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利多卡因复合丙泊酚在声带息肉摘除术麻醉中的应用

高志秋;李玉梅;满忠

关键词:利多卡因, 丙泊酚, 咽部手术
摘要: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复合丙泊酚用于声带息肉摘除术麻醉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治行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60例,分两组。L 组用含有利多卡因的丙泊酚诱导和维持,P 组用丙泊酚诱导和维持,观察两组 SBP、DBP、HR、SpO2,记录推注丙泊酚时的注射痛。结果:在气管插管时及置入支撑喉镜时 P 组 HR、SBP、DBP 均高于 L 组(P<0.05);P组在气管插管时及置入支撑喉镜时HR、SBP、DBP均高于基础值(P<0.05)。结论:利多卡因复合丙泊酚用于声带息肉摘除术的麻醉,可降低插管反应,减少术中循环波动。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积雪苷软膏在烧伤后面部色素沉着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积雪苷软膏治疗烧伤后面部色素沉着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超声波导入积雪苷软膏,配合中药面膜治疗;对照组用超声波导入耦合剂,配合中药面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53%,优于对照组的80.51%(P<0.01)。结论:本方法可明显淡化烧伤后的面部色素沉着,且能缩短愈合时间。

    作者:柏杨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基层医院机械性眼外伤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机械性眼外伤的护理要点。方法:收治机械性眼外伤患者20例,分析临床资料。结果: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后,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积极抢救和护理可降低患者致盲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程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足底皮脂腺囊肿13例误诊分析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足底皮脂腺囊肿临床误诊原因。临床医师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知识面,仔细鉴别,以提高足底皮脂腺囊肿的临床诊断水平,减少误诊。

    作者:黄续;马慧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缬沙坦与氢氯噻嗪或吲哒帕胺合用治疗中青年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缬沙坦与氢氯噻嗪或吲哒帕胺合用对中青年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的方法,将72例中青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4例。缬沙坦组:单用缬沙坦80~160 mg,1次/d;缬沙坦与氢氯噻嗪合用组:缬沙坦80 mg加氢氯噻嗪12.5 mg,1次/d;缬沙坦与吲达帕胺合用组:缬沙坦80 mg加吲达帕胺1.25 mg,1次/d,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服药安全性、依从性。结果:缬沙坦与氢氯噻嗪或吲达帕胺合用组降压总有效率及随测血压的变化均明显优于缬沙坦单用组(P<0.01)。3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复方制剂组较单药合用组服药依从性好,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缬沙坦与氢氯噻嗪或吲哒帕胺合用都能有效地降低中青年高血压,缬沙坦与氢氯噻嗪组或吲达帕胺合用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缬沙坦单用组,各组安全性较好,复方制剂组服药依从性更好。

    作者:宋艳春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差动直丝弓矫治技术对打开咬颌过程中不同磨牙后倾弯曲度的影响

    目的:研究差动直丝弓矫治技术对打开咬颌过程中不同磨牙后倾弯曲度的影响效果,分析差动直丝弓矫治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治打开咬颌行为障碍患者80例,采用差动直丝弓矫治技术,分析治疗后患者打开咬颌过程中不同磨牙倾弯曲度的影响表现及具体情况。结果:总体治疗效果良好,共出现35°32例、40°41例、45°7例3种倾弯曲度,倾弯曲度越小,患者下颌前牙压根、牙周膜所受应力越小,患者打开咬颌配合表现大多好转。结论:差动直丝弓矫治技术可以提高磨牙效果,通过获取患者准确牙后倾弯曲度,配备打开咬颌行为采取治疗,其临床价值很高。

    作者:高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异丙酚-芬太尼麻醉在人工流产麻醉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异丙酚-芬太尼麻醉在人工流产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人工流产患者14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麻醉,观察组给予异丙酚-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疼痛分级、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疼痛分级Ⅰ级,对照组疼痛分级Ⅰ级2例、Ⅱ级46例、Ⅲ级22例。两组镇痛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芬太尼麻醉应用于人工流产术效果显著,患者无疼痛感。

    作者:王维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早期护理干预对防治新生儿黄疸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早期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防治中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将88例新生儿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早期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新生儿的黄疸发生率及效果。结果:研究组黄疸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后2 d、4 d血清胆红素浓度低于参照组,且初次排胎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出生后5 d体重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在新生儿可有效预防黄疸的发生,且促进疾病的恢复。

    作者:姚丽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派罗欣联合胸腺肽对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派罗欣联合胸腺肽对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的疗效。方法:收治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96例,分两组,各48例,观察组予以派罗欣联合胸腺肽的治疗措施,对照组单独使用派罗欣的治疗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HBeAg转阴率以及HBV-DNA转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6.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8%(P<0.05)。结论:对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采用派罗欣联合胸腺肽的药物治疗措施达到了更高的转阴率,安全、可靠。

    作者:孙海英;范晓萍;温子荣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乌头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乌头汤联合来氟米特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来氟米特片;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乌头汤。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浆指标、细胞因子水平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临床症状及各项生理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头汤联合来氟米特能显著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血浆指标,降低血清中的TNF-α、IL-1β、IL-17、MMP-9,提高有效率。

    作者:郑武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补阳还五汤配合康复疗法治疗脑梗死的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配合康复疗法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脑梗死患者64例,分两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运用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脑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的62.5%(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配合康复疗法治疗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

    作者:崔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老年结核病的临床特点及防治策略分析

    目的:探析老年结核病的临床特点,并提出有效防治措施。方法:收治老年结核病患者150例,回顾性分析其治疗资料。结果:老年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咳嗽、食欲不振、咳痰以及气紧等症状为主;痰菌实验阳性率42%;单侧肺44例(29.33%),双侧肺106例(70.67%);出现肺部空洞65例(43.33%)。结论:临床上在对老年结核病患者进行治疗时,应该准确掌握疾病特点,并且结合多种检查手段,早确诊、早治疗,同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使结核病的发生率降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吕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顽固性皮肤瘙痒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顽固性皮肤瘙痒的治疗效果。方法:收治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2例,随机分为两组:血液灌流+血液透析(HP+HD)组16例,每周常规HD治疗2次,HP+HD治疗1次;另一组为单纯的HD,每周常规HD治疗3次,共5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甲状腺激素(PTH)、β2-MG浓度、血Pi浓度及皮肤瘙痒缓解程度。结果:HP+HD组患者皮肤瘙痒的缓解率87.5%,高于HD组的18.75%(P<0.05),HP+HD组血清PTH、β2-MG浓度、血Pi浓度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皮肤瘙痒明显缓解(P<0.05),而H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可以明显缓解尿毒症顽固性皮肤瘙痒。

    作者:邢英英;马文录;王全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中医个体化护理对冠心病患者医嘱依从性及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医个体化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医嘱依从性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收治冠心病患者12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医个体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在试验组,医嘱依从性在饮食习惯、情绪平稳和生活起居方面的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按时服药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医个体化护理能够有效提升冠心病患者饮食习惯、情绪平稳和生活起居方面的医嘱依从性,并能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孙明丽;赵紫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再次行青霉素皮试引起过敏反应引发的思考

    本文对1例再次行青霉素皮试引起过敏反应的患者进行分析,用药前询问用药史、过敏史及家族史,特别是已经对青霉素或青霉素类药物过敏的患者应禁用该药。对已经使用过青霉素的患者,必须详细询问用药后发生的症状。

    作者:杨惠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在健康体检妇女中的感染情况和基因亚型分析

    目的:探究在健康体检妇女中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的感染情况和基因亚型分析情况。方法:筛选常规体检的健康妇女800例,对宫颈高危型乳头状瘤病毒的感染情况进行检测,同时分析其基因亚型分布状况,并结合妇女的年龄分组分析其感染率。结果:感染率高的亚型为HPV52。50~59岁的年龄宫颈高危型乳头状瘤病毒检出率明显高于20~29岁年龄段(P<0.05)。结论:随着年龄的增加,宫颈高危型乳头状瘤病毒发病率有所增加,感染率高的亚型为HPV52,在临床宫颈癌的筛查和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作者:姜爱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乳腺中药贴联合他莫昔芬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乳腺中药贴联合他莫昔芬治疗乳腺增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治乳腺增生症患者240例,分两组,对照组采用单纯他莫昔芬治疗;观察组小剂量服用枸橼酸他莫昔芬片,同时加贴本院自制的乳腺中药贴。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8.5%,高于对照组的50.8%(P<0.05);观察组疼痛评分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中药贴联合他莫昔芬治疗乳腺增生疗效更优。

    作者:胡丽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氨溴索联合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炎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氨溴索联合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支气管炎患儿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氨溴索联合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7.9%,明显优于对照组8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相关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溴索联合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炎患儿能显著提升治疗效果,促进患儿机体快速恢复。

    作者:王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独活寄生汤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应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38例,应用独活寄生汤加减内服外敷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愈12例,显效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7%。结论: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居舒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微波治疗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微波联合药物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分泌性中耳炎患儿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予微波联合药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波联合药物治疗能明显提高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操作方便。

    作者:石海轩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麻醉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的麻醉效果。方法:收治剖宫产初产妇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罗哌卡因麻醉,观察组采用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开始时血压、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镇痛维持时间、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麻醉起效快、镇痛维持时间长。

    作者:肖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