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于永洋;张宝辉
1名83岁男性患者因胆道系统感染,静脉给予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0 g,1次/白天;1.0 g,1次/晚上.用药6d内血小板进行性下降,由164×109/L下降到68×109/L.停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改用左氧氟沙星治疗.1周后患者PLT恢复正常.
作者:梁晓丽;宋建华;裴艺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1名44岁女性静脉曲张患者,行增强CT检查前,给予碘普罗胺370 100 ml,0.9%氯化钠注射液40 ml,地塞米松10 mg,高压注射器静脉团注,速度约为2.5 ml/s.注入完毕,患者即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心跳停止.立即给予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抗休克药物等抢救,2 h多后患者死亡.尸检报告提示多器官组织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肺水肿,喉头、会厌水肿.
作者:李润萍;夏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1名30岁男性患者,因上呼吸道感染未行皮试而静脉滴注头孢拉定1.0 g.0.5 h后出现全身皮疹伴瘙痒,经抗过敏治疗后稍缓解.第3天患者出现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尿色深,皮肤、巩膜黄染.实验室检查:ALT 235.4U/L,AST 264.1 U/L,γ-GT 175.5U/L,ALP 239U/L,TBil 283.7μmol/L,DBil 176.2μmol/L,CHE 2 153U/L,Cr 271.2 μmol/L.给予保肝、抗炎及对症治疗,40d后患者症状消退,血生化检查恢复正常.
作者:陈英杰;张来 刊期: 2007年第05期
1对27岁夫妇,均因化脓性扁桃体炎静脉给予阿奇霉素0.2 g.次日,2名患者均出现全程肉眼血尿.尿常规:RBC分别为(+)、(+++),尿蛋白均为(+++),肝肾功能及ASO正常,泌尿系统B超检查未见异常.立即停用阿奇霉素,给予酚磺乙胺、维生素C及补液治疗,尿液逐渐转清,第8天尿常规恢复正常.随访1月,尿常规持续正常.
作者:李辉;张永东;肖云彬;罗继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1名2岁8个月女童肌内注射安乃近(剂量不详)治疗呼吸道感染,约6 h后出现猩红热样红斑.给予地塞米松、氯苯那敏治疗,但症状未缓解.查体:左颌下、左耳后淋巴结轻度肿大,全身红斑伴脓疱.患者WBC为17×109/L,N为0.856.用地塞米松、葡萄糖酸钙、氯苯那敏及阿奇霉素治疗3 d后,红斑消退,脓疱明显减少.6 d后痊愈.追问病史,患者在4个月前服用安乃近后曾出现猩红热样红斑.
作者:刘碧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在动员造血干细胞时对健康供者外周血T细胞表面活化信号(CD4+CD28+,CD8+CD28+)、活化T细胞(CD4+CD25low)和调节性T细胞(CD4+CD25high)的影响及其应用的安全性.方法:30例造血干细胞健康供者[男19,女11,中位年龄28(14~56)岁]皮下注射rhG-CSF 5μg/(kg·d),连续4~6d.用药前及停药后第1天、第3天及第7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供者外周血CD4+T细胞和CD8+T细胞表面CD28表达的相对荧光强度(RFI),以及CD4+CD25low和CD4+CD25highT细胞分别在CD4+T细胞中的百分比;并在用药前及停药后第1天、第7天及第30天进行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肝功能、肾功能以及脾超声检查.结果:CD4+CD28T细胞和CD8+CD28T细胞相对荧光强度表达在用药前分别为14.91±6.10和11.10±3.74,停药后第3天分别降至11.93±5.39和8.53±3.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P=0.033).CD4+CD25lowT细胞在CD4+T细胞中百分比,用药前为(21.4±8.87)%,停药后第3天降至(18.23±5.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CD25highT细胞在CD4+T细胞中百分比,用药前为(4.16±1.62)%,停药后第1天升至(6.43±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白细胞计数和脾超声检查用药前分别为(5.91±1.02)×109/L和(33.76±2.76)cm2,停药后第1天分别升至(34.13±8.07)×109/L和(46.85±4.53)cm2;血小板计数用药前为(228.07±73.69)×109/L,停药后第7天降至(158.27±40.69)×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ALT和Cr用药前分别为(28.23±7.69)IU/L和(60.70±15.86)μmol/L,停药后第1天分别为(27.17±7.23)IU/L和(61.10±16.38)μmol/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rh-GSF能减弱CD28的表达,降低CD4+CD25low和增加CD4+CD25high在CD4+T细胞中百分比,停药后第7天恢复至动员前水平,对健康供者肝肾功能无不利影响.
作者:徐娟;宋伟;金辉;孙雪静;苏力;李涛;冀冰心;张晨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4例患者(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19~51岁)发生急性铊中毒.临床表现为胃肠炎、多发性神经病、脱发三联症.尿铊值为885~7143μg/L.4例患者均用普鲁士蓝250 mg/(kg·d)治疗,其中3例加用血液灌流.经治疗后,患者症状缓解,尿铊值降至0.01~216μg/L.
作者:王涤新;李素彦;薛长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1名39岁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静脉滴注硫普罗宁0.2 g,1次/d.39 d后,患者出现两侧腮腺明显肿大,轻度触痛,次日两侧耳后淋巴结出现肿大.立即停用硫普罗宁,改用还原型谷胱苷肽1.2 g静脉滴注,1次/d.2 d后腮腺和耳后淋巴结肿大逐渐消退.
作者:顾建英;许贵香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铊为高毒性重金属,成人致死量约为12 mg/kg.铊中毒的机制尚未明了,可能与竞争性抑制钾的作用、与蛋白及酶分子上巯基结合及与核黄素结合成不溶性化合物有关.铊中毒临床表现的典型特征为胃肠炎、多发性神经病及脱发三联症.胃肠道症状出现较早,如恶心、呕吐和腹痛.神经系统症状为下肢麻痛、惊厥和昏迷.脱发在中毒1~3周内出现.其他中毒体征和症状有:皮疹、肾损害、心动过速及视力障碍等.患者可死于呼吸衰竭.24h尿液铊浓度检测为评估铊中毒的佳方法.尿铊>0.3 mg/L具有诊断意义.铊中毒应与格林-巴利综合征、铅中毒和砷中毒相鉴别.口服铊中毒可用活性炭、硫酸镁和普鲁士蓝等药物处理.普鲁士蓝常用剂量为250 mg/(kg·d),分4次口服.据报道,血液灌流能有效排除已吸收的铊.
作者:王涤新;李素彦 刊期: 2007年第05期
1名31岁男性,因患急性胃肠炎,给予诺氟沙星0.4 g静脉滴注.滴注约40 min后,患者左侧面部先有麻木感,然后出现发作性触电样剧痛.疼痛每次持续约10 s,5 min左右发作1次.立即停止输液,给予对症支持治疗.第2天改用阿米卡星静脉滴注,患者疼痛发作的次数和程度有所减轻.继续治疗3 d后,其症状消失.
作者:庞福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全胃肠外营养(TPN)长期应用可引起肝损害,临床表现为肝酶和胆红素升高、胆汁淤积、脂肪变性及肝硬化.其发病的确实机制尚不清楚,可能和长期禁食、TPN营养成分不平衡以及肠道细菌移位有关.给予平衡的营养,应用循环法输注,尽早予以肠道进食、补充某些营养素(如胆碱、L-谷氨酰胺),将有利于防治TPN引起的肝损害.
作者:谢钢;李运景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安厅(局)、卫生厅(局):根据《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第三条的规定,现公布《麻醉药品品种目录(2007年版)》和《精神药品品种目录(2007年版)》,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患者女,62岁,因急性间质性肾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给予甲泼尼龙80 mg静脉滴注.输液约5 min后患者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舌麻,全身瘙痒,胸背部出现散在荨麻疹.立即停止输液,给予氯雷他定10 mg口服,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 ml静脉推注,0.5 h后症状基本消失.
作者:王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20世纪60年代初因发现沙利度胺有致畸作用将其撤出市场.但对沙利度胺的研究并未因此停止.60年代中期发现沙利度胺能有效治疗麻风结节红斑而再次引入临床.此后,沙利度胺用于治疗多种其他疾病.然而,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一些严重不良反应,如末梢神经病、血栓形成、血细胞减少以及肝毒性.了解这些不良反应无疑将有助于沙利度胺的安全应用.
作者:施桂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15岁女童,因出疹2天并发热(T38.4℃)静脉滴注地塞米松(量不详).次日,皮疹加重并出现出血性疱疹,伴腰痛;第3天出现头痛、恶心、呕吐,查WBC 19.65×109/L,RBC 3.65×1012/L,Hb 123g/L,PLT 46×109/L,ALT 4 247 U/L,AST4719 U/L,LDH 1209 U/L,CK 612 U/L.入院后患者精神恍惚,全腹压痛,双肾区叩痛;HR 130次/min,BP 86/60mmHg;WBC17.4×109/L,L0.32;RBC 2.56×1012/L,Hb 93g/L,PLT 27×109/L;尿潜血(+);PO2 11.76 mmHg,PCO2 2.5 mmHg;2周内有与水痘患者密切接触史,诊断为水痘,水痘脑炎,多器官功能损害,感染性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代谢性酸中毒.给予升压、扩容、止血、纠正酸中毒、抗感染等治疗,但患者出现呕血,口腔、鼻腔持续出血,无尿,血压下降,深度昏迷,入院12h死亡.
作者:吴玉荣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鉴于发现尼美舒利有引起肝衰竭的严重不良反应,爱尔兰药监局于2007年5月宣布中止尼美舒利口服制剂的市场销售,并提醒患者立即停止使用该药.对于此项决定是否应在欧盟所有成员国中执行,欧洲药品管理局(EMEA)下属人用医药产品委员会(CHMP)于次月开展了对尼美舒利制剂肝脏安全性的评估.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加强对精神药品临床应用的管理,保证精神药品安全、合理使用,规范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用药行为,根据《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我部组织中华医学会、中国医院协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编写了《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现予发布施行.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临床诊疗工作中要认真贯彻执行,并将执行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告我部医政司和中华医学会.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国产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6年3月,住院用rhBNP治疗的15例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用药方法为:先给予rhBNP 1.5μg/kg负荷剂量,于1~3 min内静脉推注,继以0.007 5μg/(kg·min)的速率维持泵入25.9~46h,用药总剂量1.0 mg.回顾性比较患者用药前后,BP、HR、R、尿量、血清肌酐(SCr)、BNP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分析rhBNP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结束用药时15例患者的呼吸困难均有不同程度缓解,呼吸由(35.2±6.1)次/min降低至(24.4±5.0)次/min,但P>0.05;尿量由(1 452.7±1611.9)ml/d增加至(2149.4±129.6)ml/d,呋塞米用量由(86.0±77.2)mg/d减少至(40.0±28.2)mg/d,HR由(97.4±29.9)次/min减慢为(79.8±15.0)次/min(均P<0.05).停药24h,上述症状进一步改善(均P<0.05).2例患者使用rhBNP后室性心律失常明显减少.患者血压轻度下降,但用药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r、BNP、LVEF亦无明显变化.3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2例死于多脏器衰竭,1例死于心室颤动);8~32周随防期间11例存活,1例死亡(死于消化道出血).结论:国产rhBNP能迅速缓解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患者耐受性良好,可用作心力衰竭急性期的治疗.
作者:张丽伟;罗北捷;宋岩;黄党生;沈东;张许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慢性神经毒性对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尼氏体及P物质的影响.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奥沙利铂组、对照组各15只.奥沙利铂组腹腔注射奥沙利铂4 mg/kg,对照组腹腔注射等容积5%葡萄糖注射液,每周2次,共9次.每次给药后2 h检测50%缩足阈,后一次给药后24h取第5腰椎背根神经节切片、染色.观察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细胞形态以及尼氏体和P物质的形态和积分光密度.结果:奥沙利铂组大鼠50%缩足阈从第3次给药后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背根神经节内神经元细胞体、细胞核及核仁面积减小(P<0.05,P<0.01),偏心核与多核仁比例增高(P<0.01);尼氏体、P物质积分光密度较对照组降低(P<0.05,P<0.01).结论:奥沙利铂引起背根神经节尼氏体及P物质的改变,与周围神经病变有关.
作者:司马蕾;贾立群;于莉莉;潘琳;郭艳茹 刊期: 2007年第05期
1名54岁男性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200μg,1次/d.用药后第2天患者出现尿色变深,第4天出现眼睑水肿,肉眼血尿、少尿等症状.BUN由4.8 mmol/L升至7.9 mmol/L(高13.9 mmol/L),Cr由113 μmol/L升至154μmol/L(高308 μmol/L).停用rhG-CSF,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硫普罗宁、呋塞米等对症支持治疗.2周后肾功能恢复正常.
作者:邸雅南;彭德银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