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岩;张柏和
患者女,67岁.因咳嗽、咳痰伴胸痛1个月余,在当地医院经对症治疗后无好转于2003年2月下旬来我院就诊.
作者:刘丽;丁巍;蔡凯;周卫红;王晓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通过早期乳腺癌保乳治疗和改良根治术的比较,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治疗后的疗效、美容效果和心理变化等问题.方法对68例早期乳腺癌行保乳治疗(本院手术和放化疗59例,外院手术本院放化疗的9例),并与同期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76例早期乳腺癌行对比研究.保乳治疗的全部病例均为女性,年龄范围为28~62岁,平均年龄44.5岁.按全国乳腺癌协作组标准选择病例.保乳术后常规行全乳腺放疗和瘤床加量.改良根治术患者年龄25~68岁,平均47.6岁.改良根治术后放疗的范围根据肿块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决定.采用CAF方案化疗.ER/PR阳性的患者均给予口服三苯氧胺内分泌治疗.对68例保乳治疗和76例改良根治术患者的心理变化、性生活和婚姻稳定情况也进行了通信或问讯调查.结果68例保乳治疗患者无局部复发病例,3例出现远处转移(1例为骨转移,1例为骨、肝、肺多发转移,1例为肺、肝转移).美容效果良好者91.2%,一般者5.6%,差者2.9%.76例改良根治术病例无局部复发,4例出现远处转移(2例为骨转移,1例为脑转移,1例为多发脏器转移).两个组的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P=0.813).结论早期乳腺癌保乳治疗的疗效与改良根治术基本相同,美容效果和心理的恢复优于改良根治术,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作者:杜向慧;王跃珍;吴列;朱远;杨红健;邹德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评价诱导化疗加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92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单纯3DCRT组(RT组50例)和诱导化疗与3DCRT联合组(CMT组42例).CMT组在3DCRT治疗前给以2~4个疗程铂类为主的化疗.结果全组中位总生存期15个月,RT组中位总生存期12个月,CMT组18个月(P=0.014).1年生存率RT组为48.6%,CMT组为71.2%(P=0.004),2年生存率RT组为20.8%,CMT组为37.6%(P=0.041).两组毒副反应相似,患者均能耐受.结论诱导化疗加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晚期NSCLC可延长生存期,但并不增加放射副反应.
作者:郑爱青;于金明;赵献光;王学涛;韦光胜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肝门部胆管癌或称高位胆管癌是指发生于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的恶性肿瘤,左右肝管汇合部的恶性肿瘤又称为Klastin瘤,占肝外胆管癌(extrahepatic bile duct cancer,EHBDC)的58%~75%[1].目前手术切除仍是其根治的惟一方法.由于其发病隐匿,确诊时多为晚期,以及肝门部特殊的解剖关系,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切除率及切净率均较低[2].放射治疗以往多用于无法切除、复发患者的姑息性治疗,由于治疗增益有限,故认为胆管癌具有放射抗拒性.近10余年来,随着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技术方法的改善,放射治疗设备更新及技术方法的提高,放射治疗在肝门部胆管癌治疗中的应用亦增多,笔者就近10余年来的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孟岩;张柏和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鼻咽低分化癌肺转移患者的治疗结果,寻求较为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对60例鼻咽癌肺转移的患者进行肺转移发生情况、治疗方式、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及不同治疗方式对预后影响的分析.肺转移治疗方式包括单纯化疗;局部小野照射;全肺照射+局部小野补量;全肺照射+局部小野放疗+化疗.化疗方案主要为顺铂+氟尿嘧啶+平阳霉素,全肺照射单次剂量100~150 cGy,总剂量18~21Gy;肺转移灶补量至50~60Gy,均为未校正剂量.结果鼻咽癌肺转移多为肺内多发转移,占肺转移的81.7%.45%患者在整个病程中合并其他脏器转移.肺转移后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35.0%、30.2%.放疗对肺转移病灶的近期疗效明显好于化疗(P=0.033).全肺照射+局部小野补量放疗后给予辅助化疗的综合治疗明显好于其他治疗方式(P=0.002).结论放疗是鼻咽癌肺转移病灶的有效治疗手段.对鼻咽局部无复发、肺内单发转移灶、不合并有其他脏器转移者,可先试行局部小野照射.对鼻咽局部无复发、肺内多发转移灶、不合并有其他脏器转移者,可行全肺照射+局部小野补量,然后给予全身化疗.对合并有其他脏器转移的,建议全身化疗.
作者:易俊林;徐国镇;高黎;黄晓东;李素艳;罗京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通过辐射人喉鳞癌细胞株Hep-2获得辐射耐受细胞株Hep-2R,建立一个放射敏感性研究的对比模型.方法用7线反复照射Hep-2细胞,建立辐射耐受细胞Hep-2R.成克隆实验法测定两株细胞不同剂量照射后的细胞存活分数,拟合细胞存活曲线比较两种细胞株的放射生物学参数.光镜、电镜、活细胞计数、染色体分析及流式细胞仪周期分布比较其生物学差异.结果经7个月辐射诱导得到了一个放射敏感性不同于亲本细胞株的Hep-2R细胞株,并已稳定传30代以上且辐射耐受性能稳定.其SF2=0.680、d0=3.24 Gy、Dq=1.90 Gy、N=1.80,而Hep-2细胞SF2=0.415、D0=2.06Gy、Dq=1.01 Gy、N=1.64.Hep-2R细胞形态及染色体数目发生了改变,群体倍增时间较亲本细胞延长.细胞周期分析显示G1期细胞增多,S、G2期细胞减少.结论通过辐射诱导可以从Hep-2细胞株得到辐射耐受细胞株Hep-2R,这种相同背景、不同放射敏感细胞株为进一步研究放射敏感性的分子机制提供了一个良好对比模型.
作者:骆志国;周福祥;周云峰;代静;谢丛华;刘诗权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肺部肿瘤在放疗中随呼吸运动和心脏搏动,其在三维空间的位置会随时间变化而改变.CT模拟定位的扫描方式是一种螺旋向前的断层扫描方式,它的影像只是反映肺部肿瘤在某一特定时间内所处的相对位置,不能反映肺部肿瘤全面的活动情况,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受到质疑[1];而门控技术及呼吸控制技术目前还没有在临床广泛应用.笔者通过应用两次肺部CT扫描方法及数字重建图像(DRR)片与射野片比较来探讨CT模拟定位对肺癌三维精确定位的可行性.
作者:姚原;吴国华;林清;夏士安;钱咏梅;舒忠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近年来为提高食管癌放疗疗效,许多学者在放疗同时联合化疗,提高了生存率[1].为探讨放疗联合PF方案同步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治疗价值,笔者自1997年8月至1999年6月对120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组研究,一组60例行放疗配合PF方案同步化疗(综合组),一组60例行单纯放疗(单放组).
作者:王新强;程秀祯;王世伟;代培永;林祥来;杨怀泮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同期小野补量放疗技术在肢体软组织肉瘤治疗中的作用及疗效.方法86例肢体软组织肉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5例和对照组41例.研究组大野45~50 Gy/4.5~5.0周,小野20~30Gy/3~4周,每天2个野轮照,间隔6 h以上;对照组大野45~50Gy/4.5~5.0周后缩野加量20~30Gy/2~3周.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6%和85.4%、86.7%和72.9%、73.3%和65.0%(P>0.05);1、3、5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4.4%和9.8%、8.9%和26.8%、13.3%和32.6%(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急、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慢性放射性皮下组织损伤发生率分别为60.0%和41.5%、80.0%和63.4%、77.8%和65.9%(P>0.05).结论同期小野补量照射技术不增加放射性损伤,但能明显降低局部复发率、提高生存率.
作者:贺方学;李为路;黄丙俭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张口功能锻炼对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张口困难的防治效果.方法根据85例根治性放疗的鼻咽癌患者功能锻炼执行情况分为指导组和对照组.指导组在放疗开始后即在医护人员的指导和监督下按一定的时间和强度进行张口功能锻炼;对照组在无具体指导和监督下完成张口功能锻炼.在放疗前、放疗结束后1~19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的门齿距进行测量.结果指导组放疗后张口缩小的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0.67±0.65)、(1.62±0.79)cm(P<0.01).结论张口功能锻炼可有效地降低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张口困难的发生率并减轻其程度.良好的指导和监督对提高功能锻炼的效果是必需的.
作者:赵京文;高黎;黄晓东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小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小肠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滤泡型裂细胞性2例,弥漫型裂细胞性7例,弥漫型裂-无裂细胞性5例,弥漫型无裂细胞性6例,免疫母细胞性1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2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9例,另有1例为T细胞淋巴瘤.Ann Anbor分期Ⅰ E期12例,ⅡE期15例,ⅣE期6例.手术治疗33例,29例行根治术,另4例行姑息性切除术.26例行术后放疗,移动条照射12例,全腹盆腔大野照射14例;中位总剂量2543.5 cGy.术后化疗33例,其中CHOP方案17例,COMP方案6例,COP方案3例,MINE方案2例,COPP方案3例,BACOP方案2例.结果5年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分别为48%和39%,中位值分别为47、23个月.各期的生存率分别为Ⅰ E期42%,ⅡE期67%,ⅣE期17%.结论小肠淋巴瘤多为ⅠE、ⅡE期,病理以中、高度恶性为主,治疗多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术后放疗及化疗可提高生存率.
作者:顾文栋;冯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患者男,17岁.右胸背部隐痛2个月,胸部肿物伴胸闷、气促1个月,无发热、咳嗽、疲乏、盗汗和咯血等症状.曾在当地医院就诊为右侧胸壁恶性肿瘤伴胸腔积液.
作者:张兴国;李辉;李道堂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加速器在运行过程中,某些部件会产生很大的热量,为了确保加速器正常工作,必须把热量排放出来并保持温度相对恒定.因此,冷却系统是非常重要和必不可少的.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ELEKTA Precise三光子医用直线加速器外循环水冷却系统存在一些可改进之处,现将改进方法作一些介绍.
作者:陶环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自1997年1月至2001年3月对102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前瞻性非随机分组研究,经肝动脉栓塞化疗组(TACE)60例,经肝动脉栓塞化疗结合放疗组(TACE+RT)42例,随访已3年(随访率93.0%),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兰东强;巩湘浩;魏新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三维适形放疗基本的要求是精确勾画大体肿瘤体积(GTV).然而,就目前的诊断技术而言,在平扫CT图像上很难将肿瘤与周围软组织完全分开],在肺癌中,向着肺门区方向差异大,主要原因是肺门区的血管等软组织与肿瘤分界不清.即使参考影像诊断资料,也可提供不准确信息.在胸部增强定位CT图像上勾画靶区可提高与心血管临近GTV的准确性,且该方法花费低,容易实施.然而在目前应用的治疗计划系统中,剂量计算与CT值相关,因而在增强CT图像上设计治疗计划,造影剂引起的CT值改变将影响剂量计算结果.
作者:杨焕军;蒋国梁;傅小龙;钱浩;陈兰飞;丘健建;王孝深;梁世雄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患者男,20岁.2003年8月发现左前上胸壁有一皮下结节,蚕豆大小,质硬,不活动,无压痛,未予重视.
作者:李明;肖素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结合目前郎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LCH)研究进展,探讨LCH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复发以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4年收治的LCH 55例,年龄2~67岁,男47例,女8例.单器官系统受侵40例,多器官系统受侵15例.治疗以手术切除和放疗为主,手术为部分或全部切除病灶,放疗为受累野照射(中位剂量30Gy).结果LCH以头颈部软组织受侵多见(占63.6%),骨次之(占23.6%).骨受侵率在≤15岁组和>15岁组分别为66.7%和11.6%(P<0.01).5、10年总生存率均为100%,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0.9%、58.4%.5年无病生存率在≤15岁组和>15岁组分别为58.3%和74.4%(P=0.830),单器官系统受侵组和多器官系统受侵组分别为75.0%和60.0%(P=0.130).总复发率为43.6%,2/3在5年内复发,其中新病灶占75%.结论LCH并非儿童特发;头颈部为LCH好发部位;其骨受侵率与年龄相关;复发率较高;但无危险器官受侵的预后良好.
作者:刘跃平;曲媛;高黎;刘新帆;徐国镇;李素艳;蔡伟明;肖建平;李晔雄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41例原发肠道淋巴瘤的治疗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原发肠道淋巴瘤,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弥漫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原发部位为回盲部23例,升结肠10例,回肠4例,空肠1例,直肠3例.临床分期为Ⅰ期25例,Ⅱ期13例,Ⅲ期3例.2例肠镜活检,39例接受手术治疗.32例手术完整切除,7例大体残留.1例手术大体残留未做任何辅助治疗,8例大体残留或活检术后接受放疗或(和)化疗(不全切术+放化疗),13例单纯根治术(单纯手术),19例根治术后接受放疗或(和)化疗(全切术+放化疗).结果全组患者的5、10年生存率分别为51.9%、44.5%.5、10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43.5%、38.7%,放疗和化疗均能显著提高无瘤生存率(P=0.012,P=0.019).单纯手术组的5年无瘤生存率为17.6%,明显低于全切术+放疗或化疗组的52.7%和不全切术+放疗或化疗组的57.1%(P=0.002).结论建议对原发肠道淋巴瘤采用综合治疗.
作者:王淑莲;刘新帆;李晔雄;顾大中;钱图南;余子豪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肿瘤之一,手术治疗目前仍然是胶质瘤常用的也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要做到完全切除肿瘤很不容易,术后复发率高.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和适形调强放射治疗对手术残留或不能手术的患者在一段时间内可起到控制局部肿瘤生长和缓解症状的作用,但放射治疗前的精确定位非常重要.影像学确定胶质瘤范围是以SE T1WI病灶强化区作为肿瘤边界的,此方法是基于病灶区的血脑屏障遭受严重破坏情况下的.但肿瘤强化边缘并不总是代表肿瘤累及的确切范围,因为脑肿瘤尤其是胶质瘤其浸润的邻近组织区域通常不强化,这无疑将导致低估病灶范围[1];而SE T2WI高信号区内至少有一部分是由肿瘤浸润所致,但受肿瘤周围组织水肿的影响,此法易于导致高估肿瘤范围[2].近年来,国内外已利用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实现对胶质瘤的诊断,但对胶质瘤(特别是非强化胶质瘤)与瘤周水肿分界的研究甚少.以下笔者对近年胶质瘤的MRS研究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于同刚;戴嘉中;冯晓源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