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读者张先生问院我患有轻度肛裂,时而有肛周不适和排便出血现象,吃药效果不佳,又不想手术治疗。我看到某报上介绍,用花椒煎水熏洗对肛裂有效。不知此法是否可信?请专家点评一下。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现在不少老百姓,特别是女性朋友,寒冷天气都喜欢服用膏方进补,而阿胶是膏方中一味重要的药材。阿胶是用驴皮熬制的,自古以来,就被推崇为“补血圣药”,在市场上卖得很贵。但是近日央视曝光,记者抽检了市场上销售的12种阿胶,只有1种是用纯驴皮制成,其余或者掺了马皮、狗皮,或者根本没有用驴皮。如果服用了“问题阿胶”对身体会有影响吗?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除了樱桃、杏仁,还有哪些食物含氰化物呢?常见含氰苷的食物还包括鲜竹笋、木薯、银杏果(白果)和一些豆类(比如利马豆)等。2008年,香港食品安全中心曾测定了香港常见食用植物中氰化物含量,检测结果发现,苦杏仁(北杏)、竹笋、木薯及亚麻籽样本的氰化物含量范围为9.3~330毫克/公斤,苦木薯的氰化物含量较甜木薯为高,氰化物含量在新鲜竹笋中分布不同,笋尖的氰化物含量高,竹笋和木薯制品中氰化物的含量较低。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戴眼镜不是为了酷面对色彩缤纷的太阳镜,一些人往往只挑自己喜欢的颜色和式样,忽视了戴太阳镜是为了阻挡紫外线的目的。一般来说,阳光越强烈,越应该选择颜色深的镜片。镜片的颜色好选择灰色或茶色,因为这些颜色的镜片对强光、紫外线吸收和过滤较好,而且相对来说这些颜色的镜片能提供较好的色觉感知性,戴上后仍能清楚地辨别颜色。绿色、墨绿色、黄色的镜片也可以选择。红色、蓝色则不宜在强光下选用。颜色太浅的滤光作用小,太深则影响视力。选镜时可戴上太阳镜后试照镜子,合适的颜色深度应能看清自己的瞳孔。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外湿由天地而生外湿由天地之气而产生。南宋医家杨士瀛有曰:“天气下降,地气上蒸,二气熏蒸,此即为湿。”人体受外湿侵犯而发病的方式多种多样,或因气候潮湿,雨水过多,如《素问·五常政大论》“大雨时行,湿气乃用……邪伤脾也”;《灵枢·口问篇》“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或久居湿地,冒雨涉水,《素问·痿论》“有渐于湿,以水为事”;《素问·至真要大论》“太阴司天,湿淫所胜。”或感之于雾露,《素问·异法方宜论》言“南方者……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或得之于霾,《尔雅·释天》曰“风而雨土为霾。”霾是因环境污染而出现的致病因子,属为湿浊之邪,故雾霾是重浊有质之阴邪。或汗出洗浴之外湿袭人,或强力劳动或运动疲乏之余。正如顾松园所总结的:“天之湿,雾露雨雪是也;地之湿,冰水泥泞是也;人之湿,汗出沾衣是也。”
作者:纪云西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小满之后,我国大部分地区逐渐进入盛夏时节,气温高且湿度大,给人以闷热难受的感觉。湿为长夏之气,在我国南方出现“梅雨季节”,北方则多“桑拿天”,既炎热又多雨。由于空气中湿度大,地气蒸腾,加之夜间肢体外露,或因汗出湿衣,或因涉水淋雨,或因处潮湿之地,所以感受湿邪而发病者多。此外,因饮食不当而导致内湿者亦不鲜见。湿邪犯人,以夏季为甚,应当注意防治。
作者:王民集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中医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其致病机理各有特点,并呈现出一定的时令性。唯独以湿邪为恶劣,一年四季害人不休,而且随四时之气与其他病邪结合变易。在冬为寒湿,在春为风湿,在夏为暑湿,在秋为燥湿。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一般来说,“六淫”多具有一定时令性,比如春多风邪,夏多暑邪,秋多燥邪,冬多寒邪。但湿邪虽有时令性,却会随四时之气与其他病邪结合变易,故有风湿、寒湿、暑湿、燥湿之分。然而就其本质来讲,湿邪又有自己的特性。
作者:张钟爱;李珊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内湿是如何生成的内湿是因脏腑功能失调、津液代谢障碍引发的内生湿邪积聚体内而成。机体正常的水液代谢主要是由肺、脾、肾、三焦、膀胱之气化来共同完成的。如《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作者:龙惠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夏季暑湿到底是什么暑为夏季主气,当暑气太过、不及或非其时出现其气,致使机体不能适应而发生疾病时,就成为致病因素--暑淫;湿,即通常所说的水湿,它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外湿是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于潮湿之地,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内湿是人体内的一种病理产物,常与饮食不当、消化功能减弱有关。
作者:张嘉文;林嬿钊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夏天防止吃出湿邪夏季来临,温度高,降水多,湿气大,与其他季节相比,是一年中空气湿度高的时节。中医认为,“湿为长夏主气”,因此,夏季是一年中湿气盛的季节。如果湿邪过盛,侵袭人体,机体感受自然环境中的湿邪之气,则易出现腹泻、湿疹等疾病。除了自然界中的湿邪之外,如果夏天饮食失于节制,同样可以吃出湿邪,湿从内生。夏季有哪些饮食禁忌,如何防止吃出湿邪呢?
作者:董珍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蝼蝈鸣,邱螾出,阴气始,而二物应之”,《淮南子》里描述的立夏节气刚刚到来,我们就已经感受到了些许的潮湿闷热。小满过后,南方就进入梅雨季节,北方也将迎来闷热的“桑拿天”。一到夏天,很多朋友都感觉到自己的全身特别困重,有的人发现早上起不来,勉强起床后则感觉四肢沉重;有的人觉得伸懒腰都不利索;有的人感觉吃饭没食欲;工作时头重如裹、效率低下,有时候内心还会升起无名火,烦躁不已。这些症状的发生与夏季暑湿偏盛以及天气多雨有关,同时也跟人们在夏季穿衣贪凉、饮食生冷脱不了干系,风、寒、湿邪纷至沓来,杂糅而作。
作者:阮志忠;许林玲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一个10岁的女孩儿,发热、咳嗽5天入院。女孩在入院前受凉发热,体温高达39.1℃,咳嗽为阵发性刺激性干咳,少痰,不易咯出。乡卫生院医生诊断为“呼吸道感染”,静滴氨苄青霉素3天,口服止咳药,疗效不佳。查体体温37℃,呼吸32次/分,脉搏94次/分;神志清楚,精神尚可,全身未见皮疹和出血点;双侧颈部、颌下可触及多个轻度肿大淋巴结,活动度好,无触痛,咽部稍红;双侧扁桃体无明显肿大;右肺呼吸音减低,左肺部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律齐,心前区未闻及杂音;腹平触软,肝脾不大,神经系统查体无异常。实验室检查显示血液白细胞4.4×109/升,血红蛋白128克/升,血小板总数191×109/升,中性粒细胞百分数63%,淋巴细胞百分数26.6%,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血沉19毫米/时,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肺部X线检查显示右肺上叶及下叶见大片状密度增高影,密度欠均,边界欠清,右侧胸腔少量积液。综合以上信息,医生诊断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口服阿奇霉素和头孢曲松,联合静脉滴注,同时卧床休息、加强护理、清淡饮食和对症处理,10天后 X 线复查显示肺中上“纹理粗多,炎症吸收,孩子痊愈出院。
作者:韩永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儿童肾病治疗时间长,病情易反复,并发症多,严重威胁着儿童的身心健康。护理不当可导致病情频繁复发,延及成年,引起肾功能低下甚至衰竭,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合理治疗肾病,正确护理疾病期儿童,才能有效延缓肾病进展,促进康复。
作者:舒芬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全球许多国际权威机构,包括世界卫生组织、世界过敏组织等均建议,基于以下三方面原因,以纯母乳喂养4~6个月是预防宝宝过敏的好方法。1.母乳是低敏的。母乳中的蛋白质是同种蛋白质,不会被婴儿的免疫系统识别视为异种蛋白而产生抗体反应。
作者:陈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选择正确的时间进行孕期性生活作为一名孕妈妈,在妊娠的不同时间段里孕期性生活的安排是有所区别的。
作者:杨亚宁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冠心病即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循环发生功能的或器质性的改变,导致心肌缺血性损害的一种心脏病,多见于中老年人。进入夏季,心血管功能对气温变化为敏感,气温的骤然升高或降低,都可能会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当气温超过33℃,特别是天气持续闷热,空气中湿度升高时,冠心病就容易发作,出现胸闷、憋气、心慌、气短、头晕、心动过缓或过速等,引起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发生心跳停止而猝死。因此,冠心病患者及其家人夏季要谨慎预防病情发作,做好自我保健及家庭护理,防患于未然。
作者:孟昭群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一位67岁的男性,罹患糖尿病多年,近日受凉感冒出现发热、头痛、咽痛和咳嗽,在社区医疗站连续输液4天,使用了大剂量的青霉素。之后老人感到头痛、咽喉疼痛等症状缓解,但发热、咳嗽、咯痰等症状持续并加重。又过了一周,老人出现了气促和呼吸困难,随即入院治疗。
作者:魏开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前,使用电子血压的人越来越多,就连很多医院的医生护士也在使用。《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2014年修订版)建议用电子血压计逐步取代水银血压计。作为一名患者或家属,对电子血压计不仅要有正确的认识,也要学会正确测量血压。1.经常出差的人可以选择携带更为方便的腕式电子血压计,但严重血管硬化或血管钙化的患者,以及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等患者,不适合使用腕式和手指式电子血压计。因为这些患者手腕与上臂的血压测量值通常相差很大,而这两种血压计都是通过换算测量人体末端小血管的血压来得出大血管血压的,可能会产生误差,因此建议使用上臂式电子血压计。
作者:是明启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一位29岁的女性患者,因反复食后饱胀2年,恶心、呕吐1个月入院治疗。询问病史,患者于2年前出现食后饱胀,开始只是偶尔出现这种感觉,后来变得越来越频繁,几乎每天都是一吃就饱,肚子总感到鼓鼓的。曾多次去医院检查,均未发现大的问题,诊断为消化不良。但服用各种助消化药也未见明显好转,并逐渐加重。查体发现,该女性神清语明,呼吸平稳,呈痛苦面貌,血压130/80毫米汞柱,心肺未见异常,肝脾不肿大,腹部无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均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血糖正常,各项生化检查指标大致正常,血钾、血钙和血钠等项指标略有偏低。患者没有糖尿病史和慢性胃炎病史。门诊医生以胃轻瘫待查收入住院。
作者:韩咏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在生活环境日渐改善的今天,乳房病变却层出不穷,乳腺肿块、乳腺增生、乳腺癌等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危险信号。时尚女性光鲜装扮的现代生活背后可能隐藏着危机,追求“胸”涌澎湃的曲线美也可能留下隐患。环境污染的加重,长期高脂高热的饮食、抽烟、酗酒、染发、缺乏锻炼等“时尚生活”,是乳腺疾病不断攀升的重要因素。
作者:张继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里,妇科疾病是已婚妇女或有性生活经历的女性的专利。许多少女患了妇科疾病,也会默默隐忍,羞于去医院治疗,结果导致病情延误。然而,并非所有的妇科疾病都跟性生活有关,即使是没有性生活史的青春期少女,也可能患上生殖系统疾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妇科病”。
作者:张正修 刊期: 2016年第06期
鸡蛋是盘中佳肴,每家饭桌上都会见到,物美价廉,营养价值高。但有些人却只吃蛋清,不吃蛋黄,认为蛋黄中的胆固醇高,吃多了对身体有害。事实真的如此吗?其实非也。鸡蛋黄的营养价值很高,而且对人有很多益处。蛋黄中含有丰富的卵磷脂、胆固醇、蛋黄素、钙、磷、铁以及多种维生素。这些成分对人体大有裨益。
作者:申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近,很多人的手机朋友圈都在疯转一个微信内容:吃剩菜居然能扩张血管,有益心脏?前几年,“绿叶菜剩菜后会产生大量亚硝酸盐”“剩菜致癌”的消息被传得沸沸扬扬,弄得很多家庭矛盾迭起。年轻一代说剩菜一定要丢弃不食,老年人则舍不得扔掉。然而风水轮流转,现在居然反其道而行之,说是剩菜有益健康,而且对心血管有好处!
作者:范志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水果含有丰富的营养,且果汁各具风味,还能帮助肠胃消化,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类上等食品。但水果种类繁多,所含物质各异,性质凉热不同,为了满足“口福”又获得大的收益,我们在品尝水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作者:陈日益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体内湿浊血瘀不宜吃人参曾有一位51岁妇女,头晕多年近期加重。询问病史了解,家中有人送来高丽参,她就坚持服用了一月有余。该妇女身体魁梧、精神焕发、言语犀利,一看就是身体素质很不错的。她出现的头晕虽说与颈椎病有关,但诊脉发现体内蕴有湿浊、血瘀。在湿浊血瘀没有改善的情况下服用参剂,肯定会加重头晕症状,且使湿浊血瘀更加顽固。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一定不能服用参类补品。
作者:郭志红;莫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据统计,跌倒在我国全人群的意外伤害死因中排第4位,而65岁以上老人跌倒受害人数居于首位。研究证实,有基础疾病需要经常大量服药的老年人,其跌倒风险大小与服药行为息息相关。研究发现,下面这些药品服用后,血压、意识、视觉、平衡力等均可能受到影响,从而增加跌倒的风险。尤其是药物口服后30分钟至1小时,更是跌倒的高风险期,老年人尤其应注意。
作者:张宝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在我国,解热镇痛药的应用数量仅次于抗菌药物。据国家卫计委初略统计,全国每年销售解热镇痛类药物总数高达250多亿片,即13亿中国人每年人均20多片。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从中不难看出解热镇痛药物的滥用现象很严重。下面,笔者就如何合理使用常见解热镇痛药做下阐述,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作者:陆基宗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不少喜欢喝茶的读者,都知道“春饮花茶,夏饮绿茶,秋饮青保健”。但是如果喝得太“花”,会对健康造成损害。专家提醒:花茶也属于中药对证饮用才健康在南京栖霞区工作的瞿女士近喜欢上了喝花茶。由于她自己是从事IT行业的,所以根据网上的提示选择了能够明目的菊花茶。但是近她的肠胃却出现了一些不适,本来胃不好的她近胃更不舒服,特别是吃凉食时症状更严重。后来到医院就诊时才明白,原来是喝菊花茶喝太多导致的。医生告诉她,菊花尤其是野菊花是偏凉性的,胃寒的患者不宜多喝。
作者:杨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长期失眠会使人易怒、记忆力减退、免疫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对于工作时特别需要专注的职业(例如职业驾驶),甚至可能因为注意力不集中而造成意外,不可忽视。
作者:曹淑芬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古人因农耕而设立二十四个节气,人生于天地之间,与万物想通,故也随气候、农田作物在24个节点上发生着气血阴阳之变化。清末医家彭子益说:节气的“节”字,就是竹节,节与节之间是滑利的,一到节上,就难过去。宇宙大气,交节必郁而后通;久病之人,交节前三日多死。大气郁,人身亦郁。俗话说“节难过”,便是如此。所以,养生,养护生命,首先要过好每一个“节”。
作者:李珊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带瘤生存”并非等死浑身无力,贫血,脱发……传统的肿瘤治疗思路是“宁可错杀一千,绝不能放过一个”,持续不规范的手术、放化疗治疗,可能出现临床上“过度治疗”。临床实践表明,肿瘤病灶的完全缓解有时并不等于患者有良好的结局,少数患者甚至因追求“无瘤生存”,导致“瘤去人亡”,“走”得更快。
作者:欧阳学农;吴志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春去夏来,一直到仲秋,都是急性腹泻的高发期。以急性腹泻为主症的疾病颇多,有食物中毒、急性菌痢、霍乱、伤寒、细菌性肠炎等等;病原体也五花八门,有细菌性、真菌性、病毒性等等。如何认识急性腹泻并做好防治工作?以下六招你不能不知。
作者:罗照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有位77岁老大爷,趁着天气好外出郊游,谁知道刚走没多远就浑身无力,在路边休息后没能缓解。老大爷感到十分沮丧,才70多岁,就不能出门了?自己还有很多愿望要一一实现呢。于是,大爷决定到医院咨询医生。经过检查诊断,这位大爷患有糖尿病,是糖尿病引发下肢血管病变导致下肢血供不足,所以走几步就感觉很累。其实原先大爷出门就经常感到腿部力量不支,但坐下休息一段时间就能够得到恢复,所以对此不是特别在意。如今自己能够坚持走的距离越来越短,需要休息的时间越来越久,甚至休息也很难缓解腿脚乏力的症状。
作者:冉颖卓;李珊;莫禹凡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王太太今年40岁,在医院做药剂师,老公是机关公务员,他们有个14岁的女儿,正在读初中。女儿成绩不错,个性虽有点内向,但也乖巧听话,很少让父母操心。这个小家庭应该说得上是幸福温馨的。
作者:章剑和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结婚两年的小娟有一个可爱的女儿,本该其乐融融的一家却因为婆婆“带不好娃儿”而陷入了紧张气氛。小娟认为女儿经常生病,是因为婆婆没有尽心照顾女儿,并且婆婆在育儿方面跟自己有很大冲突。为此小娟常常发火,老公则成了她的“出气筒”。小娟甚至开始频频做噩梦,梦里都是女儿生病、出意外。
作者:黎淑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精神发育迟滞(MR)又称智力低下,是指儿童在发育时期内,一般智力功能明显低于同龄水平,同时伴有适应行为缺陷,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脑功能异常的一种症状。近年精神发育迟滞患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目前估计我国约有1000万MR患儿,已经成为我国残疾儿童的突出问题,同时患儿及其家长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影响其生存质量。需要医护人员、家长共同重视、协作,对患儿进行个性化护理和教育,帮助孩子康复,提高患儿家长的生存质量。
作者:林卓婷;刘振寰;谢巧玲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在南非有一个家喻户晓的小男孩,名叫恩科西·约翰逊,由于母婴传播,恩科西生来就是艾滋病患者,因为携带病毒,恩科西被学校拒之门外。因为没有钱,11岁以前他没有得到过任何药物治疗,孩子用孱弱的身体和稚嫩的声音走上讲台,呼唤生命:“我们也是人,是正常的人。”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黄帝问:院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论言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期之日,周而复始,余已知之矣。愿闻其与三阴三阳之候奈何合之?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什么是脉管炎脉管炎指发于四肢远端,严重时趾(指)节坏疽脱落的一种慢性周围血管疾病。在医学术语中,医生所说的脉管炎专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不包括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足和溃疡等。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说的脉管炎是泛指下肢动脉缺血引起的,出现疼痛、溃疡、坏疽等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包括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足以及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本文讨论的脉管炎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但也涉及了动脉硬化闭塞症和糖尿病足的内容,因为这些疾病带来的都是下肢缺血造成的一系列痛苦和危险,只是治疗方法有所不同。
作者:林冬阳;秦建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滑膜肉瘤是肉瘤中发病率很低的一种恶性肿瘤,发病率约2.5/10万,多数患者是年轻人。现代医学认为滑膜肉瘤是恶性程度很高的软组织肉瘤,起源于具有滑膜分化的间叶细胞;好发于15~40岁青壮年,主要表现为四肢大关节附近出现无痛肿块、关节周围肿胀;晚期因远处转移,病情轻重不一,预后相对较差。本病5年生存率大约在20%~50%。中医认为滑膜肉瘤是生于体表的肉瘤,是瘀血、痰饮、浊气停留在体表组织的累赘生物。药物治疗对滑膜肉瘤无明显作用,术后应用抗生素以防感染。
作者:储真真;石可金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空气与人的生命关系密切,我们每分每秒都在呼吸。近年来全国各地区因为人口密度增加、城市高楼林立、交通拥堵、汽车尾气增加等,导致空气质量不断恶化,已经严重危害到居民的身体健康。有资料表明空气污染可引发多种慢性疾病,如慢性咽炎、慢性气管炎、长期咳嗽,甚至肺癌等;还能降低人体免疫功能,缩短人的寿命。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体肺脏被迫成了空气尘埃的过滤器,特别是空气中的PM2.5悬浮颗粒,具有超强侵入力,直接随着呼吸进入肺脏,不断在我们的末梢支气管中沉积;当沉积超过肺脏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引起各种肺部疾病。
作者:李洪娟;刘长信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