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研究涎石的成分结构,探讨其形成原因.方法 利用红外吸收光谱仪和X线衍射仪分别对12例颌下腺涎石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涎石的结构成分是多种化合物的混合物,其中主要成分是羟磷灰石、正磷酸钙、氟磷灰石、透磷钙石、碳酸磷灰石、羟碳酸磷灰石和有机物质.结论 涎石形成既与细菌感染有关,更与唾液性质(pH值、流速和所含蛋白质浓度)有关.
作者:顾乐生;冯敏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自体腹膜管替代血管后内膜的超微结构变化,研究自体腹膜管作为一种新型替代血管材料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4只狗的自体带腹直肌后鞘的腹膜,制成腹膜管并间置于切断的腹主动脉间.通过移植后不同时期连续扫描电镜观察腹膜管移植后的内膜变化.结果在移植后的中期,腹膜管内膜开始修复;在移植的后期,膜腹管内膜有血管内皮样细胞长入管腔并覆盖于内膜上.结论自体腹膜管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血管替代材料.
作者:刘弋;宋海屏;王光升;张洪福;孟翔凌;万圣云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比较以牛舌粘膜作为底物,间接免疫荧光法与免疫印迹法对检测天疱疮抗体的灵敏度和价值.方法以牛舌粘膜作为底物,分别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技术检测16例天疱疮患者血清中IgG型自身抗体.结果间接免疫荧光法14例(87.5%)阳性,免疫印迹法11例(68.8%)阳性,两法合用总阳性15例(93.8%).结论间接免疫荧光法适合于常规辅助诊断天疱疮,而免疫印迹法可以作为前者的补充.
作者:王培光;张学军;杨森;杨春俊;王再兴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大剂量酮洛芬(Ket)、吲哚美辛(Ind)致小鼠胃粘膜损伤及其与胃组织中前列腺素(PG)、氧自由基(OFR)及一氧化氮(NO)含量的关系.方法①测定小鼠胃粘膜损伤指数;②测定胃组织PGE2、MDA含量;③测定血浆、胃组织中NO含量.结果 16,32 mg.kg-1 Ket和Ind均能引起小鼠胃粘膜损伤,Ind的致损伤作用更为显著.Ket和Ind组胃组织中PGE2、MDA含量较对照组降低,而NO含量显著增高.结论大剂量Ket、Ind可致胃粘膜损伤,且Ket引起的损伤程度较轻;胃组织内PGE2含量降低和NO含量异常增高可能是Ket和Ind致胃粘膜损伤的重要机制.
作者:赵维中;岑德意;王瑜;王琼;李前进;方明;江勤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诱导的U937细胞凋亡与Bcl-2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首先用TNF处理U937细胞,提取小片段DNA进行DNA断裂分析,并通过RT-PCR检测细胞的Bcl-2基因mRNA表达;继而以磷酸钙沉淀法将Bcl-2基因转染到U937细胞,用G418筛选稳定转染子,然后用不同剂量TNF处理后观察转染与未转染细胞的存活率. 结果 TNF诱导的U937细胞Bcl-2基因的mRNA表达下调;用Bcl-2稳定转染的U937细胞经TNF处理,存活率明显高于未转染细胞.结论 Bcl-2基因增强表达阻抑TNF诱导的U937细胞凋亡.
作者:王媛;陈惠英;刘文虎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p16基因蛋白与胆囊癌发生、发展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38例原发性胆囊癌和20例慢性胆囊炎p16的表达进行观察.结果 p16在胆囊良性病变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胆囊癌(P<0.01),p16基因蛋白表达与胆囊癌的浸润性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但与肿瘤的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检测p16对临床正确估计胆囊癌的浸润性、淋巴结转移潜能及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作者:夏飞;王贵和;赵铁军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小剂量心律平、胺碘酮、安搏律定三药合用抗心律失常作用.方法舌下iv乌头碱(Ac)诱发大鼠心律失常,观察心律平(Pro)、胺碘酮(Ami)、安搏律定(Apr)单用及合用对心律失常的作用.结果每日单独使用Pro 120 mg.kg-1、Ami 40 mg.kg-1、Apr 20 mg.kg-1可推迟Ac诱发的室性心律失常出现时间及缩短其持续时间;而Pro 40 mg.kg-1、Ami 20 mg.kg-1、Apr 4 mg.kg-1无显著抗心律失常作用;联合应用Pro 26.0 mg.kg-1、 Ami 13.0 mg.kg-1及Apr 2.6 mg.kg-1则有显著抗心律失常作用.结论三药联合应用不仅可保持一定疗效,也可大大减少各药剂量.
作者:岑德意;陈绮年;陈志武;王瑜;方明;江勤;马传庚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HCV-RNA(+)后对其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在丙肝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以RT-PCR法检测135例丙肝患者PBMC内HCV-RNA,同时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BSA)系统检测其T细胞亚群及经PHA诱导前后膜白介素-2受体(mIL-2R)的表达水平.结果丙肝患者与正常对照相比,CD+3、CD+4及mIL-2R表达水平降低,CD+8水平增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 .PBMC内HCV-RNA(+)组与HCV-RNA(-)组相比较,前者CD+3、CD+4 百分率降低,CD+8百分率增高,CD+4/CD+8比值下降均大于后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PHA诱导前后HCV-RNA (+)者明显低于HCV-RNA(-)者,mIL-2R表达水平亦以患者低于正常对照(P<0.05).结论丙肝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病毒侵染PBMC后可加重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抑制mIL-2R表达,使病情迁延反复.检测丙肝患者PBMC内HCV-RNA对揭示丙肝发病机制及其防治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健;张荣波;许礼发;蔡茹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缺血预处理对肌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于家猪胸背部形成以胸背血管束为蒂的岛状肌皮瓣,对比观察缺血预处理后缺血再灌注肌皮瓣在缺血期、再灌注期的组织学变化,同时测定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血清及肌肉组织中丙二醛含量.结果预处理组缺血期及再灌注期组织损伤均轻于对照组,其再灌注1,3 h,肌皮瓣中丙二醛含量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缺血预处理可减轻肌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可诱导内源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高、加快清除介导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氧自由基有关.
作者:朱飞;宁金龙;展望;张林;徐志荣;张健;汪春兰;高学宏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丹皮总甙(TGM)的抗肝炎作用.方法采用CCl4和D-Gal-N诱导小鼠化学性肝损伤模型.结果 TGM可降低CCl4和D-Gal-N所致血清ALT、AST的升高,减轻CCl4和D-Gal-N所致肝脏变性和坏死程度,预防给药效果优于治疗给药,其中以50 mg.kg-1剂量组给药7天效果佳.结论 TGM对化学性肝损伤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
作者:梅俏;魏伟;许建明;丁长海;熊祖应;徐叔云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奥曲肽和垂体后叶素序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58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8例,奥曲肽首剂0.1 mg+生理盐水20 ml静注,继之以奥曲肽25 μg.h-1持续静滴,48 h后改用垂体后叶素0.1 U.min-1静滴至72 h.对照组30例,单用垂体后叶素.结果止血率:治疗组为82.1%(23/28),对照组为56.7%(17/3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平均输血量(ml):治疗组为525±42,对照组为680±63,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副作用亦明显减少且轻微.结论序贯疗法可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及输血量.
作者:张建;吴立华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Bell麻痹与疱疹类病毒及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Bell麻痹患者血清中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和单纯疱疹病毒Ⅰ型、Ⅱ型(HSV1,2)及柯萨奇B组病毒1~6型(CB1~6)特异性IgM、IgG抗体的阳性率.结果患者组血清抗体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VZV-IgM、IgG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HSV1-IgM、IgG阳性率差异有显著(P<0.05,P<0.01),HSV2-IgM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HSV2-IgG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CB1~6-IgM、IgG阳性率检测中,除CB5-IgM差异有显著性(P<0.05)外,其余型别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Bell麻痹与VZV、HSV1感染有一定关系.
作者:林维芬;龚蕴贞;俞慕华;胡涛;杨兴涛;陈卫东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放射治疗效果.方法将38例上腔静脉综合征分成冲击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放射治疗.结果在放射总剂量相同时,冲击治疗组比常规治疗组效果出现早,完全缓解率高,并且毒副作用不增加;但两组比较长期生存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大剂量冲击放射治疗上腔静脉综合征,近期疗效较好,副作用小.
作者:权循凤;孔令玲;杨家湘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消化性溃疡及溃疡并发出血患者血浆内皮素(ET)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3例胃溃疡、17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的血浆ET水平,并与12例健康人对照.结果血浆ET水平(ng.L-1):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组(84.106±63.489)、胃溃疡组(73.669±36.614)较对照组(36.175±8.052)显著升高(P<0.01).溃疡合并出血量>500 ml组(93.867±63.919)与出血量<500 ml组(65.300±35.921)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溃疡直径≤1.0 cm组(76.283±57.412)与溃疡直径>1.0 cm组(82.800±39.607)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ET可能是一个重要的致溃疡因子,尤其在溃疡合并出血量大时,血浆ET进一步升高.
作者:胡乃中;刘功传;王刚石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临床用药对细菌耐药菌株产生的影响,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监测常见病原菌及机会致病菌耐药性,对3年间由临床送检标本检出细菌的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细菌5 816株,其中G+球菌2 172株(37.34%),对青霉素、苯唑青霉素耐药率较高(>80%),对丁胺卡那霉素、头孢唑啉、头孢哌酮较敏感,而对万古霉素、舒普深极度敏感.G-杆菌3 325株(57.17%),对氟哌酸、第一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增高明显,而丁胺卡那霉素、第三代头孢菌素对其抗菌活性较强,对舒普深极度敏感.结论抗生素使用时间长短对细菌耐药菌株的产生有直接影响;临床医师应严格按药敏结果选择用药.
作者:马红秋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大剂量干扰素对尖锐湿疣(CA)复发的影响.方法比较观察冷冻合并大剂量干扰素肌注与单纯冷冻治疗CA的效果.结果冷冻合并大剂量干扰素组CA的复发率为16.7%,单纯冷冻组CA的复发率为47%.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大剂量干扰素可有效地控制CA的复发.
作者:林国书;董甫玲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甲基泼尼松龙每天静滴20~30 mg.kg-1,连续3天,继以泼尼松维持,治疗55例患者.结果 55例患者出血症状得到良好的控制,血小板升高,完全反应率为25.45%,部分反应率为45.45%,总有效率为70.90%;血小板升高时间为4~14天.结论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是重症ITP患者较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郝思国;刘学琼;曾庆曙;任立奋;蔡学杰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清抗结核分支杆菌抗体对活动性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快速酶联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抗PPD-IgG在各类结核病中的特异性、敏感性及与痰菌、病情的关系.结果血清抗PPD-IgG诊断结核病的特异性为89.8%,敏感性为82.9%,其阳性率与痰菌关系不大,与病情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血清抗PPD-IgG检测是活动性结核病一项有价值的诊断方法,并可用于评价结核病治疗的转归.
作者:张晓微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布比卡因腰麻剂量与脊柱长度的关系.方法在复合腰麻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腹部、下肢及会阴部手术患者212例,按腰麻根据脊柱长度给药和凭临床经验给药分为A、B两组,各106例.患者侧卧位自L2~3或L3~4间隙针内针法穿刺,药用5 g.L-1布比卡因含66.7 g.L-1葡萄糖溶液,注速为0.1 ml.s-1,组间数据用U检验,A组腰麻剂量与脊柱长度采用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腰麻效果优:A组85%,B组63%,P<0.01.A组腰麻剂量与脊柱长度回归方程为:=0.25+0.04 X,r=0.862.结论布比卡因腰麻剂量与脊柱长度呈高度正相关.
作者:陈家骅;戴秀萍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IR)在脑血栓形成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23例脑血栓形成患者和21例对照者的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血脂等进行比较,并对其与脑血栓形成的关系进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脑血栓形成组FBG、FINS均高于对照组(P<0.05),IS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ISI与脑血栓形成发病呈负相关(OR =0.277 4, 95%可信区0.097 9~0.785 8, P=0.015 8).在P<0.15水平,HDL、TG与脑血栓形成发病相关不明显(P>0.05).结论脑血栓形成患者存在IR,并可能是其发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张会;傅佳;左祥生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老年心血管病高危者体外血栓与心电图变化关系.方法对50例60~76岁的心脏门诊就诊者进行体外血栓检测.结果 37例呈阳性表现,13例为阴性,阳性率为74%.同时与心电图进行对比分析,37例体外血栓阳性者中有心电图改变的为28例,而阴性者仅有5例有改变.结论体外血栓阳性者体内有血栓形成倾向,有的患者可出现心电图变化.
作者:陈晓蓉;陈绮年;沈韶辉;王惠珠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危重新生儿甲状腺激素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以IEML法测定16例危重新生儿和20例正常新生儿的血清T3、T4、TSH.结果危重新生儿与对照组比较:T3、T4明显降低(P<0.01),TSH轻度增高(P<0.05).结论危重新生儿也存在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监测危重新生儿的甲状腺激素变化,对判断病情及评价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潘小梅;张蔚;吴本清;徐位仁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比较甲型肝炎(甲肝)与戊型肝炎(戊肝)的临床特点.方法用ELISA法对755例肝炎患者进行甲、乙、丙、戊、庚型肝炎的病原学检测.结果甲肝和戊肝的检出率分别是11.1%和9.7%,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两者在发病年龄、病程、总胆红素及与其他肝炎病毒的重叠或混合感染感染率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与甲肝相比,该地区戊肝同样常见,戊肝具有发病年龄较大、黄疸较深、病程较长和与其他肝炎病毒重叠或混合感染率较高的特点.
作者:尹华发;许夕海;叶英;苏菲;江福妹;戚美芬 刊期: 1999年第02期
1 临床资料1988~1996年收治颅脑损伤合并肝、脾破裂患者28例,男21例,女7例.年龄8~66岁.合并脾破裂23例,男16例,女7例.25例经腹腔穿刺证实,3例腹穿阴性者经CT扫描发现.肝破裂5例,均为男性.28例中伴有体克者12例,合并颅内血肿20例(17例由CT检查发现,3例脑疝病人经急诊钻孔探查证实).血肿类型:硬膜外血肿5例,硬膜下血肿9例,脑内血肿2例,多发性血肿4例.按GCS记分:3~8分7例,其中5分以下特重病人3例(有脑疝表现);8~12分15例;12~15分6例.以上记分均在休克纠正后.
作者:徐学华;李志强 刊期: 1999年第02期
1989~1997年,采用尿道内切开术治疗外伤性尿道狭窄或闭锁患者77例,疗效满意.
作者:叶元平 刊期: 1999年第02期
1973年1月~1998年1月共收治儿童纵隔囊肿72例,患病率12.2%(72/589),均经手术治疗和病理证实,无围术期死亡,其近、远期疗效满意.
作者:梅运清;吕大同;沈振华;梁全发 刊期: 1999年第02期
我科应用WS频谱治疗仪治疗带状疱疹,取得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带状疱疹患者86例,男51例,女35例;年龄35~76岁.病程5~7天.皮损发于头面部18例,躯干部55例,四肢13例.所有病例均为初诊,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用WS频谱治疗仪强档照射皮损部位,每日1次,每次30~40 min,照射面部应闭上眼睛;同时每天肌注VitB12 200 mg,口服VitB1 20 mg、消炎痛25 mg,板蓝根针剂4 ml,均每日3次.对照组:每日仅用上述药物治疗.治疗7日评定疗效.
作者:方红芳 刊期: 1999年第02期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因其发现后大多近中晚期,失去手术切除机会.目前广泛开展的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是治疗此类患者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然而,由于化疗药物及栓塞剂在作用癌组织同时,亦引起机体的一系列不良反应,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人们常把机体发热、上腹部疼痛、腹胀、恶心、呕吐称之为化疗栓塞术后综合征[1].如何预防其发生及减轻其程度是介入医师应注意的问题,我科自1995年起采取一系列防治措施,取得一定效果.
作者:伏树奇;吴礼明;张爱萍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临床常见的两种病疾病,而两者合并发生的报道不多.我院1994~1997年共收治5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红琳;任立奋;蔡学杰 刊期: 1999年第02期
1临床资料17年来我院对920例直肠癌患者行Miles手术,术中发生输尿管损伤7例,男5例,女2例,年龄35~50岁.左侧损伤5例:上段钳夹挫伤1例;中段横断3例,其中1例术前曾行下腹部放疗,2例行Dixon术后局部复发再手术;下段损伤1例.右侧损伤2例:Dixon术后复发1例,且侵犯膀胱顶部、小肠和输尿管;另1例因盆壁出血,术中用大圆针缝扎时误刺伤.
作者:江山;江积瑞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前,药物中毒、免疫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肝昏迷等许多与肾脏无关的疾病均可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已取得良好效果.近5年来,我院应用不同的血液净化疗法共抢救安眠镇静药物中毒31例.现就其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张智;陈卫东;陶荣亚 刊期: 1999年第02期
全麻诱导时气管插管可引起严重循环系统反应,近年来曾探讨过多种方法,在不同程度上减轻此副反应,利弊互见.艾司洛尔为新的超短效β受体阻滞剂,本研究对其用于预防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效果进行了观察.
作者:邓小强;戴秀萍 刊期: 1999年第02期
超氧阴离子是氧自由基的主要成份,现代医学证实其与心脏病、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1].故药物的抗能力将预示其可能有改善上述疾病病情的作用.目前,测量的方法主要有化学发光法和电子自旋捕获法[2],以上两法需要化学发光仪或电子自旋捕获仪,不适合基层单位使用.为此我们进行了本研究.
作者:姚余有;周爱武;李常玉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黄体酮的含量[1],其注射液是油剂,油溶剂对测定有干扰,因而药典一直采用HPLC法.本研究对茶油为溶剂的黄体酮注射液,直接用无水乙醇溶解并稀释至一定浓度,采用二阶导数零交截距法[2]测含量,可消除茶油的干扰.
作者:徐静;李峰;程亦农 刊期: 1999年第02期
股四头肌成形术治疗股四头肌粘连、膝关节僵直,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传统的术式并发症较多,直接影响手术效果.1994~1997年我科采用改进后的手术方法,应用于临床14例,获得较好疗效.
作者:王智;孙湖山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盆腔肿瘤及骶尾部肿瘤的治疗主要为外科手术及放射治疗.其中手术切除肿瘤较为理想,但外科手术失血多,手术视野小,尤其是晚期肿瘤切除率低,并发症出现率高,盆腔介入化疗栓塞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有价值的方法.笔者在对我院盆腔肿瘤化疗栓塞作回顾性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其具体方法及优越性、并发症处理与预防,展望其发展趋势.
作者:齐志刚;张行明;汪世存;李国琪 刊期: 1999年第02期
自发性食管破裂少见,早期误诊率可高达75%,非手术病死率极高[1].及早确诊与积极施行手术,可提高治愈率.我科近10年收治12例,综合考虑食管破裂时间与全身情况选择治疗方案,效果良好.
作者:卢中;魏大中;严中亚 刊期: 1999年第02期
水质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目前均采用GB7488-87[1]规定的方法,即把稀释后的水样置入密闭容器(溶解氧瓶)中,于20℃恒温放置5天,测定初始时的溶解氧量和5天后的溶解氧量,从而计算出5天期间的耗氧量并根据稀释倍数求得BOD5值.
作者:李菁;郭智勇;张海燕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截瘫是胸降主动脉和胸腹主动脉外科手术中严重并发症,实验用兔脊髓缺血模型评价东莨菪碱和氯胺酮的脊髓保护效应.
作者:张仁泉;周久华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研究C57小鼠出生后视网膜的发育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两者关系以及细胞动力学过程.方法采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标记PCNA的方法,对出生后第1~21天的C57小鼠视网膜神经层的细胞发育作连续性观察.结果光镜下观察到,C57小鼠出生后,视网膜神经层仍然有一个发育过程.
作者:龚健杨;蔡人杰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甲壳胺膜管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对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 S-D大鼠102只,随机分为A、B、C 3组,按缺损长度与神经干直径之比制作实验动物模型(A组:缺损3倍,B组:缺损5倍,C组:缺损8倍).设自身对照,双后肢随机作为实验侧和对照侧.
作者:胡勇;董吟林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痰液p53基因变异检测在早期诊断肺癌方面的价值.方法选择呼吸科住院患者:肺癌组19例,男16例,女3例,年龄47~72岁,平均年龄61.32岁;对照组(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及肺结核排除其他系统肿瘤患者)22例,男15例,女7例,年龄47~74岁,平均59.43岁.
作者:张志红;刘丽华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Ⅱ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以载脂蛋白E基因为候选基因,以相互之间无亲缘关系的56例Ⅱ型糖尿病未合并肾病的患者、58例Ⅱ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和76例正常对照者为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从白细胞中提取的载脂蛋白E基因DNA片段,以限制性内切酶Hha Ⅰ消化,经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区分6种ApoE的基因表型:E2/2、E2/3、E3/3、E3/4、E4/4.
作者:张莉;杨明功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安徽籍汉族人群HLA-DQA1等位基因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及其抗体的相关关系.
作者:曹秀菁;叶冬青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卵巢恶性肿瘤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应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收集3所医院妇科收治的恶性卵巢肿瘤患者52例作为病例组,收集同期住院的非妇产科、非肿瘤、与激素无关的其它女性患者52例作为对照组,两组间同性别、同民族,一对内年龄相差不超过5岁,对所得资料进行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及多元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作者:王素芳;张方振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用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A)模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小鼠增龄性实验以及吗啡(Mor)依赖小鼠模型,从整体、细胞和分子水平探讨了褪黑素(MT)对炎症免疫和痛反应的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魏伟;徐叔云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探索一种观察细胞形态结构的新实验技术和方法,了解Hep-2细胞和人喉鳞癌组织的形态结构特点并探讨影响该实验技术的因素,以便不断完善.
作者:胡海文;张琨龄 刊期: 1999年第02期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急性肝炎(约占20%)和慢性肝炎(约占80%)的重要病因.急性感染者15%恢复,85%发展为慢性感染,其中至少20%发展为肝硬化,终约一半发生肝衰竭或肝细胞癌(HCC)[1,2].约25%的慢性感染者血清HCV RNA阳性、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正常,即所谓HCV携带者[3].对这些不同的HCV感染者如何治疗是当前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现根据文献报道结合笔者研究结果介绍HCV感染的现代治疗.
作者:赵先颖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提高对非铜绿假单胞菌属严重感染的认识.方法对经血细菌纯培养阳性证实的非铜绿假单胞菌属败血症61例进行分析.结果①男43例,女18例,年龄4天~54岁.
作者:余鑫之;黄家麟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提高对不动杆菌败血症的认识.方法对经血细菌纯培养阳性证实的不动杆菌败血症52例进行分析.结果①男32例,女20例,年龄2 d~65岁,其中3岁以下婴儿12例(23.07%,包括新生儿7例).
作者:余鑫之;黄家麟;郑宏波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介绍大块耳轮缺损Ⅰ期修复技术.方法应用陈宗基等对外伤性耳廓部分缺损修复术式,并改进设计以耳廓缺损前缘为蒂的耳后乳突区皮瓣,携带耳甲后软骨块,或以缺损缘一端为蒂,切取一条正常软骨宽0.3~0.4 cm,固定支撑,皮瓣包卷覆盖塑形.供区两个V-Y滑行推进皮瓣或断层皮片移植修复.结果完成手术11例,均获成功,耳廓总体不减小,形态恢复较满意.结论该技术为修复大块耳廓块缺损提供了一种简便、安全可靠的新方法.
作者:宁金龙;高学宏;李小静;曹东升;张林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调查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学报(简称<学报>)标点符号使用现状,纠正使用中的错误.方法随机选取32种(本)1997年<学报>,进行抽样审读,对照国家标准对常见错误进行实例分析.结果 120个版面(阅读量约19.2万字)共误用标点323处,差错率为16.8.结论 <学报>在标点符号使用上,误区较多,差错率较高,亟需加以重视,切实改进.
作者:章蓉;孙勇 刊期: 199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