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安徽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1008-6706
  • 国内刊号:34-1190/R
  • 影响因子:1.00
  • 创刊:1994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82-948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本刊“健康教育”栏目被评为安徽省科技期刊特色栏目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2017年16期文献
  • B-Lynch缝合术与宫腔纱布填塞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B-Lynch缝合术与宫腔纱布填塞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剖宫产术后难治性产后出血产妇11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9)和对照组(n=59),观察组采用B-Lynch缝合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宫腔纱布填塞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切口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输血量分别为(51.25±9.15)min、(1 672.09±378.53)mL、(443.72±112.29)mL、(1 737.21±472.16)mL,观察组分别为(38.35±8.58)min、(1 177.18±332.64)mL、(123.47±24.17)mL、(1 165.17±352.15)mL,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899、7.544、21.416、7.459,均P<0.05);对照组止血成功率、输血率、子宫切除率、切口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66.10%、71.18%、20.34%、(9.64±1.39)d、(11.14±2.18)d,观察组分别为86.44%、55.93%、6.78%、(7.25±1.28)d、(8.13±1.55)d,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1.429、5.020、7.846,t=9.715、8.643,均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7.79%,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6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221,P<0.0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88%,低于观察组的93.22%(x2=14.695,P<0.05).结论采用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后难治性出血,能提高治疗效果,促进产妇切口恢复,减少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优于宫腔纱布填塞.

    作者:李妙花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心肌球源性干细胞在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心肌球源性干细胞(Cardiosphere-derived cells,CDCs)在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该研究使用的动物为DS大鼠.对72只DS大鼠采用0.3%氯化钠(低盐饮食)饮食喂养直至7周龄.每五只随机抽选一只共14只采用低盐饮食作为对照组,对余58只DS大鼠采用8%氯化钠饮食(高盐饮食).当用高盐饮食喂养,DS大鼠出现向心性左心室肥厚及代偿舒张功能障碍时(6~7周),根据单双号随机分成两组各29只,PBS(5%肝素,1%硝酸甘油)组接受PBS治疗,CDCs组接受CDCs治疗,采用心脏彩超检测各组左心室腔的大小及舒张功能,四周后对心肌进行天狼星红染色,分析心肌纤维化程度.结果PBS组E/A(A峰E峰流速比值)明显小于对照组和CDCs组[(1.20±0.30)比(1.70±0.20)和(1.80±0.16),t=0.782、0.844,均P<0.001],PBS组LAA(左房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和CDCs组[(27.20±1.10)mm2比(19.80±0.76)mm2和(17.80±0.82)mm2,t=0.892、0.774,均P<0.001];PBS组左心室内大下降速度(-dp/dtmax)较对照组及CDCs组明显下降[(6.2±0.3)×103mmHg/s比(9.4±0.4)×103mmHg/s,t=0.382,P=0.024;(6.2±0.3)×103mmHg/s比(9.1±0.5)×103mmHg/s,t=0.883,P=0.022];PBS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是CDCs组和对照组的两倍[(17±10)mmHg比(8±3)mmHg,t=0.922,P=0.003;(17±10)mmHg比(9±4)mmHg,t=0.903,P=0.004];Kaplan-Meier生存率分析可见CDCs组较PBS组明显延长(P=0.027);PBS组肌成纤维细胞表达较对照组和CDCs组更明显(110/field比46/field,P<0.001);PBS组与对照组、CDCs组比较,多种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明显.结论CDCs通过减少炎性因子及纤维化,提高了HFpEF大鼠的生存率.

    作者:田学峰;朱贵家;刘思宁;鲁宁;张悦;王政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病毒感染的检测及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病毒感染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350例,检测并分析患者病毒感染情况及其临床表现、肺功能及影像学特征.结果共104例患者存在病毒感染,比例为29.7%.其中单一病毒感染74例(71.2%),病原体类型中,以乙型流感病毒比例高(19.2%);其次为甲型流感病毒(15.4%).多种病毒复合感染30例(28.8%),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乙型流感病毒比例高(11.5%).合并病毒感染组咽痛(20.2%比6.9%)、肺功能Ⅳ级(32.7%比20.3%)、存在肺部炎性病灶(57.7%比40.7%)及死亡(12.5%比0.8%)的比例均显著高于未合并病毒感染组,肺功能Ⅰ级的比例显著低于未合并病毒感染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546、5.477、4.987、4.124、3.997,均P<0.05).合并病毒感染组发生呼吸衰竭的比例为86.5%,显著高于未合并病毒感染组的6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837,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病毒感染比例高,且患者预后较差,应该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沈旭青;李波;李秀红;侯成;王镇;郑磊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人工泪液凝胶联合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人工泪液凝胶+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干眼症患者110例进行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人工泪液凝胶+双氯芬酸钠)和对照组(人工泪液凝胶),治疗20 d后两组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S)、泪液分泌试验(SIT)、心理状态、症状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为7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582,P<0.05).治疗后研究组FS[(0.87±0.15)分比(1.53±0.84)分]低于对照组,BUT[(9.86±1.13)s比(5.71±1.27)s]与SIT[(6.85±1.59)mm/5 min比(4.38±2.07)mm/5 min]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926、21.352、9.697,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症状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39±3.24)分比(12.85±3.42)分](t=9.701,P<0.05).治疗后研究组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37.16±5.63)分比(56.49±6.14)分]与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35.24±5.38)分比(54.30±6.42)分]较对照组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777、23.317,均P<0.05).结论双氯芬酸钠与人工泪液凝胶联合应用可快速改善干眼症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有效性.

    作者:段惠萍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血液灌流联合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联合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长托宁)对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和血流灌注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长托宁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肌酶、肝、肾功能指标、血气分析、胆碱酯酶活力以及其他治疗情况,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心肌酶、转氨酶、血淀粉酶以及肌酐水平明显降低,胆碱酯酶水平明显升高,氧分压(PaO2)明显升高,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和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12.57±2.14)d比(16.35±2.73)d,(5.46±2.29)d比(7.61±3.47)d],且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00.00%比82.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39、2.208,x2=5.472,均P<0.05).结论血流灌注能直接吸附有机磷农药,缩短胆碱酯酶的恢复时间,降低病死率,而联合长托宁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血流灌注的临床疗效,还能起到保护器官的作用.

    作者:李向东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超声检查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价值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甲状腺结节超声检查各指标对鉴别结节良恶性的意义.方法收集经手术切除后病理证实的240例甲状腺结节,其中良性结节173例作为对照组,恶性结节67例作为观察组.收集甲状腺结节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比较两组超声特征行单因素X2检验,对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建立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甲状腺结节超声检查在边界、纵横比、形态、回声水平、钙化、晕环、颈部淋巴结肿大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5.392、7.590、30.039、24.168、37.406、6.893、16.078,均P<0.01).对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经过二分类Logistic分析,共有边界(P=0.000,OR=8.437)、纵横比(P=0.000,OR=12.816)、微钙化(P=0.000,OR=8.893)、形态(P=0.000,OR=8.791)、显著低回声(P=0.001,OR=8.313)、颈部淋巴结肿大(P=0.001,OR=6.891)6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该模型对甲状腺恶性结节预报的正确率为90.7%(223/246),ROC曲线下面积为0.904±0.031.结论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能筛选出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具意义的超声特征,该模型诊断准确度较高,具有临床实用性.

    作者:陈志丞;方崟又;施靖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经阴道彩超联合宫腔镜检查对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研究经阴道彩超(TCDU)联合宫腔镜(HSU)检查对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Endometrial Lesions,EML)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EML患者135例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7例)和对照组(68例),观察组采用TCDU和HSU进行联合诊断,对照组采用TCDU进行诊断,统计病理数据,评价TCDU联合HSU对EML进行临床诊断的有效性.结果观察组67例患者经TCDU和HSU联合诊断有子宫内膜息肉4例、子宫内膜囊肿23例、子宫内膜肌瘤25例、子宫内膜癌15例,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9.129、9.131、9.128、9.132,均P<0.05).在内部颗粒状回声、内部稀疏点状血流、子宫内膜线明显前移和宫壁见明显病灶等明显病理特征的诊断准确率上也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8.964、9.045、8.980、9.024,均P<0.05).结论TCDU联合HSU诊断EML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准确率,误诊概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作者:张祥玲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中晚期胃癌术后序贯放化疗40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40例中晚期胃癌术后序贯放化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80例中晚期胃癌术后序贯放化疗患者,此研究为前瞻性研究,80例患者按入院单双顺序分两组,对照组(单纯化疗)40例和观察组(序贯放化疗)40例,将两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研讨.结果观察组1年生存率和2年生存率(77.50%、47.50%)比对照组的(50.00%、25.00%)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9.20、32.65,均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2.50%比观察组的30.0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15,P<0.05);观察组患者病死率为32.5%比对照组的45.0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9,P<0.05).结论与胃癌术后单纯化疗治疗相对比,术后行序贯放化疗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明显降低胃癌术后局部区域复发率和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率,延长生存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叶瑞智;文强;刘丽丹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2011-2016年安徽省淮南地区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感染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2011-2016年安徽省淮南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资料,了解献血人群的梅毒感染特征,为今后献血者的招募及保留提供依据和建议.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对无偿献血标本同时进行梅毒抗体检测,整理梅毒感染相关资料分析梅毒阳性者人群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2011-2016年共对139 078份无偿献血标本进行梅毒抗体检测,确认阳性847份,阳性率为0.61%.2011-2016年梅毒阳性率呈下降趋势;梅毒阳性者中性别以女性为主,男女比例为1∶1.2;年龄以45~55岁高(0.79%),低的是18~24岁(0.25%);梅毒阳性率随文化程度增高而逐渐降低,其中小学及以下高为1.36%,本科及以上低为0.29%;重复献血和单位组织的献血者是为理想的献血人群,梅毒感染率远低于其他献血人群.结论淮南地区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感染率呈下降趋势,但梅毒对血液安全仍然存在威胁,今后工作中要加强对无偿献血低危人群的宣传招募,要对不同人群有针对性的开展无偿献血宣传.

    作者:万胜全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地塞米松用于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术后炎性反应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地塞米松用于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术后炎性反应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87例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9例,在常规静脉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的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治疗,对照组48例,在围术期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术后炎性反应程度明显降低,疗效显著,总有效率、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达92.31%、61.52%、7.70%,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13.00%,显效率6.25%,有效率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88,P<0.01).结论预防性应用地塞米松治疗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术后系统性炎性反应疗效显著.

    作者:田克钧;钟玉婷;钟一鸣;王小萍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思维导图在社区中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思维导图在社区中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中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病患者7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6),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口头式健康教育,观察组应用思维导图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前后采用自行设计的疾病知识及依从性问卷进行测评,比较两组健康教育效果.结果两组干预前疾病知识问卷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7).干预后,观察组疾病知识问卷得分(20.25±3.01)分,高于对照组的(18.17±3.12)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58,P=0.006);观察组第1、3、6个月依从性得分分别为(19.35±3.14)分、(19.68±3.22)分、(20.18±3.42)分,对照组分别为(17.42±3.11)分、(17.89±3.35)分、(18.32±3.47)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02、2.294、2.274,P=0.011、0.025、0.026).观察组态度问卷各项目得分均>3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结论利用思维导图对社区中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帮助患者掌握疾病知识,提高依从性,其效果优于传统方法.

    作者:张敏琴;陈钢;夏芳;张国红;刘汉英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CT引导下应用同轴穿刺技术经皮肺穿刺活检6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在CT引导下,应用同轴穿刺技术,经皮肺穿刺活检肺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相关并发症分析.方法回顾分析63例肺部占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在CT引导下应用同轴套管行穿刺活检术.CT定位后,16G同轴套管针快速通过胸膜,针尖至肿瘤边缘或病变内,拔出针芯,经同轴套管置入18G半自动活检针,多角度切割取材组织并送病理学检查,分析其阳性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63例病灶中,取材成功率100.0%,病理确诊率为88.9%;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18例,发生率为28.6%,其中气胸9例(14.3%),肺出血8例(12.7%),咯血1例(1.6%),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多排CT引导下经皮同轴穿刺活检操作简单,诊断准确率高,并发症少,风险性低,可在各级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周升毅;陈淑章;斯光晏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Hedgehog蛋白及其基因甲基化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机制探讨

    目的检测Hedgehog蛋白及基因甲基化水平在正常食管黏膜(N)、食管不典型增生(HGD)及食管癌(EC)中的表达,探讨Hedgehog通路在食管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手术及内镜下切除的N、食管轻度不典型增生(LGD)、HGD及EC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蛋白印迹法(Western-blot)及实时定量PCR(RT-PCR)检测Hedgehog蛋白及基因的表达,并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Hedgehog基因的甲基化水平.结果Sonic Hedgehog(SHh)蛋白在N及LGD、HGD及EC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LGD比N:t=1.96,P=0.67;HGD比EC:t=1.59,P=0.53);在HGD及EC中的表达均高于N及LGD(HGD比N:t=0.593,P=0.004;HGD比LGD:t=1.308,P=0.325,EC比N:t=0.292,P=0.000;EC比LGD:t=0.734,P=0.004);Hedgehog基因在EC中的表达高于N、LGD及HGD(EC比N:t=0.909,P=0.019;EC比LGD:t=0.398,P=0.007;EC比HGD:t=0.843,P=0.012).Hedgehog基因甲基化水平在EC中明显低于N、LGD及HGD(EC比N:t=0.034,P=0.000;EC比LGD:t=0.102,P=0.000;EC比HGD:t=0.367,P=0.018).结论Hedgehog可能作为癌基因参与了EC的发生发展,而Hedgehog基因去基化可能是其EC中活化的机制之一,有必要进一步研究探讨其作为EC潜在的基因治疗靶点.

    作者:谢紫明;徐李滨;徐达炎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复方阿替卡因与利多卡因前牙浸润麻醉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复方阿替卡因和利多卡因前牙浸润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前牙不可复性牙髓炎患者100例(137牙)进行回顾分析.根据对每位患者所行的浸润麻醉药物的不同将所有人员均分至行复方阿替卡因浸润麻醉的观察组(72牙)与给予利多卡因浸润麻醉的对照组(65牙),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浸润麻醉效果总有效率达100.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5.38%(t=3.654,P<0.05).但是在不良反应方面,对照组与观察两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4.00%和8.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前牙不可复性牙髓炎手术中使用复方阿替卡因进行局部浸润麻醉效果较好,麻醉总有效率及及安全性较高,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李捍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TLR4和CXCR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和趋化因子受体7(CXCR7)在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47例胃癌组织及60例癌旁正常组织标本中TLR4和CXCR7蛋白表达情况;同时应用免疫组化和革兰氏染色法检测上述组织中HP感染情况;分析TLR4和CXCR7蛋白表达与胃癌主要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TLR4和CXCR7蛋白阳性率分别为63.9%和62.6%,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5.0%和5.0%(X2=40.832、56.901,均P<0.01);有淋巴结转移者TLR4、CXCR7阳性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X2=9.809、11.444,均P<0.01);TNM分期为Ⅲ+Ⅳ期者TLR4、CXCR7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期者(X2=24.927、27.642,均P<0.01);同时,两者在HP阳性胃癌组均高于HP阴性组.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TLR4和CXCR7过表达的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TLR4和CXCR7表达阴性者(F=4.053、4.091,均P<0.01).COX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TLR4和CXCR7的过表达是影响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TLR4和CXCR7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HP致癌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可能通过LPS/TLR4信号通路参与胃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作者:蔡兆根;承泽农;李大鹏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重症监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情况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病房(ICU)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情况及对其药物敏感性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ICU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所有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情况、药物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3年间共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102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从痰标本中分离出,共77株(75.5%),尿液分离出10株(9.8%);分泌物中分离出7株(6.9%);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呈现每年递增趋势,对替加环素的敏感率高(95.1%),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率为40.2%,亚胺培南为35.3%,对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敏感率均<40.0%.结论ICU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率逐年上升,主要为下呼吸道感染,对替加环素的敏感率高,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较差.

    作者:梁连生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C反应蛋白在急性中耳炎患儿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2~12岁急性中耳炎患儿血清中的表达,将CRP作为中耳炎诊治中抗生素使用的有力佐证.方法选择急性中耳炎患儿250例作为研究对象,除有52例拒做检测外,余均经过CRP检测的198例患儿(231只耳)入组.治疗前全部患儿均检查CRP,治疗后随访1个月,于治疗后3 d、1周及1个月分别复查CRP并评估疗效.根据单双号将患儿随机分为全身使用抗生素组(A组)和非使用全身抗生素组,双号中再将患儿分为外用抗生素组(B组)和观察疗法组(C组),比较三组间CRP水平变化.结果198例(231耳)中,治疗后3 d时痊愈71耳,好转33耳,无效127耳,有效率为45.0%(104/231);1周时痊愈100耳,好转45耳,无效86耳,有效率为62.8%(145/231);治疗后1个月时痊愈121耳,好转56耳,无效54耳,有效率为76.6%(177/231).三个时间点的疗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4.643、48.406,10.494,均P<0.05).198例患儿中,CRP低表达组188耳,CRP高表达组43耳;经治疗3 d后,B组+C组CRP高表达率显著降低(x2=5.979,P=0.014),A组降低更明显(x2=13.948,P=0.000).结论监测CRP可以指导抗生素的使用.

    作者:苏金;赵屏屏;刘欣;龚齐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肺动脉栓塞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及D-二聚体(D-dimer)对不同危险分层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收治的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7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并按2008年欧洲急性肺动脉栓塞分层标准分为高危组(20例)、中危组(32例)和低危组(2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体检中心健康人群25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浆D-dimer及FIB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判断各指标的诊断价值.结果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中,危险分层越高,FIB含量越低[(4.20±0.82)g/L、(4.16±0.83)g/L、(3.62±0.74 g/L、(2.83±0.62)g/L](与对照组比较,P=0.183,中危组P=0.046,高危组P=0.033;与低危组比较:中危组P=0.041,高危组P=0.037;与中危组比较:P=0.044),D-dimer含量越高[(1 845.20±3 939.56)μg/L、(4 405.27±2 356.68)μg/L、(4 360.63±2 675.40)μg/L、(16 817.00±6 878.66)μg/L](与对照组比较:低危组P=0.392,中危组P=0.0429,高危组P=0.027;与低危组比较:P=0.136,P=0.016;与中危组比较,P=0.035).ROC曲线显示,PE各组患者D-dimer的AUC分别为0.865、0.834和0.974,高危组大;FIB的AUC分别为0.459、0.253和0.077,低于甚至显著低于预测线面积.结论D-dimer用于急性肺动脉栓塞诊断及危险程度分级的诊断性能较高.而FIB用于急性肺动脉栓塞诊断及危险程度分级的诊断性能极低.

    作者:陈丽倩;黄明伟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疾病引起顽固性呃逆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综合治疗脑血管疾病引起顽固性呃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脑血管疾病引起顽固性呃逆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8例采用单纯的西药治疗;观察组46例采取中西医综合治疗;观察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8%,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P<0.05).结论中西医综合治疗能明显降低脑血管疾病引起的顽固性呃逆,提高总有效率,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韩艳丽;杨兰;周大伟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小儿支原体肺炎肺部影像学改变的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小儿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MP)的肺部CT表现特征,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分析125例确诊为MP患儿的病历及影像学资料.结果单侧发生病变的73例病例中有47例为右侧病变,26例为左侧病变,数据表明,左侧病变发生率明显小于右侧病变发生率.CT主要表现为大片实变影、斑片或结节状影、支气管血管束增粗、肺门淋巴结肿大、肺不张、空洞及胸腔积液,其中大片实变常见.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发病多见于右下肺,影像学改变具有多样性,但以大片实变影为常见,完善胸部CT检查对临床MP诊断具有帮助.

    作者:陶勇伟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赖诺普利对高血压患者运动心肺功能及六分钟步行距离的影响

    目的比较不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型的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服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赖诺普利的降压疗效、心肺功能试验(CPET)及六分钟步行距离(6MWD)结果的变化.方法选择Ⅰ~Ⅱ级高血压病患者120例,按ACE基因型不同分为四组:对照组、试验组A组(II型)、B组(ID型)、C组(DD型),在药师指导下服药,对照组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试验组服用赖诺普利片,比较四组患者服药3及6个月后的血压控制情况、CPET及6MWD结果的变化情况.结果服药3个月后,四组患者血压均下降,四组间降压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四组患者千克体质量大摄氧量(VO2/Kg)、6MWD均无明显改变.服药6个月后,四组患者血压均下降,四组间降压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O2/Kg(mL):对照组(17.94±1.51)mL、A组(18.04±1.85)mL、B组(19.70±1.25)mL、C组(21.25±2.20)mL;6MWD:对照组(448.66±50.26)m、A组(445.07±41.21)m、B组(488.56±55.66)m、C组(500.54±53.25)m.VO2/Kg及6MWD改善幅度:C组>B组>A组(B组与A组比较,ct=-12.01,P=0.03;C组与B组比较,dt=-17.26,P=0.02),A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CE基因型与赖诺普利的降压疗效相关,不同基因型组CPET及6MWD的改善结果存在差异,DD型优于ID型,ID型优于II型.

    作者:曲红;王冰;张媛;李进峰;滕志涛;赵惠娟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线粒体DNAD-Loop区突变与慢性肾小球肾炎相关性研究

    目的通过实验观察慢性肾小球肾炎(CGN)患者及其UAPM的线粒体基因组D-loop区变异情况,探讨其与CGN发病及进展之间的关联.方法收集CGN患者20例和其UAPM48例的外周血,提取线粒体DNA,通过PCR技术扩增D-loop区,对扩增产物纯化后进行基因测序,观察其变异情况,并随机选取122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实验组结果与对照组及标准序列比较,发现61个核苷酸改变,高频变异位点3个,总的碱基突变率在CGN患者及其UAPM与对照组相比(0.61%),均有明显增加(0.88%,0.72%),各实验组与对照组间的碱基变异率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1.220、7.964,均P<0.05).特别是在D310区微卫星变异中,CGN患者变异频率和碱基变异率分别为100.00%和30.00%,UAPM分别为81.30%和17.95%,而对照组则为53.30%和6.05%.其中CGN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5.61、150.047,均P<0.05).UAPM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1.347、66.188,均P<0.05).结论CGN的发病及进展与线粒体基因组D-Loop区突变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金劼;彭政;何援军;姜聪娇;叶铭芬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残余肾脏功能对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究残余肾脏功能(RRF)对尿毒症腹膜透析(P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进行PD持续3个月以及3个月以上的尿毒症患者64例,按照残余肾小球过滤(rGFR)分组,RRF组(35例),rGFR≥1 mL·min-1·(1.73 m2)-1;无RRF组(29例),rGFR≤1 mL·min-1·(1.73 m2)-1.收集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并对患者每隔3个月进行临床随访,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肾疾病生活质量简表(SF-36)进行评估.结果无RRF组血钙(2.29±0.25)mmol/L、血磷(1.68±0.42)mmol/L、甲状旁腺素275.68 ng/L、血肌酐(1 121.58±215.36)μmol/L、C反应蛋白(11.02±14.35)mg/L、尿量(100±50)mL/d、血钾(3.48±0.78)mmol/L、血清白蛋白(31.01±3.26)g/L、总尿素清除率(1.71±0.28).RRF组血钙(2.21±0.19)mmol/L、血磷(1.59±0.35)mmol/L、甲状旁腺素147.43 ng/L、血肌酐(872.56±264.68)μmol/L、C反应蛋白(5.34±8.97)mg/L、尿量(800±200)mL/d,血钾(3.79±0.59)mmol/L、血清白蛋白(33.21±4.62)g/L、总尿素清除率(2.01±0.41).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16、2.149、2.385、3.881、2.229、7.213、2.243、2.212、4.745,均P<0.05).无RRF组患者躯体健康总测量(48.13±18.32)分和生理功能(46.61±21.79)分,RRF组分别为(56.02±18.12)分、(46.61±21.79)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79、2.341,均P<0.05).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总测量以及SF-36总体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发现rGFR与SF-36总体评分无相关性.通过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SF-36总体评分与血钙、血磷、甲状旁腺素、血肌酐、C反应蛋白、腹透超滤量具有相关性(t=4.102、2.412、2.174、4.259).结论无RRF组的尿毒症PD患者生理健康总分低于RRF组,但是两组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和精神健康总分并无明显差异,RRF与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无直接相关性.

    作者:刘婷;刘苑苹;聂振禹;包蓓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多巴胺联合去甲肾上腺素对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血乳酸、炎性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多巴胺联合去甲肾上腺素对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血乳酸、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重症感染性休克的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患者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静脉给予多巴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给予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治疗48 h后评价疗效.观察治疗前及治疗48 h后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乳酸水平(Lac)、尿量、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肿瘤细胞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血清降钙素原(PCT)、心功能指数(C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血管外肺水指数(ELVWI)的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HR有所下降,对照组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51,P=0.062),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847、14.960,均P=0.00),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MAP均较治疗前增高(t=32.949、44.344,均P=0.00)、CVP均较治疗前增高(t=12.620、18.959,均P=0.00)、尿量均较治疗前增多(t=83.213、94.562,均P=0.00)、SC-VO2均较治疗前升高(t=36.589、42.899,均P=0.00),Lac均较治疗前降低(t=15.653、24.016,均P=0.00).观察组HR、MAP、CVP、Lac、尿量、SC-VO2各指标改善程度均高于对照组(t=14.960、15.267、4.857、7.022、20.395、5.704,均P=0.00);对照组和观察组TNF-α均较治疗前下降(t=13.300、33.004,均P=0.00);CRP均较治疗前下降(t=24.759、24.756,均P=0.00),PCT均较治疗前下降(t=15.235,、26.693,均P=0.00),观察组TNF-α、CRP、PCT均较对照组下降(t=17.470、6.079、10.550,均P=0.00);对照组和观察组CI均较治疗前升高(t=16.050、34.124,均P=0.00),SVRI均较治疗前升高(t=60.357、68.434,均P=0.00),ELVWI均较治疗前下降(t=4.523、8.013,均P=0.00),观察组CI、SVRI、ELVWI均较对照组改善(t=13.176、12.483、2.100,均P=0.00).结论多巴胺联合去甲肾上腺素可改善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生命体征,降低血内乳酸浓度及炎性因子水平.

    作者:潘田君;杨玲飞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重症监护室人工气道患者的集束化护理

    目的总结重症监护室人工气道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选择重症监护室人工气道患者12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9例、对照组57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则采用集束化护理方法.对两组重症监护室人工气道患者的住院时间、留管时间、意外脱管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患者满意度等情况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7.47±1.35)d,拔管时间(4.16±0.89)d,意外脱管4例(5.80%),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6例(8.70%);对照组住院时间(14.06±2.39)d,留管时间(9.64±2.34)d,意外脱管9例(15.79%),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15例(26.32%).观察组住院时间、留管时间、意外脱管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785、5.312,x2=4.991、5.471,均P<0.05).集束化护理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仅采取传统护理方法的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方式下能够明显降低重症监护室人工气道患者的住院时间、拔管时间,减少意外脱管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同时能够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作者:姜爱玉;王萍;陶菁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向上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向上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90例向上脱出型椎间盘突出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开放性手术.比较两组疗效、手术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得到满意定位,脱出髓核均得到完全摘除.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75.3±23.1)min比(103.4±35.4)min]及住院时间[(6.8±1.2)d比(8.7±1.8)d]更短、出血量[(24.5±8.5)mL比(51.6±12.7)mL]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53、5.632、4.269,均P<0.05).术后1个月和3个月观察组VAS评分[(2.53±0.65)分和(1.33±0.48)分]及ODI[(21.40±5.04)%和(12.93±3.50)%]均显著降低,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755、8.765,均P<0.05),且术后1个月,观察组VAS评分及OD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342、3.985,均P<0.05).两组治疗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6.7%比82.2%,X2=1.011,P>0.05).结论在向上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疗效可靠,手术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吴军;杨成伟;陈亮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全身麻醉苏醒期不良反应的影响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全身麻醉苏醒期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20例,ASA 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40例.A组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Dex)1 μg/kg,术毕前30 min静脉注射地佐辛5 mg+昂丹司琼4 mg;B组术毕前30 min静脉注射地佐辛5 mg+昂丹司琼4 mg;C组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1 mL+昂丹司琼4 mg.记录诱导前(T0)、拔管前5 min(T1)、拔管时(T2)、拔管后10 min(T3)三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三组患者术毕意识恢复时间、苏醒期躁动程度、拔管后的Ramsay镇静评分、VRS镇痛评分、术后24 h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术毕苏醒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94、0.97、1.02,均P>0.05).与T0比较,在T2时点三组的MAP均有增高,但B、C组的MAP显著升高(t=4.65、5.201,均P<0.01)、HR显著增高(t=2.382、2.915,均P<0.05).与A、B组比较,C组的躁动率增高(u=5.54、3.47,均P<0.01).A组Ramsay镇静评分1分率比C组低(x2=2.11,P<0.05),VRS评分Ⅰ级无痛率A、B组高于C组(均P<0.05).三组患者术后24 h分别为有19、23、24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呕吐发生率为47.5%、57.5%、60.0%,三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全身麻醉妇科腹腔镜手术应用Dex联合地佐辛可以使患者的循环更稳定,提高患者的苏醒质量,是预防全身麻醉苏醒期不良反应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潘百强;陆文静;林杰;江龙;刘素雅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奈达铂与顺铂分别联合多西他赛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奈达铂与顺铂分别联合多西他赛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化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奈达铂联合多西他赛的化疗方案,而对照组则采用顺铂联合多西他赛的化疗方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化疗不良反应及住院相关指标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0%,而对照组为7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39,P=0.390);观察组胃肠道反应(Ⅰ~Ⅳ级)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的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560,P=0.000),肾毒性(Ⅰ~Ⅱ级)发生率2.5%,低于对照组的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00,P=0.025);观察组住院时间(2.93+0.39)d,短于对照组的(4.97±0.8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352,P=0.000);观察组骨髓抑制(Ⅰ~Ⅱ级)发生率4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81,P=0.036);两组1年总生存率(OS)、无局部复发率(LRF)及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奈达铂或顺铂与多西他赛联合应用于宫颈癌辅助化疗的疗效及短期预后相近的情况下,奈达铂的毒副反应更小,同时可缩短住院时间,患者更易接受,值得临床上推广.

    作者:高丽莉;王晓明;陈军辉;钟锦芳;贾新辉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不同剂量七氟烷联合丙泊酚在部分肝脏切除术后苏醒效果的临床比较

    目的分析研究高、低剂量七氟烷联合丙泊酚麻醉用于部分肝脏切除术患者术后对苏醒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进行部分肝脏切除术的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为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每组3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七氟烷联合丙泊酚麻醉,低浓度组患者为0.5 MAC七氟烷,高浓度组为1.0 MAC七氟烷,对比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高浓度组丙泊酚使用剂量、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改良Aldrete评分达9分的时间分别为(765.83±342.86)mg、(21.39±8.23)min、(41.81±8.37)min和(30.24±9.63)min,均分别显著低于低浓度组的(1 143.64±374.64)mg、(25.46±7.98)min、(46.68±7.73)min和(35.94±8.89)min,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08、2.008、2.418、2.460,均P<0.05);另外,高浓度组在T0、T1时刻对应患者的OAA/S评分分别为(3.83±0.64)分、(4.28±0.85)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36±0.76)和(3.79±0.87),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76、2.279,均P<0.05).结论部分肝脏切除术患者采用七氟烷联合丙泊酚进行麻醉时,联合高浓度七氟烷可以减少丙泊酚的用量,缩短患者术后自助呼吸恢复时间,更有助于肝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苏醒质量的提高.

    作者:李商庚;厉小丽;贺茹依;陈玲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在椎体骨折线内弥散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中骨水泥在椎体骨折线内良好弥散时的治疗效果.方法对因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住院行椎体成形术治疗的105例单一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术前、术后48 h及末次随访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并作出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中实时C臂X线机透视及术后复查X线片均显示骨水泥在骨折线内弥散良好,手术时间25~50 min,平均36 min;椎体内注射骨水泥量为3~5 mL,平均3.6 mL;骨水泥向椎体前方渗漏2例、向椎体后方(椎管内)渗漏1例,骨水泥渗漏率2.8%(3/105),均未出现临床症状.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7个月.术后48 h 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0.4)分比(7.7±0.7)分,t=-38.72,P<0.05];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2.2±0.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21,P<0.05).结论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确切,如果能精确穿刺至骨折线并在骨折线内使骨水泥良好弥散能更好的提高疗效,但达到此种效果,要求术前仔细阅片,充分了解责任椎的骨折情况,术中穿刺针方向的调整也是成败的关键.

    作者:白瑞飞;陈焕诗;冯浩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道损伤65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预防胆道损伤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的急性胆囊炎患者39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为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的急性胆囊炎患者26例.两组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分析对照组出现胆道损伤的原因,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并于观察组中实施.观察两组胆道损伤发生情况、住院时间、操作时间.结果观察组未发生胆道损伤,对照组发生率为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0,P<0.05);观察组操作时间为(68.91±3.44)min,住院时间为(4.65±1.66)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59、2.03,均P<0.05).结论针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加强预防措施的实施,可很大程度上避免胆道损伤.

    作者:王晓波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天藤降压汤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干预研究

    目的观察天藤降压汤对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入组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35例)和对照组(n=35例),对照组口服左旋氨氯地平,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口服天藤降压汤,连续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治疗后血压变化情况[收缩压(DBP)、舒张压(SBP)],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分光比色法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评价两组患者的降压疗效及症状疗效.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DBP、SBP分别为(80±4)mmHg和(88±5)mmHg、(118±13)mmHg和(131±15)mmHg,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7.263和4.488、9.227和4.422,均P<0.05),研究组治疗后DBP、SB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4.776、5.527,均P<0.05).研究组治疗后NO为(80.37±7.27)μmol/L,较治疗前明显升高(t=4.167,P<0.05),ET-1为(94.26±9.08)ng/L,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3.819,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内皮功能指标无明显变化(t=1.686、1.612,均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头晕、头痛、五心烦热、健忘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9.47%和64.71%、90.00%和63.16%、88.89%和50.00%、82.35%和47.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422、6.585、6.247、6.456,均P<0.05).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622,P<0.01).结论天藤降压汤能有效控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提高中医症候疗效及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具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蔡常青;方雪花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D-二聚体检测在支原体肺炎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D-二聚体检测在支原体肺炎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作用.方法检测并比较支原体肺炎、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患儿及健康对照组D-二聚体阳性率及浓度的差异,观察伴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不伴有SIRS患儿D-二聚体阳性率及浓度与其他各组的差别.比较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支原体肺炎组患者D-二聚体浓度的变化.结果与细菌性肺炎组(16.7%)、病毒性肺炎组(20.0%)及健康对照组(0.0%)比较,支原体肺炎组D-二聚体(41.6%)阳性率明显升高(x2=5.625、4.158、17.308,均P<0.05).且伴SIRS的支原体肺炎组阳性率(64.0%)明显高于不伴SIRS的支原体肺炎组(x2=17.308,P<0.05).支原体肺炎组[(324.4±125.3)μg/L]、细菌性肺炎组[(282.3±95.4)μg/L]及病毒性肺炎组[(293.1±92.3)μg/L]D-二聚体浓度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72.9±22.4)μg/L](t=10.878、11.704、12.698,均P<0.05).伴SIRS的支原体肺炎组D-二聚体浓度[(381.4±129.4)μg/L]显著高于不伴SIRS的支原体肺炎组(t=2.668,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D-二聚体浓度均显著降低[(129.3±65.3)μg/L,(89.7±28.6)μg/L](t=2.582,P<0.05).结论支原体肺炎患儿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并可以反应病情的严重程度.

    作者:袁显文;王清峰;董一慧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胆囊切除术不同手术时机对急性胆石性胰腺炎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手术时机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石性胰腺炎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急性胆石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均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按手术时机分为研究组45例(早期:48 h内)与对照组48例(延期:8~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生化指标、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复发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32、0.486,均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11.43±2.65)d比(20.51±3.4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245,P<0.05).术后7 d时两组生化指标均明显降低,与术后1 d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184、35.209、12.018、7.452、16.045、36.124、12.337、7.038,均P<0.05).术后1 d及术后7 d时两组生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31、0.663、0.664、1.118、0.085、0.156、0.283、0.262,均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17、7.028、6.124、3.095、6.023、6.995、6.184、3.128,均P<0.05).两组患者复发及并发症发生情况(4.44%比2.08%、6.67%比10.4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412、0.081,均P>0.05).结论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缩短急性胆石性胰腺炎患者住院时间,疗效与安全性良好.

    作者:赵晋江;胡文庆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鬼针草总黄酮中槲皮素对TGF-β1诱导的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

    目的观察鬼针草总黄酮中槲皮素对TGF-β1诱导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SC)活化增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Collagenase Ⅳ胶原酶原位肝灌注法对大鼠的HSC进行分离;MTT法检测槲皮素单体对HSC增殖的影响;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Ⅰ型胶原的水平;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槲皮素对HSC的Ⅰ型胶原、Smad2和Smad7 mRNA的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槲皮素对HSC的Ⅰ型胶原、Smad2和Smad7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鬼针草总黄酮中槲皮素对HSC增殖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能够显著下调HSC的Ⅰ型胶原、Smad2 mRNA和蛋白表达,Smad7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上调(均P<0.05).结论鬼针草总黄酮中的抗肝纤维化活性成分槲皮素可能与其阻断HSC的TGF-β1/Smad通路,从而阻断HSC的活化、增殖有关.

    作者:胡伟;孙成;王士民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血液透析过程中跨膜压高报警原因分析与对策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过程中跨膜压高报警的原因及相应处理方法.方法对2016年6月468例次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观察,在透析过程中发生跨膜压高报警的56例次,分析报警原因,并进行相应处理.结果56例次患者进行治疗时跨膜压高报警原因依次如下:脱水过多53例次,管路或透析器凝血1例次,透析器的选择不当2例次.结论加强巡视,及时找出报警原因并进行相应处理,可确保透析顺利进行.

    作者:顾亚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左卡尼汀对单纯性肥胖青少年的疗效及相关指标的影响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对单纯性肥胖青少年的疗效及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102例单纯性肥胖青少年(BMI≥32 kg/m2),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1例.对照组予以营养疗法和奥利司他治疗;研究组在营养疗法和奥利司他基础上予以左卡尼汀治疗.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采血测定脂肪细胞因子、炎性介质以及血脂水平,记录临床相应指标,同时对比临床疗效及肝肾功能.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体质量、腰围、臀围、BMI降低(t=3.605、4.060、4.092、4.964,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体质量、腰围、臀围、BMI降低(t=4.577、4.466、4.614、5.377,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瘦素(Leptin)以及可溶性瘦素受体(sLR)降低,脂联素(APN)升高(t=5.385、2.629、5.513、10.277、6.854、11.988,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血清Leptin以及sLR较低,APN较高(t=5.499、4.473、7.315,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降低(t=4.225、5.763、4.429,8.545、11.612、9.308,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血清CRP、TNF-α、IL-6含量降低(t=4.049、6.003、4.482,均P<0.05);研究组有效率为86.27%,高于对照组的68.63%(x2=6.57,P<0.05);两组治疗期间肝/肾功能均处于正常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2,P>0.05).结论左卡尼汀对BMI≥32 kg/m2单纯性肥胖青少年疗效显著,降低炎性介质以及血脂水平,优化脂肪细胞因子,对肝肾功能无影响,值得推广.

    作者:朱双;顾玲佳;王丽君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超声引导下经尿道取女性输尿管支架管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尿道取女性输尿管支架管(D-J管)的效果.方法选取留置D-J管女性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膀胱镜下拔管组(A组,31例)和超声引导下拔管组(B组,31例),比较两组取管前焦虑情况、拔管时间、费用,拔管时漏尿、疼痛情况,取管1周后肉眼血尿发生情况.结果A组取管前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32.97±2.92)分,B组SAS评分(31.39±2.85)分,B组取管前焦虑评分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9,P=0.035);A组拔管时间(13.97±3.37)min,B组拔管时间(8.77±4.19)min,B组拔管时间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75,P=0.000);A取管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6.26±1.69)分,B组取管后VAS评分(6.16±1.79)分,两组取管后痛疼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8);两组操作时均无漏尿的情况发生,操作后A组肉眼血尿发生率30.0%,B组肉眼血尿发生率25.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6).结论在超声引导下用取管钳经尿道可以快速、准确的取出女性患者D-J管,患者痛苦小,治疗费用低,安全易操作,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李彬;王玉军;王凤清;王泽佳;郭长春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细节优化护理联合定期维护对人造血管内瘘的影响

    目的探讨细节优化护理联合定期维护对人工血管内瘘的影响.方法选择采用人造血管内瘘行血液透析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人造血管内瘘均由同一组医护人员完成手术.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人造血管内瘘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再给予细节优化护理联合定期维护.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人造血管内瘘的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自我效能量表(GSES)评分,两组患者术后人造血管内瘘成熟时间、内瘘用于透析时间、1年内通畅率,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4例血肿/出血,2例血栓,1例感染,4例内瘘狭窄,1例假性动脉瘤,观察组出现1例血肿/出血,2例内瘘狭窄,1例假性动脉瘤,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0,P=0.03);两组患者护理后GSE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33,P=0.00;t=18.74,P=0.00),观察组GSE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8,P=0.00);观察组术后人造血管内瘘成熟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内瘘用于透析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87,P=0.00;t=5.59,P=0.00).观察组1年内通畅率(70.00%)高于对照组(6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8,P=0.3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x2=11.42,P=0.00).结论采用行细节优化护理联合定期维护对人造血管瘘患者有积极影响,可提高人造血管瘘使用寿命,减少术后并发症,建立患者面对疾病的自信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黎鸫鸫;应王静;徐丽云;朱瑛萍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品管圈活动在膝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健康宣教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QCC)在骨科膝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健康宣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未开展品管圈活动的骨科病区膝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6例作为对照组,选取开展品管圈活动的骨科病区膝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4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住院患者对护理健康宣教满意度.结果开展品管圈后膝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及依从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4、6.47,均P<0.05),术后健康宣教满意度(91.9%)也明显优于对照组(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6,P<0.05).结论品管圈的开展并持续,使膝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显著提升,护理质量也得到进一步改善.

    作者:金怡;陶丽萍;褚雪文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儿童紫癜性肾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及诊治现状

    紫癜性肾炎是过敏性紫癜全身性小血管炎性反应的肾脏受累表现,常于儿童时期发病,部分患儿将发展为肾炎综合征或肾病综合征,更甚者发生肾功能衰竭,严重危害患儿身体健康.然而目前对于紫癜性肾炎的诊断、治疗尚缺乏统一标准.该研究结合近年来紫癜性肾炎的新研究成果,对该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诊治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雷亚星;孙霞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以宿主为靶点的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

    目前开发用于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靶点很多,既有针对宿主,也有针对病毒本身,但现有的临床药物只能抑制HBV复制,而不能清除HBV,尤其是cccDNA.因此HBV慢性持续感染所致的相关性疾病仍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人们对于新型有效的抗HBV感染药物的研发仍迫不及待.本研究对新近几种以宿主为靶点的抗HBV药物的研究近况进行综述.

    作者:刘明杰;王艳;王勤英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健康教育在择期手术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在择期手术患者围术期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手术患者110例,按照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进行常规性手术准备,给予常规知识宣教,并进行一定的心理疏导;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前1 d评分明显降低(t=3.957、3886、4.127、4.456,均P<0.05),观察组SDS、SAS评分分别为(33.28±3.25)分与(32.12±3.02)分,均低于对照组(t=6.672、5.981,均P<0.05);观察组手术配合度100.00%,高于对照组的87.27%(x2=13.595,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8.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x2=17.002,P<0.05).结论对于择期手术患者,健康教育有利于减轻患者术前负面情绪,提高患者手术配合度,获得了广大患者和亲属的好评.

    作者:陈芬;陈莉华;宋雯 刊期: 2017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