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芸
1名22岁女性,因感染给予头孢他啶3.0 g静脉滴注.输液开始后1h,患者出现双足趾胀痛、牙痛、胸闷、口周麻木等症状.立即停止输液,给予抗过敏治疗,约1.5h后症状缓解.
作者:成睿珍;殷安宁 刊期: 2007年第05期
1名39岁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静脉滴注硫普罗宁0.2 g,1次/d.39 d后,患者出现两侧腮腺明显肿大,轻度触痛,次日两侧耳后淋巴结出现肿大.立即停用硫普罗宁,改用还原型谷胱苷肽1.2 g静脉滴注,1次/d.2 d后腮腺和耳后淋巴结肿大逐渐消退.
作者:顾建英;许贵香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一种新型减肥药利莫纳班(rimonabant,商品名:Acomplia)由于存在精神系统不良反应,被欧洲药品管理局(EMEA)禁用于重度抑郁症(major depression)或使用抗抑郁药治疗的患者.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铊为高毒性重金属,成人致死量约为12 mg/kg.铊中毒的机制尚未明了,可能与竞争性抑制钾的作用、与蛋白及酶分子上巯基结合及与核黄素结合成不溶性化合物有关.铊中毒临床表现的典型特征为胃肠炎、多发性神经病及脱发三联症.胃肠道症状出现较早,如恶心、呕吐和腹痛.神经系统症状为下肢麻痛、惊厥和昏迷.脱发在中毒1~3周内出现.其他中毒体征和症状有:皮疹、肾损害、心动过速及视力障碍等.患者可死于呼吸衰竭.24h尿液铊浓度检测为评估铊中毒的佳方法.尿铊>0.3 mg/L具有诊断意义.铊中毒应与格林-巴利综合征、铅中毒和砷中毒相鉴别.口服铊中毒可用活性炭、硫酸镁和普鲁士蓝等药物处理.普鲁士蓝常用剂量为250 mg/(kg·d),分4次口服.据报道,血液灌流能有效排除已吸收的铊.
作者:王涤新;李素彦 刊期: 2007年第05期
1名41岁女性患者,因支气管哮喘给予克林霉素磷酸酯1.5 g静脉滴注,患者感觉口苦难耐.查体见舌体两侧有较多大小不一的白色疱疹.输液完毕后约30 min其味觉异常逐渐消失,1 d后舌体疱疹消退.后改用青霉素抗感染治疗,未再出现上述症状.
作者:苏丹 刊期: 2007年第05期
1名62岁女性患者,因急性细菌性痢痰给予静脉滴注氟罗沙星葡萄糖注射液100 ml(0.4 g),1次/d.第3天患者出现周身肌肉、关节酸痛,体检:左侧膝关节、踝关节肿胀,腓肠肌内侧头外压痛阳性,关节活动时诱发疼痛.B超显示左膝关节积液,MRI示左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关节腔积液、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实验室检查:血沉130 mm/h、C反应蛋白42mg/L.立即停用氟罗沙星,给予关节制动、局部理疗,复查B超左侧膝关节恢复正常.3个月后,复查血沉、C反应蛋白均恢复正常.
作者:鲍中英;杨红;刘梅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1名30岁男性患者,因上呼吸道感染未行皮试而静脉滴注头孢拉定1.0 g.0.5 h后出现全身皮疹伴瘙痒,经抗过敏治疗后稍缓解.第3天患者出现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尿色深,皮肤、巩膜黄染.实验室检查:ALT 235.4U/L,AST 264.1 U/L,γ-GT 175.5U/L,ALP 239U/L,TBil 283.7μmol/L,DBil 176.2μmol/L,CHE 2 153U/L,Cr 271.2 μmol/L.给予保肝、抗炎及对症治疗,40d后患者症状消退,血生化检查恢复正常.
作者:陈英杰;张来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口服利培酮对未经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和血脂的影响.方法:对62例未经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利培酮2~6mg,1次/d,连续口服12周.于治疗前和治疗4、8、12周末,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症状,用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G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浓度.结果:服药12周后,62例患者中22例(35.48%)患者治愈,38例(61.29%)显著好转,2例(3.23%)有效.22例(35.48%)有不良反应记录(失眠、口干、便秘、震颤和静坐不能等).服药后第4,8,12周末的TC和TG浓度,第8周末的HDL浓度,第12周末的LDL浓度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0.05),Glu浓度各时段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培酮口服可有效缓解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不良反应较轻;利培酮对血糖无明显影响,但可使TC和TG浓度明显升高.
作者:张建新;朱凤艳;宋艳颖 刊期: 2007年第05期
1名44岁女性静脉曲张患者,行增强CT检查前,给予碘普罗胺370 100 ml,0.9%氯化钠注射液40 ml,地塞米松10 mg,高压注射器静脉团注,速度约为2.5 ml/s.注入完毕,患者即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心跳停止.立即给予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抗休克药物等抢救,2 h多后患者死亡.尸检报告提示多器官组织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肺水肿,喉头、会厌水肿.
作者:李润萍;夏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20世纪60年代初因发现沙利度胺有致畸作用将其撤出市场.但对沙利度胺的研究并未因此停止.60年代中期发现沙利度胺能有效治疗麻风结节红斑而再次引入临床.此后,沙利度胺用于治疗多种其他疾病.然而,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一些严重不良反应,如末梢神经病、血栓形成、血细胞减少以及肝毒性.了解这些不良反应无疑将有助于沙利度胺的安全应用.
作者:施桂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癫痫孕妇胎儿畸形的发病率为一般孕妇的2~3倍,而抗癫痫药为致胎儿畸形的主要原因,不仅传统的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卡马西平、丙戊酸钠可致胎儿畸形,新型抗癫痫药,如拉莫三嗪、托吡酯、奥卡西平、左乙拉西坦、氨已烯酸,经动物试验和病例报告证实,也能致胎儿畸形.使用抗癫痫药的孕妇胎儿畸形的发生率为4.2%~7.6%.抗癫痫药物联合应用的致畸率(6.0%~10.9%)高于单独应用的致畸率(3.7%~6.9%).抗癫痫药所致胎儿畸形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颅面部畸形,指(趾)端发育不全,先天性心脏缺陷,小头畸形,神经管缺陷及出血倾向等.抗癫痫药致畸的机制可能和其致叶酸缺乏、阻断离子通道及神经元退行性变有关.处于妊娠和准备妊娠的癫痫患者应根据癫痫发作的类型、频次及其原因合理选择和使用抗癫痫药.用药期间应尽量采用单药治疗,将剂量调整为控制癫痫的小剂量,加强血药浓度监测,补充叶酸和维生素K1及做好产前检查,以减少或避免发生胎儿畸形.
作者:曾艳;褚燕琦;王育琴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患者,女性,52岁,因患右侧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拟行右侧甲状腺部分切除术.术前血压140/83 mmHg,HR 90 次/min,心电图正常,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0.96.用0.75%罗哌卡因与2%利多卡因1∶1混合液共20ml行双侧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注药后5 min患者出现心悸、胸闷、憋气、精神紧张、兴奋多语等症状.心电监护显示:BP 168/95 mmHg,HR 120 次/min,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偶呈二联律,SpO2 0.90.听诊两肺有哮鸣音,心律不齐.经给予咪达唑仑、利多卡因、地塞米松及供氧等处理后症状缓解.
作者:沈伟民;王歆;刘晓峰;闫清;曹蕾 刊期: 2007年第05期
1名54岁男性腹泻伴脓血便患者,在电子结肠镜检查前,给予复方磷酸氢钠片80片清洁肠道,分2次口服.用药后5h患者出现尿潴留,经导尿后症状缓解.次日未再出现尿潴留.
作者:王慧敏;纪莉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安厅(局)、卫生厅(局):根据《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第三条的规定,现公布《麻醉药品品种目录(2007年版)》和《精神药品品种目录(2007年版)》,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4例患者(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19~51岁)发生急性铊中毒.临床表现为胃肠炎、多发性神经病、脱发三联症.尿铊值为885~7143μg/L.4例患者均用普鲁士蓝250 mg/(kg·d)治疗,其中3例加用血液灌流.经治疗后,患者症状缓解,尿铊值降至0.01~216μg/L.
作者:王涤新;李素彦;薛长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慢性神经毒性对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尼氏体及P物质的影响.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奥沙利铂组、对照组各15只.奥沙利铂组腹腔注射奥沙利铂4 mg/kg,对照组腹腔注射等容积5%葡萄糖注射液,每周2次,共9次.每次给药后2 h检测50%缩足阈,后一次给药后24h取第5腰椎背根神经节切片、染色.观察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细胞形态以及尼氏体和P物质的形态和积分光密度.结果:奥沙利铂组大鼠50%缩足阈从第3次给药后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背根神经节内神经元细胞体、细胞核及核仁面积减小(P<0.05,P<0.01),偏心核与多核仁比例增高(P<0.01);尼氏体、P物质积分光密度较对照组降低(P<0.05,P<0.01).结论:奥沙利铂引起背根神经节尼氏体及P物质的改变,与周围神经病变有关.
作者:司马蕾;贾立群;于莉莉;潘琳;郭艳茹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患者女,42岁.因甲状腺功能亢进、结节性甲状腺肿,服用甲巯咪唑10 mg,3次/d,利血生、普萘洛尔治疗1月.出现乏力、食欲不振、尿黄、皮肤重度黄疸,实验室检查显示:ALT 1 670 U/L,AST 1 524.3 U/L,TBil 289.3 μmol/L,DBil 129.3μmol/L,ALB 28.9g/L,A/G0.7,B超提示:肝回声偏粗.停用甲巯咪唑,其他药继续使用,并给予保肝治疗.1月后,患者症状逐渐好转,肝功能恢复正常.
作者:刘晨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1名50岁女性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因下肢水肿给予呋塞米20 mg静脉滴注后,出现严重呼吸困难,面部、口唇发绀.经吸氧、抗过敏及对症治疗后缓解.追问病史,患者数年前曾因水肿静脉滴注利尿药后出现过类似症状.
作者:王玲;于永洋;张宝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随着儿童使用甲氧氯普胺(metoclopramide)发生锥体外系症状的登记病例数目日益增多,荷兰药物评价委员会近对这一人群使用该药做出了限制.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在动员造血干细胞时对健康供者外周血T细胞表面活化信号(CD4+CD28+,CD8+CD28+)、活化T细胞(CD4+CD25low)和调节性T细胞(CD4+CD25high)的影响及其应用的安全性.方法:30例造血干细胞健康供者[男19,女11,中位年龄28(14~56)岁]皮下注射rhG-CSF 5μg/(kg·d),连续4~6d.用药前及停药后第1天、第3天及第7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供者外周血CD4+T细胞和CD8+T细胞表面CD28表达的相对荧光强度(RFI),以及CD4+CD25low和CD4+CD25highT细胞分别在CD4+T细胞中的百分比;并在用药前及停药后第1天、第7天及第30天进行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肝功能、肾功能以及脾超声检查.结果:CD4+CD28T细胞和CD8+CD28T细胞相对荧光强度表达在用药前分别为14.91±6.10和11.10±3.74,停药后第3天分别降至11.93±5.39和8.53±3.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P=0.033).CD4+CD25lowT细胞在CD4+T细胞中百分比,用药前为(21.4±8.87)%,停药后第3天降至(18.23±5.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CD25highT细胞在CD4+T细胞中百分比,用药前为(4.16±1.62)%,停药后第1天升至(6.43±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白细胞计数和脾超声检查用药前分别为(5.91±1.02)×109/L和(33.76±2.76)cm2,停药后第1天分别升至(34.13±8.07)×109/L和(46.85±4.53)cm2;血小板计数用药前为(228.07±73.69)×109/L,停药后第7天降至(158.27±40.69)×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ALT和Cr用药前分别为(28.23±7.69)IU/L和(60.70±15.86)μmol/L,停药后第1天分别为(27.17±7.23)IU/L和(61.10±16.38)μmol/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rh-GSF能减弱CD28的表达,降低CD4+CD25low和增加CD4+CD25high在CD4+T细胞中百分比,停药后第7天恢复至动员前水平,对健康供者肝肾功能无不利影响.
作者:徐娟;宋伟;金辉;孙雪静;苏力;李涛;冀冰心;张晨伟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