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切片病理诊断已成为手术过程中的确定肿瘤性质,指导临床医师决定手术方案的一种可靠手段.但是,冷冻切片HE染色细胞着色不佳,不清晰,严重影响了诊断准确性.许多病理工作者都在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改良固定剂[1].用二甲苯脱脂[2]等,但效果仍不是很理想.我们反复试验,从2000年元月~2004年5月共5232人次的冷冻切片,给两种不同的固定液及多步骤加温的方法进行HE染色,并与不加温的方法进行对比,现介绍如下.
作者:魏宝秀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糖尿病(DM)是一种常见多发病,也是世界卫生组织所列三大疑难病之一,如何防治DM是现代医学界的一大难题.DM分为Ⅰ型(胰岛素依赖型)和Ⅱ型(非胰岛素依赖型),其实验室分型依据主要依赖胰岛素(INS)及C-肽(C-P)释放试验.本文对江西省抚州市254例Ⅱ型DM患者分别做了INS及C-P释放试验,并以正常组作对照,分析Ⅱ型DM患者的INS及C-P的释放曲线的特点,现报告如下.
作者:熊春莲;邓敏辉;尧东华;肖旺东;尧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美国库尔特GENS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具有测定参数多、分析速度快、结果准确、重复性好、性能相对稳定等特点,但在白细胞分类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现将我院几年来使用中的体会综合报告如下.
作者:董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尿路感染是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女性发病率远高于男性;老年人群的尿路感染是一个非常常见的问题;抵抗力低下的人群易导致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1].即使在抗生素层出不穷的今天,其发病率也居高不下,而盲目长期使用抗生素及各种创伤性检查和治疗扰乱了机体微生态的平衡,导致尿路感染的病原菌的变迁及多重耐药的出现.本文对我院2002~2004年尿培养分离出的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进行分析,以期对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用药给予帮助.
作者:丁宸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肝脏是许多凝血因子合成的重要器官,是机体代谢的重要脏器.肝硬化患者由于发生肝实质损害,可影响蛋白质、凝血因子的合成,常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和血小板质和量的异常.随着肝硬化病情的进展,肝功能逐渐衰竭,凝血因子合成减少而发生凝血功能障碍,导致出血[1].为了进一步探讨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和凝血功能的变化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我们采用日本KX-21型全自动细胞计数仪检测PLT,采用日本CA50型全自动血凝仪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原时间(TT),检测86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与30例对照(NC)组比较,同时比较肝硬化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状态下PLT、PT、ATPT、FIB、TT的差异.探讨了肝硬化患者PLT和凝血功能的变化与肝功能和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关系.
作者:马庆海;杨文东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按卫生部要求,凡需输注血液或血液制品患者,事前应常规检测与输血后感染有关的抗-TP、抗-HCV、抗-HIV、HBV标志物,本院于2003年1月~2004年12月,对上述患者共2500人次,进行检测,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和平;宋春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酱腌菜是人们经常食用的食品.酱腌菜生产历史悠久,主要是以新鲜蔬菜为原料,采用不同腌渍工艺制作而成,包括各种酱菜、发酵与非发酵性各类腌菜和渍菜,常见的有榨菜、泡菜、萝卜干、什锦菜等.防腐剂和糖精钠是由人工合成,长期过量摄入对人体健康会造成一定损害[1,2],因此,我国对防腐剂和糖精钠的使用有着严格的规定.为了解酱腌菜中的使用情况,我们对南昌市售的酱腌菜进行了抽查,现分析如下.
作者:周鸿黄;敬卢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我们用自行研制的无血清培养体系和早期作用生长因子的组合,在排除血清的干扰、以及异源血清带来的免疫反应和血源性传播性疾病的情况下,研究了脐血有核细胞和CD34阳性细胞的体外扩增,现报道如下.
作者:戴革;李洁;曹青;李剑;吴琼;戴育成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脑脊液氯化物浓度检测是脑脊液常规化学检测项目之一,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鉴别诊断和疗效观察的常用指标.其正常成人参考范围一般文献和教材上都定为120~130mmol/L[1,2].我们用上海迅达医疗器械公司生产的XD684钾/钠/氯/锂电解质分析仪ISE法对我院神经内科部分住院的非结核性和非化脓性脑膜炎,且其血清氯化物浓度正常的38例脑膜炎标本进行了氯化物浓度测定,结果如下.
作者:贾方增;吴先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本血站自2002年5月18日流动采血车上街开展无偿献血以来,无偿献血的比例由2001年的0.59%上升到50%,极大地缓解了全市血源紧张状况,提高了血液质量,但也存在着血液报损率较高的问题.本文统计了无偿献血10023人次,分析血液报损原因,现报道如下.
作者:付萍萍;刘有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一种含硫氨基酸,是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谢的重要产物.Wilken等[1]通过流行病调查提出Hcy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本文应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技术(Fluorescence Polarization Immunoassay,FPIA)测定了健康正常人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人,对实验方法和结果分析评价如下.
作者:黄小琪;唐耀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我科现有两台日立7060生化分析仪,随着来我院就医的病人增多,工作量大大增加,完成全部检测需要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后一批标本从加样到上机测定,多要间隔6个小时左右.由于样品杯没有盖子,随着血清中水分的蒸发,血清样本浓缩,致使检测结果偏高,影响检验质量.有文献报道[1]可使用专门的防蒸发系统来减少这种影响,但操作稍显繁琐,并且该装置尚未投放市场.我们用以下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实验证明效果良好,现向各位同行作一推荐.
作者:陈刚;蒋雨虹;眭东鸣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按FAB分型为L1、L2、L3,在形态上有时与M1较难区别,特别是分化差的M2,通过糖原染色(PAS)及免疫分型等检查有助于ALL与M1的鉴别诊断.糖原存在于多种血细胞中,ALL时原淋及幼淋的阳性率升高,为红色颗粒或块状围绕核周呈环形排列,胞质底色无红色[1].免疫分型则是利用细胞膜表面所特有的分化抗原对细胞进行鉴别和分型.我们对56例ALL患者的PAS染色和免疫分型表达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
作者:玄风华;谢福源;彭燕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性接触传播,其次是母婴垂直传播,但不慎输注了含有梅毒螺旋体的新鲜血液也是传播梅毒的途径之一.清楚的了解本地区献血者中梅毒的感染情况及流行趋势,加强在献血者中梅毒抗体的检测,可有效地预防输血后梅毒的发生.为此,笔者对上饶市2002~2004年度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39126例进行了梅毒抗体的检测,并对其年龄及性别的分布进行了初步分析.
作者:王玲玲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尿分析仪白细胞(LEU)和尿沉渣直接镜检中的白细胞数量经常出现不一致的现象,不少操作者及临床医师由于对尿分析仪的方法学原理缺乏深刻的理解,使用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而引起一些混乱及模糊的认识,甚至延误疾病的诊断.当前用尿分析仪白细胞试验而忽视显微镜检查的倾向或只相信显微镜检查而不信任白细胞试验较为突出.为此,我们不能用传统的标准观念来衡量,解释和判断临床病情.为使检验工作者和临床医师进一步明确他们之间的关系,全面正确的运用于临床诊断,笔者就二者关系阐述自己的看法,供同道们参考.
作者:林群;徐丽霞;钟庆祝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肠球菌(Enterococci)主要为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是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1-4].近年来国内各地肠球菌临床分离株耐药性检测显示已呈多重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又称耐多药)状态[1-4].肠球菌感染主要发生在长期住院、患有严重基础病、免疫抑制、老年和大量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尤其是头孢菌素的患者中,该菌细胞壁坚厚,对许多抗菌药物表现为固有耐药,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耐药性不断增加,因此该菌作为医院感染病原菌越来越受到关注[1].为了解临床分离的粪肠球菌与屎肠球菌在耐药性方面的差别,我们根据NCCLs建议,对68株粪肠球菌和34株屎肠球菌进行了青霉素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糖肽类、大环内酯类、硝基呋喃类和高浓度氨基糖苷类等13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报告如下.
作者:夏克蓉;张敏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尿红细胞检测是诊断泌尿系疾病、特别是肾病的重要实验指标之一.显微镜尿沉渣检查仍是目前检测尿液有形成分的主要手段.随着自动化尿液分析仪的问世,给尿常规检测带来了一些方便,UF-100尿沉渣分析仪是对尿样直接作荧光染色后,利用流式细胞原理和电阻抗技术对尿液中红细胞进行定量分析,该仪器具有使用简单、快速、不需离心.结果重复性好等特点.但在日常工作中,诸如结晶、酵母菌等因素均可导致UF-100在红细胞计数中测定错误,应引起实验室重视.
作者:章白苓;毕玉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血小板是机体止血机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血小板的数量或质量异常引发的出血性疾病,通常是临床输注血小板的重要原因.随着成分输血的发展及血液分离技术进步,浓缩血小板在临床各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且由手工制备浓缩血小板过渡到机采浓缩血小板,迅速普及.笔者对2004年7月至2005年1月期间,我院临床所用的机采浓缩血小板进行质量监测,对部分机采浓缩血小板输注病例和手工采浓缩血小板输注病例疗效调查并作初步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蓉;刘春棋;古桂英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红细胞G-6-PD缺乏可引起小儿溶血性贫血和高胆红素血症,严重者在临床上都可表现为黄疸.通过测定患者红细胞G-6-PD活性,对这些病人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重要意义[1,2].Met-Hb还原率测定法是红细胞G-6-PD活性的筛选实验,方法较经典.目前不少实验室都仍采用这种方法.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采用酶法定量检测红细胞G-6-PD是准确,可靠的方法,是临床确诊的重要依据,具有快速准确,可批量检测的优点.本文进行了两法比较.
作者:郑昭科;郑美琴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前仍有不少小型实验室均采用传统的相机进行图像的采集和记录.近年来市场上民用数码相机日益普及,其性能在不断提高而价格却不断下降.有些民用型数码相机的功能完全可以代替传统的相机,以拍摄显微图像、凝胶图像、荧光图像和大体标本图像,并且使用很方便,价格不贵.
作者:杜伯海;陆卫娟;张青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致残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迄今尚未完全阐明[1,2].
作者:吴春龙;许玲鸽;陈世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ANA、抗ds-DNA抗体、抗ENA抗体和补体联合检测在SLE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ELISA法测定ANA和抗ds-DNA抗体,应用免疫印迹技术测定ENA,应用散射速率比浊法测定补体C3、C4.结果11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ENA阳性率为96.4%,抗ds-DNA抗体阳性率为72.3%,ENA总阳性率为56.3%,抗ds-DNA抗体和抗ENA抗体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83.9%.40例对照组抗ds-DNA抗体和抗ENA抗体全部为阴性.SLE患者补体C3、C4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抗ds-DNA抗体和抗ENA抗体均为阴性的SLE患者补体C3、C4亦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种血清学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SLE诊断准确率.
作者:叶竟妍;程涌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多试管真空采血中含添加剂的真空管是否会对真空凝血管造成试剂交叉污染,所致结果差异.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对60名门诊病人一次进针,多管采血,不同顺序前后两次使用真空凝血管(中间隔其它含添加剂的真空管),测定其PT、APTT、TT、FIB.结果两次采集标本的凝血四项指标,采用配对l检验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多试管真空采血中,真空凝血管不受采血顺序的制约,可避免在操作中受到含其它添加剂真空试管的污染.
作者:叶映月;陈小剑;江明华;金燕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通过检测支气管灌洗液中端粒酶的活性,探讨灌洗液端粒酶活性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裂解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脱落细胞,TRAP法检测38例(25例肺癌,13例良性结节)肺泡灌洗液标本中端粒酶活性.结果25例肺癌中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72.0%(18/25),13例良性结节端粒酶阳性率7.7%(1/13),肺癌检出的敏感性为72.0%,特异性为92.3%.结论肺泡灌洗液端粒酶活性测定对肺癌检测有较好的敏感性,有助于肺癌的早期诊断.
作者:刘东海;王丰民;冯伟云;张顺;毛联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用定量与定性的方法测定血清肌钙蛋白Ⅰ,对两种方法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为了比较两种方法的敏感性,我们把患者分为低浓度组(cTn Ⅰ≤10ng/ml)和高浓度组(cTn Ⅰ>10ng/m1),把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的定量结果>1.5ng/ml作为阳性样本个数,这样有利于两种方法之间的比较.结果用定量的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肌钙蛋白Ⅰ的灵敏度比免疫层析法的快速诊断卡高,两种不同的方法,测定的结果存在较大差异(P<0.01).结论定量的方法灵敏度高,即临床诊断率高;免疫层析法快速简便,但在低浓度时,不能及时检出.如用两种方法同时检测,这样可以提高心肌损伤病人的诊断率,做到快速准确.
作者:冯娅萍;杨丹;舒夏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对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D-二聚体水平进行方法学评价.方法系统研究了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D-二聚体水平的精密度、灵敏度、稀释线形、校准曲线的稳定性及干扰性,并分析其对血浆与血清水平测定的相关性.结果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D-二聚体水平的精密度为1.84~3.89%,分析灵敏度为50μg/L,校准曲线至少稳定六个月,稀释标本的回收率为89.8~106.8%,平均回收率为99.1%,血清测定结果略高于血浆值,但两者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血清与血浆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9816).结论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D-二聚体水平具有全自动、适合门急诊检测、稳定、定量和快速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傅应裕;陈小华;秦光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检测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血清中过敏性特异性IgE抗体,筛选相关过敏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美国AS1公司生产的IVT过敏原体外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100例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食物性过敏原阳性35例(阳性率35%),以虾、蟹,鱼,蛋白、蛋黄为主,阳性率分别为16%、10%、8%.吸入物过敏原阳性70例(阳性率70%),吸入物过敏原除白桦等阳性稍低外,其余过敏原差异不大.在荨麻疹、过敏性鼻炎、哮喘三种变态反应性疾病中,食物性过敏原阳性率分别为35.8%、14.3%、16.6%,吸入物过敏原阳性率分别为89.5%、42.8%、50%,荨麻疹患者两组过敏原阳性率均高于其他两种疾病.结论IVT法检测过敏原,操作简便、结果可靠、患者痛苦少且安全,过敏原的筛选可为临床诊断、治疗及患者饮食忌口,避免接触相关过敏原提供非常有益的帮助.
作者:王文强;鞠北华;陈唐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不同年龄及不同性别之间骨髓象外观和造血机能是否改变.方法观察分析500份年龄从60至90岁之间的髓片外观及镜下所见并作相应统计学处理.结果除小粒外,脂肪滴和有核细胞与年龄和性别各有不同的变化.结论随着年龄增加骨髓黄髓化程度相应增大,但在生理需要情况下,可恢复其造血功能.
作者:吕彩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评价去白细胞输血对临床反复输血患者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作用.方法244例反复输血患者分为观察组130例和对照组114例.观察组输注去白红细胞悬液,对照组输注红细胞悬液.结果观察组130例反应1例,总反应率为0.77%,对照组114例反应15例,总反应率为13.15%,其中血液病区24例反应3例,反应率为12.50%,妇科病区40例反应5例,反应率为12.50%.两组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去白细胞输血能够有效降低反复输血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庄爱周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樟树叶水溶液的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煮沸过滤的方法粗制樟树叶水溶液,并研突其对几种医院内常见细菌的抗菌活性.结果100%樟叶水溶液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甲型溶血型链球菌、非致病奈瑟菌的临床分离株并无抗菌活性,但对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卡他布兰汉菌具有显著抗菌效果,3种菌完金抑制的低浓度分别为10%、10%和50%.结论樟树叶水溶液对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卡他布兰汉菌具有选择性抗菌活性.
作者:孙敬;陈会;陈利霞;沈燕如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胆道感染患者胆汁需氧感染菌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与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02.7~2004.9本院胆道外科送检的137份胆汁进行需氧培养.结果检出细菌78例,阳性率56.9%,单一菌株感染48例,占61.5%,二种以上细菌混合感染30例,占38.5%.药敏结果显示,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及喹诺酮类敏感率较高,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及氨基糖苷类敏感率较高,所有菌株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胆汁需氧培养与药敏分析可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主要依据.
作者:管鸽;徐宝儿;俞增强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血清蛋白质组份复杂,在疾病状态下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对血清蛋白质的测定有利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临床上用于测定血清蛋白质组份主要有化学法和电泳法.用于测定血清大分子蛋白质的化学法包括盐析法、溴甲酚绿法、溴甲酚紫法、双缩脲法等,均不同程度的存在非特异性反应[1-3],全自动电泳法特异性较好,目前其应用已在逐渐得到普及.电泳法白蛋白/球蛋白(A/G)结果取决于蛋白质组份的分离情况,化学法A/G结果取决于总蛋白和白蛋白测定(临床一般不直接测定球蛋白),A/G存在着因方法不同导致的差异[4].本文用电泳法和化学法(双缩脲法、溴甲酚紫法)对816名住院病人作对比A/G测定,探讨两方法A/G均值差异程度及相关分析,指导临床应用.
作者:熊莺;涂艳;孙午;刘晓峰;陈雪礼 刊期: 2005年第05期
随着尿液标准化和沉渣自动分析技术的推广,近年来,适用于不同年龄段人群的不同尿液沉渣自动分析方法参考值范围也相应建立,本文通过对日本sysmex公司UF-100尿沉渣自动分析仪与牛鲍定量计数板测定尿沉渣比对成都市老年人晨尿沉渣参考值范围,验证针对不同方法在尿液沉渣分析中建立参考值范围的可行性.
作者:李焱鑫;钟亚玲;刘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全自动电泳仪是目前较先进的进行电泳分析技术的精密仪器,该仪器是用琼酯糖凝胶板作载体,把血清蛋白分区带,此方法使用方便,更适合临床应用.我科采用SH-2020全自动电泳系列,对我院病人作血清蛋白电泳分离,分离出的区带结果,对临床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孟岩;丛衍芬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人微小病毒B19是引起一过性再生障碍性危象的致病因素之一,该病毒主要抑制红细胞系统克隆形成,导致红细胞发育不良.在临床上,血液病人化疗中也经常发生骨髓受到抑制的现象,造成这种表现的原因是否与人微小病毒B19病毒感染有一定的关系,目前的文献报道很少.为了解血液病患者人微小病毒B19的感染状况,我们对各类血液病人进行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周桂秀;王晓莉;阙英男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佛山市35~40岁健康男性尿脱氧吡啶酚的参考值.方法随机抽样收集213例正常男性尿液标本,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尿脱氧吡啶酚,紫外酶法检测尿Cr,以nmolDPD/mmolCr比值为单位,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佛山市35~40岁健康男性尿脱氧吡啶酚参考值为1.47~6.52nmolDPD/mmolCr.结论通过调查,获得本地区健康男性人群尿DPD值,为临床监测骨质疏松的发生及骨量丢失提供诊断依据.
作者:张劲丰;苏荣;叶俏霞;钟树奇;庄健海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ANA、ds-DNA抗体联合检测对自身免疫病的临床应用及意义.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ACA、ACYA和ds-DNA抗体,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245例各种自身免疫病患者检测ANA、ACA、ACYA、ds-DNA抗体结果,ANA在SLE患者中高,阳性率为97.67%;ACA抗体在SSc患者中高,阳性率为(80%);ACYA抗体检测在PM/DM患者中高,阳性率为28.57%;ds-DNA抗体亦在SLE患者中高,阳性率为62.79%;②180例ANA阳性结果分布情况为均质型以MCTD患者多,阳性数为27例;斑点型和核周型则均以SLE患者为多,有54例和12例阳性;核仁型则与SSc患者为多,阳性3例;③13例ACYA抗体阳性结果以均质型为主,均质型阳性有9例,并且均是SLE患者.结论应用ANA、ACA、ACYA和ds-DNA抗体联合检测在自身免疫病患者诊断中具有互补性,并能提高阳性检出率.对自身免疫病的诊断分型、治疗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谭立明;吴越;陈炜;牟秀萍;李华;秦和昌;王外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建立血吸虫病循环抗原的检测方法.方法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血吸虫单克隆抗体,建立夹心酶标法(S-ELISA),并检测血吸虫病人及其它类型人群的血清.结果S-ELISA对急性血吸虫病人的检出率为88.64%,OD值算术均数为0.372;慢性血吸虫患者和正常人的检出率分别为75.00%和6.00%,与肝吸虫和乙型肝炎血清的交叉反应为0,肺吸虫的交叉反应为10.39%.血吸虫不同感染度人群平均OD值无论是算术均数还是几何均数,均随着感染度的增加而呈现上升的趋势.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有较好的敏感性与特异性,适宜于对血吸虫病的检测.
作者:曾小军;陈红根;谢曙英;姜唯声;尹东;杭春琴;葛军;衣方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经皮肾活检的病理类型与病变发展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方法参照WHO(1982年及1995年)肾小球疾病组织分型方案,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测结果,通过光镜、免疫病理及部分超微结构,作出病变分型诊断.结果2160例患者实验表明:①在性别比中,男性占原发性肾小球病变为53.73%,继发性肾小球病变为38.72%,遗传性肾病为66.67%,肾小管间质性病变为56.0%,终末期肾病为60.78%、少见及罕见肾脏疾病为63.64%.②新月体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症以女性为主,分别占69.23%、84.27%、55.56%、53.67%.③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以IgA肾病(31.98%)和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8.25%)居多.常见的继发性肾病为LA(43.53%)、HSPN(31.76%)和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22.35%).结论实验结果显示,肾组织活检病理学分型是诊断肾脏疾病可靠的方法,它能为不同类型肾脏疾病的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可靠的形态学依据.
作者:夏晓勤;曹达家;王水华;陈邦明;张岚;陈和娟;刘志武;雷兵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五个常用临床实验诊断项目1,5脱水山梨醇(1,5-AG)、果糖胺(GSP)、血糖(Glu)、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Insulin)相互关联及对糖尿病诊断的临床运用.方法用生化和发光免疫方法检测50个按WHO(1997)标准确诊为糖尿病的门诊、住院患者和25个各项指标均正常的健康对照者分别检测上述5个项目.结果糖尿病组GSP、HbA1c和Glu(包括0h,1h,2h,3h)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1,5-AG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1,5-AG与GSP、HbA1c、Glu成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834、-0.5163和-0.6574.结论五个诊断项目有较好的相关性,对糖尿病的诊断均具有较高诊断价值,能比较客观的反映患者糖尿病的病情.
作者:茅利明;张丽霞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不同检测系统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各系统间检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是否具有可比性.方法参照NCCLs的要求,以可溯源的检测系统为目标检测系统,对3个不同检测系统HDL-C、LDL-C进行朗道质控物(水平2和水平3)各测定20次以及40份新鲜血清标本进行测定.结果朗道水平2质控物HDL-C差异有显著性(P<0.001),而LDL-C无统计学意义(P=0.486);水平3质控物HDL-C和LDL-C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新鲜血清标本HDL-C、LDL-C测定结果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可靠性系数α分别为0.9252、0.9477;HDL-C各检测系统间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75,LDL-C各检测系统间的相关系数在0.7859~0.9259之间.各检测系统测定HDL-C、LDL-C的精密度CV均小于10%;以可溯源的检测系统1为目标检测系统,HDL-C临床可接受性能评价检测系统3未超出临床接受范围,而检测系统2超出临床接受范围.结论3个不同检测系统测定HDL-C结果具有部分可比性;而LDL-C结果不具有可比性,需采取整改措施.当同一实验室同一检验项目存在二个以上的检测系统时,应进行方法比对和偏倚评估.
作者:石汉振;黄宪章;徐宁;庄俊华;张秀明;梁伟雄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亚群测定对胃部疾病的诊断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和胃癌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亚群(PGⅠ,PGⅡ)的含量及PG Ⅰ/PGⅡ比值的变化,并与正常对照比较.结果糜烂性胃炎组、胆汁反流性胃炎组和萎缩性胃炎组的PG Ⅰ含量与正常对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胃癌组血清中PG Ⅰ和PG Ⅰ/PGⅡ比值明显降低(P<0.01).以非胃癌组PGⅠ比值的均值,即PG Ⅰ/PGⅡ<6.49为阳性指标,胃癌组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2.4%、91.1%.结论血清胃蛋白酶原亚群Ⅰ数值及其比值的下降,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胃癌筛查的一项血清学指标.
作者:徐瑞龙;祝福春;胡轶;胡少龙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肾损害患者尿胱抑素C(Cystatin C,CyC)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免法检测52例肾脏损害患者和30例健康人血清、尿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用7060日立生化仪检测血清肌酐、尿肌酐、血清尿素、24小时尿蛋白.结果肾脏损害疾病患者中15例小管间质性肾病患者尿CyC、尿β2-MG、尿CyC/克肌酐、尿β,-MG/克肌酐显著高于其他肾脏损害疾病患者.肾脏损害患者尿CyC、尿β 2-MG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尿CyC/克肌酐、尿β 2-MG/克肌酐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尿CyC浓度增加反映肾小管的损害,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张贺平;王东红;李洪娟;王莹;李忠信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建立室内质控参考品以鉴别诊断试剂的质量和控制操作误差,提高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检测准确度.方法以国家标准品为标准制备灵敏度系列参考品、特异性参考品及精密性参考品.检测其稳定性,并进行同厂家、不同批号试剂的比较及不同厂家、三批试剂的比较.结果制备的室内质控参考品在-20℃与4℃保存3~4周检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采用同一厂家、不同批号的HBsAg诊断试剂检测室内质控参考品,结果无统计学差异.采用不同厂家、同一批号的HBsAg诊断试剂检测结果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我们建立的室内质控参考品适宜作HBsAg室内质控,提醒我们在更换试剂厂家时应特别注意室内质控参考品的变化.
作者:冯君平;高建军;刘向明;张云涛;成岩;何彦林;周海云;席仲兴;胡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胸水中的多项肿瘤标志物来鉴定胸水的性质.方法应用MEIA和比色法分别同步检测血清、胸水中的CEA、CA199、CA125、β2-MG、TSGF并计算胸水/血清(P/S)的比值.结果恶性组血清、胸水中的TSGF、CEA、CA199的值均显著高于结核组、良性组.且P/S>1.2.CA125和β 2-MG在恶性组和结核组中均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联检血清、胸水中的五种肿瘤标志物并计算其P/S,对胸水的鉴别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余红;郭以宝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荧光PCR法在检测酪氨酸-蛋氨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氨酸(YMDD)基因变异上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拉米夫定治疗一年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发生YMDD基因变异的情况.方法61例HBsAg(+)HBeAg(+)HBcAb(+)HBVDNA(+)CHB患者接受拉米夫定治疗一年,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其血清HBVDNA含量,ELISA法检测血清乙肝五项标志物,动力学法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含量.HBV YMDD基因变异采用荧光PCR法进行检测.结果61例CHB患者经拉米夫定治疗一年后HBV-DNA阳性率降至34.4%(21/61),YMDD基因变异发生率18.0%(11/61),分析YMDD基因变异类型:4例为混合变异,其中3例为YMDD+YIDD,1例为YMDD+YVDD;7例为完全变异,其中5例为YIDD,2例为YVDD.变异患者组无1例出现HBeAb血清学转换,血清HBVDNA含量1066±0.8(copies/mi),明显高于HBVDNA(+)无变异组(P<0.05),ALT含量123.8±53.8(U/L),明显高于HBVDNA(-)无变异组(P<0.01).结论YMDD基因变异CHB患者HBVDNA均反跳,伴有ALT升高,及时了解CHB患者有无YMDD基因变异对避免造成患者不必要的经济负担、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荧光PCR法用于检测YMDD基因变异,具有经济实用、自动化程度高、简便快捷的优点.
作者:黄毅;蔡立勉;陈发林;朱敏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黄芪对糖尿病足溃疡处成纤维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糖尿病足溃疡处成纤维细胞,从细胞学、蛋白及分子水平观察细胞形态、增殖特性、细胞周期等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CNA蛋白表达,半定量RT-PCR检测P21WAF1mRNA的表达.结果黄芪作用后成纤维细胞形态趋于正常,细胞倍增时间缩短,G1期阻滞降低,PCNA蛋白表达增高(P<0.05),P21WAF1mRNA的表达上调将近4倍.结论黄芪可促进糖尿病足溃疡处成纤维细胞形态修复及增殖.
作者:邓家德;李杨;肖正华;凌艳英;冯泰宝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广东省临床实验室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的检测状况及影响PT测定室间可比性的因素.方法通过每年两次定期向全省参评实验室寄发质控样品(每次5个样品),然后对其回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作出实验室检验水平的评价.结果近年来全省实验室间PT(INR)测定结果的CV值尽管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但室间变异仍然相当高.同一凝血活酶试剂的测定结果,¨(INR)的CV明显大于PT(sec)的CV,特别是对异常水平质评物的测定.结论凝血活酶试剂敏感度指数(ISI)值标定的不准确性和INR计算不正确的是引起广东省临床实验室间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变异大的主要原因.
作者:张志雄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的DNA定量标准品的制备方法.方法PCR扩增目的片段,与T载体连接,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DH5d,阳性克隆进行测序证实.结果标准品建立的标准曲线有较大的线性范围,批内和批间重复性也较好,且可长期稳定保存.结论使用质粒标准品对样本中病毒载量进行测定是一种可行的办法.
作者:李立人;张冬雷;鞠少卿;施健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近几年来,由于大部分基层医院领导对化验室的重视程度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基层医院检验科的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主要表现在设备的资金投入、人员的配备、工作用房的增加等均有很大的改善,因此,基层医院化验室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领导和检验人员不够重视,设备陈旧、专业人员不足、业务水平低、开展项目少等存在的实际问题,直接影响医疗质量的提高.为了摸清我市基层医院检验科(室)的状况,从2003年开始,在市卫生局领导下,我们通过二年多来的室间考评活动,现场实地考查以及问卷方式,对全市55家一级医院检验科(室)的现状进行一次较为全面的调查,现将对我市一级医院检验科的调查及其基本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肖波;黄炯棠;肖国忠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我省历年来开展的临床血液室间质评仅有四个项目(即:HGB、RBC、WBC、PLT).自从全面普及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报告结果以来,各实验室对血液分析的检测均能向临床医师发出18个以上项目的检验报告.因而仅仅对上述四个项目的室间质量评价是不能满足现代检验医学发展的要求.对此我们在2004年新增加了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质量评价工作,经统计分析发现,在全年两次10个批号质评结果中,尽管都是使用了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报告结果,但测定的结果可比性较差,符合率偏低,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具体报告如下.
作者:熊玉根;王文丁;贺葵阳;万本愿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实验室在进行LDH同工酶电泳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工作中存在一些缺点,如:电泳时间不易掌握:电泳标本>6个时易出现电泳槽两端标本较中间标本电泳速度快(即各标本之间由于位置不同而造成速度不等);同工酶条带有时出现不规则形状而造成结果扫描分析困难等现象发生.根据LDH同工酶琼脂糖电泳原理,我们在不改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试将原电泳电压100V增加至110V和120V进行电泳,操作报告如下.
作者:李艳敏;孙建华;杨鸣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网织红细胞(Ret)计数试管法由于操作简便,重复性好被许多医院所采用,但Ret目视计数误差较大,它主要取决于血涂片的好坏,计数红细胞数量的多少和方法等.因此,笔者对毕永春等报道的煌焦油蓝改良法计数Ret与煌焦油蓝原法作了平行对比,报告如下.
作者:马丽旭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贝克曼CX5型生化分析仪具有快速、方便、重复性好、自动化程度高、工作效率高等优点.CX5型由两个相对独立的检测系统(CX4部分和电解质部分)组合而成.我院于2000年引进美国贝克曼CX5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现结合我院几年来实际情况将CX4部分较常见的故障及排除方法介绍如下,以求与大家共同探讨.
作者:李月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我们碰到血小板极度增加的病人一例,同时使用Sysmex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简称XE-2100)电阻抗法和光学法进行测定,并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测定血小板的参考方法[1,2](手工法)进行计数.
作者:舒旷怡;陈小剑;叶映月 刊期: 2005年第05期
1临床资料1.1例1男,丁**,27岁.主因反复发热2周,于2004年11月10日人我院血液科诊治,查体:一般状态较好,胸骨下端压痛,脾大肋下可及8cm、质硬.血常规:WBC 428.0×109/L,原始+早幼粒0.06,中幼粒0.26,嗜酸0.03,嗜碱0.05;HGB96g/L,PLT 1247×109/L.骨髓象诊断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空腹血糖2.1mmol/L(参考范围3.89~6.11 mmol/L),静点葡萄糖治疗后2次复查血糖分别为1.64~1.83 mmo1/L患者无低血糖表现,胰岛系列结果示空腹及餐后两小时胰岛素及C肽测定值正常,B超示胰腺正常,除外胰岛细胞瘤所致低血糖.同时检测指端全血葡萄糖值正常,考虑为假性低血糖,故未行特殊处理.
作者:刘晓峰;陈越;陈雪礼;苏德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临床表现复杂、病程迁延反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美国,SLE的发病率为10万分之15至50,发病年龄在15至40岁为多,男女比为1:8~9[1,2].SLE的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明了,近年研究表明,细胞因子网络(Cytokine network)失衡和性激素在SLE发病及病程转归中起重要作用.对于细胞因子参与SLE的发病发展,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和兴趣,但对于不同的研究对象,引起细胞因子分泌失衡的表现不尽一致.据此,研究者们提出了不同的假说,本文就这些假说对细胞因子网络失衡和性激素与SLE关系的研究予以综述.
作者:龙国文;龙臣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日益深入.其临床应用价值也日渐显现,特将这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戴育成;戴革 刊期: 2005年第05期
1序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冠心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AD)是一种危害严重的疾病,在全世界的人群中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尤其在发达国家更为严重,而在我国也呈现逐年上升[1].
作者:邓小军;张阳根 刊期: 2005年第05期
B型尿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又称为脑钠尿肽,1988年由Sudoh[1]等首先从猪脑中分离纯化出来,曾被命名为脑钠肽.近年来临床研究证明[2,3],BNP是反映左室舒张末压的一项血流动力学指标,与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严重程度明显相关,可以准确地反映在心室功能的变化,与急慢性心衰、原发性高血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等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BNP在血浆中具有半衰期长,体外较稳定等特征,以及山于测定方法的进展,BNP越来越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作者:李彬;李国雄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又称艾滋病(AIDS),已成为危害全球的一种严重传染性疾病.2003年12月底,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估计全世界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约4000万,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死亡人数约300万[1].我国AIDS的流行也呈加速发展趋势,截止2003年底,估计现存活的HIV感染者约84万人[2].如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控制措施,到2010年我国HIV感染者将达1000万,形势十分严峻.AIDS的实验室检测是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就AIDS的实验室检测及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熊国亮 刊期: 2005年第05期
1简史1954年英国从爆发败血症、脑膜炎和关节炎的仔猪中分离出1株α溶血链球菌,按兰氏(1ancefieid)分类法属于R或S或T群不十分确定,1966年Elliott称该菌为猪链球菌,Elliott(1968)按荚膜分类法,称该菌为荚膜2型猪链球菌.
作者:桂炳东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定植于人类胃黏膜,,已有10000余年的历史[1].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也是萎缩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的重要病因和促进因素,并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2],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将Hp列为人类Ⅰ类致癌原.在Hp复杂的致病机制中,其诱导的胃黏膜中氧化性DNA损伤的显著增加和累积在各种Hp相关胃黏膜病变如胃癌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罗凌玉;吕农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血液标本和疱液标本中的单纯疱疹病毒(HSV).方法对171例疑有单纯疱疹病毒(HSV)的住院和门诊病人进行检测.结果疱液132例标本检测的阳性率为56.1%(74/132),血液标本39例检测的阳性率为7.7%(3/39),P<0.005,相差显著.结论血液标本不适用于用PCR方法检测单纯疱疹病毒(HSV).
作者:梁金明;符月春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