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佳丽;高玉;葛茸茸;景明;周哲;孙琰;郑钰
目的 了解泰安市大中专院校大学生男男性行为者(men sho have sex with men,MSM)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及其相关危险行为,为制定适宜的健康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对泰安市大中专院校在校MSM人群通过自愿咨询检测(VCT)的方式获得方便样本,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收集人口学特征和行为学信息,并采集血液样本进行HIV、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Ⅱ)的血清学检测.结果 共有127例男男性行为者参与研究.性行为角色以“肛交性行为的被插入方”为主的占42.5%.常用的寻找性伴的方式是网络(89.0%),其中69人通过男同交友软件Blued,占54.3%.有79.4%的被试存在多性伴,近6个月与固定性伴、临时性伴发生无保护肛交的比例分别为60.4%(55/91),50.7%(37/73).近一次肛交的安全套使用率仅为61.4%,未使用安全套的原因主要是认为和性伴彼此忠诚(18.4%)、身边没有(18.4%)、认为自己不会感染HIV(16.3%).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6.1%,但8题全部答对的比例仅为58.3%.大学生HIV感染率为3.1%,4.7%曾感染过梅毒,HSV-Ⅱ血清阳性率为3.1%.单因素分析显示,主要性行为方式以“肛交性行为的插入方”角色为主、使用Blued软件作为寻找性伴的主要方式、与固定性伴发生无保护性行为是HIV感染的危险因素,但Logistic回归分析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泰安市大中专院校学生MSM艾滋病流行已经显现.急需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感染风险意识,改变普遍存在的高危性行为.
作者:樊爱平;成玲;杨冬芳;孙涛;张荣强;侯佩强;雷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儿童性早熟与生活方式及家族因素的相关性,为防控儿童性早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8月在金华市各医院儿科或内分泌科确诊为性早熟的126名儿童纳入病例组,对照组为按性别、年龄匹配的126名正常儿童,对出生状况、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家庭环境、遗传因素等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病例组平均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BMI)、肥胖率[(136.34±11.54)cm,(33.65±11.14) kg,(117.76±3.82)kg/m2,26.2%]均高于对照组[(132.39± 14.61) cm,(29.73±9.74) kg,(16.61 ±3.26) kg/m2,14.3%](P值均<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午睡(OR=3.135,P=0.000)、食量(OR=1.944,P=0.002)与性早熟呈正相关,母亲学历(OR=0.576,P=0.004)、母亲初潮年龄(OR=0.645,P=0.000)、父亲陪伴(OR=0.763,P=0.038)与性早熟呈负相关.结论 应培养儿童健康的生活习惯,注意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减少儿童性早熟的发生.
作者:徐璟;陈亚楠;楼正渊;李文幸;胡咏菡;施长春 刊期: 2017年第06期
中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同时又面临着繁重的课业负担,课间加餐对于儿童青少年的营养状态和学习效率都有重要的影响[1].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3年在北京市18个区县(片)开展了“北京市中小学生营养与饮食行为状况监测”工作,现将监测结果中学生加餐状况报道如下.
作者:刘峥;郭欣;花晨曦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结核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是我国重点控制的重大传染病之一.学校是人群聚集场所,容易发生结核病聚集疫情.近年来,白银市学生结核病发病人数占全人群结核病人总数的比例一直较高,发生了数起聚集疫情,主要是初高中学生,调查后发现学生从出现症状到就诊的时间间隔较长,对结核病核心知识的知晓率较低[1].校医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掌握和学校防控工作的开展对于学生结核病的预防和控制非常重要.为了解白银市初中及以上学校校医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和防控工作开展情况,2015年12月笔者组织开展了对全市初中以上学校校医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的调查,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
作者:张景辉;梁婷婷;陶瑞琴;孙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荆门市学生餐生产加工过程中微生物污染情况,为指导食品加工单位改善卫生条件提供参考.方法 2015年4-9月方便抽取4所市级中学,对学生餐加工过程各环节的236份样本进行微生物指标检测.结果 学生餐制作环节中30%的样本大肠菌群计数<10 cfu/mL,大肠菌群计数大值为7.0×105 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为2% (4/228),阳性样本为2份环境(豆制品操作台面、盛放炒菜的方盆)和2份原辅料(鲫鱼、鸡肉)样本.生活用水、物表环境样本和成品学生餐微生物指标不合格率分别为75% (6/8),79%(50/63)和53%(2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39,P=0.014).结论 荆门市学生餐生产加工过程各环节样本大肠菌群污染普遍,环境和原辅料样本致病菌风险隐患突出.建议加强对学生餐生产加工各环节卫生的监管力度.
作者:李旦;曾莹春;马晓莉;阮先成;杨芸;邓先群;吴攀;李腊梅;唐明辉;陈天林 刊期: 2017年第06期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伴随着网络的出现,传统上对青少年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危害的欺凌行为开始从实体走向虚拟,呈现出一种新的欺凌形式——网络欺凌(cyberbullying).青少年时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渡阶段,不仅面临身体的快速增长,还面临着学习压力增加、性发育、心理从依赖到独立等诸多挑战.网络欺凌近几年的报告率不断升高,同时还会引起青少年内心的恐惧,出现课上精力不集中、逃学,罹患焦虑、抑郁等精神疾病的风险增加,给青少年带来的心理健康问题要比传统欺凌更严重[1].因此,应该对青少年网络欺凌问题给予高度的重视和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作者:郑茹;星一;段佳丽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北京和哈尔滨中学生社会支持、希望与抑郁的关系,为中学生抑郁的干预提供基础支持.方法 方便抽取北京市和哈尔滨市1 152名中学生作为被试,完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中学生希望量表和Beck抑郁量表第2版的测试,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用Mplus 7.0进行结构方程建模.结果 中学生抑郁的检出率为20.75%(239/1 152).女生高于男生(F=5.54,P<0.01);高三学生高于初一、初二学生,高二学生高于初一学生(F=4.12,P<0.01).社会支持、希望及各因子与抑郁均呈负相关(P值均<0.05),社会支持与希望间呈正相关(r=0.30,P<0.05).希望在社会支持预测抑郁间起部分中介作用(x2/df=3.87,CFI=0.90,TLI=0.91,RMSEA=0.05,SRMR=0.04,AIC=27 427.26,BIC=27 802.30),希望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6.17%.结论 社会支持既能直接影响中学生抑郁,同时也可通过希望影响抑郁.
作者:曹廷珲;刘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进入初中阶段,伴随着身体迅猛发育和性生理的逐渐成熟,中学生的性意识也迅速发展[1].非意愿妊娠、人工流产、性传播疾病发生率不断上升,不安全性行为已成为青少年面临的重要危险因素[2].青年学生感染艾滋病的风险越来越高[3].笔者于2016年5月,通过了解杭州市余杭区初一学生性健康教育现况,为制定和实施健康教育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沈旭娟;胡玲;张宝津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成都市青少年吸烟、饮酒现状及与青春期发动的关系,为学校健康促进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2015年5月-2016年1月成都市10所中学11~16岁青少年2 484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中国青少年健康行为调查问卷了解青少年吸烟、饮酒现状,通过测量男生睾丸体积和阴毛生长情况,女生乳房和初潮年龄分析青春期提前和延后的情况,以及对对青少年吸烟饮酒产生的影响.结果 青少年吸烟、饮酒行为检出率分别为19.89%,32.93%,其中男生分别为25.15%,41.10%,女生分别为14.07%,23.89%.性别及年龄是吸烟和饮酒行为的危险因素(OR吸烟值分别为1.152,1.135;OR饮酒值分别为1.068,1.142,P值均<0.05).青春期提前的男、女生吸烟、饮酒比例均高于适时组和延后组(x2男生值分别为14.311,9.699x2女生生值分别为26.640,7.796,P值均<0.01).结论 成都市青少年吸烟和饮酒比例仍较高,并且青春期提前的学生更容易养成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
作者:梁悦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对西安市某高校一起肺结核聚集性疫情进行调查,为进一步规范疫情处置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6年10月西安市某高校一起肺结核疫情资料,探讨疫情扩散的原因.结果 疫情共发现肺结核病例17例,发病率为2.91%.确诊病例中有82.35%的病例是通过密切接触者筛查发现,且无任何临床症状.首发病例所在班发病10例,发病率为28.57%,病例数占全部确诊病例的58.82%,结核菌素强阳性率为77.14%,该班学生发病风险是其他班学生的31.43倍.首发病例所在宿舍发病5例,发病率为83.33%.首发病例所在班级和宿舍呈明显聚集性.结论 学校在出现首发病例后未对密切接触者及时开展结核菌素试验是造成疫情扩散的主要原因,疫情处置中要强化结核菌素筛查的重要性.
作者:柳巍;曾令城;王艳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7~12岁流动儿童和户籍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儿童口腔保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4月,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式选取广州市流动儿童学校和户籍儿童学校各2所,每所学校一至六年级各1个班,对1 034名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和家长问卷调查.结果 流动儿童乳、恒牙患龋率分别为67.28% (366/544),34.93% (190/544),均高于户籍儿童的25.9% (127/490)和2.4% (12/490)(x2值分别为176.789,172.984,P值均<0.01).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及儿童口腔保健形成率户籍组均高于流动组(P值均<0.01).儿童不同进食甜食习惯和刷牙习惯组间患龋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2.881,22.244,P值均<0.01).结论 广州市流动儿童患龋率较高,儿童与家长的口腔健康知识及保健行为均较差.应加强小学生及家长的口腔卫生健康教育,流动儿童家庭是重点人群.
作者:刘菊华;杨杰文;郭仰峰;曾素娟;郭丽玲;吴晓燕;章小缓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大学生网络欺凌现状及其与自杀意念的关系,为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受网络欺凌行为问卷、自杀意念自评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对分层抽取的南宁市某高校1 37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施测.结果 大学生网络欺凌行为总分为(4.36±0.55)分;女生网络欺凌总分及网络言语欺凌维度得分均高于男生;大一学生网络欺凌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其他年级;班干部网络欺凌总分及网络言语欺凌、网络伪造欺诈维度得分均低于非班干(P值均<0.05).网络欺凌行为与自我效能感、心理韧性呈负相关,与自杀意念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05,-0.102,0.171,P值均<0.01);自我效能感与心理韧性呈正相关,与自杀意念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08,-0.095,P值均<0.01);心理韧性与自杀意念呈负相关(r=-0.283,P<0.01).网络欺凌通过心理韧性的完全中介作用影响自杀意念,占间接总效应的84.44%;其还通过自我效能感影响心理韧性,进而影响自杀意念,占间接总效应的15.56%.结论 自我效能感、心理韧性在网络欺凌对自杀意念的影响中起链式多重中介作用.
作者:袁龙云;陈露露;潘柳燕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石河子地区在校中小学生血脂异常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青少年血脂异常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石河子市12所学校l 764名在校中小学生,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分析其血脂异常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结果 石河子地区在校学生血脂异常总患病率为13.04%;高三酰甘油(TG)血症、高总胆固醇(TC)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症患病率分另为5.67%,8.73%,5.78%,10.32%.男生血脂异常患病率(14.29%)高于女生(11.75%)(x2=2.498,P=0.1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204,95%CI=1.011~ 1.433,P=0.037)、肥胖(OR=1.723,95%CI=1.205~2.465,P=0.003)和高脂饮食(OR=1.535,95%CI=1.073~ 2.196,P=0.019)是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 石河子在校中小学生血脂异常患病率较高且以低HDL-C血症为主,年龄、肥胖和高脂饮食是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
作者:曹红;牛红;许新玲;李岩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食品营养标签健康教育对中学生的影响效果,为探讨中学生营养标签认知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从上海市闵行区公立学校中抽取2所初中和2所高中,随机均分为干预组(428人)和对照组(562人).对干预组开展营养标签健康教育,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对食品营养标签知一信一行水平与对照组及干预前相比均有提高(P值均<0.05).干预后,干预组对食品营养标签的总体知晓率从干预前的72.9%上升到96.6%(x2=45.730,P=0.000);认为营养标签有必要标示的比例从干预前的81.9%上升到95.7%(x2=19.938,P<0.01);购物时经常阅读和参考营养标签的比例从干预前的41.6%和32.1%分别上升到59.9%,42.5%(x2值分别为14.279,4.937,P值均<0.05).结论 学校开展多形式的营养标签健康教育活动,对提高学生营养标签知识、态度、行为水平积极有效.
作者:汤红梅;赵黎芳;田秀红;陈迪迪;方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潍坊市青春期儿童情绪障碍的流行现状,探讨影响情绪障碍发生的家庭因素,为改善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在2016年5-9月期间随机抽取潍坊市小学、初中、高中各2所,以问卷的形式调查在校青春期儿童,将确诊为情绪障碍的90名儿童为观察组,无情绪障碍的345名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分析引起儿童青春期情绪障碍的家庭危险因素.结果 潍坊市青春期儿童情绪障碍检出率为20.6%,平均年龄为(12.38±3.58)岁,以青春期早期(11~14岁)多见(66.67%).观察组女童青春期早期、后期(15~18岁)的躯体化/惊恐、社交恐怖、抑郁总分均高于男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个人健康状况、父母陪伴时间、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父母关系、教育方式均是青春期情绪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0.387,0.671,0.338,0.262,0.549,0.471,P值均<0.05).结论 青春期儿童是情绪障碍的高发人群,尤其以青春期早期和女童多见.加强关注青春期的心理卫生,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以有效避免青春期的情绪障碍.
作者:张海军;董晓蕾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考察中学生羞耻倾向与敌意、愤怒、攻击行为的关系,为中学生精神卫生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中学生羞耻感量表、Buss-Perry攻击问卷,对方便抽取的哈尔滨市851名中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中学生羞耻倾向、身体攻击与言语攻击得分在性别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值分别为7.04,6.87,2.98,P值均<0.05),男生得分高于女生;中学生羞耻倾向、愤怒、身体攻击与言语攻击得分在年级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5.73,3.63,5.77,4.05,P值均<0.05),表现出先增后减的发展过程.羞耻倾向、敌意、愤怒与攻击行为(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间均存在正相关(P值均<0.01).敌意与愤怒在羞耻倾向预测攻击行为间多重中介作用(x2/df=4.11,CFI=0.901,TLI=0.907,RMSEA=0.047,SRMR=0.054).结论 中学生羞耻倾向可直接影响攻击行为,也可通过敌意、愤怒间接影响攻击行为.
作者:杨坤;刘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不同健康干预模式对医学生健康知识与行为的干预效果,为提高医学生健康素养提供有效方法.方法 整群抽取天津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大一新生127名,按班级随机分为传统干预组(32名)、同伴教育组(31名)、混合干预组(31名)和对照组(33名),开展为期6个月的健康干预,应用自行设计的《医学生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调查表》评估健康干预的效果.结果 干预后,4组医学生健康总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350,P<0.01),混合组总得分>传统组/同伴教育组>对照组.3个干预组干预后健康知识得分均提高(P值均<0.05),但仅混合干预组干预后健康行为得分高于干预前(t=3.703,P<0.01).干预后3个干预组饮食与营养、生活习惯、故意/非故意伤害得分均高于对照组(F值分别为13.83,11.72,9.05,P值均<0.01),但均为混合干预组得分高.结论 结合不同年级的健康需求是促进学生健康素养的有效方法.
作者:曹娅燕;杨旭;王春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健康公平性被视为判断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准[1],各国之间与国家内部的健康不公平也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显著改善健康公平,逐步缩小城乡、地区、人群间基本健康服务和健康水平的差异,实现全民健康覆盖,促进社会公平.
作者:徐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评估初中生忽视与心理健康状况并探究两者相关性,为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哈尔滨市某区城乡5所中学六~八年级的2 012名在校学生进行自拟青少年虐待问卷以及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量表调查.结果 初中生的忽视率为73.5%,忽视得分为(8.33±2.85)分,其中农村学生的忽视率和忽视程度得分均高于城市学生(P值均<0.05),但在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初中生认知、思维、意志行为、情绪和个性5个维度总体处于“较好”和“一般”健康状态.无忽视组学生心理健康的5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忽视组(P值均<0.05).控制性别和城乡因素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忽视与心理健康各维度均呈负相关(r=-O.147~-0.221,P值均<0.05).结论 初中生忽视状况较为严重,忽视经历不利于青少年认知、思维、意志行为、情绪和个性等心理健康水平的发展.
作者:张世成;高鹏;杨晖;陶雨春;代倩倩;王苗;王瑞凤;单玲玲;张岩;周勇;陈素芬;王佳;张慧颖 刊期: 2017年第06期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接触传播.青少年作为性活跃人群,使AIDS成为目前全球青少年的第二大死亡原因.这一现状受到教育部门、卫生部门的高度重视.目前全球约有3 860万HIV感染者,15 ~ 24岁的青少年占50%以上,每天有6 000名15~24岁的青少年感染HIV[1].为了解浙江省宁波市学生人群AIDS感染状况,制定精准的防治策略,笔者现对2004-2016年AIDS疫情进行分析.
作者:顾晓敏;姜海波;史宏博;许国章 刊期: 201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