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国际刊号:1001-4152
  • 国内刊号:42-1154/R
  • 影响因子:2.06
  • 创刊:1986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湖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38-342
  • 全年订价:58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维普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护理学杂志   2014年2期文献
  • 孕早期膳食结构与妊娠期糖尿病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 了解妊娠早期孕妇的膳食结构特点,并探讨其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关系.方法 选取孕早期产检妇女1500例进行孕早期膳食调查,并于孕中期对所有孕妇进行GDM筛查.选取确诊为GDM的孕妇130例作为GDM组,随机抽取与之匹配的健康孕妇13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孕妇孕早期三大营养素摄入比进行对照研究,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讨三大营养素与GDM发病的关系.结果 GDM组孕妇平均每天蛋白质供能百分比[(12.47±5.51)%]低于对照组,总碳水化合物供能百分比[(58.56±10.40)%]高于对照组(均P<0.05);低蛋白膳食是GDM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孕早期低蛋白和高碳水化合物摄入与GDM的发病有关;对孕早期孕妇进行膳食摄入的教育和指导可以有效降低孕中期GDM的发生.

    作者:吴金凤;顾平;朱珠;朱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肺癌术后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与疲乏、疼痛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了解肺癌术后患者康复锻炼的依从性及术后疲乏和疼痛的状况,分析其相关性,为医护人员对肺癌术后患者康复锻炼进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100例肺癌术后患者应用肺癌术后锻炼依从性量表和癌症治疗相关疲劳功能评价量表(FACT-F)评估患者术后康复锻炼依从性和术后疲乏程度,并采用数字评分法(NRS)对患者进行术后疼痛评估.结果 肺癌术后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评分28.4±9.5,其疲乏评分27.1±7.2;咳嗽时疼痛评分5.2±1.2,安静状态时疼痛评分1.4±0.9;术后锻炼依从性与疲乏及疼痛相关(P<0.01).术后疲乏程度、手术类型、咳嗽状态疼痛程度是患者术后康复锻炼依从性的预测因素(均P<0.01).结论 肺癌术后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亟待提高,术后疲乏程度、手术类型及疼痛程度可能是影响其术后锻炼依从性的重要因素.医护工作者应注意评估肺癌手术尤其是开胸术后患者的疲乏和疼痛状况,及时给予干预,以期提高患者术后康复锻炼的依从性.

    作者:邱萍萍;康明强;李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神经外科ICU患者身体约束相关非计划拔管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了解神经外科ICU患者身体约束使用特征,并分析影响非计划拔管的身体约束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身体约束与管路情况记录单,对106例使用身体约束的患者进行非计划拔管情况调查,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身体约束相关的非计划拔管的影响因素.结果 106例患者入住神经外科ICU期间身体约束162例次,以约束上肢为主(99例次);身体约束时间2.5~677.0 (143.96±138.02) h;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约束执行时患者的意识状态、约束时间及部位是非计划拔管的预测因素(P<0.05,P<0.01).结论 神经外科ICU患者身体约束使用时间较长,患者的意识状态、约束时长及约束部位是非计划拔管的影响因素.护士应正确判断约束时机、约束部位,提高约束的有效性,以降低非计划拔管.

    作者:庄晓艳;许勤;朱姝芹;童孜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1例重度营养不良并发再喂养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对1例重度营养不良并存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给予快速补液、升压、抗感染及营养支持等治疗,治疗期间发生再喂乔综合征,严格按肠康复计划执行营养支持,同时加强压疮护理、气道护理等,患者入住ICU 45 d转普通病房继续治疗,转出ICU时患者营养状况较前明显改善.恰当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较好地维持和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黄群;王小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排尿功能训练对脑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患者血压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术前排尿功能训练对脑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患者血压和尿潴留的影响.方法 对符合纳入标准的66例脑动脉狭窄拟行支架置入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3例.对照组术前按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于术前进行排尿功能训练,患者术后麻醉清醒后6h拔除尿管.比较两组患者排尿前后血压变化和尿潴留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首次排尿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变化幅度显著小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尿潴留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前进行排尿功能训练能够减少脑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患者术后血压波动和尿潴留的发生,促进术后康复进程.

    作者:徐旭东;金奕;邬闻文;王秀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妇科患者首次化疗不同阶段癌因性疲乏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首次化疗不同阶段癌因性疲乏的变化特点.方法 方便抽取首次化疗的妇科恶性肿瘤住院患者62例,运用Piper疲乏修正量表中文版(RPFS-C)分别于患者得知自己被确诊为恶性肿瘤当天、化疗进行的第2~3天、化疗结束出院后第7天进行疲乏状况的测量.结果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疲乏评分3.76±1.18,化疗中为4.11±0.91,化疗后为3.09±0.81.情感维度在化疗前达重度疲乏,躯体维度在化疗中突出,行为维度在化疗中达到中度疲乏,认知维度在整个化疗阶段得分低.结论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首次化疗不同阶段疲乏总体情况呈“山峰和山谷”型的变化模式,其中情感维度呈“下斜坡”型的变化模式.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首次化疗不同阶段癌因性疲乏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作者:劳菲婕;顾敏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造口置于切口上并发切口感染患者的护理

    对24例造口置于切口上并发切口感染患者创面的处理中,准确评估创面情况,联合应用藻酸盐敷料、溃疡贴及防漏膏等新型换药材料等.结果11例创面感染严重者,处理后5~12 d创面渗液逐渐减少至消失,肉芽转为红润,造口底板无渗漏发生,18~30 d创面全部愈合;其余13例患者9~18 d创面逐渐愈合.提出在造口、切口的护理中应用湿性愈合理论,熟练掌握各种先进敷料和换药材料的使用方法,可有效促进造口、切口愈合.

    作者:朱丽;赵梅珍;唐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护士照顾临终患者态度与个人死亡态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了解护士照顾临终患者态度及其个人死亡态度现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4所三甲医院护士148名,应用照顾临终患者态度问卷和死亡态度描绘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照顾临终患者态度总均分为3.58±0.33;死亡态度的死亡恐惧得分为2.92±0.69,死亡逃避为2.45士0.71,自然接受为4.15±0.57,趋近接受为2.56±0.67,逃离接受为2.69±0.72.护士照顾临终患者态度与死亡恐惧、死亡逃避和趋近接受呈显著负相关(均P<0.05),与自然接受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护士照顾临终患者态度较为积极,对死亡持有一种自然接受的状态.护士个人死亡态度影响着他们照顾临终患者的态度.需加强护士的死亡教育,帮助护士正视死亡,有助于帮助护士建立积极的照顾临终患者态度,提高临终关怀服务质量.

    作者:孟召霞;李艳琳;支彩霞;高亮亮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高级职称护理人员职业高原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 了解高级职称护理人员职业高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制定降低高级职称护理人员职业高原现象的措施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采用职业生涯高原问卷对重庆市万州区1所三级医院、8所二级医院的136名高级职称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高级职称护理人员职业高原总均分为(3.21±0.26)分,层级高原得分为(3.72±0.73)分,中心化高原得分为(3.16±0.74)分,内容高原得分为(2.94±0.33)分.主任护师、护理管理者、年龄>50岁,职称年限≥11年,工作年限>30年的高级职称护理人员职业高原评分较高;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职务是高级职称护理人员职业高原的主要预测因素(均P<0.01).结论 高级职称护理人员职业高原处于中等水平.医院及管理者应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高级职称护理人员职业高原的消极影响,提高高级职称护理人员的工作绩效,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作者:唐勇;肖蔚;李春秀;田继书;杨兴春;舒中建;陈永琴;魏大琼;牟庆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品管圈在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管理的科学方法.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进行品管圈知识培训,选定活动主题,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器械包出现缺陷的原因,制定对策并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结果 实施前手术器械包发生缺陷41个,实施后降为9个,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开展QCC活动对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包装质量进行持续改进,可有效降低缺陷率,以提高临床满意度.

    作者:严立群;胡碧霞;彭爱珍;高奇志;范秋连;何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用于降低术后患者床边监护仪报警失效

    目的 降低术后患者床边监护仪报警失效,保障患者安全.方法 根据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方法,成立床边监护仪报警HFMEA小组,对床边监护仪报警流程及规范进行失效模式及潜在风险原因分析,计算优先风险指数(RPN);找出失效模式及相关原因;对需优先解决的问题进行改进.结果 实施HFMEA管理后,术后患者床边监护仪报警未开启率及报警参数设置错误率显著低于管理前(均P<0.01);80.95%~100%外科护士对HFMEA管理持肯定态度.结论 运用HFMEA评估并改进床边监护仪报警流程,可以降低术后患者床边监护仪报警失效,提高术后患者监护安全.

    作者:张立;安利群;戴焕;华芳;张慧;沙鸣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护士职业获益感的质性研究

    目的 了解护士对其职业益处的发现及职业获益的体验,为开展护士职业认知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5名护士就其职业获益感进行深度访谈,用现象学方法分析访谈资料.结果 护士对职业获益感的体验主要源于职业保障、职业实惠、职业价值三方面,处于积极职业情感状态.结论 护士认为在就医便利、拥有优质可靠的医疗资源、就业率高,工作稳定等方面获益.护理管理者应高度重视护士职业获益感对其职业的积极情感作用,针对护士职业获益感积极展开认知评价干预,以增强护士职业获益感,从而强化其职业认同与留职意愿,以保证护理队伍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作者:肖晓玲;张东华;胡秋秋;刘玉萍;彭英;王艳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连续性排班模式护士工作疲劳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连续性排班模式下护士工作疲劳现状.方法 采用自觉疲劳症状调查表对行连续性排班模式科室的153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APN各班护士工作后自觉疲劳症状得分分别为10.68±6.22、10.67±6.83、9.83±7.25;护士工作后均有自觉疲劳症状,其中自觉疲劳症状排前5位的是想躺下休息、困倦想睡、眼睛疲劳、口干舌燥及腰痛.结论 连续性排班模式下护士工作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疲劳表现,应引起护理管理者的重视,注重护士的行为心理的管理,采取相应的对策,减轻护士的工作疲劳感,维护其身心健康.

    作者:杨华;张洪宇;冯岚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临床护士留职意愿与职业疲溃感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了解临床护士留职意愿和职业疲溃感相关性,为护理管理者制定留职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护士留职意愿问卷和职业疲溃感量表对大连市3所综合性医院的458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临床护士留职意愿总分22.12±4.41;情感耗竭、去人格化、个人成就感得分分别为27.80±11.44、8.05±6.40和35.81±8.24;临床护士留职意愿与情感耗竭、去人格化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个人成就感呈显著正相关(P<0.01);职务、情感耗竭、去人格化以及个人成就感是护士留职意愿的主要预测因素(P<0.05,P<0.01).结论 临床护士留职意愿受职业疲溃感的影响,管理人员应通过降低护士职业疲溃感来强化其留职意愿,以促进护理团队的稳健发展.

    作者:王京;丁淑贞;高筱琪;李珊珊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QCC对提高器官移植科陪护洗手依从性的作用

    目的 探讨品管圈(QCC)对提高器官移植科陪护洗手依从性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2年11~12月器官移植住院患者所有陪护60人设为对照组(QCC干预前),选择2013年5~6月住院患者所有陪护64人设为观察组(QCC干预后),对照组按常规对陪护进行医院感染知识教育,并重点加强手卫生管理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QCC对陪护洗手行为进行管理,即通过成立QCC小组,进行现状调查,找出洗手依从性低的要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 观察组对手卫生知识认知评分、实际洗手依从性、六步洗手法掌握情况及洗手后手细菌学检测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应用QCC对器官移植科陪护洗手行为进行管理,可有效提高陪护洗手依从性和洗手效果,从而降低移植术后患者感染率,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及医疗水平.

    作者:刘晶晶;刘立芳;刘敏;崔丽娜;谢松;周玲;周丽琴;蒋芬;吴晓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长期卧床患者足跟减压垫的研制与应用

    对于长期卧床、无自主活动能力的患者压疮发生率比较高,其中骶尾部和足跟的压疮发生率高[1].足跟部的压疮易被护理人员忽视,而一旦发生压疮,较骶尾部更难愈合[2-3].据调查,脑卒中患者的照顾者大部分是配偶,其年龄大、体力差、缺乏照顾能力,由于护理器具的缺乏,患者出院后皮肤的保护措施难以实施[4].为解决这一临床护理问题,笔者设计制作了足跟减压垫,以期降低足跟处压疮发生的风险.

    作者:王峥;白姣姣;李敏;王蓓蓉;秦雯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三用型封管帽的研制与应用

    气管切开是抢救危重患者采取的紧急而有效的治疗措施.气管切开患者在拔管前通常需要试行堵管,以观察患者是否可以过渡为口鼻呼吸,以顺利拔除气管套管.较多研究将不同材料用于制作气管切开堵管用具[1-3],但其仅适用用气管切开导管或金属套管或气管插管导管一种情形的封管.2010年,我们根据临床需要,研制出一款三用型封管帽(气管切开导管、金属套管、气管插管导管均可使用),临床应用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冯丹;丁华;汪秀云;赵晓琴;吴迪春;凌红;李翠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危重症患者生理需求图的设计与应用

    建立人工气道是保证患者通气功能的主要途径,一般采取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人工气道的建立可致患者语言沟通障碍,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不适和想法,常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不稳定和孤独无助等[1].为满足此类患者的沟通需求,我们设计了危重患者生理需求图,自2011年3月应用至今收到良好效果.1材料与制作生理需求图采用PC泡沫板,形状为椭圆形,根据马斯洛人类基本需要[2]、患者需求及心理,总结具有代表性的患者生理需求,包括进食、饮水、大便、小便、疼痛、翻身、胸闷、床头抬起、联系家属、热、冷、难入眠.将所有生理需求内容设计整合在一张版面,采用正反两面设计,设计图片人物场景为彩色,形象生动,图片下面附有文字·图片文字大小适中.

    作者:李婷;李黎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自制中药漱口液在留置胃管患者口腔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提高留置胃管患者口腔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80例留置胃管患者按住院号单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自制中药漱口液行口腔护理,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行口腔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口臭、口腔溃疡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口臭、口腔溃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中药漱口液用于留置胃管患者能有效改善其口臭情况,降低口腔溃疡发生率.

    作者:陆静波;李银凤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酸性氧化电位水集中处理负压吸引瓶的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酸性氧化电位水集中消毒负压吸引瓶效果.方法 将2012年7~12月使用后的356只负压吸引瓶由各病房使用含氯消毒液浸泡处理(对照组),2013年1~6月使用后的564只负压吸引瓶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采用酸性氧化电位水浸泡处理(观察组).比较两组负压吸引瓶清洗消毒效果.结果 观察组清洗及消毒质量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负压吸引瓶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用酸性氧化电位水处理,既可保证清洗消毒质量,又省时、环保,是医院处理负压吸引瓶的一种高效、经济、实用的方法.

    作者:姚春卫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泌尿外科患儿术前经导尿管甘油灌肠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泌尿外科患儿术前经导尿管甘油灌肠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将需要行术前清洁灌肠的50例泌尿外科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观察组经导尿管给予甘油灌肠,对照组经肛管给予生理盐水灌肠.比较两组灌肠效果、患儿配合程度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肠道清洁程度、患儿配合程度以及家属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对泌尿外科术前患儿经导尿管甘油灌肠效果好,患儿配合程度高.

    作者:蔡丽玲;张莹;王芳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高职助产专业实训指导团队的建设与实施

    目的 加强助产专业实训师资力量建设,提高助产专业实训的教学效果.方法 选择2010级三年制高职助产专业2个班的学生100人为对照班,2011级三年制高职助产专业2个班的学生110人为实验班.对照班采取1名专任教师主讲示教、2名教师协助指导的传统实训方法;实验班采取“团队式指导实训法”,即由临床专业教师(3人)、校内专任教师(3人)和专科实验员(2人)、助产学生共同组成实训教学指导团队,共同参与助产专业实训技能培训.结果 实验班学生技能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班(P<0.01);实验班95.5%学生和所有教师对“团队式指导实训法”满意.结论 团队式指导实训法能有效弥补实训师资的不足·提升师资素质,培养师生的团队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实训的教学质量.

    作者:陈顺萍;林翔;何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矩阵式临床综合素质团队教育模式培养本科护生科研能力初探

    目的 提高本科护生的科研能力.方法 建立矩阵式临床综合素质团队(MCQ)教育模式,培养本科护生科研意识;以临床科室为基础平台,早期接触临床,培养临床科研素质;加强科研梯队培养.结果 MCQ教育模式使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得到较大提升.结论 采取MCQ教育模式对本科护生科研能力进行培养有明显的正性作用,可提高其科研能力.

    作者:黄明君;张静;何凌霄;汪晓东;李卡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本科护生应变能力及与评判性思维能力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了解本科护生应变能力现状及评判性思维能力与应变能力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加利福尼亚评判性思维倾向问卷(CTDI-CV)和应变能力测试问卷,对409名本科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本科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为290.18±24.86,应变能力得分为82.92±16.43,其中70.90%的本科护生应变能力较强.不同性别、年级本科护生的应变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本科护生的应变能力与评判性思维能力呈正相关(P<0.01).结论 本科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整体较强,年级、性别和评判性思维能力可影响本科护生的应变能力.

    作者:宁艳花;张琳;刘国莲;史慧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工作笔记情景再现案例教学法在手术室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工作笔记情景再现案例教学法在手术室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07~2009年入手术室的37名新护士(对照组)采取传统培训方法,对2010~2012年入手术室的47名新护士(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工作笔记情景再现案例教学的培训方法.结果 观察组新护士理论、操作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70.2%~91.5%对工作笔记情景再现案例教学法持肯定态度.结论 工作笔记情景再现案例教学法能提高手术室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并促进其尽快掌握专业技术技能.

    作者:吕亚青;杨岩岩;蔡翠翠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肠造口患者延续护理的研究进展

    阐述了延续护理的概念,就肠造口患者延续性护理服务的内容、形式及评价标准进行总结,延续护理的形式有电话随访、家庭随访、造口联谊会、造口门诊随访、网络随访与沟通,护理内容包括造口护理指导、日常生活指导、心理护理,效果评价指标有造口知识掌握程度、造口并发症及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徐娜;芦桂芝;张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节拍器引导胸外按压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对节拍器引导胸外按压的临床应用现状及其引导胸外按压频率对心肺复苏质量的影响进行综述,探讨其可行性及价值,以期对临床医护人员进行有效的胸外按压及提高心肺复苏质量提供参考.

    作者:陈园园;黄素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弱激光疗法防治放化疗所致口腔黏膜炎的研究进展

    口腔黏膜炎是肿瘤患者接受放化疗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而弱激光疗法是目前预防口腔黏膜炎的新措施.从弱激光疗法治疗口腔黏膜炎的机制、对口腔黏膜炎的作用和相关参数的探讨等方面综述了弱激光疗法防治放化疗所致口腔黏膜炎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林霞;张玉侠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肿瘤患者口服化疗药物依从性测量工具的研究进展

    介绍了服药依从性的概念,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对肿瘤患者口服化疗药物依从性的主观测量工具、客观测量工具、服药依从性量表和预测服药依从性测量工具进行了综述,为卫生保健人员有效评估肿瘤患者口服化疗药物依从性提供参考.

    作者:魏春岚;袁长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门诊手术护理记录单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为规范门诊手术护理操作行为,在护理部参与下设计了门诊手术护理记录单.经过1年的临床应用,效果明显.门诊护理记录单可提高护理人员对术中、术后病情观察能力,规范护理行为,提升护理质量,也为门诊手术护理行为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

    作者:阎仿;张娅楠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医学美容就医者心理评估及护理干预

    目的 针对医学美容就医者心理需求开展规范的评估和护理干预.方法 分析医学美容就医者的心理类型,运用心理诊断谈话指南和医护会商办法对1 052例围术期美容就医者心理进行评估和干预.结果 1052例美容就医者中,术前心理素质好者736例,按计划实施手术;差者316例均进行了心理干预,实施手术310例,放弃手术6例.对手术效果满意967例,较满意75例,不满意4例,后经多次沟通,表示理解,未发生医疗纠纷.结论 心理评估和护理干预是美容手术必要的辅助手段,同时也是提高术后满意度,降低医疗纠纷的有效措施.

    作者:焦荣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贝克认知疗法在恶性骨肿瘤保肢术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贝克认知疗法在骨科恶性肿瘤保肢术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86例恶性骨肿瘤保肢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3例.对照组给予骨科围术期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心理护理基础上进行贝克认知疗法,干预前后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价患者心理状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HAMD和HAM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贝克认知疗法能够降低恶性骨肿瘤保肢术患者围术期的焦虑和抑郁程度,有利于缓解患者不良情绪.

    作者:吴艳;田薇;吴丽;吴明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代币法健康教育对尿道下裂围术期患儿行为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代币法健康教育对尿道下裂围术期患儿行为依从性的作用.方法 将100例尿道下裂手术患儿按住院时间段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实施围术期护理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代币法健康教育,包括确定目标行为、用代币约束行为及确定代币后援强化物.结果 观察组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行为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短于和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代币法健康教育可改善尿道下裂围术期患儿行为状态,提高其依从性,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吴轶璇;丁雪芹;何兰芬;李丹;李亚竹;李天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行为转变理论在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延伸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有效的延伸护理模式,以帮助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改善尿频、尿急等症状.方法 将100例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接受相同的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出院后对照组接受常规的电话随访,观察组采用行为转变理论进行延伸护理.结果 干预3个月、6个月后,两组排尿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将行为转变理论应用于对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延伸护理中,可显著改善其膀胱症状,促进排尿功能恢复.

    作者:张莹;曾俊;蔡丽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以移动阅读平台构建围术期健康教育模块

    目的 以满足现代人阅读方式转变的需求,延伸围术期健康教育服务区域,实现健康教育“床边化”.方法 应用移动阅读平台制作围术期教育模块;将200例围术期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采用移动阅读平台构建的健康教育模式.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健康教育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移动阅读平台构建的健康教育模式有利于提高围术期健康教育效果.

    作者:王丽华;丁爱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动静平衡康复训练的实施

    目的 探讨动静平衡康复训练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平衡和行走功能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6例胫骨平台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术后按常规进行康复训练,即在无痛状态下指导患者进行肢体被动、主动锻炼,观察组进行动静平衡康复训练,于术后4周比较两组患者康复疗效、膝关节功能、肌力及活动舒适度.结果 观察组关节功能康复效果、肌力恢复程度及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优于或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遵循“动静平衡”原理,采取制动休息与主被动活动指导不同类型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康复功能煅炼,使训练过程达到了一种动态的平衡,取得良好的康复效果.

    作者:孙科儿;王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颈后路微型钛板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

    目的 探讨微型钛板固定椎板、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术后康复训练方案.方法 对46倒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后路微型钛板固定椎板、椎管扩大成形术,配合术后早期颈部及四肢功能锻炼.结果 术后4例出现肩部放射痛,给予对症处理,1周后症状消失.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评分为(13.32±2.55)分,其中神经功能改善达优26例、良14例、可3例、差3例;颈部疼痛明显改善,颈椎曲度改善不明显.随访12~24个月,无内固定松动、脱出、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颈后路微型钛板固定椎板、椎管扩大成形术患者术后行颈部早期康复锻炼,可有效减轻术后轴性症状,并有利于颈椎曲度的维持、四肢功能的恢复.

    作者:严晓云;李玉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自助式下肢训练带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功能锻炼

    目的 探讨自助式下肢训练带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入选的8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接受骨科常规护理,对照组术后由责任护士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背伸跖屈、股四头舒缩及屈膝屈髋锻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自助式下肢训练带进行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患者功能锻炼的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术后功能锻炼计划完成情况及功能锻炼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使用自助式下肢训练带可以提高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依从性,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钟益萍;林玲;杭灵燕;许敏;夏伟芳;傅晓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肿瘤科喉癌带人工气管导管患者的康复训练

    目的 对喉癌带气管导管患者施以身心康复训练,评价其效果以及家居生活的满意度.方法 对21例喉癌带人工气管导管患者进行有计划的身心康复训练,包括沟通能力训练、人工气道的自护训练、主动排痰能力训练;专业的心理疏导,包括缓解焦虑情绪的放松训练以及个案心理咨询.结果 21例患者训练后人工气道自护能力、沟通能力、主动排痰能力较训练前显著提高(P<0.05,P<0.01);患者焦虑测评(SAS)出院时较入院时显著降低(P<0.01);出院后1周患者生活满意度评分较入院时显著提升(P<0.05).结论 对喉癌术后带人工气管导管患者施以身心康复训练,可有效提高患者自理能力,缓解焦虑情绪,提高家居生活满意度,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徐永琼;吴敏;梅艳;陈涛;李宵琮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卫勤分队护理人员灾害救护能力的培训

    目的 提高卫勤分队护理人员的灾害救护能力.方法 对卫勤分队39名护理人员进行心理素质培训、相关救护知识及技能培训、专科救治技能分组强化培训及整合演练,演习训练依托配发的野战卫勤装备.结果 培训后护理人员灾害救护基本知识、野战医疗装备使用、急救操作技术和现场配合能力考核成绩优秀率显著高于培训前(P<0.05,P<0.01).结论 组织卫勤分队护理人员开展灾害救护能力培训,能够使卫勤分队护理人员基本掌握灾害应急保障技能,提高其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实施有效的救援护理.

    作者:何楠;李潇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灾害管理原则及对灾害护理专业发展的启示

    阐述了世界各国及世界卫生组织积极倡导和完善的灾害管理5项原则,即综合性管理原则、多部门或跨部门综合管理原则、多灾种管理原则、社会动员管理原则、灾害风险管理原则,并探讨国际护士会建立的灾害护理能力、角色框架.提出参与防灾、减灾、备灾、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是每位护士义不容辞的责任,需尽快加强灾害护理专业体系的建设及灾害护理教育的发展,以提高护士灾害护理知识及能力.

    作者:李斯俭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军队医院文职护理人员对地震灾害心理应激反应的调查

    目的 了解抗震救援军队医院文职护理人员的心理状态.方法 对24名参加地震灾区救护的军队医院文职护理人员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其心理状况.结果 军队医院文职护理人员参与地震灾区救援后1周内有6人出现心理问题,其中出现强迫症状2人、恐惧1人、焦虑1人、抑郁1人及躯体化1人.结论 军队医院文职护理人员参加抗震救援后易发生心理应激反应,需加强文职护理人员心理应急能力培训,建立有效的心理干预机制,注重灾害应急救护能力的培训,维护其心理健康,以确保突发事件发生时的救护效率.

    作者:张华;陆皓;马巍;刘霞;王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武汉市社区居民灾害认知及应对能力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社区居民灾害认知及应对能力现状,为医务人员开展社区灾害应对能力培训提供参考.方法 在文献回顾及专家咨询基础上自行设计并修订社区居民灾害认知及应对能力调查问卷.随机选择武汉市5个社区的470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社区居民对灾害认知处于中等水平,灾害应对能力得分为16.85±0.45;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及是否曾参加过灾害培训的社区居民灾害应对能力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社区居民对灾害认知状况欠理想,灾害应对能力偏低.需加强开展以社区为单位的公众性灾害教育和培训,加强医院及社区合作,普及灾害知识,提高社区居民灾害应对能力.

    作者:鲜于云艳;张美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成批伤员院内救护的组织与管理

    目的 探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成批伤员院内救护的规范化组织与管理的成效.方法 对2008年5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0批次224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伤员在院内救护过程中进行规范化的组织与管理,即启动应急预案流程、成立应急救护组织、妥善分流伤员、病房救护规范化等.结果 224例伤员中,141例病情稳定的伤员当日离院;83例重危伤员经过门诊紧急处理生命体征基本平稳后,由专人负责迅速护送至手术室、ICU及应急救治病房接受治疗,全部康复出院,无一例死亡,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救护过程紧张有序.结论 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成批伤员,制定科学有效的应急预案,实施规范的组织管理流程,可显著提高救治成功率.

    作者:梁晓燕;李娟;陆皓;颜岚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