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职护理专业不同班级模式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

李胜琴;吴建芬;饶和平;汪苏亚;朱美香;范晓江

关键词:高职护理, 班级模式, 教学效果, 研究
摘要:探索高职护理专业课堂教学中,不同班级模式学生学习成绩差异;选择我院护理系由同一教师任教,既有合班(3个班和2个班),又有单班的护理专业课程作为研究对象,对各种班级模式下学生期终考试成绩进行时比分析;结果发现模式1(3个班合班)心护、中护、外护、健康促进和传护成绩均低于模式3(单班)(P<0.05).模式1的中护与外护成绩均低于模式2(2个班合班)(P<0.01),而模式2与模式3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认为,为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高职护理专业课程理论课合班教学规模宜控制二个班为妥,并注意课堂内容的设计.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PBL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在妇产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打破传统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法,寻找更加适合本专业的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在临床医学专业妇产科学教学中,选取2005级临床医学班40名学生进行PBL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与进行传统教学的2004级临床医学班40名学生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实验组理论学习成绩和操作技能成绩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BL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在产科学教学中优于传统教学方法,值得进一步实践推广.

    作者:李淑文;赵长虹;史同庆;王锐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关怀照护训练与培养护生人文关怀素质的研究

    目的:探讨关怀照护训练对培养护生人文关怀素质的重要性.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对2006届204名护理本科生开展关怀照护训练,训练前后分别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知识、关怀的态度以及护理操作中表现出的关怀技巧进行评价.结果:训练后关怀知识的掌握与关怀技巧均较训练前明显提高(P<0.01),关怀的态度也有明显改变(P<0.01).结论:开展关怀照护训练是培养护生人文关怀素质的有效方法.

    作者:苏爱华;高英丽;薛雅卓;陈惠珍;万学英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浅谈开放性实验的实践和体会

    根据教育部和我校对开放性实验教学的有关精神要求,切实抓好实验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通过自身对开放性实验教学的一些实践和体会进行总结,以便和同行们交流,更好地促进开放性实验教学的发展.

    作者:张园;叶发青;林丹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论医事法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医事法学专业是在社会需求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专业,至今已有二十几所医学院校开办了此专业,该专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何构建医事法学专业课程体系已成为培养高质量医事法律人才的关键,鉴于此,拟通过明确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三个方面对医事法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作初步探讨.

    作者:张新华;汪丽青;王海波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经皮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经肱动脉路径行锁骨下动脉支架植入治疗重度锁骨下动脉狭窄和闭塞的疗效.方法:分析2005年9月至2008年3月采取经肱动脉逆行植入支榘治疗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和闭塞10例.术前诊断包括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动脉造影确诊.结果:本组支架植入均获成功,支架植入满意,无移位.10例中随访8例,随访时间4-34个月,平均15个月.失访2例,随访率80%.随访期间8例病例均无上肢缺血症状及神经症状发生.结论:逆行锁骨下动脉支架植入是治疗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和闭塞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陆炜;王李华;毛雪萍;徐幼萍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急救护理学的仿真性教学研究初探

    在学校构建了仿真性实验基地的基础上改革急救护理学的教学,以基地为主要教学场所,探索仿真性教学的课堂设计、教学方法和考核体系.任课教师以任务引领,项目驱动的原则设计课堂教学内容,综合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训练模拟系统以仿真性病例为对象,以团队合作、角色模拟的方法开展教学,考核体系以评价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操作能力为主,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胡爱招;吴玲玲;于倩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数字化显微网络互动系统在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应用

    数码显微网络互动实验室,把现代信息技术融进了高等教育的课堂.在师生共享清晰图像的同时,还有语音系统相互交流,存贮图像信息和通过网络系统实现图像和资讯的异地共享等功能.在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教学中,一方面消除了师生之间在显微图像上的沟通障碍,充分实现师生互动,另一方面使教师迅速而有效地对全体或个别学生给予指导或帮助,还可发挥计算机强大的图像处理和保存功能,为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提供了高效率的教学和沟通手段.

    作者:李奇志;刘凌;云永玲;吴元喜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高职护理专业不同班级模式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

    探索高职护理专业课堂教学中,不同班级模式学生学习成绩差异;选择我院护理系由同一教师任教,既有合班(3个班和2个班),又有单班的护理专业课程作为研究对象,对各种班级模式下学生期终考试成绩进行时比分析;结果发现模式1(3个班合班)心护、中护、外护、健康促进和传护成绩均低于模式3(单班)(P<0.05).模式1的中护与外护成绩均低于模式2(2个班合班)(P<0.01),而模式2与模式3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认为,为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高职护理专业课程理论课合班教学规模宜控制二个班为妥,并注意课堂内容的设计.

    作者:李胜琴;吴建芬;饶和平;汪苏亚;朱美香;范晓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完善多级联动教学督导系统提高质量监控与教学成效

    本研究探索如何规范校院系多级联动教学量导系统,建立多层次、系列化的教学评估制度,建立动态的信息采集、反馈和处理系统,统一权威监控与评价结果发布机制,有针对性地抓住了教学质量关键环节,有效地将教学质量与教学管理实践相结合,实现了通过机制和制度建设来保证教学质量的目的.

    作者:范士志;何勇;廖祥丽;胡义杰;王秀薇;李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我国医学教育研究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基于《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期刊检索的探讨

    通过对2005-2007年<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共30期文献的标题、关键词及摘要的浏览,将文献统计为课程研究与教学相关、学生发展与招生政策、评价考试与质量保障、培养目标与教育改革及其他五方面,井以此与国外医学教育研究现状加以比较,提出我国医学教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周莹;汪青;鲁映青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药理学教学中PBL教学法的应用与比较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不同年级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比较.方法:对郧阳医学院2004和2005级临床医学专业两个班的药理学部分理论课采用PBL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教学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PBL教学法与LBL教学法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尤其在2005级临床医学1班(PBL教学实验班)差异更为显著.结论:PBL教学法明显优于LBL教学法.

    作者:蓝星莲;潘龙瑞;于龙顺;龚新荣;朱克刚;卢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PBL在地方医学院校的实施策略探讨

    PBL教学模式以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让学生变为自主学习者为特点,已受到众多医科院校的关注.然而,由于受教学资金、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等因素限制,在地方医学院校开展得还不够深入,许多院校仍处在探索阶段.文章总结本校对部分课程进行PBL实践的经验,探讨适合地方医学院校特点的PBL实施策略.

    作者:周芸;王斌全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妇产科临床教学与患者隐私权的冲突及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妇产科患者越来越重视自己的隐私权,这给临床教学带来新的挑战.若处理不当,势必给患者造成不必要损害甚至引起家庭纠纷以及法律诉讼.文章就当前形式下妇产科临床教学与患者隐私权之间的冲突进行分析并试图寻找相应的解决办法.

    作者:马俊如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三色荧光抗体染色法测定T细胞亚群方法学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目的:研究三色荧光抗体染色方法测定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方法:三色荧光抗体染色流式细胞术测定15例健康志愿者及15例尖锐湿疣(CA)患者外用血Th1/Th2亚群及Tc1/Tc2亚群比例.结果:标本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稳定.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A患者Th1及Tc1细胞含量、Tc1/Tc2比值均减少(P<0.05),该结果与文献报道的采用其他方法检测结果相一致.结论:三色荧光抗体染色流式细胞术能敏感精确地测定机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

    作者:朱宁;程浩;张行;徐妍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师角色定位的理性思考

    文章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分析网络教育的特征,尤其是从学习者这个要素的转变入手,出网络教师扮演的角色应该是由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网络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学现念率先转变的实践者;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得到确立,学生由知识被动的接受将转变为课程资源的终建构,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与学生将处于平等的地位.同时,分析了多媒体网络教育中英语教师角色误区,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策略和建议.

    作者:陈晓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对地方院校特色办学的思考

    地方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自身的特点,必须以特色求发展.地方院校应借鉴国内外著名大学经验,不断优化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突出重点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管理,逐步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

    作者:曾新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护理人际沟通课程的教学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护理人际沟通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效果.方法:对2006、2007两届共480名护理专业学生,进行了教学改革尝试.内容包括课堂理论教学改革和实践教学改革,实践教学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案例情景沟通模拟训练:第二阶段,社会实践,与幼儿、老人、患者沟通实践.课程教学前、后由每住护生填写<沟通能力调查表>,并对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护生在学习护理人际沟通课程后的人际沟通能力较学习前相比有明显提高(μ=17.58,P<0.001).结论:护理人际沟通课程的教学改革尝试是成功的,对提高护生的沟通能力是行之有效的.与传统课堂理论教学相比,具有真实性、多样性、灵活性、趣味性的特点.增强了护理人际沟通课程的教学效果.

    作者:诸葛慧香;胡建伟;王勤荣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影响大学医院青年医生成长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大学医院青年医生的培养对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把握青年医生的特点,认真分析影响青年医生成长的因素,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措施,促进青年医生尽快成长.

    作者:贾敏;张申;杨练;张玲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医学生应对方式和行为抑制的关系研究

    对某医科大学327名临床专业大学生进行应付方式问卷和大学生行为抑制量表的调查,结果显示医学生在幻想、合理化、对求助的抑制和对支配的抑制存在年级的显著差异;幻想、求助、合理化、自责和退避对行为抑制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能联合预测行为抑制35%的变异量,即应付因子是影响医学生行为抑制的重要变量.

    作者:王仲星;王欣星;周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对护理学生职业认识变化的调查

    护理专业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大,对护理学生职业认识问题应当引起高度关注,文章通过用自编调查问卷对部分实习护生进行了随机抽样,就护理学生职业认识变化展开了调查,并提出有关对策.

    作者:马玉娥;郭晓宁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浙江大学,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