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益;梁巨苍;吉凯;李勇刚;王旭梅;刘全权
目的 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在眼前段挫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83例(83眼)眼前段挫伤进行眼科常规检查、传统眼科B超和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结果 超声生物显微镜可清晰地显示前房角后退、虹膜根部断离、睫状体分离、晶状体悬韧带断裂不全脱位,还可显示出传统B超所不能显示的睫状体和脉络膜浅脱离.结论 超声生物显微镜在眼前段外伤中有极好的应用价值,尤其是在屈光介质浑浊、睫状体分离低眼压和隐藏在虹膜后的病变时,它可显示出采用常规检查所不能揭示的病变,它的应用可为眼前段挫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确切的指导.
作者:王海波;黄红深;张繁友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变性近视)白内障进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效果.方法 对126例(175眼)高度近视白内障行巩膜隧道式小切口、超声乳化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 随访观察6月,裸眼或矫正视力≥0.5者131眼(74.86%).结论 超声乳化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是安全有效的,术后视力差为眼底病变所致.
作者:常英霞;丁颖;宋耕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14例(14眼)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施行全视网膜冷凝联合睫状体冷凝和部分小梁切除术.结果 本组病例随访6~24月,平均15月,眼压均控制良好,视力术后有所提高或保持不变,无眼球萎缩发生,主要并发症为眼睑水肿、球结膜水肿和前房纤维素性渗出等.结论 该术式是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有效、安全、可行的术式.
作者:李凌;亢泽峰;马雪英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的治疗方式及其疗效.方法 对22例(22眼)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的发病情况、治疗方案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眼药物治疗有效,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6眼,玻璃体水囊抽吸术6眼,玻璃体水囊抽吸+前房角分离+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7眼.11眼行ND:YAG后囊切开.22眼前房均形成.眼压稳定.结论 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是多种因素并存的难治性青光眼,经过早期、及时、准确的药物及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田芳;张红;李筱荣 刊期: 2006年第09期
1病例患者女,54岁.患者10余年前曾是某玻璃厂工人.因右眼畏光流泪,疼痛,视力减退3月余于2004年8月7日来我院诊治.
作者:管一沁;李兰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泪道激光成形联合泪道植管术对泪道阻塞的治疗效果.方法 68例(85眼)泪道阻塞行泪道激光成形联合泪道植管手术,术后随访,观察泪道引流泪液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随访半年以上,经泪道冲洗,77眼泪道保持通畅(90.59%),7眼通而不畅(8.3%),1眼不通(1.18%).结论 泪道激光联合泪道植管术治疗泪道阻塞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作者:黄雄高;吴江;邢健强;王康宏;韩萍;吴超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内界膜剥除对周边裂孔合并黄斑孔的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15例(15眼)周边裂孔合并黄斑孔的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手术,吲哚青绿染色内界膜剥除,长效气体填充.观察术后视网膜复位、黄斑裂孔闭合、视力等情况.结果 平均随访13月.14眼1次手术视网膜复位,一次手术的成功率93.33%,OCT检查13眼黄斑裂孔完全闭合;1眼黄斑与脉络膜贴服紧密,黄斑孔完全闭合率86.67%.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并发症有一过性高眼压、白内障等.结论 内界膜剥除治疗周边裂孔合并黄斑孔的视网膜脱离是有效的方法.
作者:韦秋红;岳钟;沈立台;张运红;李颖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KTP激光联合留置导管治疗曾行激光泪道成形术失败者的效果.方法 对31例曾行激光治疗的失败病例,再次行KTP激光泪道成形术,留置硬麻导管4周.结果 31例中治愈29例,好转1例,无效1例.结论 KTP激光联合留置导管是治疗激光泪道成形术失败病例的有效方法.
作者:方健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角膜血染动物模型并进行病理学观察.方法 12只兔双眼角膜根据其血染达角膜后基质的1/3,2/3及全部基质分为角膜血染Ⅰ、Ⅱ、Ⅲ期组.损伤角膜内皮细胞及反复前房注血制作角膜血染模型.观察角膜血染过程,适时取角膜行苏木精-伊红(HE)染、普鲁士蓝染及透射电镜(TEM)检查.结果 模型制作后平均2.2天、3.5天和7.4天分别形成角膜血染Ⅰ、Ⅱ、Ⅲ期,其HE片及普鲁士蓝染片中Ⅰ-Ⅲ期颗粒由少增多;普鲁士蓝染片中的蓝色颗粒出现在Ⅱ期的细胞内及Ⅲ期细胞内外;TEM观察到Ⅱ期即有细胞坏死,Ⅲ期有胶原溶解及成纤维细胞生成.结论 本研究的角膜血染模型操作性强、重复性高、并发症少,与临床角膜血染的发生接近,可作为眼挫伤前房积血致角膜血染发病机制及药物干预研究的合适模型.
作者:刘淑芳;杨红;陈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烧伤所致睑球粘连是一种严重的眼表损伤.我院自2004年11月至2005年5月收治了3例高温液态铁眼烧伤,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旭光;张玉光;徐湘辉;张华;王旭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后白内障吸出术中、植入人工晶状体的屈光度计算方法.方法 对4例(4眼)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后的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采用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及角膜曲率计测量角膜的K值,分别应用第二代经验公式(SRKⅡ)计算所需人工晶状体的屈光度.术后验光记录术眼屈光状况,与术前结果对比,评价所选择的人工晶状体屈光度的准确性.结果 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和角膜曲率计分别测量的角膜K值,以及所计算的人工晶状体的屈光度,均有明显的差别.尽管按预留近视状态,选用角膜地形图测量的K值计算人工晶状体的屈光度,术后仍然欠矫,平均产生远视+1.57D,较术前预留度数仍相差约+3.44D.结论 采用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的K值来计算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误差小,在预留的屈光度数基础上加3.50D来选择人工晶状体是较为精确和安全的.
作者:冯其高;罗恒;黎明;唐松;闻慧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冷凝在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26眼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先予置硅胶条带和/或环扎带.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行视网膜裂孔及变性区冷凝及硅胶顶压后,检查裂孔位置是否正确.结果 23眼术后视网膜完全复位,3眼复发.结论 应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冷凝具有操作简单且疗效可靠.
作者:戈伟中;李小东;张矛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长托宁(盐酸戊乙奎醚)在小儿眼外伤术前给药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40例择期眼外伤手术患儿随机分成阿托品(A组)和长托宁(B组),每组20例,分别静脉注射阿托品和长托宁0.01 mg/kg,监测用药前、用药10 min、20min、40min 4个时段心率、血压变化及给药前后面色、口干程度、鼻咽温度及镇静情况.结果 两组给药后各时间段收缩压、舒张压与给药前比较其变化不明显(P>0.05).A组用药10 min、20min的心率较注射前增快明显(P<0.05),而40min时增快不明显(P>0.05);B组各时间段心率与注射前比较变化均不明显(P<0.05).两组给药前后面红对比,A组明显,B组不明显.A组20min内与给药前比较口干明显(P<0.05),40 min时口干不明显(P>0.05);B组各时间段口干均较明显(P<0.05).A组在给药后10 min、20 min体温升高明显(P<0.01),40 min时体温与给药前接近(P>0.05);B组给药后体温无明显变化(P>0.05).A组给药后无镇静效果,B组给药后5例有镇静效果.结论 长托宁对患儿心率、面色及体温的影响弱于阿托品并能起到一定的镇静作用,同时能更有效及持久地控制全麻期间气道分泌物,使小儿眼外伤麻醉的安全性得到进一步的保障.
作者:张伟;艾艳秋;张卫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先天性内斜视手术治疗后眼位和双眼单视功能的变化.方法 追踪观察60例先天性内斜视手术治疗后眼位和双眼单视功能的变化,并进行分析.结果 先天性内斜视手术治疗后远期眼正位率明显低于术后近期正位率,4岁前手术组患者术后双眼单视功能明显优于4岁后手术组.结论 先天性内斜视患者手术时机以在4岁前为宜,术后随访观察眼位变化并进行相应处理.
作者:王卫红;曾小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病灶切除联合多层羊膜移植治疗角膜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6例(6眼)细菌性角膜溃疡、3例(3跟)真菌性角膜溃疡、5例(5眼)无菌性角膜溃疡均行病灶切除联合多层羊膜移植.结果 术后随访6月14例中未见排斥反应,角膜感染均在12天内得到控制,溃疡灶留下不同程度的瘢痕.结论 病灶切除联合多层羊膜移植是一种治疗角膜溃疡有效的方法.
作者:沈志兵;李建蜀;佘红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在眼前段微小异物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UBM对7例眼前段异物诊断和定位并经手术摘出证实.结果 7例异物均经UBM定位后手术顺利取出.结论 相对于其他影像学检查,UBM在眼前段异物诊断和定位中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作者:王超军;张龄洁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一种泪小管吻合术中快速寻找其断端的新方法.方法 利用黏弹剂的粘滞性,封堵泪小管断端,手术均在局麻下进行.结果 借泪囊内的气体逆行排出时产生的气泡,快速寻找到鼻侧端泪小管断端.结论 此方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的有效方法.
作者:周欣;刘晓蓉;张华丽;孙宝兰;高红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不同原因所致角膜缺损行板层角膜移植的临床效果,探讨板层角膜移植在眼科急诊中的应用.方法 7例(7眼)系因角膜异物剔出、角膜溃疡穿孔及严重的角膜穿孔伤等不同原因引起组织缺损者,缺损直径2 mm以内,均急诊施行板层角膜移植,术后随访3月以上.结果 7例(7眼)角膜穿孔均获良好愈合,术后前房形成良好,角膜透明.结论 角膜组织缺损急诊手术施行板层角膜移植是可行的.
作者:叶正辉;麻张伟;张龄洁;金玲艳;颜管根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游离皮瓣移植治疗瘢痕性睑外翻的效果.方法 应用耳后游离皮瓣移植于瘢痕切除后的创面以矫正睑外翻16例(21眼).术后随访观察3~18月.结果 痊愈13例(17眼),好转2例(3眼),失败1例(1眼).结论 耳后游离皮瓣移植治疗瘢痕性睑外翻效果良好.
作者:叶梅;梅兆文;杨靖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群体电光性眼炎的临床特征及救治措施.方法 中学生325人(650眼)同日突发电光性眼炎,经先后滴1%的卡因及1%荧光素钠滴眼液后作眼部检查.根据临床表现,分轻重2型.轻型:209例(64.30%)418眼.重型:116例(35.61%)232眼.给患者滴促进角膜损伤修复和预防感染的眼液治疗.结果 患者经药物治疗3天后,先后均痊愈.结论 对群体突发电光性眼炎宜现场救治,以赢得时间.日常应加强卫生健康教育,严格管理紫外线灯的正确使用.
作者:阎晓丽;克拉拉 刊期: 200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