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全胃肠外营养长期应用引起的肝损害

谢钢;李运景

关键词:全胃肠外营养, 胆汁淤积, 肝脂肪变
摘要:全胃肠外营养(TPN)长期应用可引起肝损害,临床表现为肝酶和胆红素升高、胆汁淤积、脂肪变性及肝硬化.其发病的确实机制尚不清楚,可能和长期禁食、TPN营养成分不平衡以及肠道细菌移位有关.给予平衡的营养,应用循环法输注,尽早予以肠道进食、补充某些营养素(如胆碱、L-谷氨酰胺),将有利于防治TPN引起的肝损害.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相关文献
  •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探讨国产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6年3月,住院用rhBNP治疗的15例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用药方法为:先给予rhBNP 1.5μg/kg负荷剂量,于1~3 min内静脉推注,继以0.007 5μg/(kg·min)的速率维持泵入25.9~46h,用药总剂量1.0 mg.回顾性比较患者用药前后,BP、HR、R、尿量、血清肌酐(SCr)、BNP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分析rhBNP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结束用药时15例患者的呼吸困难均有不同程度缓解,呼吸由(35.2±6.1)次/min降低至(24.4±5.0)次/min,但P>0.05;尿量由(1 452.7±1611.9)ml/d增加至(2149.4±129.6)ml/d,呋塞米用量由(86.0±77.2)mg/d减少至(40.0±28.2)mg/d,HR由(97.4±29.9)次/min减慢为(79.8±15.0)次/min(均P<0.05).停药24h,上述症状进一步改善(均P<0.05).2例患者使用rhBNP后室性心律失常明显减少.患者血压轻度下降,但用药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r、BNP、LVEF亦无明显变化.3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2例死于多脏器衰竭,1例死于心室颤动);8~32周随防期间11例存活,1例死亡(死于消化道出血).结论:国产rhBNP能迅速缓解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患者耐受性良好,可用作心力衰竭急性期的治疗.

    作者:张丽伟;罗北捷;宋岩;黄党生;沈东;张许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奥沙利铂慢性神经毒性对背根神经节尼氏体及P物质的影响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慢性神经毒性对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尼氏体及P物质的影响.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奥沙利铂组、对照组各15只.奥沙利铂组腹腔注射奥沙利铂4 mg/kg,对照组腹腔注射等容积5%葡萄糖注射液,每周2次,共9次.每次给药后2 h检测50%缩足阈,后一次给药后24h取第5腰椎背根神经节切片、染色.观察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细胞形态以及尼氏体和P物质的形态和积分光密度.结果:奥沙利铂组大鼠50%缩足阈从第3次给药后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背根神经节内神经元细胞体、细胞核及核仁面积减小(P<0.05,P<0.01),偏心核与多核仁比例增高(P<0.01);尼氏体、P物质积分光密度较对照组降低(P<0.05,P<0.01).结论:奥沙利铂引起背根神经节尼氏体及P物质的改变,与周围神经病变有关.

    作者:司马蕾;贾立群;于莉莉;潘琳;郭艳茹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利培酮对未经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和血脂的影响

    目的 观察口服利培酮对未经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和血脂的影响.方法:对62例未经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利培酮2~6mg,1次/d,连续口服12周.于治疗前和治疗4、8、12周末,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症状,用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G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浓度.结果:服药12周后,62例患者中22例(35.48%)患者治愈,38例(61.29%)显著好转,2例(3.23%)有效.22例(35.48%)有不良反应记录(失眠、口干、便秘、震颤和静坐不能等).服药后第4,8,12周末的TC和TG浓度,第8周末的HDL浓度,第12周末的LDL浓度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0.05),Glu浓度各时段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培酮口服可有效缓解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不良反应较轻;利培酮对血糖无明显影响,但可使TC和TG浓度明显升高.

    作者:张建新;朱凤艳;宋艳颖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尼美舒利连续使用不能超过15天

    鉴于发现尼美舒利有引起肝衰竭的严重不良反应,爱尔兰药监局于2007年5月宣布中止尼美舒利口服制剂的市场销售,并提醒患者立即停止使用该药.对于此项决定是否应在欧盟所有成员国中执行,欧洲药品管理局(EMEA)下属人用医药产品委员会(CHMP)于次月开展了对尼美舒利制剂肝脏安全性的评估.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甲巯咪唑引起肝损害

    患者女,42岁.因甲状腺功能亢进、结节性甲状腺肿,服用甲巯咪唑10 mg,3次/d,利血生、普萘洛尔治疗1月.出现乏力、食欲不振、尿黄、皮肤重度黄疸,实验室检查显示:ALT 1 670 U/L,AST 1 524.3 U/L,TBil 289.3 μmol/L,DBil 129.3μmol/L,ALB 28.9g/L,A/G0.7,B超提示:肝回声偏粗.停用甲巯咪唑,其他药继续使用,并给予保肝治疗.1月后,患者症状逐渐好转,肝功能恢复正常.

    作者:刘晨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奥美拉唑肠溶片致白细胞减少

    39岁女性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窦炎患者,给予奥美拉唑肠溶片20 mg,2次/d,以及多潘立酮片和铝碳酸镁咀嚼片.服药2周后,患者出现困倦、乏力、纳差、低热.WBC由6.3×109/L降到3.6×109/L.将奥美拉唑改为雷尼替丁150 mg,2次/d,多潘立酮片、铝碳酸镁咀嚼片继续服用,加服利血生20 mg,3次/d.3 d后,WBC升至4.2×109/L.随访患者血细胞恢复正常.

    作者:谢奕如;陈瑞擎;黄楚珠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阿奇霉素致血尿和蛋白尿2例

    1对27岁夫妇,均因化脓性扁桃体炎静脉给予阿奇霉素0.2 g.次日,2名患者均出现全程肉眼血尿.尿常规:RBC分别为(+)、(+++),尿蛋白均为(+++),肝肾功能及ASO正常,泌尿系统B超检查未见异常.立即停用阿奇霉素,给予酚磺乙胺、维生素C及补液治疗,尿液逐渐转清,第8天尿常规恢复正常.随访1月,尿常规持续正常.

    作者:李辉;张永东;肖云彬;罗继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安乃近肌内注射致小儿急性全身性发疹性脓疱病

    1名2岁8个月女童肌内注射安乃近(剂量不详)治疗呼吸道感染,约6 h后出现猩红热样红斑.给予地塞米松、氯苯那敏治疗,但症状未缓解.查体:左颌下、左耳后淋巴结轻度肿大,全身红斑伴脓疱.患者WBC为17×109/L,N为0.856.用地塞米松、葡萄糖酸钙、氯苯那敏及阿奇霉素治疗3 d后,红斑消退,脓疱明显减少.6 d后痊愈.追问病史,患者在4个月前服用安乃近后曾出现猩红热样红斑.

    作者:刘碧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甲氧氯普胺限用于治疗病因明确的严重恶心、呕吐

    随着儿童使用甲氧氯普胺(metoclopramide)发生锥体外系症状的登记病例数目日益增多,荷兰药物评价委员会近对这一人群使用该药做出了限制.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血小板减少

    1名83岁男性患者因胆道系统感染,静脉给予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0 g,1次/白天;1.0 g,1次/晚上.用药6d内血小板进行性下降,由164×109/L下降到68×109/L.停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改用左氧氟沙星治疗.1周后患者PLT恢复正常.

    作者:梁晓丽;宋建华;裴艺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卫生部关于印发《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加强对精神药品临床应用的管理,保证精神药品安全、合理使用,规范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用药行为,根据《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我部组织中华医学会、中国医院协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编写了《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现予发布施行.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临床诊疗工作中要认真贯彻执行,并将执行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告我部医政司和中华医学会.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呋塞米加重哮喘

    1名50岁女性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因下肢水肿给予呋塞米20 mg静脉滴注后,出现严重呼吸困难,面部、口唇发绀.经吸氧、抗过敏及对症治疗后缓解.追问病史,患者数年前曾因水肿静脉滴注利尿药后出现过类似症状.

    作者:王玲;于永洋;张宝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硫普罗宁致腮腺肿大

    1名39岁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静脉滴注硫普罗宁0.2 g,1次/d.39 d后,患者出现两侧腮腺明显肿大,轻度触痛,次日两侧耳后淋巴结出现肿大.立即停用硫普罗宁,改用还原型谷胱苷肽1.2 g静脉滴注,1次/d.2 d后腮腺和耳后淋巴结肿大逐渐消退.

    作者:顾建英;许贵香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氟罗沙星葡萄糖注射液致膝关节损伤

    1名62岁女性患者,因急性细菌性痢痰给予静脉滴注氟罗沙星葡萄糖注射液100 ml(0.4 g),1次/d.第3天患者出现周身肌肉、关节酸痛,体检:左侧膝关节、踝关节肿胀,腓肠肌内侧头外压痛阳性,关节活动时诱发疼痛.B超显示左膝关节积液,MRI示左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关节腔积液、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实验室检查:血沉130 mm/h、C反应蛋白42mg/L.立即停用氟罗沙星,给予关节制动、局部理疗,复查B超左侧膝关节恢复正常.3个月后,复查血沉、C反应蛋白均恢复正常.

    作者:鲍中英;杨红;刘梅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罗哌卡因颈丛神经阻滞致心律失常

    患者,女性,52岁,因患右侧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拟行右侧甲状腺部分切除术.术前血压140/83 mmHg,HR 90 次/min,心电图正常,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0.96.用0.75%罗哌卡因与2%利多卡因1∶1混合液共20ml行双侧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注药后5 min患者出现心悸、胸闷、憋气、精神紧张、兴奋多语等症状.心电监护显示:BP 168/95 mmHg,HR 120 次/min,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偶呈二联律,SpO2 0.90.听诊两肺有哮鸣音,心律不齐.经给予咪达唑仑、利多卡因、地塞米松及供氧等处理后症状缓解.

    作者:沈伟民;王歆;刘晓峰;闫清;曹蕾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抗癫痫药致胎儿畸形的研究进展

    癫痫孕妇胎儿畸形的发病率为一般孕妇的2~3倍,而抗癫痫药为致胎儿畸形的主要原因,不仅传统的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卡马西平、丙戊酸钠可致胎儿畸形,新型抗癫痫药,如拉莫三嗪、托吡酯、奥卡西平、左乙拉西坦、氨已烯酸,经动物试验和病例报告证实,也能致胎儿畸形.使用抗癫痫药的孕妇胎儿畸形的发生率为4.2%~7.6%.抗癫痫药物联合应用的致畸率(6.0%~10.9%)高于单独应用的致畸率(3.7%~6.9%).抗癫痫药所致胎儿畸形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颅面部畸形,指(趾)端发育不全,先天性心脏缺陷,小头畸形,神经管缺陷及出血倾向等.抗癫痫药致畸的机制可能和其致叶酸缺乏、阻断离子通道及神经元退行性变有关.处于妊娠和准备妊娠的癫痫患者应根据癫痫发作的类型、频次及其原因合理选择和使用抗癫痫药.用药期间应尽量采用单药治疗,将剂量调整为控制癫痫的小剂量,加强血药浓度监测,补充叶酸和维生素K1及做好产前检查,以减少或避免发生胎儿畸形.

    作者:曾艳;褚燕琦;王育琴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头孢他啶引起足趾痛、牙痛和口周麻木

    1名22岁女性,因感染给予头孢他啶3.0 g静脉滴注.输液开始后1h,患者出现双足趾胀痛、牙痛、胸闷、口周麻木等症状.立即停止输液,给予抗过敏治疗,约1.5h后症状缓解.

    作者:成睿珍;殷安宁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沙利度胺近年临床新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

    20世纪60年代初因发现沙利度胺有致畸作用将其撤出市场.但对沙利度胺的研究并未因此停止.60年代中期发现沙利度胺能有效治疗麻风结节红斑而再次引入临床.此后,沙利度胺用于治疗多种其他疾病.然而,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一些严重不良反应,如末梢神经病、血栓形成、血细胞减少以及肝毒性.了解这些不良反应无疑将有助于沙利度胺的安全应用.

    作者:施桂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甲泼尼龙注射液致过敏反应

    患者女,62岁,因急性间质性肾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给予甲泼尼龙80 mg静脉滴注.输液约5 min后患者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舌麻,全身瘙痒,胸背部出现散在荨麻疹.立即停止输液,给予氯雷他定10 mg口服,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 ml静脉推注,0.5 h后症状基本消失.

    作者:王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复方磷酸氢钠片致尿潴留

    1名54岁男性腹泻伴脓血便患者,在电子结肠镜检查前,给予复方磷酸氢钠片80片清洁肠道,分2次口服.用药后5h患者出现尿潴留,经导尿后症状缓解.次日未再出现尿潴留.

    作者:王慧敏;纪莉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