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主办单位:安徽省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9-6469
  • 国内刊号:34-1229/R
  • 影响因子:1.94
  • 创刊:1997
  • 周期:月刊
  • 发行:安徽
  • 语言:中文
  • 邮发:26-175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2005和2009年连续两年被安徽省科技厅和出版局评为安徽省优秀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安徽医药杂志   2014年7期文献
  • 延长油田职工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与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延长油田职工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干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延长油田20岁及以上的在职职工和退休工人共716名,旨在调查其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率为21.79%,其中男性MS患病率为20.78%,女性MS患病率为24.02%。另按年龄分组后,各年龄段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呈现逐渐升高趋势,以50岁及以上者更为显著,且女性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结论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与地区、性别、年龄、生活方式、经济状况相关,延长油田职工中,在女性和肥胖者中MS的患病率更高。

    作者:杨彩彩;张永莉;张逢;樊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病变相关危险因素及与大血管病变的关系

    目的:探讨影响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病变的因素,以及颈动脉内膜病变与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将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03例,分为颈动脉内膜增厚或斑块形成54例( A组),内膜无明显变化的49例为( B组)。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无明显差异,观察血压,血脂,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尿酸,尿微量白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以及冠心病,脑梗塞的发病率的变化。结果 A组收缩压( SBP)、甘油三酯( TG)、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尿酸,尿微量白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高于B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低于B组,P<0.05。 A组发生高血压、冠心病和脑梗塞的比例较B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血压、血脂、尿酸、尿微量白蛋白和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病变的危险因素,颈动脉内膜病变与大血管病变有较好的相关性。

    作者:朱凤平;唐友云;黄婷婷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DR患者血清 C肽水平与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患者血清C肽水平与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关系,以期为DR的临床治疗与预测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2年10月十堰市郧西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3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DR病变程度,将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A组为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PDR)组,B组为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NPDR)组, C组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NDR)组。收集患者基本资料与血清生化指标,并进行组间比较。将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A、B、C三组年龄、病程、体重指数( BMI)及收缩压( SBP)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三组血清生化指标比较显示,高密度脂蛋白(HDL)和血清C肽(SCP)水平三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SCP进行组间分析表明,B组SCP水平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SCP水平低于A组,亦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DR患者风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病程与DR存在正相关性(P<0.05),SCP与DR的发生有明显负相关性( 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血清C肽水平的降低是DR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检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C肽的水平,能有效预防及预测DR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彭宅权;纪宏改;王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慢性乙肝患者HBV DNA载量与 YMDD自然变异之间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未经任何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HBV DNA载量与YMDD自然变异之间的关系。方法筛选51例未经任何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检测HBVDNA载量与YMDD变异情况。结果51例标本中检出YMDD变异株13例(25.5%),其中YIDD变异1例,YVDD变异7例,共生变异( YIDD +YVDD)5例;未检出YMDD变异株38例(74.5%)。结论未经任何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存在YMDD 自然变异,其自然变异的发生率与HBV DNA载量呈正相关。

    作者:殷先尧;孟佳;方芳;孟小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慢性心衰患者发生房颤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慢性心衰患者发生房颤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该院心脏科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 NYHAII-IV)患者330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心房颤动( AF)将其分为AF组与非AF组两组,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30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共发生房颤85例(25.76%)为AF组,其余245例未发生房颤者则为非AF组。单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患者重度心衰( III+IV级别)、年龄、糖尿病、左室肥厚、左房直径、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安体舒通为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而ACEI、洋地黄、血钠、血氯为房颤发生的保护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ACEI为心力衰竭患者初发AF的独立保护因素,重度心衰、左心室肥厚左心房直径则为AF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重度心衰、左心室肥厚左心房直径则为AF发生的危险因素;ACEI为心力衰竭患者初发AF的独立保护因素,其能降低AF的发生。

    作者:储红斌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大臼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 CroweⅡ~Ⅲ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疗效观察

    目的:总结大型臼杯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roweⅡ~Ⅲ型成人髋关节发育的早期疗效。方法12例12髋, CroweⅡ型为7例,CroweⅢ型为5例,全髋关节置换术臼杯外径58~64 mm,假体选用国产爱康宜诚公司生产的假体。结果随访2~3年。髋关节功能Harris标准评分平均92分,其中功能优9例,良3例,目前尚无1例需行翻修。结论对部分CroweⅡ、Ⅲ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采用大型臼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早期能够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谢贵杰;何森荣;甘伟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高乳酸血症时间对重症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目的:探究高乳酸血症时间对重症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对收治的60例重症脓毒症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的初始动脉血乳酸值、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以及高乳酸血症时间,并对比不同高乳酸血症时间患者的病死率。结果死亡组与存活组的初始动脉血乳酸值、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死亡组高乳酸血症时间为(57.1±18.9)h,显著高于存活组的(21.2±11.9)h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高乳酸血症时间>48 h的病死率,分别与高乳酸血症时间<24 h 及高乳酸血症时间为24~48 h的病死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重症脓毒症患者的高乳酸血症时间进行监测,有利于判断患者的预后情况,具有一定的临床评估价值。

    作者:韩文龙;唐晓林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对颈清扫范围的影响

    目的:探讨导致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以及其对颈清扫范围的影响。方法选取在该院进行手术治疗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830例,对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单因素χ2检验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通过χ2单因素分析得到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肿瘤数目、肿瘤大小、侵及被膜及被膜外、双侧癌、伴结甲、伴腺瘤。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OR值从大到小为侵及被膜及被膜外(OR=3.194),肿瘤大小(cm)(OR=2.501),年龄(OR=2.327),性别(OR=1.938)。通过χ2单因素分析得到侧颈区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影响因素包括: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性别、侵及被膜及被膜外。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发现,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是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OR=4.948)。结论高龄、男性、侵袭性、肿瘤直径大小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是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在选择颈清扫范围的时候,注意对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阳性率较高的患者应当注意同时行患侧Ⅱ~Ⅴ区的淋巴结清扫。

    作者:田浩;胡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单边钉棒系统固定治疗腰突症伴腰椎不稳症30例临床分析

    目的:回顾总结经单边钉棒固定治疗腰突症伴腰椎不稳症的经验。方法对30例腰突症伴腰椎不稳症患者采取减压髓核摘除,行单边钉棒固定治疗。结果本组获随访3~12个月,复查X光片,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融合,腰腿痛症状均已消失,无内固定松动、脱钉等现象发生,椎体愈合良好,复查动态X线片显示无明显椎体失稳。结论腰突症伴腰椎不稳症经单边钉棒固定治疗具有减少应力遮挡,有效促进腰椎后路减压融合,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程飞;程筱雯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外伤性脾破裂伴失血性休克在胸腹联合伤中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伴失血性休克同时合并胸部损伤患者的诊断与抢救方法。方法该院2010年7月-2013年7月共接诊30例外伤性脾破裂伴失血性休克同时合并胸部损伤患者,27例多发性肋骨骨折,1例膈肌损伤,15例锁骨骨折,21例血气胸,4例创伤性湿肺,5例左肾挫裂伤,部分患者同时合并椎体、骨盆、颅脑外伤以及肢体骨折等。结果8例经胸手术,1例胸腹联合切口,4例剖腹+剖胸术,30例患者均行脾切除术,7例行肺叶修补术以及2例行肺深部裂伤血管结扎,1例胸内异物取出术;全组损伤严重度评分(ISS)为(31.16±9.34)分,经过综合手术治疗后,3例切口感染,1例肠梗阻,6例合并肺不张,其中2例死亡,其中1例因病情过于严重,送医不及时所致,另1例因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所致,28例经有效治疗后痊愈出院,死亡率为6.67%。结论外伤性脾破裂伴失血性休克是一种非常多见的外科疾病,同时伴随有胸部损伤,该病的致死率非常高,故及时进行抗休克处理和手术对症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魏鲲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人脐血干细胞移植术治疗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应用与观察

    目的:观察人脐血干细胞移植术对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分析。方法使用产妇分娩后的脐带血,经一系列处理后得到脐血干细胞并于24 h之内经股动脉由肝固有动脉输注入肝硬化患者的肝脏组织内。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精神、腹水、食欲等相关临床症状及黄疸、腹水等体征均有所改善,肝功能检查白蛋白、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氨指标均已达到正常标准,与术前相比可见明显好转(P<0.05)。结论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相关生化指标有明显好转趋势,说明本治疗方法有效。

    作者:李浩;周翔天;殷俊;刘艳艳;叶英;李家斌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阴沟肠杆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药敏结果回顾性分析

    目的:了解阴沟肠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260株阴沟肠杆菌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阴沟肠杆菌主要来自痰液标本占64.2%,其次是血液和尿液;临床分布以重症监护病房多;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对阴沟肠杆菌抗菌活性高。结论阴沟肠杆菌临床检出率较高,需加强耐药性监测,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应选择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做为临床治疗首选用药。

    作者:赵松;崔颖;刘美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一次性吸痰管在双管喉罩置入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一次性吸痰管在双管喉罩置入时的应用,探讨其实用性和安全性。方法取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吸痰管组和B组对照组,每组40例。抽净两组喉罩气囊内气体,A组把吸痰管插入双管喉罩的食道引流管内并与前端平齐,将喉罩插入到位后迅速把吸痰管置入食管。 B组在判断喉罩位置正确后再插入吸痰管。观察两组喉罩的置入时间、首次置入成功率、吸痰管插入食管的阻力及置入时间等。术毕拔除喉罩,观察喉罩上有无染血,记录术后有无咽痛等并发症。结果 A组吸痰管置入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1),A组喉罩首次置入成功率(95%)高于B组(80%)(P<0.05)。两组在喉罩染血、术后咽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吸痰管能增加双管喉罩首次置入成功率,能缩短喉罩及吸痰管的置入时间,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安全性。

    作者:王家松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绝经妇女子宫内膜增厚的临床特点

    目的:探讨绝经妇女子宫内膜增厚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9月在该院诊治绝经妇女经阴道超声提示为子宫内膜增厚的患者92例,根据患者是否有相关症状分为症状组40例和无症状组5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结果无症状组患者宫腔镜病理检查结果主要为子宫内膜息肉,为65.38%(34/52);症状组患者发生癌变的比例较高,为35.00%(14/40)。结论绝经妇女子宫内膜增厚以子宫内膜息肉为主,宫腔镜的阳性检出率较高,可作为绝经妇女子宫内膜增厚的首选检查手段。

    作者:王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与 C肽水平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性大血管病变与C肽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52例T2DM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根据有无血管病变分为大血管病变组及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病史及空腹血糖( FBG)、餐后2h血糖(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FCP)、餐后2h C肽(PC)、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尿酸( UA)等临床指标。结果两组间比较,大血管病变组患者的年龄较大、病程较长、FCP较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FBG、PBG、HbA1C及 LDL-C均高于对照组,HDL-C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P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吸烟、FBG为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危险因素,(P<0.05),而HDL-C及FC为保护因素(P<0.05)。结论2型糖尿病的大血管病变是常见并发症,C肽可能对2型糖尿病的大血管病变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杨奕;梅艳洁;章秋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胃癌患者手术前后情绪及注意偏向的变化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情绪及注意偏向的变化。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 SAS)、抑郁自评量表(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及情绪词Stroop任务作为评定工具,对58例胃癌患者在手术治疗前后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手术治疗后SAS,SDS得分[(45.74±4.71)分,(55.03±5.30)分]较手术前降低[(52.09±5.72)分,(51.92±6.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16,P<0.000;t=3.824,P=0.001);情绪词Stroop任务中负性词的正确率在手术后[(84.77±8.96)%]较手术前[(79.03±14.18)%]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7,P=0.013)。结论手术治疗后患者情绪状态均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手术后负性情绪仍较明显,需加强心理疏导。

    作者:夏伦保;夏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血氨、层黏连蛋白与血小板参数变化在肝硬化合并肝癌诊断中的关系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血氨水平、层黏连蛋白和血小板参数变化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08例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肝癌组),其中男71例,女37例,年龄37~71岁,平均55.6岁。按照Child-Pugh分级标准, A级28例,B级32例,C级48例。正常对照组67例,男41例,女26例,年龄37~62岁,平均46.8岁。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层黏连蛋白(LN),血氨(NH3)采用连续监测法,血小板参数用贝克曼库尔特五分类血常规分析仪检测。比较肝癌组与对照组、肝癌组Child-Pugh分级间的NH3水平、黏连蛋白( LN)、血小板参数的变化。结果肝癌患者NH3、LN、MPV、PDW升高, PLT和PCT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Child-Pugh等级上升,NH3、LN、MPV、PDW逐渐升高,PLT和PCT下降,分级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癌患者随着肝功能的下降,NH3与LN、PCT呈直线相关,与PLT、MPV、PDW无明确相关。结论联合观察血氨、层黏连蛋白与血小板指标变化对肝硬化合并肝癌无创伤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叶迎宾;刁淑梅;章健;黄秀香;赵斗贵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改良 Bricker回肠膀胱术21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全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3年3月因膀胱肿瘤行全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9~36个月,平均18个月,肠道相关并发症3例,切口感染2例,远处转移1例。结论改良回肠膀胱术简单易行,“拖入法”输尿管再植能有效避免尿瘘的发生,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手术方式。

    作者:吴涛;沈洪;冷国雄;章久武;胡尚武;王海波;王鹏;张严;段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服农药自杀未遂者相关社会心理因素研究

    目的:了解服农药自杀未遂者社会心理相关因素的特征,为制定合理有效的预防及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55例服农药自杀未遂者(患者组)及60名性别构成、年龄、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被试进行特质焦虑量表( TAI)、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 CES-D)及艾森克人格问卷( EPQ)测评,评估其相关心理因素;同时对所有被试进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测评,评估其相关社会因素。结果患者组在TAI及CES-D上的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患者组在EPQ各子量表中P(精神质)和N(神经质)上的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在子量表E(内外向)和掩饰性(L)上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组在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及支持利用度上的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患者组积极应对得分低于对照组,消极应对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焦虑、抑郁、人格特征不稳定、社会支持不足及应对方式不良与服农药自杀未遂者密切相关。

    作者:汪自周;王佐;程江南;余妹霞;李衡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泌尿系结石83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1月-2013年10月所收治的83例泌尿系结石患者,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观察其手术方法、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83例泌尿系结石患者78例一次碎石成功,成功率93.98%,平均碎石时间(31.7±9.12)min,术后2~4周复查KUB检查,结石排净率达90.36%。结论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泌尿系结石,疗效确切、安全、组织损伤小,具有碎石成功率和结石排净率高的优点,是目前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一种较佳微创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曹孝线;刘四平;杨兴照;马麒;杜甫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估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管壁运动的意义

    目的:探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评估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CCA)管壁运动的意义。方法选取30名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30例健康正常人(对照组);常规二维超声观测CCA的内径、IMT及斑块情况;采用VVI技术对受检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得并记录右侧CCA管壁短轴方向二维图像前壁、前内侧壁、后内侧壁、后壁、后外侧壁、前外侧壁6个节段的径向大速度(Vs)、切向大应变(Smax)及切向大应变率(SRmax),对各组相关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糖尿病组IMT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及对照组颈总动脉内径测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糖尿病组患者CCA6个节段的Vs、Smax和SRmax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 VVI技术可用于评价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管壁运动的协调性,可以评估动脉的弹性状况。

    作者:李保启;王金萍;许红强;伍宏兵;陈晓艺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淋巴结外 Rosai-Dorfman病临床病理观察

    目的:探讨淋巴结外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病( SHML,Rosai-Dorfman病)的病理诊断,免疫组化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对3例淋巴结外SHML患者进行HE、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患者男性1例,女性2例,年龄38~72岁。其中一例为多发病变,位于胸部及腹壁软组织。另两例为单发病变,分别位于右上肢软组织及右侧胫骨下段。组织学显示病变内大量组织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形成染色深浅不一的结节样区域。组织细胞体积大,胞浆丰富,核呈泡状,可见小核仁,在组织细胞的胞浆内,可见淋巴细胞吞噬现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该组织细胞表达S-100蛋白与CD68。结论淋巴结外SHML是一种罕见的组织细胞增生性病变,在病理诊断方面,易误诊、漏诊,明确病理组织学特点在鉴别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作者:胡怀远;宋瑞;张辉;邹萍;吴静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血浆和肽素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血浆和肽素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2013年4月1至2013年10月31日连续入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2例,采用动态血压仪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室间隔厚度、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室后壁厚度,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将患者分为左心室肥厚组(LVH,n=38)与非肥厚组(NLVH,n=44)另选取4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三组患者血浆和肽素水平,分析其与LVMI、BMI 和血压的关系。结果 LVH 组血浆和肽素水平(1218.91±90.48)ng· L-1高于非肥厚组(1018.22±84.31)ng· L-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表明,和肽素与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和LVMI呈正相关(P<0.05)。结论和肽素与血压水平及左室肥厚程度呈正相关,可能是高血压严重程度的预测因子。

    作者:程婧;何非;吴继雄;王晓晨;盛建龙;胡广全;许邦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现状分析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 ICU)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好发部位、常见菌种及耐药性,并探讨其危险因素,为有效控制真菌感染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7月入住我院ICU患者送检的各类标本进行真菌培养、菌种鉴定和真菌敏感试验。结果824例患者中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108例,感染发病率为13.11%;真菌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常见,占53.04%,其次为泌尿道(31.3%)、血液(6.08%)、肠道(4.36%)等;在所分离的115株真菌中,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46.09%)、光滑假丝酵母菌(23.48%)、无名假丝酵母菌(11.3%)及热带假丝酵母菌(10.43%);所有分离的菌株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敏感,对氟康唑、伊曲康唑及伏立康唑部分耐药;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机械通气、侵入性操作、低蛋白血症、激素应用等是ICU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ICU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白色假丝酵母菌为常见;临床应重视病原学检查,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提高机体免疫力是预防住院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主要措施。

    作者:钟明媚;张琳;张金;杨薛萍;高志庆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动脉介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动脉介入治疗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34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予患肢动脉内介入溶栓治疗。结果治愈20例,显效4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1%。结论通过动脉介入治疗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方法临床疗效满意,相对于其它方式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作者:郝国强;邢壮杰;郑新;李润生;赵晖;邓芝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特征对甲状腺病变良恶性鉴别的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3月至2013年10月甲状腺结节患者76例,均行病理检查,分析超声特征与病理良恶性的相关性。结果结节的形态、边界、回声、钙化、声晕及血流表现与病变的良恶性关系密切,术前超声对良性结节定性诊断准确率为87.9%,对恶性结节定性诊断准确率为70%。结论超声图像特征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有一定临床价值。

    作者:吴晓晴;李国乔;周与群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脑出血微创锥颅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锥颅软通道技术治疗脑出血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011年该科应用软通道技术治疗脑出血42例病人情况。结果39例颅内血肿或脑室积血被基本清除,并顺利拔管,占92.86%。其中,治愈好转27例,占64.29%;11例患者术后存在肺部感染,家人因经济等原因自动出院回当地治疗,占26.19%。1例治疗好转拔管后家人要求转院,3例脑疝手术未能纠正,家人放弃治疗出院死亡,占7.14%。结论锥颅软通道技术是治疗脑出血的简单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勇;杜家富;丁广贵;刘永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的价值及体会

    目的:探讨超声诊治小儿肠套叠的价值及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09年6月至2012年11月间诊断肠套叠的86例患儿声像图特征,并结合X线空气灌肠、手术和病理结果,分析超声诊断价值及方法。结果超声诊断肠套叠,横切面呈“靶环征”、纵切面呈“套筒征”特异性高,诊断正确率可达100%。仔细观察套叠包块结构,详细描述声像图特征及相关测量数据,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客观依据。结论超声特别是高频超声在肠套叠诊治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朱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乳腺微小实性病变超声诊断与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声像图特征及超声在微小乳癌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76例乳腺微小实性病变声像图特征。结果乳腺微小实性病变声像图在边界、后方透声、纵横比、有无钙化方面有统计学差异,恶性病变血流特征明显。结论典型良性微小实性病变诊断较易,部分与恶性病变鉴别困难,超声提示有恶性倾向者宜早期手术。超声对乳腺微小实性病变具有较高的鉴别与诊断价值。

    作者:段开诚;王玲;周怡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经手术切除的原发性小肝癌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经手术切除的原发性小肝癌患者的复发影响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0年6月54例在我科经手术治疗的小肝癌患者进行回归性分析,入选患者均具有完整的临床病理资料,平均随访27.2个月,以肿瘤复发或转移作为终点事件,通过单因素及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影响预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48例患者获得随访截至至今,3例患者失访,随访率为94.1%。10例患者死亡,27例复发或转移,肝内复发21例,4例肝内复发伴肺转移,1例脑转移,1例骨转移,术后总体(overall survival,OS)生存时间为5~71个月,中位OS时间为30个月,1、3年总体生存率为97.2%、82.1%;无瘤(disease free survival, DFS)生存时间为2~73个月,中位DFS时间为24个月,1、3年无瘤生存时间为70.2%、54.2%。将19项因素分别纳入单因素及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门脉癌栓,肿瘤直径超过3 cm,肿瘤多发,术中输血超过600 mL是影响小肝癌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 P<0.05)。结论小肝癌切除术后患者预后较好,无瘤生存时间受门脉癌栓,肿瘤直径超过3 cm,肿瘤多发,术中输血超过600 mL等因素影响。

    作者:苏瑛;龚昭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PiCCO 监测指标与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观察不同预后的感染性休克患者脉搏指数连续心排血量( PiCCO )监测指标的差异,探讨PiCCO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在PiCCO检测下采用常规集束化治疗,28d后根据预后转归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患者首次PiCCO的差异,探讨该指标与死亡的相关性。结果27例患者病情好转,23例病情恶化死亡,分别纳入存活组和死亡组。两组患者的CI、EVLWI、PVPI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TBVI、SVRI 差异不明显(P>0.05)。以患者转归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入院时 CI(R=0.509)、EVLWI (R=0.634)以及 PVPI(R=0.312)对患者预后有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 PiCCO监测可评估、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CI、EWLWI、PVPI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孙风来;马耀;林海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EBV感染患儿不同疾病型别与其免疫状况的关系

    目的:探析EB病毒( EBV)感染患儿外周淋巴细胞亚群抗原表达率、血游离EBV-DNA拷贝数与其细胞体液免疫系统之间相关性的关系。方法收集于2010年2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254例患者,179例EBV感染儿童为实验组,排除肝功能异常及疱疹病毒感染儿童75例为对照组。实验组按照临床不同疾病型别分为一般性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 IM)组87例;重度单核细胞增多症(IM)组32例;慢性活动性EBV感染(CAEBV)组14例及噬血细胞综合征(EBV-HPS)组46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仪、血清免疫球蛋白分析仪、流式细胞仪测定EBV 感染患儿的外周淋巴细胞亚群抗原CD4+、CD8+、CD4+/CD8+、CD16+56(NK)表达率。结果 CAEBV组IgE水平明显高于其他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BV-HPS组IgG、IgA显著低于其他组别,且C3、C4水平明显低于其余4组,C4数值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轻度IM组、中重度IM组的CD8+的数值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EBV-HPS组细胞总T细胞,CD4+、CD8+、CD4+/CD8+、NK、B细胞均显著下降,其中除了B细胞与CAEBV组较无差异之外,与其余4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CAEBV组CD4+升高缓慢,CD4+/CD8+较其余EBV感染患儿有升高趋势,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儿童EBV感染引起的肝脏功能性损伤与T细胞免疫调节失衡有关,不同疫病类型与外周淋巴B细胞体液免疫降低显著度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熊维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血栓弹力图的临床应用(附28例疑似凝血异常患者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28例易发凝血功能紊乱疾病患者的血栓弹力图( thrombelastography ,TEG)检测结果参数及图形变化,探讨其在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8例凝血功能易发紊乱的疾病患者和26例健康志愿者,抽取抗凝血,按TEG检测仪标准操作规程由专人进行TEG检测。结果28例患者的TEG检测中R时间、K时间、α角及大振幅MA的异常比例分别为46.4%、14.3%、21.4%和14.3%;与26例健康志愿者TEG检测结果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TEG 可以反映易发凝血功能紊乱疾病患者的凝血全貌,及时准确判断患者凝血功能,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卞茂红;朱帮强;钟涛;程越;胡海亮;马文娟;张循善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孕中期唐氏筛查法在高龄孕妇中的意义探讨

    目的:探讨孕中期唐氏筛查法在高龄孕妇胎儿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对2012年11月至2013年10月该院2521例孕中期(15~20周+6天)孕妇进行游离雌三醇( uE3)、绒毛促性腺激素(β-HCG )、甲胎蛋白( AFP)3项血清标志物指标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为高风险的孕妇于孕16~22周行羊膜腔穿刺进行胎儿羊水检查,并分析唐氏筛查法在高龄孕妇中的临床意义。结果(1)2521例孕妇中,高龄孕妇87例,高龄高风险孕妇16例,阳性率18.39%。适龄孕妇2434例,106例高风险,阳性率4.35%。两组高风险阳性率比较有显著差异(X2=35.93,P<0.00);高龄孕妇组唐氏综合征、18-三体、NTD高风险率均显著高于适龄孕妇组,P<0.01;(2)唐氏筛查法提示高风险的孕妇122例,其中染色体异常4例(2例唐氏综合征,1例18-三体综合征,1例NTD),染色体异常率3.77%;随防低风险组2399例孕妇所生婴儿,未见上述三种疾病,两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χ2=78.78,P<0.00)。结论(1)年龄对胎儿唐氏筛查高风险阳性率有很大影响,随着孕妇年龄增长,胎儿唐氏筛查高风险阳性率提高;(2)唐氏筛查法提示高风险组的孕妇胎儿染色体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低风险组的发生率。孕中期唐氏筛查法是预测高龄孕妇异常胎儿的有效方法。

    作者:袁雪蓉;伍亚玲;冯玉琼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8781例宫颈液基细胞学分析

    目的:分析8781例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及其与组织学检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细胞学诊断采用TBS进行分析,199例异常细胞学检查与活检组织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10例(4.7%)标准有鳞状上皮病变,3例(0.03%)有腺上皮病变,细胞的鳞状上皮病变与年龄大小呈正相关(r=0.105,P=0.036)。活检与细胞学检查阳性符合率高。结论成年女性应常规做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癌前病变,及时治疗。

    作者:王红群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两种术式治疗老年肱骨近端Ⅲ、Ⅳ型骨折的近期疗效比较

    目的:分析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 LPHP)与人工肱骨头置换术( HHR)治疗老年肱骨近端Ⅲ、Ⅳ部分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应用LPHP与HHR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各17例和12例。统计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HHR组在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上优于LPHP组。 LPHP组术后并发症6例,HHR组1例。 HHR组在肩关节外展、外旋方面明显优于LPHP组(P<0.05)。结论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前提下,近期HHR并发症明显少于LPHP,配合早期、规范的功能锻炼,HHR组病人肩关节总体功能恢复优于LPHP组。

    作者:储曾飞;吕建军;江淮;邵松;许俊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中药二丹红藤败酱汤联合通络灌肠颗粒基础上加用抗生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 PID)的疗效。方法选择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78例PID患者,依据症状、体征和病程进行病情严重程度评分,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A组)、中药治疗组(B组)和西药治疗组(C组),比较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96.2%,B组为80.8%,C组为69.2%,A组疗效明显优于B组及C组( P<0.05)。 A组在改善下腹痛、腰骶胀痛、带下增多等症状及子宫活动受限或压痛体征方面,明显优于B组及C组(P<0.05)。 B组在改善下腹痛症状及缓解子宫活动受限或压痛体征方面明显优于C组(P<0.05)。 A组和B组患者在治疗后C反应蛋白均下降明显(P<0.05),其中A组的下降幅度大。结论中药二丹红藤败酱汤联合通络灌肠颗粒配合抗生素对于治疗PID具有一定优势。

    作者:徐云霞;李伟莉;周军;刘春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塞来昔布对肝癌 HepG2 HepG3细胞的免疫增敏作用

    目的:探讨选择性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Celecoxib)对人肝癌HepG2和HepG3细胞株对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 TRAIL)的增敏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以人HepG2 HepG3肝癌细胞为研究对象,以塞来昔布和TRAIL作为干预手段,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 MTT)法检测塞来昔布对肝癌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塞来昔布联合TRAIL对HepG2,HepG3细胞的凋亡及DR4,DR5的表达。塞来昔布与不同效靶比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联合作用于人肝癌细胞株,经LDH检测法检测其杀伤作用。结果塞来昔布及TRAIL对人肝癌HepG2和HepG3细胞株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塞来昔布联合TRAIL可显著增敏TRAIL对HepG2和HepG3的杀伤,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经过塞来昔布预处理的肝癌细胞更易被CIK细胞杀伤。结论塞来昔布对人肝癌HepG2和HepG3细胞株具有明显细胞毒性,联合TRAIL及CIK可显著增敏后者对肝癌细胞的杀伤效应,其机制可能与塞来昔布上调DR4,DR5有关。

    作者:刘永庆;童斯浩;鲍扬漪;王成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环孢素的肝毒性与血药浓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环孢素血药浓度与环孢素所致肝毒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5例肾移植术后以环孢素为主治疗的患者,每隔7 d于早晨测定服药前5 min及服药后2 h的环孢素血药浓度C0、C2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连续采集服药3个月内的数据。结果12例患者发生环孢素致肝功能损害(占34.3%);肝功能损害患者的C0平均为(339.9±118.1)μg· L-1,与肝功能正常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2平均为(1382.8±517.4)μg· L-1,显著高于肝功能正常的患者(P<0.05);血药浓度C2与ALT、TBIL、TBA存在高度正相关(r=0.9897、r=0.9965、r=0.9878)。结论环孢素的肝毒性与血药浓度C2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C2可以作为临床上调整环孢素剂量的一个常规指标。

    作者:刘颖;谭波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低强度抗凝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安徽地区汉族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低强度抗凝应用于患者的安全性,为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给予佳的华法林抗凝剂量及佳的INR控制标准提供参考。方法对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509例安徽省地区汉族人群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给予华法林低强度抗凝治疗。随访期间,记录其PT、INR值及华法林剂量。统计出血及血栓、栓塞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结果失访及数据不完整的有40例,数据较完整的有469例,随访1~37个月,平均(18.13±6.02)月,总随访1960.8人年。男211例,女258例,平均年龄(40.52±13.38)岁,其中行MVR 268例,AVR 115例,DVR 86例。所换瓣膜均为双叶机械瓣膜,其中153枚St.Jude Regent瓣膜,291枚CarboMedics瓣膜,111枚国产GKS瓣膜。结果平均INR为2.11±0.56,平均华法林剂量为(3.124±2.4)mg。共有47例抗凝相关并发症,其中出血事件37例(发生率为1.89%pt-y),血栓、栓塞事件有10例(发生率为0.51%pt-y)。另外,5例死亡,与抗凝相关有3例。术前患者共有316例合并房颤,43例合并左房血栓。结论安徽省人群瓣膜置换术后患者INR控制在1.8~2.2是合适的,可以有效控制血栓、栓塞及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合并房颤患者及行DVR的患者的抗凝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此类患者应加大复查频次,及时调整华法林剂量。

    作者:刘状;葛圣林;张成鑫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连续腰麻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剖宫产术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产妇剖宫产术连续腰麻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产妇剖宫产患者52例,连续腰麻组29例,全身麻醉组23例,分析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出血量等基本情况,记录两种麻醉过程血压、心率变化及对于新生儿的影响。结果两组在血小板计数、出血量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连续腰麻组产妇在新生儿Apgar评分1 min,5 min无影响与全麻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两组血压在麻醉开始后均下降,但在麻醉后10 min连续腰麻组血压下降幅度大于全麻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连续腰麻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产妇剖宫产麻醉中可安全有效实施。

    作者:张宁;徐铭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5%果糖注射液预防无痛结肠镜术后低血糖反应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5%果糖注射液在预防无痛结肠镜术后低血糖反应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以0.9%氯化钠注射液为对照,观察5%果糖注射液对无痛结肠镜检查者术中、术后指尖血糖的影响,并对比两组低血糖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输液前指尖血糖平均值为(4.83±0.55)mmol· L-1,与输液125 mL时(4.87±0.65)mmol· L-1及输液结束后10 min(4.89±0.76) mmol· L-1,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输液125 mL时及输液结束后10 min指尖血糖平均值与输液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试验组中有17例(5.72%)于术后发生低血糖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103,34.68%)(P<0.05)。结论5%果糖注射液可有效预防无痛结肠镜术后低血糖反应。

    作者:刘佰纯;宋莹;魏丽娟;李俊安;陈鑫;王晓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二甲双胍联合激素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近期以及远期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激素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近期以及远期疗效。方法74例PCO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达英-35口服,观察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达英-35口服,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情况、性激素、糖代谢相关指标、排卵和妊娠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卵泡刺激素(FSH)水平无明显变化,黄体生成激素(LH)和睾酮(T)水平显著降低,LH/FSH比值也显著降低,性激素结合蛋白(SHBG)显著增高(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糖代谢相关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治疗后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R)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排卵率和妊娠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激素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疗效显著,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的内分泌与代谢紊乱,提高排卵率和妊娠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张建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缬沙坦氨氯地平复方制剂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缬沙坦氨氯地平单片复方制剂( SPC)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80例初诊高血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缬沙坦80 mg/氨氯地平5 mg单片复方制剂治疗,对照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治疗,随访24周,记录血压控制情况,不良反应,口服药物剂量。结果观察组、对照组中因不良反应退出研究分别为1例,5例。观察组组治疗期间口服1片药物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LVMI、颈动脉IMT均有明显下降,但观察组降低幅度比对照组更显著(P<0.05),且观察组血压控制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缬沙坦80 mg/氨氯地平5 mg单片复方制剂治疗高危高血压患者效果明显,单片口服血压达标率高,对靶器官保护效果显著,患者耐受性好。

    作者:李学军;郑琼;谢铁松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恢复阴道微生态对复发性细菌性阴道病的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细菌性阴道病( BV)在治疗过程中,采用乳酸杆菌阴道制剂恢复阴道微生态,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复发性BV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5例,研究组45例,对照组单纯抗厌氧菌治疗直至临床症状消失,每次月经干净后检测阴道分泌物,BV阴性持续3个月即停药。研究组同样治疗3个月后继续采用乳酸杆菌阴道胶囊,短期巩固治疗持续3个月,调节阴道微生态,两组停药后均随访3个月,统计两组复发率情况。结果对照组第1、2、3个月复发率分别是34.29%,40.00%,45.71%。研究组第1、2、3个月复发率分别是11.11%、15.56%、17.78%。研究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结论在复发性BV治疗中给予乳酸杆菌阴道胶囊制剂进行巩固治疗,积极恢复阴道微生态,可明显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

    作者:郭爱霞;李红林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序贯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性胃溃疡的疗效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序贯法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胃溃疡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胃溃疡患者193例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10 d序贯疗法组( A组)99例,10 d三联疗法组( B组)94例。分析影响临床疗效的因素,包括方法因素、社会人口因素、年龄和体质因素、生活因素、并发症严重程度。结果首先组间比较,序贯法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的三联疗法;其次,序贯法组内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1)女性有效治疗HP的概率比男性高25%( HR 0.75,95%CI,0.56~0.74);(2)文化程度低的患者治愈HP的几率低于文化程度高者(HR1.44,95%CI,1.21~1.71);(3)儿童患者(HR1.44,95%CI,1.23~1.68)的治愈率明显高于成年人26.2%;(4)即使患有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和幽门梗阻的患者,HP治愈率也高达82%(HR1.92,95%CI,1.48~2.32)和53%(HR1.53,95%CI,1.18~1.78)。结论通过组间、组内比较分析,序贯治疗方案实现了更高的根除率,且影响序贯法疗效的因素可控。

    作者:鲁大林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HPLC法测定地龙舒腰口服液中芍药苷的含量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地龙舒腰口服液中芍药苷的含量,为完善该制剂质量标准中含量测定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固定相,甲醇-水(40∶60)为流动相,流速:0.8 mL· min-1,检测波长:230 nm,柱温:40℃,进样量:10μL。结果芍药苷在6.256~21.896 mg· L-1的含量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100.3%。 RSD为0.77%( n=6)。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该制剂的含量测定。

    作者:樊映轩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双波长 HPLC法同时测定穿心莲浸膏中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的含量

    目的:建立双波长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穿心莲浸膏中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Intersil C18色谱柱(250 mm ×4.6 mm,5μm),以甲醇-水(60∶4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穿心莲内酯为225 nm,脱水穿心莲内酯为254 nm;柱温为35℃;流速为1.0 mL· min-1。结果穿心莲内酯进样量在0.1043~1.043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1.0000,n=5),脱水穿心莲内酯进样量在0.0999~0.999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1.0000,n=5);穿心莲内酯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53%(RSD=1.27%,n=6),脱水穿心莲内酯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51%(RSD=1.10%,n=6)。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能准确测定穿心莲浸膏中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的含量。

    作者:汪剑飞;吴静;胡杰;叶文才;范春林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根痛平胶囊中非法添加松香酸的补充检验方法研究

    目的:建立根痛平胶囊中非法添加松香酸的HPLC_PDA (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查法。方法选用Thermo SCIENTIF-IC,AcclaimTM120,C18(5μm,4.6 mm ×250 mm)色谱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PDA),乙腈-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1.0 mL· min-1,检测波长241 nm(200~300 nm)。通过比对供试品与对照品HPLC色谱保留时间及其光谱图,对根痛平胶囊中是否非法添加松香酸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13批根痛平胶囊样品中3批未检出,2批次检出量低于2.795 mg· g-1,8批检出松香酸,含量高者达768.1 mg· g-1。结论此方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操作简单,可以用于根痛平胶囊中非法添加松香酸的定性定量检查。

    作者:余俊;曹美婧;薛霞飞;陈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软膏中桉油精和α-蒎烯的含量测定

    目的:建立软膏中桉油精和α-蒎烯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GC内标法对桉油和松节油进行含量测定,以环已酮为内标。结果桉油中的桉油精在28.093~84.279 mg · L-1内线性关系良好( 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5%, RSD=1.19%(n=6);松节油中的α-蒎烯在28.157~84.526 mg· 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3%,RSD=0.64%(n=6)。结论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王希;陈优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正交设计优选炮姜中新生成分姜酮的超声提取工艺

    目的:优选炮姜中新生成分姜酮的超声提取工艺。方法采用UPLC法测定炮姜中新生成分姜酮的含量,色谱柱为Waters Acquity BEH C18(100 mm ×2.1 mm,1.7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0.3 mL· min-1,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0℃。采用正交设计法,考察乙醇浓度、倍数、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姜酮的含量的影响。结果乙醇倍数与提取时间对提取结果有显著性影响(P<0.05),综合分析姜酮的佳超声提取工艺为:80%乙醇,10倍量,提取1次,提取时间40 min。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合理可行,可为炮姜的质量控制和进一步开发提供依据。

    作者:黄玉霞;夏伦祝;高家荣;汪永忠;李亚茹;李钰馨;韩燕全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CPUY11018选择性抑制豚鼠心室肌晚钠电流

    目的:观察CPUY11018对急性分离的豚鼠心室肌细胞晚钠电流的作用。方法运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晚钠电流,并观察其在药物作用下的变化。结果 CPUY11018可以浓度依赖性抑制心肌晚钠电流,其 IC50为(0.11±0.02)μmol· L-1。CPUY11018对心肌快钠电流抑制的IC50为(1.06118±0.034)μmol· L-1,明显高于晚钠电流的IC50。结论 CPUY11018可选择性抑制心肌细胞的晚钠电流。

    作者:靳思思;郭巧;熊伟;杨倩;汤依群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单硝酸异山梨酯对小鼠损伤血管修复的影响

    目的:研究单硝酸异山梨酯对小鼠损伤血管修复的影响。方法采用电刺激小鼠颈总动脉制备血管损伤模型,再应用伊文思蓝染色研究损伤血管内皮修复过程。通过测定血管收缩、内皮依赖性舒张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来评估NO对损伤血管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经单硝酸异山梨酯预处理一周(7 d)和一个月(30 d)的损伤血管,跟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在内皮修复过程中没有显著性差异,同时血管平滑肌细胞没有显著性改变。经过单硝酸异山梨酯预处理的小鼠损伤血管的功能也没有改善。结论血管平滑肌的修复并不是再生,平滑肌的修复主要靠已有平滑肌细胞的迁移,短期应用单硝酸异山梨酯可一定程度上抑制损伤后血管内膜增厚和血管重构。

    作者:解岩;黄伟;王鹏;王晓艳;张婷婷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制片压力对不同厂家尼群地平片溶出度的影响

    目的:考查制片压力对市售不同厂家来源的尼群地平溶出度的影响,为片剂生产工艺流程提供参考。方法参考中国药典(2010版)方法,以0.1 mol· L-1盐酸溶液-乙醇(70∶30)900 mL为溶出介质,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尼群地平片含量为指标,测定不同厂家尼群地平片体外溶出度,并用相似因子法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个厂家尼群地平片的溶出度存在差异,以金陵药业产品为对照,结果显示F2均小于50,而经过改进压片时压力后,溶出度基本一致。结论不同厂家生产的尼群地平溶出度有一定的差异,制片压力对其影响较大。在生产时应作参考,确保药品质量安全有效。

    作者:陈志;李传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大黄中蒽醌苷元双相动态提取方法研究

    目的:优选大黄中蒽醌苷元的双相动态提取工艺。方法以蒽醌苷元含量为指标,选取提取溶剂倍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优选提取工艺条件。结果佳提取工艺为加10倍量溶剂,80℃水浴提取3次,每次1.5 h。结论该优选工艺合理,稳定可行,蒽醌苷元提取率高。

    作者:李除夕;丁菲;贾树田;胡正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丹黄胶囊的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丹黄胶囊的质量标准,为其质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薄层色谱( TLC)法对制剂中的丹参、川芎、五味子和黄芪四味药材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色谱条件为C18色谱柱(5μm,250 mm ×4.6 mm),流动相为甲醇-水(80∶20),检测波长为270 nm,流速1.0 mL· min-1。结果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专属性强;丹参酮ⅡA在1.77~15.93 mg· 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丹参酮的平均回收率为99.55%,RSD=1.10%(n=6)。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度高,所建标准可用于丹黄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白涓涓;杨瑛;王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渐进式康复护理对促进冠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目的:观察早期渐进式康复护理促进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心脏康复的影响以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入院的冠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时给予早期渐进式康复护理,包括健康意识教育、心理调节、饮食指导和渐进式康复运动,护理干预时间均为1年,1年后对两组患者的生理检测结果、体质量指数、血压、空腹血糖、运动耐受强度、胸闷的发作频率及其射血分数进行比较。结果患者在健康意识、心理健康和饮食合理性方面比较,观察组渐进式护理干预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体质量指数、收缩压为、舒张压、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组每次爬楼梯级数、每月胸闷发作次数,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渐进式康复护理可促进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心脏康复,临床疗效满意,可显著提高患者心脏康复水平和患者生活质量,且患者易于接受亦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熊盛梅;余冬;龚蕾;李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抑郁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伴抑郁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32例合并抑郁的COPD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包括心理干预、行为干预、呼吸功能康复训练等。4个月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评价两组患者抑郁改善情况,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 SGRQ)评价患者生活质量。随访1年,统计两组患者急性发作次数。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干预组患者肺功能、抑郁程度、生活质量较干预前发生明显改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对照组比较FEV1、FEV1/FVC、HAMD量表评分以及SGRQ问卷中的疾病影响部分和总分两项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对照组护理前后,除FEV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1),其余各项指标均与护理前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1年,两组COPD急性发作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COPD合并抑郁的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抑郁症状、改善肺功能、减少急性发作次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毕可琴;胡晓波;田华;宋增敏;周晋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加速康复外科术前两种口服葡萄糖溶液方法的比较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术前口服葡萄糖溶液方案。方法将择期手术的5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A组和B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与术前晚8时后禁食固体食物,A组只在术前晚9~10时口服10%葡萄糖液1000 mL,B组于术前晚9~10时口服10%葡萄糖500 mL,手术晨5~6时再口服500 mL。结果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术中呕吐致肺吸入并发症;术前口渴、饥饿的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口渴、饥饿的发生率高于B组;两组依从性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A组依从性明显低于B组;术前晚睡眠时数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A组睡眠时数明显低于B组。结论择期手术术前晚8时后禁食固体食物,术前晚9~10时口服10%葡萄糖500 mL,手术晨5~6时再口服500 mL,其方法具有较高可行性和优越性。

    作者:廖理芳;蒋美丽;张梅;张文琼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急诊护理路径对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对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58例行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行急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病死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评分)、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肌力疗效及出院时间的区别。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病死率分别为3.6%和3.3%(P>0.05);干预后2周观察组Barthel指数及Fugl-Meyer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肌力疗效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90.0%vs 71.4%,P<0.05);观察组出院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护理路径可显著改善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李艳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舒适护理在快速心律失常患者行射频消融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射频消融术( RFCA)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护理方法。方法分析总结2011年1月-12月应用射频消融术治疗心律失常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即入院后给予身体评估和心理评估。包括围手术期管理,如饮食、运动、用药、床上大小便指导、手术方法、心理等方面;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模式,即根据患者个体特点,责任护士、患者及家属共同拟定护理计划。比较2组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情况。结果64例患者中研究组舒适度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射频消融术是目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有效的方法,采取舒适护理措施,不仅使患者尽快康复回归社会,而且还有效的提高患者舒适度、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陆克琴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流程优化对改善骨折患者手术效率的影响

    目的:观察流程优化对改善骨折患者手术效率的影响,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该院普外科收治的骨折患者将其实施流程优化前后分为优化组和常规组,优化组在常规组传统护理的基础上增加手术室资源的合理运用及布局改造,评估现有护理工作流程中的弊端并成立手术室管理保障小组,重组优化人力资源,采用连续性排班模式等措施,对两组患者手术室实施服务流程后的手术效率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优化组的手术等待时间、检查时间、麻醉恢复滞留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由67.1%增加到93.9%,舒适度由52.4%增加到97.6%。结论通过对传统手术室服务流程的重建和改善,新型流程优化模式有利于患者满意度和手术效率的提高,为现代手术室提供更为科学、系统、全面的服务理念。

    作者:宦小芳;郭秋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血液透析留置针建立扣眼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拟行扣眼法穿刺时,用血液透析留置针建立扣眼的可行性。方法对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在该院拟行扣眼法穿刺的患者40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方法。观察组操作者用血透留置针穿刺并留置内瘘至更换钝针穿刺为止。比较两组建立扣眼的效果差异及不良反应,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建立扣眼成功率分别为对照组95.0%,观察组97.5%,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建立一对扣眼平均耗时、扣眼钝针穿刺容易例次、钝针初始穿刺一月疼痛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留置针打折3例、凝血1例、留置针留置内瘘侧肢体轻度胀痛3例,对照组穿刺渗血48次。结论留置针建立扣眼的效率高于普通内瘘穿刺针,能缓减扣眼穿刺护士人力资源配置不足的压力,有利于扣眼穿刺的持续开展,但对患者透析间期依从性有较高的要求。

    作者:姚玉容;余秀峰;吴云霞;徐吉仙;伍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加强护理干预在老年重症肺炎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和探讨加强护理干预在老年重症肺炎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6例老年重症肺炎并发VAP的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综合护理,具体内容包括:保持良好的病房环境、做好机械通气常规护理工作、加强口腔护理、吸痰护理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加强护理干预,具体包括:定期对气管内的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并对分离出的致病菌做好药敏试验,重视吸痰规范操作,重视营养及饮食护理等。观察两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转归。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及肺功能。结果观察组呼吸机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9.89±2.12)d、(14.58±2.45)d,对照组分别为(13.35±3.45)d、(18.65±4.78)d,观察组呼吸机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42%,病死率为8.33%,对照组分别为31.25%、25.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气指标无显著差异,但治疗后观察组pH、PaO2、Sa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H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PEF、PEEPi无显著差异,但治疗后观察组P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EEP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重症肺炎并发VAP的患者,可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利于炎症反应的控制,缩短住院时间及呼吸机使用时间,从而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程书;江漫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持续护理对于腹膜透析治疗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讨论持续护理对于腹膜透析治疗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3年9月在该院进行腹膜透析治疗的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40例,对患者出院后1个月和3个月后的肝肾功能、临床疗效、及自我护理能力进行比较。结果患者出院3个月后的总蛋白、白蛋白数值及尿量均显著增高,尿素氮、血肌酐值均明显降低( P <0.05);同时腹膜炎发生率、治疗总体有效性及自护能力的提升有明显改善( P<0.05)。结论持续护理对于帮助腹膜透析治疗肾病综合征伴急性肾损伤的患者的健康恢复、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改善临床症状有显著疗效。

    作者:曹家月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某三甲医院普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了解该院对比干预前、后普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估干预措施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实施干预前后2011年1-6月和2013年1-6月该院普外科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腹股沟疝手术三类清洁手术出院病例,对其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评价干预前后各项数据以验证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由100%下降为19.3%,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由0.0%上升为78.0%。结论该院采取的干预措施有效、可行,可明显提高围手术期的抗菌药物用药水平,但也存在着选择抗菌药物不重视经济性,有待进一步加强监管。

    作者:王儒强;赵同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临床药师会诊多重耐药及泛耐药细菌感染162例分析

    目的:分析多重耐药( MDR)及泛耐药( PDR)细菌感染特点,探讨临床药师对多重耐药及泛耐药细菌感染患者的会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62例多重耐药及泛耐药细菌感染病例,均经临床药师会诊,分析病原菌分布情况与耐药情况,观察临床疗效与细菌清除情况。结果共检出240株PDR细菌与MDR细菌,PDR细菌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3.33%),MDR细菌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为主(21.25%);临床药师用药方案总接受率为91.98%,临床有效率为94.20%,细菌清除率为78.26%,与药敏试验结果的用药细菌清除率为66.02%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多重耐药细菌及泛耐药细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以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而临床药师提供的用药方案,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应重视临床药师的会诊工作。

    作者:赵汉侠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环磷酰胺冲击治疗风湿免疫疾病规范探讨

    环磷酰胺因诸多优点在风湿免疫疾病中应用广泛,风湿免疫疾病中重症、急进性或累及多系统都可使用环磷酰胺冲击疗法,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可以更好地控制风湿免疫疾病的活动,减少系统损害,减少激素的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及提高生活质量,故有必要对环磷酰胺冲击治疗范围、剂量及毒副作用预防等进行规范及探讨。

    作者:张永文;张晓立;沈思钰;蔡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应用进展

    简要介绍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历程,产生及测定过程,现代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特点以及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粮食、食用油、肉类、乳制品、果蔬、茶叶等食品安全方面的应用和检测中的局限性以及存在问题。

    作者:张永权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肥大细胞在免疫反应中的调节作用

    肥大细胞( MC)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包括黏膜MC和结缔组织MC两个亚群。机体中MC不仅可作为效应细胞,也可作为免疫调节细胞起作用。它可通过MHC分子对抗原进行加工、递呈,也可产生化学因子募集T细胞。在免疫反应中,MC一方面通过直接接触或产生的TNF-α、蛋白酶类正向调节免疫应答,另一方面也可通过分泌IL-10等分子负向调节免疫应答。

    作者:陶象男;宋传旺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CD59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激活补体系统发挥其溶解作用是机体防御外来病原体和杀伤体内肿瘤细胞的主要途径之一。在补体激活的过程中,受到多种补体调节蛋白的调控,其中膜结合补体调节蛋白( membrane-bound complement regulatory protein , mCRP ) CD59能抑制补体激活终末阶段在细胞膜表面形成孔道的过程,保护自身组织免受补体激活的损伤[1]。

    作者:陈厚娣;夏先如;李鑫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白介素33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

    白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是细胞因子白介素1(IL-1)超家族的新成员,其受体为ST2,包括跨模型ST2(ST2L)和可溶性ST2(sST2)两种。 IL-33可以通过调节Th2介导的免疫应答,在诸多炎症中起着重要作用,包括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 IL-33在介导先天免疫反应调节中通过激活肥大细胞来发挥在RA中重要的作用。该文将近年来IL-33在RA动物模型、患者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邱艳;赵凌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药黄酮类成分抗化学性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严重影响了人类的健康,若病因持续存在就会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迄今为止尚无治疗特效药物。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多种中药的总黄酮成分对于化学损伤性肝纤维化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其作用的主要机制包括抗炎和保护肝细胞等,该文对中药黄酮类成分抗肝纤维化的作用进行总结,期望对预防和治疗肝纤维化以及抗肝纤维化药物筛选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作者:高天宁;陈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导致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200例药物不良反应病例报告,采用Person相关性分析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方式与各类不良反应表现的相关性。结果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导致的药物不良反应患者100例(50.00%),共112例次,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引起不良反应常见,构成比为42.86%(48例次),其次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构成比为32.14%(36例次);皮肤及软组织是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部位,构成比为(57.00%),其次为消化系统,构成比为(27.00%);经Person相关性分析后,给药时间过长、滴速过快、药液浓度过高、剂量过大等因素,均与不良反应显著相关( P<0.05)。结论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仍是该院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应进一步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有利于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常先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7例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聚集性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分析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出现聚集性不良反应的原因。方法该院2012年8月出现7例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所致聚集性药品不良反应病例,结合患者一般情况及ADR症状出现寒战、发热、疼痛等,查阅相关文献。结果分析此次聚集性不良反应发生原因为并用中成药注射液所致药物相互作用可能性大,其他不能排除原因为配伍稳定性变化、输液反应、异种蛋白质排异反应、老年人特殊体质。结论药品本身因素、药品使用因素、药品使用人群均关系到聚集性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一旦出现聚集性不良反应,及时停用药物,高度重视,严密监测。

    作者:纪芳;赵伍西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