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林素暇;梁英杰
乳腺癌手术通常要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这对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是必要的;如果患者没有腋窝淋巴结转移,是否需要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则值得商榷.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会使部分患者出现上肢淋巴水肿等并发症,而应用前哨淋巴结活检可以帮助医生判定是否需要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操作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作者:胡晓宁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口服氟铁龙和环磷酰胺联合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2000年6月~2002年6月口服氟铁龙和环磷酰胺联合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83例.平均化疗5个周期,中位数6个周期(2~6个周期).结果完全缓解 4例,部分缓解 34例,稳定 33例,进展12例,总有效率(CR+PR)45.8%,中位肿瘤进展时间6个月.主要毒性为恶心和呕吐,Ⅲ度恶心和呕吐发生率为2.4%(2/83),未发生Ⅳ度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轻微.结论口服氟铁龙和环磷酰胺联合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较好,使用方便,毒性反应轻,是治疗晚期乳腺癌的较好方案.
作者:徐兵河;张颖娟;郑晓;吴晴;伍晓汀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患者女,50岁.因右乳单纯切除术后5 d入院.患者1年前发现右乳肿物,于当地医院手术切除,病理为纤维腺瘤.2个月前又发现肿物,且生长迅速.查体见右乳皮肤浅表静脉扩张,肿物位于外上象限,直径约10 cm,分叶状,光滑,活动,与皮肤和胸大肌无黏连,腋窝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超声见肿物内部回声不均匀,部分强回声,部分无回声,实性部分内有血流信号;X线表现为密度较高肿物, 边界清楚.2002年9月11日于外院行右乳单纯切除,术后5 d欲行腋窝清扫而入我院.复阅外院切片,镜下见肿瘤性成骨及成软骨成分,病理诊断为乳腺原发性骨肉瘤,不再行腋窝清扫.
作者:张涛;张保宁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一、新辅助化疗的概念自20世纪70~80年代,大量的临床试验证实化疗能明显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后,化疗便成为浸润性乳腺癌的主要疗法之一,且多采用手术后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是指在局部治疗前先以全身化疗为第一步治疗,局部治疗(手术或加放疗)后继之完成全程化疗而言.与其同义词有preoperative chemotherapy、primary chemotherapy和induction chemotherapy等.
作者:张斌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医师对患者的治疗方案应该是针对每一个患者的具体病情来设计的.由于肿瘤临床中有很多不定因素,难以预测,现有治疗方案的设计有时以个体或少数情况为标准,以一部分患者的变化因素为规律,应用于群体(大多数).
作者:屠规益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鼻咽癌患者发病前后EB病毒 VCA/IgA、EA/IgA滴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在鼻咽癌筛查中的作用.方法收集中山市首次鼻咽癌筛查后12年VCA/IgA阳性人群中54例新发鼻咽癌患者发病前后的血清学资料,用免疫酶法检测EB病毒抗体VCA/IgA和EA/IgA.结果确诊前1~7年VCA/IgA、EA/IgA总体呈上升趋势.发病前7~4年VCA/IgA平均滴度在1∶21.04上下波动,确诊前第3年起VCA/IgA急剧上升,确诊时几何平均滴度接近1∶80.EA/IgA升高较为缓慢,确诊时几何平均滴度为1∶6.49.放疗后两种滴度均呈快速下降趋势,第4年起接近阳性人群的平均滴度. 结论多数鼻咽癌患者在确诊前3年VCA/IgA滴度持续增高,但EA/IgA滴度增高缓慢;VCA/IgA可以检出早期鼻咽癌,但EA/IgA作用不大;鼻咽癌发展临床前期平均时间为3年.
作者:季明芳;郭媛卿;梁锦胜;郑受昂;程伟民;余炳辉;欧星泰;王得坤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还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 COX-2)蛋白表达与卵巢浆液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对54例卵巢浆液性肿瘤组织和10例正常卵巢组织进行COX-2蛋白检测.结果 COX-2蛋白在卵巢浆液性癌组织中表达率(81.8%)和相对含量(20.08±3.53) 明显高于良性卵巢浆液性肿瘤(0,15.04±0.12)及正常卵巢组织(0, 15.33±0.60;P<0.05);COX-2蛋白在交界性卵巢浆液性肿瘤中表达率(90.0%)和相对含量(20.61±3.03)明显高于良性卵巢浆液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P<0.05).卵巢浆液性癌组织与交界性卵巢浆液性肿瘤、良性卵巢浆液性肿瘤组织与正常卵巢组织比较,COX-2蛋白表达率和相对含量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COX-2蛋白表达率和相对含量在不同的临床分期(Ⅰ+Ⅱ与Ⅲ+Ⅳ)、组织学分级、有无腹水及有无淋巴结转移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结论 COX-2蛋白与卵巢浆液性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COX-2可作为卵巢浆液性癌早期诊断指标及治疗靶位点.
作者:唐丽霞;王敏;马坚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根治术后或改良根治术后不同剂量分割放射方案的疗效.方法 367例早期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患者,根据术后放射治疗的不同剂量分割方案分为3组:常规分割组149例,2 Gy/次, 每日1次,每周5次,总DT 50 Gy;隔日照射组177例,3 Gy/次,每周3次,总DT 45 Gy;快速照射组41例, 第1天和第3天DT 5 Gy/次,第15天和第17天DT 6.5 Gy/次,总DT 23 Gy.共有257例接受了化疗和(或)内分泌治疗.结果全组5年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7.4%和89.6%.常规分割组、隔日照射组和快速照射组的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0.8%、86.5%和84.6%(P=0.16);局部区域复发率分别为2.7%、2.8%和2.4%,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隔日照射可取得和常规分割照射同样的疗效;快速照射缩短了疗程时间,其疗效和毒副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吴君心;惠周光;李晔雄;余子豪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化疗药物诱导P388白血病细胞核因子-κB (NF-κB)活化与凋亡的关系,以及长春新碱(VCR)对它们的影响.方法采用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EMSA)检测细胞NF-κB活化水平;采用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和DNA电泳方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化疗药物诱导P388白血病细胞NF-κB活化与化疗药物诱导细胞凋亡有明显关系,0.1 μmol/L VCR不仅能显著抑制100 μmol/L阿糖胞苷(Ara-C)或100 μmol/L鬼臼乙叉甙(Vp-16)诱导的P388细胞 NF-κB活化(抑制率分别为52%和63%),而且增强它们诱导P388细胞凋亡的作用(凋亡增加率分别为89%和123%).P388细胞在接触化疗药物前, NF-κB亦有一定程度的活化.结论化疗药物诱导P388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同时,可活化NF-κB;VCR可通过抑制NF-κB活化,增强化疗药物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作用.
作者:许小平;史剑慧;李林;张宗梁;程文英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肝细胞癌侵及门静脉主干或第一级分支形成门静脉癌栓时,常被认为癌肿晚期,不宜行手术切除,患者多于数月内死亡.近年来,我们对13例此类患者采用肝癌切除加门静脉内癌栓取出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余正平;张启瑜;徐正铿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患者男,26岁.自觉左上臂疼痛,呈间歇状,局部有发热感.行理疗及对症治疗后,疼痛有所缓解.2周后出现持续性剧疼,局部出现肿块,左上臂局部肿胀,表面发红.查体:体温39.2℃,脉搏110次/min.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沉降率35 mm/h,WBC14.7×109/L.CT示左肱骨上段骨皮质呈锯齿状破坏,边缘模糊不清.松质骨内可见斑点状骨破坏和条斑密度增高影,外前方可见有软组织肿块影,境界欠清.CT诊断:左肱骨上段占位性病变(尤文氏肉瘤可能).
作者:李湘军;王景爱;李湘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s, AI)是目前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研究活跃的部分.随着第三代AI 的研制开发及应用,三苯氧胺(TAM)在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中的标准地位受到了挑战,其中弗隆(来曲唑)的临床研究为系统,结论为肯定,针对复发转移病灶二线解救治疗的效果好于氨基导眠能(AR/BC2的试验)及甲地孕酮(AR/BC3试验).弗隆一线解救治疗(025试验)及术前新辅助治疗(024试验)的效果都明显好于TAM.与TAM比较的术后辅助治疗,有万人的大组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NCIC CTG MA17及BIG1-98试验)正在进行,可望得到较好的结果.
作者:宋三泰;江泽飞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改善和提高癌症患者生存质量已成为肿瘤治疗方案设计中日益受到重视的问题.临床医生在关注肿瘤局部的同时,更要顾全整个机体,包括患者的心理、精神及其社会适应能力,使患者和社会真正受益.中医药在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中有其独特的作用,我国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已有40多年历史.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疗效均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或单纯中医治疗.
作者:张蓓;胡丕丽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患者女,52岁.因右颈前肿物5个月,音哑半个月来院就诊, 于2002年6月25日入院.查体:右颈前可触及9.0 cm×6.0 cm大小肿物,质硬,可随吞咽移动.颈部CT可见右侧甲状腺区有一明显占位性病变.
作者:李正本;李庆宏;鲁克宇;于乾海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羟基喜树碱(HCPT)、醛氢叶酸(LV)、5-氟脲嘧啶(5-Fu)及顺铂(DDP)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胃贲门癌及结直肠癌的近期疗效和耐受性.方法 65例胃贲门癌及大肠癌患者均接受了LFH或LFPH全身化疗,21 d为一周期,中位治疗周期为4周期.结果部分缓解(PR)17例,稳定(SD)31例,进展(PD)17例,总有效率(RR)为26.2%(17/65),临床受益率(CR+PR+SD)为73.8%(48/65).其中初治患者有效率(RR)为32.3%(10/31),复治患者有效率为20.6%(7/34),稳定率为47.7%(31/65).胃贲门癌初治患者有效率为33.3%(5/15),而复治患者有效率仍可达29.4%(5/17).中位生存时间(MST)为10个月,中位进展时间(MTTP)为8个月.主要毒性反应表现为口腔炎、恶心呕吐和白细胞下降,Ⅲ度以上毒性反应分别为10.8%、12.3%和6.2%.80%的患者有脱发,但无Ⅲ度以上脱发.结论 HCPT联合LV、5-Fu及DDP治疗晚期胃贲门癌及结直肠癌虽然疗效不高,但稳定率较高,且复治患者仍有较好疗效,特别是对胃贲门癌的疗效较好,毒性反应小,生活质量高,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晓东;沈琳;李燕;李洁;杨伯琴;金懋林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索放射诱发的第二原发性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08例鼻咽癌患者因放射诱发的第二原发性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08例患者中,鳞状上皮癌43例,占39.8%;肉瘤类26例,占24.1%;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4例,占13.0%;腺样囊性癌12例,占11.1%;甲状腺乳头状腺癌8例,占7.4%;恶性黑色素瘤5例,占4.6%.手术治疗50例,放射治疗32例,全身化疗18例,诱导化疗并手术治疗8例.手术组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4.0%和36.0%,放疗组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34.4%和18.8%.结论放射诱发的第二原发性恶性肿瘤如具备手术适应证,应首选外科治疗.与治疗第一原发癌一样,积极治疗第二原发性恶性肿瘤同样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伍国号;陈福进;曾宗渊;李浩;林国武;宋明;魏茂文;许光普;杨安奎;陈文宽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患者女,51岁.因发现双侧乳房肿块1个月于2001年12月28日住院.体格检查:双乳对称,未见皮肤红肿、皮下静脉怒张,右侧乳房外上象限2.5 cm×2.5 cm肿物,质硬,界限不清,轻触痛,活动差;左侧乳房中上可触及1.5 cm×1.5 cm肿物,质硬,界欠清,无触痛,活动差;左、右腋下均可触及0.5cm×0.5cm大小淋巴结各1枚,双侧锁骨上下均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辅助检查:肿物经针吸细胞学检查均找到癌细胞.右乳钼靶摄片可见右乳外上象限2 cm×1.5 cm肿块影,周边有毛刺,可见少量砂粒样钙化,右腋下可见1枚淋巴结显影.于2001年12月31日行双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病理报告:右乳为浸润性小叶癌,淋巴结第一水平0/9、第二水平1/3转移,ER(+)、PR(+);左乳为肌上皮癌,淋巴结第一水平0/10、第二水平0/1转移,ER(-)、PR(-).
作者:李海平;赵群;王小玲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螺旋CT胆道造影术(SCTC)在疑诊为阻塞性黄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和限度.方法 59例临床疑诊为阻塞性黄疸患者行螺旋CT检查,有29例因血清总胆红素(T-Bil)>34 μmol/L,估计其胆道难以显影而被排除;另30例用50%胆影葡胺作为静脉胆道对比剂,进行SCTC.采用横断面图像、多平面重建和容积重建3种方法,分析胆管树显影分级(1~5级)、总分级(以同例3种方法中高级为准)与胆管阻塞程度和水平、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转氨酶(ALT)的关系以及图像质量.结果胆管树分级在横断面图像、多平面重建和容积重建3 种方法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性 (P>0.05),4级和5级之和分别占86.7%(26例)、73.3%(22例)和86.7%(26例);总分级与D-Bil、ALT、阻塞程度有相关性(rs=-0.719,-0.544,0.650),而与T-Bil和阻塞水平无相关性(rs=-0.253, 0.261);图像质量在横断面图像与多平面重建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34),图像质量很好者在横断面图像、多平面重建和容积重建中分别占93.3%(28例)、66.7%(20例)和70.0%(21例). 结论 SCTC在经选择的疑诊为阻塞性黄疸的患者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朱强;单军;郝纯义;邢宝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患者男,39岁.因头痛头晕、精神异常6 d,发现肝占位性病变3 d入院.入院后复查全身CT示:肝右前叶一大小约10 cm×8 cm×6 cm的实性占位,右后颅窝一大小约3 cm×3 cm×3 cm低密度影,胸部CT未见异常.ECT全身骨扫描未发现有骨转移灶.
作者:刘兴国;李朝龙;王孟龙;张嘉林;潘军;林春水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患者女,29岁.因颈部、胸背及四肢疼痛5年入院.查体:心率、血压正常,颈部未查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钙3.0 mmol/L(正常值2.1~2.7 mmol/L),血磷0.8 mmol/L(正常值0.6~1.6 mmol/L),PTH 44.7 pmol/L(正常值1.59~6.89 pmol/L),甲状腺功能检查无异常.
作者:李茂德;何生 刊期: 200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