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江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江西省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6-2238
  • 国内刊号:36-1094/R
  • 影响因子:0.79
  • 创刊:1961
  • 周期:月刊
  • 发行:江西
  • 语言:中文
  • 邮发:44-2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
  • 基础医学
江西医药杂志   2013年07期文献
  • 间歇性高容量血液滤过(PHVHF)对重症烧伤患者炎症介质的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评价间歇性高容量血液滤过(PHVHF)对重症烧伤患者炎症介质应用疗效.方法 把60 例危重烧伤中脓毒症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各30 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的烧伤治疗,观察组应用常规的烧伤治疗基础上同时进行PHVHF 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中心静脉压(CVP)和心率(HR)等指标,在治疗前后的不同时间点取患者外周血来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 细胞因子.结果 观察组在治疗后72 h 患者APACHEⅡ评分、CVP、HR、TNF-α、IL-6 和同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开始时相比较,有明显改善,且P<0.05.和对照组同期相比较,治疗组72 h 后患者各项指标的下降更显著,且P<0.05.结论 PHVHF 可以有效改善重症烧伤患者的炎症介质.

    作者:潘拥军;柏世平;张守忠;韩行;杨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1例以神经精神症状为首发的胰岛细胞瘤报道及文献复习

    胰岛细胞瘤出现的神经精神症状, 首次就诊时诊断较困难,易出现误诊.胰岛细胞瘤所致的神经精神症状是一种由于血糖过低而导致从皮层到自主神经逐步受损而出现神经精神症状的疾病[1].目前胰岛细胞瘤发病率较低,据统计,年发病率为0.4/10 万,合并神经精神症状的患者约占胰岛细胞瘤的1%-2%.

    作者:吴冠明;彭娟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叶酸、维生素B12治疗伴高脂血症的脑梗死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 评价叶酸、维生素B12 与阿托伐他汀3 种药物联合治疗对伴随出现高脂血症的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 抽取伴随出现高脂血症的脑梗死患者78 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例,比较单纯采用阿托伐他汀和采用叶酸、维生素B12与阿托伐他汀3 种药物联合的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效果(P<0.05).结论 应用叶酸、维生素B12与阿托伐他汀3 种药物联合对伴随出现高脂血症的脑梗死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好.

    作者:王顺祥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VP方案治疗难治性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0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VP 方案治疗难治性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方法 对采用VP 方案治疗20 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 例显效(35%),6 例良效(30%),2 例进步(10%),5 例无效(25%).总有效率为75%.结论 VP 方案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较好疗效.

    作者:白爱霞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长托宁和阿托品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麻醉前用药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长托宁与阿托品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全麻的术前用药效果.方法 将48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肌肉注射长托宁,对照组肌肉注射阿托品,各0.01mg / kg;观察并记录用药前后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恢复期腺体分泌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术终及拔管时观察组患者气道分泌物明显少于(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 患者术前肌肉注射长托宁,对心率及血压影响小,对腺体的分泌抑制作用强,效果良好,是COPD 患者麻醉前理想的抗胆碱药物.

    作者:董桃花;邱清华;余清萍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126例巨大儿分娩方式及并发症探讨

    目的 对126 例巨大儿分娩方式及并发症进行探讨.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0 年1 月-2011 年7 月126 例巨大儿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出生体重儿进行对照.结果 巨大儿孕妇的剖官产率、阴道助产发生率、分娩并发症围产儿并发症较正常体重儿孕妇均上升(P<0.05).结论 巨大儿可增加母婴并发症.

    作者:彭诗维;黄亚玲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7 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37 例患者中,0 型19 例,I 型13 例,II 型5 例.术后随访2-24 个月.根据术后月经改善情况、剩余肌瘤有无增长、是否再次手术等将疗效分为满意和不满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应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术后满意率为94.6%(35/37),0 型、I 型术后满意率达100%(32/32),II 型术后满意率60%(3/5).术后随访,残余肌瘤不再增长,4 例要求生育者中2 例妊娠,全部手术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疗效好,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是提高手术成功率、提高安全性及手术预后的关键因素.

    作者:黄晶;徐娟;李雪年;张吉;余英;申昌梅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54例影响因素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NEC) 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 年7 月-2013 年4 月我院出生并入NICU 住院的NEC 早产儿(观察组,54 例)及非NEC 患儿(对照组,57 例)的临床资料,包括胎膜早破、出生时窒息、呼吸衰竭、肺炎、败血症、有无应用益生菌等14 个项目,应用SPSS 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两组胎龄和出生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观察组产时呼吸衰竭、肺炎、败血症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微量喂养,非营养性吸吮、口服益生菌的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回归分析显示,微量喂养(OR =0.069) 和非营养性吸吮( OR =0.226) 为新生儿NEC 的保护因素,肺炎( OR =4.027) 、败血症( OR =14.663) 、呼吸衰竭(OR =17.520)为危险因素.结论 肺炎、败血症、呼吸衰竭是新生儿NEC 发病的危险因素,微量喂养、非营养性吸吮是新生儿NEC 发病的保护因素.

    作者:卢晓燕;谭玮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动力髋螺钉和抗旋转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 评价动力髋螺钉和抗旋转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在2010 年3 月至2012 年7 月收治的70 例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患者,分别采用抗旋转髓内钉(n=36)或动力髋螺钉(n=34)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抗旋转髓内钉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治疗优良率均显著地优于动力髋螺钉.结论 与动力髋螺钉组相比,抗旋转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具有疗效确切,可以作为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首先方法.

    作者:罗小荣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鼻内镜下异体巩膜修补鼻中隔前中部穿孔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鼻内镜下应用异体巩膜修补鼻中隔穿孔的疗效.方法 2011 年6 月-2012 年6 月,对4 例鼻中隔穿孔应用异体巩膜进行修补,穿孔时间为1 年-3 年,平均1.4 年;穿孔直径为0.8-1.2cm,平均1.0cm.4 例穿孔都在鼻中隔的前中部,在鼻内镜下刮除鼻中隔穿孔边缘黏膜上皮,造成新鲜创缘,用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的方法分离鼻中隔穿孔周围的黏软骨膜及骨膜,取合适大小的异体巩膜封闭穿孔,两侧鼻腔填塞生物蛋白海绵及膨胀海绵,使穿孔缘黏膜与异体巩膜完全贴合.结果 术后5-10 周鼻腔黏膜上皮完全覆盖移植物,鼻中隔穿孔愈合.4 例随访5 周-12 个月,平均8.2 个月,未发生再穿孔.结论 鼻内镜下应用异体巩膜修补鼻中隔穿孔是治疗中等程度以上鼻中隔前中部穿孔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俊勇;聂志宏;肖宇清;孙慧;周方兴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甲硝唑控释药膜治疗牙周病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局部应用甲硝唑控释药膜在治疗牙周病中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近1 年收治的84 例成人牙周病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1 例,对照组43 例.治疗组采用甲硝唑控释药膜,对照组采用口服甲硝唑片治疗,治疗7 d后,比较两组牙周袋深度、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出血指数等指标及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组各临床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甲硝唑控释药膜在治疗牙周病有效率高,具有用药次数少,副作用发生率低,药效高等特点.

    作者:钟丽萍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人工关节置换治疗空心钉内固定失败的股骨颈骨折

    目的 评价人工关节置换治疗空心钉内固定失败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6 年-2012 年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失败的股骨颈骨折10 例,对其中4 例行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6 例行全髋关节置换.Harris 评分评估术后结果.结果 10 例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4 年,平均2.5 年.患者疼痛均较术前明显减轻或消失.Harris 评分术前平均34 分,术后1 年平均83 分.结论 人工关节置换能恢复髋关节功能,是治疗内固定失败的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傅余良;赵隆队;朱琦;熊国辉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斧头状皮瓣修复颌面部各类皮肤缺损的临床研究

    目的 总结斧头状皮瓣修复术在颌面部恶性肿瘤切除后形成的皮肤癌切除术的应用体会.方法 我院头颈科在2012 年1 月-2012 年12 月期间收治颌面部各类皮肤缺损患者20 例,缺损的面积为2.3cm×2.8cm-6.3cm×6cm,创面的修复均采用斧头状皮瓣.结果 所有斧头状皮瓣都存活良好,损伤面Ⅰ期愈合,经过2-6 个月的随访和问卷调查,未发现肿瘤复发,切口线不明显,外形较为良好,患者比较满意.结论 斧头状皮瓣转移修复术是一种简洁、有效的皮肤缺损修复手术,适用于颌面部各类皮肤缺损.

    作者:罗克勍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丙戊酸单用及联用卡马西平治疗小儿癫痫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单用丙戊酸及联用卡马西平的血清浓度与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丙戊酸及联用卡马西平的血清浓度,并分析丙戊酸单用及联用卡马西平治疗小儿癫痫临床疗效.结果 180 例服用丙戊酸的患儿总有效率为78.33%,而39 例丙戊酸合用卡马西平的患儿总有效率为87.18%.结论 丙戊酸与卡马西平联用较单用丙戊酸疗效好,因此,在单用丙戊酸或卡马西平不能有效控制的患儿可以考虑两者联用.

    作者:欧阳伶;杨云飞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60例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塞患者联合应用疏血通注射液与依达拉奉治疗的疗效.方法 将本院2011 年1 月-2012 年12 月收治的60 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均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时间等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对照组患者使用疏血通注射液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同时加上依达拉奉,对这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脑卒中量表(NIHSS)和生活能力(ADL)进行评价.结果 通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 评分和ADL 水平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临床效果良好.

    作者:刘旭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不同吸入麻醉药全麻对小儿法洛四联症术后肝肾功能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吸入麻醉药全麻对小儿法洛四联症(TOF)术后肝肾功能影响.方法 将48 例TOF 患儿随机均分为3 组.对照组患儿在术前全凭静脉用药进行全麻;七氟醚组患儿在静脉用药的基础上,吸入七氟醚进行全麻;异氟醚组患儿在静脉用药的基础上,吸入异氟醚进行全麻.分别在术前和术后48h 抽取3 组患儿的血液和新鲜尿液样本,进行肝肾功能指标检测.结果 3 组患儿术前肝肾功能指标无显著性差异;术后48h 七氟醚组AST、BUN、Cr 和尿NAG/Cr 水平较对照组有明显的降低(P<0.05).结论 全麻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治疗小儿法洛四联症后,对患儿肝肾都造成损害;七氟醚或异氟醚进行吸入麻醉后进行手术,术后患儿肝功能指标基本一致;麻醉术后肾功能结果显示,相对于异氟醚,七氟醚可降低术后患儿肾功能的损害程度.

    作者:黄乐林;董桃花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显微镜下输卵管吻合术29例临床报告

    目的 评价显微镜下输卵管吻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3-2011 年在我院行显微镜下输卵管吻合术和传统输卵管吻合术共71 例患者进行追踪随访分析.结果 吻合手术复通率均达100%,但术后复孕率显微镜下输卵管吻合术(93.1%)优于传统输卵管吻合术(76.2%),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7,P<0.05).结论 显微镜下输卵管吻合手术复通率高,复孕率高.

    作者:陈丽华;管建粉;黎志英;丁兴琳;罗会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技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96 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到48 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体表定位穿刺,实验组进行超声诊断定位穿刺,将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者穿刺成功率为97.9%,穿刺时间为(3.2±1.4 )min,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可降低风险,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作者:陈钦盛;叶文贤;萧植丰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牙本质保护膜治疗牙本质过敏症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牙本质保护膜(Hybrid coat)与牙本质粘结系统(Single Bond)对磨面牙本质过敏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48 例牙本质过敏症患者的192 颗患牙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采用Hybrid coat 脱敏治疗(Hybrid coat 组,n=96)和SingleBond 脱敏治疗(Single Bond 组,n=96).分别于治疗完成即刻及治疗后1、3 个月复诊时,采用冷气刺激和探测方法检测记录牙齿敏感程度,计算两组脱敏有效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Hybrid coat 组和Single Bond 组治疗完成即刻及治疗后1、3 个月的脱敏有效率分别为87.5%、78.1%、72.9%和85.4%、63.5%、56.3%.两组完成即刻的脱敏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ybrid coat 组治疗后1、3 个月的脱敏有效率高于Single Bond 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脱敏剂对牙本质过敏症均显示了良好的即刻疗效,其中Hybrid coat 的中短期疗效优于Single Bond 脱敏剂.

    作者:范华南;刘漪;黄辉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骨疏康联合阿法骨化醇治疗尿毒症合并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骨疏康联合阿法骨化醇治疗尿毒症合并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 将50 例纳入研究的患者随机均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剂量阿法骨化醇治疗3 个月.试验组在予以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骨疏康治疗3 个月.观察治疗前后骨密度值、血肌酐、血钾、血钙、血磷.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骨密度值均比治疗前提高,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3 个月后骨密度值比较,P<0.05.试验组治疗尿毒症患者骨质疏松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治疗尿毒症患者骨质疏松总有效率76%,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P<0.05.结论 骨疏康联合阿法骨化醇较常规剂量阿法骨化醇治疗尿毒症合并骨质疏松症疗效更明显.

    作者:易伟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芪归通络口服液治疗眩晕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芪归通络口服液治疗气虚血瘀型眩晕的疗效.方法 采用中药治疗组(芪归通络口服液)和西药对照组治疗气虚血瘀型眩晕,各80 例,观察眩晕患者应用中药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的临床疗效,研究芪归通络口服液对眩晕患者的影响.结果 中药治疗组治愈37 例,好转30 例,有效11 例,总有效率为97.5%;西药治疗组治愈16 例,好转21 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为6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两组治疗前后眩晕视分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芪归通络口服液治疗气虚血瘀型眩晕取得较好疗效,且无明显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穗锦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卵巢泡膜细胞瘤43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卵巢泡膜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92-2012 年诊治的43 例卵巢良、恶性卵巢泡膜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资料.结果 43 例中,恶性卵巢泡膜细胞瘤3 例,良性卵巢泡膜细胞瘤40 例.主诉盆腔包块者26 例(60.5%),12 例合并腹水,其中1 例同时伴有胸水,24 例合并雌激素刺激相关疾病.9 例行CA125 检查,6 例增高.40 例良性卵巢泡膜细胞瘤患者经单纯手术治疗后均无瘤生存至今.3 例恶性卵巢泡膜细胞瘤中,1 例因放弃治疗在1年内死亡;另2 例经积极手术后行放疗或化疗均存活至今,其中1 例无癌生存3 年以上,1 例无癌生存2 年.结论 对盆腔包块伴雌激素刺激相关疾病的患者应注意卵巢泡膜肿瘤的可能.良性卵巢泡膜细胞瘤预后良好,恶性卵巢泡膜细胞瘤预后差,术后补充放疗或化疗,可明显延长生存时间.

    作者:杨海媛;郭桃英;吴谋喜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Q值调整非球面切削与标准化LASIK术后对比敏感度变化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Q 值引导个性化切削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2 年1 月-2013 年1 月等效球镜低于-6.00D 的34例64 眼进行非球面切削(A 组)或标准化(B 组)LASIK 术后进行随访,对比A、B 组非球面切削与标准化LASIK 术后1 个月、3 个月裸眼视力、对比敏感度变化.对比敏感度采用CSV1000 分析仪测量.结果 A、B 组1 个月、3 个月裸眼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8,P>0.05;t=0.62,P>0.05);LASIK 术后1 个月3C/D、6C/D 频率段A、B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7、P=0.11;t=-1.55、P=0.12),12C/D、18C/D 频率段A 组比B 组优势,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P=0.03;t=-2.05、P=0.04);3 个月各空间频率(3C/D、6C/D、12C/D、18C/D),A、B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3、-1.78、-0.99、-0.97,P=0.06、0.07、0.32、0.33).结论 Q 值调整非球面切削能改善中低度近视早期对比敏感度.

    作者:钟翔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动脉高压与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动脉高压与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选择肺动脉高压COPD 患者共30 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肺动脉压轻度增高患者15 例,中度增高患者10 例,重度增高患者5 例,肺动脉压正常COPD 患者40 例作为对照组,对以上70 例患者进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肺动脉压正常、轻度增高、中度增高和重度增高COPD 患者之间的血清HCY 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OPD 患者肺动脉高压与血清HCY 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乐永宏;张敏;许嗣磊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外侧裂区脑挫裂伤并发脑疝的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外侧裂区脑挫裂伤并发脑疝的发病机理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22 例外侧裂区脑挫裂伤并发脑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死亡4 例,植物状态1 例,重残1 例,中残6 例,恢复良好10 例.结论 采用扩大翼点入路+去大骨瓣减压术可以充分解除外侧裂血管受压,同时术中对侧裂内血管的保护及减少剥离颞肌和咬除蝶骨嵴后渗血是手术治疗的重要措施.

    作者:程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260例弱视治疗体会

    目的 总结儿童弱视治疗经验.方法 对我院260 弱视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取遮盖法、仪器训练法、特殊治疗法治疗,比较3 种治疗方式的疗效.结果 轻度弱视治愈91 眼(80.99%),中度弱视治愈211 眼(75.09%),重度弱视治愈22 眼(36.07%);屈光不正性弱视治愈277 眼(81.30%),斜视性弱视治愈24 眼(42.11%),屈光参差性弱视治愈19 眼(50.00%),形觉剥夺性弱视治愈0 眼;中心注视治愈261 眼(80.06%),旁中心注视治愈27 眼(21.77%).弱视年龄与疗效:3-6 岁治愈319 眼(76.95%);7-12 岁治愈234 眼(69.03%).结论 弱视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非常重要.

    作者:胡洋;李红鸣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速度向量成像对显性预激综合征左室旁道标测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技术标测显性预激综合征左室旁道位置的临床价值.方法 健康组20 例,A 型显性预激综合征患者15 例,均行体表12 导联同步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排外器质性心脏病及室内传导阻滞.以VVI 技术测量正常组及对照组射频消融术前、术后左室短轴二尖瓣环及乳头肌水平收缩早中期心肌运动速度达峰时间(TV),记录局部心肌速度达峰时间标准差(T-SD)、心室早与迟达峰心肌间的时间延迟(T-MX),进行旁道标测及同步化分析,以心内电生理为金指标,评价VVI 对旁道标测的准确率.结果 (1)正常组心脏收缩同步协调,速度向量长短和方向基本一致.(2)对照组收缩早期心肌收缩不协调,向量大小和方向不一致,VVI 显示局部心肌出现提前收缩的向心性速度向量,TV 较其他节段心肌明显提前,T-SD、T-MX 与正常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15 例患者行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14例与VVI 标测结果基本一致并行射频消融术,术后心肌向量大小和方向基本一致,有1 例VVI 未能判断出旁道位置,术后证实旁道来源于右室后底部.结论 VVI 技术能够对A 型显性预激综合征左室旁道进行较准确的标测.

    作者:张诗渊;刘燕娜;陈琦;郭良云;代妮娜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肺叶切除术中采用不同方式切口的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肺叶切除术中传统切口、腋下小切口与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的疗效.方法 对传统后外侧切口、腋下小切口及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中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d 的胸腔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第1d 疼痛强度评分、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胸腔镜辅助小切口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3d 的胸腔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第1d 疼痛强度评分、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优于腋下小切口与传统切口组(P<0.05).结论 肺叶切除术中采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比传统手术方式更优.

    作者:罗志方;江美兰;朱慎钰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治疗脓毒性休克的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去甲肾上腺素与多巴胺治疗脓毒性休克的疗效.方法 48 例脓毒性休克患者经过充分的容量复苏后,随机选用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DOPA)作为血管活性药物,比较NE 组和DOPA 组6h、12h、24h、48h 的平均肺动脉压(MPAP)、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心脏指数(CI)、心率(HR)以及7d、28d 病死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与DOPA 组相比,NE 组各时间点的MPAP、CI 及7d、28d 病死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但其SVRI 显著高于DOPA 组.同时,NE 组心律失常事件少见,心率也低于DOPA 组(P<0.05).结论 对于脓毒性休克患者,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均可增加全身脏器灌注,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两药治疗脓毒性休克疗效大体相同,但多巴胺应用后心率加快,心律失常事件较去甲肾上腺素组多.

    作者:曾卫华;杨春丽;贺慧为;杨小刚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绝经后OSAS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目的 分析探讨女性绝经后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选取患有OSAS 的绝经后女性患者150 例作为观察组和未患OSAS 的对照组150 例,分析不同程度OSAS 和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的BMI 指数、颈围、腰围、收缩压、舒张压、HDLC 和hs-CRP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 或P<0.01).不同程度OSAS 患者相比较,BMI 指数、颈围、腰围、收缩压、hs-CRP 总体均数不同,重度OSAS 组总体均数均高(P<0.01).OSAS 的严重程度与BMI、颈围、腰围、臀围、收缩压、HDLC 和hs-CRP 水平呈正相关关系,与LDLC 呈负相关关系(P<0.05 或P<0.01).结论 女性绝经后患OSAS 可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并且危险性的增加程度与OSAS 的严重程度成正比.

    作者:黄建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青年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特点分析及其预防手段的探讨

    目的 探讨青年原发性肝癌(PLC)的临床特征.方法 随机选择2010 年以前有随访的PLC 患者120 例,并按年龄随机分为青年肝癌组(年龄<40 岁)32 例,非青年肝癌组(年龄≥40 岁)88 例,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症状、肝脏功能、肝癌大体类型、病理类型、HBV-DNA 水平、AFP 水平、手术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生存期.结果 青年组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的比例较非青年组高(P<0.05);巨块型肝癌或弥漫性肝癌较非青年组青年组多(P<0.01);肝癌破裂出血的发生率较非青年组高(P<0.01);肝脏功能较老年组好(P<0.01); HBV-DNA 水平较非青年组高(P<0.01); AFP 水平较非青年组高(P<0.01);手术切除率较非青年组低(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非青年组低(P<0.05);术后生存期较非青年组短(P<0.05);胆管细胞癌比例较非青年组低(P<0.05).结论 (1)青年人肝癌起病隐匿,发展迅速,早期诊断率低,手术切除率低,手术后生存率低.(2)PLC 病情与HBV-DNA 水平密切相关.(3)PLC 患者AFP 水平明显较高.(4)PLC 中胆管细胞癌的发生率低.

    作者:王小华;罗璟;徐道峰;何晓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直肠内超声在直肠癌术前的应用

    目的 探讨直肠内超声各期直肠癌声像图特点及在直肠癌术前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经直肠内超声检查87 例直肠癌.检查中主要观察直肠癌肿块的形态、大小、回声、方位、血流情况,浸润直肠周径、深度及邻近组织和脏器有无受累,所有病例均行电子肠镜检查,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直肠癌呈低回声肿块,边界不清,无包膜,可伴有微钙化,肿块内部动脉血流丰富.肿块突破黏膜及黏膜下层未侵犯肌层,与手术病理符合率69.57%(16/23),侵犯肌层未突破肠壁与手术病理符合率88.19%,突破肠壁后向肠外浸润与手术病理符合率68.97%(20/29),部分病例合并肠周围淋巴结转移与手术病理符合率16.43%(13/28).结论 直肠内超声可显示直肠壁结构层次,对直肠癌浸润深度检测及术前直肠癌分期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赖全图;江涛;陈晓亮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MRI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3.0T 磁共振多平面成像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40 例临床诊断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SIS 组)和21 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为研究对象.用3.0T 超导型MR 机行肩关节斜冠状面、斜矢状面及横断面成像,分析肩峰形态、肩袖、肩袖周围结构及肩部肌肉等组织结构影像特征.结果 ﹙1﹚肩袖损伤:40 例均显示冈上肌肌腱信号及形态异常,18 例表现为T1WI 上冈上肌肌腱信号异常、混杂;12 例表现为冈上肌肌腱内斑片状T1WI、T2WI 信号增高影;10 例表现为肩袖撕裂.﹙2﹚肩袖周围结构改变:40 例均不同程度出现肩峰下滑囊增厚、积液及(或)肩关节积液.﹙3﹚肩峰形态:肩峰形态分别为平直型9 例、弧型14 例、钩型17 例;﹙4﹚肩峰-肱骨距离:肩峰-肱骨距表现为16 例在1.0cm-1.5cm 之间,19 例在0.5-1.0cm 之间,5 例小于0.5cm.SIS 组和正常对照组肩峰-肱距均值分别为0.89cm 和0.91cm,经t 检验两组均数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5,P﹥0.05).结论 MRI 可以直观地评价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的肩袖、肩峰及肩峰下通道等情况,是临床诊断的一种有用的影像手段.

    作者:潘志明;曾献军;张艳华;王思勇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85例宫颈原位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分析

    目的 探讨宫颈原位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收集2008 年1 月-2012 年12 月病理确诊宫颈原位鳞状细胞癌85 例,观察其临床病理特点,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85 例患者均为已婚女性,均有性生活史及孕产史,平均年龄48 岁;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14 例宫颈原位鳞状细胞癌伴微小浸润,39 例宫颈原位鳞状细胞癌累及腺体,32 例宫颈原位鳞状细胞癌.结论 宫颈活检、TCT、LEEP、宫颈锥切术、单纯子宫切除术及根治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除术都有助于宫颈原位鳞状细胞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一般预后较好.

    作者:程英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多层螺旋CT在肺栓塞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评价16 层螺旋CTPA 及重建技术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4 例肺栓塞患者进行16 层螺旋CTPA 及图像后处理分析的资料.结果 24 例肺栓塞病人发现372 支不同节段肺动脉栓子,有4 种形态,在重建技术中,显示效果依次为薄层、MPR、MIP、VR,VR 在亚段上意义不大.结论 多层螺旋CT 可以准确显示肺栓塞栓子的部位、形态及其间接征象;薄层及MPR 为可靠的图像后处理方法.

    作者:万林;肖云龙;胡晓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428例肿瘤标志物CA19-9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肿瘤标志物CA19-9 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428 例已确诊为癌症患者血清CA19-9 含量.结果 肿瘤标志物CA19-9 对胰腺癌、肝癌、结肠癌、肺癌、乳腺癌的阳性率分别为90.9%、64.8%、38.6%、43.2%、13.3%、11.1%;对阻塞性黄疸的阳性率达87%与肿瘤原因导致的黄疸阳性率相当.结论 CA19-9 对消化系统肿瘤尤其是胰腺癌和肝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熊丽;郭江梅;辛查香;吴春花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特殊类型乳腺癌的超声诊断与病理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超声对几种特殊类型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3 例经手术证实的几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癌的超声图像与病理切片资料.结果 13 例中,多中心性乳腺癌3 例,炎性乳腺癌2 例,男性乳腺癌2 例,隐匿性乳腺癌2例,乳头Paget's 病2 例,双侧乳腺恶性肿瘤1 例,原位癌1 例.结论 乳腺癌的超声与病理对照的研究,可减少特殊类型乳腺癌的误诊.

    作者:彭育玲;丁辉萍;谢志群;周胜招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肝血管瘤介入治疗的影像学改变和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 比较肝血管瘤介入治疗前后的影像学改变.方法 选取我院在2008 年1 月-2012 年7 月期间收治的肝血管瘤患者47 例,采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超选择性动脉插管进行栓塞治疗,并观察患者在治疗6 个月后病灶边缘与内部碘油沉积情况、有无血流信号以及肿瘤大小等.结果 本组47 例患者,共进行59 人次介入治疗.其中显著有效25 例(53.19%),较为有效17 例(36.17%),基本无效5 例(10.64%),有效率达89.36%.对患者进行术后6 个月的复查CT 与肝脏彩超,可见患者肝血管瘤内碘油沉积较好,血供消失,并且出现碘油聚积、瘤体缩小等征象.结论 采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超选择性动脉插管进行栓塞治疗肝血管瘤,临床疗效较好,安全、可靠.

    作者:应勇;王小农;何晓;王小华;徐道峰;谢斌辉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超声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超声图像特征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15 例经腹联合经阴道超声诊断为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并经手术病理及保守治疗确诊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6.66%.结论 超声能够早期准确诊断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

    作者:钟薇超;张贺龙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在肌部室间隔缺损镶嵌手术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 探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在肌部室间隔缺损镶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经食道超声,观察手术前室间隔肌部缺损大小、位置以及观察整个镶嵌手术过程,评价缺损封堵情况.结果 10 例肌部室间隔缺损的患儿,均成功置入封堵器.其中3 例缺损有细小残余分流.结论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具有实时直观,能监控手术全过程,引导镶嵌治疗,及时提供必要的信息,对肌部室间隔缺损的镶嵌治疗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严济泳;俞波;刘庆华;陈苏江;赵伟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健康教育对脂肪肝患者的影响

    为探讨健康教育及生活干预对体检中脂肪肝患者的效果, 笔者对2011 年1 月-12 月在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体检科体检的2081 例职工,进行脂肪肝疾病知识教育,指导饮食结构、运动及科学生活方式,1 年后再复查结果并比较疗效.现汇报如下.

    作者:缪健;邓科穗;袁小兰;彭立萍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腹膜透析的观察与护理

    近年来,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手术越来越多,虽然先天性心脏手术成功率及术后监护水平逐步提高,但由于疾病本身复杂,不可避免的会有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机率.新生儿、小婴儿ARF 常见的病因是肾前性因素,导致ARF 的主要机制是肾灌注量减少, 其主要原因是低血压和低心排.体外循环术后出现ARF 的死亡率高,近年我院通过及早实施PD 替代治疗, 以降低死亡率,报告如下.

    作者:胡梅英;石元娟;胡淑霞;陈霞;邹勇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母体声音音频在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 如不及时治疗, 未结合胆红素易透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1],可引起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其死亡率及后遗症发生率高.蓝光照射治疗是治疗新生儿黄疸,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的简单易行且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蒋月姜;胡会岗;李忠僖;夏经慧;胡玉梅;匡薇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外周血中PCA3基因表达及其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PCA3 对活检阴性的前列腺癌(Pca)临床诊断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 收集2011 年01 月至2012 年12月间在我院就诊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患者.同时纳入健康的男性志愿者为正常对照.对所有监测对象,采用荧光定量PCR 检测外周血PCA3 mRNA 的表达.结果 共纳入66 例做为对象,其中前列腺癌患者26 例,良性前列腺增生共30例,正常对照组10 例.健康男性及前列腺增生患者外周血均无PCA3 基因的表达,前列腺癌患者有21 例表达,PCA3 表达阳性率为80.8%(21/26).前列腺癌组与健康组及增生组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PCA3 阳性率与PCa 临床病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PCA3 基因的表达与PCa 临床病理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CA3 基因在外周血的mRNA 表达在前列腺癌诊断上有良好特异性.

    作者:赵旭兰;傅龙龙;习海波;王共先;冯亮;孙翔;刘伟鹏;张成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孕晚期妇女B族链球菌PCR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孕妇B 族链球菌带菌状态的检测方法.方法 对在我院产检及分娩的孕妇445 例妊娠晚期孕妇,取其阴道下1/3 分泌物及肛周分泌物,应用细菌培养及实时PCR 进行B 族链球菌检测,并观察其妊娠结局.结果 445 例妊娠晚期孕妇B 族链球菌细菌培养阳性17 例,实时PCR 阳性39 例阳性率明显高于细菌培养.B 族链球菌阳性孕妇的宫内感染、早产和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实时PCR 检测B 族链球菌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是妊娠晚期孕妇常规检测B 族链球菌感染的首选方法.

    作者:黄永建;陈波;张勇;刘剑荣;钟丽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治疗进展

    研究表明, 中国人群糖尿病患病率高达4.9%[1], 而其中约40%-50%的糖尿病患者又合并高血压[2].Framingham 研究显示[3],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7%的死亡风险和9%的心血管事件归因于糖尿病, 而44%的死亡风险和41%的心血管事件归因于高血压.

    作者:俞菊梅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江西省18-59岁成人跌伤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2005 年伤害流行病学调查数据,了解我省18-59 岁成人跌伤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三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全省98 个县(市、区)的1637 个街道和乡镇抽取100010 户,以100010 户家庭的178196 例18-59 岁居民作为本次调查的对象.结果 成人跌伤年发生率为11‰.男性跌伤发生率为10.9‰,女性跌伤发生率为11.1‰.居民中56-60 岁年龄组居民跌伤发生率高,为22.6‰;26-30 岁年龄组居民跌伤发生率低,为4.0‰.结论 跌伤是江西省成人伤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应针对不同人群存在的危险因素,开展针对性的跌伤干预,从而减少跌伤的发生.

    作者:颜玮;朱丽萍;李艾;金锦扬;李秋娟;赵军;徐菲;陈轶英;王瑞平 刊期: 2013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