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护理杂志

临床护理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安徽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安徽省医学会,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国际刊号:1671-8933
  • 国内刊号:34-1251/R
  • 影响因子:1.68
  • 创刊:2002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安徽
  • 语言:中文
  • 邮发:26-203
  • 全年订价:163.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临床医学
临床护理杂志   2009年5期文献
  • 行为疗法在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行为疗法在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4例OAB患者进行行为疗法即膀胱训练、盆底肌训练、排尿中断训练.结果 24例OAB患者单次尿量均较训练前增加,20例患者可达300±17.82 ml,平均单次尿量261.81±3.41 ml.排尿间隔2~4h.结论 行为疗法在女性OAB患者护理中效果确定,简便易行,不增加患者费用,宜于临床应用.

    作者:廉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序贯通气关键期的护理

    序贯机械通气是指经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的患者 ,在未满足拔管和撤机的条件下,提前拔管,改用无创正压通气(NIPPV),然后逐渐撤机的通气方式[1].2006年10月~2008年10月,我科收治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伴呼吸衰竭、肺部感染患者,行有创-无创序贯通气的护理,认为拔管后48h内为序贯通气护理关键期.主要的环节为拔除气管插管前、NIPPV治疗期、NIPPV间歇期,此期内积极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拔管和撤机的成功率,达到序贯通气治疗的目的.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凌桂爱;程晨;方妙娟;夏雪云;杨继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预防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发生尿潴留的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降低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尿潴留发生率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将120例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术前和术后的护理,训练组给予术前排尿功能训练及术后心理干预.结果 训练组在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卧床期间尿潴留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 术前排尿训练及术后心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尿潴留的发生.

    作者:张影红;王艳娜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内科常见病,常反复发作,给患者及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朱解琳等[1]研究认为,COP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达50.6%~69.9%,随着营养不良程度的加重,患者的病情随之加重,发作次数随之增多.由此可见,控制COPD病情,营养支持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作者:游晓燕;汪素萍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心律平中毒的急救护理

    心律平,正名盐酸普罗帕酮,是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兼有β受体阻滞剂和钙离子拮抗剂的作用,主要用于防治室性或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1],口服剂量为300~900mg/天,口服吸收95%,半衰期为5~8h,过量可产生心脏停搏及传导阻滞、低血压等.

    作者:张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不同湿化方式对气管切开后气道的影响

    气管切开患者上呼吸道的加温、加湿功能丧失,呼吸道的分泌物变得粘稠,较易潴留在支气管中,导致患者窒息或诱发肺部感染.临床上多数以输液泵或微量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1],但是实践中发现存在弊端,如湿化不当痰液过稀或过干致黏膜出血、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为使人工气道接近机体生理功能,降低感染,改善通气,我科采用撤机以后用氧气雾化罐接呼吸机接头行气道湿化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德美;赵素玲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吸痰前后膨肺在人工气道通气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吸痰前后膨肺对人工气道通气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86例重症人工气道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吸痰前后行膨肺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法.观察两组吸痰前后的血气分析,肺不张、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 两组吸痰前PaO2、SaO2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吸痰后PaO2、SaO2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吸痰前后膨肺能改善吸痰导致的低氧状况,并能有效的防治肺不张,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

    作者:徐丽丽;宋淑霞;刘永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行PCI治疗延误的原因分析与护理

    目的 通过调查我科36例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找出存在治疗延误的原因.方法 对PCI术后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患者从发病到行PCI术的时间.结果 本组28例存在不同程度的治疗延误,主要因素:(1)来自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发病时的重视程度;(2)院前就诊和转运的因素;(3)医院内的评价和诊断水平,以及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体系完善情况.结论 通过分析治疗延误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急救绿色通道,简化就诊步骤,为患者争取佳治疗时机.

    作者:刘素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甘露醇加温泵推对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

    目的 探讨20%甘露醇加温至35~37℃后微量泵推注对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方法 将微量泵推注20%甘露醇的患儿随机分为加温组79例和常温组77例.加温组采用微量泵推注加热至35~37℃的甘露醇,常温组采用微量泵推注常温15~20℃的甘露醇,每日2~4次,3~5ml·kg-1·次-1,15~30min内推注完毕.观察两组对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结果 两组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甘露醇加温微量泵推注可延长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

    作者:李红荣;唐汇群;冯丽;王丽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PICC置管并发机械性静脉炎的护理

    目的 观察贵要静脉与头静脉行PICC置管的差别.方法 将40例住院需行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贵要静脉组22例和头静脉组18例,分别观察两组不同部位置管早期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不同部位置管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经头静脉PICC置管易致机械性静脉炎.

    作者:车恒英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Ⅱ期压疮处理方法的探讨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处理Ⅱ期压疮的疗效及费用差异,为临床选择经济、简单、实用的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将62例Ⅱ期压疮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采用抽净泡液或清创后选择水胶体粉剂+无菌纱布+伤口贴的方法,对照组采用水胶体敷料、藻酸盐敷料的方法处理伤口.比较两组疗效、换药间隔天数、换药次数、愈合时间、疼痛指数、直接费用.结果 实验组在换药间隔天数方面多于对照组,在换药次数、愈合时间方面明显少于对照组,疼痛指数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抽净泡液或清创后选择水胶体粉剂+无菌纱布+伤口贴处理Ⅱ期压疮比水胶体敷料、藻酸盐敷料的方法更经济、简单、实用.

    作者:孟宝亲;唐孝良;柳晓红;张敏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针刺对胃管置入不适的护理干预

    目的 寻找减轻胃管置入不适的方法.方法 将120例需行胃管留置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胃管置入方法,试验组在插胃管前加用针刺合谷、内关、足三里.结果 试验组一次插管成功率高,插管时间短,其不良反应的发生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且在操作后血压和心率较为稳定,与操作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在置管后3min MAP和HR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试验组对操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合谷、内关、足三里可有效控制胃管置入的不适反应,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邱萍;程雪梅;崔同云;王红娣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三种动脉采血方式的比较

    目的 探讨提高桡动脉一次采血成功率、缩短采血时间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150例行桡动脉穿刺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观察组(采用手掌背曲垂直固定法)47例,对照组1(采用手掌背曲平行一字定位法)45例,对照组2(采用手掌平放垂直固定法)58例.结果 观察组一次采血成功率优于对照组2(P<0.05),与对照组1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采血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1(P<0.01),与对照组2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手掌背曲垂直固定法可提高一次采血成功率、耗时少,可应用于临床.

    作者:夏雪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方法的探讨

    目的 探讨静脉输液拔针后局部按压的佳方法,以减少皮下淤血的发生率. 方法将静脉输液的2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80例,分别采用拇指按压法、大鱼际按压法、3指平行按压法,并进行比较. 结果 3指平行按压法皮下淤血次数明显少于拇指按压法及大鱼际按压法. 结论 3指平行按压法更能有效减少皮下淤血的发生,效果满意.

    作者:李艳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不同年龄小儿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小儿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 将520例患儿按照年龄分为新生儿组、1个月~2岁组、3~6岁组和7~12岁组,各130例.并在各组内随机再分为两组,分别使用静脉留置针和传统头皮针实施静脉输液治疗,观察比较穿刺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新生儿组与7~12岁组比较,两种静脉穿刺方法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分别与1个月~2岁组和3~6岁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6岁组与1个月~2岁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新生儿组和7~12岁组中,采用两种穿刺方法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1个月~2岁组和3~6岁组中,采用两种穿刺方法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不同年龄组患儿静脉穿刺并发症发生率存在差异,通过采用静脉留置针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但1个月~2岁组和3~6岁组中效果不好.

    作者:秦凌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全麻前后安置截石位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全麻前后安置截石位对手术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法 将68例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全麻后安置截石位,观察组采用全麻前安置截石位.观察两组术后下肢疼痛、腰部酸痛和有无压疮的发生.结果 对照组9例下肢疼痛,8例腰部酸痛,观察组1例下肢疼痛,1例腰部酸痛.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两组均未发生压疮.结论 在麻醉前、患者意识清醒可以配合的情况下进行截石位安置,患者术后舒适度高.

    作者:方晓玲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唤醒麻醉在脑功能区病变切除术中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 探讨唤醒麻醉在脑功能区病变切除术中的应用及护理配合特点.方法 对24例脑功能区占位病变病人进行喉罩插管、术中麻醉唤醒,在清醒状态下,通过皮质诱发电位及皮质电刺激等方法进行脑功能区定位,切除脑内病变后再在全麻下关颅.结果 全部病例均在术中获得安全可靠麻醉唤醒,唤醒后脑功能区经采用神经电生理技术得到定位,脑内病变得到大程度切除,术后出现神经功能障碍8例,其中7例为暂时性功能障碍,1例为永久性功能障碍.结论 唤醒麻醉状态下切除脑功能区病变是安全、可行的,在术中结合皮质电刺激能大限度切除病变,同时有利于脑功能的保护,减少术后并发症.高标准的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程宗燕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105岁高龄患者全麻下行白内障摘除术的护理配合

    白内障是老年人多发病、常见病,一般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从而达到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手术多在局麻下进行,简单安全有效.本院2008年1月收治1例105岁高龄的老年白内障患者,经过多科会诊讨论确定在全麻下行白内障摘除术.患者年龄大,长期卧床,失聪失明,无论是手术还是麻醉都存在着较大的风险.通过此例成功的手术,验证了我院医疗和护理的综合实力,并为今后高龄患者和全麻手术患者提供了宝贵的护理经验.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周力;袁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护理配合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能缓解髋部疼痛,矫正畸形,重建稳定的关节,恢复和改善髋关节的运动功能[1].我院2004年5月~2008年7月开展全髋关节置换术42例,效果满意,现将手术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作者:卢美龄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微创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手术配合

    经胸小切口微创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是近年治疗ASD的外科新方法[1].传统是在体外循环直视下修补术,手术疗效确切,但创伤大,术后恢复时间长.另一方法是经导管封堵术,但技术操作复杂,出现意外情况处理困难,适应证相对较窄.新方法不需要正中开胸,不需要体外循环,无辐射,只需要在胸骨右缘第四肋间开一3cm左右的小切口,在超声引导下经胸送入封堵器,将ASD封堵即可.我院于2008 年 7月~2009年6月开展并成功完成了13例经胸小切口微创ASD封堵术,术后恢复良好,并发症少,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温方圆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手术室电脑收费错误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随着人们法制观念、维权意识不断的增强,病人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病人除了关注医疗水平外,非常关心医院收费情况.由收费问题引起的医患纠纷时有增加,甚至出现投诉现象.有报道医疗收费问题占护患纠纷总投诉的29.26%[1].收费工作看似非医疗行为,但合理、正确、及时的收费对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卞春梅;凌燕彬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社区门诊中老年患者静脉输液安全管理的方法与效果

    目的 探讨社区门诊对中老年患者静脉输液安全管理的方法,提高输液安全.方法 规范医疗服务流程,改善医疗环境,加强输液安全管理.结果 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2008年患者投诉及护患纠纷为零.结论 通过提升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使中老年患者得到及时、安全的输液治疗,帮助老年人实现健康老龄化.

    作者:余庭霞;梁英霞;吴玉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无痛胃镜检查的风险评估及防范措施

    无痛胃镜检查是指通过静脉应用一种或数种镇静、镇痛或麻醉药物,对受检者进行中枢神经抵制,提高痛阈,以利于检查或治疗的顺利完成.由于可以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应激反应,已被患者和医务人员广泛接受,但门诊麻醉因环境、人员和设施局限,风险性相对较高,如何避免风险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2008年1月~2009年1月对1580例行无痛胃镜检查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及提出相应防范措施,旨在保证患者能安全、顺利完成检查,减少并发症发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梁敏容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Braden压疮预测量表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压疮管理的目的 是降低压疮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2008年10月~2009年4月,我科开始应用Braden压疮预测量表对住院病人进行压疮风险评估,筛选出压疮高危人群,做好压疮的预防工作,对难免性压疮病人进行24h监控,强化护士和家属对压疮的预防意识,降低了压疮的发生率,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充分说明了Braden压疮预测量表是个可信的量表, 具有足够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作者:刘丽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高年资护士临床护理工作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目的 探讨高年资护士临床工作的真实体验,以指导护理管理者理解、关注高年资临床护士,给予人性化和科学的管理.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VanManen 的诠释现象学研究法,深入访谈了20 名高年资护士.结果 运用类属分析法,经过整理提炼出6大主题:成就感、紧迫、自卑、失落、渴望、恐惧.结论 护理管理者应深入了解高年资临床护士的工作感受,给予人性化管理,让其更好的工作.

    作者:杨月;邢立辉;高惠宁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探讨苏醒室全麻术后患者转运的安全护理

    确保患者在住院期间得到妥善的医疗护理和杜绝医疗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是医院工作的核心,是每位医护人员应尽的职责.如何大限度地帮助患者安全渡过手术和全麻术后苏醒期及全麻术后安全转运的护理关,是医护人员研究的重要课题.术后患者清醒后转运过程中由于只有短暂的几分钟,常被医护人员所忽略,且全麻苏醒后的患者转运工作贯穿于日常的临床护理工作中,为加强转运的安全护理,我科分析总结了2008年3月~12月3000例全麻术后患者在转运过程中易出现的危险情况及所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并制定了相应的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作者:熊云飞;涂萍;谭静;龚连红;谢辉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手术患者交接登记表的临床应用

    目的 完善手术室与病房的交接,使手术患者得到整体护理,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方法 应用交接登记表,建立交接制度,促使病房护士与手术室护士进行详细的患者交接.结果 交接登记表的应用,使差错事故和护理缺陷得到很好的纠正.结论 交接登记表的临床应用,强化了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使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程序更具科学性、有序性、规范性,从而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矛盾和纠纷.

    作者:蔡菲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危重患者的抢救与治疗之中,但其中较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UEE).它是指尚未达到拔管指征而将气管插管意外拔除,包括患者自行拔管和医疗操作误拔管.国内报道UEE的发生率占所有气管插管患者的5.4%~15.5%不等[1].UEE一旦发生,可造成气道损伤、呼吸停止、病情加重恶化甚至危及生命,延长了患者重症监护及住院时间,同时增加了患者医疗费用,并可发生医疗纠纷.因此,对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及管理措施,从而防范UEE的发生,保障危重患者的安全.本文对患者、导管及医务人员管理三方面的护理干预综述如下.

    作者:刘金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开设护士门诊与满足门诊病人需求的研究进展

    医院门诊的护理工作应根据医学模式的特点,更新护理理念,拓宽门诊护理工作的内容,发挥好窗口作用,当今提倡的以满足人的需求为价值取向,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核心的理论[1]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因此本文对如何满足门诊病人的需求以及护士门诊的作用综述如下.

    作者:李素芬;易华;廖耀玲;马维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高龄患者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的巡回护理进展

    高龄是指年龄在70岁以上的老年人.前列腺增生(BPH)是高龄男性的常见病.70岁以上男性约75%出现BPH症状.由于高龄常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多种高危因素,使手术风险相对增大,因此为开放手术的禁忌证.近年来随着外科技术的改进,特别是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在临床应用以来,越来越多的高龄BPH患者得到手术治疗,并取得了很好的远期治疗效果.它具有手术方式简单、疗效肯定、术后恢复快及禁忌证少等特点,是目前公认的治疗BPH的标准手术方式.高龄患者因其生理状况的改变,各重要脏器代偿能力下降,对手术创伤的耐受力下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上升[1].现将高龄患者TURP的巡回护理综述如下.

    作者:张业宏;王菊霞;殷盛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口咽通气管在急救中的应用进展

    在危重病人的抢救过程中,准确、快速地处理呼吸道问题是维持生命、稳定病情,为病人争取进一步诊治机会的关键.口咽通气管是一种非气管导管性通气管道,其操作简便,易于掌握,不需要特殊器械就能在数秒内迅速开放气道.近年来口咽通气管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及院前急救,现将口咽通气管的材料、结构、型号选择、置管方法、置管后固定、应用范围、护理等综述如下.

    作者:柯静;王佐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药物外用配合按摩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的护理进展

    新生儿硬肿症又称新生儿硬皮病或皮下脂肪硬化症,多发生于寒冷季节.因新生儿皮下脂肪含熔点高的饱和脂肪酸多,加之体表面积大易于散热,且产热不足,故在受寒、早产、感染、窒息、饥饿、体重低下等原因易引起本病[1].加之年轻父母缺乏科学育儿知识,护理不当也可诱发本病[2].临床表现为低体温,局部或全身血液循环障碍,皮下脂肪硬化与水肿,常见于小腿、大腿外侧、双下肢、臀部、面颊、上肢甚至全身.本病重症预后较差,严重可致死亡.本病的护理措施主要为复温,饮食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硬肿部位的皮肤护理,氧疗[3],健康教育等.近年来,药物外用配合按摩在治疗硬肿症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按摩可改善末梢循环,并使之保持较好的恒定状态[4],作用直接迅速,对硬肿的改善取得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现将药物外用配合按摩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的护理综述如下.

    作者:刘丽娟;丁爱武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住院病人对汞认知状况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病人对汞的认知情况,为安全使用体温计、血压计等涉汞意外事件的处理措施提供参考和借鉴,同时进行汞知识宣教.方法 自行设计汞知识调查表,对180例住院病人进行汞知识认知调查.结果 100%病人接受护士测量体温、血压,25%的病人摔碎过体温计,80%病人知道体温计含汞,95%的病人知道汞有害,但不知道有何危害及处理.结论 提示医务工作者应重视对住院病人进行汞及相关知识教育,普及防护意识及环保意识.

    作者:唐德菊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不同学历层次护生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目的 了解不同学历层次护生的幸福感水平、状况和各自特点,为进一步对不同学历层次的实习护生有的放矢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和自制的一般人口学资料问卷,对某大学护理学院2008年中专116人、大专381人、本科79人,共计576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专和本科护生的总体幸福感得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中专护生的总体幸福感得分明显高于大专和本科护生(P<0.05).不同性别、生源、经济状况、收入来源、贷款情况的护生总体幸福感得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采用民主型教养方式的护生总体幸福感得分明显高于放任型的护生(P<0.05).结论 不同层次护理专业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存在差异,应加强对大专、本科护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

    作者:陈静;黄彩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21世纪新型护理观念下护士形象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 了解新型护理观念下患者对护士角色的评价与期望,完善护士形象,缩小需求与服务之间的差距,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随机抽取某市各市级医院患者进行访谈、问卷调查.结果 被调查的绝大部分患者对护士的外饰、行为和职业形象都较满意,对护理工作的认知程度也较高.结论 在新型护理观念的引导下,通过在校护理教育、毕业后护理教育、继续护理教育,护士各方面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患者从单一被动地接受传统护理提升到享受社会、心理、人文等各个方面的护理.

    作者:周婷婷;史平;王春生;陈刘莺;任金萍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糖尿病患者足部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 评估糖尿病患者的足部状况,分析糖尿病足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 对195例糖尿病患者足部状况进行评估,并对其足部护理知识进行测试.结果 糖尿病患者的足部皮肤状况不良,以真菌感染多见,占78.97%,其次为足底出现胼胝和鸡眼,占54.36%,皮肤干燥或皲裂占16.92%,足溃疡发生率为8.72%.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足知识严重缺乏.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应加强足部知识教育,定期进行足部筛查是预防糖尿病足病变的关键.

    作者:高莉;金国玺;徐贵霞;张珍珍;任启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老年人病号服的设计与应用

    老年人因长期患慢性疾病或各种功能衰退,免疫功能下降.因病情发展至长期卧床、长期皮下注射在我科较为常见.传统的病号服已不能满足长期卧床、长期治疗患者的需要,遇到紧急抢救或特殊治疗时,必须将衣服剪开.我科常年收治老年患者,平均年龄在85岁以上.为方便卧床患者穿脱衣和长期皮下注射,预防患者因穿脱衣服受凉、感冒等病情变化,专为患者自行设计三种方便治疗及穿脱的病号服,在临床应用较好,得到患者及家人的满意,现将制作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王琼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介绍一种加压输液泵的简易代替装置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是指经桡动脉、肱动脉或足背动脉内置管,利用监护仪进行连续测量血压的一种方法,是对重症病人进行循环功能监测的重要手段.它可以精确、实时地反映病人血压的动态变化,可为抢救、治疗提供重要依据.为保持动脉导管通畅,常用加压输液泵对肝素钠盐水进行加压,以保持一定的压力,预防回血及血液凝固堵塞管道.常用的加压输液泵大多价格昂贵(400~500元/个),增加科室经济负担,我科用传统血压计袖带部分稍加改造代替加压输液泵,成本仅为7.80元/个,经济适用,且物美价廉,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李克荣;田怡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球囊型导尿管在结肠造瘘病人中的应用

    造瘘病人人工肛门自控能力较正常人明显下降,但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强于肛门,故给造瘘病人灌肠难度大且收效欠佳,本组研究将导尿管应用于造瘘病人灌肠中,减少床单的污染,减轻了病人的痛苦,且灌肠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清文;温大翠;苟小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中-德护理教育模式的比较与思考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护理事业的发展和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急需高素质、适用型的护理人才.我国护理教育应在吸取国外先进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进行必要的改革.2007年12月~2008年11月本人对德国护理教育进行了实地考察,将德国护理教育与我国护理教育现状进行了比较,并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以期能为我国护理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

    作者:李远珍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护理本科生专业思想状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专业观又称专业思想,是学生选择专业,进行专业学习,从事专业工作的思想基础.积极健康的专业观有利于提高护生学习护理专业知识的兴趣,提升其对护理工作的投入度.目前在护理专业领域存在专业思想不稳定的现象,思想的动摇必将影响其行为,不利于护理事业的健康发展,而历史、社会、医院、家庭等因素对其有着重要的影响[1].本次研究关于专业思想问题调查了近700名本科护理在校生和实习生,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史平 刊期: 200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