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
  • 国际刊号:1008-0805
  • 国内刊号:42-1436/R
  • 影响因子:0.88
  • 创刊:1990
  • 周期:月刊
  • 发行:湖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38-168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 中文核心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统计源期刊
  • 中药学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2000年7期文献
  • 神经衰弱诊治体会

    神经衰弱一证属西医病名,中医无此名称,多包含在头痛、眩晕、虚劳、不寐、脏躁、百合病、郁证等病当中.由于症状繁多,几乎涉及到每个脏器,病情轻重不一,时发时愈,变化多端.中医论为本病多发生体质较弱或性格急躁,任性,自制能力差,而使脏腑阴阳失调而引起各种病证.

    作者:李浩明;刘芪红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王不留行治疗带状疱疹26例

    笔者用王不留行治疗带状疱疹26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爱霞;孟洪霞;刘敏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健脑补肾汤加味治疗中风后小便失禁经验

    健脑补肾汤是山东省济宁市已故著名老中医、主任医师王作人先生主治腰膝软、头痛如空、多梦失眠、小便频数等症的经验方.其方药有:川断15 g,杜仲15 g,枸杞子15 g,菟丝子 30 g,五味子12 g,女贞子15 g,桑椹子30 g,益智仁15 g,桑寄生15 g等药组成.近年笔者以健脑补肾汤为主治疗中风后小便失禁,临床收到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周广宏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柴芍六君汤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08例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笔者自1989年以来用柴芍六君汤加减治疗本病108 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明红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化瘀膏治疗动脉血肿12例

    我们自1997-06~1999-12应用我院制剂室生产的化瘀膏治疗动脉穿刺引起的血肿12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黄小琴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木蝴蝶加味治疗慢性咽炎36例

    自1997年始,我用木蝴蝶加味治疗以咽部异物感为主要症状的慢性咽炎,取得了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文莲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闪罐法治疗肌注后疼痛66例

    笔者在工作中采用闪罐法治疗因肌注形成的局部肿痛效果明显,既减轻了病人的疼痛,也促进了局部药物的吸收.

    作者:王守东;许佩华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金黄散外敷治疗药物性静脉炎36例

    1995-01~1999-12,笔者应用如意金黄散外敷,治疗药物性静脉炎3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沙惠菊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补中益气丸合药使用三则

    笔者近年以补中益气丸合药治疗顽固性便秘等常见病证,效果满意、使用方便.现报告如下 .

    作者:徐勤凤;张成元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金疮止血消炎药治疗开放性损伤1000例疗效观察

    采用纯中药制剂-金疮止血消炎药分型治疗开放性损伤1 000例,并以云南白药加明胶海绵治疗100例作对照.结果发现治疗组在止血、抗感染、促进伤口愈合等方面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提示金疮止血消炎药具较好的止血、消炎、促进组织愈合的作用,为临床治疗开放性损伤的理想药物.

    作者:王德永;赵蕾;陈文华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电疗仪刺激耳穴治疗血管性头痛28例

    血管性头痛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经采用耳穴疗法治疗55例,有效率高达94%以上,其中28例采用84-1多功能电疗仪刺激耳穴,另27例采用王不留行籽贴压耳穴,结果发现电疗仪刺激效果优于王不留行籽贴压耳疗法.此法简便易行 ,易于推广.

    作者:宋春桃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耳穴贴压治疗化疗胃肠反应临床观察及护理

    近年来,化疗被广泛地应用于中、晚期恶性肿瘤的治疗,使患者生存质量进一步提高,生存期明显延长,但由于抗癌药物能引致严重的胃肠道反应,给众多患者带来很大痛苦,以致化疗难以顺利完成,影响疾病的治疗和愈后,我院自1997-01~1999-06,采用耳穴贴压中药王不留行籽,治疗化疗胃肠道反应16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丽华;乔善亮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活血祛痛散加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0例

    笔者于1991-01~1994-01,使用自拟活血祛痛散加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0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郭洪奎;沙昌明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黄褐斑28例疗效观察

    黄褐斑是常见的发生在面部的一种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典型皮损呈蝶状,为淡褐色或咖啡色 ,界限明显,日晒后加剧,中年女性居多.长期服用避孕药、生殖器疾病、月经紊乱、妇女妊娠期均可导致该病发生.笔者采用血府逐瘀汤辨证加味治疗黄褐斑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万海青;杜卫萍;杨燕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防风通圣散临证举隅

    防风通圣散一方,出自<宣明论方>.该方由防风、荆芥、连翘、麻黄、川芎、当归、白芍 (炒)、黑栀、大黄(酒蒸)、芒硝(后下)、石膏、黄芩、桔梗、甘草、滑石组成, 对外感风邪内有蕴热所致的憎寒壮热,头痛眩晕,胸膈痞闷等诸多证候,均可用此方化裁治疗.笔者于临床中,治疗诸多证候,每获良效.兹举3例.

    作者:刘冬娥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龙胆泻肝汤加味配合西药治疗前房积脓28例

    前房积脓是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的常见症状之一,乃炎症时虹膜血管壁的血-房水屏障遭到破坏,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渗出的炎性细胞沉积在前房角下部形成一水平面.中医称之为黄液上冲,多因湿热火毒上燔蒸灼黄仁,灼伤神水,脓液内聚而成.笔者用龙胆泻肝汤加味配合西医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兹介绍如下:

    作者:黄海波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止血消炎散肛肠手术后止血效果观察

    我科于1996-05~1999-04,对100例肛肠手术后患者应用止血消炎散治疗,发现它在止血、抗感染、促进伤口愈合方面有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起茂;张素兰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清咽汤治疗急性咽炎180例

    笔者1996~1998年间,应用自拟清咽汤治疗急性咽炎180例,在临床上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现总结如下:

    作者:高丽华;姜海英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虫类药治疗面肌抽搐体会

    面肌抽搐又称为阵挛性面肌痉挛,是以一侧面肌的抽搐样收缩为特征的脑神经疾病.笔者在临床中应用虫类药为主治疗本病,获效满意.现举例如下:

    作者:倪世秋;王继明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对阑尾脓肿及肠梗阻的辨治探讨

    阑尾脓肿临床有寒证、热证之分.寒证宜温化,用脓肿温化汤(当归、桂枝、附子、红花、赤芍、鹿角片、薏苡仁等);热证宜清化,用脓肿清化汤(桃仁、红花、三棱、金银花、地榆、玄参、薏苡仁、冬瓜仁等).肠梗阻以痛、呕、胀、闭四大症为主,其中以闭为主要矛盾,其治疗,于通降攻逐之中辨证加入少量桂枝或桔梗以通调气机,效果明显.

    作者:张学颖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风药治疗血证源流

    风药治疗血证源于秦汉,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奠定临床学基础;唐代<千金要方><外台秘要>极大地丰富于临床;宋代应用进一步拓展,且有<幼幼新书><妇人良方>专科分论;金元风药大家李东垣、朱丹溪作了很多理论探索,达到一个新的里程碑;明代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多有发挥;清代注重内风动血,使风药治疗血证逐步完善.

    作者:郑国庆;罗克勤;王艳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本草纲目>中治疗小儿夜啼药物初步探讨

    对<本草纲目>中治疗小儿夜啼的药物进行分类分析,并从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的角度进行讨论.

    作者:黄建惠;黄可达;黄可重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谈苦味与辛味中药配伍

    苦味与辛味药配伍在临床应用中非常广泛,中药有辛、甘、酸、苦、咸、淡味等不同,除具有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等一切药物配伍共有的方法外,并有寒热同用、苦辛通降两种特殊配伍,兹对此二法加味论述.

    作者:孙适人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浅谈<中医各家学说>中的体质学说

    以<中医各家学说>各家学术思想为源,探讨中医体质学说的发展概况.阐述中医体质的形成、体质与疾病、体质与辨证用药关系及增强体质的方法.认为体质的形成与先天禀赋、情志、饮食、生活条件、疾病、社会因素等有关,男女体质有差异,体质决定病邪易感性、发病后疾病的演变过程、转归及预后,体质学说是中医辨证施治的依据之一.

    作者:黄怀吉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射干代替萹蓄用于临床之我见

    历代中医药文献虽明确列出射干和萹蓄是两种不同药材,但直到现在,仍有个别地区的采购人员在采购过程中,把射干当萹蓄采购入药,命名为萹蓄;甚至有少数基层的老药工,在调配中药处方时,不管处方中的药名是射干还是萹蓄,都习惯一律调配射干.有鉴于此,笔者通过对射干和萹蓄的来源、性状、有效成分、药理、性效及应用等方面进行考辨,认为这些做法欠妥,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陈丽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质量标准探讨

    对1995年版<中国药典>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质量标准中的鉴别(2)进行了改进,使提取更完全、斑点分离更好、显色更明显.

    作者:金康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音葆袋泡剂的制备与应用

    咽喉炎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症,我院制剂室研制的音葆袋泡剂用于急慢性咽喉炎治疗已有3 a ,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小平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珍珠暗疮片中芍药甙含量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ODS柱.以甲醇-水(35∶6 5)为流动相,测定复方珍珠暗疮片中芍药甙的含量.其方法回收率为95.8%,RS D为1.8%.

    作者:张振秋;覃芳;裴桂秋;袁昌鲁;李云霞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平骨宁贴剂制备及应用

    平骨宁贴剂是我院名老年中医协定方基础上研制的.由马钱子、白芥子等几味中药材组成的复方制剂.具有较好的活血化瘀、抗炎抗风湿作用.我们根据方中药材的活性成分理化特性,制定了制备工艺,使药物的活性成分完全溶出,以提高该制剂的治疗效果.在剂型上, 我们把传统的擦剂改变为贴敷剂,使药物缓慢渗透病灶,延长了作用时间,以增加疗效.应用于临床获得一定的效果.

    作者:蔡纪青;王丽;胡志浩;周海燕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改善中药颗粒剂溶化性的几点措施

    中药颗粒剂是在汤剂、糖浆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剂型,既保持了汤剂原有的特色,又克服了汤剂临时调制、不便贮存和携带的缺点,临床上颇受广大病患者欢迎[1].颗粒剂在生产过程中,其溶化性是一个重要的质量控制点,如果操作过程处理不当,就会在成品检验中发现焦屑,从而影响产品质量.我们根据在中药提取车间多年的工作经验,结合具体的生产情况,总结出以下几点解决颗粒剂溶化性问题的措施供同行们参考.

    作者:张胜平;潘红英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消炎镇痛海绵中大黄酸含量

    采用HPLC法测定了消炎镇痛海绵中大黄酸的含量 ,使用C18柱,甲醇-水-冰乙酸(78∶21∶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4 nm.结果表明 ,此法样品的分离度好,加样回收率为99.7%,可作为这一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汪向海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脉管炎胶囊的研制

    用显微和薄层鉴定的方法控制脉管炎胶囊的质量 .方法简便,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作为医院制剂质控的有效方法.

    作者:雷茂华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红色糖衣片花片质量问题研究

    通过对红色糖衣片包衣工艺的改进,有效地解决了花片质量问题,并结合生产实际,探讨了糖衣片花片后的有效处理方法,提高了产成品收率,稳定了产品质量.

    作者:贾美春;朱冬梅;刘合禄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薄层扫描法测定骨刺药贴中大黄素的含量

    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骨刺药贴中大黄素的含量. 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重现性好.

    作者:张晓东;张新华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护齿漱口液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

    对护齿漱口液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进行了研究 ,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制定甲硝唑的含量.此法方便快捷,准确.

    作者:李文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高丽参注射液中人参总皂甙含量测定

    采用比色法测定高丽参注射液中人参总皂甙的含量,其平均回收率为98.75%,RSD为2.37%.方法简便、准确 ,可作为控制制剂质量的方法之一.

    作者:黄月纯;席萍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浅谈中药炮制的沿革及进展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学理论,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独特中药加工技术.中药炮制后可增强疗效,改变药性和降低毒副作用.它的发展经历了由浅到深、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它在人类医学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在国内外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中药炮制也引起人们的更大兴趣.本文就中药炮制的沿革及进展作一简要的叙述, 请同行赐教.

    作者:田桂云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复方丹参片制法工艺探讨

    以丹参酮ⅡA为测量指标,依1995版<中国药典>复方丹参片检查方法测定.比较了丹参采用乙醇冷浸与热提的提取方法.结果表明冷浸提取法比加热提取法效果要好,其层析斑点明显.

    作者:廖月星;谢辉明;李玉英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外用Ⅰ号液中大黄素的含量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外用Ⅰ号液中大黄素的含量,以不低于0.6 mg/ml 作为质控指标.

    作者:张传仙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消咳清肺合剂制备工艺及临床应用

    消咳清肺合剂是根据我院名老中医的经验方,经多年来临床观察组方制成的纯中药制剂.由于消咳清肺合剂,易于吸收,作用快,服用方便,价格便宜,而深受广大医患者好评.

    作者:赵华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苦杏仁去皮质疑

    比较两种苦杏仁炮制品,在去皮和留皮中所含有效成分苦杏仁甙的含量变化.结果两种苦杏仁炮制品都是留皮的所含有效成分苦杏仁甙略高于去皮的苦杏仁,表明苦杏仁在炮制过程中没有必要去皮.

    作者:向劲挺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曼荆膏的研制

    曼荆膏是我院伤科曼荆散的改良剂型.曼荆散在我院已有数十年的临床应用史,疗效显著, 深受患者的好评.但使用前需临时调配,病人不易携带,使用不便.故欲研制成便于携带和使用的制剂.

    作者:顾燕玉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新生化口服液质量标准研究

    采用TLC法对新生化口服液中的当归、红参、白术、枳壳进行了定性鉴别,并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对益母草中的盐酸水苏碱进行了含量测定 .

    作者:李喜香;冯守文;罗燕梅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腮糊膏制备与疗效观察

    流行性腮腺炎是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伴有发热,有延及各种组织和各种脏器的倾向.尤其好发于儿童,而且易感染.为了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自制了腮糊膏,经临床近一年的实践证明,其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联华;蔡抗援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中成药质量标准均应有总灰分限量

    <中国药典>1995年版Ⅰ部共收载中药成方及单方制剂398个品种,但仅有九味羌活丸、甘草浸膏、阿胶规定了总灰分含量;另有安宫牛黄丸、脑得生丸、脑得生片规定了酸不溶性灰分的含量,占总数1.5%.我们认为远远不够.

    作者:贾善学;史宝荣;韩梅海;张君华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肠泰口服液工艺研究

    以橙皮甙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对制剂水提取工艺和醇沉工艺,及其中试产品的稳定性进行了考察,优选出肠泰口服液的佳生产工艺.

    作者:王智芳;乔文建;杨真荣;雷清华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中药饮片切制前水处理操作要领

    中药材切制前必须进行适当的水处理,使药材质地软化,利于切片.常用的水处理方法有淋法、洗法、泡法、润法等[1],但在具体处理过程中还要根据药材的质地与大小的不同,以及季节气候温度的高低不同来决定浸渍的时间,原则上应少浸多润,以闷透为度. 现根据不同药材水处理的不同要求,分别讨论如下:

    作者:朱肖华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超微粉碎在中药生产中应用概况及展望

    概述了超微粉碎的特点,阐述了其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优势,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并强调应加强基础研究,确定具体品种的适粒度.

    作者:王爱武;吕文海;耿晖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莪术油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

    莪术根茎含挥发油1%~1.5%,其主要成分为多种倍半萜类:莪术酮、莪术双酮、新郁金二酮、表莪术酮、莪术烯、莪术醇、异莪术醇、原莪术醇、去氢莪术二酮、呋喃二烯酮、异呋喃二烯酮、呋喃二烯、莪术倍半萜烯酮、β-榄烯、γ-姜烯、γ-茨烯、姜黄素、β-谷甾醇、古玛酮、胡萝卜甙、棕桐酸等20余种化学成分[1].其制剂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作为抗病毒药收入<中国药典>[2].现将近年其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报道如下:

    作者:满伟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清开灵注射液临床新应用

    清开灵注射液是在安宫牛黄丸的基础上研制的纯中药制剂,由牛黄、板蓝根、黄芩、栀子、水牛角等组成.具有清热化痰、祛瘀通络、醒神开窍的作用.主治热病神昏、中风偏瘫、神志不清及脑血栓形成、脑出血等.近年来,临床应用日趋广泛,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综述如下.

    作者:庄志铨;贾江滨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β-七叶皂甙钠的临床应用

    β-七叶皂甙钠(七叶皂苷)是由中药娑罗子干燥成熟果实中提取的三萜皂甙钠盐,用冻干法制成供静脉注射用粉针.本品具有消炎、抗渗出、增加静脉张力、改善血液循环及纠正脑功能失常、减轻脑水肿的作用.本文根据文献,综合介绍β-七叶皂甙钠的临床应用.

    作者:马留平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巴戟天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我国学者先后从巴戟天中分离得到11类化合物和24种无机元素;并指出巴戟天具有补肾壮阳,祛风湿作用及防治冠心病,抗癌等作用,毒性实验证明无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

    作者:王卫平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肾气丸泌尿系应用概况

    肾气丸首见于<金匮要略>,为治肾阳不足之祖方.自仲景之后,后世医家又不断开拓应用,广泛使用于临床.今将其在泌尿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概况综述如下:

    作者:刘磊;周东民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清开灵注射液临床新用

    清开灵注射液由牛黄、水牛角、黄芩、金银花、栀子等中药精制而成,具有清热解毒、化痰通络、醒神开窍功能.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其有镇静、抗惊、解毒、提高耐缺氧能力、减少肝脏损害、强心、增强脑内蓝斑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近10余年来,清开灵注射液在临床的使用日趋广泛.

    作者:韩新华;姚明全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二花三草合剂的鉴别方法

    二花三草合剂由金银花、红花、大黄等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瘀散结之功效.为了控制本品质量,采用薄层色谱法和化学试剂法对处方中金银花及大黄进行了鉴别.

    作者:张永东;邓瑛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三组易混中药经验鉴别

    为确保中药使用质量,保证病人用药安全有效,笔者兹将临床常用且易于混淆的三组中药鉴别如下,供同行参考.

    作者:刘超;张爱华;洪爱芹;徐俊芳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防己及其混伪品拐子药的比较鉴别

    防己为常用中药,系防己科植物粉防己Stephania tetrandra S. Moore的干燥根,具有利水消肿、祛风止痛之功效[1].近,笔者发现一种混伪品,与正品性状相似,经鉴定为毛茛科植物单叶铁线莲Clematis henryi Oliv.的干燥根,药材习称拐子药.为此,本文从性状、显微、紫外光谱三方面作了比较鉴别.

    作者:雷永军;何建国;孟黎明;高运学;石李芳;朱远成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几种常见中药非药用部位掺伪分析

    <中国药典>Ⅰ部在药材来源一项不但规定了其品种来源,而且也明确指出了对药用部位和采收季节的要求.同种药材,药用部位的不同,疗效会差异很大,甚至完全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在加工、经营、检验、使用药材过程中,不但要把好品种关,而且要把好药用部位关.笔者在1999年全市药材普查工作中发现,利用非药用部位掺伪现象甚为严重,尤其是花、叶、草类更甚.现简述几种易忽视的常见品种.

    作者:杜卫萍;刘传玲;董丽萍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去皮杏仁的鉴别

    近,在药材市场发现去皮的杏仁.传统认为杏仁皮尖有毒,当去之方能入药,故处方中习用光杏仁.现在认为皮也有效,故一般不去皮尖[1],既省工,又省料,又可避免运输中走油和霉变.经理化鉴别此种去皮杏仁为已提取有效成分后的弃去物,与炮制后的杏仁差异很大.现将两种杏仁在性状和理化方面进行比较鉴别,以资区分.

    作者:焦福贵;孙振芝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刘寄奴及其混淆品理化鉴别

    运用颜色反应、沉淀反应、荧光反应、薄层色谱法对北刘寄奴、南刘寄奴、甜蒿子、元宝草、地耳草进行理化鉴别.方法可靠,为刘寄奴的真伪鉴别提供了依据.

    作者:黄林芳;周天达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冬虫夏草与几种掺伪品的鉴别

    冬虫夏草为麦角菌科冬虫夏草菌寄生鳞翅目蝙蝠蛾科昆虫蝙蝠蛾幼虫的干燥子座和幼虫的复合体.其性温,味甘,有填精补髓、益肺补肾、化痰止喘的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痰饮喘咳、阳痿遗精、腰膝酸痛、虚劳咯血、自汗盗汗等证.由于其功效显著,来源稀少,价格昂贵,药材市场掺假品较多[1,2],现将冬虫夏草与几种掺伪品鉴别介绍如下(表1).

    作者:彭艳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海龙和伪品海蛇的性状鉴别

    海龙为脊索动物门鱼纲海龙科动物刁海龙Solenognathus Hardwickii (Gray)、拟海龙Syngnathoides biaculeatus (Bloch)、或尖海龙Syngnathus acus L.的干燥体.由于药材市场价格昂贵,现发现有伪品同科动物粗吻海龙(海蛇)Trachyrhamphus serratus的干燥体混充,应注意鉴别.

    作者:易天洪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中药显微鉴定的操作方法及显微特征

    中药显微鉴定是利用显微镜来观察药材的组织构造、细胞形状以及内含物的特征,用以鉴定药材的真伪和纯度、甚至品质的重要手段.通常在药材的外形鉴别特征不明显或外形相似而组织构造不同、药材破碎不易辨认或区分、药材呈粉末状或鉴别中成药制剂时使用.

    作者:徐国芳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消炎利胆合剂的鉴别方法

    消炎利胆合剂处方组成是败酱草、金钱草、半边莲等5味中药,具有清热解毒,消炎利胆功效.笔者为了控制本品质量,用化学试剂法和紫外荧光法对方中的半边莲、败酱草进行鉴别 .

    作者:鲁翠香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王不留行药材掺伪品芸苔子鉴别报告

    我们医院从市场上进来一批药材,其中一味王不留行在炮制过程中爆花率未能达到1994年版<浙江炮制规范>的要求[1].取样仔细观察,其爆花率仅在57%~65%之间,即未爆花种子的种皮均已破裂,微露出黄褐色子叶,具特异香气、味淡微甜涩.据此,我们认为有伪品掺杂,而对原药材(混杂生品)作了性状显微、理化等方面的鉴别.

    作者:金芝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肉豆蔻与槟榔鉴别

    肉豆蔻来源为肉豆蔻科植物Myristica fragrans Houtt.的干燥种仁,具有遇中行气,适肠止泻之功效.在我院购进的多批肉豆蔻中,混有较多量的槟榔.槟榔为棕榈科植物槟榔Areca catechu L.的干燥成熟种子,功能驱虫,泻下导滞,行气利水.由于两者的外观形状较为相似,不易鉴别,且功效不同,不能混同.为此,特将两者的外观性状和显微特征作一比较.

    作者:程红耘;胡丽娅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中药知母商品及资源调查

    中药知母为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unge的干燥根茎,具有清热、泻火之功效,为常用中药.商品药材分为毛知母、知母肉两类.为考察这两类药材的流通情况以及资源分布,我们收集了国内知母药材使用量较大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药材公司或医疗单位的知母药材样品,并依据<中国药典>(1995年版)标准进行了鉴定,同时通过实地考察、资料收集对知母资源分布进行了调查.

    作者:周峰;陈万生;乔传卓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护理肛门直肠术后并发症

    1997~1999年间,我们对280例痔瘘术后出现的尿潴留、创面渗血、疼痛、便秘、肛缘水肿等症状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效果满意,有效地防治了痔瘘并发症的产生和发展.

    作者:刘萍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老年抑郁症病因分析及心理护理

    抑郁症是老年性常见病,部分患者往往表现为冷漠,忧郁寡欢,精神处于抑郁状态,重者丧失劳动能力,生活不能自理.目前,对抑郁症的治疗,多以药物和康复治疗,往往忽视了心理护理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的作用及对预后的影响.

    作者:仇海华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褥疮的护理体会

    褥疮多发生于昏迷、半身不遂或瘫痪等长期卧床的病人,所发部位常见于足跟、尾骶、坐骨结节等易受摩擦及压迫处.我们在护理20例褥疮患者及30余例长期卧床病人中,采取常规护理及中医辨证施护收到较好效果.

    作者:陶建霞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传统虫蛀当归处理方法改进

    当归贮藏保管中发现虫蛀时,传统的处理方法是:用硫磺薰烟法.具体操作:将虫蛀的当归放在容器内,取适量硫磺放在铁碗中,点燃后,再放入容器底部中间,加盖密封薰至24 h. 用硫磺薰烟的辛烈气味,来薰死虫卵、霉菌.

    作者:林庆和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计算机在住院药房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系统引进至住院部中,给医院住院环节带来了一场革命.住院药房、临床科及住院记账处旧的管理模式将随之改变.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设置,不仅给医院医疗体制的改革树立了一个典范,而且对今后整个医疗体系的改革具有深远的意义.

    作者:吴国庆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黄芪注射液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作者:刘文涛;王青;舒越强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7例报告

    作者:黄有伟;李建平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临床开方莫误用损肝中药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许多中药对肝脏毒性很大,使用不恰当易引起肝脏损害.现将几类主要损肝中药总结如下,以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作者:高莹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复方丹参注射液与甲氟哌酸配伍稳定性研究

    对有心脑血管疾病兼有感染的患者,临床治疗予以抗感染药物与复方丹参常同时应用.在用药过程中发现,甲氟哌酸与复方丹参注射液混合后立即产生沉淀,报告如下.

    作者:郑希林;崔光华 刊期: 2000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