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固定胸腔引流管的有效措施.方法 自行研制胸腔引流管固定器,应用于28例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观察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对固定效果满意度,有无引流管滑脱、扭曲及皮下气肿发生.结果 28例患者无1例发生胸腔引流管滑脱、扭曲及皮下气肿,疼痛可耐受,患者对固定效果满意.结论 此固定器可用于胸腔闭式引流术后胸腔引流管固定,能有效解决胸腔引流管滑脱和术后疼痛问题.
作者:饶晓玲;魏敏;万喜英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为避免抽错血、输错血,笔者设计出一种输血标本采集核对单(下称核对单),于2004年10月开始应用于临床4 000余例患者,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作者:柴梅荣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在采用韩玉敏[1]介绍的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后的补救方法过程中,我们发现,补救时推注0.9%氯化钠注射液,比直接推进后连接液体成功率更高,介绍如下.
作者:娄皓;柏亚玲;孟涛;马春燕;代林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在应用静脉留置针过程中笔者摸索出单手送套管的操作方法,2001~2006年应用于临床850例次,效果理想.
作者:陈杏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浅插管保留灌肠对慢性结肠炎并存痔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80例慢性结肠炎并存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插管保留灌肠法,观察组采用浅插管保留灌肠法,即抬高臀部15 cm,肛管插入肛门4 cm开始灌肠,拔管后继续抬高臀部30 min.结果 观察组肛门异物感及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肛门出血及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浅插管保留灌肠法可减轻肛管对患者痔及直肠黏膜的刺激,增加患者治疗舒适度且不影响疗效.
作者:张伟英;李铭德;周小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拔针后应用输液贴按压止血的方法.方法 将门诊输液患者460例按输液日期分为两组,均用医用输液贴按压,单号输液采用鱼际按压为观察组(248例),双号输液采用手指按压为对照组(212例),观察两组拔针后按压止血效果.结果 两组出血、淤血及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鱼际按压止血可有效降低出血、淤血及疼痛发生率.
作者:秦春霞;王连平;杨荣娟;袁秋玲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无创气道咳痰机辅助咳痰无效患者排痰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4例患者按住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采用体位引流、翻身叩背等常规方法排痰,观察组采用无创气道咳痰机协助排痰,1次治疗4~6个片段(1个片段包括4~5个循环,1个循环包括1次气体吸入和1次气体呼出).连续治疗3 d.结果 两组患者第1次排痰护理后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心率、血气分析、首次排痰时间及排痰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无创气道咳痰机协助排痰,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潴留,对畅通呼吸道、维持血氧饱和度作用显著.
作者:向利红;陈冬娥;黄海燕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医用包装纸无菌包的阻菌效果.方法 将60个医用包装纸实验包灭菌后随机分为A1、A2、A3三组各20个,分别保存在供应室、妇科病房、外科病房的开放式物架上及专用无菌物品柜内20周,每周每组随机抽检1个包行细菌培养,同时观察各组室内温度、相对湿度的变化.结果 不同保存区域,不同温、湿度(19~33℃、20%~80%),60个实验包均无细菌生长.结论 20周内医用包装纸阻菌效果可靠,可取代棉布包装,以节省医疗资源,减少护理工作量.
作者:董霞;项惠;高春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改进机械通气患者经鼻置胃管的方向,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方法 将12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按传统方法置管,观察组置管时当胃管前端到达口咽部时旋转胃管180°后继续置入所需长度.比较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及平均置管时间.结果 对照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55.0%,观察组为9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平均置管时间(60.0±8.0)s,显著短于对照组[(108.0±21.0)s,P<0.01)].结论 改良法具有置管成功率高,操作安全方便的优点,更适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昏迷患者.
作者:陈志娜;曾丽雯;何瑾云;黄少华;王大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提高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延长留置时间,降低静脉炎发生率.方法 将400例应用留置针行静脉输液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行常规穿刺,观察组采用改进的方法穿刺.结果 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留置时间,粗直、血流丰富血管(两组各140例),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较细、塌陷血管(两组各60例),观察组显著高于和长于对照组(均P<0.01).静脉炎发生率,2类血管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改进法可提高较细、塌陷血管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延长留置时间,降低各类血管静脉炎发生率.
作者:陈吉莉;朱丽琴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安普贴联合金因肽(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老年重度压疮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5例(94处)老年Ⅳ期压疮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均按相同方法清创后,观察组21例(31处)疮面敷盖安普贴,待长出肉芽后先喷洒金因肽,再敷盖安普贴;对照1组22例(32处)疮面单纯敷盖安普贴;对照2组22例(31处)疮面敷1%聚维酮碘液纱布,然后敷盖无菌纱布.均根据疮面情况按需换药,观察记录三组压疮疮面肉芽生长时间、疮面缩小直径、换药次数、治愈时间及治愈率.结果 5项指标中除治愈率外,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1、2组(P<0.05,P<0.01).结论 安普贴联合金因肽治疗老年患者重度压疮效果显著优于聚维酮碘换药和单纯安普贴换药.
作者:胡碧花;唐贯文;罗碧容;赖丽萍;李玲;危香莲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途径与方法.方法 归纳、分析2003~2005年参加我院应聘技能考核的387名护理专业应届毕业生(护生)考核成绩.结果 387名护生考核总分74.2±20.9,本科生、大专生成绩优于中专生(均P<0.05),本科生与大专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综合能力成绩本科生显著优于大、中专生(均P<0.01);总分及综合能力三级医院实习护生显著优于二级医院实习护生(均P<0.01);操作成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扣分相对集中的条目为护理评估、沟通技巧及应变能力等,考核较好的条目为无害化终末处理,理论知识的回答及准备工作等.结论 护生应聘技能考核成绩一般,其中综合能力相对薄弱,二级医院带教水平低于三级医院.应针对护生技能考核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理念与方法,提升带教水平,以培养出合格的护理人才.
作者:金学勤;龚月香;张莉萍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护生实习期间发生针刺伤后伤口处理情况,为制订针刺伤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完成10个月实习的140名护生进行实习期针刺伤后伤口处理情况调查.结果 85.71%护生发生针刺伤,针刺伤后61.66%护生未经消毒处理,36.67%护生经消毒处理(其中行规范消毒处理者仅占5.00%);针刺伤后续处理中,53.34%护生未行后续处理,仅0.83%护生进行血液检测.结论 护生自我防护意识淡薄,针刺伤后伤口处理不规范,须增强职业防护教育和管理,以减少锐器伤发生率.
作者:段明娟;钟玉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综述了脑卒中患者照顾者及其负担,以及近5年来国外相关机构对脑卒中患者照顾者实施的干预措施.提出我国可借鉴国外的经验,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针对脑卒中患者照顾者的干预模式.
作者:杨筱多;姜亚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从压疮主要研究方法、经典学说和危险因素等方面阐述压疮的发生机制,结合近年相关研究,提出组织损伤的始动因素、各危险因素在压疮发生中的相互作用、危险因素的人群特异性等研究疑点,认为压疮机制研究应体现因素完整性和人群针对性.
作者:王彩凤;巫向前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对29例消化道出血患者行推进式电子小肠镜检查术.结果插镜成功率100%,检出病变11例,检出率37.9%.提出检查前认真做好针对性健康教育及检查前准备,检查中医、护、患三者密切配合,检查后细致的观察与指导是小肠镜检查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王孝琼;黄丽红;李荣香;刘媛敏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应用生理盐水洗胃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127例口服AOPP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68例).对照组以清水洗胃,观察组以生理盐水洗胃.比较两组接诊时及洗胃后1 h血清胆碱酯酶、血清钠浓度及平均动脉压.结果 洗胃后两组血清胆碱酯酶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血清钠浓度、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 生理盐水洗胃可避免AOPP患者洗胃后出现的低钠血症及血压下降.
作者:陈宗媛;张文;周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高血糖危象的疗效和护理方法.方法 将53例因高血糖危象急诊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泵组(20例)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小剂量组(33例)静脉滴注小剂量胰岛素,血糖控制后改为胰岛素餐前皮下注射.连续10 d后评价效果.结果 两组均可迅速降低高血糖(均P>0.05);泵组降糖更稳定(均P<0.01),但低血糖发生率显著高于小剂量组(P<0.05).结论 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能迅速降低血糖,可使血糖维持在较稳定水平;充分补液和严密监测血糖变化可望降低低血糖发生率,提高治疗安全性.
作者:武仁华;袁丽;唐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对85例疑肺动脉栓塞和治疗后复查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行薄层肺动脉造影和间接法深静脉造影.结果 8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45例疑肺动脉栓塞中24例确诊为急性肺动脉栓塞(双肺动脉栓塞14例、左肺动脉栓塞3例、右肺动脉栓塞7例),肺部感染8例,肺结核2例,肺癌2例,胸腔积液8例,肺动脉黏液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深静脉血栓9例.提出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完善检查前准备,严格操作规程,掌握熟练的穿刺技术并积极预防并发症是保证检查成功,获得具有诊断价值的肺动脉及深静脉造影图像的重要措施.
作者:何慧玲;胡丽霞;谢娟;龚静山;徐坚民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24 h动态血压变化的特点及护理方法.方法 将180例高血压病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n=92)和中青年组(n=88),均采用无创性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测仪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测量数据包括SBP、DBP和MAP,从记录的原始数据统计24 h、白昼、夜间平均血压(24 h MAP、dMAP、nMAP)、夜间血压下降率(SBPF、DBPF)、脉压(PP)及24 h血压负荷(24 h SBPL、24 h DBPL)等指标,以观察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变化的特点.结果 老年组以SBP增高为主,中青年组以DBP增高为主;老年组24 h SBPL高,SBPF与DBPF低,呈非杓型改变;中青年组24 h DBPL高,SBPF与DBPF高,呈杓型改变;PP随增龄而明显增宽,两组各时间段PP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以SBP增高、PP增宽、24 h血压呈非杓型改变为特点;加强健康教育、指导合理用药、科学有效地控制血压、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及生活习惯为其护理要点.
作者:杜萍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化疗对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86例肿瘤化疗患者于化疗前、后应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进行测评.结果 化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低于化疗前,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疼痛、疲劳、食欲减退、躯体功能、角色功能及总体健康状况评分与化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化疗引起的毒副反应是影响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护理人员应做好针对性的护理,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江妙玲;王妙君;黄华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在校学生癔症发病原因,以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降低发病率.方法 自行设计在校学生癔症发病原因调查表,对83例癔症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癔症学生中,女生79例(95.2%),发病学生平时性格属敏感、内向、任性、偏激类型;与人争执或被殴打、恋爱受挫、学习压力大为发病主要诱因;高中、中专、大专学生癔症发病率分别为21.7%、35.0%、28.9%,高于其他学历学生;各学历段学生癔症发病主要诱因均有不同.结论 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令人担忧,家庭、学校、社会、医院应予以高度重视,在注重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的同时,需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针对性地引导和维护.
作者:王晓娟;贺喜元;李玉肖;周丽丽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更年期女性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为制订提高更年期女性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与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715名更年期女性进行无记名调查.结果 更年期女性SCL-90与全国成人常模比较,10个因子除躯体化和焦虑因子分高于常模外(均P<0.01),其余8个因子分类似(均P>0.05)或显著低于常模(P<0.01);城市更年期女性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6个因子分显著低于农村更年期女性(P<0.05,P<0.01),仅偏执因子分高于农村更年期女性(P<0.05);SCL-90各因子评分与EPQ各量表(除E量表与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P量表与其他,L量表与躯体化、强迫症状外)均有显著相关关系(P<0.05,P<0.01).结论 更年期女性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正常,其心理健康与个性特征密切相关;城市更年期女性心理健康水平及个性特征优于农村更年期女性.对农村更年期女性应给予更多的心理支持及健康教育,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王社芬;荆怀福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护士长领导行为方式并分析各因素对领导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和领导行为描述量表(LBDQ-Ⅻ)调查西安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120名临床护士对其护士长领导行为的评价.结果 12种护士长领导行为中,定规得分高,显著高于关怀得分(P<0.01);不同医院、科室及不同学历的护士长,其定规和关怀领导行为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 护士长的领导行为以定规为主导,而不同医院文化、科室及护士长学历是其领导行为的影响因素.
作者:黎巧玲;车文芳;郑雪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应用PDCA循环有效落实、提高临床基础护理质量.方法 应用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管理模式对临床基础护理合格率偏低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订整改措施及效果评价.结果 PDCA循环实施6个月,基础护理合格率、患者满意率达98.7%、96.7%,较前(70.0%、67.4%)显著提高(均P<0.05).结论 PDCA循环是落实临床基础护理的有效管理方法.
作者:陈玉萍;罗远芳;张帆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CCU各病种住院1~3 d及各班次的护理工作量,以合理安排护理人力,提高护理效率.方法 对某三级甲等医院CCU 84例患者住院1~3 d各班次的护理内容进行工作时数(下称工时)测定.结果 CCU各病种的护理工时随住院日的增加而减少,同病种入住CCU当日的护理工时与入住后第1、2天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不同病种住院当日护理工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同病种白班的护理工时高于中班、晚班(均P<0.05).结论 CCU患者住院1~3 d各日及各班次所需的护理工时不同,护理管理者应根据患者的情况采取弹性制排班.
作者:缪卓慧;王惠珍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应用EXCEL软件进行护士排班的有效性,提高护理管理者工作效率.方法 应用EXCEL软件的数据有效性功能进行排班,应用表格的统计功能统计护士出勤.结果 减少了护士长排班和统计护士出勤时间,资料便于保存与查询.结论 应用EXCEL软件进行排班实用、方便,提高了办公信息化程度.
作者:彭金莲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分析我国目前护理工作范畴及弊端,提出护理工作范畴急需相关政策给出明确的界定,以减少护理人员从事非护理工作、督促医院合理配置和使用护理人员、加强护理人员继续教育,推动护理事业的发展.
作者:刘素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分析护士在使用医疗器械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对医疗器械日常保养、维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相关知识欠缺以及管理制度不健全致使用周期缩短、维修率高、维修费增加等.提出进一步加强护士教育,提高认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培训等措施,以确保医疗器械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降低医疗成本,保证医疗质量.
作者:陈莉;李丹;王安翠;邹晓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护理部主任感知的上级社会支持与工作倦怠之间的关系,为提高护理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对山东省293所二、三级医院的护理部主任采用工作倦怠问卷和感知的上级社会支持问卷进行调查,并对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护理部主任的情绪衰竭(EE)、去人格化(DP)分量表得分分别为13.71±9.52、5.27±4.37,处于低度倦怠水平;个人成就感(PA)分量表得分33.61±11.06,处于高度倦怠水平.护理部主任感知到上级中等程度的社会支持;支持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情感支持、信息支持、物质支持、认同价值和关心利益;感知的上级社会支持中除关心利益外,其余4个维度与EE和DP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P<0.01);除物质支持外,其余4个维度与PA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结论 护理部主任感知的上级社会支持能降低她们的情绪衰竭和去人格化,增进个人成就感.
作者:徐东娟;臧小英;迟蔚蔚;王克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传染病医院护士在护理工作中的防护行为、自我防护意识及知识掌握情况,以提高其自我安全防护意识.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对157名护士自我防护知识、自我防护行为及因工作感染疾病状况和原因进行调查.结果 在暴露性护理操作中每次和经常进行防护者分别为7.0%~87.9%、7.0%~47.0%;防护知识掌握率为32.5%~70.7%,需要防护知识培训者87.9%,需要定期体检和预防接种者100%;因工作而感染疾病者23.6%,主要原因为未采取防护措施.结论 需加强护士职业防护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安全防护意识,避免职业暴露感染疾病.
作者:申桂云;刘建芬;牛仙飞;林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更有效的责任护士竞聘与绩效考核方法,大限度调动护士潜能.方法 设立岗位职数、条件,改革原竞聘流程,增加综合素质测评和绩效考核力度.结果 改进方法后护士对竞聘工作满意度,患者对责任护士、护理工作满意度,综合护理质量均显著优于改进前(均P<0.01).结论 改进后的责任护士竞聘方法有效可行.
作者:刘书香;刘红;陈蓉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中药熨贴对缓解静脉滴注(静滴)20%甘露醇所致局部刺激症状及预防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将21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6例,观察组静滴20%甘露醇过程中采用中药熨贴敷在沿血管走向距穿刺针眼2 cm处,对照组在此过程不作任何处理.结果 观察组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0,对照组为8.5%(9/10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中药熨贴能有效减轻静滴20%甘露醇所致局部刺激症,且预防静脉炎效果好.
作者:张琴;焦富莲;周鹏程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以当前关注点为主导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住院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将92例ACS患者按住院病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采取以当前关注点为主导的健康教育方式,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采用问卷对两组健康教育后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ACS相关知识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以当前关注点为主导的健康教育充分调动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了患者对知识的掌握,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
作者:李湘萍;郑一梅;尚少梅;谭赛男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初诊高血压病患者心理、个性和行为特征对控烟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84例初诊高血压病吸烟患者行控烟治疗,连续3个月后评价控烟效果,并采用A型行为问卷、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其进行测评.结果 控烟效果佳者38例,占45.24%;控烟效果差者46例,占54.76%.前者A型行为问卷、EPQ问卷(除外内外向性维度)评分均显著优于后者(P<0.05,P<0.01);SCL-90除偏执、阴性项目外,其余项目评分均显著优于后者(P<0.05,P<0.01).结论 A型行为类型、神经质和精神病性人格特征及负性情绪是影响控烟效果的重要因素,对此类患者实施控烟的同时予以针对性心理干预可望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郑彤;姜华;张晓丹;刘丽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护士工作倦怠水平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为有效干预护士的工作倦怠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工作倦怠量表(CMBI)、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和自尊量表对175名护士进行测试.结果 护士工作倦怠检出率为69.1%(121/175),其中轻度倦怠占50.4%(61/121)、中度倦怠占43.8%(53/121)、高度倦怠占5.8%(7/121);人格特征对护士的工作倦怠水平具有重要影响(P<0.05,P<0.01).结论 临床护士普遍存在工作倦怠问题,其人格特征对工作倦怠有显著影响,相关行政及护理管理部门应引起重视.
作者:李永鑫;李艺敏;时金献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退休护理人员生活满意度及相关因素.方法 应用生活满意度指数A(LSIA)、焦虑自评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及一般情况问卷对65名退休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该人群的生活满意度平均得分11.37±4.55,显著低于国内城市老人(P<0.05);高级职称、身体健康、经济条件好、社会关系好、目前心境好的退休护理人员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该群体的其他成员(P<0.05,P<0.01);其相关因素主要有职称、社会关系、目前心境、社会支持与焦虑(P<0.05,P<0.01).结论 加强对退休护理人员的社会支持,改善其精神心理状况,以提高其生活满意度.
作者:闫贇;于晓丽;张海润;全鹤;厉萍;娄凤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养老机构中老年人的护理级别是否与护理服务需求一致,为照护老年人提供准确客观的护理等级评定方法.方法 将153例等级护理老年人分别按医嘱护理分级、标准护理分级及Barthel指数分级法分为一般照顾护理(自理)、半照顾护理(介助)、全照顾护理(介护)三级,比较不同分级法的差异.结果 医嘱护理分级与标准护理分级、Barthel指数分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后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医嘱分级法较老年人实际需求较远,改进措施除增加医护人员和改善相关条件外,可将Barthel指数分级法作为标准分级的补充来替代医嘱分级法,以尽可能满足老年人需求.
作者:卢慧芳;王惠珍;高钰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对1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患者急诊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术以增加全身血液灌注,并采用扩冠、抗凝等治疗纠正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生命体征稳定.提出早期正确诊断,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术后加强基础护理和对症护理,严密监测各项生命体征是抢救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陆剑嵘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对1例黑热病患者的护理进行总结,提出在做好消毒隔离和基础护理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发热护理、皮肤护理、锑剂治疗护理及健康教育,是保证黑热病治疗成功的因素.
作者:裴小玲;冉琼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 对10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康复期(住院2周后)患者实施3个月的舒适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制的患者舒适度/满意度调查表评价护理效果.结果 SAS、SDS及SCL-90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均P<0.01);满意度/舒适度评分87.63±9.75,显著高于常规护理时期(55.18士10.42,P<0.01).结论 舒适护理有利于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全面康复.
作者:李玉梅;张秀芹;李遵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眼罩蔽光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126例温箱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眼罩蔽光护理,观察两组进奶量、体重、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结果 住院15 d观察组进奶量、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配戴眼罩利于早产儿的消化吸收,促进其生长.
作者:王香香;丁明娥 刊期: 200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