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杀亲行为的特征及相关的精神病理学的差异.方法 采用自编犯罪学调查表对6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以亲属为凶杀对象的凶杀案,与68例以非亲属为凶杀对象的凶杀案进行比较.结果 ①两组凶杀行为的主要原因均为幻觉、妄想,但对照组的关系妄想(x2=4.04,P<0.05)及未经诊治问题突出(x2=4.09,P<0.05);②在凶杀行为的决意实施方面,研究组计划、预谋明显少于对照组(x2=5.27,P<0.05);③作案工具的选择方面,研究组绝大多数是随机取得(x2=18.08,P<0.01);④受害人中研究组以配偶(28/61,45.90%)及母亲(24/61,38.24%)为多见,对照组以邻居为多见(27/68,39.71%).结论 精神分裂症杀亲行为的犯罪学特征更具有代表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密切接触者,是受害人中的重点预防对象,对于密切接触者的卫生宣教有利于凶杀预防.
作者:姚付新;刘双臣;孙德江;王鸿勋;张家明;孙毅;魏立和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在精神病患者住院治疗和康复中的重要意义.方法 对我院病房100名责任护士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进行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分析护士对“优质护理服务”的认知程度.结果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6个月后护士对“优质护理服务”的认知程度明显提高,其中基础护理认真、经常巡视、视病人如亲人、让病人感觉像在家一样(t=5.238,5384,5.872,5.534;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护士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明显上升.
作者:宋改芹;宋亚伟;郭艳峤;李秋霞;张东林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体育疗法对轻中度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0例轻中度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体育疗法组和西酞普兰组各30例,进行8周的对照研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及有关实验室检查评定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治疗8周末,体育疗法组显效率73.3%,西酞普兰组显效率8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7,P>0.05).两组HAMD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01).体育疗法组TESS改善明显优于西酞普兰组(P<0.001).结论 体育疗法治疗轻中度抑郁症与西酞普兰疗效相当,不良反应逐渐减少,安全性高.
作者:刘海军;赵安全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艾司西酞普兰和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将88例符合CCMD-3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艾司西酞普兰(10 mg/日)或度洛西汀(60 mg/日)口服治疗,疗程6周,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17项抑郁量表(HAMD-17)评定临床疗效,采用抗抑郁药副反应评定量表(SER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①两组治疗后HAMD-17分值(分别为5.97±3.17,6.01±3.28)较治疗前(分别为23.81±3.06,24.05±2.87)明显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第1、2、4、6周末,两组间HAMD-17减分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在第一周末,两组减分率无显著性差异,但与治疗前比均有显著性变化;④艾司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度洛西汀组.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和度洛西汀均能有效治疗抑郁症,两者疗效相当,起效快速,二者不良反应轻微,但艾司西酞普兰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度洛西汀少.
作者:李含秋;何柱国;赵慧亮;王西林;李婷;殷青云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病耻感水平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精神病患者病耻感评估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对300名抑郁症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①不同年龄阶段的抑郁症患者的病耻感总分及社交、治疗因子存在显著性差异(t=3.907,4.532,3.847;P<0.05);②积极应对方式与病耻感存在显著负相关(r=-0.176,P<0.01),而消极应对方式与病耻感呈显著正相关(r=0.179,P<0.01).结论 抑郁症患者应对方式越积极,病耻感越低.
作者:崔向军;周亚青;李丽娜;郭永芳;石贺敏;王桂平;苑杰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抑郁症、焦虑症症状的分布特点.方法 随机抽取某三甲医院心理科抑郁症、焦虑症患者各6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试.结果 SDS量表比较:抑郁症中平均得分在3分以上的项目依次有性欲减退、决断困难、空虚感、晨重晚轻、兴趣减退、睡眠障碍、忧郁7个项目,焦虑症中平均得分在3分以上的项目依次有睡眠障碍、能力减退2个项目,易哭、自杀意念、易激惹、决断困难及无用感5个项目得分抑郁症(分别为2.23±1.03,1.85±1.01,2.53±1.07,3.28±0.78,2.90±1.04)均显著高于焦虑症(分别为1.58±0.94,t=3.60,P<0.01;1.20±0.55,t=4.40,P<0.01;2.05±1.06,2.42±1.20,2.90±1.05,t=2.49,2.26,2.36;P均<0.05).SAS量表比较:焦虑症中平均得分在3分以上的项目依次有睡眠障碍、多汗2个项目,抑郁症中平均得分在3分以上的项目依次有睡眠障碍、不幸预感、多汗、静坐不能4个项目,心悸、尿意频数、手足颤抖、躯体疼痛、晕厥感、面部潮红6个项目得分焦虑症(2.72±0.92,2.98±1.03,2.23±1.11,2.60±1.21,2.12±1.08,1.83±0.92)均显著高于抑郁症(2.00±0.97,t=-4.14,P<0.01;1.85±0.95,t=-6.24,P<0.01;1.73±0.88,2.05±0.93,1.42±0.72,1.63±0.80,t=-2.73,-2.79,-2.79,-2.76;P均<0.05),不幸预感项目得分抑郁症(3.25±1.00)显著高于焦虑症(2.77±1.36,t=2.22,P<0.05).结论 抑郁症表现出明显的抑郁情绪,焦虑症的抑郁情绪不明显;抑郁症的焦虑症状多表现为精神性焦虑,焦虑症突出表现为躯体性焦虑.
作者:尹红蕾;赵静波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语言整合训练及绘画疗法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自尊水平及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对120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原有治疗的基础上,对实验组进行为期8周的语言整合训练及绘画疗法,在治疗前后采用自尊量表及幸福指数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研究完成后,实验组2个量表的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4,-24.45;P<0.05);实验组治疗后两个量表的得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1,-8.87;P<0.05).结论 语言整合训练及绘画疗法可提高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尊水平及生活满意度.
作者:张磊;李丹;边亚栋;田维忠;董永生;毛晓东;王焱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对比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与奥氮平合用及单用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腹围及体重指数(BMI)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入组标准的7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完成研究62例,合并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10 mg/d)组30例(试验组),单用奥氮平组32例(对照组).对比组内及组间基线及治疗6周后比较体重、腹围及体重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 组内治疗前后体重、腹围及体重指数均有显著增加(t=8.049,16.183,14.937,20.153,6.279,13.635;P均<0.001).研究组体重、腹围及体重指数的增加值较对照组小(t=3.007,2.977,3.296;P均<0.01).结论 合用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能够明显减轻奥氮平对体重、腹围及体重指数的影响.
作者:李冰;张欣;周会爽;王丽娜;刘卉兰;王亚卿;李娇;侯亚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阿立派唑辅助治疗利培酮所致体质量增加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0例利培酮所致体重增加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雏特原利培酮治疗不变的同时,分别加用阿立哌唑(30例)及安慰剂(30例)治疗,疗程6个月.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的每个月末测体重、腰围,计算BM1,评价UKU不良反应量表.结果 两组体重比较,在第5月末开始显示出统计学差异(t =-2.024,P<0.05),第6月末差异更明显;两组体质量比较,在第4月未开始显示出统计学差异(t=-2.793,P<0.05),第6月末差异更明显.两组UKU不良反应量表评分经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立派唑辅助治疗利培酮所致体质量增加疗效好、安全性高.
作者:周会爽;李冰;刘敬;王海龙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心理状态及个性特征,以期早期预防精神分裂症的发生.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90)及艾森克个性量表(EPQ)对18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研究组)进行心理测试和评定,并将结果与常模对照分析研究.结果 研究组在SCL-90评定中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等因子分高于常模(t=15.54,2.89,15.29,11.23,2.70;P<0.05),EPQ评定男女N分均高于常模(t=4.07,5.67;P<0.05),E分低于常模(t=6.63,5.18;P<0.05).结论 分裂症子女存在显明心理问题,具有不良的性格特征.
作者:岳丽萍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系统治疗对精神分裂症致残率的影响.方法 将1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干预组采用系统治疗,两组随访期限3年.于1年、2年、3年时采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患者的精神残疾程度、阴性症状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对比.结果 实际完成154例.干预组各量表指标改善程度于各阶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1).结论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系统治疗能显著降低患者致残率,提高社会功能,延缓精神衰退.
作者:李和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帕金森患者家属的生活质量.方法 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对102名帕金森患者家属及50名正常对照者进行测量.结果 帕金森患者家属的总体生活质量(t=7.29,P<0.05)、心理健康维度(t=8.67,P<0.01)、躯体健康雏度(t=6.57,P<0.01)、社会功能(t=4.59,P<0.05)及物质生活维度(t=2.52,P<0.05)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艾,其中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较大.结论 帕金森患者家属的生活质量较差.
作者:秦震新;刘秀花;苑杰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北京西城区助产机构孕妇孕期心理状况及对产后应激状况的影响.方法 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应激评估量表平时版(PCL-C),对西城区助产机构产科973名孕妇进行抽样测试研究.结果 ①除躯体化因子,其他各因子不同孕期孕妇SCL-90评分均低于全国常模(P<0.05);②不同户籍孕妇SCL-90评分低于全国常模(P<0.05),北京农村户籍孕妇的抑郁、焦虑、敌对、恐怖与常模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产后42天产妇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阳性率为1.13%;④通过相关分析,孕晚期心理和产后应激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西城区孕妇孕期总体心理状况较好,产后应激水平也较低;孕晚期心理状况不良的孕妇容易在产后发生应激障碍.
作者:夏宏伟;闫学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社会支持系统对脑卒中患者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8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支持组和对照组,支持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增加社会支持的干预措施,对照组只接受常规的治疗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后20天、30天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在干预后20天和30天均降低,而支持组HAMD评分降低更显著,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t=6.313,8.057,P<0.01).结论 增加社会支持系统可以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状态,在促进疾病康复的同时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
作者:王春华;钱文茹;王树艳;岳振琴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不同职业癌症患者生命质量的差异及其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方法 发采用EORTC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V3.0)中文版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183名唐山市人民医院肿瘤专科医院癌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职业癌症患者的生命质量中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状况、疲倦、疼痛、失眠、经济困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270,4.273,3.814,3.005,3.187;P<0.01).主要表现在事业公务员、干部和自由职业的生命质量较好,而农民和教育工作者的生命质量较差;②癌症患者生活满意度与生命质量中功能领域及总体健康状况呈正相关(P<0.05,P<0.01),与生命质量中症状领城呈负相关(P<0.05,P<0.01).结论 癌症患者生命质量中功能领域和症状领域都存在职业差异,他们的生命质量与生活满意度相关.
作者:马红霞;刘艳;巴晓娜;王莹;李建明;张聪颖;武雪姣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内隐联想测验探讨进食障碍亚临床状态者和非进食障碍亚临床状态者的内隐食物态度差异.方法 采用异常进食行为问卷及开放式问卷,筛选出进食障碍亚临床状态者和非进食障碍亚临床状态者,测量其对食物的内隐态度.结果 ①与非进食障碍亚临床状态者相比、进食障碍亚临床状态者总分(t=29.91,P<0.001)、心理症状雏度(t=25.18,P<0.001)、节食与补偿行为维度(t=10.59,P<0.001)、暴食行为维度(t=6.42,P<0.001)差异均显著;②进食障碍亚临床状态者与非进食障碍亚临床状态者实际体重指数(BMI)差异显著(t=4.71,P<0.001),理想BMI差异不显著(t=0.61,P>0.05);③进食障碍亚临床状态者与非进食障碍亚临床状态者对不同食物的内隐态度差异呈边缘性显著(P=0.06).结论 进食障碍亚临床状态者和非进食障碍亚临床状态者对不同热量食物的内隐态度差异显著.
作者:胡彬;包盛楠;冯成志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军事医学研究生学习动机的现状,为研究生管理部门加强教育引导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学习动机简易评定量表,比较研究生总体、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录取类别、不同培养层次、不同身份、不同学位类型、不同专业研究生学习动机的强度.结果 研究生总体学习动机处于中等水平;不同性别(x2=2.548,P=0.636)、不同年级(x2=9.852,P=0.131)、不同录取类别(x2=9.978,P=0,267)、不同培养层次(x3=3.026,P=0.554)、不同身份(x2=5.061,P=0.536)研究生的学习动机强度均无统计学差异;不同学位类型(x2=9.605,P=0.048)、不同专业研究生(x2=26.550,P=0.022)学习动机强度有所不同.结论 军事医学研究生整体的学习动机强度适中,科学学位研究生、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研究生学习动机较弱.
作者:周东;鲁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军医大学不同类别学员综合素质评估结果的差异,为有针对性地开展素质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已经建立的医科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估指标体系,比较某军医大学战士学员和无军籍学员各项素质的差异.结果 无军籍学员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基本能力素质以及综合素质项目得分高于战士学员(F=33.801,27.400,67.430,20.990,44.887,46.802;P=0.000),而战士学员在身体素质项目得分高于无军籍学员(F=7.077,P=0.008).结论 除身体素质外,军医大学无军籍学员的各项素质要高于战士学员.军医大学开展素质教育要注意提高无军籍学员的身体素质以及战士学员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基本能力素质.
作者:鲁娟;陈晰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对上海地区大学生志愿者自我效能感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随机发放400份问卷,研究对象为上海大学生志愿者(A)组,对照组为大学生非志愿者(B)组,采用一般自我效能问卷(GSES)为测查工具,运用t检验以及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大学生志愿者自我效能感水平以及影响因素开展调查研究.结果 A组GSES得分均值高于B组(t=2.137,P<0.05);大学生志愿者性别、专业、城乡差异等一般人口统计学指标对自我效能感影响不显著;运用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大学生志愿者母亲受教育程度(t=1.800,P<0.05),志愿者是否面临就业(t=3.039,P<0.01),以及大学生志愿者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心情快乐指数(t=-3.272,P=0.001),是影响其自我效能感水平的3个因素.结论 A组较B组而言,具有更高的自我效能感,说明大学生志愿者在对自己“做事”能力的自我评价上更高;大学生志愿者母亲受教育程度对其自我效能感水平有影响;大学生志愿者面临就业情况,自我效能感水平降低;志愿服务过程中大学生志愿者快乐感对其自我效能感水平有影响,心情越快乐,自我效能感越强.
作者:高志利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对大学生社会支持与抑郁情绪之间的相关性调查,探讨社会支持对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对新乡市3所高校不同年级1039名大学生进行随机整班调查.结果 ①领悟社会支持在抑郁上的主效应非常显著(r=-0.219,P<0.001);领悟社会支持良好的大学生抑郁情绪(t=-4.290,P<0.001)比领悟社会支持不良大学生(t=-5.278,P<0.001)的抑郁情绪显著少;②新乡市大学生总的抑郁情绪检出率为83.8%;不同性别的大学生抑郁情绪(t=2.158,P<0.05),社会支持(t=-4.274,P<0.001)均有显著性差异;③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抑郁情绪无显著差异(t=-1.414,P>0.05),而社会支持状况有显著差异(t=-2.388,P<0.05);④家庭内的领悟社会支特较家庭外的领悟社会支持对抑郁情绪的影响更为重要.结论 领悟社会支持及各维度作为影响抑郁的重要因素,能够在不同程度上减少抑郁者的不良情绪体验,提高个体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程冉;王玉锋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潮汕地区师范院校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特点,比较师范生与非师范生就业压力的差异,探讨地域对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影响.方法 对627名潮汕地区大学生和121名珠三角地区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在就业压力总分上,专业类别与性别有交互作用(F=7.593,P<0.01),师范院校非师范类男生总的就业压力大(F=9.92,P<0.01);②在就业压力各因子上,学校就业指导(t=2.86,P<0.01)、毕业生个人(t=2.01,P<0.05)、家庭亲朋关系(t=3.58,P<0.01)和学校(t=3.45,P<0.01)等4个因子存在着性别差异,学校就业指导(t=4.01,P<0.01)、毕业生个人(t=5.67,P<0.01)和学校(t=5.07,P<0.01)3个因子存在着专业类别差异;③潮汕地区和珠三角地区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存在着显著差异(t=4.21,P<0.01).结论 潮汕地区师范院校的大学生就业压力高于珠三角地区大学生,且非师范类的男生就业压力大.
作者:舒晓丽;王贵林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考察大学生焦虑水平与社会支特度的关系.方法 以《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为研究工具,随机抽取某师范大学不同年级的27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结果 ①大学生的焦虑在性别上没有明显差异(t=1.697,P>0.05),但在年级和出身地上的差异明显(t=4.179,4.813:P<0.05):②大学生的年级、出生地和性别在家庭支持上没有显著差异(t=4.172,2.714,3.797;P>0.05),在朋友支持上也是如此(t=4.639,0.157,3.392;P>0.05),但性别在其他人的支持上存在差异(t=3.221,P<0.05);③大学生的焦虑水平与社会支待各因子之间都存在明显的负相关(P<0.05).结论 社会支持有助于大学生焦虑水平的降低,应重视和加强其社会支持系统的建设.
作者:李雪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师范院校女大学生人格与应对方式的特点,以及人格对应对方式的影响机制.方法 采用大五人格简式量表和应付方式问卷对某师范院校女大学生进行研究.结果 ①师范院校女大学生的人格与一般群体女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主要体现在神经质(t=-10.59,P<0.001)、外倾性(t=-30.36,P<0.001)、开放性(t=-16.29,P<0.001)、责任感(t=-19.13,P<0.001)和宜人性(t=18.08,P<0.001);②在应对方式的各个维度上,师范院校女大学生在幻想(F=3.27,P<0.05),退避(F=4.83,P<0.01)与合理化(F=9.86,P<0.001)3个方面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③师范院校女大学生人格对应对方式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 人格因素能预测应对方式.
作者:刘小先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女性心理障碍与中介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自我接纳问卷(SAQ)、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被他人所容纳量表(ATOS)对女性进行调查,女性心理障碍与中介变量之间相互作用关系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家庭支持对女性心理障碍严重程度有正向预测作用(Beta=0.297,P<0.01),家庭支持主要影响抑郁情绪(Beta=0.307,P<0.01)和精神病性症状(Beta=0.302,P<0.01).SCL-90总分对中介变量无显著的预测作用,人际关系敏感对社会支持(Beta=0.170,P<0.05)有正向预测作用,精神病性症状对社会支持(Beta=0.226,P<0.01)和积极应对(Beta=0.209,P<0.01)有正向预测作用.结论 中介变量丧失心理健康的保护作用是女性心理障碍的重要因素之一.心理障碍对中介变量无显著影响,人际关系敏感和精神病性症状能增加社会支持,精神病性症状还能增加积极应对.
作者:卢自祥;黄高贵;杨振宇;何梅;杨艳辉;张俊;何跃飞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大一新生入学心理健康状况与第一学年成绩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某二级本科院校2783名大一新生入学时的心理健康状况测试结果与第一学年学业成绩(包括平均成绩和班级排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大一新生中有17.75%的学生心理异常,男女学生在心理健康状况和学业成绩上都有显著差异(P<0.01或0.001),UPI第二类学生的平均成绩显著优于第一类和第三类学生;②UPI的精神分裂、抑郁症、神经症与学业成绩之间存在显著相关(r=0.83,0.73,0.97;P均<0.01),成绩越优秀的学生在UPI多项因子上更容易出现问题,这种相关性在男女生之间和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间有差异;③性别、UPI的神经症和躯体症状因子这3个变量能联合预测大一新生平均成绩的21.8%的变异量.结论 心理健康状况与学业成绩显著相关且有群体差异.
作者:姜巧玲;朱千;伍露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医学生的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的程度及其差异.方法 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整群随机抽取山东某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的大学生180名进行团体测量.结果 医学生人际关系行为困扰总检出率为31.51%;不同年级大学生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的程度不同(F=10.064,P<0.01);人际交谈和交友困扰地域主效应显著(F=6.061,4.272;P<0.05).结论 医学生人际交往存在一定程度的行为困扰,尤其是大一和来自乡镇的医学生.
作者:田卫卫;陈彩琦;王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会安高职院校、军校、普通高校学生的自信,推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法 采用青年自信问卷对3类院校共51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公安高职院校不同年级学生在成就、才智、应对、品质和人际自信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P<0.001);公安高职院校男生才智自信和应对自信水平高于女生(F=4.191,5.143;P<0.05);在自信各个维度上公安高职院校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之间差异均不显著,公安院校和普通高校学生的自信水平均显著低于军校学生(P<0.05).结论 公安高职院校要提高学生从警意识,增强职业荣誉感,培养女生信息接受能力和应对能力.
作者:申田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在心理弹性理论的基础上,探索贫困大学生社会适应的社会支持因子.方法 采用《大学生适应性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福建师大和四川师范大学的286名大学生进行研究.结果 ①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贫困大学生在学习适应(t=-2.643,P<0.01)、角色适应(t=-3.357,P<0.001)、职业选择适应(t=-2.074,P<0.05)、生活自理适应(t=-4.524,P<0.001)以及身心症状表现(t=-2.401,P<0.05)方面都显著优于非贫困大学生;②贫困大学生的客观支持(t=-5.015,P<0.001)和对支持的利用度(t=-2.184,P<0.05)显著高于非贫困大学生;而在主观支持方面显著低于非贫困大学生(t=7.548,P<0.001);③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各个方面都与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呈显著正相关(r=0.155~0.416,P<0.01),主观支持仅与人际适应呈显著正相关(r=0.246,P<0.001);④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适应良好的非贫困生的客观支持(t=3.999,P<0.001)、主观支持(t=4.193,P<0.001)和对支特的利用度都极其显著地高于适应一般的非贫困生(t=3.380,P<0.001);适应良好的贫困生仅在客观支持(t=2.647,P<0.01)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上显著高于适应一般的贫困大学生(t=2,737,P<0.01).结论 贫困大学生社会适应的社会支持保护因子表现为充分的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
作者:刘建榕;陈幼贞;方秋容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师范高师生社会支持获得策略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获得策略量表对安徽阜阳师范学院378名师范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在激烈表现、提供报酬、威胁上都是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t=3.239,2.197,3.894;P<0.05),而在哀求、理性诉说上都是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t=-5.498,-2.626;P<0.05).理科生在因子2-哀求上得分显著低于文科(t=2.768,P<0.05).大三学生社会支持获得策略得分在激烈表现、委婉的表现、利用他人、提供报酬、威胁上都显著高于大一大二学生(F=12.75,3.984,3.140,10.907,5.639;P<0.05).母亲文化程度不同的师范大学生社会支持获得策略在利用他人和威胁上得分存在显著差异(F=3.069,4.687;P<0.05).家庭一般的师范大学生哀求得分显著高于家庭困难的师范大学生(t=-2.421,P<0.05).是否独生子女、生源地及父亲文化程度在师范大学生社会支持获得策略各因子上得分都没有显著差异.不同社会支持获得策略的利用率按由高到低顺序排列依次为:理性的诉说、委婉的表现、利用他人、提供报酬、哀求、激烈表现、威胁,且任意两相邻因子的利用率差异显著.结论 师范大学生社会支持获得策略的利用率受性别、年级、不同学科、母亲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方面的影响较大;而不受生源地、是否是独生子女、父亲文化程度因素的影响.对社会支特获得策略使用较为理性.
作者:杨震;马小艳;柏晓宇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自我效能感在医学生特质应对方式、幸福感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对405名学生施测特质应对方式问卷( TCSQ)、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大学生幸福感影响因素问卷(AFW-US).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进行探索.结果 ①医学生幸福感与自我效能感和积极应对有显著正相关(r=0.353,0.281;P<0.01),而与消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r=-0.102,P<0.05);自我效能感与积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r=0.256,P<0.01),与消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r=-0.261,P<0.01);②自我效能感和特质应对方式可以显著预测医学生幸福感;自我效能感是应对方式与幸福感之间的中介变量.结论 自我效能感在特质应对方式影响医学生幸福感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
作者:张晓雯;李丹丹;文小华;姜峰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中国高校大学生中心理咨询来访者和非来访者在防御方式使用上的差异.方法 研究使用防御方式问卷(DSQ)的中文修订版,对17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其中正在接受心理咨询的来访者56名,非来访者122名(根据是否有咨询的意愿特非来访者分为两组).结果 ①中文修订版DSQ有较好的同质性信度(α=0.872);②来访者比有咨询意愿的非来访者更多地使用非成熟型和中间型这两大类防御方式(t=2.863,P<0.01;t=1.982,P<0.05);③来访者比无咨询意愿的非来访者更多地使用非成熟型和中间型这两大类防御方式(t=3.951,3.666;P<0.01);④性别因素对3大类防御方式的主效应差异不显著(F=1.568,0.184,0.061 ;P>0.05).结论 参与心理咨询的大学生比未参与者更多地使用非成熟的防御方式和中间型防御方式,男性和女性在防御方式的使用上没有差异.
作者:霍丹青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女大学生就业压力与社会公平感现状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辽宁省333名女大学生为被试,问卷法与访谈法相结合,采用相关、多元回归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①女大学生社会公平感水平较低(t=18.466,P<0.01);②女大学生就业压力与社会公平感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249,P<0.01);③女大学生就业压力中求职经历、自身条件、职业期望3个雏度对其社会公平感构成显著的回归效应(t=-3.262,P<0.001;t=-3.111,P<0.01;t=-2.393,P<0.05).结论 女大学生就业压力对社会公平感有负向预测作用,应通过减少就业压力来提高女大学生的社会公平感.
作者:辛彗;郭黎岩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采用父母教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社会回避和苦恼量表(SADS)及应对方式问卷对1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父母教养方式中父亲过度保护存在着显著的差异(P<0.05);②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女的家庭教养方式在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和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存在显著差异(t=2.725,2.021;P<0.05);③父母情感温暖、理解的家庭教养方式与退避、自责、合理化的应对方式呈显著的负相关,与人际关系呈显著的正相关;而父母的拒绝、否认、严厉,惩罚退避、自责、合理化的应对方式呈显著的正相关,与人际关系有显著的负相关.结论 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和应对方式有重要影响.
作者:倪保臻;宋玉萍;井西学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考察创业大学生与非创业大学生自我概念的异同.方法 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对100名创业大学生和100名非创业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 ①创业大学生的总体自我概念处于中等水平;②在自我概念的几个维度上,创业大学生皆高于非创业大学生,并且伦理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t =-2.056,0.078,-1.945;P均<0.05).自我批评(t=-2.890,P<0.01)差异显著;③理工类与艺体类创业大学生与非创业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各维度差异不显著,而文史类创业大学生与非创业大学生的自我概念中有显著差异,即生理自我、自我批评(t=2.821,3.325;P均<0.01)、自我满意与自我行动(t=2.779,2.544;P<0.05),而且总均分(t=2.629,P<0.05)差异显著;④男女创业与非创业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各维度差异不显著,仅男性自我批评项目存在创业非创业的显著性差异(t=0.110,P<0.05).结论 创业大学生和非创业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及其子维度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且创业大学生自我概念水平偏高;自我概念也受到学科及性别等因素的调节作用.
作者:俞金波;葛国宏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新乡市大学生的抑郁情绪的流行状况,并探讨人格特征与抑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对新乡市的103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新乡市大学生总的抑郁情绪检出率为83.8%;不同性别的大学生抑郁状况(t=2.158,P<0.05)有显著性差异,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抑郁状况无显著差异(t=-1.414,P>0.05);②艾森克人格问卷中,情绪性、精神质对抑郁具有正预测作用,内外向、掩饰性对抑郁具有负预测作用.结论 新乡市大学生抑郁心理症状检出率较高,大学生的抑郁与其人格中的诸多因素显著相关.
作者:程冉;王玉锋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大学生纠察队员的自我和谐、人格状况及心理健康方面的情况.方法 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综合性大学136例纠察队员进行研究.结果 ①经单样本t检验,大学生纠察队员症状自评量表所有因子分显著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P<0.01);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精神病性显著低于国内青年常模(P<0.01),但焦虑显著高于国内青年常模(P<0.01),其余无差异;强迫、焦虑、精神病性得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1);②经单样本t检验,大学生纠察队员16PF得分均显著低于全国常模(P<0.001);③大学生纠察队员自我和谐得分均显著低于全国常模(P<0.001);④相关分析表明: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同除躯体化因子以外的其他因子分有显著的正相关.结论 大学生纠察队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全国大学生标准,人格方面有其独特的表现,自我和谐总体状况良好.
作者:阳锡洲;廖秋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大学生感恩状况及其与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感恩问卷(GQ-6)的中文修订版、简易应对方式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湖北省某高校162名大学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感恩倾向较为强烈;男生得分显著低于女生(t=-2.65,P<0.01);感恩与积极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均显著正相关(r=0.35,0.41,P<0.01),积极应对方式与领悟社会支持显著正相关(r=0.41,P<0.05);其它支持和积极应对对感恩的预测力达到了显著水平(β=0.294,0.231,P<0.01).结论 大学生感恩倾向较为强烈,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感恩、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显著正相关,其中其它支持和积极应对对感恩有正向预测作用.
作者:魏昶;安晓镜;刘芳;黄海燕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考察大学生内隐利他倾向的存在性及其与外显利他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修订的Rushton编制的《利他精神自陈量表》及图片—词汇联结和词汇—词汇联结的内隐联想测验进行研究.结果 ①内隐图片—词汇联结实验的相容反应时与不相容反应时差异显著(t=-12.55),内隐词汇一词汇联结实验的结果也存在显著差异(t=-10.04);②内隐利他与外显利他行为无相关,不同实验材料的内隐实验IAT效应值存在显著相关(r=0.43,P<0.01);③内隐利他和外显利他在性别上差异均不显著.结论 利他行为内隐倾向存在且稳定;利他行为的内隐倾向与外显行为相分高,并且男女生的利他行为不存在显著差异.
作者:宋琳婷;陈健芷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男女医科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估结果的差异,为有针对性地开展素质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已经建立的医科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估指标体系,比较某医科院校男女医科大学生各项素质的差异.结果 医科大学生综合素质得分男生高于女生(F=6.953,P=0.008),具体表现在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和基本技能素质得分高于女生,而其心理素质得分低于女生.结论 男医科大学生总体综合素质较高,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和基本技能素质;但其心理素质较低.
作者:鲁娟;陈晰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将冲突方式量表改编为《大学生宿舍冲突管理方式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 使用改编的《大学生宿舍冲突管理方式量表》对579名大学生进行测试,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量表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以自我构念量表为效标检验量表的效标效度,同时对量表的信度进行检验.结果 ①《大学生宿舍冲突管理方式量表》共有78个条目和11个因素,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量表的结构效度良好(x2/df=3.23,P<0.05,NFI=0.95,NNFI=0.96,IFI=0.96,CFI=0.96,RMSEA=0.07),量表与自我构念量表之间存在预期相关;②《大学生宿舍冲突管理方式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7,各分量表的α系数在0.76~0.92之间.结论 《大学生宿舍冲突管理方式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应用于大学生宿舍冲突的研究.
作者:光裕;曾细花;陈文星;胡菡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验证新生心理拓展训练营促进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的作用.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研究工具,对从已参加过和未参加过新生心理拓展训练营中随机抽取的1212名学生进行测验,运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参加过新生心理拓展训练营的学生的心理异常检出率下降了2.38%,且在焦虑水平(F=6.30,P<0.01)、抑郁水平(F=2.62,P<0.05)和恐怖心理(F=2.67,P<0.05)方面改善显著.结论 新生心理拓展训练营对缓解大学生在焦虑、抑郁和恐怖心理有显著的作用,且操作简单易行,受益范围广,适合在各大高校作为普及性训练推广实施.
作者:詹海都;施玉青;叶秀枝;李鸥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心理辅导对独立学院新生在学习动机方面起到的促进作用.方法 选用《学习过程问卷》和《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为核心评估工具,对沿海某独立学院917名新生进行抽样测试,分为实验组(n=492人)与对照组(n=425人).结果 ①独立学院学生学习动机的成分中,浅层动机占主导地位(t=-7.317,P<0.001);②实验组前测的浅层动机显著高于后测(t=5.2966,P<0.001);而前测的深层动机则显著低于后测(t=-3.542,P<0.001);③实验组后测的浅层动机和深层策略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浅层动机(t =-4.590,P<0.001)和深层策略(t=-3,489,P<0.001);④实验组学习过租的6个因素与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比较,系数标明其二者相关性显著(P均<0.01).结论 心理辅导能够提升独立学院新生自我效能感以获得良好的学习行为.
作者:张立侠;曹聪;梁日宁;龙东;张宇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唐山市某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团体辅导对提高该小学四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干预效果.方法 使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唐山市某小学四年级2个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别从2个班选出量表总分前15名的学生作为实验组,另外的47名学生作为参照组,对实验组给予为期8周的团体心理辅导,并在辅导后再次使用心理健康测验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MHT量表总均分为(36.32±11.97),有2名学生的MHT全量表得分在60分(标准不健康值)以上,检出率为2.6%,有12名学生的全量表得分在50~59之间(心理状态欠佳);除学习焦虑量表得分外,其余内容量表得分的平均分均在正常范围之内,学习焦虑的检出率和平均分高;②实验组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有显著性差异(t=3.185,P<0.001);③对照组前测和后测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差异不显著(t=-1.397,P>0.05);④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心理健康水平在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t=3.774,P<0.001).结论 唐山市某小学四年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焦虑上,团体心理辅导能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李丽娜;程淑英;陈允恩;王亚楠;耿雪华;杨美荣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干预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影响和效果.方法 将自愿参加小组心理辅导和干预的受艾滋病影响儿童28人分为2个小组,对小组成员进行为期7次,每次2~3小时的团体心理干预辅导,采用中文版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中文版儿童抑郁自评量表(DSR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及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RSCA)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干预后小组成员的焦虑、抑郁情绪有所改善;在寻求社会支持和心理韧性方面也有显著变化.结论 团体心理干预对改善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心理问题、增强其社会支持和同伴支持、提高心理韧性方面有一定效果.
作者:张曼华;王宇;来源;张宏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大学新生人格问卷(UPI)测伪题和辅助题的选择特点.方法 采用UPI对2009和2010级大学新生进行心理普查,对5800份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大学新生UPI零分人数超过10%;②在UPI测伪题与辅助题的选择特点上,零类学生与非零类学生存在性别差异(x2=41.40,P=0.00),零类学生之间也存在性别差异(x2=14.926,P=0.001).结论 UPI普查结果解释应考虑测伪题与辅助题的选择特点、学生的防御和掩饰心理.
作者:蔡宝鸿;潘燕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编制适合民航机务维修人员职业特点的工作压力源量表.方法 在文献研究和访谈的基础上,用探索性因素分析的方法确定因子结构并筛选条,得到一个包含30个项目、5个维度(工作负荷,职业发展,工作环境,人际关系,组织管理)的量表;并计算总量表和各分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结果 各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总量表0.902,工作负荷0.872,职业发展0.883,工作环境0.745,人际关系0.723,组织管理0.784.根据检验,该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的各项指标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要求.结论 该量表可以用于机务雏修人员的工作压力源测量以及相关的研究.
作者:谭鑫;梁鑫磊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在新被试中对青年男性新编F量表进行再评价,并对其信效度进行分析,为F量表条目筛选和组合的新标准在男性青年人群中的应用提供新的依据.方法 使用MMPI-215对6312名男性青年进行验证性测试,在正常组和心理障碍组中比较F量表新方案,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信效度分析.结果 ①不同方案F分数在各组的变化趋势:正常组:方案5/6(0.05±0.04/0.05±0.04)<方案1(0.07±0.06)<方案3(0.10±0.09)<原F量表(0.12±0.07;P<0.01);障碍组:方案3(0.45±0.24)>方案5(0.34±0.22;P<0,01),方案3(0.45±0.24)>原F量表(0.36±0.18;P<0.05);②信效度分析结果显示,方案3为佳条目组合.结论 ①在中国男性青年中入选F量表的条目的正常人群应答率应设置在小于20%的范围内;②方案3为佳条目组合,为便于大规模施测,可以在保证信效度的前提下对量表条目进行简化.
作者:贡京京;张焱;苗丹民;张微微;朱霞;肖玮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构建中学班主任胜任力模型并以此为基础编制问卷.方法 通过关键事件访谈和开放式问卷等方法,并对其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 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中学班主任胜任力由教学能力、教育能力、职业特质及个人特质4个维度构成.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x2/df=2.04,GFI=0.83,AGFI=0.80,RMSEA=0.06,NFI=0.82,IFI =0.90,CFI=0.90,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5,各维度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8~0.91.结论 中学班主任胜任力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
作者:马子媛;李春梅;张殿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山西某艾滋病比较集中的地区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情绪状况、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心理韧性等方面的现状.方法 采用中文版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中文版儿童抑郁自评量表(DSR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及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RSCA)进行调查.结果 ①在焦虑、抑郁情绪得分上,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组即研究组(分别为23.45±11.32、11.37±4.37)与普通儿童组即对照组(分别为22.53±11.08、11.40±4.38)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积极应对得分上,研究组(19.61±6.40)与对照组(22.70±5.28)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客观支持、主观支持以及社会支持总分上,研究组(分别为9.30±2.92、24.11±3.97、41.83±7.01)与对照组(分别为10.81±2.71、25.75±3.75、45.34±6.44)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在目标专注、积极认知以及心理韧性总分得分上,研究组(分别为3.58±0.80、3.55±0.92、93.97±14.06)与对照组(分别为3.84±0.66、3.79±0.74、97.69±11.64)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普通儿童相比,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在社会支持的获得上存在明显的不足,同时,其积极应对的能力和心理韧性也需要进一步加强,有必要在这些方面对他们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和干预.
作者:王宇;张曼华;来源;高保兴;李秀珍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索孤独症儿童与正常儿童在心理旋转能力上的差异及心理旋转能力的机制.方法 15名4~7岁孤独症儿童与30名2~7岁正常儿童为对照组,分成低龄组(n=16)和高龄组(n=14).接受韦氏幼儿智力测验、方向认知任务和心理旋转任务.结果 ①正常低龄组与孤独症组智力测验得分相当,对方向的认识无论是有生命物体组还是无生命物体组得分高于孤独症组(P=0.012,0.043,0.023);②两组的心理旋转任务总分、有生命物体组与无生命物体组得分差异性不显著;③两组在4个心理旋转方向上的表现相当;④正常高龄组表现优于其他两组.结论 孤独症儿童对方向认知能力及心理旋转能力均落后于同龄正常儿童,与物体有无生命无关.方向认知能力可能是心理旋转能力发展的基本能力之一.
作者:汪贝妮;曹召伦;朱春燕;汪凯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析内地民族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特征.方法 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对215名内地民族初中生进行测试.结果 ①内地民族初中女生焦虑和抑郁显著高于男生(t=6.10,6.73;P<0.05);②不同年级的内地民族初中生心理健康10个方面均差异显著(F=3.9~7.9,P<0.05、P<0.01或P<0.001),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了八年级得分均显著高于七年级和九年级;③内地民族初中生心理健康各因子得分普遍显著高于城市初中生与流动学生(t=2.3~9.31,P<0.05、P<0.01或P<0.001)但低于山区初中生(t=2.21~5.91,P<0.05或P<0.001);④各因子呈中等以上显著相关(r=0.41~0.79,P<0.001),因素分析抽取了1个因子.结论 内地民族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明显且心理健康结构复杂、变化剧烈,女生比男生问题严重,八年级问题突出.
作者:高晓东;程晓媞;任俊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新疆地区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为提高该群体幸福感,采取更加完善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新疆4个地区1000名中学生,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SWB)进行整群抽样调查.结果 新疆地区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平均分为(111.17±13.99);可能与幸福感相关的8项影响因素中,除中学生的来源、母亲的文化程度以外,其余6项与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中的部分因子呈显著相关(P<0.05),4项进入多元逐步回归方程(P<0.05).结论 性别、年级、中学类型和家庭类型等6项对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有影响,通过干预其中的部分影响因素可能有助于提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
作者:蒋红;宋玉美;张澜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预警提示、呈现时间和年龄对错误回忆的影响.方法 本实验采用DRM范式和听觉一视觉通道模式,选取年龄、呈现时间和预警提示3个因素,以平均年龄分别为11岁和19岁的少年和青年为被试,通过对预警提示与呈现时间的同时操纵进行研究.结果 ①呈现时间的主效应显著(F=39.296,P<0.001),年龄(F=3.258,P>0.05)和有无预警提示(F=0.154,P>0.05)的主效应不显著;②年龄与呈现时间的交互作用显著(F=8.947,P<0.001),呈现时间与有无预警提示的交互作用显著(F=6.033,P<0.05).结论 ①在较长的呈现时间下,错误回忆会随着呈现时间的延长而降低;②在给予预警提示和延长呈现时间下,青年比少年产生较高水平的拒绝错误记忆;③在一般情况下,DRM范式下青年更容易产生错误回忆,他们也更能够拒绝错误记忆.
作者:陈庆平;牛腾雀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中学生学习策略应用情况与非智力因素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随机从某中学抽取不同年级的3个班,总共150人作为被试.以《学习策略量表》、《非智力因素量表》以及2009年期中各科总成绩转化来的标准分分析.对被试采取问卷形式并给予指导帮助其完成问卷.结果 ①初一初二年级的学习策略应用情况没有显著的差异(t=0.433,0.291;P>0.05);②初一初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的非智力因素没有明显的差异(t=0.223,0.552;P>0.05);③学习策略中的复述、精加工、组织、元认知、资源管理和努力策略与非智力因素中的学习责任心等呈正相关(P<0.05);④学习策略3个维度下的组织策略,监控策略与学习成绩有着显著的正相关(t=0.231,0.233;P<0.05).结论 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用正确的学习策略,培养自己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对中学生的学习成就的取得,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孙明蓓;卢国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计高三学生高考前考试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考试焦虑量表(TAS)、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和中学生考试焦虑影响因素问卷(IFTAS)对上海市某高中75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高三学生考试焦虑检出率为66.67%.男女生TAS总分无显著差异(t=1.001,P>0.05),检出率无显著差异(x2=17.6,P>0.05).学生TAS得分与“对学业的担忧”、“考场环境的不利因素”、“突发事件的干扰”、“自卑”、“对后果的担忧”及“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r=0.597,0.317,0.439,0.539,0.496,0.387;P<0.01).结论 高考生考试焦虑现象普遍;担忧和自卑对高三学生的考试焦虑有较大影响;考试焦虑者高考前更多采取消极应对方式.
作者:孙雨竹;陈刚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初中生感觉寻求和学习焦虑的现状及其特征,探索不同的感觉寻求水平对学习焦虑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安徽省皖南皖中皖北共1200名初中生为调查对象.结果 ①人口统计学变量(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城镇居民)对初中生的感觉寻求具有显著影响(t=3.78,P<0.001 ;F=42.58,P<0.001;t=4.95,P<0.001;t=2.82,P<0.01);②人口统计学变量(年级、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单亲家庭)对学习焦虑水平具有显著影响(F=11.81,P<0.001;t=-3.28,P<0.001;t=2.01,P<0.05);③初中生感觉寻求水平与学习焦虑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104,P<0.01).结论 兴奋与冒险寻求和是否独生子女对初中生的学习焦虑水平有一定的预测能力.
作者:顾宇莲;何成森;张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离异家庭初中生的家庭关怀度和生活质量.方法 采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对38例离异家庭初中生(以下称离异组)及38例完整家庭初中生(以下称完整组)进行调查.结果 ①离异组与完整组APGAR因子评分比较差异显著(t=2.07,2.16,2.24,2.33,2.41;P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②离异组GQOLI-74雏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完整组(t=2.09,2.15;P<0.05或t=2.72,2.98;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离异家庭初中生家庭关怀度和生活质量较差.
作者:王新刚;刘学峰;王少峰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农村留守儿童成就动机的特点.方法 采用成就动机量表对750名农村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 农村留守儿童成就动机的性别和年级差异均不显著(t=0.49,-1.32,P>0.05;F=1.73,1.93,P>0.05),但在数值上,男生的成就动机强度高于女生,农村留守儿童的成就动机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高.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独特的社会化过程导致了其成就动机的发展特点.
作者:徐学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究高中生睡眠质量与焦虑情绪的关系,为提高高中生睡眠质量与改进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某高中一~三年级学生共344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37.80%高中生有睡眠障碍,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总得分中位数为7.00;22.40%高中生有焦虑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标准分中位数为42.50.高中生睡眠质量PSQI总分与父亲文化程度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3.009,P=0.001);睡眠时间(x2=15.347,P=0.004)、日间功能影响(x2=14.031,P=0.029)与年级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秩相关分析显示:焦虑状况SAS标准分与睡眠质量PSQI总分及各成分间均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 高中生睡眠质量与焦虑情绪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刘茂玲;董泾青;杨春玲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对高中生自我意识发展水平进行调查.方法 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对172名高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状况进行概括地描述?对高一、高二年级,男、女不同性别,独生、非独生子女,在自我意识发展水平上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并就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的各个方面作相关分析.结果 ①高中生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但仍有其情绪性与盲目性;②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智力项目上有显著差异(t=2.18,P<0.05);③智力因素是高中生关注的焦点,与自我意识量表总分存在显著性相关(r=0.76,P<0.01).结论 高中生具者格高的自我意识,教师要对其进行积极引导,使其悦纳自我.
作者:赵瑾;陈默;杨来启;陈风春;王国治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企业员工自我和谐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中国组织公民行为量表(COCBS)对225名企业员工施测.结果 自我和谐与组织公民行为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①总体自我和谐与组织会民行为各雏度显著负相关(r=-0.19~-0.44,P<0.01~P<0.001);②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对组织会民行为的组织认同、尽职行为和人际和谐因素有显著负相关(r=-0.18~-0.27,P<0.01~P<0.001);③自我灵活性对组织公民行为的5个难度均有显著正相关(r=0.30~0.69,P均<0.001);④自我刻板性对组织公民行为的人际和谐(r=-0.26,P<0.001)和保护组织资源因素(r=-0.20,P<0.01)有显著负相关.自我和谐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①自我和谐对组织公民行为5个维度均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0.28~0.69,P均<0.001);②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对组织公民行为的组织认同、尽职行为和人际和谐因素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β=-0.15~-0.17,P均<0.05);③自我刻极性对组织公民行为的人际和谐(β=-0.18)和保护组织资源因素(β=-0.19)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P均<0.05).结论 自我和谐对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有显著影响.
作者:黄俊莉;虞涛;高健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在构建优秀基层军官胜任力要素基础上对军校学员素质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方法 在文献分析、访谈及专家判定基础上形成问卷,分两阶段对263名基层军官和273名军校学员施测.结果 ①问卷由38个项目组成,包括忠诚与适应、影响特征等6个因素,解释总变异的63.723%;全问卷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14,各因子的Cronbach'α系数在0.806~0.911之间;各因子间的相关系数在0.478~0.774之间,P<0.01;各因子与总问卷的相关系数在0.608~0.699之间,P<0.011②二年级学员与优秀基层军官在忠诚与适应、影响特征、认知特征、管理特征及民主服务上存在显著差异(t=15.610,19.640,12.670,12.190,9.803;P<0.001);③四年级学员与优秀基层军官在适应与忠诚和管理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t=2.563,4.562;P<0.05).结论 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军校学员胜任力素质的调查工具;基层优秀军官在忠诚与适应、影响特征、认知特征、管理特征及民主服务维度上明显优于二年级学员,在适应与忠诚和管理特征维度上明显优于四年级学员.
作者:李志;朱鹏;刘树金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为提高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领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自我和谐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随机抽取的1148名来自四川省、贵州省和重庆市的中小学教师进行心理测评,运用SPSS 13.0对数据进行逐步回归分析、运用AMOS 16.0对数据进行路径分析.结果 逐步回归的结果显示领悟社会支持(t=-10.391,P=0.000)、自我和谐(t=11.166,P=0.000)、消极应对(t=5.365,P=0.000)和积极应对(t=-4.300,P=0.000)均进入回归方程,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发现,领悟社会支持影响应对方式、自我和谐和心理健康.结论 领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及自我和谐均影响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但这3个变量并非单独作用.
作者:刘杨;郭成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大庆油田员工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从而构建心理健康干预框架.方法 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90)对2772名大庆油田员工进行心理状况测评,与国内成人常模及性别变量之间进行对比.结果 ①调查对象各因子及平均分与国内常模对比,除躯体化分数高于常模(U=-5.36,P<0.001),其余均低于常模;②男女油田员工性别变量SCL-90平均值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U=-4.94,P<0.001),女性高于男性;③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因子分男性均低于女性,具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01).结论 ①大庆油田员工心理健康状况相对于国内成年人常模而言,心理健康水平尚可;②大庆油田员工中,女性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性,表现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7个方面.
作者:韩冰;彭柏群;何旭辉;张玉兰;张立峰;王岩;吴艳;张慧 刊期: 201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