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2-3619
  • 国内刊号:44-1503/R
  • 影响因子:0.64
  • 创刊:2001
  • 周期:月刊
  • 发行:广东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22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热带医学杂志   2003年4期文献
  • 登革热105例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登革热的临床特征,提高早期诊断水平,减少误诊 .方法对 105例登革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5例患者均有发热 (100% ) ,伴有头痛 (83.3% ) ,全身肌肉 (75.2% )、骨、关节痛 (61.9% ) ,结膜充血 (74.2% ),皮疹 (66.6% ),淋巴结肿大 (80% ) ,白细胞减少 (93.3% ),血小板减少 (82.8% ),登革热抗体阳性率 (63.2% ) .结论本组病例临床表现典型,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刘宁湘;王磊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司前镇人体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和分析江门市新会区人体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方法抽取 1989年曾经调查过的管理区,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取 3个自然村不同年龄、性别人群进行华支睾吸虫感染调查.采用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粪检查虫卵.结果华支睾吸虫感染率 50.30%,明显高于 13年前(X2=171.09,P< 0.05),具有相当家庭聚集性,14岁以下感染率低于 14岁以上(X2=21.559,P< 0.05).结论要加强对华支睾吸虫的防治,降低华支睾吸虫的感染率.

    作者:陈日暖;陈立武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47例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CT分析

    目的评价脑 CT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诊断的价值.方法对 47例行头颅 CT检查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7例患者中,病毒脑 29例,CT异常 10例,占 34%;化脑 10例,CT异常 7例,占 70%;结核 5例,CT异常 2例,占 40%.结论头颅 CT检查无创伤且准确,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已成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中重要临床检查.

    作者:余新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晋北肠道寄生虫病普查

    目的了解肠道寄生虫病在本地区的感染率.方法选出有代表性的村落,作人群粪便普查和透明胶纸肛检.结果共调查粪便 3055份,查出 11种肠道寄生虫,阳性人数为 275,阳性率为 9%.其中,几种重要的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蛔虫(2.2%);钩虫(0%);蛲虫(25.9%).结论肠道寄生虫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改善而呈下降趋势,但要在晋北三地区控制和消灭肠道寄生虫病,仍需继续努力.

    作者:赵瑞君;侯玉英;殷国荣;李珀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梅州市1991~2002年病毒性甲型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梅州市 1991~2002年病毒性甲型肝炎(以下简称甲肝)的流行规律.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1991~2002年年发病率平均为 8.05/10万;自 1994年起呈逐渐下降趋势,年发病率从 1991年的 29.24/ 10万下降到 2002年的 1.60/ 10万,下降了 94.53%;年平均病死率为 0.01/ 10万;发病呈春夏季节性高峰;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1.96∶ 1); 1991~1998年以 0~15年龄发病率高,1995~2002年以 25~40岁年龄发病率高;职业分布以农民、学生、散居儿童发病为主.结论根据梅州市甲肝流行特征分析结果,提示今后应重点做好食源性及水源性甲肝暴发流行的预防控制,以及开展成年人接种甲肝疫苗预防措施.

    作者:秦锐和;黄闽昌;邓建华;杨翼龙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康复训练与指导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

    目的探讨康复指导与训练对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对 20例患者采用交流训练、吞咽训练、舌咽运动训练等进行指导.结果经系统训练的 20例患者出院评分,差值分别为 0.69± 0.15、 1.22± 0.06,P< 0.01,有明显差异性.结论康复训练与指导对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有重要意义,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覃丽红;刘丽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广州市东山区2002年登革热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明确东山区登革热流行因素,探讨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各医院收治病例的报告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结果 2002年 5~11月东山区发生了 I型登革热疫情暴发流行,本区常住人口发病共 314例,发病率 51.43/10万,无死亡病例.疫情波及 10条行政街,有多个暴发点,其发病年龄大 87岁,小 2岁,男性 143例,女性 171例,血清学检查登革热抗体阳性 277例.结论本次登革热流行是继 1995年以来发病率高、暴发点多、夹杂家庭聚集、流行时间长的一次发病,且传染源未明,预防控制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要持之以恒.

    作者:邱小玲;郭莲有;董晓梅;肖遥;翁帆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广东省信宜市蚊媒种类密度初步调查

    目的调查广东省信宜市怀乡镇和水口镇蚊媒数量及种类分布.方法怀乡镇检查猪场、猪栏和牛房中蚊媒的分布;水口镇以牛诱和猪栏检查的方法调查蚊媒的分布.于 19: 00~21: 30点观察蚊媒出现的情况,并以捕蚊管捕捉蚊媒.对所捕按蚊进行计数、分类.结果共捕获蚊媒 602只,其中包含 5个种:骚扰阿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多斑按蚊和嵌斑按蚊.三带喙库蚊为当地的优势蚊种,其占除阿蚊外总蚊量的 90.8%.结论三带喙库蚊为信宜市的优势蚊种.

    作者:吴旭光;疏俊;郑夔;吴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胃型血吸虫病8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胃血吸虫病与胃癌的关系.方法对 8例经胃镜证实的胃型血吸虫病例进行了临床与病理分析.结果 8例胃血吸虫病患者中 2例发生非典型性增生,1例演变成胃癌.结论胃镜下进行组织活检仍是目前诊断胃型血吸虫病的可靠方法;胃型血吸虫病与胃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提示已诊断有血吸虫病的患者尤其是出现明显上消化道临床症状时,应注意胃血吸虫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将胃镜列为常规检查项目.

    作者:熊江琴;周宪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虎纹蛙自然感染裂头蚴的调查及7例患者的感染特点分析

    虎纹蛙是曼氏迭宫绦虫的第二中间宿主,人也可以作为该虫的第二中间宿主甚至终宿主. 1997~ 2002年间,我们每年从广州市场采集虎蚊蛙在教学实验中解剖,检查裂头蚴的感染情况,现对近 6年的检查结果进行报道,并联系确诊病例的感染特点进行分析.

    作者:张瑞琳;曹爱莲;何蔼;郑小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婴幼儿急性感染性腹泻病变部位与病原菌31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婴幼儿急性感染性腹泻的病变部位与致病菌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依据临床资料对 316例收集病例按病变部位分为小肠性腹泻或结肠性腹泻,并进行致病菌检测.结果小肠性腹泻致病菌检测多呈阴性,结肠性腹泻致病菌检测多呈阳性,差异性非常显著(P< 0.01).结论病变部位的临床区分有助于该病的及早诊治和合理使用抗菌素.

    作者:蔡晋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294例鼻咽癌患者腔内放疗的护理

    目的探讨鼻咽癌后装腔内放疗的有效护理方法,确保放疗过程顺利进行,预防并发症发生.方法对 294例鼻咽癌腔内放疗患者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包括放疗前准备,放疗中的配合,放疗后的护理.结果 294例患者中,2例因鼻咽结构异常,置管失败,其余均顺利完成放疗,无 1例发生鼻咽大出血.结论腔内放疗的护理方法有效,提高了鼻咽癌治愈率.

    作者:李翠梅;王艳芬;陈艮凤;欧庆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 (HD)患者营养不良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透析治疗的 13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营养不良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蛋白质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 22% ,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有透析不充分,营养物质丢失过多,代谢因素,护理人员宣教不足等.结论去除导致营养不良的病因和诱因,合理营养和膳食能改善机体营养状况,预防并发症并提高生活质量.其中护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应用整体护理程序 ,加强心理护理 ,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 ,增加家庭支持 ,可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罗燕玲;郑志惠;周凤婵;林芝;陈丽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SARS患者的健康宣教

    为了使 SARS患者顺利度过困难痛苦时刻,消除患者恐惧心理,缓解心理压力,配合治疗,防止 SARS扩散,降低死亡率,我们实施了整体护理.制定 SARS的护理指引,在做好护理工作的同时,加强健康宣教工作,取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韦少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32例青少年病毒性脑炎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病毒性脑炎是指由病毒引起的脑实质炎症,大多起病较急,症状因病变部位,及损害程序而不同,有散发或广泛的脑实质损害 [1].病毒性脑炎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表现多样,重型病例出现意识障碍 [2].渡过急性期后偶有后遗症,不但影响青少年以后的生活,而且也给其家属带来较大负担和痛苦,现将我科对 1998年 1月~ 2002年 2月收治的 32例青少年病毒性脑炎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梁洁莲;张超萍;吴振梅;莫玉芬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广州市部分地区人群蠕形螨感染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广州市不同职业人群蠕形螨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透明胶纸粘贴法镜检蠕形螨.结果共检查 2365人,感染 176人,感染率为 7.44%,其中男性感染率为 4.99%(59/1182);女性感染率为 8.70%(117/1345); 20~40岁感染率较其它年龄高;银行职员及饮食服务行业人员感染率较学生和干部高,分别为 22.02%、 17.59%.结论蠕形螨感染率与各职业人群的工种、年龄、个人卫生习惯有密切关系.人体蠕形螨传播是人与人直接接触,也可通过共用脸盆、毛巾、衣被、文具、玩具、化妆品等物品而间接传播.做好个人防护措施,避免与患者共用生活物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可减少感染机会.

    作者:冯月菊;任文锋;郭荣同;彭志丽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纳洛酮加速尿佐治酒精中毒催醒时间的研究

    目的探讨纳洛酮加速尿佐治酒精中毒催醒的疗效.方法采用纳洛酮加速尿静脉推注及静脉滴注治疗 66例酒精中毒,并与 56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纳洛酮加速尿治疗组催醒时间较综合治疗组短(P≤ 0.05).结论联合应用纳洛酮加速尿佐治酒精中毒催醒有显著疗效,未见副作用发生.

    作者:左辉;古逆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吸毒人群HIV感染的临床实验室分析

    目的了解深圳市某地吸毒人群与 HIV感染相关性.方法对某地戒毒所 1516名戒毒人员进行血清 HIV抗体检测,并对 76例 HIV阳性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HIV抗体检出率 5.01%,戒毒人群占 93.67%; HIV感染者中静脉注射吸毒者高达 98.68%,共用注射器者占静脉吸毒者的 80.26%.结论某地吸毒人群中存在引起 HIV流行的高危行为,年青男性、文化程度低及低收入阶层是高危因素.需尽快开展有效的干预措施;建议在吸毒人群中开展艾滋病预防教育活动;同时还应对在校学生开展预防吸毒的教育.

    作者:常改凤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心脏泵衰竭

    目的对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心脏泵衰竭治疗中的作用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 30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应用 IABP的疗效.对比 IABP治疗前后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脏指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应用 IABP 30min后舒张期反搏压达到 9.8~19.5kPa,心脏指数从 1.60± 0.20L· min- 1· m- 2上升到 2.27± 0.21L· min- 1· m- 2(P< 0.001),平均动脉压从 7.1± 2.4kPa上升到 12.8± 3.8kPa(P< 0.001),临床表现呈相应改善.总死亡 5例,依赖 IABP终死亡 3例,应用 IABP相关合并症死亡 1例,其他原因死亡 1例.应用 IABP发生合并症 3例.结论 IABP显著地增加冠状动脉供血和供氧、减轻心脏后负荷,减少心脏作功和氧耗,增加心输出量.因此是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心脏泵衰竭的有效手段.

    作者:董卫欣;刘希伶;陈伟新;计乐群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深圳市阻断班氏丝虫病传播的策略和措施

    目的探索阻断班氏丝虫病流行传播的策略和技术措施,消灭班氏丝虫病.方法全民普查,确定班氏丝虫病流行分布;分析班氏丝虫生物学特点 ,选用了反复防治病原为主导的策略;制定和推广应用反复查治病原、查治结合重点村全民服药、查治结合重点流行区服食海群生掺拌食盐等防治技术措施;建立监测系统,消灭残存传染源.结果 1998年 ,广东省卫生厅组织专家对我市进行消灭丝虫病审评 ,确认我市已阻断班氏丝虫病传播 ,达到了消灭丝虫病标准.结论单一针对病原的技术措施,能达到阻断班氏丝虫病传播,达到消灭班氏丝虫病的目的.

    作者:张小岚;张木生;汤凌全;郭星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硝苯地平缓、控释片含量

    目的研究硝苯地平缓、控释片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三种硝苯地平缓、控释片的含量.结果线性方程为 A=0.016007C+ 0.002392,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 101.5% ,RSD为 3.00%(n=15).结论该法操作简便,准确度高,重现性好,可做为硝苯地平缓、控释片的质量控制的方法.

    作者:叶俊鹏;黄培良;廖振尔;李碧虹;任斌;邓斌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日本血吸虫病山丘型疫区居民接触疫水方式的聚类分析

    目的对日本血吸虫病山丘型疫区居民接触疫水的方式进行分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随访收集居民接触疫水的情况,采用系统聚类法中样品聚类(Q型)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山丘型疫区居民疫水接触方式可被划分为 5类:洗餐具、洗工具、淘米洗菜为第一类;配农药和其它为第二类;洗手和洗衣为第三类;游泳和种田分别单列为第四、五类.结论这种分类的方法比较符合实际,在生物学上的解释也较为合理,从而简化了疫水接触调查中问卷的结构,使调查更为简便可行.

    作者:郭肖岩;何纳;姜庆五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性别、年龄及采血量与微丝蚴检出率的关系观察

    目的探索性别、年龄及采血量与检出微丝蚴率的关系,为血检诊断丝虫病提供依据.方法统计分析全民普查资料,揭示性别、年龄与人群微丝蚴率关系;以 60μ l和 120μ l血普查,了解两者差异,并对微丝蚴血症者采血 60μ l和 120μ l,了解其检出率.结果性别与微丝蚴检出率无关,人群微丝蚴率是随年龄增长而升高; 120μ l血的微丝蚴检出率显著高于 60μ l血量.结论丝虫病普查可从 3岁开始,特别不可忽视老年人的受检;诊断丝虫病血检以采血 120μ l为宜.

    作者:汤凌全;张小岚;张木生;郭星安;陈树培;黄焕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青蒿琥酯肌注与静注治疗无并发症恶性疟的随机比较

    目的比较青蒿琥酯肌注与静注治疗无并发症恶性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00例无并发症恶性疟病人随机分为青蒿琥酯肌注组和静注组,每组 50例,两组给药方案均采用 5d疗程成人总量 360mg.以治疗后病人退热时间、原虫转阴时间和原虫复燃率以及不良反应作为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和比较指标.结果青蒿琥酯肌注组与静注组平均退热时间分别为 22.5± 9.8h和 21.3± 10.5h,平均原虫转阴时间分别为 65.4± 12.5h和 68.5± 12.8h.追踪观察 28d原虫复燃率分别为 10.8%(4/37)和 9.1%(3/33).两组主要观察比较指标结果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少而轻微.结论青蒿琥酯肌注 5d疗程总量 360mg方案治疗恶性疟具有与同等剂量疗程的青蒿琥酯静注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符林春;郭兴伯;王新华;简华香;陈沛泉;李国桥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大鼠卡氏肺孢子虫包囊的二维数据分析

    目的探讨大鼠卡氏肺孢子虫包囊的形态学参数特征.方法采用图像分析仪测量大鼠感染的卡氏肺孢子虫包囊的长径、短径、周长、面积、等效直径、圆球度、体积等参数.结果长径大值 7.598μ m、小值 3.75μ m、平均 5.112μ m;短径大值 5.94μ m,小值 2.94μ m、平均 4.438μ m;周长平均值 16.234μ m;面积平均值为 17.696μ m2.结论本研究结果为比较不同宿主来源的卡氏肺孢子虫包囊提供了科学数据.

    作者:段义农;王建明;李荣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区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为了解广州市番禺区华支睾吸虫流行情况,于 2000年 6月~2002年 10月在番禺沙湾镇的紫坭村和石基镇的前锋村开展了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采用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粪便检查人群华支睾吸虫卵;华支睾吸虫感染者静脉采血作转氨酶、乙肝表面抗原、核心抗体检测和腹部 B超检查;开展中间宿主和保虫宿主调查.结果华支睾吸虫总感染率 13.7%.其中紫坭村感染率 18.2%;前锋村感染率 8.0%;男性感染率为 22.3%,女性感染率为 6.6%,以 20~50岁年龄组高.华支睾吸虫感染者 HBsAg阳性率为 20.9%,HBcAb阳性率为 40.3%; 42.4%感染者出现不同的肝胆道病变;在当地鱼塘的鱼苗中找到华支睾吸虫囊蚴;解剖当地犬、猫中,均发现华支睾吸虫成虫.结论番禺区是华支睾吸虫重点流行区之一,且华支睾吸虫已对当地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

    作者:刘小宁;冯月菊;任文锋;郭荣同;高雨藩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重症监护中心(ICU)医护人员SARS感染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 ICU 感染发生原因及影响因素,有效控制 ICU医护人员 SARS感染.方法采用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现场访谈、拍照的方式进行.结果 7家医院 ICU医护人员共感染 41例,占感染病例的 15.65%(41/262),罹患率为 13.53%(0~36.17%).ICU开中央空调和开窗通风,收治 SARS病人与医护人员感染发病有显著差异(X2=11.05,P< 0.005);开窗+空气除菌过滤、层流洁净、开空调+空气除菌过滤三者差异非常显著(χ 2=28.17,P< 0.005).收治 SARS中医医院与综合医院(含专科医院)医护人员发生感染不同,且存在显著差异(χ 2=11.55,P< 0.005).结论 ICU收治 SARS病人是容易导致医护人员发生感染的高危场所;保持 ICU的环境通风、做好个人防护是减少医护人员感染的关键措施.

    作者:邹钦;殷文武;杜琳;张贤昌;周端华;林伟生;王鸣;梁文佳;李灵辉;高立冬;周海;钟文龙;林锦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柔嫩艾美耳球虫GZ株λMzp5-7重组抗原的免疫保护性实验

    目的用柔嫩艾美耳球虫 (Eimeria tenella)孢子表面蛋白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产物免疫雏鸡,观察其诱导产生的免疫应答反应和对球虫攻击的保护性作用.方法重组抗原经肌肉注射菌体蛋白和口服工程活菌分别于 7、 14、 28日龄 3次免疫海兰小公雏,同时设菌体蛋白+小剂量活卵囊组、未免疫攻毒组、未免疫未攻毒组作对照,采用间接 ELISA法、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鸡体产生的免疫应答反应.于末次免疫后 2w(42日龄)用 5× 104个 E.tenella卵囊进行攻毒,观察其诱导产生的保护力.结果口服工程活菌组无论从卵囊记数、盲肠病变记分、相对增重、抗体产生水平以及细胞免疫水平上均优于其它免疫组.结论λ Mzp5- 7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产物对鸡柔嫩艾美耳球虫的攻击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

    作者:秦睿玲;张西臣;李建华;徐占云;尹继刚;扬举;张伟信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重组日本血吸虫32kDa蛋白和铁蛋白联合免疫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重组日本血吸虫 32kDa蛋白和铁蛋白联合免疫对感染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大量制备重组日本血吸虫 32kDa蛋白(rSjGST- Sj32)和铁蛋白 (GMCSF- SjFer) .48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 A,B,C,D 4组,每组 12只.B组和 C组分别为 rSjGST- Sj32和 GMCSF- SjFer免疫组,每鼠注射 50μ g重组蛋白加弗氏完全佐剂(FCA); D组为联合免疫组,每鼠注射 50μ g重组 32kDa蛋白和 50μ g铁蛋白的混合物加 FCA; A组为 FCA对照组.分别于 0、 2、 6w共免疫 3次.第 3次免疫后 2w,每鼠经腹部皮肤攻击感染 40± 1条尾蚴,感染后第 45天剖杀所有小鼠,比较各组间减虫率和鼠肝卵减少率.结果联合免疫组与 FCA对照组相比,获得了 36.53%的减虫率和 68.44%的每条雌虫肝组织产卵减少率,而单独 rSjGST- Sj32免疫组的减虫率及每条雌虫肝组织产卵减少率分别为 22.80%和 43.12%,均显著低于联合免疫组(P< 0.05及 P< 0.001);单独 GMCSF- SjFer免疫组分别为 21.05%和 41.91%,均显著低于联合免疫组(P< 0.05及 P< 0.001).结论 rSjGST- Sj32蛋白和 GMCSF- SjFer蛋白联合免疫可显著地提高这两种蛋白单独应用时的免疫保护作用.

    作者:罗永慧;易新元;曾宪芳;蔡春;张顺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变化后钉螺孳生可能性的研究

    目的研究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变化钉螺孳生的可能性,探讨钉螺在库区可能孳生的危险环境 ,并提出库区防止钉螺孳生的对策.方法湖北省宜昌市、重庆市万州区、江津市各选取一个生态观测点.模拟生态环境变化后库区淤积洲滩、移民点灌溉沟渠环境 ,开展钉螺生态学实验 ,并设立对照区.在实验室开展钉螺生存和繁殖实验,并收集库区气候、土壤等自然资料.结果生态环境变化后,库区适宜钉螺孳生.万州、江津观测点比宜昌观测点更适宜钉螺生存(P均 < 0.05).江津、万州观测点各实验区钉螺存活率仅少数月份在 50%以下,多数月份在 80%以上,宜昌观测点钉螺存活率相对较低,且随时间呈下降趋势.土壤湿度与钉螺存活率存在相关性(r=0.3712,P=0.002),土壤 pH值、有机质等指标都影响钉螺孳生.实验室结果表明库区土壤适宜钉螺生存,但比现场存活率低,且有幼螺孵出.结论模拟生态环境变化后库区条件,在灌溉沟渠、淤积洲滩环境下,钉螺可以生存繁殖,特别是万州、江津地区更适宜钉螺孳生.

    作者:王汝波;徐兴建;肖邦忠;魏凤华;吴晓华;周晓农;郑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抗日本血吸虫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和初步应用

    目的探索大规模制备抗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体的新途径.方法以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的脾细胞为源,构建抗日本血吸虫噬菌体单链抗体库,并对该抗体库进行了富集、筛选和鉴定.同时,用从抗体库制备的可溶性单链抗体对病人血清进行了检测.结果构建的噬菌体抗体库库容为 1.07× 106cfu.筛选获得 2个特异性阳性克隆.这两株克隆表达的单链抗体用于血吸虫病人血清检测的结果为:(1)以其中一株单链抗体检测急性病人的敏感度为 60%,检测慢性病人的敏感度为 36.7%,特异度为 90%.(2)将两株单链抗体混合后检测急性病人的敏感度为 75%,检测慢性病人的敏感度为 56.7%,特异度为 85%.结论首次成功地构建了抗日本血吸虫噬菌体单链抗体库,并从中筛选制备了能有效检测血吸虫病患者血样中的循环抗原的单链抗体.

    作者:陈代雄;詹希美;何蔼;李卓雅;张瑞琳;孟锦绣;曹爱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深圳市SARS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目的描述深圳市 SARS的流行病学特点,为进一步制定预防控制对策提供信息支持.方法通过对医院收治的 53例病人进行病例汇总及流行病学调查,描述流行概况.结果深圳市 53例 SARS患者男比女为 1.4∶ 1,20~40岁的有 29人(54.7%).2、 3月为发病高峰期;发病地点罗湖区及福田区各为 19、 20例;发病职业分布无差异.53例中 30人(56.6%)有接触史或 /及去广东其他城市、香港旅游史,其中于医院接触而发病的有 9例(17.0%).53例中有 5个家庭发生家庭聚集病例,2个单位出现群发病例,共累及 21人(39.6%),死亡 2人.深圳医护人员无一人发病.结论此次 SARS于深圳流行过程中,以青壮年发病多见,男性发病稍多,发病地点多为人口密集的商业区,多有接触史或 /及旅游史,呈家庭聚集及单位群发的特点.严格实行消毒隔离措施,并坚持服用病毒唑等抗病毒药物可有效防止 SARS在医院内的传播.

    作者:袁静;胡毅文;蒋小玲;周伯平;骆子义;马汉武;王召钦;张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美托洛尔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浆TNF-α水平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治疗对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及其 TNF-α与心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 43例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美托洛尔治疗组,予以药物干预 4w,放免法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浆 TNF-α水平,正常对照组 30例,同时检测血浆 TNF-α水平.结果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血浆 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1),且在心衰组血浆 TNF-α水平与临床心功能分级呈明显的正相关(P< 0 .01).心衰患者经美托洛尔治疗后血浆 TNF-α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 0.05),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浆 TNF-α水平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血浆 TNF-α升高,且与心衰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说明 TNF-α参与了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美托洛尔能显著降低心衰患者 TNF-α水平,可能是其治疗 CHF有益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刘媛;余细勇;林秋雄;单志新;杨敏;钱忆之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霍乱弧菌散发菌株的耐药遗传分析

    目的研究霍乱散发菌株的耐药性与耐药携带基因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药敏实验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 40株霍乱散发菌株的耐药性分布情况,提取菌株质粒,检测Ⅰ类整合子基因片段,分析其在不同血清群的分布及耐药性的遗传机制.结果霍乱散发菌株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对链霉素、卡那霉素、磺胺嘧啶、甲氧苄胺嘧啶 /磺胺嘧啶、庆大霉素、副粘菌素、氯霉素、甲氧苄胺嘧啶和四环素等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在耐药菌株中检测到不同大小的质粒,其分布在 O1和 O139群无差异,Ⅰ类整合子在 O139群霍乱弧菌中分布多于 O1群.结论霍乱散发菌株耐药性与耐药质粒和 /或 I类整合子的作用密切相关.

    作者:洪帮兴;张世英;司徒潮满;林奕芝;钟跃星;侯红斌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HCVC区与HBc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及鉴定

    目的 HCV C119与 HBc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与鉴定.方法 PCR扩增 HCV C1~119编码序列并取代 HBc脊区基因,杂合 HBc基因定向克隆至 pET28b+ NheⅠ /XhoⅠ位点,经双酶切及核酸序列测定筛选、鉴定阳性克隆.工程菌 BL21(RIL)- pET28- BCc经 IPTG诱导后,10% SDS- PAGE电泳及 Western blot检测、鉴定目的蛋白.结果重组子经 NheⅠ /XhoⅠ双酶切获得约 880bp目的基因片段,DNA序列测定证实 HCV C119基因正确插入并取代 HBc脊区基因,杂合基因与 HBV adr亚型及 HCV日本株相应序列同源性超过 97%,工程菌 BL21(RIL)- pET28- BCc经 IPTG诱导后表达约 33kDa目的蛋白,并与 HCV血清呈阳性反应.结论正确克隆、表达了 HCV C119与 HBc融合蛋白 pBCc.

    作者:刘朝霞;田泽维;张彦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我国主要传疟媒介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及传疟作用

    本文对我国主要传疟媒介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及传疟作用进行了简要综述,对指导各级卫生部门进行疟疾的防治、控制疟疾爆发流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潘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全蝎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

    本文通过对中药全蝎的传统应用及现代对全蝎的成份分析、主要成份的药理作用、蝎毒对体内外癌细胞的抑杀实验,以及应用全蝎治疗各种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观察,证明全蝎是一种安全、疗效确切的天然药物,为进一步研究蝎毒治疗恶性肿瘤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作者:刘玉清;洪澜;吴宏美;吕增春;范景利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浅谈喹诺酮类抗菌药的ADR及联用与禁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目前,喹诺酮类抗菌药应用非常广泛,本文阐述了其不良反应 (ADR)及联用与禁忌,为其合理应用提供重要信息.

    作者:李小玲;卢震海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周期的影响

    人巨细胞病毒分布广泛,多数人有感染史,对免疫低下者可引起致命性感染,对孕妇则严重影响妊娠结局.该病毒的致病机制有很多方面,对宿主细胞周期的干扰是近年的研究热点,即通过作用于细胞生长的数条调节通路和多个调控点,使宿主细胞周期进程发生障碍,合成的相关功能蛋白质被病毒利用,导致感染进展.本文将人巨细胞病毒对宿主细胞周期主要调节通路及调控点的作用作简要综述.

    作者:陈敦金;赵杨;闻良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二十一世纪医学人才素质教育模式探讨

    要培养二十一世纪需要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关键是实施素质教育,更新教育理念,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加强医科与文、理、工科的结合,建立新的教学体系,加强人文教育,促进文、理科教育与医科教育的结合,形成新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夏超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心得体会

    本文阐述留学生在医学微生物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语言和学习方法等普遍问题,从教学实践中探索解决这些影响学习的问题和探索提高他们学习效果的方法.

    作者:黄俊琪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网络型多媒体CAI课件的特性及其在人体寄生虫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网络型多媒体课件在教学应用中的特性以及<人体寄生虫学>教学网页的制作方法.方法利用 Dreamweaver 4.0创作开发网页;用 Adobe Photoshop 6.0对图片进行优化处理;用 Fireworks 4.0和 Flash 5.0制作动画.结果制成了讲解<人体寄生虫学>中昆虫蛛形纲各虫种的网络型多媒体 CAI课件,同时配有练习题和答疑以帮助学生复习.结论布局合理是网页设计的关键,其次还应注意文字排版、图片的应用和色彩的设计等.

    作者:王玲;郑小英;詹希美;潘实清;吴瑜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