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 主管单位: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 主办单位:湖北科技学院
  • 国际刊号:2095-4646
  • 国内刊号:42-1839/R
  • 影响因子:0.50
  • 创刊:1987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 医药卫生综合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2015年5期文献
  • 2006-2012年咸安区结核病防治效果评估

    目的 分析评价成安区2006-2012年结核病防治效果,总结成功经验,发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更有效地防治结核病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6-2012年成安区上报的结核病防治目标责任制工作进度月报表和全区结核病防治经费投入情况资料,对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7年间,咸安区总共发现并治疗2569例肺结核病患者,其中涂阳患者1260例(新涂阳患者1001例,复治涂阳患者259例),占55.53%;涂阴患者1309例,占44.47%.复治涂阳患者占所有涂阳患者的比例为20.56%.新涂阳患者的治愈率达到92.31%,复治涂阳患者的治愈率达到89.58%,涂阴患者完成疗程率达到99.80%,共治疗成功2567例肺结核病患者,治疗成功率达99.91%.结核病患者发现从2008-2012年呈平稳趋势.7年间,全区共投入结核病防治经费84.67万元.结论 7年间咸安区结核病疫情得到有效的遏制,实现了阶段性控制目标.

    作者:闵宏亮;朱代林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心衰合剂治疗慢性心衰的效果观察(附40例报告)

    目的 探讨心衰合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1 ~2012年收治的80例慢性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心衰合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细胞凋亡因子sFas/Apo-1、sFasL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积分及sFas/Apo-1、sFas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衰合剂能有效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孔祥启;张乐;余学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血透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的护理观察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HD)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护理措施.方法 对55例HD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患者进行回顾性的分析,观察置管部位、局部换药及封管方法、留置时间与导管感染的关系.结果 导管感染的发生率为12.7%,永久性导管感染率为27.8%.抗生素封管及局部应用加3L敷贴固定,导管的使用寿命可明显延长.结论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易感染,除血透中心规范设置外,应对医务人员加强培训,严格无菌操作,对患者和家属加强健康宣教,形成以医护人员、患者、家属三位一体的全方位防控模式.保证导管通畅,有助于控制感染率,提高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阚旺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少年儿童再次内镜鼻窦手术的疗效分析(附14例报告)

    目的 观察少年儿童再次内镜鼻窦手术疗效及复发鼻息肉好发部位.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因鼻息肉复发而再次内镜鼻窦手术的少年儿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双侧鼻息肉患者好发部位在鼻腔筛窦部,单侧好发部位在上颌窦口或窦内黏膜层,治愈12例,好转2例.结论 少年儿童复发鼻息肉的好发部位在筛窦和上颌窦,再次手术疗效满意,在接受手术时有针对性地切除息肉及病变黏膜很有必要.

    作者:岑瑞祥;丁海峰;万浪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腹腔镜下胆囊摘除术围手术期舒适护理体会(附200例报告)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胆囊摘除术患者舒适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200例患者对其进行围手术期舒适护理,观察分析其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安全出室,术后疗效满意,效果佳.结论 舒适护理在腹腔镜胆囊摘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群仙;黄岚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518例儿童支原体肺炎检测结果及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支原体肺炎(MPP)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WBC数和WBC分类的检测结果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经病原学确诊的518例支原体肺炎、50例细菌性肺炎及50例病毒性肺炎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儿童,采用POCT免疫荧光干式定量法测定hsCRP,迈瑞BC5800血球计数仪测定WBC数.抗凝血制片,染色,油镜下检查WBC分类及形态.结果 518例MPP hsCRP正常或轻度增高,WBC计数正常或轻度增高,N%正常伴核左移,M%增高,L%正常,可见异淋.MPP组hsCRP、WBC、N%、核左移高于病毒组,低于细菌组;M%明显增高高于病毒组和细菌组,L%、异淋比值低于病毒组高于细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hsCRP、WBC数、WBC手工分类及形态学联合检测有利于MPP早诊断和鉴别诊断,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周玉平;章燕;涂斌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非医学需要剖宫产与正常分娩初产妇焦虑情绪的比较

    目的 探讨生产方式与初产妇焦虑情绪的关系,为正确评价剖宫产、降低非医学需要剖宫产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200例初产妇按照生产方式分为观察组(非医学需要剖宫产)和对照组(正常分娩),每组100例,用焦虑状态-特质问卷(STAI)评定产妇焦虑情绪,比较两组生产前、后焦虑状况的变化.结果 入院时两组状态焦虑(S-AI)评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1),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产后两组评分均较入院时显著下降(P<0.01),但仍显著高于国内常模,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特质焦虑(T-AI)评分两组干预前、后及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国内常模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医学需要剖宫产产妇产前焦虑与正常分娩产妇同样严重,产后焦虑程度高于正常分娩产妇.

    作者:杨建运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手指末节离断再植术后静脉危象小切口滴血治疗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手指末节离断术后静脉危象的治疗对策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2012年5月至2014年3月对41例(43指)手指末节离断患者断指再植手术后发生静脉危象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预防切口感染;密切观察患指末梢血液循环,注意患指保暖,解除患指疼痛,做好心理护理,预防患指血管痉挛,防止手指坏死.结果 成活40指(93%),失活3指(7%).结论 再植术后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发生静脉危象配合指侧方切口滴血治疗,有效保证了再植指的存活.

    作者:李丽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老年前牙扇形移位采用烤瓷牙周夹板修复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对老年前牙扇形移位实施烤瓷牙周夹板进行修复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0 ~2012年在我院口腔科接受治疗的45例前牙出现扇形移位的老年牙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予以烤瓷牙周夹板进行修复,追踪观察2年.结果 21例为显效,23例为有效,1例无效,其总有效率达97.78%.结论 对于前牙扇形移位的老年患者予以烤瓷牙周夹板进行修复,其不仅美观坚固,疗效还十分显著.

    作者:李亚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护理干预对儿童支气管哮喘雾化吸入治疗依从性的影响(附96例报告)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雾化吸入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96例患有支气管哮喘的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用药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持续护理干预.对96例哮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及复发率进行调查,比较分析两组的差别.结果 观察组支气管哮喘患儿在加强护理干预后,雾化吸入治疗的依从性明显提高,患儿出院后哮喘复发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 持续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儿童支气管哮喘雾化吸入性治疗的依从性,患儿哮喘的复发率明显下降,有效地控制病情,减少急性发作.

    作者:吴美蓉;邱波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应用臭氧冲洗治疗念珠性阴道炎的体会

    目的 探讨应用臭氧冲洗阴道联合抗菌药物治疗念珠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诊治的念珠性阴道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50例.A组采用臭氧冲洗阴道联合应用硝酸咪康唑栓治疗;B组采用2%~4%苏打液冲洗阴道联合应用硝酸咪康唑栓治疗,均以3d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A组有效率100%,B组有效率88.0%,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臭氧冲洗联合疗法治疗念珠性阴道炎,临床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宋念英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护理干预结合健康教育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低血糖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分别实施护理干预结合健康教育及常规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低血糖的发病率、空腹血糖(FPG)指标变化、患者的生存质量维度评分均明显区别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结合健康教育利于降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

    作者:李虹;罗菊英;王娅丽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并发大出血患者的护理观察

    目的 分析及总结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后并发大出患者的观察和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30例PCNL并发大出血患者的护理,分析影响术后大出血的危险因素,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结果 30例PCNL术后大出血患者经保守治疗或介入成功止血,后全部治愈出院.在院外3个月内随访,无出血再发生及肾功能不全,复查B超无肾周积液.结论 PCNL术后大出血仍是其严重的并发症,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及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出血,减少或避免肾脏切除等严重后果.

    作者:李英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痔上动脉结扎肛垫保存术治疗环状混合痔44例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痔上动脉结扎肛垫保存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观察组采用痔上动脉结扎肛垫保存术,对照组采用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每组45例,对比临床疗效.结果 脱落4例.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未见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在术后出血、住院时间、肛门狭窄、渗液及术后尿潴留、肛缘水肿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痔上动脉结扎肛垫保存术是治疗环状混合痔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

    作者:郑志杰;任伟涛;何之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对冠心病患者施以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6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给予观察组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则为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冠心病患者治疗过程中施以优质护理服务能有效降低其焦虑程度,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而且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提高,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值得推广.

    作者:杨双丽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康复护理效果观察(附56例报告)

    目的 对康复护理应用于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共收治的56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对其进行康复护理,随访6~12个月,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56例患者的骨折均愈合,有效率为100%,愈合时间在8周左右.患者均恢复正常工作与生活,未出现膝关节僵硬、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结论 康复护理应用于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的护理中,可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快速康复,效果显著.

    作者:刘娅慧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观察(附17例报告)

    目的 观察按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双动头置换术思路,保留股骨距,治疗高龄患者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17例高龄患者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按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临床思路,保留或重塑股骨距和小粗隆,修复股骨粗隆部内侧稳定结构,然后施行人工股骨双动头置换术,并采用Harris评分等标准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3~13个月复查患者X线片,Harris评分:优12例,良3例,中2例.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祝敬华;魏瑞林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胃肠道间质瘤的病理学特点分析(附58例报告)

    目的 提高对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的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及良恶性诊断方法的认识.方法 查阅赤壁市人民医院GIST患者58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并结合CD 117等抗体结果分析.结果 58例手术切除的GIST病例中男性33例,女性25例.GIST原发于胃34例(58.6%),十二指肠4例(6.9%),空肠6例(10.3%),回肠6例(10.3%),结肠2例(3.4%)、直肠4例(6.9%),肠系膜2例(3.4%).免疫组织化学特征:58例(100.0%)波形蛋白vimentin阳性,55例(94.8%)CD 117阳性,45例(77.6%) CD 34阳性.结论 GIST是常见表达CD 117抗体阳性的胃肠道的间叶性肿瘤,中老年男性多发.GIST的有效的诊断方法是光镜下结构结合其免疫标记物阳性表达的CD 117和CD 34.肿瘤腹腔广泛播散,转移远处脏器,肿瘤的浸润性生长方式,肿瘤的大小及原发部位和病理性核分裂象的多少是判定良恶性的重要指针.

    作者:方莉;谢再红;费浩;邓芳;李云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5%碳酸氢钠液冲洗联合达克宁硼酸粉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5%碳酸氢钠液冲洗联合达克宁硼酸粉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6例患者合计162侧耳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83侧耳,先用5%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外耳道,然后用达克宁硼酸粉喷洒;对照组79侧耳,先用生理盐水冲洗外耳道后再用派瑞松乳膏涂抹;两组各治疗4周.结果 观察组治疗2周和4周的有效率为84.3%和97.6%,对照组为69.6%和89.1%,两组疗效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平均治疗时间、平均治疗费用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碳酸氢钠液冲洗联合达克宁硼酸粉治疗外耳道真菌感染效果明显,且简单易行,疗程短,治疗费用低,无严重副反应,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徐海峰;汪洋;徐伟;廖佳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伤椎一侧经椎弓根植骨结合一侧置钉复位的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结合伤椎一侧置钉一侧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38例,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均行X线及CT检查,测量并比较椎管容积率、伤椎楔变角、Cobb角和伤椎上下间隙角及前后缘高度比的变化,同时观察植骨融合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6~25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椎体楔变角、上下间隙角、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均明显改善,内固定未见松脱断裂,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神经功能较术前有1~2级恢复.术后随访测量以上结果与术后即刻相比仅少许丢失.结论 伤椎一侧经椎弓根植骨结合一侧置钉复位的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王泰来;吴维邦;汪再行;叶斌;杨崇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目的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治疗产后出血中的疗效与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76例产后出血采用子宫压迫缝合术的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患者出血原因与处理方式,总结子宫压迫缝合术疗效与临床应用.结果 73例患者止血效果良好,有效率为96.05%(73/76),且均未出现并发症.产后42d行彩超检查,3例患者子宫切口处发现液性暗区,73例患者子宫愈合良好.所有患者未出现晚期产后出血.结论 子宫压迫缝合术可有效止血,具有操作简单、适用性强、并发症少等特点,可有效提高产妇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朱启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辛伐他汀对伴有IAS的ICVD患者的疗效影响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伴有IAS的ICVD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在我院神经内科进行治疗伴有IAS的ICVD患者87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常规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辛伐他汀治疗,并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脂进行监测,同时随访记录两组患者的ICVD复发率.结果 B组患者治疗后TC、TG、HDL-C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A组患者IAS进展患者所占比率显著高于B组(P<0.05),B组IAS好转的病例所占比率明显高于A组(P<0.05),A组患者ICVD复发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 辛伐他汀可降低伴有IAS的ICVD患者TC、TG、HDL-C的含量,有效降低患者血脂水平,从而能够降低ICVD的复发率.

    作者:徐中山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38例疤痕子宫切口妊娠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疤痕子宫切口妊娠(CSP)的临床特征,探讨其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方法 对我院2009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CSP患者3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患者中,19例行双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清宫术,成功16例;17例行MTX化疗+B超下清宫术,5例清宫时大出血而行开腹病灶切除术+修补术.1例直接清宫术,1例应患者要求直接行子宫切除术.结论 CSP有多种治疗方法,双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清宫术为治疗切口妊娠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镇艳芬;皮望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无偿献血者献血心理动机分析及护理要点

    无偿献血是指为拯救他人生命,志愿将自身的血液无私奉献给社会公益事业,但不向任何单位和个人索取任何报酬的行为[1].无偿献血是一项需要全民动员、人人参与的崇高事业,是弘扬人类文明进步,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的具体表现.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颁布实施,有偿献血和职业献血彻底取缔,无偿献血成为临床用血的主要来源.然而,献血者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对无偿献血的认识存在很大程度上的差异,因此献血动机和心理状况也有较大差别[2].了解和掌握献血者的心理状况,因势利导进行护理干预,对献血者心理健康和无偿献血工作的顺利开展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本文就作者多年的临床实践,对无偿献血者心理动机和护理要点进行初步探讨.

    作者:刘开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PICC在乳腺癌患者化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 研究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乳腺癌患者化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于我院行术后化疗的乳腺癌患者134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67例)和观察组(67例),对照组患者入液途径为浅静脉留置针,观察组患者入液途径为PICC,观察两组患者各临床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其留置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化疗期间可正常活动比例及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留置管堵塞(5.97%)及静脉炎(11.94%)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相应指标(25.37%、52.24%),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在乳腺癌患者化疗中,PICC可明显减少患者疼痛,延长置管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不大,值得推广.

    作者:陈蓓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综合保温护理对老年患者术中低体温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分析综合保温护理对老年患者术中低体温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到我院进行全麻手术治疗老年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给予对照组一般常规性护理方法,给予观察组综合保温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 给予两种不同的护理方法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率为85.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2.9%;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为97.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3%;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患者采用综合保温护理方法,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

    作者:汪林芳;张雪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循证护理在头位难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究循证护理应用于头位难产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就诊的120例头位难产产妇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观察组产妇实施循证护理,对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护理后对比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结果 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为66.67%,阴道助产分娩率为13.33%,剖宫产率为20.00%;对照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为38.33%,阴道助产分娩率为25.00%,剖宫产率为36.67%,观察组的分娩结局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应用于头位难产能有效改善产妇的分娩结局,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刘连生;聂晚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气管插管危重患者口腔护理的对策分析

    目的 探讨气管插管危重患者口腔护理的佳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64例气管插管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口臭、霉菌、溃疡、牙菌斑4项口腔总发病率为1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气管插管危重患者开展优质口腔护理可以有效减少口腔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利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咸宁市无偿献血ALT初筛对血液报废的影响

    目的 了解血站外采时使用ALT初筛对血液检测阳性存在的影响,减少因ALT升高而导致的血液报废,从而有效节约血液资源.方法 对2011年至2013年未使用ALT筛查仪器初筛的55863人份血液标本进行ALT实验室初复检检测阳性1982人份,对2014年使用ALT筛查仪器初筛的17195人份血液标本进行ALT实验室初复检检测阳性160人份,用统计学方法对其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血站未使用ALT筛查设备的血液平均总报废率5.9%,而ALT淘汰所占阳性报废率高达59.7%;献血前使用筛查仪器后1年里总报废率从5.9%降低到3.1%,而ALT淘汰所占阳性报废率从59.7%降低到29.7%.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ALT筛查能大大降低ALT阳性报废率,提高了采血效率,保证了临床用血安全,又节约宝贵的血液资源.

    作者:邓丽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长管状骨骨折不愈合4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长管状骨骨折不愈合的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 对48例长管状骨骨折不愈合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造成长管状骨骨折不愈合的主要原因是术后不适当或过早的功能锻炼,术后并发骨髓急性感染;其次是骨折复位后固定不牢固,骨折端间存在骨分离,骨缺损或骨质缺损后的不适当处理,骨折部位及手术损伤.结论 一旦长管状骨折8个月内不能达到骨性连接,则属于骨不连接,给予适当有效的综合治疗是必要的.

    作者:胡学斌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手术治疗慢性跟骨骨髓炎40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慢性跟骨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慢性跟骨骨髓炎患者按清创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根骨部分切除术)和观察组(跟骨全切除术),结合中药内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中医症候评分变化、感染复发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经过3个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中医症候评分和感染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跟骨慢性骨髓炎患者手术清创时全部切除跟骨对降低感染复发率、提高临床疗效、减轻不适症状和提升生活质量等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作者:杨志坚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177例三系减少巨幼细胞性贫血的细胞形态分析

    目的 了解三系减少巨幼细胞性贫血(MA)患者的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外周血和骨髓三系巨幼变、核分叶过多的检测结果.方法 对177例三系减少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患者的MCV、外周血和骨髓中三系巨幼变、核分叶过多的结果进行回顾分析和总结.结果 三系减少巨幼细胞性贫血常见是中老年人,伴消化系统疾病142例(80%),抗代谢药15例(8%),不明原因20例(12%).MCV 91~129fl增高168例(95%),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分5~11叶增多175例(99%).骨髓细胞学易见三系巨幼变,单纯红系巨幼变20例(11%),单纯粒系巨幼变39例(22%),粒红两系巨幼变57例(32%),粒巨两系巨幼变8例(5%),粒红巨三系巨幼变53例(30%),巨核细胞胞体大且多分叶92例(52%).结论 外周血三系减少中老年患者,有消化系统疾病等基础慢性病史,外周血MCV明显增高、中性核分叶过多,骨髓粒红巨三系巨幼变,巨核细胞胞体巨大且分叶,首先应考虑为MA.

    作者:朱传新;徐水清;陈桃珍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有关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对20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患者自知力、文化程度、家庭因素、婚姻状况、年龄、治疗药物种类及不良反应导致患者服药依从性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 自知力缺乏、文化程度低、家庭支持不良、婚姻状况差、年龄结构偏小、使用传统药物及不良反应大的患者服药依从性相对更低.

    作者:徐良雄;高卉;曾德志;黄翠萍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鼻内镜下上颌窦开窗术治疗慢性牙源性上颌窦炎3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牙源性上颌窦炎的诊治方法和疗效.方法 收集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就诊于我科并应用鼻内镜经中鼻道上颌窦开窗术治疗慢性牙源性上颌窦炎32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随访6 ~12个月,治愈28例,好转4例,无效0例.结论 鼻内镜下上颌窦开窗术治疗慢性牙源性上颌窦炎同期或随访处理上颌牙病变,疗效确切.

    作者:费永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液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的影响,探讨复方丹参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对心肌的保护机制.方法 建立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缺血再灌注大鼠动物模型.实验分组:A组为假手术对照组(n=20):仅游离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不结扎;B组为缺血再灌注损伤组(n=20),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C组为复方丹参液处理组(n=20),于缺血前30min经腹腔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15ml/kg,余同B组.再灌60min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3组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浓度;应用TTC染色法评价3组心肌损伤程度;采用免疫印记(Westem blot)检测心肌核因子-κB(NF-κB)蛋白活性水平.结果 与A组比较,B组TNF-α、IL-10的浓度,心肌组织NF-κB蛋白含量明显增高(P<0.01);与B组比较,C组梗死面积明显减少(P<0.01);TNF-α、IL-10浓度浓度降低,心肌组织NF-κB蛋白含量减少(P<0.01).结论 复方丹参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可以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其可能机制与抑制NF-κB蛋白表达,减少炎性因子TNF-α、1L-10等释放有关.

    作者:陈元;朱登安;魏晓艳;曹凯;王银凤;吴茜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日本血吸虫Sj14编码基因转染对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日本血吸虫脂肪酸结合蛋白(Sj14)编码基因转染对树突状细胞(DC)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技术将日本血吸虫Sj14编码基因转染DC,流式细胞术(FCM)检测Sj14编码基因转染的DC摄取抗原的能力,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Sj14编码基因转染的DC对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的刺激作用.结果 与pcDNA3空质粒转染的DC和未转染的DC相比,Sj14编码基因转染后Sj14蛋白在DC中高表达,摄取抗原的能力明显降低(P<0.01),对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的刺激作用显著增强(P<0.01).结论 sj14编码基因转染DC后能促进DC成熟,增强DC的生物学活性.

    作者:罗金萍;王若愚;许培培;戴波;余军林;沈定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分根术在治疗下颌第一磨牙根分叉病变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分根术在治疗下颌第一磨牙根分叉病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42例患者共44颗根分叉病变的下颌第一磨牙,对其残根行根管治疗术后采用分根术将近远中根分开,分别行桩核冠修复,并制作连冠,术后所有患者随访1年.结果 1年后复查,44颗患牙咀嚼功能良好,修复体稳固无松动,X线检查显示牙槽骨无继续吸收或有少量新生,成功率为90.9%.结论 在对伴有根分叉病变的下颌第一磨牙的治疗中,残根在经完善的治疗后行分根术保存修复,有利于患牙恢复良好的咀嚼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小苏;陈空;梁武兴;冯翔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宫颈癌适形调强放疗与盒式放疗对急性骨髓抑制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宫颈癌调强放疗(IMRT)和全盆盒式放疗对急性骨髓抑制的影响.方法 80例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随机分入盒式放疗组(43例)和IMRT组(37例),在放疗治疗前、放疗期间及放疗结束后复查血常规,观察比较近期骨髓抑制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盒式放疗组WBC、中性粒细胞、血小板以及血红蛋白评分大于2度的比例分别为70.5%、37.3%、65.9%和32.7%;IMRT组分别为16.3%、10.0%、22.6%和6.0%.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组WBC和中性粒细胞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宫颈癌IMRT可明显降低患者急性骨髓抑制.

    作者:余健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模型构建

    目的 构建稳定的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模型,探讨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药物干预实验用药时机.方法 日本血吸虫尾蚴敷贴法感染昆明小鼠,感染6周、8周、10周、12周后分别取材,HE染色对小鼠肝脏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Masson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的胶原沉积情况以及肝纤维化程度的动态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感染后不同时期小鼠肝脏指数都显著升高(P<0.01).HE染色和Masson染色显示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6周后,肝组织有肉芽肿形成和胶原纤维沉积,感染12周后,肝纤维化特征明显.结论 成功构建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模型.结果提示日本血吸虫感染后第6周,肝脏有胶原纤维沉积,可作为药物干预实验开始用药时机的标志.

    作者:张丽君;沈定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评价及其对血清IL-6和TNF-α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葛根素注射液治疗耱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IL-6和TNF-o的影响.方法 糖尿病肾病患者58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9例,采用ACEI类药物;观察组2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前后检测各组患者血清IL-6和TNF-α水平;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并作两者的相关性比较.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72.4%,对照组有效率为58.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清IL-6和TNF-o水平显著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且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显著,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定量比较,观察组减少幅度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IL-6和TNF-α水平与24h尿微量白蛋白改变相关系数分别为0.721、0.688.结论 葛根素注射液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有显著疗效,其可能的机制与降低患者血清IL-6和TNF-α水平有关.

    作者:汤岚;汪望红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重型颅脑损伤后控制性减压的手术方式对心电图的影响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控制性减压的手术方式对心电图的影响.方法 对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54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采用控制性减压的术式行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经标准12导联心电图检查,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分析相关结果.结果 5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前与术后两组正常心电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异常心电图差异主要反映在Qr间期延长、窦性心动过缓及过速(P<0.05),而在异常Q波、ST-T改变、室上性心律失常及传导阻滞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控制性减压术式可明显降低重型颅脑损伤后异常心电图的发生,有效保护心肌,术后及时的监测心电图对患者治疗效果的预判以及为医师提供诊疗参考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余亚娟;王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白藜芦醇对侧脑室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学习记忆障碍大鼠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白藜芦醇(RES)对侧脑室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学习记忆障碍大鼠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RES Ⅰ组(10mg/kg)、RESⅡ组(20 mg/kg)、RESⅢ组(30mg/kg).采用两侧侧脑室注射链脲佐菌素(STZ)3 mg/kg的方法制备AD大鼠模型,各组均于造模前1周开始灌胃给药,连续2周.造模3周后,分别用Morris水迷宫(Morris water maze,MWM)测试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结果 MWM测试结果显示,RES组可缩短大鼠定位航行实验平均逃避潜伏期(P<0.05或P<0.01),增加大鼠空间探索实验中每min穿越原平台位置次数(P<0.05).结论 RES对侧脑室注射链脲佐菌素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作者:张玉霖;欧阳昌汉;张又枝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学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是指在子宫腔外异位种植的子宫内膜在卵巢甾体激素的作用下发生周期性出血,病灶周围产生类似感染性炎性反应,纤维组织增生,粘连及疤痕形成,常简称为内异症.内异症虽然是一种良性疾病,但在临床上又具有种植、侵袭及远处转移等类似恶性肿瘤的特点.其主要的临床表现有继发性、渐进性痛经,盆腔粘连和不孕[1,2].EMT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阐明,目前主要学说有子宫内膜异位种植学说、淋巴及静脉播散学说、诱导学说、体腔上皮化生学说等.这些学说在解释EMT的发生和发展上均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就近年来EMT病因学研究上的新进展,从遗传易感性、免疫学机制、环境因素三个方面与EMT发病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杜鹏辉;张贻凤;王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早产儿早期全静脉营养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静脉营养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被应用于国外临床,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逐渐开展新生儿静脉营养[1].静脉营养主要适用于经胃肠道摄人不能达到所需总热量70%或预计不能经肠道内营养3d以上的新生儿,如早产儿、宫外发育迟缓、先天性消化道畸形(食管闭锁、肠闭锁等)以及获得性消化道疾患(短肠综合征、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顽固性腹泻)等[2].静脉营养对降低早产儿的死亡率有着很重要的价值.目前新生儿科临床应用的主要有两种静脉营养方案:一是传统的静脉营养,二是早期静脉营养.

    作者:王萍;赵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LKB1信号通路在大肠癌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大肠癌(colorectalcancer,CRC)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肠癌的发生涉及多种癌基因和抑癌基因.LKB1基因的体细胞突变广泛的存在于众多类型的恶性肿瘤中,如结肠癌、乳腺癌、肺癌等,故普遍被认为是抑癌基因.虽然LKB1的抑癌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现有的研究表明,其在抑制肿瘤发生和发展方面意义重大,需不断研究和探讨其机制,进一步认识大肠癌血管生成及转移,对于及早干预肿瘤转移、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愈后及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为治疗大肠癌转移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陈洋洋;周燕红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PLGA微球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技术

    聚乳酸羟基乳酸(PLGA)是由乳酸和羟基乙酸按一定比例聚合而成的合成高分子聚合物,通过调整两者的比例及分子量的大小可获得具有不同降解周期的共聚物.此类材料在体内的终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安全无毒.20世纪70年代首次应用于药物的长效控释系统,已通过美国FDA认证,被正式作为药用辅料收录进美国药典[1].有资料显示,FDA已批准了8种可注射微球剂型药品[2],微球性能优劣的评价指标有很多,如载药量、包封率、突释、粒径、释放行为等等.其中微球载药量、包封率和突释是评价微球制备工艺优劣的重要参数,如何提高微球制剂的载药量、包封率和突释,已然成为医药研究者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处方、工艺等方面阐述影响微球评价指标的因素及其控制技术,期望为PLGA微球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赵希青;孙晓雷;肖若蕾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电化学传感器在药物检测方面的应用进展

    治疗药物监测(TDM)是保证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分析手段监测治疗过程中患者体内的血药浓度,认识药物体内过程的规律性,进而设计或调整给药方案,从而实现个体化用药.进行TDM不但能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还能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毒副作用,同时,为患者是否遵医嘱用药提供重要依据.目前,临床上常进行监测的药物种类有强心苷类、抗癫痫药物、β-受体阻断药、抗生素、抗哮喘药、治疗精神病药物、抗肿瘤药物等[1].

    作者:马维;王诗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腹股沟滑疝8例报告

    腹股沟滑动性疝在临床上极少见,是腹股沟疝分型难复性疝中的一个特殊类型,由于临床上对其缺乏足够认识,极易误诊,导致术中误伤膀胱、结肠等.我院于2003年1月至2014年5月共手术治疗腹股沟滑疝8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8例,均为男性,年龄26~76岁,腹股沟斜疝6例,直疝2例;右侧5例,左侧3例.发病时间2~6年,疝囊壁一部分构成中4例为盲肠,2例为膀胱,2例为乙状结肠,8例均为术中确诊,术前未给予影像学等辅助检查.

    作者:阮建忠;阮长山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