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4-8685
  • 国内刊号:41-1192/R
  • 影响因子:0.77
  • 创刊:1991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36-45
  • 全年订价:102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 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1年4期文献
  • 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情况,为有效的治疗和医院感染控制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07年1月-2009年12月,临床分离的非重复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状况.使用PHOEN IX100微生物鉴定系统及其配套复合板对细菌进行鉴定,并测定15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645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源于下呼吸道标本,占84.7%(546/645).重点分布于ICU病房和神经外科病房.1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逐年上升,2009年除多粘菌素E和头抱哌酮/舒巴坦外,其它各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已>45%.此外,多重耐药菌株检出率从41.4%递增至85.3%.结论: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在临床上呈上升趋势,且耐药性日益严重,因此,加强对临床连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耐药监测,及时发现耐药菌株,对临床调整治疗方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十分重要.

    作者:毛剑锋;赵成国;周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血清电解质紊乱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清电解质紊乱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病情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老年重症肺炎患者50例,老年轻症肺炎患者60例,人院24 h内采静脉血2 ml测血清钾、钠、氯、钙、磷离子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重症肺炎组患者血清钾、钠、氯、钙、磷离子水平明显低于轻症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重症肺炎预后差组与预后组比较,血钾、钠、钙、磷离子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电解质紊乱发生率较高,其中低钾、低钠、低钙、低磷与预后密切相关;监测血电解质水平及时予以纠正并加强护理,有助于病情判断,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作者:谢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肝病患者血生化及凝血酶原时间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总胆汁酸(TBA)、胆碱酯酶(CHE)、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谷丙转氨酶(ALT)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T)对各种肝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648例各类肝病患者及134例正常人的TBA、CHE、ALB、PAB、ALT和PT.结果:TBA、CHE、PAB、ALT和PT在急性黄疽肝炎、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肝癌组和正常对照组均有明显区别,而ALB在急性黄疽性肝炎患者和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别;急性黄疽性肝炎中ALT灵敏度高,ALB灵敏度低,肝炎后肝硬化中PAB灵敏度高,慢性重度肝炎中,除ALT外,其余五项指标灵敏度均为100%;随着肝炎后肝硬化和重型肝炎的好转,TBA、ALT、PT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CHE、ALB、PAB会有一定程度的升高,其中TBA、CHE、PAB、ALT、PT的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检测TBA、CHE、ALB、PAB、ALT及PT对肝病患者的临床诊断、病情判断及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王冬莲;梅丽萍;何小帆;周珺;郑瑶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老年肺结核患者肺部合并真菌感染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研究老年肺结核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老年肺结核疑有继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痰标本,进行病原体种类及药敏试验分析.结果:60例患者共分离出真菌68株,其中白色念珠菌44株(64.7%),光滑念珠菌9株,热带念珠菌8株和克柔念珠菌4株.抗真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伏立康Ot,两性霉素B敏感性较好,对其他抗真菌药物出现不同程度耐药性.结论:老年肺结核患者肺部感染的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强,因此要加强真菌分离及耐药性监测,以便选择合理、有效的抗真菌药物治疗.

    作者:吴连根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Graves病131I治疗前后血清sFas和TRAb水平的改变及其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Graves病患者131 I治疗前后可溶性细胞凋亡相关蛋白Fas(sFas)和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水平的改变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分别检测30例GD患者131I治疗前后血清sFas和TRAb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20例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GD患者血清sFas水平(3.05±l.25 ng/ml),TRAb水平(40.4±7.59 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1.69±0.48 ng/ml,7、10±2.62 ng/ml)(P<0.01,P<0.01);131 I治疗后,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症状缓解,sFas(2.11±0.89 ng/ml)、TRAb(16.7±5.78ng/ml)水平明显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P<0.01);sFas与,TRAb呈正相关(P<0.01).结论:GD患者体内存在sFas和TRAb异常表达,131I能有效抑制GD患者自身免疫,sFas和TRAb可能可作为GD诊断和疗效观察的良好指标.

    作者:蒋波湧;任晓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HBV血清标志物(乙肝五项)与HBV前S1抗原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I抗原(Pre-S1)与HBV皿清称志物(乙肝五项)之间的关系,并分析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共检测1246例患者血清标本,乙肝五项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技术,Pre-S1采用酶联免疫法,对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大三阳组前Sl抗原(+)检出率为91.1%均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HbsAg+、HbeAg-)各组中Pre-S1仍分别有66.7%、48.8%、40.5%的阳性率,HbsAg-组没有检测出Pre-S1 +.结论:PreSI是HBV感染与复制的可靠指标,可弥补乙肝五项检测的缺陷,尤其对于HBeAg阴性的乙肝患者临床应用价值更大,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可以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更及时可靠的实验依据.

    作者:李艳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并脓肿形成的主要病原菌分析及诊治

    目的:通过对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并脓肿形成患者取脓性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形成脓肿切开排脓,取深处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101例菌株中,60株厌氧菌感染,19株需氧菌和厌氧菌合并感染,41株需氧菌感染.厌氧菌耐药率不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耐药率接近90%.结论:厌氧菌是导致耳前瘘管脓肿形成的重要致病菌.

    作者:赖晓敏;曾松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肝病患者红细胞参数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红细胞参数的改变对临床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0年6月61例肝病患者和58例健康体检者红细胞参数的检测结果,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同健康体检者比较,肝病患者红细胞参数中的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GB)、血细胞比容(Hct)三项的检测结果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平均容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的检测结果则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两项的检测结果和健康体检者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病患者红细胞参数的变化,特别是RBC、Hb、HCT、RDW与MCV可以反映肝病患者的肝损害程度和病情程度,且与肝病患者的预后关系密切,在指导临床治疗意义重大,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作者:丁美桃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膀胱癌患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的检测及意义

    目的:测定膀胱癌患者血浆中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浓度变化情况,探讨PAI-1浓度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膀胱癌血液标本52例,并以正常人血液标本作对照,用ELISA法检测膀胱癌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血浆中PAI-1的含量,并比较其差异.结果:膀胧癌患者血浆中PAI-1含量(22.49土9.54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AI-1浓度在膀胱癌Ⅳ期的含量与I、Ⅱ、Ⅲ期比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结论:血浆中PAI-1的浓度升高可作为膀胱癌诊断辅助指标,也可作为膀胱癌预后指标.

    作者:孙华宾;刘燕;李振东;延敏博;郭振宇;桂西青;詹鸣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阴道炎五联检对妇科病筛查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白带五联检在妇科病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白带五联检试剂对804例门诊女性患者阴道分泌物进行过氧化氢、白细胞酯酶、唾液酸苷酶、脯氨酸氨基肽酶、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5项指标及pH联合检测,通过涂片镜检法检测乳酸杆菌、白细胞、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滴虫、念珠菌,并通过革兰氏染色进行确认.结果:白带五联检法与革兰氏染色镜检法相比,乳酸杆菌、白细胞、BV检验、滴虫、念珠菌检测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99.8%、89.0%、99.6%、98.0%、89.5%.结论:白带五联检操作简便、结果客观,是阴道炎的诊断及分型的可行依据,对妇科病筛查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吴国友;洪晓平;马小红;朱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住院患者尿标本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尿液标本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对2010年1月-2010年11月,我院住院患者尿液标本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抗菌药物敏感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46份中段尿标本中,阳性率较高的科室是神经内科、脑血管科及ICU.748株非重复菌株以大肠埃希菌为多见,占30.9%,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为52.4%;多种革兰阴性杆菌呈现出多重耐药现象.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的检出率(85.7%)高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35.3%);屎肠球菌耐药现象较粪肠球菌严重,并发现2株耐万古霉素的屎肠球菌.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多见,占39.5%,尚未发现对两性霉素B及5-氟胞嘧啶的耐药菌株.结论: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广泛,大肠埃希菌是尿路感染的优势菌种,多种菌株已呈现出多重耐药现象,临床医生需根据具体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尽量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

    作者:虞丹丹;周翠;刘媚娜;李少禧;周铁丽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血清总胆汁酸检测在儿童早期药物性肝损害监测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检测在儿童早期药物性肝损害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循环酶速率法对589例儿科患者和200例健康儿童体检者进行血清TBA检测,并用贝克曼IMO生化分析仪及原装试剂进行肝功能常规项目检测.用SPSS 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儿科患者组TBA,ALT阳性率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AST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05); TBIL与GGT阳性率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TBA在儿科患者中阳性率达24.3%,明显高于ALT,AST等肝功能常规项目.结论:药物性肝损害在儿科治疗中普遍存在,血清总胆汁酸检测可作为儿科患者药物性肝损伤早期监测的敏感指标.

    作者:梅佩玉;潘辉;沈忠海;付旭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尿微量尿白蛋白、血清胱抑素C和糖化血红蛋白三项指标在2型糖尿病肾功能损伤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肾功能损伤和尿微量尿白蛋白(U-mAlb)、血清胧抑素C(CYSC)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三项指标检测结果的关系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内分泌门诊和住院部2型单纯糖尿病(DM)患者50例、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48例以及52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上机检测其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和血清胱抑素C三项指标,并分析评价各项测定结果的关系.结果:DN组的U-mAlb、CysC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bALc检测结果高于其他两组(P<0.05);DM组三项结果高于对照组(P <0.05);HbALc与U-mAlb、CysC行水平直线相关分析,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和血清胱抑素C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对诊治2型糖尿病肾功能损伤的临床意义重大.

    作者:张艳菊;刘吉纯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肺炎衣原体感染与血脂、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相互关系的研究

    目的:了解急性脑梗死患者肺炎衣原体(Cpn)感染与血脂、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的相互关系,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多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了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pn DNA,选100例非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时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脂,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CRP,凝固法检测FIB.结果:急性脑梗死组Cpn DNA阳性率为68%,对照组Cpn DNA阳性率为38%,两组Cpn 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脑梗死组Cpn阳性患者血脂水平:TC(6.5±1.02)mmol/L,TG(2.11±1.48)mmoVL,LDL-C(3.45±0.46)mmol/L,HDL-C(1.02±0.40)mmoVL;对照组TC,TG,LDL-C,HDL-C水平分别为(4.80±1.12)mmoVL,(1.26±0.42)mmol/L,(3.26±0.45)mmoVL,(1.18±0.26)mmoV L;两组CRP水平分别为:(14.5±7.6)mg/L,(6.8±3.3)mg/L;两组FIB水平分别为:(3.8±0.42)g/L,(2.1±0.28)g/L.两组在血脂、CRP,FIB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肺炎衣原体感染率明显增高,肺炎衣原体感染可能通过影响血脂代谢来增快动脉粥样硬化,并可能通过炎症反应和凝血功能增强在急性脑梗死的发生、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张莉雪;陈慧红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双环已酮草酰二腙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农村饮用水中痕量铜

    目的:在国标法双乙醛草酞二腙分光光度法的基础上,建立一种可以快速测定饮水中痕量铜的方法.方法:在pH 9的条件下,水中铜离子与双环已酮草酞二腙反应生成蓝色络合物,颜色的深浅与铜离子的含量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成正比.根据颜色的深浅在605 nn下比色定量.结果:方法低检测浓度为0.04 mg/L;对低,中,高三个浓度,每个浓度6次的精密度实验表明,其RSD%分别为1.7%,1.2%和1.3% ;6次盲样测定的相对误差在0.8%~2.3%之间.结论:该方法比国标法简便,快速,可以用于水中痕量铜的测定.

    作者:董小艳;史黎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食品中铝测定前处理方法比较

    目的:通过对食品中铝测定三种不同的前处理方法比较,探索简易、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方法:取不同种类的面食样品,采用硝酸酸法消化、千法消化、微波消解三种前处理方法.按GB/T5009.182-2003进行检测,同时做回收率试验.结果:面制品经三种不同的前处理方法检测结果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 > 0.01.三种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加标回收率分别为%.2%,92.1%,102.5%.结论:酸法、干法、微波消解三种样品前处理方法适合于食品中铝测定,简单、快速,结果符合要求.

    作者:裘立晓;徐奋奋;汪娌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浊点萃取-火焰原子光谱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镉的研究

    目的:探索和建立浊点萃取分离富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生活饮用水的镉的新方法,使环境危险因素隔的分析过程中而产生的二次污染减少至低限度.方法:水样经浓缩后在pH 8-9的范围内以8-羟轻基喹啉作为鳌合剂、TritonX-114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45℃水浴15 min优化条件下分离富集,经火焰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测定.结果:方法富集倍率为50,在0.0 mg/L~0.025 m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加标平均回收率范围为:95%~105%.结论:本方法不使用挥发性有机物质萃取、简便快速、准确可靠,适用于生活饮用水中微量镉的含量测定.

    作者:樊宏;朱匡纪;徐惠民;季晓庆;陈吉阳;郑燕一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果汁饮料中的10种有机磷农药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果汁饮料中的10种常见有机磷农药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优化流动相、流速、柱温和DAD检测波长等参数,同时测定饮料中的久效磷、乐果、敌敌畏、甲拌磷、甲基对硫磷、马拉硫磷、甲胺磷、对硫磷、氧化乐果和毒死蜱等10种农药.结果:在确定的优化条件下,10种有机磷农药有良好的分离度,方法检出限为0.05μg/nd ~0.42 μg/ml,平均回收率为76.2%~11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8%~16%.结论:该法操作简便,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重现性,结果可靠,适用于饮料中多种有机磷农药的同时检测.

    作者:陈若虹;凌东辉;段夏菲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离子色谱法测定水中草甘膦含量

    目的:探索、建立大体积直接进样,离子色谱法测定水中草甘膦的含量的方法.方法:以AS19柱分离,在30 mmol/L KOH为淋洗液、流速为1.2 ml/min、进样量为500μl、电导检测条件下进行试验.结果:测定的草甘腾含量在5 μg/L~1000μg/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大于0.9999,测定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3%,回收率在78%~98%之间.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结果可靠.

    作者:戚荣平;邱晓枫;孟琪;桑娴;王剑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甲胺磷

    目的:建立了固相萃取(SPE)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方法.方法:样品经固相萃取浓缩处理后,用气相色谱仪检测水中甲胺磷.结果:检测限在0.05μg/L,平均相对标准偏差为1.6%,n=8,加标回收率达到99.1%.结论:与传统的气相色谱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比较低的检测限和较高的回收率,在水甲胺磷农药的测定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胡明友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食品中11种防腐剂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食品中11种防腐剂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样品酸化后用乙酸乙酯提取,弱极性毛细管色谱柱DB-5分离,FID检测.结果:11种防腐剂在25 μg/ml~1000 μ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达到0.999以上,11种防腐剂的检出限在0.73 mg/kg~2.61 mg/kg.在牛奶、蜜饯橄榄、广式月饼、橄榄菜中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0.1%~98.2%.结论:该法快速、检测效率高、线性范围宽、检出限较低、实用性较强,为食品中复配使用多种防腐剂的测定提供了一种快速灵敏的方法.采用本方法对市售的5种食品(卤蛋、辣椒酱、卤水汁、火腿肠、即食下饭酱菜)进行检测,样品中不同程度检出11种防腐剂,说明目前食品加工中普遍存在复配使用防腐剂的现象.

    作者:侯瑞霞;吴青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盐酸副玫瑰苯胺法直接测定食品中甲醛次硫酸氢钠的方法研究

    目的:建立一种特异性高、准确可靠的直接测定甲醛次硫酸氢钠(吊白块)的方法.方法:将含吊白块的样品在酸性条件下水蒸汽蒸馏,向样品蒸馏液中加入氢氧化钠,使游离出二氧化硫和甲醛,与盐酸副玫瑰苯胺反应生成一种紫红色物质,于560nm处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吸光值.结果:在0.02 mg~0.7 mg含量范围内,其响应值与吊白块含量呈强相关性,相关系数r = 0.9996,检出限为0.005 mg,相对标准偏差为3.1%,回收率93.5%~99.7%.结论:本测定方法可直接测定食品中的吊白块,准确可靠,操作简便.

    作者:杜利敏;苏永恒;张榕杰;葛少林;李文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测定水中氟化物简易方法研究

    目的:针对我国农村水厂水质检验人员匮乏、设备简陋的现状,提出一种适用于农村水厂测定水中氟化物的简易方法.方法:简化操作步骤,将简易方法与国家标准方法进行比较,对方法精密度、准确度、标准化试剂保存时间以及标准曲线的拟合等进行实验研究.结果:采用简易方法测定水中氟化物结果与国家标准方法一致;方法的精密度RSD为6.5%,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3%~115%;标准化试剂可保存9个月以上;可使用目视比色法或拟合标准曲线,简化标准曲线的制作.结论:本法简单快速准确,操作人员不需要配制试剂,不需要绘制标准曲线,可直接测试水样,并能直接读取测试指标的浓度,适用于农村基层水质实验室的应用.

    作者:朱文玲;吉荣娣;李淑敏;邢方潇;张振伟;应波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正交设计优化总蒽醒测定方法

    目的:优化紫外分光光度测定保健食品中总蒽醒的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设计,以总蒽醒含量为指标,对实验中涉及的混合酸比例、溶剂用量等七个因素进行考察并优化.结果:各因素对检测结果影响的顺序为:提取溶剂>水洗次数>混合酸比例>混合碱比例>用水量>用酸量)提取时间.结论:本文运用正交设计有效地解决了实验中需要同时考虑多个因素的问题,将新方法应用于实际检验中,RSD均小于3.28%.

    作者:范翔;丁力;潘振球;冯家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沉淀富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食盐中钡

    目的:建立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食盐中钡的方法.方法:样品经溶解后,溶解液中的钡用硫酸沉淀过滤、清洗,以去除氯化钠的干扰,硫酸钡在碱性EDTA溶液中煮沸溶解,在波长553.6 nm处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结果:钡浓度在5.0 mg/L~150 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 0.9996),方法的检出限为5.3 mg/kg.测定样品的相对标准偏差在2.1%~4.6%之间,回收率在87.8%~98.4%之间.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和准确,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作者:沈仁富;陈宇鸿;王益萍;陈海红;陈金斌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直接进样测定食醋中的铅

    目的:探讨直接稀释法对测定食醋中铅含量的影响及测定.方法:选择不同的消化方法、不同的反应介质,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食醋中的铅含量.结果:其RSD在1.8%~3.0%之间,加标回收率在99.6%~105%之间;在以0.2% HNO3的溶剂介质中,铅有较好的吸收.结论:测定方法简便、快速等优点,适用于食醋中铅的测定.

    作者:王云;吴婷停;蒋忠塘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直接进样测定酱油中的苯甲酸和山梨酸

    目的:建立了直接进样-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酱油中的苯甲酸和山梨酸.方法:由单因素方差分析可知,酱油中苯甲酸和山梨酸的峰面积随前处理中加热时间的延长没有显著变化,故在国标的基础上对样品前处理进一步简化.结果:方法学试验表明,苯甲酸、山梨酸的线性回归相关指数R2都大于0.9999、小检出限(LOD)都低于1.00 wml,加标平均回收率皆大于97%,相对标准偏差(RSD)皆小于4%.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可靠,可用于酱油中苯甲酸和山梨酸的快速定量检测.

    作者:喻文娟;王烨韡;朱邦尚;刘玉敏;王渊龙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在线渗析-离子色谱法测定牛奶中硫氰酸盐

    目的:建立利用在线渗析离子色谱法测定牛奶中硫氰酸盐的方法.方法:样品经纯水振荡、超声提取后,离心所得的清液经在线渗析后进人分离柱,采用Metrosep A Supp4阴离子交换柱,以2.5 mmol/L Na2CO3,与2.0 mmo/L NaH-CO3混合溶液+3.5%丙酮作为淋洗液,化学抑制电导检测.结果:经优化实验条件,该方法线性良好,SCN-的检出限为0.023 mg/L,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2%~106%之间,精密度RSD为2.8%.结论:该法能快速检测奶制品中的微量硫氰酸盐、灵敏、准确,高效自动化.

    作者:姚敬;朱杰民;陈明;钟志雄;李少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HPLC法检测食品中的甲醛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食品中的甲醛含量.方法:试样经水萃取,以2,4-二硝基苯肼为衍生剂,生成2,4-二硝基苯腙 HPLC进样,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甲醛浓度在0.21μg/ml~104μg/ml范围内与其衍生物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 = 0.9998).方法低检出浓度为0.20 mg/kg.在添加浓度为1.0 mg/kg-50 mg/kg时,回收率为83.2%~115%.结论:HPLC法检测食品中的甲醛,定量准确,灵敏度高.但尚缺乏各类食品中甲醛本底值的权威数据,今后需加紧收集相关数据.

    作者:谭莹;倪竹南;张晶;汤鋆;马冰洁;吴平谷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化妆品中7种防腐剂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化妆品中苯甲醇、苯甲酸、苯氧乙醇、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乙脂、对羟基苯甲酸异丙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7种防腐剂的方法.方法:采用Phenomenex Gemini C18柱(250 mm×46 mm ×5 μm)为分析柱,乙睛+ 0.05 mol/L磷酸二氢钠(磷酸调节pH值为3.5)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60 nm,方法相对<化妆品卫生规范>更简单.结果:方法回收率为91.2%~103.1%,色谱峰面积相对标准偏差为1.47%~2.87%.结论:本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线性好,适合化妆品中防腐剂的测定.

    作者:侯逸众;黄方取;严继东;金良正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蛹虫草子实体的多搪含量测定研究

    目的:探讨蛹虫草子实体中多糖的提取和含量的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水提醇沉再经过碱性硫酸铜纯化的方法进行制备,多糖在强酸性条件水解成单糖分子,在沸水浴中脱水生成羟甲基呋喃甲醛(9甲基糖醛)再与苯酚缩合成淡橙黄色的化合物,其显色强度与溶液中单糖的浓度成正比,灵敏而稳定,比色测定溶液在485 nm波长处有大吸收.结果:对照品葡聚糖计的检测浓度在0.0 mg/ml~0.1 m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得回归方程Y= 9.7717x-0.0006 r = 0.9996,平均回收率97.37%,RSD为2.73%.结论:紫外分光光度法灵敏、快速、准确、成本低.适用于蛹虫草子实体中多糖含量测定.在制备测定液中提取方法不同,多糖的测定值也所差异.

    作者:蔡晓;汤晓勤;杨长晓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湿法消化-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尿中砷

    目的:建立一种准确简单易于普及的测定尿中砷的检测方法.方法:样品用混合酸在电热板上加热消解后,用硫脉抗坏血酸将五价砷预还原为三价砷,再用硼氢化钾作还原剂,以5% HNO3为介质,用AF5-230E原子荧光光度计直接测定.结果:在佳实验条件下,砷的浓度在0.0 μg/L~20.0 μg/L之间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 0.9999,方法的低检出限为0.164 μg/L,RSD为0.4%~1.2%,加标回收率为98.6%~103.5%.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精密度好,回收率高,是测定尿砷含量的可靠方法.

    作者:张克梅;王文静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保健食品中总黄酮的方法改进

    目的:改进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保健食品中总黄酮.方法:以无水乙醇提取保健食品中的总黄酮,经聚酸胺小柱吸附后,以乙醚除杂,经甲醇洗脱黄酮,定容后紫外分光光度比色测定总黄酮含量,外标法定量.结果:该法线性范围为50 μg-250 wg,回收率为85%~90%,相对标准偏差<5%,低定量检出限为5 μg.结论:该方法具有准确、灵敏、快速、简便、对操作者毒害小等特点,可以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工作.

    作者:范华锋;赵士权;查河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有机磷农药残留

    目的:应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敌敌畏等8种有机磷农药残留.方法:先用乙睛-NaCI盐析法萃取土壤中残留的农药,而后将溶剂置换为丙酮,处理好的样液用气相色谱法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此方法低检出限可达到0.008 mg/kg或更低,回收率范围为87.0%~105.0%,RSD为3.3%~7.2% o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符合我国农药残留检测相关标准的要求.

    作者:朱将伟;赵燕;刘军;李凌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豆制品中4种对羟基苯甲酸酯的研究

    目的:建立豆制品中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9基苯甲酸乙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醋和对羟基苯甲酸丁酯等防腐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方法.方法:样品经甲醇/水(50:50,V/V)提取后,采用C18色谱柱,以乙酸-乙酸铵缓冲液(0.02 mol/L,pH=5.5)/乙睛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分离,在紫外226 rum波长进行检测.结果:4种对羟基苯甲酸酯的加标回收率在87.0%~99.8%范围,其相对标准偏差在1.6%~4.9%范围,在0.1 mg/L~ 25.0 mg/L范围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其回归系数均大于0.999,检出限(LOD)均为0.2 mg/kg,低定量检出限(LOQ)为0.7 mg/kg.结论:本方法简便、灵敏、重现性好,能满足豆制品中对轻基苯甲酸酯类残留的监测要求.

    作者:徐爱萍;何鹏妍;金米聪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全自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快速测定蔬果中农药残留

    目的:建立蔬果中11种有机磷农药残留全自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方法.方法:用乙睛匀浆提取样品中的有机磷类农药,通过全自动固相萃取仪提取净化,用气质联用仪进行分析.结果:11种有机磷农药在0.1 mg/kg2.0 mg/kg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均在0.99以上,低检出限为0.005 mg/kg,11种有机磷农药加标0.1 mg/kg时,回收率为78.5%~102.5%,加标0.5 mg/kg时,为76.8%~99.6%;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4%~5.5%和1.8%~6.2%.结论:此法简便,快速,净化效果好,回收率高,可同时测定水果、蔬菜中的多种有机磷农药残留.

    作者:蔡曦;钟良康;丁坚强;方波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改进的湿法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海产品中总砷

    目的:建立准确稳定的测定动植物性海产品中总砷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硝酸、高氯酸、硫酸混合酸体系对海产品进行湿法消解,利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样品总砷含量.结果:对植物性和动物性海产品分别进行佳消解条件的摸索,同时优化检测条件.得出佳条件如下:还原剂硼氢化钾(KBH,)浓度为2%;灯电流,60 mA;载气流量,400 ml/min;酸性介质,5%盐酸,砷在浓度范围0 μg/L~40.0μg/L,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8,检出限为0.072 μg/L.采用国家标准物质黄鱼GB W08573和海带GBWO8517进行方法验证,所测结果均在标准参考值允许范围内,六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8%.利用此方法对部分酒店的海产品进行监督检测,结果可靠.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简便高效,适用于海产品中总砷的测定.

    作者:方兰云;姚浔平;王立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甲缩醛

    目的:建立工作场所中甲缩醛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用活性炭管采样,二硫化碳解吸,HP-FFAP,30 m×0.32 mm×0.25 p,m石英弹性毛细管柱分离,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标准曲线法定量.结果:甲缩醛浓度在0.003 mg/ml~15 m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 = 200.89C+19.50,相关系数r = 0.9999;方法检出限为0.9 μg/ml.以1.5 L采样量计算对应于空气中的浓度为0.6 mg/m3.溶液和空气中的定量下限分别为2.9μg/ml和2.0 mg/m3.炭管的平均解吸效率为98.8%,相对标准偏差为2.1%.高、中、低浓度的标准的重复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0%.结论:建立的方法灵敏度、准确,可以应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甲缩醛的测定.

    作者:刘灵辉;尹江伟;钟伟燕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奶酪和人造黄油中胭脂树橙残留

    目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奶酪和人造黄油中胭脂树橙(降红木素和红木素)残留.方法:试样经冰醋酸+乙睛(3+7)溶液提取,低温冷冻后高速离心,过滤,用高效液相色谱仪,C18柱,流动相为乙睛+ 0.1甲酸溶液(92十8),流速为1.0 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460 run.结果:溶剂、降红木素、红木素可达到基线分离,降红木素和红木素在0.05 mg/L~2.00 mg/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 0.99,对奶酪、人造黄油样品分别进行浓度0.5 m岁kg,1 mg/kg,5 m岁kg的添加回收实验,结果表明,胭脂树橙的平均回收率在92.0%-10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0.8%-9.9%(n=6).方法的定量限为0.5 mg/kg.结论:本法准确、可靠、简便,检测限低,适用于奶酪和人造黄油中降红木素和红木素的同时分析测定.

    作者:陈毓芳;王岚;林海丹;李为鹏;邹志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复方净手消毒凝露的消毒效果和毒性研究

    目的:研究三氯9基二苯醚和异丙醇复方净手消毒凝露的消毒效果及相关毒性.方法: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消毒现场试验和动物毒性试验方法进行消毒效果和毒性评价.结果:该消毒凝露对悬液内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龟分枝杆菌脓肿亚种作用0.5 min,杀灭对数值均>4.00.用该消毒凝露对志愿者手及前臂皮肤进行擦拭消毒1.0 min,对手部皮肤自然菌的杀灭对数值均> 1.00.经口毒性试验雌雄大鼠LD50 > 5000 mg/kg BW;其原液对家兔皮肤刺激指数为0;对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无致微核突变作用;亚急性毒性试验中,一般生理体征未见异常,血常规、血清生化指标无异常,脏器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结论:该消毒凝露具有较好的消毒效果;属于实际无毒级,无皮肤刺激性,无明显亚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

    作者:李庆;张紫虹;杨美玲;钟昱文;郑穗生;张龙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上海市闵行区甲型H1N1流感监测及临床相关特征分析

    目的:了解上海市闵行区人群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和相关临床特征,为甲型H1N1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阂行区2009年-2010年甲型HIN1流感监测哨点及流行病学资料,回顾性分析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结果:闵行区于2009年8月-2010年3月发生甲型H1N1流感疫情,共报告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232例,占同时期流感样病例(ILI)采样数的33.48%,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此次流感大流行的优势毒株.大部分甲型H1N1流感病例集中于区内中心区域,发病人群以青少年、青壮年为主,其中学生和干部职员占大部分,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咽痛、咳嗽等类似季节性流感症状,无危重病例.结论:闵行区甲型H1N1流感感染人群以青少年和青壮年为主,发病具有明显年龄、人群差异,主要症状类似季节性流感.

    作者:杨丽华;王小光;丁克颖;骆邻飞;吴菊英;刘继倩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顺序注射式原子荧光测汞仪的研制及其分析方法研究

    目的:研制顺序注射式原子荧光测汞仪和进行批量样品预处理的微型恒温消解仪,及食品中微量汞的测定方法.方法:测汞仪将程控注射泵、程控多通道顺序注射阀与串联的容积相差十倍的汞蒸气翻泡瓶联接,在微机控制下,完成汞蒸气发生、浓缩、二次快速爆气,采用精密控制步进电机驱动12通道选择阀,联接测汞仪的光池与样品溶液、还原剂、汞吸收液,实现自动化操作,提高分析速度.结果:测量汞的线性范围0.0006861μg/L~10μg/L,线性误差6.63%,检测限0.000681μg/L.鲤鱼中汞的标准差4.01800、回收率97.8%,乳粉中汞的标准差0.18688、回收率96.5%.结论:建立了顺序注射汞测定方法,提高了分析速度、灵敏度和准确度.

    作者:宋晶瑶;张蕾;张榕;王娜;张志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GC-MS同时检测食品中多种常见毒物的方法研究

    目的:建立用GC-MS同时检测食品中多种常见毒物的方法,包括18种有机磷,8种有机氯农药及杀鼠药毒鼠强和氟乙酞胺,并优化样品前处理中的提取及净化条件.方法:农残类样品进行分类提取,含油脂较少的样品用乙睛提取后浓缩近干,经丙酮和二氯甲烷混合液溶解,无水Na2SO4脱水,过Carb/NH2柱、硅镁柱净化,浓缩待测定;含油脂较多的样品,先用石油醚提取其脂肪的含量,再利用乙睛和石油醚液液分配的方法将脂肪中的农药残留分离,无水Na2S04脱水后,以不同体积比例的二氯甲烷、乙睛、正己烷作为淋洗液,过弗罗里硅土柱、Carb/NH,柱净化样品后浓缩待测定.含杀鼠药的样品经乙酸乙酯提取,无水Na2SO4,脱水后,以乙酸乙酯作为淋洗液,过硅镁柱净化后浓缩待测定.结果:实验结果显示18种有机磷的低检出限为0.01 mg/L~0.05 mg/L,8种有机氯为0.001 mg/L~0.01 mg/L,毒鼠强为0.03 mg/L,氟乙酞胺0.05 mg/L,加标回收率分别为67.7%~83.2%、68.6%~85.3%、89.6%~92.7%、81.5%~83.6%,RSD分别为1.3%~7.9%、1.8%~3.7%、4.5%、2.5%.结论:该方法为能够将以上食品中常见的多种毒物进行良好的分离测定,准确的定性和定量,实验结果显示灵敏度、重现性良好,准确度和精密度较高,可用于实际检测分析.

    作者:沈平;彭进;谢朝梅;谢燕湘;谢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PCR/LAMP快速筛检NDM-1超级耐药菌的方法建立

    目的:针对NDM-1超级耐药菌建立PCR/LAMP快速筛检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登录的NDM-1基因序列分别设计PCR/LAMP引物.分别优化PCR/LAMP反应条件和反应体系,并对已知特性的41株标准株、1株NDM-1阳参克隆株以及275株不同地区上送的地方株进行检测,验证两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结果:两方法特异性均好,除阳参克隆株能扩增出阳性对应条带,其它标准株及地方上送株则检测不出相应条带;两方法检测限稍有差异,其中LAMP检测限为31 cfu/反应,PCR检测限为123 cfu/反应;LAMP法从菌株核酸提取至检测完成仅需1.5 h~2 h左右,实现反应及产物检测一步完成;PCR法因扩增产物需凝胶电泳再经紫外观察,故时间相对较长,共需3h~4h.结论:本研究针对超级耐药菌NDM-1基因建立的PCR/LAMP方法其特异性、灵敏度均相对较好,可用于今后应对NDM-1超级细菌应急检测技术储备以及目前针对超级细菌的监控防控.

    作者:朱水荣;王志刚;潘军航;魏兰芬;张政;梅玲玲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豆制品中7种防腐剂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豆制品中苯甲酸、山梨酸、脱氢乙酸、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对羟基苯甲酸丁酷等7种食品防腐剂的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经热水提取后,采用C18色谱柱,以0.02 mol/L的乙酸铵和甲醇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分离,在紫外235 um波长进行检测.结果:7种食品防腐剂的加标回收率在87.0%~99.6%范围,其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0%,在0.1 mg/L~50.0 mg/L范围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其回归系数均大于0.999,检出限(LOD)在0.2 mg/kg~0.5 mg/kg范围.结论:本方法简便、灵敏、重现性好,能满足豆制品中防腐剂残留的监测要求.

    作者:方波;徐明敏;陈波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亚急性、亚慢性氯化锰染毒对大鼠肝组织微量元素的影响

    目的:探讨亚急性、亚慢性氯化锰(MnCl2)染毒对大鼠肝组织微量元素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六组(染毒I、Ⅱ、Ⅲ组,对照I、Ⅱ、Ⅲ组),染毒I、Ⅱ组分别经腹腔连续注射MnCl2 6 mg/kg· d(以Mn计)30 d、90 d(周日除外);染毒Ⅲ组连续注射MnCl2 90 d后停止染毒,继续正常喂养30 d.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仪测量大鼠肝组织中Mn,Ca、Cu、Mg、Fe、Zn的含量.结果:染毒I,II组大鼠肝组织中Mn、Ca、Cu的含量增加,Fe、Mg、Zn的含量降低;染毒Ⅲ组Mn、Ca、Cu的含量基本恢复到了正常水平,Fe、Mg、Zn的含量仍然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亚急性、亚慢性氯化锰染毒影响大鼠肝组织中的微量元素代谢.

    作者:于秋红;刘裕婷;陈春霞;敬海明;黄沛力;李国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实时细胞动态监测的流感病毒株耐药性研究

    目的:了解实时细胞动态监测(RTCA)系统,由细胞病变导致金电极板电阻抗变化的研究;评价磷酸奥司他韦对上海地区不同亚型流感流行株体外抗病毒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2010年上海地区流感不同亚型流行株,采用实时细胞动态监测(RTCA)系统和传统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CPE方法,检测磷酸奥司他韦的抗病毒效果.结果:实时细胞动态监测(RTCA)系统通过病变细胞引起电极板的电阻抗变化的观察,结果连续、实时、客观、可信;磷酸奥司他韦对研究中选取的14株上海地区不同亚型流感流行株有抑制病毒感染细胞的效果.结论:实时细胞动态监测系统比较于传统观察CPE方法,获取的实验信息实时、客观、敏感,但是实验费用昂贵.磷酸奥司他韦(达菲)对上海地区不同亚型流感病毒具有较好的体外抗病毒效果.

    作者:汪千力;居丽雯;蒋露芳;张文宏;高颖阳;姜庆五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辽宁省2008年-2009年肠道病毒71型VP1区基因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辽宁省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肠道病毒71型分离株(Enterovirus 71,EV71)的分子特征.方法:从2008年和2009年手足口患者标本中分离EV71病毒,随机挑取18株分离株经RT-PCR扩增VP1区,并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18株EV71与C4亚型代表株具有较高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系统进化树上,其与C4亚型代表株处于同一分支,属于C4基因亚型.结论:2008年和2009年辽宁省HFMD的主要流行株为EV71 C4亚型,在进化树中形成紧密相连的二簇,处于不同的进化链中,提示辽宁省可能存在多个传播链.

    作者:于伟;姚文清;陈静乙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诊断的各组分在老年人群中的分布情况.方法:按照2004年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对1960名退休职工的血压、体重、身高、血糖及血脂进行分析研究.结果:MS总患病率为18.4%;任二组分、代谢综合征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高血压的患病率所占比例高,且男性高于女性.结论:高血压对MS的诊断发生率高,MS的防治应注意对血压的监测和控制.

    作者:董惠倩;许文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北京市西城区2009年-2010年B型流感监测分析

    目的:了解北京市西城区B型流感的流行状况,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由两家哨点医院每周随机采集流感样病例的咽拭子共40~60份,提取病毒RNA,应用real-time KR法和MDCK细胞分离法进行检测.结果:2077件流感样标本中有373件real-time PCR检测B型流感阳性,总阳性率为18.0%.阳性率高的是2010年1月,为81.6%0西城区于2010年1月-2010年2月出现一次B型流感小规模社区暴发,流行呈波浪进程,于2010年第1周至第8周出现一次流行高峰.儿童和老年人B型流感阳性率比较高.373件real-time PCR法阳性标本经MDCK细胞培养后,共有91件阳性,阳性率为24.4%(91/373).结论:应加强监测管理,并尽快采取预防控制措施以保护广大人群身体健康.

    作者:李达;胡晓芬;张晶波;王永全;苗芳;吉彦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兰州市三郊县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卫生现状调查

    目的:了解兰州市永登县、榆中县及皋兰县(三郊县)农村集中式供水点(检测点)供水现状,为我市进一步进行农村改水工作,制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保障农民身体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兰州市三郊县61个检测点基本情况进行现场调查,并进行水质检测分析.结果:被调查的61个检测点中,72.1%的检测点采用地下水水源,82%的检测点未进行水处理,85.2%的检测点无任何消毒设备,未进行任何方式消毒;水样合格率为32.8%,以菌落总数超标率高,达49.2%;丰水期水质明显差于枯水期(P<0.05).结论:兰州市三郊县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卫生状况较差,应加强农民群众饮水卫生知识的教育,保护水源不受污染,同时加强饮水的净化和消毒,加强水质监测.

    作者:李盛;王金玉;余加琳;王宇红;李志强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一起一次性卫生湿巾微生物污染原因调查

    目的:查找一次性卫生湿巾微生物超标原因,并提出整改方案.方法:依据<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GB15979-2002和参照其他国家标准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检测结果显示,一次性卫生湿巾应用液、储存的生产用水有微生物污染.湿巾传送带、湿巾传送带槽内湿巾碎屑、一次性卫生湿巾成品,细菌菌落总数严重超过国家标准川.结论:由于生产企业搬迁,恢复生产后对生产线各环节未进行严格的消毒清洗,尤其忽略了清理湿巾传送带槽内的湿巾碎屑,也未进行槽内的消毒,致使存有大量微生物的湿巾碎屑污染湿巾传送带,造成一次性卫生湿巾成品细菌菌落总数严重超标.

    作者:王劲;彭国克;安伟;肖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阳泉市布鲁菌病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本市布鲁菌病的情况,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本市2001年-2008年疑似布鲁菌病的患者资料和实验室结果整理分析.结果:平均阳性率为26.84%,2001年-2008年阳性率分别48.86%、37.65%、16.89%、l7.43%、8.57%、3.53%、7.27%、6.86%;男性阳性率为30.87%、女性阳性率为13.74%;职业人群阳性率为42.90%;盂县、郊区、平定阳性率分别为37.63%、30.54%、31.70%.结论:阳泉市布鲁菌病呈下降趋势.不同地区、职业、季度、年度、性别之间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不同年龄之间阳性率有差异.

    作者:胡翠英;杨慧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云南大理州男男同性恋者HIV/TP感染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男男同性恋人群中艾滋病病毒(HIV)和梅毒螺旋体(TP)感染状况.方法:通过招募男男同性恋人群,用酶联免疫法(ELISA)进行HIV抗体筛查,阳性者以Western.Blot进行确证试验,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采用环状片测试法(TRUST)进行初筛,阳性者采用梅毒螺旋血球凝集试验(TPPA)进行确诊.结果:在305例同性恋人群中,检出HIV抗体阳性者9例,感染率为2.95%,检出,TP抗体阳性者6例,感染率为 1.97%.结论:大理州男男同性恋人群中有HIV/TP感染情况,应加强高危场所的艾滋病和梅毒防治知识的宣传,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

    作者:杨桂芝;王洪;施吉昌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2010唐山市路北区儿童指血中铁、锌元素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本区0岁~6岁儿童指血中铁、锌的变化规律,提高0岁~6岁儿童保健水平.方法:选用在路北区保健所进行常规体检的0-6岁健康儿童共4117例,男2206例,女1911例.指腹采血20μl用原子吸收法测定铁、锌的含量.结果:男女儿童指血中铁缺乏率高为婴儿期女童组,有随年龄增加铁缺乏率高组向学龄前组转化的趋势;锌缺乏率高为婴儿期男童组,也有随年龄增加向学龄前组发展的趋势.结论:路北区0岁~6岁儿童指血中铁、锌含量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缺乏状况,应加强保健指导,促进两种元素的吸收,改善铁、锌缺乏状况.

    作者:张毅;王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十堰市霍乱弧菌分离株同源性与药敏特征分析

    目的:研究十堰市霍乱弧菌分子生物学特征,为疫情分析,预警及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3株霍乱弧菌分离株进行MPCR毒力基因检测,12种常用药物的药敏试验,并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所进行PFGE同源性分析.结果:3株霍乱弧菌均为不产毒素的非流行株;PFGE同源性分析表明2008年从猪瘦肉和基围虾种分离到的两株01群霍乱弧菌为同一来源,他们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链霉素中度敏感,对磺胺复合物耐药;2009年从污水中分离到的1株0139群霍乱弧菌对环丙沙星中度敏感,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结论:这3株霍乱弧菌均为不产毒素的非流行株.

    作者:吕均;郑向梅;王滨;高景枝;李玉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肺炎支原体感染和小儿支哮喘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小儿支气管哮喘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关系.方法:儿童哮喘专科门诊及住院哮喘发作期患儿386例(哮喘组)及同期就诊的呼吸道感染患儿426例(对照组),采用MP被动冷凝集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Ab).结果:哮喘组MP-Ab阳性186例,阳性率48.2%,对照组阳性106例,阳性率25.8%a,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MP感染与儿童哮喘关系密切,MP导致呼吸道慢性炎症,进而改变呼吸道高反应性是根本的机制.对哮喘发作期的患儿要考虑MP感染可能,应常规行MP-Ab检查.

    作者:李晓燕;邵学津;柴晓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2010年北京市昌平区手足口病病原体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对2010年北京市昌平区手足口病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肠道病毒病原体检测,分析肠道病毒血清型分布情况.方法:采集医疗机构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患者及重症患者密切接触人群鼻咽拭子及粪便样本,提取病毒核酸,使用人肠道病毒通用引物、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型特异性引物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肠道病毒病原体及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型分布.结果:共采集448份鼻咽拭子及粪便标本,肠道病毒总体检出率为41.74%(187/448),其中肠道病毒EV71型、CoxA16型和未分型肠道病毒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1.43%(96/448)、8.48%(38/448)和11.83%(53/448).比较肠道病毒EV71型和CoxA16型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μ =5.56,μ0.05=1.96,P<0.05).448份标本中有59份粪便标本,肠道病毒EV71型,CoxA16型和未分型的检出率分别为37.29%(22/59),3.39%(2/59)和3.39%(2/59).389份鼻咽拭子标本中肠道病毒EV71型、CoxA16型和未分型的检出率分别为19.02%(74/389),9.25%(36/389)和13.11%(51/389),比较鼻咽拭子和粪便标本中肠道病毒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μ= 0.905,μ0.05=1.96,P>0.05).临床诊断病例384例,采集鼻咽拭子标本384份,肠道病毒EV71型和CoxA16型检出率分别为17.97%(69/384)和9.90%(38/384).71例重症病例中采集到标本的病例密切接触者53名,采集标本64份,肠道病毒EV71型和CoxA16型检出率分别为42.19%(27/64)和10.94%(7/64).比较患者与密切接触者肠道病毒EV71型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02,X20.05=3.84,P<0.05).病例发病集中在5月-7月份,以EV71感染为主,病毒感染率以3岁组高,集中在幼托儿童,男性病毒感染率高于女性.结论:引起北京市昌平区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的主要肠道病原体是肠道病毒71型,5岁以下男性儿童是易感人群,密切接触者标本检测到EV71型肠道病毒有助于病例诊断,粪便标本与鼻咽拭子的阳性检出率具有一致性.

    作者:牛桓彩;赵维勇;刘毅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关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BG4789.10-2010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方法的探讨

    由于食品在加工、运输、销售中易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极易造成食物中毒,引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验方法变得日趋重要.国家标准检验方法的不断修订,要求我们更加深人地学习和探讨BG4789.10-2010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方法.

    作者:吴凤云;张连娟;张博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两种方法检测临床用血染菌率的比较

    在我国各级采供血单位并未开展对每袋血液的细菌筛查工作,血液污染的控制主要靠对采供血的原材料、采供血过程以及血液进行随机抽检来监控血液的细菌污染,我们对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1998年-2010年2月临床用血的无菌监控结果进行了汇总和分析.

    作者:李静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气相色谱法测定作业场所空气中氢化三联苯

    氢化三联苯是一种新型的化工工业中热媒,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及化纤产品生产中.常温下为淡黄色液体,是三联苯部分加氢制的一种热稳定物质,故用作热载体.目前国内未制定其卫生标准和检测方法,为了满足现场测定的需要,研究了本方法.可用炭管采样,便于携带,方法简单,快速,灵敏.

    作者:程剑;刘凯;罗诚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RPR与ELISA-TP联合检测梅毒的应用评价

    目前临床实验室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使用多的方法是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实验(Particle Agglutination AssayTPPA)和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with Treponemal Pallidam Antigen ELISA-TP),检测梅毒非特异性抗体的方法常用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apid Plasma Reagin, RPR)和苯甲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Toluidine red unheated serum test,Trust).

    作者:乐宏元;张振国;李彩虹;周晓维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食醋中菌落总数测定方法探讨

    食醋进行微生物按国标GB4789.22-2003检测时,样品的处理只提到用20%~30%灭菌碳酸钠溶液调节pH到中性.实际操作中,调节pH遇到许多问题:产生大量气泡、易溢出:气泡较长时间不消退、暴露时间长、因微小气泡的存在用吸管吸取样品不易取准;调节pH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碳酸钠用量较多,增加过多添加液,样品失去代表性.本法利用饱和氢氧化钠溶液代替碳酸钠溶液调节pH,样品处理过程中无CO2产生,避免了上述缺点.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波;李援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2007年-2010年宁波市江北区感染性腹泻副溶血性弧菌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宁波市江北区感染性腹泻患者中副溶血性弧菌感染情况,血清分群、产毒素特性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和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07年-2010年江北区医疗机构肠道门诊腹泻病人的粪便或肛拭样本,按照GB/T4789.7-2008进行分离鉴定;用标准血清进行分群;运用PCR技术进行耐热溶血毒素基因(tdh)和耐热溶血毒素相关溶血素基因(tdh)检测;采用WS/T125-1999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1581份腹泻患者粪便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193株,检出率为12.2%;分属于4个血清群,分别为0:3群142株,占73.6%、0:4群13株,占6.7%、0:2群9株,占4.7%,0:5群29株,占15.0%,193株副溶血性弧菌的tdh毒力基因阳性52株,占26.9%,tdh毒力基因均阴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副溶血性弧菌对青霉素类、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头孢类药物都有耐药株出现,其中耐多药菌株逐年增多.近四年对青霉素类的耐药率逐年增加.结论:副溶血性弧菌是宁波市江北区引起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血清分群以0:3群为主,菌株带有一定的毒力基因,药敏结果显示,耐药株逐年增多,并出现多重耐药的特点.

    作者:徐奋奋;蔡颖;金涛;徐景野;宋启发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集中空调等离子净化消毒装置对空气中自然菌消除效果评价

    目的:了解集中空调等离子净化消毒装置对空气中自然菌的消除效果.方法:按<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卫生部2006)进行现场试验.结果:当风速分别为1m/s、2m/s、3m/s时,仅安装等离子发生器的净化消毒装置对空气中自然菌的平均消除率分别为42.92%,35.71%和23.28%;安装等离子发生器和中效过滤器的净化消毒装置对空气中自然菌的平均消除率分别为96.73%、95.53%和90.38%.结论:仅安装等离子发生器的净化消毒装置对空气中的自然菌仅具有一定的消除效果,消除率远低于90%,达不到消毒水平;安装等离子发生器和中效过滤器的净化消毒装置对空气中自然菌消除率均在90%以上,达到消毒水平.

    作者:周铁生;李涛;沈瑾;邱侠;吕锡芳;张流波;李新武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门诊女性支原体感染特点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门诊女性支原体感染特点及耐药性变迁情况,为临床提供新的流行病学资料及用药指导.方法:应用板条培养药敏试剂法对解ww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进行检测,并对12种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746例疑似非淋球菌性尿道炎(NGU)患者中,支原体感染总阳性例数317例,阳性率为42.49%.其中Uu阳性255例(34.18%),Mh阳性13例(1.74%),Uu+Mh阳性混合感染49例(6.57%).21岁~40岁年龄段患者支原体培养阳性率高,为57.21%,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P<0.05).药敏结果表明,支原体对交沙霉素、美满霉素、强力霉素敏感率高(分别为99.37%,98.11%,97.48%),对诺氟沙星的耐药率高(64.04%).结论:Uu在女性NGU疑似病人中感染率较高,年龄以21岁~40岁多见;临床对支原体感染治疗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减少耐药菌株产生.

    作者:冯志敏;许文;何一川;袁春雷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北京市西城区2009年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2009年北京市西城区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特征,为手足口病的防控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对哨点医院定期采集的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标本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和型别鉴定.结果:2009年4月-2009年12月共收集咽拭子标本280份,84.29%的病例年龄在5岁以下.实时荧光RT-PCR检测结果显示,肠道病毒核酸阳性207例,阳性率为73.93%.EV71、CoxA16及其他型别肠道病毒核酸阳性数分别为61例(29.47%)、114例(55.07%)和33例(15.94%).男性病例肠道病毒阳性检出率高于女性(X2=8.728,P=0.0031).4月-12月的病原构成呈动态变化特征.结论:2009年北京市西城区手足口病病原以CoxA16和EV71为主,CoxA16为优势流行型别.

    作者:王永全;吉彦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疑似重症手足口病病原学检测及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对2010年上海市手足口病哨点医院一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送检的疑似重症手足口病病例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分析,从而为本地区手足口病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资料.方法:收集2010年哨点医院一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疑似重症手足口病病例送检的咽拭、粪便、肛拭样本,应用real time RT-PCR技术检测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 型(CVA16)、肠道病毒通用型(EV).结果:832份不同类型的样本中,粪便样本的检测阳性率高,咽拭低,两者阳性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431例疑似重症手足口病病例中,EV71病毒、CVA16病毒、非EV71和非CVA16的EV病毒阳性率分别为:81.90%、5.10%、6.03%;病例人群男性高于女性(1.80:1),1岁~4岁年龄段病例数多,5月-7月为高发月份.结论:EV71型是2010年本地区手足口病流行的主要致病病毒类型,其流行具有明显的年龄、季节界限.

    作者:骆玲飞;王小光;刘继倩;陈秀华;张颖华;刘芸;杨丽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庆元县病毒性脑炎流行病学检测分析

    目的:了解庆元县病毒性脑炎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为相关病毒性脑炎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庆元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病毒性脑炎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采样,对患者血清进行病毒IgM ELISA检测,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6例病毒性脑炎病例,血清乙脑IgM抗体全部阴性,9例血清柯萨奇病毒IgM阳性.结论:庆元县柯萨奇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脑炎较多,应加强适龄儿童尤其是散居儿童的疫苗注射以及疾病监测.

    作者:叶勤青;雷永良;叶碧峰;陈秀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汉中市城乡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汉中市城乡生活饮用水卫生质量状况,为相关部门制定改进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卫生部<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50-2006进行检验和评价.结果:2003年-2010年共检测水样665份,合格样品439份,合格率为66.02%,各年度合格率均在50%以上,经统计学处理,8年合格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X2=10.17 P>0.05).结论:汉中市城乡生活饮用水卫生检测多项指标合格率较高,但细菌学指标合格率较低.江河、水库、山泉已遭受不同程度污染,表明地表水源受人畜粪便、生活垃圾等严重污染.本地区水源卫生防护、消毒措施有待加强.

    作者:张木林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纳米银泡沫型气雾剂避孕效果的临床检测

    目的:观察纳米银泡沫型气雾剂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探讨其适用性.方法:给552例自愿受试者使用纳米银泡沫型气雾剂进行避孕,回访统计受试者的使用情况及临床效果.结果:受试者使用纳米银泡沫型气雾剂后,避孕成功率高,不良反应率小,自愿续用率也较高.结论:纳米银泡沫型气雾剂是安全、可靠、高效、方便的外用避孕制剂,其续用率优于传统产品.

    作者:朱满花;任哲;利奕成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宁波市镇海区蔬菜中农药残留状况分析

    目的:了解镇海区不同季节不同蔬菜中农药残留情况,为确保蔬菜食用安全提供监管依据.方法:通过对镇海区蔬菜生产基地和散户生产和镇海各菜场中销售的叶菜类、果菜类、茎菜类、根菜类、花菜类等的农药残留量按季节进行抽样,用气相色谱法对14种有机磷农药和6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进行检测.结果:抽查样本中农药残留量检出率为7.85%,残留量超标率为3.78%.其中蔬菜生产基地农药残留量检出率为3.27%,超标率为0.65%,显著低于散户和菜场中蔬菜的检出率(分别为8.20%和11.54%)和超标率(分别为4.92%和6.92%).在20种检测的农药中,毒死蟀和氯氰菊醋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它农药.叶菜类的检出率为11.34%,超标率为8.24%,明显高于其他品种的蔬菜.从时.间上看,农药残留并无明显的季节变化.结论: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蔬菜的监督管理,从源头禁止高毒农药的使用,加大蔬菜种植、销售环节的监测,确保市民食用蔬菜的安全.

    作者:丁坚强;蔡曦;钟良康;谢益君;陈米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东莞市575份外来员工麻疹IgG抗体水平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东莞市部分巧岁以上外来员工的麻疹IgG抗体水平,为成人麻疹疫苗免疫策略研究与绩效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东莞市高埗裕元鞋厂新人厂健康员工血清标本575份,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抗体水平.结果:575人中,麻疹IgG抗体的几何平均浓度(GMC)为1339.29 mIU/ml,抗体阳性率为96.5%,保护性抗体阳性率为74.8%;男性和女性的GMC、阳性率、保护性抗体阳性率均无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的GMC、阳性率、保护性抗体阳性率也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东莞市的15岁以上的外来员工抗体水平较高,但仍然有大约25%的人未达到有效保护水平.

    作者:黎景全;朱建琼;毛东波;刘隽;李艳芬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耐头孢他啶阴沟肠杆菌β-内酸胺酶基因分析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耐头饱他啶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性及常见β-内酰胺酶基因携带情况.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体外测试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情况,PCR方法检测TEM等9种β-内酰胺酶基因.结果:42株耐头抱他啶阴沟肠杆菌中,产ESBL菌株有34株(80.95%),非产ESBL菌株对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产ESBL菌株.TEM、SHV、CTX-M、DHA、EBC、CIT、KPC耐药基因检出率分别为 35.7%、50.0%、19.0%、9.5%、97.6%、28.6%、2.4%、未发现携带IMP、VIM耐药基因的菌株.结论:耐头抱他啶阴沟肠杆菌β-内酰胺酶基因检出率较高,存在多种耐药机制.

    作者:李巧云;蔡挺;常燕子;张顺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高压蒸汽灭菌效果模拟实验

    目的:为做好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评估实验室废弃物高压蒸汽灭菌效果进行初步尝试.方法:利用建立的一次性塑料琼脂平板废弃物模型,探讨不同灭菌时间、包装容器、包装方式的灭菌效果比较.结果:使用金属筐作为灭菌容器且将高压灭菌袋敞开的实验组,均可达到灭菌要求.结论:该模型能很好地模拟实际工作的实验废弃物的处置状况.通过对该模型在不同灭菌条件下高压蒸汽灭菌效果测试得到的数据可用于评价今后的感染性废弃物高压灭菌工作.

    作者:金子辰;吴立梦;王奕峰;陈敏;陆家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TaqMan双重荧光PCR用于快速检测模拟临床标本中产毒型0139群霍乱弧菌的研究

    目的:研究建立TaqMan双重荧光PCR技术,用于快速检测模拟临床标本中产毒型0139群霍乱弧菌.方法:以O139群霍乱弧菌O抗原编码基因rfb O139和毒力基因CT的特异性序列设计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优化TaqMan双重荧光PCR反应体系,进行特异性与敏感性的研究,并应用于模拟粪便感染和外环境监测标本的快速检测中.结果:该方法对产毒型O139群霍乱弧菌检测具有高度特异性,对rfbO139和CT基因序列检出限达到 1.0×102 cfu/ml或5 du/PCR反应体系,对模拟粪便感染和外环境监测标本的检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完全一致,整个检测过程快仅需3h.结论:本研究建立的产毒型O139群霍乱弧菌双重荧光PCR检测技术具有特异性好、敏感性高、快速易操作等优点,可用于临床粪便标本和外环境监测样本的快速检测.

    作者:徐丹戈;黄世旺;方叶珍;徐昌平;张政;包芳珍;李剑;蒋雪风;卢亦愚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一种物体表面致病菌的快速鉴定方法-Path-chek

    目的:对Path-chek筛选物体表面致病菌的能力进行性能评价.方法:通过灵敏度和目标菌、非目标菌、混合菌的特异性方面测试Path-chek的性能.结果:Path-chek有着许多无法比拟的优势,表现在其检测快速、操作简便,易学易掌握、设备简单、灵敏性及特异性高和阴性结果预测值高等特点.结论:Path-chek是一个简单、快速和可靠的筛选生产过程物体表面中致病菌的方法.

    作者:周蔼怡;叶青华;腾飞;蔡芷荷;杨宁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老年病房肺炎克雷伯菌消毒剂-磺胺耐药基因的检测

    目的:了解肺炎克雷伯菌老年人分离株对消毒剂-磺胺耐药基因存在情况及耐药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株进行消毒剂和磺胺耐药基因检测与分析.结果:40株肺炎克雷伯菌检测到消毒剂-磺胺耐药基因31株,检出率为77.5%.结论:肺炎克雷伯菌老年人分离株消毒剂-磺胺耐药基因检出率高,提示临床抗药菌株可能同时对消毒剂存在抗菌性.

    作者:孟春萍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监测

    目的:探讨骨科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6月-2010年9月骨科住院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株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52.5%;革兰阳性球菌占44.9%;真菌占2.6%.分离率较高的细菌为表皮葡萄球菌(28.6%)、大肠埃希菌(20.4%)、鲍曼不动杆菌((9.2%)、铜绿假单胞菌((6.6%)、金黄色葡萄球菌((6.6%).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酞胺酶(ES-BU)的大肠埃希菌株检出率为43.4%,产ESBIs的肺炎克雷伯菌株检出率为16.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15.4%,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检出率为78.6%.结论:表皮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检出率较高,尤其是表皮葡萄球菌检出率和耐药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应引起临床重视.提倡针对药敏试验结果实行用药个体化,减少盲目的模式化用药,从而防止新的院内流行菌株的发生.

    作者:茅国峰;孙桂芹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T细胞斑点试验技术在结核病诊断方面的应用

    目的: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 SPOT TB)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T SPOT TB方法测定61例单纯结核病患者,30例非结核呼吸道疾病患者,30名健康体检者.并与传统结核诊断PPD试验以及痰涂片方法进行比较.结果:结核组(61例)用T SPOT TB法、TST(PPD试验)和痰涂片检查结核杆菌检测阳性分别为60例(98.4%)、41例(67.2%)和28例(45.9%).其中PPD阳性组T SPOT TB法的阳性率为100% ; PPD阴性组为95.0%.痰涂片检查结核杆菌阳性组T SPOT TB法的阳性率为100%;痰涂片检查结核杆菌阴性组(包括13例肺外结核)为93.9%.T SPOT TB在非结核呼吸系统疾病组、健康对照组中的阳性率均为0%.结论:T SPOT TB法比PPD试验和痰涂片检查结核杆菌方法都好,且不受BCG免疫的影响.

    作者:彭春仙;郑晓燕;钱峰;范剑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腹泻病人中类志贺邻单胞菌的检测及药敏分析

    目的:为了解我区夏秋季腹泻中类志贺邻单胞菌感染情况及其药敏谱.方法:用肠道致病菌分离平板分离培养,氧化酶试验和三糖铁初筛,选择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从469例腹泻病人粪便中分离出9株类志贺邻单胞菌,检出率为1.92%,17种抗生素中有12种敏感,其余5种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情况,临床症状主要为腹泻及脐周腹痛,仅1例出现发热症状.结论:类志贺邻单胞菌是我区重要的夏秋季腹泻病原菌之一,可用抗生素治疗,药敏谱将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陈懿;徐景野;李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副溶血性弧菌的添加内标的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评价

    目的:建立并评价检测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的添加内标(internal control,IC)的PCR方法.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副溶血性弧菌中特异基因toxR和tlh,设计引物toxR中900bp的特异序列为目的片段;tlh中522bp的特异序列为添加片段,利用复合引物法构建IC,建立PCR检测体系.结果:本研究成功构建添加IC的PCR检测体系,利用该体系对副溶血性弧菌和非副溶血性弧菌进行检查,结果显示,以副溶血性弧菌为模板的PCR反应可扩增到900饰和560 by的特异片段,而以非副溶血性弧菌为模板的反应扩增到一条560bp的IC片段.该方法对DNA灵敏度的检测极限是0.5 pg/μl,此时IC的佳添加浓度是0.5fg/μl.并对多份水产品的检测结果也证实其能起到很好的指示假阴性作用.结论:添加内标的PCR方法能够准确检测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排除假阴性干扰.

    作者:张红芝;顾其芳;刘弘;崔林;刘玥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结核分枝杆菌乙胺丁醇耐药基因embB分析

    目的:了解丽水市结核分枝杆菌耐EMB分离株embB基因突变情况.方法:采用PCR-DNA直接测序法对47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embB基因与耐EMB关系密切的突变位点进行分析.结果:药敏试验共获得EMB耐药结核菌7株,总耐药率为14.89%,获得性耐药率为16.67 % ;embB基因第306位点未见碱基的插人或缺失,共中有5株存在点突变,突变率为10.64%,均为EMB耐药菌株;有2株为EMB耐药菌株,但第306位点未见变化,与药敏试验吻合率为71.43%.结论:丽水市部分结核分枝杆菌embB基因第306位点突变与EMB耐药相关;总耐药率和总突变率偏低,可能还存在其它耐药机制.

    作者:刘洁;王晓光;雷永良;陈秀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反向斑点杂交法检测肺炎支原体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基因

    目的:建立反向斑点杂交法快速检测肺炎支原体(MP)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基因.方法:根据MP 235rRNA V区域常见的耐药突变位点设计检测探针,将其分别点样在尼龙膜上制备成反向斑点杂交平台.以该区域序列已知的菌株和标准均株来扩增靶基因,扩增过程中掺人地高辛标记的dNTPs.扩增产物与尼龙膜上点样阵列杂交后,用地高辛检测试剂盒来检测,根据显色结果来判定相应位点突变情况.结果:斑点杂交法检测了24株临床菌株,结果显示A2063G或A2064G突变,与序列测定结果完全相同,同时未检测到A2063C和C2617G突变.结论:应用本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预测MP对常见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情况.

    作者:裘春宁;陈岳明;张卫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2005年-2007年大连市H3N2亚型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变异分析

    目的:研究2005年-2007年流感流行期大连市分离的甲3(H3N2)亚型流感病毒株血凝素的基因特性,了解H3N2亚型流感病毒株HA基因的变异及其与流感流行的关系.方法:用狗肾(MDCK)细胞分离培养流感病毒,提取病毒核糖核酸(RNA),采用RT-PCR法扩增病毒HA基因,纯化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用DNAStar软件作分析处理.结果:H3 N2亚型流感病毒株与同时期的H3 N2亚型流感疫苗株A/ Fujian/411/ 2002,A/ Wisconsin/ 67/ 2005相比其抗原性变异不大,核苷酸同源性为98.00%~99.10%,氨基酸同源性为97.40%~98.20%.2005年和2007年分离株与本年疫苗株比较分别有6个、14个氨基酸位点发生了替换,分别包含一个抗原决定簇197(S>N)和194(V>G).结论:H3N2亚型流感病毒HA未发生明显变异,与疫苗株同源性较高.人群对其已建立起较好的免疫屏障,这是大连地区该流行期H3N2亚型活动水平低的主要原因.

    作者:侯君;刘丹红;栾明春;薄志坚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冠心病严重程度与血尿酸、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关系

    目的:研究血纤维蛋白原及尿酸、白蛋白等指标与冠心病及其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将75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用Gensini评分系统评价冠状动脉损害严重程度.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探讨冠心病及Gensini积分与血蛋白、尿酸、纤维蛋白原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血白蛋白要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血尿酸、纤维蛋白原要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冠心病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尿酸、纤维蛋白原等与冠心病独立相关;冠脉Gensini评分危险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仅高血压史、纤维蛋白原与冠脉Gensini积分独立相关.结论:纤维蛋白原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也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独立相关.对于冠心病患者,应监测其纤维蛋白原、尿酸以及血清白蛋白含量.

    作者:何小帆;梅丽萍;王冬莲;金敏雅;葛卫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一元二氧化氯消毒粉现场消毒效果应用研究

    目的:为了解一元二氧化氯消毒粉对物体表面、瓜果蔬菜、织物的消毒效果,对二氧化氯消毒粉现场消毒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方法:采用现场(模拟现场)消毒试验方法.结果:二氧化氯含量30 mg/L二氧化氯消毒消毒粉溶液作用10 min,对黄瓜上污染的大肠杆菌的杀灭对数值各样本均≥3.00,二氧化氯含量100 mg/L二氧化氯消毒溶液作用10 min,对织物表面上污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对数值各样本均≥3.00,对木质表面上的自然菌杀灭对数值均)1.00.结论:该药消毒剂可用于物体表面、瓜果蔬菜、织物的消毒.

    作者:崔玉杰;韩艳淑;孙克勤;王茜;孙印旗;李力;张春长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国内外五种弧菌显色培养基的质量比较

    目的:比较五种国内外不同生产厂家的弧菌显色培养基,以保证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以制备的国内四种显色培养基与国外一种同类商品化显色培养基,采用24株副溶血性弧菌和42株非副溶血性弧菌对五种显色培养基进行生长率、特异性和选择性的比较.结果:五种培养基的生长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3,P < 0.005),特异性和选择性方面基本一致.结论:环凯第二代弧菌显色培养基(HK-2)与国外科玛嘉(CHROMagar)弧菌显色培养基无明显差异,均比其它三种国产培养基好,可同等的应用于食品中弧菌的快速初筛.

    作者:叶青华;卢勉飞;蔡芷荷;吴清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北冬虫夏草对大鼠致畸作用的研究

    目的:观察北冬虫夏草对大鼠的致畸作用.方法:性成熟的SD大鼠同笼交配,将孕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0.5g/kg BW、1.0 g/kg BW和2.0g/kg BW3个北冬虫夏草剂量组.各组大鼠于受孕第7~16天灌胃,受孕第20天处死解剖.结果:3个剂量组孕鼠及胎鼠各项指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北冬虫夏草对大鼠无母体毒性、胚胎毒性和致畸作用.

    作者:林蔚;钟礼云;林健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hSCGF-α膜肽的构建及其对hUCMSCs增殖作用的影响

    目的:构建hSCGF-α穿膜肽(TAT-SCGF),研究其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作用.方法: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hSCGF-α基因重组插人pET-28a(+)质粒DNA,构建TAT-SCGF-28a重组DNA,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成功高效表达,包涵体纯化后,通过实验比较hSCGF-α及hSCGF-α穿膜肽(TAT-SCGF)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刺激作用.结果与结论:成功构建TAT-SCGF-28a重组DNA;纯化的蛋白纯度达90%以上;TAT-SCGF较不具有穿膜功能的SCGF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有更强的增殖效果.

    作者:彭鑫磊;马岩岩;荣靖;任哲;陈海佳;王一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防腐剂联合使用对酱油防腐效果的影响

    目的:采用不同组合和不同浓度的防腐剂对酱油防腐效果进行研究,确定佳的防腐剂搭配组合和配比,为酱油的防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未经灭菌、未加防腐剂的酱油,添加不同组合及不同浓度的苯甲酸、山梨酸、对9基苯甲酸,在实验室进行防腐试验,并在酱油厂进行生产试用.结果:酱油中山梨酸和对羟基苯甲酸混合用量达允许量的89%时,霉菌、酵母菌经26±1℃培养5d后存活率为73%,细菌经36±1℃培养5d后存活率为76%,室温放置30 d无生成霉膜,经生产试用,酱油无腐败变质.结论:酱油中山梨酸和对羟基苯甲酸混合用量达允许量的89%,能防止酱油腐败变质(胀罐).

    作者:林崇昌;邓丽芳;司徒小玉;邓秀燕;司徒荣阮;王雪梅;吴灿斌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复方免洗手消毒液的消毒性能及毒性观察

    目的:了解复方免洗手消毒液的消毒性能及毒性,观察其杀菌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理化分析方法、载体浸泡定量杀菌试验和动物毒性试验方法对其理化性能和杀菌效果进行实验室和现场观察及使用安全性评价.结果:以乙醇平均含量为56%,三氯羟基二苯醚平均含量为0.24%的免洗手消毒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分别作用0.5 min,对铜绿假单胞菌作用1.5 min,杀灭对数值均>5.00.手消毒现场试验,以其原液涂擦受试者五指屈面指尖至指根,揉搓作用1.0 min,对30名志愿者手上自然菌的平均杀灭率为96.55%,处理后皮肤残留菌数为0 cfu/cm2~5 cfu/cm2.该洗手液对大鼠雌、雄性经口LD50均大于5000 mg/kg(体重);兔多次皮肤刺激试验平均刺激指数为0.05;对兔急性眼刺激反应属无刺激性;对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无致微核作用.结论:该复方免洗手消毒液对细菌繁殖体、真菌具有很好的杀灭作用,属实际无毒性,对完整皮肤无刺激性.

    作者:朱一凡;潘协商;许激;严俊;魏兰芬;陆龙喜;林军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目的:探讨苯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经过4周单用氨氯地平5 mg洗脱期后,共有未达标的高血压病患者128例入选,随机分组,分别给予氨氯地平5 mg加替米沙坦80 mg及氨氯地平10 mg各64例,治疗8周后观察2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血压均较人选前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氨氯地平和替米沙坦联合治疗组收缩压总有效率为92.2%,单用氨氯地平组收缩压7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氨氯地平和替米沙坦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单用氨氯地平组12.5%,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具有更明显的降压作用,且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郭月玲;李婧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糖尿病与结直肠癌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病与结直肠癌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生态学研究的方法,对全世界170个国家和地区的糖尿病患病和结直肠癌发病的资料进行相关性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男、女性糖尿病患病率和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均呈现正相关的关系,相关性研究表明,等级相关系数分别为0.534和0.597(P值均小于0.001).结论:糖尿病患病可能与结直肠癌发病危险性有关.

    作者:张旭慧;王强;盛萍;虞龙;沈卫星;张磊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HIV实验室的质量控制管理

    目的:通过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保证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方法:内部质量评价和外部质量评价.结果:通过质量控制管理,提高实验室检验技能,使检验结果更为准确可靠.结论:本实验室检测与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作者:陈云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信息系统研发与应用

    目的:建立一套能实现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备案管理和日常管理的信息系统,实时掌握实验室生物安全有关的软件和硬件,以及实验活动情况,以降低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事故的管理隐患,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方法:根据国家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有关管理规定和制度,针对浙江省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管理的实际情况,2007年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建立了能够对实验室生物安全进行规范化管理的系统模型.结果:该信息系统方便了卫生行政部门对全省各类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设备、人员、菌种信息的查询、管理和统计,实现了在线远程管理功能,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全省生物安全管理工作模式转变,为生物安全信息化管理奠定了基础.结论:该信息系统提高了浙江省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效率,提高了信息化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推广性和可执行性.

    作者:朱炜;顾华;金培刚;翁景清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EXCEL在不确定度评定中的应用

    根据国家规范对检测实验室的要求,检测实验室应当对其测量结果给出不确定度评定.然而对检测实验室来说,对测量结果给出不确定度评定却有很多的困难,首当其冲的就是不确定度评定过程中各分量的识别、分析和量化,过程复杂,计算量大,造成了时至今日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推广进展缓慢.如何降低不确定度评定工作中的工作量、简化计算成为了这一工作开展的瓶颈.

    作者:魏滨;王勤;殷茂荣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尿碘检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分析

    尿碘水平是监测及评价人群或个体碘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尿碘测定的各种方法在灵敏度、准确性、精密度、抗干扰、稳定性等指标也存在差异,因此做好尿碘检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尤其重要.宁波市疾控中心承担了本市重点人群碘营养调查的尿碘实验室检测工作,为了建立科学的尿碘检测质量保障体系,本实验室开展了一系列质控工作,旨在保证尿碘检测数据的科学性、真实性和可靠性.

    作者:孙亚维;陈科杰;张劫楠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2008年-2010年丽水地区青春期青年梅毒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 TP)感染所致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可以累及多个器官和组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早期诊断是梅毒有效治疗的关键也是阻断其传播降低发病率的重要环节之一.梅毒血清学检测具有快速、敏感、准确的特点,是目前临床上诊断梅毒的重要依据.为了解本地区青春期青年人群的梅毒感染状况,我们对近三年来在实验室进行梅毒螺旋体抗体ELISA法检测(TP-ELISA)、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TPPA)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作者:吴伟平;丁友法;刘五高;王朋 刊期: 201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