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赣南医学院
  • 主办单位:赣南医学院
  • 国际刊号:1001-5779
  • 国内刊号:36-1154/R
  • 影响因子:0.62
  • 创刊:1980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江西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17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 1997年获江西省先进科技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2016年4期文献
  • 骨科牵引重量放置装置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牵引技术在骨科治疗中应用广泛,它是利用悬垂重量为持续的牵引力,身体重量为反牵引力,以克服肌肉收缩力,其作用是对脱位肢体的整复合固定、炎症肢体的制动、肢体挛缩畸形的矫治和功能锻炼等[1].骨科牵引装置包括牵引作用具、牵引重量、牵引架、牵引床、牵引绳、床脚垫、牵引弓等.无论是骨牵引、皮肤牵引还是枕颌带牵引等都离不开牵引重量,牵引重量即要有重锤及重锤放置装置.

    作者:蓝玉清;余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肿瘤患者化疗使用PICC置管的护理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对肿瘤化疗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医治的60例肿瘤化疗患者,将置中心静脉导管前(静脉留置针)作为对照组,置人中心静脉导管后作为实验组,两组在穿刺点的上方给予药物敷贴等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两组静脉炎、药物外渗、导管堵管等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能够有效预防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静脉炎、药物外渗、导管堵管等并发症,能够有效保护上肢静脉,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张金花;田万莲;林婷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组合护理评估单的实施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将患者入院评估单与高危评估单组合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入院评估单、高危评估单(坠床/跌倒、压疮、管道脱落风险因素评估单)组合于一单,使用3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护士评估书写时间由实施前(24.14±7.11)分减少至实施后(18.22 ±5.19)分;护士对评估单书写与评估的满意度实施前(2.31±0.49)分,实施后(2.64±0.62)分;护理评估单修改率实施前15.09%,实施后7.8%;评估单评分实施前(6.29±1.10)分,实施后(8.87±1.11)分.结论:入院评估单与高危评估单组合为护理评估单,可减少护士书写时间,提高护士满意度,提高护理评估单的书写质量.

    作者:潘艳萍;徐月圆;徐月红;黄文娟;洪爱秀;廖文婷;陈翠琴;邱巍方;徐月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输液管固定带固定留置鼻胃管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采用输液管固定带固定留置鼻胃管的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14年6月~2015年6月留置鼻胃管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3M绢丝胶布固定留置鼻胃管,试验组使用输液管固定带固定留置鼻胃管.分析两种固定方法的鼻胃管移位、脱管、局部皮肤受损、患者的舒适度.结果:输液管固定带固定法鼻胃管移位、脱管率低,局部皮肤受损轻,患者舒适度好、依从性高.结论:输液管固定带固定留置鼻胃管的方法可有效地固定留置鼻胃管,减少了鼻胃管移位、脱管,对局部皮肤无损伤,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患者更易接受,而且制作方法简单、取材容易、经济环保,值得临床上推广.

    作者:陈勇莲;邓伍秀;揭满荣;钟丽莹;叶慧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藻酸盐银离子敷料联合rb-bFGF在肠造口粘膜皮肤分离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总结银离子藻酸盐敷料联合rb-bFGF在肠造口皮肤粘膜分离中的应用研究.方法:将我科住院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感染患者5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银离子藻酸盐敷料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rb-bFGF,贝复新)填充创面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用凡士林油纱填塞创面治疗.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创面换药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离子藻酸盐敷料联合rb-bFGF能更快治愈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减轻患者创面疼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减轻护理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张凤英;吴莲香;刘月泉;段珍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主动干预式优质护理在老年高干病房的运用及效果评价

    目的:通过主动干预式优质护理,促进老年高干患者心情愉悦,改善其焦虑及抑郁的心理症状,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住院的30例老年高干患者,通过医护人员为时一年的主动干预式沟通交流,阶段性的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及焦虑及抑郁量表,对结果进行总结,并持续改进,评价患者的终满意度及心理状况.结果:老年患者心理问题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患者满意度也有显著的上升.结论:主动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不但有利于医护人员顺利实施治疗和护理,也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同时提高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作者:黄小蓉;李宝香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27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护理体会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S)是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自身消化所产生的局部炎性反应.临床可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 acute pancreatitis,SAP),轻症急性胰腺炎较多见,以胰腺水肿为主,呈自限性;而后者病情危重,胰腺出血坏死,病死率达36%~50%.

    作者:魏彩芳;魏舵秀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妇科病房护理人员使用对讲机联络的应用成效

    目的:探讨妇科病房护理人员使用对讲机的实践成效.方法:为妇科病房护理人员配备对讲机10台,比较实施前后护士工作满意度、办公班护士医嘱处理缺陷发生次数.结果:使用对讲机后,护士工作满意度提高;医嘱处理缺陷发生次数减少.结论:在妇科病房使用对讲机,增进了护理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提高了工作质量.

    作者:罗艳;候良;廖爱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带声门下吸引气管导管在重症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为重症胰腺炎患者置人带声门下吸引气管导管,减轻患者肛周皮肤损害,减少护士工作量.方法:选取50例需灌肠治疗的重症胰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应用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中治疗方案,配合中药生大黄灌肠,实验组应用肛门置人带声门下吸引气管导管进行灌肠加引流,对照组常规应用肛管进行灌肠治疗,两组常规进行大黄浸泡液q 6h灌肠,观察两组患者的肛周皮肤情况和护士灌肠和清理粪便的工作时间.结果:实验组灌肠和清理粪便总时间分别为(11.52±3.61) min和(11.53±5.22) min,对照组灌肠和清理粪便总时间分别为(24.76±5.62) min和(27.43±10.81) min,实验组减少了护士治疗和护理的时间.实验组肛周皮肤发生损害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重症胰腺炎患者置入带声门下气管导管可减轻护士工作量,减少肛周皮肤损害出现的几率.

    作者:王春丽;谢艳梅;幸丽萍;聂亮;张宇珍;黄雯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股静脉留置针在外周静脉穿刺困难休克患者急救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股静脉留置针穿刺和中心静脉置管术在抢救外周静脉穿刺困难休克患者时的应用效果,找寻能迅速、有效的建立静脉输液通路的途径,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将142例外周静脉穿刺困难休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71例.实验组采用留置针行股静脉穿刺输液,对照组经中心静脉置管建立输液通路.从穿刺时间、首次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穿刺时间、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导管脱落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而气胸、血栓形成、穿刺局部血肿的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两组首次穿刺成功率、导管堵塞、误穿动脉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留置针行股静脉穿刺成功率高,所需时间短、并发症少,操作简便、易行,易于掌握;费用低廉,可替代中心静脉置管术在基层医院普遍推广用于外周静脉穿刺困难的休克患者的急救工作中.

    作者:邱燕燕;曹慧连;肖修稷;王齐芳;韩家裕;谢东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灾害脆弱性分析在南昌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供应室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灾害脆弱性分析在南昌市某三级医院供应室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江西省南昌市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消毒供应室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以风险预防改进措施实施前(2014年3月~2015年3月)为对照组,实施后(2015年4月~2016年4月)为观察组.由20个相关专家组成风险管理团队,运用Kaiser模型的风险评估矩阵结合灾害脆弱性分析评估方法对医院供应室面临的各种潜在危害加以识别,进行风险评估和排序,针对排名前5位的风险事件进行RCA根因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和实施针对性的预防改进措施,比较实施前后风险值排序前5位的危害相关风险值.结果:通过灾害脆弱性分析,计算RISK值,干预前医院供应室管理面临危险事件的前5位风险排序依次为脉动蒸汽压力灭菌器故障(45.50%)、锐器刺伤(43.94%)、低温等离子体蒸汽灭菌器故障(43.63%)、蒸汽泄漏(35.96%)、全自动清洗消毒机故障(34.40%);通过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干预后这5个事件的危害相关风险值较干预前均呈下降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用Kaiser模型的风险评估矩阵结合灾害脆弱性分析评估方法分析消毒供应室的内外潜在风险和薄弱的环节,并根据RCA根因分析法制定出了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能明显降低消毒供应室的风险值,同时也提高了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知识技能及工作自觉性,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黎明;魏清风;谢志芬;魏彩芳;魏伟玲;夏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腹腔镜探查输卵管通而不畅性不孕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诊治输卵管通而不畅性不孕症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接受腹腔镜探查术的107例输卵管通而不畅性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中盆腔情况、术后治疗转归及术后半年妊娠随访情况.结果: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术后3月内自然妊娠13例,术后4~6月人工授精妊娠42例,妊娠16例,自然妊娠14例.结论:对于碘油造影提示输卵管通而不畅的不孕患者,腹腔镜手术能明确诊断、改善盆腔环境及输卵管通畅度,发现及处理盆腔病变,提高妊娠率,并为患者积极选择助孕方式提供指导方向.

    作者:卢君;涂序嫣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SALL4在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检测SALL4在恶性生殖细胞肿瘤(malignant germ cell tumor,MGCT)中的表达,探讨其在MGCT病理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经手术切除、资料完整、来自性腺及性腺外的MGCT 80例作为研究组,其中无性细胞瘤22例,精原细胞瘤20例,卵黄囊瘤16例,未成熟性畸胎瘤12例,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8例,胚胎性癌2例;选取同期手术切除的非生殖细胞性恶性肿瘤(No malignant germ cell tumor,NMGCT)标本4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常规病理学技术、免疫组化二步法增强型辣根酶聚合物(Polink-2HRP)染色系统,对全部120例肿瘤进行石蜡切片、HE染色和免疫组化SALL4标记,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评估.结果:MGCT的病理形态各有特点,免疫组化标记SALL4显色为核阳性,在80例MGCT中,73例为强阳性表达,未成熟性畸胎瘤有5例弱阳性、2例阴性,总计阳性率97.5%;对照组40例NMGCT中,5例弱阳性,余阴性,阳性率12.5%;经X2检验P<0.05,差异具有显著意义.结论:在性腺及性腺外MGCT中,以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干细胞标记物SALL4的表达,证实SALL4在MGCT的病理诊断中的重要作用,可为MGCT的临床诊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何珏;彭涛;韩巧秀;王珍玲;邓晓;张文书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1例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的病情演变并文献复习

    目的:提高对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的诊断及认识.方法:报告1例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病情演变,并就其临床特点、诊治过程进行讨论.结果:多部位、多次行骨髓病理活检支持CMML的诊断.结论: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可能起初表现为单纯红细胞生成障碍,需要动态观察血象及随访患者骨髓及骨髓病理活检.

    作者:黄走方;李海亮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PFNA与半髋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PFNA与半髋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随机分为PFNA内固定组和半髋置换组,均为48例.PFNA内固定材料选用AOPFNA内固定系统,半髋置换选用史赛克公司人工股骨头翻修假体.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18个月Harris评分均有差异(P<0.05),PFNA内固定组术中出血较少,手术时间较短,半髋置换组术中出血较多,手术时间较长,术后18个月Harris评分PFNA内固定组高于半髋置换组.两组住院时间无差异(P>0.05).结论:PFNA内固定组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较半髋置换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疗效满意.

    作者:郑天胜;陈金财;刘午阳;黄为民;何春耒;钟艳春;刘禄林;叶勇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特发性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了解特发性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idiopathic hypereosinophilic syndrome,IHES)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提高诊治水平.方法:以1例IHES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患者外周血、骨髓均可见嗜酸粒细胞增多,且以嗜酸性中晚幼粒为主,诊断IHES,经泼尼松30 mg bid治疗后病情好转.结论:IHES的诊断是一排除性诊断,血象、骨髓象、FIP1L1/PDGFRA基因的检查对其鉴别有重要价值,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能有效控制病情.

    作者:辛柳燕;钟思思;刘爱飞;陈懿建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220例临床及药敏分析

    目的:总结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发病的影响因素、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20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临床资料.结果:3岁以下儿童为好发人群,39例患儿发病前有明显诱因,178例临床标本培养,有12例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220例患者经抗生素治疗均痊愈.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好发于3岁以下儿童,大部分病例无法找到明确诱因,细菌培养阳性率低,一代、二代头孢类抗生素疗效好.

    作者:尤聪;卢井发;陈晓明;叶小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高迁移率族蛋白-1和RAGE水平意义

    目的:观察颅内感染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和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的脑脊液水平,并探讨其对诊断颅内感染的价值.方法:62例拟诊为颅内感染患者根据后诊断分为颅内感染(n=48)和非颅内感染组(n=14).酶联免疫法吸附法(ELISA)检测脑脊液中的HMGB-1和RAGE蛋白水平.并分病脑组、化脑组、结脑组进行亚组分析.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其对颅内感染的诊断意义.结果:脑脊液的HMGB-1和RAGE水平在颅内染组和非颅内感染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分组显示,病脑组、化脑组、结脑组HMGB-1和RAGE脑脊液水平均高于非颅内感染组(P<0.05).脑脊液HMGB-1和RAGE水平诊断颅内感染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6(95% CI:0.748 ~0.964)、0.937(95% CI:0.849~1.000).HMGB-1临界值分别为75.00 ng·mL-1(敏感性:0.792,特异性:0.856);RAGE临界值为101.50 ng·mL-1(敏感性:0.979,特异性:0.856).结论:脑脊液HMGB-1和RAGE水平诊断颅内感染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黎艳晖;张圣岸;蔡业平;戴新贵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2例RARS-T病例分析及文献复习

    难治性贫血伴环形铁粒幼细胞及血小板显著增多(Refractory anaemia with ring sideroblasts associated with marked thrombocytosis,RARS-T),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它结合了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MPN)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MDS)的特点,是一个罕见疾病.2011年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WHO分类第四版中仍将RARS-T定为暂定疾病.RARS-T此病不仅诊断困难,而且病例数太少,目前缺乏统一的临床治疗方法.现报道我科2013年收治的2例RARS-T患者.

    作者:钟雯婷;李海亮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一种通过调节目标函数权重改善剂量分布方法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索一种通过调节目标函数权重改善剂量分布的方法.方法:将调强逆向优化过程分成两个步骤,首先多目标函数优化得到一个极小值;再对未达到临床期望的单一或多目标权重线性放大,继续优化.并在ECLIPSE计划系统中建立一个头颈肿瘤模型,分析权重调节对剂量分布的影响.结果:对于模型中定义的靶区和重要器官,权重调节可以减少相关重要器官受量和降低相关靶区热点区域体积,并对未调节权重的重要器官和靶区影响很小.结论:调节目标函数权重是一个改善剂量分布的方法.

    作者:郭海亮;黄莉;袁军;许明君;王祥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阿奇霉素联合克林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分折

    目的:总结分析阿奇霉素联合克林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将确诊为支原体肺炎的80例患儿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奇霉素联合克林霉素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有效率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对照组治疗效果明显不及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不及观察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近,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克林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显著,有治疗有效率高、不良反应较少、复发率低、安全性较高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作者:邓金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角膜对称领结形中度散光配戴普通塑形镜1例分析

    偏位是配戴角膜塑形镜过程中为常见的问题,由于眼睑及角膜形态因素的影响导致偏位,比较常见的是顺规散光导致上下偏位,眼睑外拉力、逆规散光导致的左右偏位以及角膜不规则泪液分布不均等导致的无规律偏位.本文介绍一例角膜对称领结形中度散光,配戴普通塑形镜获得良好视力和中心定位的案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中正;汤小筠;练云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MMP-2及TIMP-2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房水及血液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及金属蛋白酶2组织抑制因子(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2,TIMP-2)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房水及血液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包括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为30例.实验组为糖尿病性白内障,对照组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分别对所有的研究对象进行房水样本及血液样本的采集.血液样本在手术当天抽取静脉血5 mL;房水样本在手术中进行采集100~200μL.采用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sandwich technique,ELISA)分别测定房水及血液样本中TIMP-2及MMP-2的含量,并计算出TIMP-2、MMP-2两者的比值.分别比较各组间房水及血清中的MMP-2、TIMP-2的浓度及TIMP-2与MMP-2的比值.结果: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房水中MMP-2的表达为(21.44 ±2.19) ng·mL-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TIMP-2的表达为(21.68±2.19) ng·mL-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TIMP-2/MMP-2比值1.01±0.0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血液中MMP-2及TIMP-2浓度表达量较高,分别为(326.11 ±43.14) ng·mL-1与(301.61 ±41.21) ng·mL-1,与对照组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并不影响白内障患者房水及血液中MMP-2及TIMP-2的表达.

    作者:刘琳琳;曾祥云;王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DAMIS入路对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究DAMIS微创入路和传统前外侧人路对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同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64例(128髋)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接受DAMIS微创入路(DAMIS组)34例,传统前外侧入路(对照组)30例,通过比较两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和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估临床疗效,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评估假体稳定性、骨长入等情况.结果:全部病例随访时间1~30个月,平均22.4个月.平均切口长度DAMIS组为(9.62±1.53) cm,对照组为(11.87±2.14) cm(t =4.88,P<0.01);手术时间DAMIS组为(168.37±13.54)min,对照组为(172.10±16.81)min(t=0.98,P>0.05);术中出血量DAMIS组为(323.57±91.49) mL,对照组为(475.66±121.73) mL(t =5.69,P<0.01);平均住院时间DAMIS组为(6.50±1.42)d,对照组为(10.40±1.75) d(t =9.84,P<0.01).Harris髋关节评分DAMIS组从术前(44.60±7.33)分提高至末次随访的(94.36±5.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4,P<0.01);对照组从术前(40.91±8.54)分提高至末次随访的(80.58±6.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1,P<0.01);两组间末次随访评分(t =9.3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出现,随访期间假体周围可以看到明显的骨长入,无1例出现假体松动和感染.结论:DAMIS同期双侧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疗效满意,相对于传统前外侧入路置换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无需引流、早期下地活动、恢复快等优点,能明显改善髋关节的功能,有助于术后早期康复,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高辉;黄世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吸烟和戒烟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吸烟与戒烟对健康人群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不同中青年健康人群142例,分为吸烟组72例(≥5支.d-1,持续≥1年),不吸烟组70例(从不吸烟),对两组人群采集5 min心搏,由计算机自动对其进行短程HRV分析.然后不吸烟组连续吸两根同品牌香烟,分别于吸烟后即刻、20 min、1h用同样方法采集5 min心搏进行短程HRV分析.吸烟组劝其戒烟,分别于开始戒烟后3天、1周、4周同样方法采集5 min心搏进行短程HRV分析.结果:(1)与不吸烟组相比,吸烟组人群VLF、LF、HF明显升高(P<0.05),SDNN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不吸烟组人群连续吸烟后HRV即刻就会发生改变,但HF升高更为明显(P<0.05),而在连续吸烟后30 minVLF、LF升高更显著(P<0.05),吸烟后1h,VLF、LF及HF与吸烟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吸烟组戒烟3天后VLF、LF、HF就开始显著下降,与戒烟前相比,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戒烟时间的延长,VLF、LF、HF呈现持续下降趋势.结论:长期吸烟者的SDNN降低,VLF、LF及HF增加,这种改变在吸烟后即刻就会出现;戒烟可以使SDNN增加,而VLF、LF及HF降低.

    作者:熊淑平;罗志倩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喘可治经穴位超声介导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超声介导药物靶向递送技术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 000例小儿肺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 0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喘可治超声介导治疗.结果:观察组发热消退、咳嗽消失及哕音消失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疗程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喘可治经穴位超声介导治疗小儿肺炎可有效缓解症状,促进患儿康复.

    作者:罗开源;饶兴愉;廖红群;王长浦;钟小明;王华彬;刘跃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瘢痕子宫妊娠中晚期引产方式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妊娠的中晚期引产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6例因母体因素或胎儿异常原因行引产的瘢痕子宫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尔、米非司酮联合水囊,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引产方法,选择同期非疤痕子宫引产者224例,将引产方法相同的疤痕子宫与非疤痕子宫进行比较,对比其产程、产后出血、引产成功率、产后清宫率.结果:56例剖宫产术后半年后妊娠的瘢痕子宫引产分别采用上述3种方法,同种引产方法比较,疤痕子宫与正常子宫引产时间、产后出血、清宫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瘢痕子宫水囊引产组出现1例重度胎盘早剥,瘢痕子宫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组出现l例子宫破裂.结论:米非司酮联合水囊或利凡诺尔引产均适用于剖宫产术后半年以上瘢痕子宫妊娠的中晚期引产;妊娠中期瘢痕子宫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引产安全性较大,但对于孕晚期瘢痕子宫引产需慎重.

    作者:严春华;郑云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低温等离子儿童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的原因及对策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儿童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的原因,根据出血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1年1月~2015年3月应用低温等离子行扁桃体切除术或合并腺样体切除术404例儿童患者资料.结果:404例中,发生术后活动性出血6例,出血率1.49%.其中原发性出血2例,迟发性活动性出血4例.原发性出血原因多为术中未确切处理出血血管;迟发性出血原因多为术后感染.3例经保守治疗出血停止,3例重新全麻插管止血.术后需再次全麻插管止血率7.42‰.结论:儿童扁桃体低温等离子切除术后出血率很低,出血原因多为术中止血不彻底,术后感染.对术后出血儿童根据出血情况,采取保守治疗或全麻插管止血.

    作者:李育广;曾京宇;刘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MMP2、MMP9和VEGF在婴幼儿型血管瘤中的研究进展

    婴幼儿型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IH)是小儿常见的良性肿瘤,可造成患儿局部组织结构破坏,引起皮肤破溃出血,引发畸形、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甚至威胁患儿生命.肿瘤微环境在肿瘤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研究证实细胞外基质蛋白、细胞因子等在婴幼儿型血管瘤增生、消退的机制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的探讨肿瘤微环境在婴幼儿型血管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本文对MMP-2、MMP-9和VEGF在婴幼儿型血管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叶晓星;肖海;刘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超声心输出量监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是临床常用反映循环功能状况的指标之一.准确地测定CO对于临床用药、输血、补液等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随着医疗发展,对于监测更加突出安全、无创、简便、精准的要求.超声心输出量监测(ultrasonic cardiac output monitor,USCOM)是目前国内外较新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为患者整体心功能评价提供了一种无创、准确、安全、便捷的技术.本文对USCOM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李艺;叶军明;陈丽;郭锐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经皮微波消融术治疗良性肿瘤的研究现状

    简述经皮微波消融术(Percutaneous microwave ablation,PMWA)在良性肿瘤方面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通过文献检索、分析概述PMA在甲状腺良性结节、肝脏血管瘤、肾脏错构瘤、子宫肌瘤等良性肿瘤的治疗疗效及其并发症,为进一步展开良性肿瘤PMWA标准化、规范化治疗提供文献依据.

    作者:赖小强;吴源兵;王祥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化痰法结合补气、活血法促进肝星状细胞系HSC-T6凋亡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化痰法结合补气、活血法对肝星状细胞系HSC-T6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对相关凋亡蛋白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相关化痰法药物血清,采用MTT法检测各组含药血清对HSC-T6细胞增殖的影响;Annexin V/PI双染法,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中Bcl-2、Bax蛋白表达情况.结果:MTT结果表明化痰法结合补气、活血法可有效抑制肝星状细胞HSC-T6的增殖;Annexin V/PI双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化痰法结合补气、活血法可以促进HSC-T6细胞凋亡: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化痰法结合补气、活血法能降低细胞中Bcl-2蛋白表达,上调Bax蛋白表达,且Bcl-2/Bax明显下降.结论:化痰法结合补气、活血法可通过抑制Bcl-2蛋白表达、促进Bax蛋白表达来诱导HSC-T6细胞凋亡,进而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作者:宋春花;张志花;陈涛;黄志华;常欣峰;尹宝;陈荟瀛;周海倩;韩立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益生菌干预对芽囊原虫感染大鼠血清IL-4、IL-10、IL-12和IL-17的影响

    目的:研究益生菌干预对芽囊原虫感染大鼠外周血IL-4、IL-10、IL-12和IL-17的影响,探讨益生菌、芽囊原虫感染和肠道菌群失调三者的关系.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按三因素(益生菌干预、芽囊原虫感染和肠道菌群失调)两水平(0、1)随机分为8组.取芽囊原虫包囊液103·只-1灌胃,连续5d,建立感染模型.用盐酸克林霉素以5 000 mg·kg-1灌胃,连续5d,建立肠道菌群失调模型.芽囊原虫感染合并菌群失调模型在感染模型建立后用盐酸克林霉素建立.建模后1d,金双歧2g.d-1经口饲喂,共7d.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IL-4、IL-10、IL-12和IL-17水平.结果:益生菌干预、芽囊原虫感染对IL-4和IL-10水平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益生菌干预与芽囊原虫感染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益生菌干预、菌群失调对IL-12水平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生菌干预与芽囊原虫感染,益生菌干预与菌群失调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各组间IL-17水平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芽囊原虫感染增高大鼠外周血IL-4、IL-10水平,菌群失调增高IL-12水平,合并芽囊虫感染IL-12水平较之降低,益生菌干预可改善这些细胞因子的水平.

    作者:李小波;黄彬红;李娟;宋涛;邓婷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重症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肺部超声与CT影像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肺部超声运用于重症患者合并肺部感染诊断中的价值与意义.方法:纳入重症合并肺部感染患者100例,均先进行肺部CT明确肺部感染诊断,后行肺部超声检查,并记录两者数据进行比较,比较肺部超声检测方法结果的正确率、误诊率与漏诊率.结果:对重症患者合并肺部感染检查结果比较显示在疾病准确率、误诊率与漏诊率等方面CT与肺部超声检测结果相近.结论:肺部超声能够为临床诊断重症患者合并肺部感染提供科学诊断依据,对重症患者应用肺部超声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罗来辉;邹芳;赖泉江;韩家裕;王齐芳;谢东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胆管错构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目的:探讨胆管错构瘤的CT、MRI及超声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并与肝内其它弥漫性病变鉴别,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胆管错构瘤的CT、MRI及超声表现,并结合文献,对本病的病理、临床及影像特点进行讨论.结果:CT显示病灶呈多发低密度,大小不等,形态各异,边缘部分清楚,部分模糊,增强扫描无强化;MRI显示病灶呈长T1长T2信号,形态各异,增强扫描无强化;超声显示肝内多发低至无回声异常信号,彩色多普勒未见异常血流信号.结论:正确认识胆管错构瘤的影像特点,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较大帮助.

    作者:曾鹏程;陶辉;杨金生;蔡少雨;李林株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64排CT增强扫描在胰尾脾门区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64排CT增强扫描对胰尾脾门区病变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胰尾脾门区占位性病变,所有病例均行64排CT平扫和增强扫描,运用不同的后处理技术,判别病变的起源和性质,总结不同起源病变对周围结构侵犯的特点.结果:胰腺肿瘤26例,胰腺炎9例,结肠脾曲癌8例,胃肿瘤5例,淋巴瘤2例,脾动脉瘤2例.胰尾脾门区肿瘤性病变41例,炎性病变9例,血管性病变2例.结论:胰尾脾门区病变侵犯结构复杂,鉴别诊断困难,64排CT增强扫描有利于病变定位定性诊断,为临床诊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作者:谢春;邱兴庭;郭少华;许红雨;吴颋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数字化吞咽造影在吞咽功能紊乱患者的临床饮食应用

    目的:通过对数字化吞咽造影引起吞咽功能紊乱的病因进行分类,探讨吞咽功能紊乱患者的临床饮食性状.方法:收集我院50例吞咽造影病例,利用数字化吞咽造影判断患者吞咽功能状况,并对其日常饮食进行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47例因功能性病变导致吞咽功能紊乱,3例因器质性病变导致吞咽功能紊乱;其中15例可食用流质食物,13例可食用糊状食物,19例可食用团状食物,3例不适合经口腔进食.结论:通过数字化吞咽造影吞咽误吸造影剂的性状,可以间接指导吞咽功能紊乱患者日常的饮食性状.

    作者:谢财华;陈金华;彭灵薇;李国忠;冷桂香;徐丽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腮腺动态显像评价适行调强放疗后鼻咽癌患者腮腺功能的临床价值

    目的:应用腮腺动态显像评价适行调强放疗对鼻咽癌患者腮腺功能的损害程度.方法:对103例临床确诊为鼻咽癌的患者,在进行适行调强放疗前l周内行腮腺动态显像检查,患者在完成首疗程放疗后1周内再次进行一次腮腺动态显像检查,比较放疗前后腮腺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患侧腮腺放疗前、放疗后摄取率分别为4.02%、2.13%,排泄率分别为68.37%、19.28%;健侧腮腺放疗前、放疗后摄取率分别为4.26%、2.18%,排泄率分别为69.35%、19.41%.腮腺摄取率和排泄率在放疗后明显下降.结论:腮腺动态显像能很好的评价适行调强放疗对鼻咽癌患者腮腺功能的损害程度.

    作者:黄谋清;张水香;曾小建;陈华;刘臻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先天性心脏病胎儿超声心动图的产前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HD)胎儿产前实施超声心动图诊断的价值.方法:抽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接诊的妊娠>16周的有高危因素的孕妇386例作为研究组,同期接待的无明显高危因素孕妇5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孕妇均自愿接受胎儿超声心动图产前诊断,通过对胎儿心脏超声检查结果进行观察记录,总结先天性心脏病检出情况.结果:886例孕妇终发现CHD 42例(4.74%),其中研究组发现38例(9.84%),而对照组发现4例(0.80%),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42例CHD经产前超声心动图检查检出40例、漏诊2例(室间隔缺损),产前诊断符合率为95.24%;CHD中以室间隔缺损多,有12例,其次为房间隔缺损、主动脉缩窄、二尖瓣狭窄、三尖瓣狭窄、三尖瓣闭锁、法洛氏四联症、肺静动脉异位引流、单心房单心室等.结论:胎儿超声心动图属于无创诊断技术,在产前高危因素孕妇中有很好的诊断价值,可检出严重先天性心脏病,敏感性与特异性较高,从而为围产期正确处理提供指导,值得借鉴.

    作者:杨莉芬;罗翠娟;陈剑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CT引导PVP治疗胸8以上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探讨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在治疗胸8以上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0月至2015年6月,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8以上椎体压缩骨折245例,共251个椎体,其中T4 3个,T5 25个,T6 72个,T7 63个,T8 88个.观察各节段骨水泥推注量;术前、术后1周、1个月及6个月VAS评分及O'Brien评分;手术相关并发症及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椎体内骨水泥推注剂量0.8 ~2.0 mL,平均为(1.2±0.26) mL;术前与术后1周、1个月、6个月VAS评分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1周与术后1个月、6个月VAS评分相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术前与术后1周、1个月、6个月的O Brien活动能力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6个椎体出现骨水泥渗漏,均无临床症状.结论:CT引导下PVP治疗中上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安全、有效.

    作者:付敏;陈新荣;钟琼;杨俊;温新院;刘勇;吴韵;魏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在慢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研究表明高迁移率族蛋白1在慢性疼痛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存在多种相关分子机制.为进一步明确慢性疼痛的发病机理,寻求更多有效的药物治疗靶点,本文将就高迁移率族蛋白1参与慢性炎性痛,神经病理性痛及其他慢性疼痛的相关信号通路、信号分子进行探讨.

    作者:张秀梅;单热爱;黄诚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CT引导下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术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残余疼痛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研究评估CT引导下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术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残余疼痛的有效性.方法: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观察组(B组),两组患者均接受正规的抗骨质疏松治疗.在相同的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基础上,A组采用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物配合治疗;B组采用CT引导下行腰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术治疗,随访时间6月,所有患者均完成随访.结果:A组患者术后1天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无差异,其余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ODI指数明显低于术前(P<0.01);B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ODI指数明显低于术前(P<0.01);组间比较,B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ODI指数明显低于A组(P<0.01).结论:CT引导下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术是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残余疼痛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新荣;钟琼;付敏;杨俊;温新院;刘勇;魏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CT引导经皮骨成形术治疗椎体外骨转移肿瘤探讨

    目的:探讨CT引导经皮骨成形术(percutaneous osteoplasty,POP)治疗椎体外骨转移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应用POP治疗骨转移性肿瘤32例32处病灶.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至肿瘤病灶后注入适量骨水泥,观察术前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VAS评分、镇痛药使用评分、患者生活质量QOL评分及相关并发症.结果:术后1周、1个月、3个月VAS评分、QOL评分、镇痛药评分较术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1月VAS评分较术后1周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3月镇痛药评分较术后1周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行骨成形术(POP)治疗转移性骨肿瘤临床效果良好、创伤小、并发症少,可有效缓解疼痛,减少止痛药物的使用.

    作者:付敏;陈新荣;钟琼;杨俊;温新院;刘勇;吴韵;魏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脑血管痉挛的研究进展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可致脑供血不足,影响患者预后.星状神经节阻滞术通过阻滞颈部交感神经,减少缩血管神经递质含量的释放,从而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血管痉挛患者的症状,是一种简易、安全、有效的神经阻滞方法.本文就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吴韵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CT引导弯针经圆孔外口射频热凝治疗第Ⅱ支三叉神经痛分析

    目的:评估CT引导下弯针经圆孔外口射频热凝治疗第Ⅱ支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93例第Ⅱ支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弯针经颧弓与下颌骨前支冠状突前缘交点进针,CT引导下穿刺至圆孔外口,行第Ⅱ支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术.观察患者术前、术后1天、1月、6月、12月、24月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患者满意度评分(patient satis-faction survey,PSS),术后1天、1月疗效,术后卡马西平使用、复发情况及相关并发症.结果:术后1天、1月、6月、12月、24月VAS评分和PSS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1),术后1月、6月、12月、24月VAS评分和PSS评分均较术后1天有显著改善(P<0.01),观察期内4例复发,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CT引导下弯针经圆孔外口射频热凝治疗第Ⅱ支三叉神经痛明显缓解了患者的疼痛,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安全性高,复发率低.

    作者:刘勇;钟琼;温新院;付敏;陈新荣;杨俊;吴韵;魏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小胶质细胞参与神经病理性痛的发生和发展

    神经病理性痛是一种慢性疼痛综合征,其病理机制比较复杂,小胶质细胞与神经病理性痛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从小胶质细胞参与神经病理性痛发生发展的相关信号通路和关键信息分子的角度来探讨神经病理性痛的发病机制.

    作者:王英;黄诚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神经病理性痛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

    神经病理性痛是由于躯体感觉系统的损伤或疾病所引起的疼痛,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慢性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作为一种全球负担性疾病,神经病理性痛的高发病率和低治愈率受到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密切关注.有研究证实外周和中枢机制共同参与了神经病理性痛的发生发展过程.目前针对神经病理性痛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电针治疗、微创技术治疗等.传统中草药因其不良反应小的优点成为近年来研究热点.现对近年来该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江茜;欧阳娟;黄诚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CT引导双侧内脏大小神经无水乙醇阻滞术治疗上腹部癌痛分析

    目的:观察CT引导下双侧内脏大小神经无水乙醇阻滞术治疗上腹部癌性疼痛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80例临床确诊上腹部恶性肿瘤患者,在CT引导下行双侧内脏大小神经无水乙醇阻滞术,观察术前、术后1天、术后1月、术后3月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生活质量(QOL)评分,以及相关并发症.结果:术后1天疗效评估临床治愈71例、显效7例、有效2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术后1天、1月、3月的VAS评分、生活质量(QOL)评分均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各观察点VAS评分有逐步上升趋势,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QOL评分术后1天、1月、3月逐渐降低趋势,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术后无1例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双侧内脏大小神经无水乙醇阻滞术治疗上腹部癌性疼痛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作者:温新院;刘勇;吴韵;付敏;杨俊;钟琼;陈新荣;魏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CT引导下弯针脊神经后支射频术治疗颈椎轴性痛有效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弯针脊神经后支射频术治疗颈椎轴性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39例颈椎轴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行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术治疗,B组采用口服药物治疗,随访期为半年.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估疼痛变化及疗效,并观察相关并发症.结果:A组射频部位主要为颈2~颈5,其中74例开展同侧或双侧相邻2支节段射频热凝术(62.18%).VAS评分对比,A组术后各观察点均较术前有显著降低(P<0.01),B组术后均较术前有显著降低(P<0.01),A组术后各观察点均较B组有显著降低(P<0.01);术后180 d随访,A组优良率和有效率为87.39%、96.63%,B组为23.89%、47.79%.13例患者术后出现手术节段脊神经后支支配区域范围、形态不等的皮肤浅感觉轻度下降,发生率17.57%.结论:CT引导下的弯针射频手术治疗颈椎轴性痛具有定位精确、操作安全、有效、见效快及不良反应较少的优势.

    作者:杨俊;钟琼;付敏;陈新荣;温新院;刘勇;吴韵;魏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CT引导下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CT引导下PEI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及手术方法.方法:纳入符合条件患者209例,其中207例均成功行CT引导下PEID手术,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1天、1个月及6个月的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 disability index,ODI),改良Macnab评分.结果:患者术前、术后1天、1个月及6个月VAS评分分别为7.8±0.8、2.5±0.7、0.9±0.5、0.1±0.4,各时间点VAS评分下降趋势明显(P<0.001);术前、术后1天、1个月及6个月ODI指数分别为72.8±3.7、30.0±1.7、21.3±1.3、18.9±1.0,各时间点ODI指数下降趋势(P<0.05).术后6个月MaeNab评分,优151例,良50例,术后复发判定为差6例.结论:CT引导下PEID手术是微创、安全、有效的一种新技术,可扩大PELD的手术适应症,并优于C臂下手术.

    作者:钟琼;陈志平;陈新荣;杨俊;付敏;刘勇;吴韵;温新院;魏俊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