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30岁.胸背部疼痛3个月余伴双下肢麻木半个月,MRI示T2~4椎体平面椎管内占位,于2001年7月6日在全麻下行T2~4椎管内硬膜下髓外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为髓内星形细胞瘤(Ⅱ级交界性).术后3周行放疗,靶区包括T1~5,剂量44Gy分22次4.2周完成.放疗后胸背部疼痛及双下肢麻木明显减轻,每3个月复查MRI未见异常.2002年9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阵发性疼痛及触电感.MRI示T12~L1椎体平面椎管内占位,L5~S1椎管内见3个大小不一结节状块状信号.于10月9日行T12~L1肿瘤摘除术,L5~S1椎管内病灶小(大1.0 cm×0.9 cm×1.3 cm)未行手术.术后病理光镜下细胞形态属小圆型,胞浆透明,瘤细胞密集排列成片,有核仁及核分裂相;LCA、CD99、GFAP均阴性,建议做进一步免疫组化患者未接受.
作者:艾毅钦;王枫;潘志荣;黄粤;杨永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肝门部胆管癌或称高位胆管癌是指发生于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的恶性肿瘤,左右肝管汇合部的恶性肿瘤又称为Klastin瘤,占肝外胆管癌(extrahepatic bile duct cancer,EHBDC)的58%~75%[1].目前手术切除仍是其根治的惟一方法.由于其发病隐匿,确诊时多为晚期,以及肝门部特殊的解剖关系,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切除率及切净率均较低[2].放射治疗以往多用于无法切除、复发患者的姑息性治疗,由于治疗增益有限,故认为胆管癌具有放射抗拒性.近10余年来,随着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技术方法的改善,放射治疗设备更新及技术方法的提高,放射治疗在肝门部胆管癌治疗中的应用亦增多,笔者就近10余年来的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孟岩;张柏和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新研制的放射增敏剂在完成临床前药理、毒理和药代动力学研究后,能否进行临床试验以及是否被批准为药物在临床应用,都必须通过每一国家权威机构的审批.如我国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美国的食品药品管理局等.经审批后,对一些被认为有临床应用前景的放射增敏剂必须通过临床试验,对其毒性和疗效做出正确评价.抗肿瘤新药临床试验的对象为患者,需设计严格的临床试验方案,并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新药的临床试验一般分为4期.
作者:沈瑜;董秀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评价肾细胞癌术后放疗的疗效和预后因素.方法对90例无远地转移的手术后肾细胞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Ⅰ、Ⅱ、Ⅲ、Ⅳ期分别为27、18、35、10例.52例接受术后常规分割放疗(放疗组),采用前后野或侧斜野照射,中位剂量为50Gy.38例未接受术后放疗(手术组)结果5、10年总生存率放疗组分别为75%、60%,手术组分别为50%、40%(P=0.000).放疗组和手术组Ⅰ、Ⅱ、Ⅲ、Ⅳ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和67%、71%和55%、65%和47%、43%和0%.局部复发12例中肾床3例,同侧肾门淋巴结6例,两者同时存在3例.手术组局部区域复发率为28.9%,放疗组复发率为1.9%(P=0.001).放疗组和手术组Ⅲ期患者复发率分别为5%、33%.放疗组中1例在放疗后1年出现小肠梗阻(保守治疗8年后手术解除梗阻).Cox多因素分析提示淋巴结有无转移、卡氏评分、术后放疗、有无症状、术后残留是总生存率的预后因素.结论放疗能减少肾细胞癌术后复发,尤其在Ⅲ期患者中放疗对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均有益处.放疗应选择复发危险大的患者,放疗计划必须合理设计.淋巴结有无转移、卡氏评分、术后放疗、有无症状、术后残留为预后因素.1997年的TNM分期比Robson's分期更适于临床运用.
作者:周卫兵;叶定伟;冯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近10年来,三维适形放疗(3DCRT)在临床肿瘤治疗方面取得很大进展,笔者的研究旨在为早期非手术小细胞肺癌治疗提供一些经验和借鉴
作者:徐刚;韩青云;谭蓉;吴福勇;孙成;赵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验证PET-CT同机融合的精度并实际应用于患者,为放疗的PET-CT定位及靶区勾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用不同浓度的18FDG灌注体模上的标志点和不同尺寸的圆柱体,PET和CT以层厚4mm扫描后的影像传输至eNTEGRA工作站和放疗计划系统(TPS)工作站,进行图像融合和三维重建,在PET和CT影像上测量标志点之间的距离和PET-CT的融合误差.用扣除一定比例像素值的方法测量圆柱体的PET影像体积和CT影像体积,并把两者进行比较,同样的方法应用于1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10个肿瘤体积测量.结果eNTEGRA和TPS工作站有良好的长度线性,但后者的图像融合误差明显大于前者.不同体积肿瘤、不同浓度18FDG需采用不同的像素值扣除比例.圆柱体和10个肿瘤PET影像体积和CT影像体积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PET-CT同机融合的精度完全符合放疗的临床要求,扣除一定比例像素值的方法可用于PET影像的肿瘤范围的勾画.
作者:王学涛;于金明;杨国仁;巩合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肿瘤之一,手术治疗目前仍然是胶质瘤常用的也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要做到完全切除肿瘤很不容易,术后复发率高.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和适形调强放射治疗对手术残留或不能手术的患者在一段时间内可起到控制局部肿瘤生长和缓解症状的作用,但放射治疗前的精确定位非常重要.影像学确定胶质瘤范围是以SE T1WI病灶强化区作为肿瘤边界的,此方法是基于病灶区的血脑屏障遭受严重破坏情况下的.但肿瘤强化边缘并不总是代表肿瘤累及的确切范围,因为脑肿瘤尤其是胶质瘤其浸润的邻近组织区域通常不强化,这无疑将导致低估病灶范围[1];而SE T2WI高信号区内至少有一部分是由肿瘤浸润所致,但受肿瘤周围组织水肿的影响,此法易于导致高估肿瘤范围[2].近年来,国内外已利用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实现对胶质瘤的诊断,但对胶质瘤(特别是非强化胶质瘤)与瘤周水肿分界的研究甚少.以下笔者对近年胶质瘤的MRS研究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于同刚;戴嘉中;冯晓源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41例原发肠道淋巴瘤的治疗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原发肠道淋巴瘤,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弥漫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原发部位为回盲部23例,升结肠10例,回肠4例,空肠1例,直肠3例.临床分期为Ⅰ期25例,Ⅱ期13例,Ⅲ期3例.2例肠镜活检,39例接受手术治疗.32例手术完整切除,7例大体残留.1例手术大体残留未做任何辅助治疗,8例大体残留或活检术后接受放疗或(和)化疗(不全切术+放化疗),13例单纯根治术(单纯手术),19例根治术后接受放疗或(和)化疗(全切术+放化疗).结果全组患者的5、10年生存率分别为51.9%、44.5%.5、10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43.5%、38.7%,放疗和化疗均能显著提高无瘤生存率(P=0.012,P=0.019).单纯手术组的5年无瘤生存率为17.6%,明显低于全切术+放疗或化疗组的52.7%和不全切术+放疗或化疗组的57.1%(P=0.002).结论建议对原发肠道淋巴瘤采用综合治疗.
作者:王淑莲;刘新帆;李晔雄;顾大中;钱图南;余子豪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同期小野补量放疗技术在肢体软组织肉瘤治疗中的作用及疗效.方法86例肢体软组织肉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5例和对照组41例.研究组大野45~50 Gy/4.5~5.0周,小野20~30Gy/3~4周,每天2个野轮照,间隔6 h以上;对照组大野45~50Gy/4.5~5.0周后缩野加量20~30Gy/2~3周.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6%和85.4%、86.7%和72.9%、73.3%和65.0%(P>0.05);1、3、5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4.4%和9.8%、8.9%和26.8%、13.3%和32.6%(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急、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慢性放射性皮下组织损伤发生率分别为60.0%和41.5%、80.0%和63.4%、77.8%和65.9%(P>0.05).结论同期小野补量照射技术不增加放射性损伤,但能明显降低局部复发率、提高生存率.
作者:贺方学;李为路;黄丙俭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三维适形放疗基本的要求是精确勾画大体肿瘤体积(GTV).然而,就目前的诊断技术而言,在平扫CT图像上很难将肿瘤与周围软组织完全分开],在肺癌中,向着肺门区方向差异大,主要原因是肺门区的血管等软组织与肿瘤分界不清.即使参考影像诊断资料,也可提供不准确信息.在胸部增强定位CT图像上勾画靶区可提高与心血管临近GTV的准确性,且该方法花费低,容易实施.然而在目前应用的治疗计划系统中,剂量计算与CT值相关,因而在增强CT图像上设计治疗计划,造影剂引起的CT值改变将影响剂量计算结果.
作者:杨焕军;蒋国梁;傅小龙;钱浩;陈兰飞;丘健建;王孝深;梁世雄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近年来为提高食管癌放疗疗效,许多学者在放疗同时联合化疗,提高了生存率[1].为探讨放疗联合PF方案同步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治疗价值,笔者自1997年8月至1999年6月对120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组研究,一组60例行放疗配合PF方案同步化疗(综合组),一组60例行单纯放疗(单放组).
作者:王新强;程秀祯;王世伟;代培永;林祥来;杨怀泮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加速器在运行过程中,某些部件会产生很大的热量,为了确保加速器正常工作,必须把热量排放出来并保持温度相对恒定.因此,冷却系统是非常重要和必不可少的.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ELEKTA Precise三光子医用直线加速器外循环水冷却系统存在一些可改进之处,现将改进方法作一些介绍.
作者:陶环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评价诱导化疗加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92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单纯3DCRT组(RT组50例)和诱导化疗与3DCRT联合组(CMT组42例).CMT组在3DCRT治疗前给以2~4个疗程铂类为主的化疗.结果全组中位总生存期15个月,RT组中位总生存期12个月,CMT组18个月(P=0.014).1年生存率RT组为48.6%,CMT组为71.2%(P=0.004),2年生存率RT组为20.8%,CMT组为37.6%(P=0.041).两组毒副反应相似,患者均能耐受.结论诱导化疗加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晚期NSCLC可延长生存期,但并不增加放射副反应.
作者:郑爱青;于金明;赵献光;王学涛;韦光胜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从1968年首次报道的放射增敏剂临床随机研究结果至1995年的近30年间共有83个有关放射增敏剂的临床随机研究,病例数超过1万,经荟萃分析表明能提高一部分患者的肿瘤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1].但是总的来说,放射增敏的疗效仍不尽人意,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因为可能在应用放射增敏剂前,没有评估每个个体肿瘤是否有乏氧细胞,从而使一部分没有含明显乏氧细胞的肿瘤也得到了没有价值的治疗[2].另外,对肿瘤内乏氧严重程度的评估也很重要.已有研究表明轻中度乏氧(氧浓度约在2.5%~0.5%之间)对肿瘤分次放射治疗疗效的影响明显超过重度乏氧(氧浓度约在0.1%左右),这是因为重度乏氧的肿瘤细胞自发性死亡的可能性较大[3].因此,在前期开发和临床应用有效的放射增敏剂之前,如何准确而客观地检测肿瘤内的乏氧程度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陆雪官;冯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作者:董秀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张口功能锻炼对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张口困难的防治效果.方法根据85例根治性放疗的鼻咽癌患者功能锻炼执行情况分为指导组和对照组.指导组在放疗开始后即在医护人员的指导和监督下按一定的时间和强度进行张口功能锻炼;对照组在无具体指导和监督下完成张口功能锻炼.在放疗前、放疗结束后1~19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的门齿距进行测量.结果指导组放疗后张口缩小的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0.67±0.65)、(1.62±0.79)cm(P<0.01).结论张口功能锻炼可有效地降低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张口困难的发生率并减轻其程度.良好的指导和监督对提高功能锻炼的效果是必需的.
作者:赵京文;高黎;黄晓东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自1997年1月至2001年3月对102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前瞻性非随机分组研究,经肝动脉栓塞化疗组(TACE)60例,经肝动脉栓塞化疗结合放疗组(TACE+RT)42例,随访已3年(随访率93.0%),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兰东强;巩湘浩;魏新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结合目前郎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LCH)研究进展,探讨LCH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复发以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4年收治的LCH 55例,年龄2~67岁,男47例,女8例.单器官系统受侵40例,多器官系统受侵15例.治疗以手术切除和放疗为主,手术为部分或全部切除病灶,放疗为受累野照射(中位剂量30Gy).结果LCH以头颈部软组织受侵多见(占63.6%),骨次之(占23.6%).骨受侵率在≤15岁组和>15岁组分别为66.7%和11.6%(P<0.01).5、10年总生存率均为100%,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0.9%、58.4%.5年无病生存率在≤15岁组和>15岁组分别为58.3%和74.4%(P=0.830),单器官系统受侵组和多器官系统受侵组分别为75.0%和60.0%(P=0.130).总复发率为43.6%,2/3在5年内复发,其中新病灶占75%.结论LCH并非儿童特发;头颈部为LCH好发部位;其骨受侵率与年龄相关;复发率较高;但无危险器官受侵的预后良好.
作者:刘跃平;曲媛;高黎;刘新帆;徐国镇;李素艳;蔡伟明;肖建平;李晔雄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通过早期乳腺癌保乳治疗和改良根治术的比较,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治疗后的疗效、美容效果和心理变化等问题.方法对68例早期乳腺癌行保乳治疗(本院手术和放化疗59例,外院手术本院放化疗的9例),并与同期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76例早期乳腺癌行对比研究.保乳治疗的全部病例均为女性,年龄范围为28~62岁,平均年龄44.5岁.按全国乳腺癌协作组标准选择病例.保乳术后常规行全乳腺放疗和瘤床加量.改良根治术患者年龄25~68岁,平均47.6岁.改良根治术后放疗的范围根据肿块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决定.采用CAF方案化疗.ER/PR阳性的患者均给予口服三苯氧胺内分泌治疗.对68例保乳治疗和76例改良根治术患者的心理变化、性生活和婚姻稳定情况也进行了通信或问讯调查.结果68例保乳治疗患者无局部复发病例,3例出现远处转移(1例为骨转移,1例为骨、肝、肺多发转移,1例为肺、肝转移).美容效果良好者91.2%,一般者5.6%,差者2.9%.76例改良根治术病例无局部复发,4例出现远处转移(2例为骨转移,1例为脑转移,1例为多发脏器转移).两个组的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P=0.813).结论早期乳腺癌保乳治疗的疗效与改良根治术基本相同,美容效果和心理的恢复优于改良根治术,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作者:杜向慧;王跃珍;吴列;朱远;杨红健;邹德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早期食管癌的放疗疗效.方法17例早期食管癌经内窥镜及碘染色确诊,并经活检病理证实.6 MV X线3个野外照射,先常规分割30Gy,15分次,3周完成;复位后行后程加速超分割照射,1.5Gy/次,2次/d,间隔6h以上,共20~24Gy,14~16分次,9~10 d完成.生存率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结果17例早期食管癌放疗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6%、66%.病变长度≤3 cm的5年生存率为100%,>5 cm的为49%(P=0.111).病变厚度≤5 mm的5年生存率为100%,>5mm的为45%(P=0.102).结论早期食管癌放疗是有效的方法,照射野大小应根据内窥镜及碘染色所确定的病变范围而定;常规分割30Gy15分次3周+后程加速超分割20~24Gy14~16分次9~10 d照射是可行的.
作者:麻国新;周道安;韩春;郑风群;万欣;万钧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