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明芳;郭媛卿;梁锦胜;郑受昂;程伟民;余炳辉;欧星泰;王得坤
目的研究还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 COX-2)蛋白表达与卵巢浆液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对54例卵巢浆液性肿瘤组织和10例正常卵巢组织进行COX-2蛋白检测.结果 COX-2蛋白在卵巢浆液性癌组织中表达率(81.8%)和相对含量(20.08±3.53) 明显高于良性卵巢浆液性肿瘤(0,15.04±0.12)及正常卵巢组织(0, 15.33±0.60;P<0.05);COX-2蛋白在交界性卵巢浆液性肿瘤中表达率(90.0%)和相对含量(20.61±3.03)明显高于良性卵巢浆液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P<0.05).卵巢浆液性癌组织与交界性卵巢浆液性肿瘤、良性卵巢浆液性肿瘤组织与正常卵巢组织比较,COX-2蛋白表达率和相对含量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COX-2蛋白表达率和相对含量在不同的临床分期(Ⅰ+Ⅱ与Ⅲ+Ⅳ)、组织学分级、有无腹水及有无淋巴结转移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结论 COX-2蛋白与卵巢浆液性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COX-2可作为卵巢浆液性癌早期诊断指标及治疗靶位点.
作者:唐丽霞;王敏;马坚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评价浅表性膀胱肿瘤腔内手术的方法与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腔内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396例,其中180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216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汽化术(TVBT),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肿瘤复发率等进行比较.结果 TVBT组在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等方面明显优于TURBT组,且TVBT视野清晰,操作简便.两组在手术时间、肿瘤复发率方面无显著差别.结论 TVBT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和并发症少等优点,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和临床价值.
作者:王伟明;叶敏;陈建华;张良;孔良;朱英坚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患者女,27岁.发现右腮腺肿块5个月,于1991年5月入院.行右腮腺浅叶切除,术后病理示右腮腺良性混合瘤.术后17个月(1992年10月)在原右腮腺手术区出现复发肿块再次入院.X线肺片提示两肺外侧带结节状影,疑转移灶.右腮腺复发灶切除后,病理仍示良性混合瘤;左肺转移灶切除后,病理诊断为:左肺转移性混合瘤(病灶位于肺泡周围,排除细支气管以上支气管腺体来源混合瘤).患者在首次术后2年(1993年5月)、4年(1995年6月)又因右肺转移灶和左胸膜转移灶在我院分别行转移灶切除,术后病理均示转移性混合瘤.首次术后6年半(1997年11月)出现背痛,ECT检查示胸椎5,6,7骨转移,行局部放疗(30 Gy)联合化疗(CTX 600 mg+DDP 30 mg+ADM 50 mg)4个疗程后,又生存2年余死亡.
作者:黄彩平;王弘士;涂小予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cNOS)在正常肝组织、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肝癌的发生、血管生成、肿瘤细胞增殖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运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cNOS mRNA在20例正常肝组织、40例肝硬化、80例肝癌标本中的表达分布和定位情况;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测量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和细胞增殖指数.结果肝癌及非癌性肝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肝癌细胞及单核和(或)吞噬细胞上均可见有cNOS mRNA的表达.肝癌中癌细胞cNOS mRNA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肝硬化组织中的肝细胞(P<0.01),而正常肝组织中的肝细胞未见有cNOS mRNA的表达,肝癌、肝硬化中内皮细胞cNOS mRNA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P<0.01).肝癌组织中内皮细胞cNOS mRNA阳性表达者的MVD、细胞增殖指数明显高于阴性表达者(P<0.01,<0.05).肝癌中细胞增殖指数随着MVD的增大而增高(r=0.357 7, P<0.01),且有转移倾向的肝癌MVD和细胞增殖指数明显高于无转移倾向的肝癌(P<0.01,<0.05).单核和(或)吞噬细胞中cNOS mRNA表达在正常肝组织、肝硬化及肝癌之中未见明显差别,且与肝癌组织学分型、MVD、细胞增殖指数及转移无关. 结论肝癌细胞cNOS mRNA表达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及肿瘤性血管生成有关.
作者:黄清玲;郑大利;张声;林建银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鼻咽癌患者发病前后EB病毒 VCA/IgA、EA/IgA滴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在鼻咽癌筛查中的作用.方法收集中山市首次鼻咽癌筛查后12年VCA/IgA阳性人群中54例新发鼻咽癌患者发病前后的血清学资料,用免疫酶法检测EB病毒抗体VCA/IgA和EA/IgA.结果确诊前1~7年VCA/IgA、EA/IgA总体呈上升趋势.发病前7~4年VCA/IgA平均滴度在1∶21.04上下波动,确诊前第3年起VCA/IgA急剧上升,确诊时几何平均滴度接近1∶80.EA/IgA升高较为缓慢,确诊时几何平均滴度为1∶6.49.放疗后两种滴度均呈快速下降趋势,第4年起接近阳性人群的平均滴度. 结论多数鼻咽癌患者在确诊前3年VCA/IgA滴度持续增高,但EA/IgA滴度增高缓慢;VCA/IgA可以检出早期鼻咽癌,但EA/IgA作用不大;鼻咽癌发展临床前期平均时间为3年.
作者:季明芳;郭媛卿;梁锦胜;郑受昂;程伟民;余炳辉;欧星泰;王得坤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前放疗后病理反应与远期生存之间的关系,以及放射敏感性在食管癌放疗中的意义.方法 176例食管癌术前放疗后行肿瘤切除的患者,按放疗后肿瘤组织的病理反应分为轻、中、重度反应组,分析各组间的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并与191例单纯手术患者进行对照.结果 (1)重、中、轻度反应组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0.7%、46.4%和21.1%,重度反应组优于中度反应组(P=0.029),中度反应组优于轻度反应组(P=0.013).与单纯手术组的5年生存率(38.8%)比较,重度反应组优于单纯手术组(P=0.000),中度反应组稍优于单纯手术组(P=0.295),轻度反应组低于单纯手术组(P=0.034).(2)重、中、轻度反应组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5.7%、40.7%和18.7%,重度反应组优于中度反应组(P=0.029),中度反应组优于轻度反应组(P=0.018).与单纯手术组的5年无病生存率(33.3%)比较,重度反应组优于单纯手术组(P=0.000),中度反应组稍优于单纯手术组(P=0.23),轻度反应组低于单纯手术组(P=0.096).(3)重度反应组T4、N1、Ⅰ~Ⅱ期和根治切除的比例分别为9.8%、18.0%、90.2%和90.2%,中度反应组分别为20.3%、15.9%、79.7%和82.6%,轻度反应组分别为42.2%、 37.8%、53.3%和46.7%,单纯手术切除组分别为50.3%、40.8%、37.7%和77.5%,中、重度反应组均优于轻度反应组和单纯手术组(P<0.01),轻度反应组与单纯手术组相仿(P>0.05).结论食管癌术前放疗组中,肿瘤组织有重度放射反应的患者较单纯手术切除组的疗效得到了明显提高,中度反应组略改善,轻度反应组反而下降.这说明对放射不敏感的患者,术前放疗并无好处,甚至有害,提示在决定术前放疗前应该进行肿瘤放射敏感性预测,使治疗更个体化.
作者:欧广飞;汪楣;王绿化;殷蔚伯;谷铣之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检测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疾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和NO浓度,探讨其与HP感染的关系,以及HP感染引起胃上皮细胞增殖与凋亡失衡,导致胃癌形成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以ELISA法检测血清IL-8浓度,镀铜镉粒还原法检测血清NO浓度.结果 IL-8浓度在正常组织(22.50±1.87 pg/ml)、浅表性胃炎(34.99±7.89 pg/ml)、萎缩性胃炎(65.27±10.60 pg/ml)及胃癌(94.84±11.09 pg/ml)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萎缩性胃炎组NO浓度(39.93±5.43 μmol/L)明显高于胃癌组(37.02±4.13 μmol/L,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HP(+)组IL-8和NO浓度显著高于HP(-)组(77.30±20.92 pg/ml,39.16±14.40 pg/ml, P<0.01; 39.77±5.57 μmol/L, 35.35±5.24 μmol/L, P<0.01);CagA(+)HP组IL-8和NO浓度显著高于HP(-)组(83.45±16.92 pg/ml, 66.24±23.21 pg/ml, P<0.01; 40.97±4.59 μmol/L, 37.62±6.58 μmol/L, P<0.05).浅表性胃炎及萎缩性胃炎组的IL-8与NO呈正相关(r分别为0.881和0.995),正常组和胃癌组无相关性.结论血清IL-8和NO浓度与CagA(+)HP菌株感染密切相关;血清IL-8和NO浓度测定与HP菌株CagA分型联合检测将有助于胃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
作者:宋春芳;孙丽萍;戴文颖;袁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患者男,26岁.自觉左上臂疼痛,呈间歇状,局部有发热感.行理疗及对症治疗后,疼痛有所缓解.2周后出现持续性剧疼,局部出现肿块,左上臂局部肿胀,表面发红.查体:体温39.2℃,脉搏110次/min.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沉降率35 mm/h,WBC14.7×109/L.CT示左肱骨上段骨皮质呈锯齿状破坏,边缘模糊不清.松质骨内可见斑点状骨破坏和条斑密度增高影,外前方可见有软组织肿块影,境界欠清.CT诊断:左肱骨上段占位性病变(尤文氏肉瘤可能).
作者:李湘军;王景爱;李湘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化疗药物诱导P388白血病细胞核因子-κB (NF-κB)活化与凋亡的关系,以及长春新碱(VCR)对它们的影响.方法采用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EMSA)检测细胞NF-κB活化水平;采用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和DNA电泳方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化疗药物诱导P388白血病细胞NF-κB活化与化疗药物诱导细胞凋亡有明显关系,0.1 μmol/L VCR不仅能显著抑制100 μmol/L阿糖胞苷(Ara-C)或100 μmol/L鬼臼乙叉甙(Vp-16)诱导的P388细胞 NF-κB活化(抑制率分别为52%和63%),而且增强它们诱导P388细胞凋亡的作用(凋亡增加率分别为89%和123%).P388细胞在接触化疗药物前, NF-κB亦有一定程度的活化.结论化疗药物诱导P388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同时,可活化NF-κB;VCR可通过抑制NF-κB活化,增强化疗药物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作用.
作者:许小平;史剑慧;李林;张宗梁;程文英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索放射诱发的第二原发性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08例鼻咽癌患者因放射诱发的第二原发性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08例患者中,鳞状上皮癌43例,占39.8%;肉瘤类26例,占24.1%;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4例,占13.0%;腺样囊性癌12例,占11.1%;甲状腺乳头状腺癌8例,占7.4%;恶性黑色素瘤5例,占4.6%.手术治疗50例,放射治疗32例,全身化疗18例,诱导化疗并手术治疗8例.手术组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4.0%和36.0%,放疗组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34.4%和18.8%.结论放射诱发的第二原发性恶性肿瘤如具备手术适应证,应首选外科治疗.与治疗第一原发癌一样,积极治疗第二原发性恶性肿瘤同样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伍国号;陈福进;曾宗渊;李浩;林国武;宋明;魏茂文;许光普;杨安奎;陈文宽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膈肌平滑肌肉瘤临床上较少见,当瘤体向腹腔内生长时,会与肝脏紧密接触,影像学表现与肝占位很难区别.我们收治了1例影像学表现酷似肝脏肿瘤的膈肌平滑肌肉瘤患者,经过手术明确了诊断,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虎城;王红梅;许红兵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bcl-2及Bax 蛋白与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U87核基质的关系,以及导入EGFR cDNA对该蛋白在U87细胞内表达的影响.方法运用共振聚焦显微镜、Western杂交方法分析bcl-2、Bax蛋白与U87细胞核基质的相关性,以及将EGFR cDNA转入U87细胞后bcl-2及Bax表达的改变.结果 bcl-2位于细胞核基质的周边,Bax位于核基质内. 用Western杂交可在核基质蛋白内检测出一条26 000的bcl-2带及一条约66 000特异性Bax带.在EGFR cDNA转入的U87细胞中,Bax表达较对照组增强,而bcl-2的表达则较对照组减弱.结论 bcl-2及Bax蛋白是核基质相关蛋白. bcl-2及Bax基因可能参与EGFR cDNA所诱导的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的转化过程.
作者:王子慧;于鼎;郝建中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患者男,39岁.因头痛头晕、精神异常6 d,发现肝占位性病变3 d入院.入院后复查全身CT示:肝右前叶一大小约10 cm×8 cm×6 cm的实性占位,右后颅窝一大小约3 cm×3 cm×3 cm低密度影,胸部CT未见异常.ECT全身骨扫描未发现有骨转移灶.
作者:刘兴国;李朝龙;王孟龙;张嘉林;潘军;林春水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改善和提高癌症患者生存质量已成为肿瘤治疗方案设计中日益受到重视的问题.临床医生在关注肿瘤局部的同时,更要顾全整个机体,包括患者的心理、精神及其社会适应能力,使患者和社会真正受益.中医药在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中有其独特的作用,我国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已有40多年历史.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疗效均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或单纯中医治疗.
作者:张蓓;胡丕丽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索晚期肝癌行同种原位肝移植的治疗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0年8月~2002年2月进行的36例肝移植的临床资料,对其中15例晚期肝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其中手术后出院的13例进行随访.结果 1年生存率85.7%(6/7),有1例6个月内因肝癌复发转移而死亡;至2002年2月,无瘤生存10例,长19个月,短5个月;带瘤生存2例,1例生存19个月,1例生存10个月.结论根据我国国情,只要患者经济状况允许,无肝外转移的晚期肝癌仍是目前我国肝移植的适应证.
作者:王德臣;宋世兵;袁炯;修典荣;朱建平;蒋斌;张同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肝细胞癌侵及门静脉主干或第一级分支形成门静脉癌栓时,常被认为癌肿晚期,不宜行手术切除,患者多于数月内死亡.近年来,我们对13例此类患者采用肝癌切除加门静脉内癌栓取出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余正平;张启瑜;徐正铿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患者女,52岁.因右颈前肿物5个月,音哑半个月来院就诊, 于2002年6月25日入院.查体:右颈前可触及9.0 cm×6.0 cm大小肿物,质硬,可随吞咽移动.颈部CT可见右侧甲状腺区有一明显占位性病变.
作者:李正本;李庆宏;鲁克宇;于乾海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患者女,51岁.因发现双侧乳房肿块1个月于2001年12月28日住院.体格检查:双乳对称,未见皮肤红肿、皮下静脉怒张,右侧乳房外上象限2.5 cm×2.5 cm肿物,质硬,界限不清,轻触痛,活动差;左侧乳房中上可触及1.5 cm×1.5 cm肿物,质硬,界欠清,无触痛,活动差;左、右腋下均可触及0.5cm×0.5cm大小淋巴结各1枚,双侧锁骨上下均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辅助检查:肿物经针吸细胞学检查均找到癌细胞.右乳钼靶摄片可见右乳外上象限2 cm×1.5 cm肿块影,周边有毛刺,可见少量砂粒样钙化,右腋下可见1枚淋巴结显影.于2001年12月31日行双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病理报告:右乳为浸润性小叶癌,淋巴结第一水平0/9、第二水平1/3转移,ER(+)、PR(+);左乳为肌上皮癌,淋巴结第一水平0/10、第二水平0/1转移,ER(-)、PR(-).
作者:李海平;赵群;王小玲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一、新辅助化疗的概念自20世纪70~80年代,大量的临床试验证实化疗能明显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后,化疗便成为浸润性乳腺癌的主要疗法之一,且多采用手术后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是指在局部治疗前先以全身化疗为第一步治疗,局部治疗(手术或加放疗)后继之完成全程化疗而言.与其同义词有preoperative chemotherapy、primary chemotherapy和induction chemotherapy等.
作者:张斌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患者女,50岁.因右乳单纯切除术后5 d入院.患者1年前发现右乳肿物,于当地医院手术切除,病理为纤维腺瘤.2个月前又发现肿物,且生长迅速.查体见右乳皮肤浅表静脉扩张,肿物位于外上象限,直径约10 cm,分叶状,光滑,活动,与皮肤和胸大肌无黏连,腋窝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超声见肿物内部回声不均匀,部分强回声,部分无回声,实性部分内有血流信号;X线表现为密度较高肿物, 边界清楚.2002年9月11日于外院行右乳单纯切除,术后5 d欲行腋窝清扫而入我院.复阅外院切片,镜下见肿瘤性成骨及成软骨成分,病理诊断为乳腺原发性骨肉瘤,不再行腋窝清扫.
作者:张涛;张保宁 刊期: 200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