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蓉;吴令英;章文华;李洪君;李淑敏;刘丽影
膈肌平滑肌肉瘤临床上较少见,当瘤体向腹腔内生长时,会与肝脏紧密接触,影像学表现与肝占位很难区别.我们收治了1例影像学表现酷似肝脏肿瘤的膈肌平滑肌肉瘤患者,经过手术明确了诊断,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虎城;王红梅;许红兵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螺旋CT胆道造影术(SCTC)在疑诊为阻塞性黄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和限度.方法 59例临床疑诊为阻塞性黄疸患者行螺旋CT检查,有29例因血清总胆红素(T-Bil)>34 μmol/L,估计其胆道难以显影而被排除;另30例用50%胆影葡胺作为静脉胆道对比剂,进行SCTC.采用横断面图像、多平面重建和容积重建3种方法,分析胆管树显影分级(1~5级)、总分级(以同例3种方法中高级为准)与胆管阻塞程度和水平、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转氨酶(ALT)的关系以及图像质量.结果胆管树分级在横断面图像、多平面重建和容积重建3 种方法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性 (P>0.05),4级和5级之和分别占86.7%(26例)、73.3%(22例)和86.7%(26例);总分级与D-Bil、ALT、阻塞程度有相关性(rs=-0.719,-0.544,0.650),而与T-Bil和阻塞水平无相关性(rs=-0.253, 0.261);图像质量在横断面图像与多平面重建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34),图像质量很好者在横断面图像、多平面重建和容积重建中分别占93.3%(28例)、66.7%(20例)和70.0%(21例). 结论 SCTC在经选择的疑诊为阻塞性黄疸的患者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朱强;单军;郝纯义;邢宝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一、新辅助化疗的概念自20世纪70~80年代,大量的临床试验证实化疗能明显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后,化疗便成为浸润性乳腺癌的主要疗法之一,且多采用手术后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是指在局部治疗前先以全身化疗为第一步治疗,局部治疗(手术或加放疗)后继之完成全程化疗而言.与其同义词有preoperative chemotherapy、primary chemotherapy和induction chemotherapy等.
作者:张斌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改善和提高癌症患者生存质量已成为肿瘤治疗方案设计中日益受到重视的问题.临床医生在关注肿瘤局部的同时,更要顾全整个机体,包括患者的心理、精神及其社会适应能力,使患者和社会真正受益.中医药在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中有其独特的作用,我国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已有40多年历史.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疗效均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或单纯中医治疗.
作者:张蓓;胡丕丽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前放疗后病理反应与远期生存之间的关系,以及放射敏感性在食管癌放疗中的意义.方法 176例食管癌术前放疗后行肿瘤切除的患者,按放疗后肿瘤组织的病理反应分为轻、中、重度反应组,分析各组间的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并与191例单纯手术患者进行对照.结果 (1)重、中、轻度反应组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0.7%、46.4%和21.1%,重度反应组优于中度反应组(P=0.029),中度反应组优于轻度反应组(P=0.013).与单纯手术组的5年生存率(38.8%)比较,重度反应组优于单纯手术组(P=0.000),中度反应组稍优于单纯手术组(P=0.295),轻度反应组低于单纯手术组(P=0.034).(2)重、中、轻度反应组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5.7%、40.7%和18.7%,重度反应组优于中度反应组(P=0.029),中度反应组优于轻度反应组(P=0.018).与单纯手术组的5年无病生存率(33.3%)比较,重度反应组优于单纯手术组(P=0.000),中度反应组稍优于单纯手术组(P=0.23),轻度反应组低于单纯手术组(P=0.096).(3)重度反应组T4、N1、Ⅰ~Ⅱ期和根治切除的比例分别为9.8%、18.0%、90.2%和90.2%,中度反应组分别为20.3%、15.9%、79.7%和82.6%,轻度反应组分别为42.2%、 37.8%、53.3%和46.7%,单纯手术切除组分别为50.3%、40.8%、37.7%和77.5%,中、重度反应组均优于轻度反应组和单纯手术组(P<0.01),轻度反应组与单纯手术组相仿(P>0.05).结论食管癌术前放疗组中,肿瘤组织有重度放射反应的患者较单纯手术切除组的疗效得到了明显提高,中度反应组略改善,轻度反应组反而下降.这说明对放射不敏感的患者,术前放疗并无好处,甚至有害,提示在决定术前放疗前应该进行肿瘤放射敏感性预测,使治疗更个体化.
作者:欧广飞;汪楣;王绿化;殷蔚伯;谷铣之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原发性恶性骨肿瘤是儿童及青少年常见的骨疾患,好发于5~25岁儿童及青少年, 主要为骨肉瘤和尤文氏肉瘤.恶性骨肿瘤的早期诊断和彻底治疗一直是困扰骨科医生的难题,我们于 1997~2001年收治恶性骨肿瘤26例,重点分析了(骨后)板及骨(骨后)受累的影像学表现及特异性.
作者:陈金英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索晚期肝癌行同种原位肝移植的治疗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0年8月~2002年2月进行的36例肝移植的临床资料,对其中15例晚期肝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其中手术后出院的13例进行随访.结果 1年生存率85.7%(6/7),有1例6个月内因肝癌复发转移而死亡;至2002年2月,无瘤生存10例,长19个月,短5个月;带瘤生存2例,1例生存19个月,1例生存10个月.结论根据我国国情,只要患者经济状况允许,无肝外转移的晚期肝癌仍是目前我国肝移植的适应证.
作者:王德臣;宋世兵;袁炯;修典荣;朱建平;蒋斌;张同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肝细胞癌侵及门静脉主干或第一级分支形成门静脉癌栓时,常被认为癌肿晚期,不宜行手术切除,患者多于数月内死亡.近年来,我们对13例此类患者采用肝癌切除加门静脉内癌栓取出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余正平;张启瑜;徐正铿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cNOS)在正常肝组织、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肝癌的发生、血管生成、肿瘤细胞增殖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运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cNOS mRNA在20例正常肝组织、40例肝硬化、80例肝癌标本中的表达分布和定位情况;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测量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和细胞增殖指数.结果肝癌及非癌性肝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肝癌细胞及单核和(或)吞噬细胞上均可见有cNOS mRNA的表达.肝癌中癌细胞cNOS mRNA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肝硬化组织中的肝细胞(P<0.01),而正常肝组织中的肝细胞未见有cNOS mRNA的表达,肝癌、肝硬化中内皮细胞cNOS mRNA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P<0.01).肝癌组织中内皮细胞cNOS mRNA阳性表达者的MVD、细胞增殖指数明显高于阴性表达者(P<0.01,<0.05).肝癌中细胞增殖指数随着MVD的增大而增高(r=0.357 7, P<0.01),且有转移倾向的肝癌MVD和细胞增殖指数明显高于无转移倾向的肝癌(P<0.01,<0.05).单核和(或)吞噬细胞中cNOS mRNA表达在正常肝组织、肝硬化及肝癌之中未见明显差别,且与肝癌组织学分型、MVD、细胞增殖指数及转移无关. 结论肝癌细胞cNOS mRNA表达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及肿瘤性血管生成有关.
作者:黄清玲;郑大利;张声;林建银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评价浅表性膀胱肿瘤腔内手术的方法与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腔内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396例,其中180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216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汽化术(TVBT),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肿瘤复发率等进行比较.结果 TVBT组在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等方面明显优于TURBT组,且TVBT视野清晰,操作简便.两组在手术时间、肿瘤复发率方面无显著差别.结论 TVBT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和并发症少等优点,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和临床价值.
作者:王伟明;叶敏;陈建华;张良;孔良;朱英坚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患者女,50岁.因右乳单纯切除术后5 d入院.患者1年前发现右乳肿物,于当地医院手术切除,病理为纤维腺瘤.2个月前又发现肿物,且生长迅速.查体见右乳皮肤浅表静脉扩张,肿物位于外上象限,直径约10 cm,分叶状,光滑,活动,与皮肤和胸大肌无黏连,腋窝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超声见肿物内部回声不均匀,部分强回声,部分无回声,实性部分内有血流信号;X线表现为密度较高肿物, 边界清楚.2002年9月11日于外院行右乳单纯切除,术后5 d欲行腋窝清扫而入我院.复阅外院切片,镜下见肿瘤性成骨及成软骨成分,病理诊断为乳腺原发性骨肉瘤,不再行腋窝清扫.
作者:张涛;张保宁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口服氟铁龙和环磷酰胺联合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2000年6月~2002年6月口服氟铁龙和环磷酰胺联合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83例.平均化疗5个周期,中位数6个周期(2~6个周期).结果完全缓解 4例,部分缓解 34例,稳定 33例,进展12例,总有效率(CR+PR)45.8%,中位肿瘤进展时间6个月.主要毒性为恶心和呕吐,Ⅲ度恶心和呕吐发生率为2.4%(2/83),未发生Ⅳ度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轻微.结论口服氟铁龙和环磷酰胺联合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较好,使用方便,毒性反应轻,是治疗晚期乳腺癌的较好方案.
作者:徐兵河;张颖娟;郑晓;吴晴;伍晓汀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患者女,51岁.因发现双侧乳房肿块1个月于2001年12月28日住院.体格检查:双乳对称,未见皮肤红肿、皮下静脉怒张,右侧乳房外上象限2.5 cm×2.5 cm肿物,质硬,界限不清,轻触痛,活动差;左侧乳房中上可触及1.5 cm×1.5 cm肿物,质硬,界欠清,无触痛,活动差;左、右腋下均可触及0.5cm×0.5cm大小淋巴结各1枚,双侧锁骨上下均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辅助检查:肿物经针吸细胞学检查均找到癌细胞.右乳钼靶摄片可见右乳外上象限2 cm×1.5 cm肿块影,周边有毛刺,可见少量砂粒样钙化,右腋下可见1枚淋巴结显影.于2001年12月31日行双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病理报告:右乳为浸润性小叶癌,淋巴结第一水平0/9、第二水平1/3转移,ER(+)、PR(+);左乳为肌上皮癌,淋巴结第一水平0/10、第二水平0/1转移,ER(-)、PR(-).
作者:李海平;赵群;王小玲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复发性妇科肿瘤的治疗十分困难,尤其是某些良性或低度恶性的肿瘤复发后无放疗或化疗指征,手术切除可能是惟一的治疗选择.我们成功地为6例复发患者施行了盆、腹腔及阴道等部位复发肿瘤和受累器官的切除及功能重建,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章文华;吴令英;白萍;刘丽影;王桂香;马绍康;李晓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化疗药物诱导P388白血病细胞核因子-κB (NF-κB)活化与凋亡的关系,以及长春新碱(VCR)对它们的影响.方法采用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EMSA)检测细胞NF-κB活化水平;采用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和DNA电泳方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化疗药物诱导P388白血病细胞NF-κB活化与化疗药物诱导细胞凋亡有明显关系,0.1 μmol/L VCR不仅能显著抑制100 μmol/L阿糖胞苷(Ara-C)或100 μmol/L鬼臼乙叉甙(Vp-16)诱导的P388细胞 NF-κB活化(抑制率分别为52%和63%),而且增强它们诱导P388细胞凋亡的作用(凋亡增加率分别为89%和123%).P388细胞在接触化疗药物前, NF-κB亦有一定程度的活化.结论化疗药物诱导P388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同时,可活化NF-κB;VCR可通过抑制NF-κB活化,增强化疗药物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作用.
作者:许小平;史剑慧;李林;张宗梁;程文英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患者女,51岁.4个月前不明原因胸闷、心累,均在夜间出现,伴咳嗽、咳少量白色黏液痰,无其他不适.院外CT示右下肺块影.入院后纤维支气管镜显示,支气管黏膜炎症改变.入院检查:颈部无包块,CT示前中纵隔肿块,以畸胎瘤可能性大.
作者:杜淼;张哉根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患者男,39岁.因头痛头晕、精神异常6 d,发现肝占位性病变3 d入院.入院后复查全身CT示:肝右前叶一大小约10 cm×8 cm×6 cm的实性占位,右后颅窝一大小约3 cm×3 cm×3 cm低密度影,胸部CT未见异常.ECT全身骨扫描未发现有骨转移灶.
作者:刘兴国;李朝龙;王孟龙;张嘉林;潘军;林春水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国产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预防肿瘤化疗患者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双盲自身交叉对照研究方法,将试验药品和安慰剂分为A药和B药,入选患者随机分为AB组或BA组.在化疗结束后24 h开始用药,25 μg/kg体重,皮下注射,每日1次,连续用药7~14 d或至血小板计数≥300×109/L.结果有118例可评价疗效.rhIL-11可显著升高化疗后血小板低值和化疗第21天血小板值,升高幅度分别达60.7%和86.1%(P<0.001);治疗周期出现血小板减少(<100×109/L)的持续时间为1.0±2.0 d,而对照周期为6.9±5.4 d.主要不良反应为注射部位疼痛(24.6%)、红肿(16.1%)、硬结(11.9%)、结膜充血(16.1%)、水肿(8.5%)、心悸(6.8%)、乏力(5.1%)等,大都程度较轻,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rhIL-11具有明显的促血小板生成作用,可显著减少肿瘤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缩短血小板减少的持续时间.不良反应较轻且较易处理.
作者:储大同;徐兵河;宋三泰;毛雪华;焦顺昌;张爱莲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肾盂移行上皮癌是原发于肾盂黏膜上皮的肿瘤,占肾脏肿瘤的7%[1,2].静脉肾盂造影(IVP)、超声和螺旋CT是其常用的检查诊断方法.现就肾盂移行上皮癌的生长部位、病灶隆起高度等病理特点对这3种诊断方法的影响进行探讨.
作者:周建军;丁建国;周康荣;陈祖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年轻妇女卵巢上皮细胞癌的临床特点、生存率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985~1997年收治的455例卵巢上皮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利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比较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40岁组92例,>40岁363例.≤40岁组早期、高分化、黏液性癌所占比例明显高于>40岁组,浆液性癌、腹水、肿瘤残存所占比例低于>40岁患者,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40岁组和>40岁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79.5%和28.2%,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01).单因素分析两组间同一临床分期、组织类型、分级、肿瘤残存情况等显示,在相同情况下,≤40岁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40岁者.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肿瘤残存情况和年龄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40岁的卵巢上皮细胞癌患者,其早期、Ⅰ级、黏液性囊腺癌所占比例高,肿瘤残存小,腹水少,总的5年生存率高.临床分期、肿瘤残存情况、年龄是影响卵巢上皮细胞癌预后的独立因素.
作者:张蓉;吴令英;章文华;李洪君;李淑敏;刘丽影 刊期: 200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