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评估初中生忽视与心理健康状况并探究两者相关性,为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哈尔滨市某区城乡5所中学六~八年级的2 012名在校学生进行自拟青少年虐待问卷以及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量表调查.结果 初中生的忽视率为73.5%,忽视得分为(8.33±2.85)分,其中农村学生的忽视率和忽视程度得分均高于城市学生(P值均<0.05),但在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初中生认知、思维、意志行为、情绪和个性5个维度总体处于“较好”和“一般”健康状态.无忽视组学生心理健康的5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忽视组(P值均<0.05).控制性别和城乡因素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忽视与心理健康各维度均呈负相关(r=-O.147~-0.221,P值均<0.05).结论 初中生忽视状况较为严重,忽视经历不利于青少年认知、思维、意志行为、情绪和个性等心理健康水平的发展.
作者:张世成;高鹏;杨晖;陶雨春;代倩倩;王苗;王瑞凤;单玲玲;张岩;周勇;陈素芬;王佳;张慧颖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留守儿童主要是指父母一方或双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子女留在户籍所在地,因而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且持续0.5年及以上的18岁以下的儿童[1].大量实证研究表明,留守儿童由于父母监管教育的缺失、监护人的不利以及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等多种原因,处于成长发育关键期的他们更容易出现情绪行为方面的问题[2-3].
作者:余丽 刊期: 2017年第06期
视屏媒体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现代化办公、学习的工具,具有信息量大、更新换代快及终端携带方便的优势,但各种视屏暴露的影响不容忽视,尤其是所引发的心理问题.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1]显示,截至2015年6月,中国网民群体中年龄结构以20~ 29岁为高(占31.4%),职业结构以学生群体高(占24.6%),可见大学生已成为视屏行为的主力军.既往研究表明,大学生由于面临着学业、感情、工作等多方面的压力,抑郁症状的发生率较高[2-4].本研究旨在了解石河子市大学生视屏时间及抑郁现状及其之间的关系,为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
作者:赵越;唐淑婷;王萍;张乘风;黄伟;王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新疆塔城农牧区寄宿制学校哈萨克族中学生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状况,为该地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支持.方法 根据塔城农牧区寄宿制学校分布情况,以班级为单位,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塔城农牧区寄宿制学校中共抽取15所中学60个班级的哈萨克族中学生1 646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相关问卷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塔城农牧区寄宿制学校哈萨克族中学生体育活动有59.60%为小锻炼量,27.83%为中锻炼量,12.58%为大锻炼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52.62,P<0.01).哈萨克族中学生小锻炼量报告率女生(79.97%)高于男生(44.37%),中等锻炼量和大锻炼量男生报告率(34.19%,21.44%)均高于女生(19.32%,0.71%);高中生大、中锻炼量报告率(17.65%,34.07%)高于初中生(7.66%,21.77%).哈萨克族中学生自尊得分为(4.40±0.75)分,主观幸福感为(4.51±1.12)分,情感平衡为(5.92±1.64)分,自我效能感为(2.76±0.48)分;大、中锻炼量组学生自尊、主观幸福感、情感平衡、自我效能感得分均高于小锻炼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7.19,5.58,31.73,61.57,P值均<0.01).学生体育锻炼量与自尊、主观幸福感、情感平衡、自我效能感之间的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r值分别为0.17,0.19,0.14,0.24,P值均<0.01).结论 新疆塔城农牧区寄宿制学校哈萨克族中学生体育锻炼量不足,体育锻炼量对哈萨克族中学生的自尊、自我效能感和主观幸福感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作者:刘恒;马歆乐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考察中学生羞耻倾向与敌意、愤怒、攻击行为的关系,为中学生精神卫生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中学生羞耻感量表、Buss-Perry攻击问卷,对方便抽取的哈尔滨市851名中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中学生羞耻倾向、身体攻击与言语攻击得分在性别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值分别为7.04,6.87,2.98,P值均<0.05),男生得分高于女生;中学生羞耻倾向、愤怒、身体攻击与言语攻击得分在年级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5.73,3.63,5.77,4.05,P值均<0.05),表现出先增后减的发展过程.羞耻倾向、敌意、愤怒与攻击行为(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间均存在正相关(P值均<0.01).敌意与愤怒在羞耻倾向预测攻击行为间多重中介作用(x2/df=4.11,CFI=0.901,TLI=0.907,RMSEA=0.047,SRMR=0.054).结论 中学生羞耻倾向可直接影响攻击行为,也可通过敌意、愤怒间接影响攻击行为.
作者:杨坤;刘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潍坊市青春期儿童情绪障碍的流行现状,探讨影响情绪障碍发生的家庭因素,为改善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在2016年5-9月期间随机抽取潍坊市小学、初中、高中各2所,以问卷的形式调查在校青春期儿童,将确诊为情绪障碍的90名儿童为观察组,无情绪障碍的345名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分析引起儿童青春期情绪障碍的家庭危险因素.结果 潍坊市青春期儿童情绪障碍检出率为20.6%,平均年龄为(12.38±3.58)岁,以青春期早期(11~14岁)多见(66.67%).观察组女童青春期早期、后期(15~18岁)的躯体化/惊恐、社交恐怖、抑郁总分均高于男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个人健康状况、父母陪伴时间、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父母关系、教育方式均是青春期情绪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0.387,0.671,0.338,0.262,0.549,0.471,P值均<0.05).结论 青春期儿童是情绪障碍的高发人群,尤其以青春期早期和女童多见.加强关注青春期的心理卫生,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以有效避免青春期的情绪障碍.
作者:张海军;董晓蕾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以排球公选课教学联合积极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对河南某高校抑郁症状大学生的干预效果,为采用合理干预方法,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支持.方法 在河南省某高校分层随机整群抽取60个班级的1 98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筛查,终64名可能存在抑郁症状的大学生全程参与研究,对随机分成的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多个心理量表的前测、后测及干预后3个月的问卷测试,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河南某高校大学生对照组与干预组干预前综合幸福问卷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照组与干预组干预后3个月相比较,除健康关注、利他行为和人格成长因子方面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外,其他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抑郁和心理韧性方面,对照组干预前、干预后和干预后3个月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组干预前、干预后和干预后3个月相比较得分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排球公选课教学训练联合团体心理辅导对高校大学生的抑郁症状改善起到显著效果,并且保持性较好.
作者:李永乐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高中生交往控制感与亲子冲突应对策略的关系,为减少亲子冲突发生及降低其对青少年的负面作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中学生交往控制感问卷、社会关系网络问卷和亲子冲突处理策略量表,对随机整群抽取的昆明市934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综合运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高中生交往控制感的情绪行为调控力与亲子冲突应对策略的合作、回避和竞争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60,0.149,0.172,P值均<0.05);交往控制感的角色认知能力与亲子冲突应对策略的合作、迁就、回避、妥协和竞争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68,0.192,0.449,0.369,0.238,P值均<0.05);交往控制感的交往欲求与亲子冲突应对策略的合作、迁就、回避和妥协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55,0.107,0.099,0.092,P值均<0.05).积极支持在情绪行为调控力和亲子冲突应对策略的迁就、妥协间有中介作用,妨碍支持在情绪行为调控力和亲子冲突应对策略的妥协间有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分别为-0.032,0.132,0.036;积极支持在角色认知功能和亲子冲突应对策略的合作、回避、妥协间有中介作用,妨碍支持在角色认知功能和亲子冲突应对策略的回避、妥协间有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分别为0.143,0.096,0.088,0.029,0.028;积极支持在交往欲求和亲子冲突应对策略的回避间有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130.结论 在高中生交往控制感与亲子冲突应对策略的关系中,社会支持系统起部分中介作用.
作者:李田伟;和彦芬;汪飞;刘倩;周晓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儿童期躯体虐待与非自杀性自伤发生的相关性,为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发生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以及Cochrane library中有关儿童期躯体虐待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关系的原始研究文献,检索时限均为197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在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原始文献13篇,总调查人数64 055人.Meta分析显示,非自杀性自伤组遭受儿童期躯体虐待的比例高于对照组(OR=3.47,95%CI=2.62~4.58).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男生遭受儿童期躯体虐待后发生非自杀性自伤的风险小于女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3,P=0.63);随着躯体虐待程度加重,非自杀性自伤的发生风险增加(x2=20.44,P<0.01);初高中生遭受儿童期躯体虐待后的发生风险小于大学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1,P=0.94).结论 儿童期躯体虐待和非自杀性自伤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应予以重视.
作者:李佳睿;刘丽婷;毛绍菊;唐寒梅;傅燕艳;陈小龙;黄鹏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团体沙盘治疗对改善自闭症儿童家长心理健康的效果,为有效改善自闭症学生家长心理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唐山市自愿参加活动的42名自闭症儿童家长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每周1次共8次的团体沙盘治疗,对照组暂不进行,在团体心理治疗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2组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团体沙盘治疗前,实验组和对照组SCL-90总分分别为(194.29±42.41)(194.17±42.67)分,量表总分和9个因子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团体沙盘治疗后,实验组在SCL-90总分和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方面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F值分别为218.857,13.236,36.533,13.000,48.485,25.136,16.158,19.971,31.031,P值均<0.01).结论 团体沙盘治疗能够明显改善自闭症儿童家长的心理健康状况.
作者:孙才智;张郢;武帅;杨绍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北京和哈尔滨中学生社会支持、希望与抑郁的关系,为中学生抑郁的干预提供基础支持.方法 方便抽取北京市和哈尔滨市1 152名中学生作为被试,完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中学生希望量表和Beck抑郁量表第2版的测试,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用Mplus 7.0进行结构方程建模.结果 中学生抑郁的检出率为20.75%(239/1 152).女生高于男生(F=5.54,P<0.01);高三学生高于初一、初二学生,高二学生高于初一学生(F=4.12,P<0.01).社会支持、希望及各因子与抑郁均呈负相关(P值均<0.05),社会支持与希望间呈正相关(r=0.30,P<0.05).希望在社会支持预测抑郁间起部分中介作用(x2/df=3.87,CFI=0.90,TLI=0.91,RMSEA=0.05,SRMR=0.04,AIC=27 427.26,BIC=27 802.30),希望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6.17%.结论 社会支持既能直接影响中学生抑郁,同时也可通过希望影响抑郁.
作者:曹廷珲;刘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究大学生感觉寻求、领悟社会支持与手机成瘾的关系以及领悟社会支持在感觉寻求与手机成瘾间的调节作用,为有效控制大学生手机成瘾行为提供参考.方法 方便抽取黑龙江省4所大学974名大学生作为被试,使用“感觉寻求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进行测评.结果 大学生手机成瘾者有188名,检出率为19.30%;不同年级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661,P<0.01),大三学生的手机成瘾得分高于大一、大二学生,大四学生的手机成瘾倾向得分高于大一学生(P值均<0.05).感觉寻求与手机成瘾倾向呈正相关(r=0.443,P<0.05),领悟社会支持与感觉寻求、手机成瘾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13,-0.248,P值均<0.05).领悟社会支持在感觉寻求预测手机成瘾间起调节作用(AR2=0.117,β=-0.105,£=7.840,P<0.01).结论 大学生感觉寻求和手机成瘾的关系受领悟社会支持的调节,领悟社会支持水平越高,感觉寻求诱发大学生手机成瘾的程度越低.
作者:赵建芳;张守臣;杜雨来;姜永志;刘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描述同伴拒绝儿童的初始沙盘特征,为完善沙盘游戏疗法的理论和实践应用范畴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同伴提名问卷,在某小学确定18名同伴拒绝儿童作为实验组和18名同伴接纳儿童作为对照组.两组学生均参与初始沙盘创作.采用沙盘作品编码表对两组儿童的初始沙盘游戏作品进行编码,使用£检验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同伴拒绝儿童的相关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儿童相比,在沙具的使用上,同伴拒绝组儿童较少使用植物和生活用品,较多使用交通工具;在摆放的场景类型上,同伴拒绝组儿童较少摆放家庭场景,较多摆放战争场景;在呈现的主题上,同伴拒绝组儿童的创伤主题较多,而治愈主题较少(P值均<0.05).此外,同伴拒绝组儿童的沙盘作品中创伤主题和治愈主题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1,P>0.05),而对照组儿童作品中治愈主题多于创伤主题(t=4.92,P<0.01).在沙盘主题特征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同伴拒绝组儿童较多出现攻击、威胁、受阻、隐藏等4个创伤主题,较少出现能量这一治愈主题(x2值分别为8.00,4.50,4.50,4.43,7.20,P值均<0.05).沙盘主题特征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攻击是同伴拒绝的危险因素(OR=40,P<0.01).结论 同伴拒绝儿童在沙具的使用、沙盘呈现的场景、沙盘的主题特征等维度均有特征表现.可采用初始沙盘游戏对同伴拒绝儿童进行临床评估.
作者:孙晓颖;荆建蕾;刘亚梅;常淑敏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大学生网络欺凌现状及其与自杀意念的关系,为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受网络欺凌行为问卷、自杀意念自评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对分层抽取的南宁市某高校1 37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施测.结果 大学生网络欺凌行为总分为(4.36±0.55)分;女生网络欺凌总分及网络言语欺凌维度得分均高于男生;大一学生网络欺凌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其他年级;班干部网络欺凌总分及网络言语欺凌、网络伪造欺诈维度得分均低于非班干(P值均<0.05).网络欺凌行为与自我效能感、心理韧性呈负相关,与自杀意念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05,-0.102,0.171,P值均<0.01);自我效能感与心理韧性呈正相关,与自杀意念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08,-0.095,P值均<0.01);心理韧性与自杀意念呈负相关(r=-0.283,P<0.01).网络欺凌通过心理韧性的完全中介作用影响自杀意念,占间接总效应的84.44%;其还通过自我效能感影响心理韧性,进而影响自杀意念,占间接总效应的15.56%.结论 自我效能感、心理韧性在网络欺凌对自杀意念的影响中起链式多重中介作用.
作者:袁龙云;陈露露;潘柳燕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泰安市大中专院校大学生男男性行为者(men sho have sex with men,MSM)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及其相关危险行为,为制定适宜的健康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对泰安市大中专院校在校MSM人群通过自愿咨询检测(VCT)的方式获得方便样本,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收集人口学特征和行为学信息,并采集血液样本进行HIV、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Ⅱ)的血清学检测.结果 共有127例男男性行为者参与研究.性行为角色以“肛交性行为的被插入方”为主的占42.5%.常用的寻找性伴的方式是网络(89.0%),其中69人通过男同交友软件Blued,占54.3%.有79.4%的被试存在多性伴,近6个月与固定性伴、临时性伴发生无保护肛交的比例分别为60.4%(55/91),50.7%(37/73).近一次肛交的安全套使用率仅为61.4%,未使用安全套的原因主要是认为和性伴彼此忠诚(18.4%)、身边没有(18.4%)、认为自己不会感染HIV(16.3%).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6.1%,但8题全部答对的比例仅为58.3%.大学生HIV感染率为3.1%,4.7%曾感染过梅毒,HSV-Ⅱ血清阳性率为3.1%.单因素分析显示,主要性行为方式以“肛交性行为的插入方”角色为主、使用Blued软件作为寻找性伴的主要方式、与固定性伴发生无保护性行为是HIV感染的危险因素,但Logistic回归分析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泰安市大中专院校学生MSM艾滋病流行已经显现.急需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感染风险意识,改变普遍存在的高危性行为.
作者:樊爱平;成玲;杨冬芳;孙涛;张荣强;侯佩强;雷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西藏林芝市区藏族中学生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及行为情况,为口腔卫生保健工作提供信息支持.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按照样本纳入标准抽取林芝市1所初中和1所高中共1 1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所使用问卷参考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世界卫生组织成人口腔健康调查问卷及相关文献进行设计.结果 中学生知道“牙龈红肿的原因”和“如何预防牙周炎”的比例分别只有29.2%和19.9%.口腔健康态度普遍较为积极,积极性由大到小为牙病易感性、牙齿重要性、牙齿保健有益性和牙病严重性(3.98±0.77)(3.63±0.84)(3.60±0.50)(3.37±1.09) (P<0.05).使用巴氏刷牙法和含氟牙膏的报告率分别仅占24.5%和18.8%,不同家庭人均月收入的学生“使用含氟牙膏”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生、初中生、家庭年收入高的具有较高知识一态度一行为分数.知识和态度、知识和行为、态度和行为间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09,0.18,0.17,P值均<0.01).结论 林芝市中学生口腔健康态度较积极,但口腔健康知识、行为水平较低.口腔健康教育应强调以知一信一行模式为基础,针对学生、家长、教师,进行多对象、多手段、多主体的发展.
作者:杨乐;林天卫;卢业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艾滋病健康教育微电影模式在某高校新生中的效果,为高校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有效的思路和方法.方法 自行设计和制作有关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微电影;以西安交通大学2015年秋季入学的全体本科新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微电影模式组(1 876人)和常规模式组(1 601人)进行健康教育,并通过问卷调查比较2组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结果 大学新生在艾滋病健康教育后,微电影组较常规组的各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增高,态度明显改善,两组间绝大多数项目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中“男男性行为是感染艾滋病的高危行为”“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知晓艾滋病的自愿检测机构”“同性恋不是心理或精神上的病态”等项目知晓率比常规组分别提高了7.9,6.9,5.4,4.9百分点;“艾滋病患者有权保护隐私”“希望接受多种形式的艾滋病、性病、生殖健康知识”“对同性恋应当理解和包容”的态度持有率提高了7.7,5.5和4.5百分点,而“艾滋病离我们很遥远”的态度持有率降低了4.7百分点.结论 以微电影为切入点进行高校艾滋病健康教育,可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防治艾滋病宣传教育,提高学生对健康教育内容的理解,弥补单纯言语教学的不足.
作者:梁志静;魏挺;周哲人;高路;潘建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新疆地区大学生性行为与性观念和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关系,为新形势下大学生性教育和艾滋病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新疆5所高校4个年级共2 182名在校大学生,使用自制问卷进行匿名调查.结果 新疆地区大学生性行为报告率为21.9%(477名);9.6%(209名)的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认可态度,37.8%(824名)的大学生表示在发生性行为前会了解对方的性历史.发生与未发生过性行为的大学生艾滋病知识得分分别为(6.41±2.92)和(8.82±2.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58,P<O.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发生性行为的危险因素为少数民族(OR=3.457)、在发生性行为前不会了解对方性历史(OR=1.817)和没有考虑过(OR=1.123)以及视情况而定(OR=1.926);保护因素为女性(OR=0.612)、医学类专业(OR=0.372)、对婚前性行为有条件的认可(OR=0.479)和持反对态度(OR=0.150)、艾滋病知识得分≥10分(OR=0.544).结论 新疆地区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较高.应加强大学生性行为、性观念和艾滋病相关知识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大学生接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个体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王璐;欧维东;董惠娟;汤晓璇;田恬;黄冰雪;戴江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合肥市在校大学生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态度和购买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大学生科学认知转基因食品提供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通过随机分层整群抽取合肥市4所高校1 62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平均年龄为(22.5±2.2)岁.采用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因素分析.结果 在校学生转基因技术认知平均得分为6.1分,但缺乏系统性.转基因食品相关知识信息来源主要为互联网(76.05%)、电视(55.67%)和报刊杂志(35.47%),专业书籍较少(24.82%).支持转基因食品者仅为16.87%,其中不同年龄、户籍所在地、家庭经济收入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9.885,22.371,20.338,P值均<0.05);84.98%的大学生认为转基因食品需要醒目标示.不同年龄、家庭经济收入水平、接受度大学生购买行为构成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大学生转基因食品知识获得渠道专业性不强,转基因食品购买行为与家庭经济收入水平成负相关;安全性、营养价值和价格是影响购买的主要因素(68.66%,47.78%,45.26%).结论 在转基因食品信息不对称的现况下,建议以强化客观公正的科普宣传、提高认知教育的专业性、借助新潮手段增强有效性、培养强制标示识别能力和阅读标签标识习惯为路径,做好相应的健康教育.
作者:吴起乐;李佳凡;赵存喜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成都市青少年吸烟、饮酒现状及与青春期发动的关系,为学校健康促进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2015年5月-2016年1月成都市10所中学11~16岁青少年2 484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中国青少年健康行为调查问卷了解青少年吸烟、饮酒现状,通过测量男生睾丸体积和阴毛生长情况,女生乳房和初潮年龄分析青春期提前和延后的情况,以及对对青少年吸烟饮酒产生的影响.结果 青少年吸烟、饮酒行为检出率分别为19.89%,32.93%,其中男生分别为25.15%,41.10%,女生分别为14.07%,23.89%.性别及年龄是吸烟和饮酒行为的危险因素(OR吸烟值分别为1.152,1.135;OR饮酒值分别为1.068,1.142,P值均<0.05).青春期提前的男、女生吸烟、饮酒比例均高于适时组和延后组(x2男生值分别为14.311,9.699x2女生生值分别为26.640,7.796,P值均<0.01).结论 成都市青少年吸烟和饮酒比例仍较高,并且青春期提前的学生更容易养成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
作者:梁悦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不同健康干预模式对医学生健康知识与行为的干预效果,为提高医学生健康素养提供有效方法.方法 整群抽取天津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大一新生127名,按班级随机分为传统干预组(32名)、同伴教育组(31名)、混合干预组(31名)和对照组(33名),开展为期6个月的健康干预,应用自行设计的《医学生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调查表》评估健康干预的效果.结果 干预后,4组医学生健康总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350,P<0.01),混合组总得分>传统组/同伴教育组>对照组.3个干预组干预后健康知识得分均提高(P值均<0.05),但仅混合干预组干预后健康行为得分高于干预前(t=3.703,P<0.01).干预后3个干预组饮食与营养、生活习惯、故意/非故意伤害得分均高于对照组(F值分别为13.83,11.72,9.05,P值均<0.01),但均为混合干预组得分高.结论 结合不同年级的健康需求是促进学生健康素养的有效方法.
作者:曹娅燕;杨旭;王春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中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同时又面临着繁重的课业负担,课间加餐对于儿童青少年的营养状态和学习效率都有重要的影响[1].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3年在北京市18个区县(片)开展了“北京市中小学生营养与饮食行为状况监测”工作,现将监测结果中学生加餐状况报道如下.
作者:刘峥;郭欣;花晨曦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中国西南地区青少年社会资本与其健康行为间的关系,为推进学校健康促进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在重庆市主城区及周边区县学校,根据年级及学校地理位置,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共抽10所学校1 885名学生,采用“社会资本量表”和“健康行为量表”收集资料,并对获得的数据运用探索性及典型相关分析方法进行处理.结果 青少年的社会资本越多,则越能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第1典型相关系数R=0.78,P<0.05),表现为家庭氛围越好、亲子关系越好、手足互动越好、亲友互动越好、社区参与越多、代间沟通越多、亲师关系越好、同伴关系越好、师生关系越好、社团参与越多的青少年,其健康行为越好(负荷量分别为-0.705,-0.687,-0.567,-0.705,-0.536,-0.521,-0.542,-0.711,-0.612,-0.688);社区参与越多、亲师关系越好、同伴关系越差、社团参与越多的青少年(负荷量分别为0.475,0.411,-0.504,0.426),则越能落实营养行为、健康责任行为及运动行为(第2典型相关系数R=0.45,P<0.05);家庭氛围越好、亲子关系越好、同伴关系越差、社团参与越少(负荷量分别为0.547,0.431,-0.415,-0.362),则越能履行营养行为(第3典型相关系数R=0.31,P<0.05).结论 青少年的社会资本与健康行为密切相关,家庭内、外社会资本及学校社会资本对其健康行为养成具有正向效应.
作者:姬玉;罗炯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以学校为基础的健康教育模式对学生家长健康饮食知信行干预的效果,为探讨学生家长营养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沧州市8所小学二到四年级学生家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利用校讯通平台、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媒介进行多种形式、全方位、高互动性干预,对照组不作干预.干预前后均采用问卷评估研究对象健康饮食知信行情况.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较对照组健康饮食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分别由(9.23±3.16)(4.02±1.44)(22.67±3.97)分上升至(9.72±2.86) (4.21±.1.30) (23.23±3.37)分(P值均<0.05).干预组每天及经常不吃早餐、吃零食、吃煎炸食品、吃腌制食品等不健康饮食的频率由于预前的20.74%,39.96%,39.30%,51.53%下降至干预后的15.52%,32.82%,29.71%,43.90%(P值均<0.05).结论 学生家长健康饮食知识认知程度普遍较低,健康的饮食态度及行为有待提高和形成.以学校为基础的干预模式对于提高学生家长的健康饮食知信行得分效果显著.
作者:朱迎春;徐志钦;于红霞;尚娟娟;贵海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2015年广州市中小学生登革热知识与信念概况,为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广州市荔湾区、白云区抽取小学三年级、五年级、初中二年级、高中二年级学生共1 608名作为调查对象,使用自填式问卷调查,对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登革热相关知识知晓率按降序排列的前3项为倒掉积水是防止蚊子生长的一种方法(91.8%),发烧是登革热的常见早期症状之一(91.4%),传播登革热的蚊子身体是黑色的且有白色斑纹(89.5%);末3项为填充容器(如空竹节)是防止蚊子生长的一种方法(35.4%),蚊卵在积水中经过3d可以生长出蚊幼虫(29.5%),养水生植物时可以在瓶子里面养鱼防止蚊幼虫生长(23.6%).学生自我估计当年患上登革热的可能性评分中位数为2,患上登革热对自己的健康危害程度的评分中位数为4,配合家人全面查找蚊孳生地的把握度评分中位数为3;不同年级、不同地域学生的上述3种评分中位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广州市暴发流行疫情之后,中小学生的登革热知晓水平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应根据年级和城乡差异提高健康教育的针对性.
作者:黄辉;陈梦兰;余凯鹏;肖云;许信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进入初中阶段,伴随着身体迅猛发育和性生理的逐渐成熟,中学生的性意识也迅速发展[1].非意愿妊娠、人工流产、性传播疾病发生率不断上升,不安全性行为已成为青少年面临的重要危险因素[2].青年学生感染艾滋病的风险越来越高[3].笔者于2016年5月,通过了解杭州市余杭区初一学生性健康教育现况,为制定和实施健康教育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沈旭娟;胡玲;张宝津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结核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是我国重点控制的重大传染病之一.学校是人群聚集场所,容易发生结核病聚集疫情.近年来,白银市学生结核病发病人数占全人群结核病人总数的比例一直较高,发生了数起聚集疫情,主要是初高中学生,调查后发现学生从出现症状到就诊的时间间隔较长,对结核病核心知识的知晓率较低[1].校医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掌握和学校防控工作的开展对于学生结核病的预防和控制非常重要.为了解白银市初中及以上学校校医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和防控工作开展情况,2015年12月笔者组织开展了对全市初中以上学校校医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的调查,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
作者:张景辉;梁婷婷;陶瑞琴;孙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大学生就医选择倾向及其原因,为指导大学生科学就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利用自制问卷对山东省733名大学生自评健康状况和就医选择倾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2周患病率为24.7%(181/733),2周内就诊率为76.2%(138/181),其中24.6%(34/138)首选校医院.81.3%的大学生担心就医后疾病得不到确诊,81.7%接受不了钱花了病未好.大学生疾病应对方式主要为看医生(34.4%)、拖一拖(34.4%)与自我药疗(31.2%).自感病轻时,51.4%大学生首选校医院,决定因素是就医方便性(1 421分);自感病重时,80.4%大学生首选大医院,决定因素是医生专业水平(1 256分).结论 病情预判影响了大学就医选择倾向,政府与高校应强化校医院服务能力提升与大学生科学就医干预机制建设.
作者:胡金伟;尹文强;赵延奎;郭洪伟;胡式良;孙葵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食品营养标签健康教育对中学生的影响效果,为探讨中学生营养标签认知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从上海市闵行区公立学校中抽取2所初中和2所高中,随机均分为干预组(428人)和对照组(562人).对干预组开展营养标签健康教育,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对食品营养标签知一信一行水平与对照组及干预前相比均有提高(P值均<0.05).干预后,干预组对食品营养标签的总体知晓率从干预前的72.9%上升到96.6%(x2=45.730,P=0.000);认为营养标签有必要标示的比例从干预前的81.9%上升到95.7%(x2=19.938,P<0.01);购物时经常阅读和参考营养标签的比例从干预前的41.6%和32.1%分别上升到59.9%,42.5%(x2值分别为14.279,4.937,P值均<0.05).结论 学校开展多形式的营养标签健康教育活动,对提高学生营养标签知识、态度、行为水平积极有效.
作者:汤红梅;赵黎芳;田秀红;陈迪迪;方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凉山州彝族儿童手卫生知识和洗手行为现况,分析影响洗手行为习惯形成的因素,为探索针对彝族儿童的不良洗手行为习惯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自拟调查问卷,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该地区357名在校小学生进行自填式和报告式问卷调查.结果 彝族小学生洗手行为习惯形成率为55.20%,手卫生知识得分为(70.9±16.7)分.城乡间比较,农村学生洗手习惯形成率(53.1%)、餐前洗手率(74.7%)均较城镇学生(73.3%,93.3%)低(x2值分别为4.484,4.363,P值均<0.05).手卫生相关知识是促进洗手习惯的因素(OR=1.301),农村户籍、三年级是学生形成洗手习惯的不利因素(OR值分别为0.365,0.465).不良的洗手行为习惯能够增加学生腹泻发病率(x2=8.995,P<0.01).结论 凉山州彝族小学生洗手行为习惯不容乐观.应重点针对三年级小学生加大手卫生相关知识的教育,特别是洗手时机、方法的宣教.
作者:姚永娜;张素华;翟雯雯;赵庆革;苗泓丽;杨文婷;张建新;王立娟;马吉阿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健康素养干预活动对提高汉族中学生健康素养的效果,为提高学生健康素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非概率方便抽样方法,选择伊宁市2所初中学校分别作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进行为期6个月的健康素养干预活动,对照组不进行健康素养干预.干预前后对两组分别进行问卷调查,评估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组经干预后,学生总健康素养具备率从干预前的9.5%提高到85.6% (x2=158.41,P<0.05),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的具备率也分别从11.9%,7.0%,12.4%提高到88.5%,84.2%和5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21.46,104.91,65.31,P值均<0.05).干预组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预防、慢性病预防、安全与急救、基本医疗等5个维度上的素养水平干预后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值均<0.05),而对照组干预前后5个维度健康素养水平无明显提高(P值均>0.05).结论 采取有计划的针对性干预措施可快速提高学生健康素养水平.
作者:程伊;海滩;杨盛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学校体育相关政策与小学高年级学生营养状况的关系,为学校开展学生超重与肥胖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北京市某城区12所小学1 889名三~五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测量学生身高、体重,通过问卷调查学生膳食结构以及中高等强度身体活动时间,并了解学校体育相关政策.采用多水平模型分析学校体育相关政策与学生体质量指数(BMI)Z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男生和女生BMI的Z评分分别为(0.61±1.21)和(-0.04±1.13)(t=-12.02,P<0.01).膳食总评分男女生分别为(3.39±0.80)和(3.38±0.77)(t=-0.16,P=0.874).男生的中高等强度活动达标率(20.28%)高于女生(11.91%)(x2=23.58,P<0.01).在12所小学中,各项学校体育相关政策评分为1分的学校数目为3-10,学校体育相关政策总评分的中位数(P50)为5分.调整年龄、性别、膳食总评分和中高等强度身体活动时间后,相比学校体育相关政策总评分≤5分的学校学生,总评分>5分的学校学生BMI的Z评分降低了-0.15(P=0.017).结论 学校体育相关政策与学生营养状况有关.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执行各项学校体育相关政策,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学生超重与肥胖.
作者:程兰;李钦;王迪;承钰;高爱钰;王海俊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学龄儿童亲子视力保护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科学开展学龄儿童视力保护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上海市某区6所小学的学生及家长,采用视力保护KAP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家长有效问卷1 083份,学生有效问卷987份.结果 家长视力保护知识掌握较好的占71.28%,正确态度持有率为87.53%,良好行为形成率为73.13%.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及年收入对家长视力保护知识、态度、行为均有影响(F年龄值分别为767.85,962.49,523.71;F化程度值分别为1 506.13,363.21,1 104.61;F职业值分别为364.14,234.07,563.12;F年收入值分别为273.56,76.21,563.79;P值均<0.05).家长的视力保护态度与学生的态度及行为之间关联均有统计学意义(r值分别为0.78,0.82,P值均<0.05),家长的视力保护行为与学生的态度及行为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3,0.55,P值均<0.05).结论 应根据家长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及年收入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视力保护保健知识宣传,并让更多的医护人员参与其中,是科学开展学龄儿童视力保护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
作者:胡佳丽;高玉;葛茸茸;景明;周哲;孙琰;郑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接触传播.青少年作为性活跃人群,使AIDS成为目前全球青少年的第二大死亡原因.这一现状受到教育部门、卫生部门的高度重视.目前全球约有3 860万HIV感染者,15 ~ 24岁的青少年占50%以上,每天有6 000名15~24岁的青少年感染HIV[1].为了解浙江省宁波市学生人群AIDS感染状况,制定精准的防治策略,笔者现对2004-2016年AIDS疫情进行分析.
作者:顾晓敏;姜海波;史宏博;许国章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岳阳市部分大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病感染现状,为进一步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抽查岳阳市大中小学校5所,每年级随机抽查2个班,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Kato-Katz)法,粪便检查虫卵.钩虫培养采用试管滤纸培养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学生卫生知识和健康行为情况.结果 共调查1 545名大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小学(3.27%)>中学(2.42%)>大学(1.91%),随学生学段增高而降低(x2=2.54,P>0.05).肠道寄生虫虫种感染率蛔虫(2.65%)>钩虫(1.49%)>鞭虫(0.13%)及姜片虫(0.13%)>华支睾吸虫(0.06%).城市学生感染率(2.21%)低于农村学生(3.28%),男生感染率(2.65%)略低于女生(2.66%)(x2值分别为1.67,0.00,P值均>0.05).小学、中学与大学肠道寄生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87.07%,95.00%,97.13%,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为84.94%,94.03%,94.90%,且均随学生学段增高而增高,学段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0.12,39.58,P值均<0.01).肠道寄生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与健康行为形成率之间呈正相关(r=0.99,P<0.05).经常吃未洗瓜果、经常喝生水、经常饭前便后不洗手、经常生熟食物共用砧板、经常光脚旱地干活是肠道寄生虫病感染的危险因素[OR值(OR值95%CI)分别为6.14(3.22~ 11.73),4.13(2.10~8.14),3.74(1.95 ~7.18),2.64(1.41 ~4.93),2.45(1.32~4.57),P值均<0.01].结论 蛔虫与钩虫是岳阳市在校学生肠道感染的主要寄生虫种,小学生是重点防治对象.要继续坚持驱虫治疗,加强水及粪便管理,加强健康教育及培养个人良好文明卫生习惯的多种综合防治措施.
作者:杨晨希;刘璐;杨传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对西安市某高校一起肺结核聚集性疫情进行调查,为进一步规范疫情处置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6年10月西安市某高校一起肺结核疫情资料,探讨疫情扩散的原因.结果 疫情共发现肺结核病例17例,发病率为2.91%.确诊病例中有82.35%的病例是通过密切接触者筛查发现,且无任何临床症状.首发病例所在班发病10例,发病率为28.57%,病例数占全部确诊病例的58.82%,结核菌素强阳性率为77.14%,该班学生发病风险是其他班学生的31.43倍.首发病例所在宿舍发病5例,发病率为83.33%.首发病例所在班级和宿舍呈明显聚集性.结论 学校在出现首发病例后未对密切接触者及时开展结核菌素试验是造成疫情扩散的主要原因,疫情处置中要强化结核菌素筛查的重要性.
作者:柳巍;曾令城;王艳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托幼机构是学龄前儿童聚集生活和学习的场所,也是传染病聚集发病和暴发的重点场所.做好托幼机构内传染病的早发现、早报告,对传染病防控工作意义重大.症状监测是指系统、持续地收集、分析临床确诊前出现的与疾病暴发相关的信息,以便据此做出公共卫生反应[1-5].症状监测作为一种新兴的公共卫生监测手段,有利于地区暴发疫情和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早期探测和预警.
作者:田靓;朱仁义;范俊华;陆珏磊;郑晓;王志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7~12岁流动儿童和户籍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儿童口腔保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4月,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式选取广州市流动儿童学校和户籍儿童学校各2所,每所学校一至六年级各1个班,对1 034名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和家长问卷调查.结果 流动儿童乳、恒牙患龋率分别为67.28% (366/544),34.93% (190/544),均高于户籍儿童的25.9% (127/490)和2.4% (12/490)(x2值分别为176.789,172.984,P值均<0.01).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及儿童口腔保健形成率户籍组均高于流动组(P值均<0.01).儿童不同进食甜食习惯和刷牙习惯组间患龋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2.881,22.244,P值均<0.01).结论 广州市流动儿童患龋率较高,儿童与家长的口腔健康知识及保健行为均较差.应加强小学生及家长的口腔卫生健康教育,流动儿童家庭是重点人群.
作者:刘菊华;杨杰文;郭仰峰;曾素娟;郭丽玲;吴晓燕;章小缓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石河子地区在校中小学生血脂异常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青少年血脂异常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石河子市12所学校l 764名在校中小学生,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分析其血脂异常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结果 石河子地区在校学生血脂异常总患病率为13.04%;高三酰甘油(TG)血症、高总胆固醇(TC)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症患病率分另为5.67%,8.73%,5.78%,10.32%.男生血脂异常患病率(14.29%)高于女生(11.75%)(x2=2.498,P=0.1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204,95%CI=1.011~ 1.433,P=0.037)、肥胖(OR=1.723,95%CI=1.205~2.465,P=0.003)和高脂饮食(OR=1.535,95%CI=1.073~ 2.196,P=0.019)是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 石河子在校中小学生血脂异常患病率较高且以低HDL-C血症为主,年龄、肥胖和高脂饮食是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
作者:曹红;牛红;许新玲;李岩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西安市北郊入托幼儿膳食营养摄入状况,为探讨学龄前儿童营养适宜摄入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西安市北郊3所公立幼儿园共计836名入托幼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记账法和24h回顾法相结合进行膳食调查,并根据食物成分表计算幼儿每人每日各类营养素和能量摄人情况,依据中国营养学会2000年修订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标准(DRIs)进行评价.同期测量幼儿身高和体重,并对其营养状况进行评价.结果 4岁组男童每日钙、锌摄入量未达到适宜摄人量,4,5岁组女童钙、锌摄入量未达到适宜摄入量;入托儿童膳食结构中肉类、蛋类和豆类摄入量较低,肉类、豆类食物摄入量仅占2.7%和0.9%.儿童日常膳食中脂肪供能比例偏低;836名入托幼儿营养不足检出率为2.4%,营养过剩检出率为10.9%.结论 入托幼儿膳食结构有待完善,应加强家园营养教育,提高入托幼儿膳食营养水平.
作者:李晓红;周健;王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中小学生作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其身心健康对国家发展至关重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青少年营养状况也发生着明显变化,营养不良与肥胖对学生健康的危害已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1].营养不良不仅影响儿童青少年的身体发育,还会影响智力发育,降低学习效率[2-3].肥胖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也会带来严重不良影响,同时也会给各种成年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症、冠心病、糖尿病、肿瘤等)的发生带来隐患[4].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WHO推荐的用于进行人体营养状况评价的指标[5].本研究对兰州市2010和2014年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进行分析,以了解和掌握兰州市中小学生营养状况,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俊梅;刘玮;李亚红;张瑞娥;苏俊海;王尔平;王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的膳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日常饮食中出现越来越多的零食消费行为.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对于零食的定义是非正餐时间食用的各种少量的饮料(不包括水)和食物[1].儿童正处于身体和智力快速发育阶段,体力活动和能量消耗都较多,对营养成分的需求也较大,三餐之外通过零食来补充营养是非常有必要的[2].不同零食的营养成分及能量是不同的[3],健康合理的零食消费行为可以作为正餐的有益补充,而不健康的零食消费行为则可能引起超重、肥胖和消瘦等诸多问题[4].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有效衡量人体营养状况、身体匀称度的重要指标[5].目前关于零食的研究大多是零食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6],且以城市儿童居多.因此,笔者于2016年5-6月探讨南阳市农村小学生零食消费现状,以及零食消费行为对BMI的影响,为指导农村小学生合理、正确地选择零食,制定相应营养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尹金鹏;杨显国 刊期: 2017年第06期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伴随着网络的出现,传统上对青少年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危害的欺凌行为开始从实体走向虚拟,呈现出一种新的欺凌形式——网络欺凌(cyberbullying).青少年时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渡阶段,不仅面临身体的快速增长,还面临着学习压力增加、性发育、心理从依赖到独立等诸多挑战.网络欺凌近几年的报告率不断升高,同时还会引起青少年内心的恐惧,出现课上精力不集中、逃学,罹患焦虑、抑郁等精神疾病的风险增加,给青少年带来的心理健康问题要比传统欺凌更严重[1].因此,应该对青少年网络欺凌问题给予高度的重视和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作者:郑茹;星一;段佳丽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学校教学环境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外环境,是保证广大学生良好学习环境的先决条件,且直接关系着师生身心健康和安全.为全面掌握河南省中小学校教学环境状况,及时发现学校教学环境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学校卫生监督工作,本研究于2014年6月2日-11月1日,对全省18个省辖市统一组织开展了中小学校教学环境卫生监督检查,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潘晔;孙经;何健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荆门市学生餐生产加工过程中微生物污染情况,为指导食品加工单位改善卫生条件提供参考.方法 2015年4-9月方便抽取4所市级中学,对学生餐加工过程各环节的236份样本进行微生物指标检测.结果 学生餐制作环节中30%的样本大肠菌群计数<10 cfu/mL,大肠菌群计数大值为7.0×105 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为2% (4/228),阳性样本为2份环境(豆制品操作台面、盛放炒菜的方盆)和2份原辅料(鲫鱼、鸡肉)样本.生活用水、物表环境样本和成品学生餐微生物指标不合格率分别为75% (6/8),79%(50/63)和53%(2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39,P=0.014).结论 荆门市学生餐生产加工过程各环节样本大肠菌群污染普遍,环境和原辅料样本致病菌风险隐患突出.建议加强对学生餐生产加工各环节卫生的监管力度.
作者:李旦;曾莹春;马晓莉;阮先成;杨芸;邓先群;吴攀;李腊梅;唐明辉;陈天林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中国13~18岁学生2014年体质健康水平和2010-2014年变化情况,为制定中学生体质健康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抽取2010年和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中的13~18岁汉族中学生体质健康数据,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计算综合得分和及格率,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4年全国13~18岁学生体质健康及格率为83.9%,随年龄增加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初中组及格率(86.5%)高于高中组(81.3%)(x2=531.03,P<0.05);男生体质健康及格率(83.5%)低于女生(84.3%)(x2=12.86,P<0.05).男生体质健康及格率从2010年的85.8%降低至2014年的83.5%(x2=110.25,P<0.05);女生从2010年的83.4%上升至2014年的84.3%(x2=15.86,P<0.05);城市男生、女生及格率变化幅度分别高于乡村男生、女生.结论 2014年全国13~18岁汉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身体素质发育呈现下降趋势.应该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进一步促进学生体质健康.
作者:杨忠平;董彦会;王政和;马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影响学校态度的个体层和学校层因素,为教育工作者和父母培养学生积极的学校态度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中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港澳台地区除外)80所中小学6 714名学生,用学校态度量表、班级环境量表以及日常生活调查表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多层线性分析.结果 学校态度的变异有16%存在于不同学校之间(x2=1 324.73,P<0.01).在个体层,小学生(β=-0.40)、女生(β=0.19)、走读生(β=-0.12)、父母受教育水平低(β=-0.06)、担任学生干部(β=0.15)、学业水平高(β=0.16)、积极参加学校课外活动(β=0.11)、父母学校联动水平高(β=0.13,0.15)的学生对学校的态度较为积极(P值均<0.05);在学校层,农村学校(β=0.12)、具有良好师生关系(β=0.24)和同学关系(β=0.23)的学校,教龄在2年内教师比例低的学校(β=-0.03)、学业负担较轻的学校(β=-0.16)学生的学校态度更为积极(P值均<0.05).结论 四~九年级中小学生学校态度受到个体层和学校层多种因素的影响.
作者:张兴慧;王耘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现状及其与家庭因素的关系,为更好地预防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全国7个省的8 746名中学生进行计算机辅助匿名自填问卷调查,分析家庭因素与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关联.结果 在调查的8种健康危险行为中,59.87%的中学生存在至少1种,35.33%的中学生存在至少2种;男生健康危险行为发生率(72.83%)高于女生(47.11%),高中生(62.87%)高于初中生(56.96%)(x2值分别为602.019,31.739,P值均<0.01).男生的健康危险行为与居住地为农村(OR=1.70,95%CI=1.42~2.04)、独生子女(0R=0.78,95%CI=0.66~0.92)、父亲大专以上学历(OR=0.68,95%CI=0.50~0.93)、与父亲关系不融洽(OR=1.85,95%CI=1.43~2.40)、与母亲关系不融洽(OR=1.50,95%CI=1.07~2.10)、父亲管教不严(OR=1.74,95%CI=1.24~2.46)有关;女生健康危险行为和与父亲关系不融洽(OR=1.56,95%CI=1.24~ 1.95)、与母亲关系不融洽(OR=1.92,95%CI=1.44~2.56)、父亲管教不严(OR=1.65,95%CI=1.24~2.19)以及家庭生活氛围不融洽(OR=2.68,95%CI=1.72~4.18)有关.结论 打架、吸烟、饮酒、不良情绪等健康危险行为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亲子关系、父母管教、家庭氛围等过程性变量相较家庭结构变量对中学生行为影响更为明显.在预防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家庭的作用.
作者:齐文娟;廉启国;毛燕燕;左霞云;张妍;罗珊;张树成;楼超华;周维谨;涂晓雯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银川市儿童青少年骨密度及骨矿含量,为促进儿童青少年骨骼发育及预防骨质疏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现况研究,运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银川市抽取1 614名7~18岁儿童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骨密度及骨矿物质含量测量.结果 被试平均全身骨密度为(0.89±0.12) g/cm2,平均全身骨矿含量为(1 548.40±.477.04)g.随着年龄的增加,儿童青少年骨密度和骨矿含量水平均呈上升趋势.男女骨密度和骨矿含量随年龄的变化曲线均出现了“2次交叉”,骨密度的第1次交叉在11岁,第2次在15岁;骨矿含量的第1次交叉在10岁,第2次在14岁.且骨密度和骨矿含量的第1次交叉前和第2次交叉后男生均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回族和汉族儿童青少年骨密度和骨矿含量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值分别为-1.876,-1,838,P值均>0.05).结论 银川地区儿童青少年骨密度和骨矿含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并受性别影响.应对儿童青少年定期进行骨密度和骨矿物含量的测量,以及早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作者:李静;赵海萍;吴文军;田彦军;吴婉君;曹娟;韩百惠;吕文沛;丁文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儿童性早熟与生活方式及家族因素的相关性,为防控儿童性早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8月在金华市各医院儿科或内分泌科确诊为性早熟的126名儿童纳入病例组,对照组为按性别、年龄匹配的126名正常儿童,对出生状况、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家庭环境、遗传因素等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病例组平均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BMI)、肥胖率[(136.34±11.54)cm,(33.65±11.14) kg,(117.76±3.82)kg/m2,26.2%]均高于对照组[(132.39± 14.61) cm,(29.73±9.74) kg,(16.61 ±3.26) kg/m2,14.3%](P值均<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午睡(OR=3.135,P=0.000)、食量(OR=1.944,P=0.002)与性早熟呈正相关,母亲学历(OR=0.576,P=0.004)、母亲初潮年龄(OR=0.645,P=0.000)、父亲陪伴(OR=0.763,P=0.038)与性早熟呈负相关.结论 应培养儿童健康的生活习惯,注意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减少儿童性早熟的发生.
作者:徐璟;陈亚楠;楼正渊;李文幸;胡咏菡;施长春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2010-2014年中国7~18岁汉族学生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腰围身高比(waist height ratio,WHtR)的变化趋势,为防控我国儿童青少年中心性肥胖的流行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0年与2014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库中身高、体重和腰围等指标完整的7~18岁229 607名汉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城乡、性别分析4年间BMI和WHtR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2010年相比,2014年我国汉族7~18岁各年龄组学生的BMI和WHtR水平均增长(P值均<0.01),增幅以9岁组高,BMI与WHtR增长Z值分别为0.15和0.18.7~ 12岁组学生的WHtR增长幅度高于BMI,13~18岁组的WHtR增长幅度低于BMI.对于男生而言,8~12岁组学生的WHtR增长幅度高于BMI的增长幅度,而其他年龄组学生的WHtR增长幅度低于BMI;对于女生而言,7~9岁组学生的WHtR增长幅度高于BMI,而10~18岁组学生的WHtR增长幅度低于BMI.虽然城市学生的BMI和WHtR水平总体上高于乡村学生,但乡村学生的增长幅度高于城市学生,特别是在7~14岁年龄组;且在12~18岁年龄组中,乡村女生的WHtR已超过城市女生.结论 总体上中国中小学生的BMI和WHtR呈均衡增长;低年龄组尤其是城市低年龄组学生WHtR的增长幅度略高于BMI;乡村学生WHtR水平逐步超过城市学生.
作者:王西婕;王政和;董彦会;杨招庚;杨忠平;马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健康公平性被视为判断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准[1],各国之间与国家内部的健康不公平也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显著改善健康公平,逐步缩小城乡、地区、人群间基本健康服务和健康水平的差异,实现全民健康覆盖,促进社会公平.
作者:徐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中学生是伤害的高发人群[1],对其开展急救知识培训,不但可以使其学会基本的自救与互救技能,大幅度提高该人群的安全意识,而且还能对其周围人群起到间接影响和帮助作用,为建立全民参与的应急体系奠定基础,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价值.而心源性猝死是直接威胁人类生命的急症之一,也是我国大中城市常见的院前死亡原因[2],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能够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因此,许多研究者通过对中学生实施心肺复苏培训,提高学生自救互救能力,加快全民普及的速度和广度.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进行整理,总结中学生心肺复苏培训模式的相关研究进展,并对我国中学生心肺复苏普及培训发展提出相应对策,为在学校普及心肺复苏提供参考.
作者:徐艳;梁爱华;王丽娟;王晶晶 刊期: 201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