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张蓓;胡丕丽

关键词:肿瘤/中西医结合疗法
摘要: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改善和提高癌症患者生存质量已成为肿瘤治疗方案设计中日益受到重视的问题.临床医生在关注肿瘤局部的同时,更要顾全整个机体,包括患者的心理、精神及其社会适应能力,使患者和社会真正受益.中医药在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中有其独特的作用,我国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已有40多年历史.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疗效均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或单纯中医治疗.
中华肿瘤杂志相关文献
  • 转入EGFR cDNA对bcl-2及Bax在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内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bcl-2及Bax 蛋白与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U87核基质的关系,以及导入EGFR cDNA对该蛋白在U87细胞内表达的影响.方法运用共振聚焦显微镜、Western杂交方法分析bcl-2、Bax蛋白与U87细胞核基质的相关性,以及将EGFR cDNA转入U87细胞后bcl-2及Bax表达的改变.结果 bcl-2位于细胞核基质的周边,Bax位于核基质内. 用Western杂交可在核基质蛋白内检测出一条26 000的bcl-2带及一条约66 000特异性Bax带.在EGFR cDNA转入的U87细胞中,Bax表达较对照组增强,而bcl-2的表达则较对照组减弱.结论 bcl-2及Bax蛋白是核基质相关蛋白. bcl-2及Bax基因可能参与EGFR cDNA所诱导的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的转化过程.

    作者:王子慧;于鼎;郝建中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早期乳腺癌根治术后不同剂量分割方案的放射治疗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根治术后或改良根治术后不同剂量分割放射方案的疗效.方法 367例早期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患者,根据术后放射治疗的不同剂量分割方案分为3组:常规分割组149例,2 Gy/次, 每日1次,每周5次,总DT 50 Gy;隔日照射组177例,3 Gy/次,每周3次,总DT 45 Gy;快速照射组41例, 第1天和第3天DT 5 Gy/次,第15天和第17天DT 6.5 Gy/次,总DT 23 Gy.共有257例接受了化疗和(或)内分泌治疗.结果全组5年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7.4%和89.6%.常规分割组、隔日照射组和快速照射组的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0.8%、86.5%和84.6%(P=0.16);局部区域复发率分别为2.7%、2.8%和2.4%,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隔日照射可取得和常规分割照射同样的疗效;快速照射缩短了疗程时间,其疗效和毒副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吴君心;惠周光;李晔雄;余子豪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

    一、新辅助化疗的概念自20世纪70~80年代,大量的临床试验证实化疗能明显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后,化疗便成为浸润性乳腺癌的主要疗法之一,且多采用手术后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是指在局部治疗前先以全身化疗为第一步治疗,局部治疗(手术或加放疗)后继之完成全程化疗而言.与其同义词有preoperative chemotherapy、primary chemotherapy和induction chemotherapy等.

    作者:张斌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原发性肝癌中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观察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cNOS)在正常肝组织、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肝癌的发生、血管生成、肿瘤细胞增殖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运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cNOS mRNA在20例正常肝组织、40例肝硬化、80例肝癌标本中的表达分布和定位情况;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测量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和细胞增殖指数.结果肝癌及非癌性肝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肝癌细胞及单核和(或)吞噬细胞上均可见有cNOS mRNA的表达.肝癌中癌细胞cNOS mRNA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肝硬化组织中的肝细胞(P<0.01),而正常肝组织中的肝细胞未见有cNOS mRNA的表达,肝癌、肝硬化中内皮细胞cNOS mRNA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P<0.01).肝癌组织中内皮细胞cNOS mRNA阳性表达者的MVD、细胞增殖指数明显高于阴性表达者(P<0.01,<0.05).肝癌中细胞增殖指数随着MVD的增大而增高(r=0.357 7, P<0.01),且有转移倾向的肝癌MVD和细胞增殖指数明显高于无转移倾向的肝癌(P<0.01,<0.05).单核和(或)吞噬细胞中cNOS mRNA表达在正常肝组织、肝硬化及肝癌之中未见明显差别,且与肝癌组织学分型、MVD、细胞增殖指数及转移无关. 结论肝癌细胞cNOS mRNA表达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及肿瘤性血管生成有关.

    作者:黄清玲;郑大利;张声;林建银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肱骨尤文氏肉瘤一例

    患者男,26岁.自觉左上臂疼痛,呈间歇状,局部有发热感.行理疗及对症治疗后,疼痛有所缓解.2周后出现持续性剧疼,局部出现肿块,左上臂局部肿胀,表面发红.查体:体温39.2℃,脉搏110次/min.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沉降率35 mm/h,WBC14.7×109/L.CT示左肱骨上段骨皮质呈锯齿状破坏,边缘模糊不清.松质骨内可见斑点状骨破坏和条斑密度增高影,外前方可见有软组织肿块影,境界欠清.CT诊断:左肱骨上段占位性病变(尤文氏肉瘤可能).

    作者:李湘军;王景爱;李湘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肝移植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初步报告

    目的探索晚期肝癌行同种原位肝移植的治疗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0年8月~2002年2月进行的36例肝移植的临床资料,对其中15例晚期肝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其中手术后出院的13例进行随访.结果 1年生存率85.7%(6/7),有1例6个月内因肝癌复发转移而死亡;至2002年2月,无瘤生存10例,长19个月,短5个月;带瘤生存2例,1例生存19个月,1例生存10个月.结论根据我国国情,只要患者经济状况允许,无肝外转移的晚期肝癌仍是目前我国肝移植的适应证.

    作者:王德臣;宋世兵;袁炯;修典荣;朱建平;蒋斌;张同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放射诱发的第二原发性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

    目的探索放射诱发的第二原发性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08例鼻咽癌患者因放射诱发的第二原发性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08例患者中,鳞状上皮癌43例,占39.8%;肉瘤类26例,占24.1%;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4例,占13.0%;腺样囊性癌12例,占11.1%;甲状腺乳头状腺癌8例,占7.4%;恶性黑色素瘤5例,占4.6%.手术治疗50例,放射治疗32例,全身化疗18例,诱导化疗并手术治疗8例.手术组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4.0%和36.0%,放疗组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34.4%和18.8%.结论放射诱发的第二原发性恶性肿瘤如具备手术适应证,应首选外科治疗.与治疗第一原发癌一样,积极治疗第二原发性恶性肿瘤同样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伍国号;陈福进;曾宗渊;李浩;林国武;宋明;魏茂文;许光普;杨安奎;陈文宽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肾盂移行上皮癌的病理特点对影像学诊断的影响

    肾盂移行上皮癌是原发于肾盂黏膜上皮的肿瘤,占肾脏肿瘤的7%[1,2].静脉肾盂造影(IVP)、超声和螺旋CT是其常用的检查诊断方法.现就肾盂移行上皮癌的生长部位、病灶隆起高度等病理特点对这3种诊断方法的影响进行探讨.

    作者:周建军;丁建国;周康荣;陈祖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临床意义

    乳腺癌手术通常要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这对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是必要的;如果患者没有腋窝淋巴结转移,是否需要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则值得商榷.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会使部分患者出现上肢淋巴水肿等并发症,而应用前哨淋巴结活检可以帮助医生判定是否需要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操作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作者:胡晓宁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LFH或LFPH方案治疗胃贲门癌及结直肠癌疗效评价

    目的回顾性分析羟基喜树碱(HCPT)、醛氢叶酸(LV)、5-氟脲嘧啶(5-Fu)及顺铂(DDP)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胃贲门癌及结直肠癌的近期疗效和耐受性.方法 65例胃贲门癌及大肠癌患者均接受了LFH或LFPH全身化疗,21 d为一周期,中位治疗周期为4周期.结果部分缓解(PR)17例,稳定(SD)31例,进展(PD)17例,总有效率(RR)为26.2%(17/65),临床受益率(CR+PR+SD)为73.8%(48/65).其中初治患者有效率(RR)为32.3%(10/31),复治患者有效率为20.6%(7/34),稳定率为47.7%(31/65).胃贲门癌初治患者有效率为33.3%(5/15),而复治患者有效率仍可达29.4%(5/17).中位生存时间(MST)为10个月,中位进展时间(MTTP)为8个月.主要毒性反应表现为口腔炎、恶心呕吐和白细胞下降,Ⅲ度以上毒性反应分别为10.8%、12.3%和6.2%.80%的患者有脱发,但无Ⅲ度以上脱发.结论 HCPT联合LV、5-Fu及DDP治疗晚期胃贲门癌及结直肠癌虽然疗效不高,但稳定率较高,且复治患者仍有较好疗效,特别是对胃贲门癌的疗效较好,毒性反应小,生活质量高,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晓东;沈琳;李燕;李洁;杨伯琴;金懋林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影像学表现酷似肝占位的膈肌平滑肌肉瘤一例

    膈肌平滑肌肉瘤临床上较少见,当瘤体向腹腔内生长时,会与肝脏紧密接触,影像学表现与肝占位很难区别.我们收治了1例影像学表现酷似肝脏肿瘤的膈肌平滑肌肉瘤患者,经过手术明确了诊断,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虎城;王红梅;许红兵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甲状腺腺叶切除切破胸膜顶一例

    患者女,52岁.因右颈前肿物5个月,音哑半个月来院就诊, 于2002年6月25日入院.查体:右颈前可触及9.0 cm×6.0 cm大小肿物,质硬,可随吞咽移动.颈部CT可见右侧甲状腺区有一明显占位性病变.

    作者:李正本;李庆宏;鲁克宇;于乾海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浅表性膀胱肿瘤的腔内手术治疗

    目的评价浅表性膀胱肿瘤腔内手术的方法与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腔内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396例,其中180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216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汽化术(TVBT),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肿瘤复发率等进行比较.结果 TVBT组在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等方面明显优于TURBT组,且TVBT视野清晰,操作简便.两组在手术时间、肿瘤复发率方面无显著差别.结论 TVBT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和并发症少等优点,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和临床价值.

    作者:王伟明;叶敏;陈建华;张良;孔良;朱英坚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临床研究进展

    乳腺癌是威胁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化疗和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主要的全身治疗手段,在复发转移乳腺癌的解救治疗和早期乳腺癌的辅助治疗中取得明确疗效.分子肿瘤学研究成果,又使分子靶向药物在乳腺癌治疗中取得显著疗效.赫赛汀(Herceptin)是针对癌细胞Her-2基因靶点的第一个分子靶向药物,为乳腺癌临床治疗带来了新的突破.

    作者:江泽飞;宋三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甲状腺乳头状腺癌合并甲状旁腺腺瘤原发性甲旁亢一例

    患者女,29岁.因颈部、胸背及四肢疼痛5年入院.查体:心率、血压正常,颈部未查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钙3.0 mmol/L(正常值2.1~2.7 mmol/L),血磷0.8 mmol/L(正常值0.6~1.6 mmol/L),PTH 44.7 pmol/L(正常值1.59~6.89 pmol/L),甲状腺功能检查无异常.

    作者:李茂德;何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人端粒酶催化亚基反义核酸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人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基因反义寡核苷酸(AODN)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系HEC-1A的生长抑制作用及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AODN对细胞增殖能力及细胞生长的影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定量端粒酶重复扩增法(TRAP)、Western blot 蛋白免疫印迹法和凋亡相关酶活性测定检测反义核酸对hTERT基因转录、蛋白表达、细胞端粒酶活性以及凋亡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低浓度hTERT基因AODN 能够下调HEC-1A细胞hTERT mRNA 含量,抑制细胞hTERT蛋白表达,下调端粒酶活性,并且激活凋亡相关酶Caspase-1和Caspase-3活性;其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有明显的时效性和剂量依赖性.结论 hTERT基因反义核酸能够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能力,有望成为内膜癌治疗的新方向.

    作者:陈学军;郑伟;王升启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上皮型钙黏素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和β-链接素基因突变对鼻咽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

    目的检测鼻咽原发癌和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上皮型钙黏素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和β-链接素基因第3外显子的突变,探讨鼻咽癌癌细胞早期发生组织侵袭和淋巴结转移的机制.方法采用DNA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DNA直接测序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21例鼻咽原发癌组织和21例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上皮型钙黏素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程度、β-链接素基因第3外显子的点突变以及β-链接素蛋白的表达差异性.结果 (1)21例鼻咽原发癌组织中,23.8%(5/21)的病例可以检测到上皮型钙黏素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而在21例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则有61.9%(13/21),二者差异有显著性 (P<0.01).(2)42例癌组织中,仅有3例(7.1%)检测到β-链接素第3外显子的3处点突变,分别为密码子37(TCT→GCT)、密码子41 (ACC→GCC)和密码子47 (AGT→ACT),但与癌细胞的侵袭转移无相关性(P>0.05).(3) β-链接素蛋白在鼻咽原发癌和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均有较高的表达量,其表达部位均为胞膜,未见到胞核表达者(P>0.05).结论 (1)鼻咽癌组织中,上皮型钙黏素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是导致上皮型钙黏素表达下调的主要原因,也可能是终造成癌细胞分离移动的决定因素.(2)β-链接素基因第3外显子的突变在鼻咽癌组织中属少见事件,可能仅是鼻咽癌癌变过程中的早期改变,对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不起主导作用.(3)β-链接素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以表达积聚为特点,并不是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关键因素.

    作者:李智;林素暇;梁英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改善和提高癌症患者生存质量已成为肿瘤治疗方案设计中日益受到重视的问题.临床医生在关注肿瘤局部的同时,更要顾全整个机体,包括患者的心理、精神及其社会适应能力,使患者和社会真正受益.中医药在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中有其独特的作用,我国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已有40多年历史.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疗效均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或单纯中医治疗.

    作者:张蓓;胡丕丽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年轻妇女卵巢上皮细胞癌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年轻妇女卵巢上皮细胞癌的临床特点、生存率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985~1997年收治的455例卵巢上皮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利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比较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40岁组92例,>40岁363例.≤40岁组早期、高分化、黏液性癌所占比例明显高于>40岁组,浆液性癌、腹水、肿瘤残存所占比例低于>40岁患者,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40岁组和>40岁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79.5%和28.2%,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01).单因素分析两组间同一临床分期、组织类型、分级、肿瘤残存情况等显示,在相同情况下,≤40岁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40岁者.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肿瘤残存情况和年龄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40岁的卵巢上皮细胞癌患者,其早期、Ⅰ级、黏液性囊腺癌所占比例高,肿瘤残存小,腹水少,总的5年生存率高.临床分期、肿瘤残存情况、年龄是影响卵巢上皮细胞癌预后的独立因素.

    作者:张蓉;吴令英;章文华;李洪君;李淑敏;刘丽影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外科手术治疗

    肝细胞癌侵及门静脉主干或第一级分支形成门静脉癌栓时,常被认为癌肿晚期,不宜行手术切除,患者多于数月内死亡.近年来,我们对13例此类患者采用肝癌切除加门静脉内癌栓取出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余正平;张启瑜;徐正铿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中华肿瘤杂志

中华肿瘤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