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成;刘玉敏;王颖
目的探讨儿童间歇性外斜的手术时机.方法 4.5~9岁儿童间歇性外斜43例,A组:4.5~6岁共19例;B组:7~9岁共24例.采用双外直肌后徙缝线悬吊术,测定术前、术后1周、6月和12月的33cm和5m斜视角,以及术前和术后12月视觉诱发电位(VEP)的P100振幅双眼总和,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眼位判定以斜视度≤10△为正位.小年龄组术后1周及6月正位率高于高年龄组,随术后时间的延长高年龄组欠矫率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月正位率两组相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月两组间双眼VEP总和比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双眼VEP振幅均比术前明显增加(P<0.05).结论小年龄儿童手术成功率并无明显增高,儿童间歇性外斜手术不一定必须在6岁前进行.
作者:朱丹;艾育德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联合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对20例(22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施行小梁切除联合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结果随访平均6月,眼压均低于21 mmHg,视力0.2以上者19眼(86.36%)功能滤过泡20眼(90.9l%),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小梁切除联合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切口小、组织损伤轻、视力恢复快,有效眼压控制较好及并发症少.
作者:刘学成;刘玉敏;王颖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在角巩膜穿孔伤修复手术中,采用角膜缘辅助切口加透明质酸钠的效果.方法 138例(140眼)角巩膜穿孔伤修复手术中45例(45眼)伤口复杂及虹膜不易还纳者采用辅助切口加透明质酸钠的应用.结果 45眼经此处理,大部分瞳孔圆形或接近圆形.4眼瞳孔撕裂散大,3眼虹膜部分缺损,所有患眼均未造成虹膜前粘连.结论此手术方法减少了虹膜恢复的困难及眼内组织损伤,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减少了并发症.
作者:李长瑞;马淑玲;王朝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保存的人心包膜移植治疗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后结膜囊狭窄的效果.方法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后结膜囊狭窄者36例36(眼),行同种异体心包膜移植结膜囊成形术,术后随访观察6~18月,平均11月.结果 35眼(97.22%)在30~60天移植的心包膜被结膜覆盖,感染1眼(2.78%),结膜囊狭窄治愈34例(94.44%).结论保存的心包膜移植治疗结膜囊狭窄取材方便,疗效良好.
作者:侯习武;雷方;刘德成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评价飞点扫描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的疗效.方法采用飞点扫描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831例(1637眼),其中第1组:屈光度-1.00D至-6.00D,共574例(1140眼),平均屈光度-3.73D;第2组:屈光度-6.25D至-10.00D,共210(414眼),平均屈光度-7.34D;第3组-10.25D至-18.00D,共47例(83眼),平均屈光度-12.03D.结果 术后总眼数中裸眼视力大于或等于0.5者1617眼(98.82%),总眼数中裸眼视力大于或等于1.0者1407眼(85.94%).约有接近1/3病例在术后可以超过术前矫正视力1到2行.结论飞点扫描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为个性化LASIK治疗近视创造必要的条件.
作者:麻张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因外伤、溃疡等原因常可导致角膜穿孔,有时伴有组织缺损,对其行角膜移植术无疑为佳方法.但在基层医院大多无法开展,单纯缝合引起角膜严重变形、散光、创口对合困难,结膜、羊膜遮盖又难以奏效.寻求一种简单、实用方法无疑是一上策.我们自2002年6月来对4例角膜缺损较小者应用角膜瓣转位术修补角膜,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应文闯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优点.方法对180例(190眼)施行小切口手术,沿上方10~2点位角膜缘切开球结膜做以穹隆部为基底的结膜瓣,行水平巩膜隧道切口,距角膜缘1.0~1.5 mm,宽5.5mm,内切口达角膜缘内1.5 mm的透明角膜处.术中根据核硬度适当延长切口.结果术后1周视力达0.5以上者154眼(81.05%).术中无虹膜脱出.术后无切口渗漏或浅前房.结论此手术早期可获得良好的视力,术中、术后并发症少,设备简单,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刘志远;范红丽;方向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讨论如何减少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128例(136眼)手术并发症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并对防治措施进行探讨.结果术中主要并发症为环形撕囊失败、后囊破裂及虹膜损伤;术后并发症为角膜水肿.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技术不熟练,操作经验不足.结论提高术者的操作技巧是超声乳化术成功的关键.对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表现有充分的了解可有效地预防和处理并发症.
作者:李铌;张力威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鼻泪管开口破膜术治疗先天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经泪道冲洗七次不能治愈的先天性泪囊炎患者38例(45眼),采用鼻窦内窥镜下鼻泪管开口破膜术治疗.结果 38例(45眼)患儿中,溢泪,溢脓症状全部消失,冲洗泪道通畅.结论鼻泪管开口破膜术治疗先天性泪囊炎,安全、有效、实用、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蔚茹;储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的疾病,以手术治疗为主,方法较多,但常复发,再次手术复发率更高[1].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采用翼状胬肉切除加羊膜移植的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我们自2001年5月~2004年12月,应用保存人羊膜治疗翼状胬肉35例(42眼),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莉;李新章;韩有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硬膜外导管滞留治疗泪小管断裂的疗效.方法做筛前、眶下神经阻滞麻醉,在手术显微镜下找到泪小管鼻侧断端.用带针芯的硬膜外导管的圆头由泪点插入,从泪小管颞侧断端穿出,再插入鼻侧断端向泪囊推进达泪囊内侧骨壁、转垂直向下达鼻泪管,拔出针芯.吻合断端泪小管.2~3月拔出硬膜外导管.结果 36例(36眼)手术在手术显微镜下全部吻合.随访3~12月后,28例成功,4例失败.结论伤后及时就诊,寻找鼻侧断端,显微镜下手术,应用支撑物,以及术后定期随诊,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赵勇;王晓霞;邓卫东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LASIK手术对高阶像差的影响,分析LASIK术前近视屈光度与LASIK术后眼的高阶像差的关系.方法采用WASCA波前像差仪测量150眼LASIK术前及术后1月及3月瞳孔直径分别为小瞳孔(3 mm)及大瞳孔(6.25mm)时的总高阶像差的均方根及第三和第四阶像差的Zernike系数,并计算出球差、慧差、第三及第四阶像差的均方根.对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LASIK术后,大瞳孔直径和小瞳孔直径下高阶像差均明显增高.无论瞳孔大小,术后3月较1月时高阶像差均轻微下降.大瞳孔直径下,光区直径为6.25mm时,术后球差、第四阶像差和总高阶像差与术前屈光度存在正相关.结论 LASIK术后,高阶像差明显增高,尤以球差明显.术前屈光度越高,手术所导致的高阶像差也越大,屈光度过高的近视眼不宜采用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屈光手术.
作者:何异;刘谊;唐晓昭;廖志强;刘京珍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总结眼挫伤后低眼压的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诊断结果,分析眼挫伤后低眼压产生的原因,并评价该项新技术的诊断价值.方法 22例(22眼)眼挫伤后低眼压接受了UBM检查.对每一病例常规探查9个切面,观察前房、瞳孔、前房角、虹膜及睫状体等的改变并采集图像,可疑部位重点观察房角及睫状体情况,并记录病变范围.结果 22例低眼压中位病程3月,平均眼压6.42mmHg.22眼均存在全周睫状体脱离,19眼存在睫状体分离房角漏(86.36%).房角漏范围从0.5到4个钟点,并呈现4种不同的形态.22眼中7眼根据UBM及临床检查结果实行了睫状体缝合手术.结论经脉络膜上腔途径的房水引流增加是眼挫伤后低眼压的主要原因.UBM对于眼挫伤后低眼压尤其是伴有睫状体分离房角漏的病例的诊断和治疗均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作者:陈倩;孙兴怀;王嘉健;宋月莲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眼外伤的常见致伤原因,预防和减少眼外伤的发生.方法对118例(120眼)眼外伤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眼外伤高发人群为从事体力劳动者,高发年龄阶段为19~45岁.结论应积极预防和治疗眼外伤,增强保护意识.
作者:崔巍勇;董万江;李冬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如何利用普通数码照相机在眼科疾病的诊治过程中进行显微成像,以收集有价值的影像资料.方法 采用普通数码照相机,对门诊或病房遇到的有价值病例,在裂隙灯或手术显微镜的观察目镜上进行照相或录像.结果 2002年11月至2006年1月,采集影像资料600余份,包括:眼睑、结膜、角膜、巩膜、前房、虹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及眼底等各类疾病的影像以及部分手术录像.此外,也用于其他光学显微镜照相,均获得理想效果.结论数码照相机具有轻巧、便携、操作简便的优点,同时还有及时修正、重复摄录和输入电脑进行图像处理的功能.由于直接对接显微镜的目镜进行摄录成像,因此,具有其他数字影像处理系统和光学相机难以替代的优点.
作者:王文战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外伤性继发青光眼可在损伤后立即发生,也可迟至数月、数年才出现,眼压的升高可以是暂时性的,也可是持续性的,为了解外伤性继发青光眼的原因和治疗,现对我科1996年5月~2003年3月收治的外伤性继发性青光眼77例(77眼)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齐银征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晚期青光眼的护理方法.方法 34例(36眼)晚期青光眼以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后使用非接触眼压计观察眼压,密切观察,做好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随访6月以上.结果本组患者情绪稳定,眼压下降明显,止痛效果良好,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晚期青光眼配合良好的护理,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改善预后,保证治疗效果.
作者:张爱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小瞳孔状态下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的手术技巧和注意事项.方法对45眼小瞳孔白内障行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5者33眼(73.33%);术后36眼瞳孔恢复生理圆形(80.00%);无明显并发症.结论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技巧,及时治疗并发症,小瞳孔下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是一种可靠的方法.
作者:陶黎明;范伟杰;鲍宁;陈逖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农村白内障复明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经巩膜隧道行反眉形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的老年性白内障96例(96眼),分析其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恢复视力情况.结果术后3天,视力0.5以上者31眼(32.29%),0.3以上者24眼(25.00%).4周后视力达0.6以上者46眼(47.92%),0.3以上者35眼(37.50%).术后并发症在1月内消失.结论老年性白内障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组织损伤轻,术后视力恢复快,散光小,由于费用较低,易在广大农村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陆瑾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中术后并发症的疗效.方法对96例(96眼)慢性泪囊炎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48例;B组,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48例,术后用鼻内窥镜检查泪囊鼻腔吻合口形状,泪道通畅情况.结果术后随诊3年,A组术后1年、2年、3年泪道堵塞发生率10.42%(5/48)、14.58%(7/48)、18.75%(9/48).B组术后1年、2年、3年泪道堵塞发生率2.08%(1/48)、6.25%(3/48)、8.33%(4/48).结论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后吻合口位置较低、骨窗较大、术后发生再堵塞的可能性较小,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黄胜;周福林;王小娅;张玲;饶芒前 刊期: 200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