分的相关性.结果:SP考站的成绩与护理综合考试成绩相关,教师对SP的评分与学生对SP的评分及教师对考生的评分与SP对考生的评分均呈现显著相关.结论:应用SP进行护理本科生实践考棱是科学有效的临床护理技能评价方法.
作者:安力彬;李文涛;赵静霞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文章通过对350名五年级、六年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计算机模拟病例考试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详细分析了考试的测量学指标,并做出分析讨论,提出合理性建议,对计算机模拟病例考试在医学教育评价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作者:张阳;秦鹏;左天明;曲波;于晓松;孙宝志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根据教育部和我校对开放性实验教学的有关精神要求,切实抓好实验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通过自身对开放性实验教学的一些实践和体会进行总结,以便和同行们交流,更好地促进开放性实验教学的发展.
作者:张园;叶发青;林丹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与传统教学法相比较,分析PBL在本科医学免疫学实验课的教学效果.结果:PBL班对理解与分析型试题的考试成绩提高极为显著(P<0.01).在反馈意见调查中,95.35%的受试学生对PBL持肯定态度.结论:PBL在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中是可行的,其教学效果明显好于传统教学法.
作者:韦星呈;曾艳;刁骋;严丹丹;杨芳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不同年级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比较.方法:对郧阳医学院2004和2005级临床医学专业两个班的药理学部分理论课采用PBL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教学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PBL教学法与LBL教学法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尤其在2005级临床医学1班(PBL教学实验班)差异更为显著.结论:PBL教学法明显优于LBL教学法.
作者:蓝星莲;潘龙瑞;于龙顺;龚新荣;朱克刚;卢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作好部队卫勤保障和有效实施医学救援是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卫生工作的重点.针时卫勤保障和医学救援工作特点,在院校教学、部队卫生训练中要加强有针对性的教育训练,提高保障水平和救治效果,更好地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
作者:张宇辉;蒋鹤生;郑文广 刊期: 2009年第02期
通过对中外作业治疗师教育发展情况的比较研究,分析了我国作业治疗师培养与国际发达国家的差距,提出了加强和改革作业治疗师培养体系,加快我国康复治疗技术人才的培养,尽早与国际接轨的建设性意见.
作者:沈光宇;胡玉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通过对2005-2007年<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共30期文献的标题、关键词及摘要的浏览,将文献统计为课程研究与教学相关、学生发展与招生政策、评价考试与质量保障、培养目标与教育改革及其他五方面,井以此与国外医学教育研究现状加以比较,提出我国医学教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周莹;汪青;鲁映青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文章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分析网络教育的特征,尤其是从学习者这个要素的转变入手,出网络教师扮演的角色应该是由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网络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学现念率先转变的实践者;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得到确立,学生由知识被动的接受将转变为课程资源的终建构,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与学生将处于平等的地位.同时,分析了多媒体网络教育中英语教师角色误区,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策略和建议.
作者:陈晓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通过调查问卷了解社会基层医疗实际需要,确定培养目标,改革医学高职高专课程及内容.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乡镇卫生院、社区等基层医疗单位的医务人员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加强规避医疗风险的教育非常必要和有必要的分别占44.1%、51.1%,临床医学专业需增开护理技术和康复医学的分别占35.6%、34.8%;应强化的章节,急救技术占69.3%,临床基本技能操作占68.1%,儿科补液占41.7%.结论:基层医务工作者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加强规避医疗风险的教育较迫切,需兼备必要的护理技术、急救技术和辅助检查技能,应加强临床基本技能操作、儿科补液、水电酸碱平衡、关节脱臼复位等章节内容.
作者:孟羽俊;张秀芬;刘明清;马小允;芮炳峰;张丽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医学见习是医学教育中一个重要的阶段.2006年11月至2008年6月在内分泌科见习带教中试行PBL教学法:先进行资料准备和教师培训,接着在带教中按课前预习一分组讨论一学生发言一教师总结4个步骤进行.结果显示采用PBL教学课堂气氛更为活跃,师生反应良好,学生的考试成绩较高.
作者:穆攀伟;王庭槐;曾龙驿;张国超;陈燕铭;傅静奕;许海霞;王曼曼;舒冏 刊期: 200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