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6例AIDS病例报告分析

赵金仙;赵立庆;陈良;李万林;鲁建波;普学云;李孝安

关键词:病例, 静脉吸毒人群, 艾滋病病毒, 追踪随访, 生存状况, 关怀服务, 报告, 云南省, 玉溪市, 感染者, 死亡, 病人
摘要:云南省玉溪市于1995年在静脉吸毒人群中发现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1999年出现艾滋病(AIDS)病例.截止2002年底,累计报告AIDS病例16例,死亡11例.为了解AIDS病人生存状况,为其提供可行的关怀服务,对病例进行追踪随访,结果报告如下.
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相关文献
  • 流动人口AIDS知识与态度现状调查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对艾滋病(AIDS)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对AIDS高危行为的态度及个人防范意识,掌握人群对AIDS健康教育的需求,为在流动人口中开展AIDS健康教育工作打下基础.方法对南宁市的建筑工人、宾馆和酒楼服务员、理发美容人员、小商贩、学生等进行AIDS知识与态度问卷调查.结果流动人口对AIDS知识的知晓率普遍较低,尤其是建筑工人;流动人口对婚外性行为持反对态度的比例达90.4%,但是各类人群中存在明显的差异,学生群体高达94.9%,建筑工人仅占75.4%;在高危行为中,这次调查已婚者仅占29.6%,而有性交行为者占65.4%,建筑工人高达83.1%;流动人口对AIDS知识的需求较高,认为非常必要者达到94.6%;对于有关性教育,想知道的内容为性病与AIDS的预防、安全性行为、性生理知识等.结论流动人口AIDS知识的知晓率低,普遍存在危险性行为,对流动人口AIDS健康教育刻不容缓,对流动性大的建筑工人的健康教育更是不能忽视.

    作者:陆焯平;朱作金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深圳市宝安区预防与控制HIV/AIDS母婴传播的研究

    目的了解深圳市孕产妇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探索阻断艾滋病(AIDS)母婴传播的方法.方法采取政府行为,建立监测网络,对全部首次做孕期检查的孕产妇免费进行HIV检测及规范化的干预措施.结果 2002年、2003年的监测率分别为95.09%、95.12%;孕产妇HIV感染率分别为0.002%、0.009%.通过健康教育干预,孕产妇AIDS预防知识知晓率从项目实施前的28.5%~58.6%上升到实施后的85.6%~100.0%(P< 0.001%).结论深圳市孕产妇的HIV感染率远低于云南等省,但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建立监测网络,免费对首次孕期检查的孕产妇做HIV检测并实施预防性干预,以阻断HIV垂直传播的方法是成功可行的.

    作者:刘益民;刘利共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印度可能于2004年中期开始AIDS疫苗的试验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欠发达农村地区AIDS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目前全国报告的艾滋病毒(HIV)感染者中,多数分布在农村地区,特别是一些欠发达地区,中部一些地区1995年前因不规范和非法采供血活动造成的艾滋病(AIDS)传播,则几乎全部发生在农村贫困地区.HIV感染者多以村为单位呈高度聚集灶状分布,感染的时间和地域比较集中,发病和死亡高峰正在出现,主要是青壮年人.这种局面已经并将继续对当地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造成深刻而持久的影响.首先,目前开展的监测工作远远不能覆盖所有的地区,有多少感染者尚不清楚.专家估计截至目前,全国HIV感染者已达104万,报告的仅数万例,许多HIV感染者难以发现,农村HIV感染者中未被发现者所占比重更大.

    作者:朱伯健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三联法预防尖锐湿疣复发的临床观察

    尖锐湿疣(CA)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性疾病,其发病率较高,治疗方法较多,但复发率较高.用重组人白介素-2局部封闭、肌肉注射联合CO2激光(三联)治疗CA,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尚爱民;徐文阁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抗药性常使HIV职业性暴露复杂化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16例AIDS病例报告分析

    云南省玉溪市于1995年在静脉吸毒人群中发现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1999年出现艾滋病(AIDS)病例.截止2002年底,累计报告AIDS病例16例,死亡11例.为了解AIDS病人生存状况,为其提供可行的关怀服务,对病例进行追踪随访,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赵金仙;赵立庆;陈良;李万林;鲁建波;普学云;李孝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220例尖锐湿疣临床分析

    尖锐混庞(CA)是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致,临床表现多样,易复发.

    作者:曹萍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性病门诊326例男性健康体检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性病门诊男性无临床表现、要求进行健康体检者感染性病的状况.方法选择326例有不洁性生活史,无自觉症状和体征,要求健康体验的男性作为研究对象,重点检查生殖器部位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检出性病79例,感染率为24.23%;检出皮肤病103例,占31.60%.结论把性病检测列入健康普查和健康体检内容很有必要.

    作者:何康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中国HIV/AIDS患者CD+4 CD+8T淋巴细胞与外周血各组份间关系的研究

    目的研究艾滋病病毒/艾滋病(HIV/AIDS)患者CD+4、CD+8T淋巴细胞数与外周血各组份间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GB)、粒细胞百分数(GR%)、淋巴细胞百分数(LY%)、LY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HIV/AIDS患者抗凝外周血513份,在6小时之内检测其血细胞分类和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比较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与WBC、HGB、PLT、LY%、GR%和LY的相关性.结果 CD4/CD8全部倒置,其中CD4/CD8<1者达94.7%;CD+4细胞数<500/mm3与HGB(r=0.160,P<0.01)、PLT(r=-0.014,P<0.01)、GR%(r=-0.281,P<0.01)、LY%(r=0.321,P<0.01)、LY((r=0.494,P<0.01)相关均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CD+8细胞数与WBC数(r=0.112,P<0.05)、HGB(r=0.131,P<0.01)、GR%(r=-0.526,P<0.01)、LY%(r=0.569,P<0.01)、LY(r=0.904,P<0.01)相关均有显著性;200/mm3<CD+4细胞数<500/mm3与LY(r=0.279,P<0.01)、PLT(r=0.192,P<0.01)相关有显著性,CD+4细胞数<200/mm3与LY(r=0.262,P<0.01)、LY%(r=0.279,P<0.01)、GR%(r=-0.294,P<0.01)相关有显著性.结论 HIV/AIDS患者CD+4、CD+8T淋巴细胞数与外周血中HGB、LY%、LY呈正相关,与GR%呈负相关.CD4/CD8与HGB、PLA、LY相关无显著性.

    作者:肖瑶;张可;裴丽健;王鹏;张辉;冯基刚;吴昊;蒋岩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孕期尖锐湿疣159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妊娠期尖锐湿疣(CA)的发生及发展,以便探索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根据患者意愿,分为终止妊娠组(A组)与继续妊娠组(B组),分析两组的病程,疣体分布及治疗复发情况.结果 A组疗程较B组短(P<0.05).结论 CO2激光治疗妊娠期CA简单,安全有效,妊娠期CA不是剖宫产的指征.

    作者:杨永军;马杰云;宋妍;王兴顶;李本利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HIV-1/AIDS患者对HIV-1 Vpu的抗体反应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血浆病毒载量不一定能说明HIV在阴道分泌物中散播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一种新的草药的抗逆转录病毒活性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淋病流行株耐药性及耐药基因的定位分析

    目的了解淋病流行株的耐药性,并对其耐药基因进行定位分析.方法 2000~2001年从广东省湛江地区分离到98株淋病流行株,采用K-B法测定淋球菌对1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应用碱裂解法提取相应菌株的质粒,选择NG4、NG31、NG43、NG70菌株作质粒的接合及消除试验,对耐药基因进行定位.结果 98株淋病流行株对环丙沙星、四环素、氯霉素耐药率分别为82.65%、69.39%、50.00%;质粒总检出率为91.84%,42.5kb、39.5kb、7.4kb、4.2kb质粒分别占11.22%、41.82%、59.16%、67.32%.NG31、NG43能通过接合将对四环素和氯霉素的耐药性传递给受体菌,而通过质粒消除又可恢复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环丙沙星的耐药性通过接合及消除未见改变.结论湛江地区淋病流行株耐药形势严峻,耐药基因定位显示,淋球菌对四环素和氯霉素的耐药由质粒介导,对环丙沙星的耐药则由染色体介导.

    作者:马泽;李常兴;孙澍彬;樊翌明;李国明;吴志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吸毒 卖淫嫖娼人员AIDS/STI监测结果分析

    为了解艾滋病/性传播感染(AIDS/STI)在高危人群中的感染情况,对236名吸毒、卖淫嫖娼人员进行AIDS/STI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贺泽刚;杨国富;李伯祥;叶青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知道自己感染状态的HIV阳性人群的危险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到2002年底,全世界有约6千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大多数人处在性活跃年龄段[1].同样,中国报告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中,大多数也处在性活跃年龄段,而且男女比例悬殊[2].为此,了解HIV阳性人群的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对于设计干预措施、控制HIV的性传播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就已知感染状态的HIV阳性人群的危险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作一综述。

    作者:计国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妊娠合并AIDS死亡病例临床观察

    艾滋病(AIDS)被称为21世纪的瘟疫,正以惊人的速度在世界各地蔓延,且至今还没有找到强有力的能够杀死艾滋病病毒(HIV)的药物.非洲被认为是AIDS发源地,目前世界上80%的HIV阳性人群分布在非洲,尤以撒哈拉沙漠以南为重.笔者之一曾参加援外医疗队,回国后对临床观察的妊娠合并AIDS死亡病例进行了总结,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莉英;王嘉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AIDS孤儿的现状及应对

    儿童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艾滋病(AIDS)的流行已经对儿童生存、保护、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1)本身感染AIDS病毒(HIV)而患病或死亡;(2)因AIDS丧失父母而沦为孤儿,生长发育、健康、教育和人身安全方面受到很大的威胁;(3)来自AIDS家庭或AIDS高流行地区而受到歧视和排斥.同时,由于AIDS的流行影响了整个社区、地区甚至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环境稳定,从而破坏了儿童的整个生存条件[1]。

    作者:许文青;何景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以社区为基础的静脉吸毒人群共用注射器具行为特征研究

    目的了解凉山彝族自治州某地静脉吸毒人群共用注射器具的行为特征.方法以社区为基础调查静脉吸毒人群人口学和共用注射器具吸毒行为情况.结果在静脉吸毒的379人中,曾经共用注射器具的247人(65.2%);近3个月使用别人用过的注射器具吸毒的166人(43.8%).本人静脉注射转变到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具吸毒的平均时间为363.73天,其中87人(35.2%)首次静脉注射吸毒即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具.彝族吸毒人群从本人静脉吸毒转变到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具吸毒的时间短,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具吸毒的次数,以及近3个月使用别人用过的注射器具吸毒的次数,高于其他吸毒人群.低文化水平吸毒人群从本人静脉吸毒转变到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具吸毒的时间短,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具吸毒的次数,以及近3个月使用别人用过的注射器具吸毒的次数,高于其他吸毒人群.结论针对彝族和低文化水平吸毒人群开展干预,以改变共用注射器具静脉吸毒的高危行为.

    作者:陈康林;姜正清;阮玉华;陈显煌;宋本莉;秦光明;孙乔;刘刚;李崇行;张建华;龚煜汉;刘石柱;何益新;邵一鸣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

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