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0-9817
  • 国内刊号:34-1092/R
  • 影响因子:1.42
  • 创刊:1980
  • 周期:月刊
  • 发行:安徽
  • 语言:中文
  • 邮发:26-48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哥白尼索引(波兰),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一等奖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2006年4期文献
  • 乐山市离异家庭小学生同伴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离异家庭小学生的同伴关系状况,为改善离异家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同伴等级评定法测量505名儿童的同伴关系,其中离异家庭儿童64名.结果离异家庭儿童的同伴关系随年级上升呈下降趋势,而完整家庭儿童同伴关系随年级上升而提高;到高年级时,2类儿童的同伴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家庭的破裂对儿童的同伴关系有明显的消极影响.

    作者:李文权;夏容梅;陈昌明;谢延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源分析

    关于压力的概念,在当代科学文献中至少有3种不同的含义:(1)压力指那些使人感到紧张的事件或环境刺激;(2)压力指的是一种主观反映;(3)压力也可能是人体对需要或伤害侵入的一种生理反应[1].对于大学生的就业压力,笔者认为既有客观环境刺激的原因,同时也是主观上个体认知评价的结果.此外,它还涉及到个体的社会环境,如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等.了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构成,对于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吴文峰;卢永彪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河南省特困与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学校特困生与贫困生群体已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目前我国高校特困与贫困大学生在校人数的比例为1/3~1/4,且转型期社会经济变迁加剧了贫困生问题的长期性[1-2].特困、贫困大学生不仅要承受经济拮据、难以完成学业的压力,还可能有深藏于内心的困惑、焦虑、痛苦和自卑的心理负担,因此特困、贫困生群体的心理辅导已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和内容.

    作者:时松和;冯启建;吴敏;葛菊红;李幼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青少年童年期反复身体和情感虐待经历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描述童年期反复发生的重度身体虐待、中度身体虐待和情感虐待行为的报告率,分析青少年及其父母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与3种反复虐待行为的关系.方法 5 453名初一、初二和高一、高二年级学生自愿参加无记名的问卷调查,回顾小学阶段经历的由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实施的9项重度身体虐待、8项中度身体虐待和7项情感虐待行为,5 141人提供了完整的问卷.以在小学年龄阶段,3种共24项虐待类型中至少1项虐待行为平均1 a发生3次以上,界定为有该种童年期反复虐待经历.结果童年期反复重度身体虐待报告率为8.0%,从0.2%(把头按在水下)到6.6%(用脚踢);童年期反复中度身体虐待报告率为18.6%,从0.4%(强迫吃难吃的东西)到9.7%(用手或棍棒打臀部);童年期反复情感虐待报告率为14.4%,从0.8%(用恶鬼等恐吓)到11.8%(责骂).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在城市上学的农村户籍是3种童年期反复虐待行为的保护因素,女性是反复重度和中度身体虐待的保护因素,独生子女是中度身体虐待和情感虐待的保护因素;单亲家庭是重度和中度身体虐待的危险因素,父亲长期在外工作或打工是童年期反复重度身体虐待和情感虐待的危险因素,年龄大、继母为童年期反复情感虐待的危险因素.结论童年期反复身体和情感虐待行为较为常见,与青少年以及父母的人口统计特征存在关联.

    作者:陶芳标;叶青;KIM Soon-duck;黄锟;孙莹;张承业;周雨生;苏普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上海市长宁区外来小学生自我意识及生活质量评价

    目的了解长宁区外来小学生自我意识和生活质量状况,为该群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整群随机抽取长宁区招收外来学生的5所小学四、五年级全体学生1 568名(外来组682名,本地组886名),用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和儿童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外来学生自我意识水平与本地学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来学生生活质量各个方面和总分与本地学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自我意识各分量表和生活质量4个方面及总分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结论与本地学生相比,外来学生存在消极的自我评价,生活质量也明显低于本地学生,且自我意识与生活质量关系密切.

    作者:鲁巧珍;汪玲;张泽申;谭晖;刘红联;庞红;安爱华;王震维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大学生的嫉妒心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研究当前大学生的嫉妒现状及嫉妒心理的影响因素,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Bringle自我报告嫉妒量表、特质焦虑问卷等对江西省3所高校大学生733名进行调查,并以SPSS及LISREL 8.30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嫉妒心理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Bringle自我报告嫉妒量表测查结果显示,新生与老生、文科生与理科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男女、城乡、独生子女与否、贫困生与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嫉妒心理与焦虑、正性情绪、人际信任、个人评价、教养方式及社会支持存在显著性相关,且受个人人格、父母教养方式及社会支持等因素的影响.外部环境通过个人的认知对嫉妒起作用,而人格则起直接的影响作用.结论嫉妒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应加强对大学生人格的塑造,转变教养方式,提供更多社会支持,以减少嫉妒的危害.

    作者:张建育;王海棠;李文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中学生个体时间管理倾向对其应对方式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对应对方式的影响,为缓解中学生心理压力提供依据.方法运用青少年学生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和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对中学生331名的时间管理倾向和应对方式进行团体测试,并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中学生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各因子均与问题解决求助呈正相关(P<0.01),时间价值感与发泄因子呈负相关(P<0.05),时间效能感与幻想、忍耐因子均呈负相关(P<0.01).结论中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对应对方式中的问题解决、求助、幻想3个因子存在显著影响,不同时间管理倾向者在对具体应对方式上的选择有显著性.

    作者:龚艺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上饶市普通中学师生关系状况调查

    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在教育过程中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以‘教’和‘学’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学校基本的人际关系[1].它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品德的培养、学业的提高、差生的转化以及师生的身心健康都有极大的益处.同时,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对师生双方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胡兰;吕忠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高校体育社团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研究不同高校体育社团活动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干预效果,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高校参加体育舞蹈社团、排球社团、网球社团的210名大学新生进行为期4个月的随访测评.结果神经质高分者参加体育舞蹈社团活动后在躯体化、人际敏感、焦虑、抑郁、敌对因子上有显著性改善,参加排球社团后在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因子上有显著性改善,参加网球社团后在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因子上有显著性改善;而神经质低分者参加体育社团活动对心理症状改善效果相对不明显.结论 3个高校体育社团活动对不同人格特征的大学新生产生不同的心理干预效果,有助于指导大学新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社团项目.

    作者:刘微波;钱宏颖;郑磊磊;李惠春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青岛大学师范类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评价

    目的了解青岛大学师范类不同年级、专业和性别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点,为高等师范院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心理健康测查表对青岛大学师范学院一~四年级大学生551名进行测查.结果大学生PHI临床分量表>60分的心理异常检出率为45.74%,PHI分量表>70分的心理问题检出率为9.98%.一~四年级学生心理异常检出率分别为52.14%,35.83%,49.73 %和41.51%;心理问题检出率分别为12.86%,5.83%,7.03%和16.04%.文、理科学生心理异常检出率分别为47.62%和44.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生心理异常和心理问题检出率均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师大二年级学生心理异常少,心理问题程度轻;大一年级学生心理异常检出率高,大四年级学生心理障碍程度重;男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如女生.人格偏离的内容随年级增高有所变化,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及目标应考虑不同年级和性别特点.

    作者:樊晓光;周东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上海市静安区中学生健康相关行为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建立区域性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系统,定期监测有关行为的流行特征,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监测系统的实施要求,确定上海市静安区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监测系统,用初中、高中(含职校)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1)存在导致伤害的危险行为:69.0%的学生乱穿马路,4.5%~12.7%的学生有不安全道路交通行为,11.5%的学生在过去12个月中曾经去没有安全措施的地方游泳,6.7%的学生经常感觉上学没有安全保障,10%~30%的学生感觉孤独、伤心、不快或常常失眠,18.9%~46.5%存在不合理营养,76.9%缺乏锻炼;(2)不良生活方式影响健康:11.7%看过色情制品,27.4%有特殊异性朋友,23.4%未在学校接受艾滋病教育,4.7%~37.8%出现网络成瘾某些症状的表现.结论乱穿马路、交通违规、打架是学生常见的危险行为,吸烟问题在职校学生中更为突出;不合理营养、缺乏锻炼、沉迷网络是常见的影响健康的生活方式.

    作者:郭亚文;徐大麟;周祖华;周月芳;刘洪雷;张泓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影响学生体质健康因素的社会学分析

    2003年11月11日,教育部在北京发布了2002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报告,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营养、卫生保健等状况均呈提高和改善态势,但学生的速度、耐力、爆发力、柔韧性等体能素质和肺活量水平持续下降.学生体能素质下降主要原因是体育锻炼不足[1].针对现状,笔者运用社会学研究方法,对学生个体、家庭、社会环境等不同社会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以寻求影响学生体质下降的社会原因,旨在为教育的全面发展提供依据,为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基础材料.

    作者:何步文;王世哲;刘万武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中小学教师预防近视相关KAP的TOPSIS法评价

    目的了解中小学教师用眼卫生知识的知晓情况、对近视防治工作的态度以及存在的有利或不利于学生视力保护的行为,为制定近视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从上海市某区中小学随机抽取1 411名教师,运用自制的调查问卷获取教师用眼知识水平和对近视预防的态度、意愿以及存在的与学生视力有关的行为等,运用TOPSIS法做出综合评价.结果中小学教师用眼卫生知识的回答正确率都在75%以下,28.8%的中小学教师认为学生课本上的字太小,79.5%的教师认为学生使用的课桌椅不利于近视的预防;40.2%的中小学教师能够及时纠正学生中存在的不良用眼行为,56.0%的教师曾有拖课的行为;80.9%的教师认为应该对学生进行预防近视的教育,61.7%的教师认为近视是可以预防的,但仅有45.8%的中小学教师愿意参加近视预防活动.运用TOPSIS法分析的结果表明,小学教师近视预防综合评价的效果佳,初中教师次之,高中教师差.结论中小学教师用眼卫生知识水平较低,对近视预防活动的认识存在偏差,未能充分发挥其在学生近视预防过程中应有的作用.

    作者:赵加奎;王书梅;王震维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大理学院体育专业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现状

    目的了解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健康危险行为现状,以便为采取有效干预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编的健康危险行为调查问卷,对285名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健康危险行为进行调查.结果男生吸烟率为59.47%;男、女生饮酒率分别为85.46%,53.45%;男、女生经常吃早餐的比例分别为28.19%,87.93%,饮食无规律的比例分别为38.77%,31.03%,有过自杀意念的比例分别为21.59%,12.07%,晚上按时睡觉的比例分别为36.12%,44.83%,上网聊天、玩游戏的比例分别为43.17%,46.55%,经常玩棋牌的比例分别为28.63%,12.07%.结论体育专业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发生较为严重,多数健康危险行为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

    作者:董玉福;高炳乾;子莲鹰;杨颖飞;安军;吴根生;和锡健;杨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宜宾市中学生性知识·态度·行为

    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快速发展时期,为了解和掌握宜宾市中学生的性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为学校有的放矢地进行青春期性教育提供依据,笔者对宜宾市中学生进行了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郭燕妮;秦素;黄建;涂定英;杭宇;李良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大理市小学教师对儿童铅中毒的认识、态度和需求

    目的了解小学教师对儿童铅中毒的认识、态度和需求,为预防儿童铅中毒干预教育提供依据.方法抽取大理市城区16所小学的430名教师为研究对象,自行设计儿童铅中毒认知水平问卷,测评小学教师对儿童铅中毒的认识、态度和需求情况.结果小学教师对我国儿童铅中毒的流行势态、污染源的认识相对不足,对儿童铅中毒污染来源及危害防治知识的认知存在文化程度差异,小学组与中专及以上各组之间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5.0%的小学教师认为有必要在幼儿园、学校开展儿童铅中毒的健康教育,并愿意接受儿童铅中毒知识的专门培训.结论对小学教师进行定期、系统的儿童铅中毒知识培训,有助于预防儿童铅中毒健康促进工作的开展.

    作者:何作顺;严方苹;辉进宇;李宏发;张银新;段全凤;张海强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西部农村地区3 497名小学生卫生知识与行为现状

    目的了解西部农村地区小学生卫生知识与卫生行为现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方法采用自编式问卷,对四川、青海2个省4个县的3 497名小学生进行卫生知识与卫生行为调查.结果西部农村地区小学生卫生知识知晓率与卫生行为形成率分别为57.5%和54.2%,且男、女生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西部农村地区小学生卫生知识与卫生行为状况较差,要重视并加强西部农村地区小学生的健康教育工作.

    作者:李游;余小鸣;王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淮南地区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

    目的了解淮南地区在校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状况,为高校的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淮南市4所高校96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学历水平学生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历越高,知晓率越高;不同专业学生知晓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学生高于其他专业学生.多数大学生认为贞操重要,反对婚前性行为.57.62%的学生生殖健康知识来源于学校教育.结论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掌握不足,应加强教育.

    作者:杜久伟;许克义;朱复希;陈天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广州市健康促进学校试点活动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广州市开展健康促进学校试点活动的效果,为健康促进学校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国/WHO健康促进学校考核标准,对广州市11所健康促进试点中小学校进行活动前后评价.结果健康促进学校行动使广州市学校卫生工作得到全面提升,6项主要考核内容得分在活动后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掌握的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有一定提高,14项调查项目中有11项正确率在80%以上.结论健康促进学校活动对学校卫生工作的发展和学生健康素质的提高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是一项有利于学生、有利于促进国民健康素质不断提高的活动.

    作者:方耀华;何秀芳;陈静仪;姜轶;邓雪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某市大学新生吸烟现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的吸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青少年控烟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某市2所高校大学生2 863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尝试吸烟率男生为64.6%,女生为14.4%;现吸烟率男、女生分别为6.1%和1.2%,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吸烟原因主要是好奇和交际需要.影响大学生尝试吸烟的因素为男性、周围人群有人吸烟、对吸烟危害认识不够、认为吸烟有风度等,而男性、朋友或同伴吸烟、认为吸烟能解除烦恼、父亲吸烟等因素是大学生现吸烟的危险因素.结论正确引导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加强大学生健康教育有利于控制大学生吸烟.

    作者:张克春;姚捷;刘翔;叶冬青;凌文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宁波市中学生急救知识现状调查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学的初和关键的环节.在突发性灾难性事件发生时,给予及时而有效的现场抢救,可以维持患者生命,防止再创伤和减轻痛苦,并能快速而安全地送到医院救治,从而减少危重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1].笔者于2004年5月对宁波市中学生院前急救知识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天华;徐军;张黎;盛芝仁;吴孟尔;张惠珠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合肥市部分儿童零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合肥市儿童的零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取合肥市3所幼儿园和3所小学儿童进行零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经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有意义的影响因素.结果 94.2%的儿童有吃零食的习惯,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喜欢的零食种类基本相同,零食主要准备人是妈妈;儿童少年在家中、幼儿园/学校和其他场所吃零食前不洗手的比例分别为30.3%,45.4%和63.1%;儿童选择零食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口味、包装、营养、卫生、奖品、品牌和广告;零食奖励、家中常备零食、零食的口味和包装是促进儿童少年零食行为的因素.结论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儿童的零食行为影响很大.

    作者:邹延峰;张亮;唐根富;臧桐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某地民工子弟学校学生头虱感染状况

    随着上海市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外来务工人员的数量越来越多,由外来人员筹办的外来人员子女学校(以下称民工子弟学校)也逐年增加.这些学校基础条件和设施简陋,学生大多来自农村,个人卫生状况较差,头虱的感染率较高[1].

    作者:王韶华;徐友祥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一起学校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的调查

    2004年9月13日下午,邢台市某中学相继有105名学生出现恶心、呕吐、头痛、头晕等症状.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确诊为一起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现报道如下.

    作者:司志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重庆潼南县中小学生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评价

    乙型肝炎(HB)是我国法定传染病,也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严重的公众健康问题[1].中国是HBV感染高流行区.乙肝疫苗(YDV)的免疫接种是控制HB的唯一有效措施[2-3].该苗问世以来,在母婴阻断[4]、新生儿基础免疫[5]、新婚夫妇阻断[6]及成人群体[7]中得到广泛应用,能有效阻止HBV传播.受诸多因素影响,我国YDV接种率还较低,尤其是农村贫困地区更低[8].潼南县属贫困县,病毒性肝炎(HV)年发病率居传染病首位.为保护该县学生群体,充分发挥YDV的免疫防病作用,笔者于1999~2004年对全县中小学生进行了YDV普种和免疫效果评价,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兴仁;袁乃良;周梓伦;李富彬;张世泽;郭大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云南部分高校学生体育运动损伤原因分析

    在体育运动中,常发生各种伤害事故,轻者影响正常的学习和健康,重者可造成残疾甚至危及生命,给国家和个人带来不应有的损失,同时也妨碍了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并对开展学校体育运动造成不良影响.为了避免和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体育教师必须了解和掌握损伤的知识,加强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以预防并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2004年6月,笔者就高校学生体育运动损伤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段朝盈;夏昆宣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枣庄学院学生因病就诊情况

    为了解枣庄学院在校学生因病就诊特点、规律及主要病因,以便为开展相应的医疗保健服务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2004年7月~2005年6月该学院学生在校医院门诊就诊的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隋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十堰市519名小学生弓形虫感染情况调查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一种细胞内寄生原虫,主要寄生于人和动物的有核细胞内,引起人兽弓形虫病.为了解十堰地区小学生弓形虫感染情况和流行特征,以便为防止和控制弓形虫病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十堰市519名小学生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朱名胜;耿家荣;宋明华;王绍基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聊城市中小学生颈椎病情况分析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之一.近年来,青少年的患病率却明显上升,尤其是中小学生.功课负担过重,读写姿势不当,长时间使用空调或风扇,或无节制地操作计算机,是导致过早患有颈椎病的重要原因.中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时期,颈椎病不仅造成身体不适,影响身体发育,还影响视力,严重的会形成脑供血不足,以至于影响智力,造成记忆力减退.为了解聊城市中小学生颈椎病患病情况,笔者对聊城市及所辖县、乡的中小学生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杜银菊;杜桂英;张芙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一起食堂从业人员带菌致学生肠道传染病爆发的调查

    2004年4月5日,南宁市某职业技术学院发生一起疑似食物中毒事件.大部分发病学生在学校医务室就医治疗,经给予庆大霉素等药物治疗后痊愈.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证实,系因食堂从业人员带菌引起的肠炎沙门菌肠道传染病局部爆发事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黄纯建;何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儿童龋病和肥胖的关系研究

    龋病是儿童少年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患病率呈逐步上升或居高不下态势.近年来我国儿童肥胖率增长迅猛,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

    作者:张朋才;王德慧;吕华;崔华良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一起由甲醛引起的学生食物中毒事件

    2005年4月18日12∶00,莱州市某中学餐厅就餐的60名学生在用餐过程中先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头晕症状.莱州市卫生防疫站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办公室接到报告后立即赶赴现场,经流行病学调查,判定为食用经甲醛处理的针梁鱼引起的食物中毒.

    作者:李召兴;宋志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北京市朝阳区2004年小学生贫血状况分析

    贫血是中小学生常见病之一,不仅影响青少年身体健康、生长发育,还会引起儿童学习能力减退与行为障碍[1].笔者于2004年9~10月对朝阳区部分小学在校学生进行了调查,目的是了解朝阳区小学生贫血情况,以便为今后的防治工作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赵玲;张建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北京市怀柔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分析

    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营养状况直接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生长发育和学习效率[1].为了解怀柔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为健康干预提供依据,笔者对2004年北京市怀柔区中小学生体检资料进行了分析,并和2000年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如下.

    作者:丁玉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开封市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分析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解开封市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以便为有关部门制定学生营养性疾病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04年9~11月对该市8 141名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进行了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李鲁娟;谢炎玲;王晓燕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四川大学医学生膳食营养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高校医学生的膳食营养状况,为提高大学生的营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编制半定量食物频率问卷,检验其信度和效度,并以此为调查工具,对330名医学生进行膳食调查. 结果医学生的食物构成以粮谷类、蔬菜水果类、肉类为主,但能量来源比例不合理,脂肪供能过高,碳水化合物供能过低;钙摄入不足,优质蛋白质、动物源性铁与维生素A摄入不足.结论应教育学生合理改进膳食结构,增加优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钙、动物源性铁、维生素A摄入量,以提高营养水平.

    作者:马晓菊;吕晓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合肥市学龄前儿童皮褶厚度分布研究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皮褶厚度分布状况,以便对儿童营养状况评价指标加以充实.方法分层整群抽取合肥市8所幼儿园学龄前儿童进行体格测量,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皮褶厚度与WHO推荐的身高标准体重法共同评价合肥市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与营养状况.结果用三头肌皮褶厚度评价,<P5的占5.5%,≥P95的占6.2%;用肩胛下皮褶厚度评价,<P5的占3.9%,≥P95的占4.4%;用脐旁皮褶厚度评价,<P5的占4.3%,≥P95的占5.4%;用三头肌及肩胛下皮褶厚度之和评价,<P5的占3.5%,≥P95的占4.3%;三者之和皮褶厚度评价,<P5的占3.3%, ≥P95的占4.3%.以上结果都低于身高标准体重法相应百分位的检出率.结论皮褶厚度是一项评价儿童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实用的指标,但需要合适的标准以及对测量人员严格的培训.

    作者:李李;秦树阳;博庆丽;高永清;赵奇红;方东生;王素芳;徐晓荣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四川省阿坝州藏汉羌族学生膳食营养评价

    目的了解四川省阿坝州少数民族中小学生膳食营养状况,为改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生膳食营养状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四川省阿坝藏羌自治州7~18岁藏、汉、羌族男女学生1 651名进行24 h膳食回顾调查,对其膳食质量及营养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藏、汉、羌族学生能量摄入普遍不足,各个年龄组未达到RNI的比例均在60%以上.能量主要来源为碳水化物,蛋白质和脂肪供能比偏低;3个民族学生钙摄入量普遍明显不足,低于AI值者超过97%,低于1/2 AI值者占63.2%~93.6%;维生素A、硫胺素和核黄素、维生素C、维生素E均摄入不足,并随年龄增大而加重.3个民族学生能量摄入无明显差异,碳水化物摄入量藏族明显高于汉、羌族;其余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藏、羌族均低于当地汉族,藏族低.膳食平衡指数评价膳食质量表明,膳食质量距不为0,负端分均在27~32分之间,属中等偏下水平,各族学生蔬菜、水果、奶类和豆类、动物性食物均摄入不足,谷类摄入偏高;食物种类汉族优于藏、羌族,女生优于男生,但总体单调.结论四川省阿坝地区藏、汉、羌族学生营养摄入普遍不足、膳食质量差,藏、羌族学生更需营养改善.

    作者:张琚;曾果;张倩;张必科;崔宝荣;唐霞;毛鹏;熊兴太;唐晓均;胡小琪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肥胖男童睾丸容积超声检测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了解单纯肥胖儿童与正常儿童睾丸发育之间的差异,分析Kaup指数变化对儿童睾丸发育可能产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对照分析的方法,对618例7~14岁的肥胖男童和603例正常儿童进行睾丸超声测量,计算出睾丸容积均值(MVT),并对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7~14岁各年龄组肥胖组与对照组MVT的测量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12岁男童MVT 1∶1配对资料比较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儿童身高、体重增长与MVT发育相关显著(P<0.01),肥胖组儿童则无相关性(P>0.05).结论肥胖可能影响儿童睾丸发育,应做好儿童青少年的肥胖预防工作.

    作者:朱文丽;许志勇;赵方;张兴全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包头市区小学生膳食结构与生长发育状况

    儿童阶段生长发育状况可直接影响其以后的成长及成人后的身体素质.小学生的膳食状况又直接影响其生长发育及健康水平.为了解包头市区小学生膳食结构、营养和生长发育状况,笔者于2003年9月至2004年11月对包头市区小学生进行了调查.

    作者:李香兰;贾恩厚;徐能义;马淑一;陈煊;文美丽;马金芳;王颖;赵金龙;李国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不同体成分10岁男童性发育与体脂及睾酮水平追踪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体成分青春早期男孩性发育与体脂及睾酮水平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66名10岁男童,按年龄、身高、第二性征进行1∶1∶1匹配,追踪观察3 a,检测其体成分、性发育状况,测定睾酮水平.结果 3组男童的体脂肪和瘦体重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肥胖组男孩阴茎长度小于中等组和消瘦组;肥胖组的阴茎长度和横径与体脂肪呈负相关,与睾酮水平呈正相关.结论青春早期肥胖男孩性器官发育滞后,与体脂肪和睾酮关系密切.

    作者:刘莉;姚兴家;白英龙;翟玲玲;吴辉;王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绵阳市学校卫生监督工作的几点做法

    加强学校(包括托幼机构)卫生监督管理,确保学校卫生安全,是各级卫生、教育部门的重要职责,也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此,绵阳市针对学校卫生监督工作点多、线长、服务面广的特点,从创新工作思路入手,在探索长效监管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现简要介绍如下.

    作者:赵安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大学生晕厥86例病因分析及治疗措施

    晕厥又称昏厥,是学校医院门诊常见的急症之一.晕厥虽然是一种暂时的大脑功能障碍,但若处理不当亦能危及生命.现将某高校医院门诊近3 a 晕厥患者86例的病因及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孙彦青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某大学女生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86例病因分析

    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是近年来女性阴道感染中常见的疾病之一,且发病人数呈不断上升趋势.根据陕西师范大学校医院妇科门诊2003年9月~2004年7月诊治的86例女大学生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的发病情况,笔者对其病因进行了分析.

    作者:李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屈光参差性弱视102例临床治疗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屈光参差程度、类别、治疗年龄与弱视程度、疗效的关系,为青少年屈光参差性弱视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102例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按年龄分3组,对所有患者进行相关干预与治疗.治疗后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以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多见,屈光参差程度越大,弱视程度越重,但弱视程度与屈光参差类型无关;儿童年龄越小,弱视治疗疗效越好.结论弱视程度与屈光参差程度有关,与屈光参差类型无关.儿童弱视应尽早治疗.

    作者:李哲清;朱美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中学生视力与血清锌铜硒含量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青少年近视发生与血清锌、铜、硒含量的关系,为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视力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对数视力表,对168名中学生进行视力检测,并根据性别、视力分组,采用原子吸收法对被试者血清锌、铜、硒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男、女近视组患者血清锌、铜、硒含量均显著低于男、女正常视力组(P值均<0.01),且视力与血清锌、铜、硒含量呈正相关.不同性别学生血清锌、铜、硒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和发展与血清锌、铜、硒含量下降密切相关,视力下降程度与血清锌、铜、硒含量下降呈正相关.

    作者:霍明章;刘宏;曹济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永州市中小学生口腔卫生及龋患状况

    龋病是学生的常见病、多发病,WHO已将其列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癌症的第3位非传染性疾病.口腔卫生是健康生活的组成部分,是我国卫生部将龋病纳入中小学生的常见病防治考核目标.为监测湖南永州市学生口腔卫生保健效果,了解学生口腔卫生状况和龋病患病情况,以便为今后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03年9~11月对该市中小学生进行了口腔卫生及龋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如下.

    作者:成艳华;蒋敏;黄隆英;王忠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广东高校中老年教职工心血管病患病情况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国民死因中44%是心脑血管疾病,知识分子尤为明显.因此,对该疾病进行多学科的协作调查研究,是降低该疾病死亡率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探讨高校中老年教职工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状况,笔者于2003年对广东21所高校的9 922名中老年教职工进行了心血管病患病情况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映章;梁晟楠;谢树源;李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河北省1 135名高校教师生命质量调查

    目的了解高校教师生命质量的特点和规律,为制定健康促进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自制生命质量问卷,对河北省1 135名高校教师进行生命质量的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男女高校教师生命质量生理维度得分分别为3.29和3.44分,男教师得分显著低于女教师(P<0.01);心理维度得分分别为3.46和3.5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环境维度得分分别为3.01和3.0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社会维度得分分别为3.49和3.38分, 男教师显著高于女教师(P<0.01);综合维度得分分别为3.35和3.3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校教师生命质量总分主要受压力等级、总体健康水平、生活能力、工作类型、住房条件、性别、职称等因素的影响.结论男女高校教师的生命质量存在一定特点,应进行针对性干预.

    作者:张宝荣;李广宇;李铭;狄玉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我国中小学生常见病的防治及其疾病谱的变化

    1990年国务院批准公布实施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学校应当积极做好近视、弱视、沙眼、龋齿、寄生虫病、营养不良、贫血、脊柱弯曲异常、神经衰弱等学生常见病的群体预防和矫治工作.针对近视、沙眼、龋齿、蛔虫、营养不良、贫血等6种主要的学生常见病,1992年卫生部和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通过多年实施,我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表1),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1-2].

    作者:汪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儿童学习能力障碍的病因构成与防治

    学习困难(Learning Disabilities,LD)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并引起广泛关注的儿童问题之一.美国学习困难联邦委员会于1988年将学习困难定义为:学习困难是多种异源性失调,表现为听、说、写、推理以及教学能力获得和使用方面的明显障碍.国外研究报道学习困难的发生率为20%~25%,国内一些地区的报道为13%~17%[1].学习困难的出现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学习困难的防治方法应该采取多方面的综合措施.

    作者:吴汉荣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