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沙利度胺近年临床新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

施桂英

关键词:沙利度胺, 末梢神经病, 血栓形成
摘要:20世纪60年代初因发现沙利度胺有致畸作用将其撤出市场.但对沙利度胺的研究并未因此停止.60年代中期发现沙利度胺能有效治疗麻风结节红斑而再次引入临床.此后,沙利度胺用于治疗多种其他疾病.然而,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一些严重不良反应,如末梢神经病、血栓形成、血细胞减少以及肝毒性.了解这些不良反应无疑将有助于沙利度胺的安全应用.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相关文献
  • 沙利度胺近年临床新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

    20世纪60年代初因发现沙利度胺有致畸作用将其撤出市场.但对沙利度胺的研究并未因此停止.60年代中期发现沙利度胺能有效治疗麻风结节红斑而再次引入临床.此后,沙利度胺用于治疗多种其他疾病.然而,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一些严重不良反应,如末梢神经病、血栓形成、血细胞减少以及肝毒性.了解这些不良反应无疑将有助于沙利度胺的安全应用.

    作者:施桂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阿奇霉素致血尿和蛋白尿2例

    1对27岁夫妇,均因化脓性扁桃体炎静脉给予阿奇霉素0.2 g.次日,2名患者均出现全程肉眼血尿.尿常规:RBC分别为(+)、(+++),尿蛋白均为(+++),肝肾功能及ASO正常,泌尿系统B超检查未见异常.立即停用阿奇霉素,给予酚磺乙胺、维生素C及补液治疗,尿液逐渐转清,第8天尿常规恢复正常.随访1月,尿常规持续正常.

    作者:李辉;张永东;肖云彬;罗继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产AmpC酶与非产AmpC酶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研究

    目的:探讨我院产AmpC酶和非产AmpC酶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方法:将住院患者的痰液、尿液、创口分泌液和阴道分泌液标本中分离的131株革兰阴性杆菌对12种抗菌药进行药敏试验和耐药率分析,并通过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结果:131株革兰阴性杆菌中产AmpC酶菌为15株,占菌株数11.5%.产AmpC酶菌株对各种抗菌药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AmpC酶菌株.革兰阴性杆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西丁、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的耐药率高于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结论: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与AmpC酶有关.亚胺培南可考虑用作治疗产AmpC酶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作者:陈林珍;冯红梅;李晓穗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卫生部关于印发《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加强对精神药品临床应用的管理,保证精神药品安全、合理使用,规范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用药行为,根据《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我部组织中华医学会、中国医院协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编写了《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现予发布施行.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临床诊疗工作中要认真贯彻执行,并将执行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告我部医政司和中华医学会.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关于公布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品种目录(2007年版)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安厅(局)、卫生厅(局):根据《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第三条的规定,现公布《麻醉药品品种目录(2007年版)》和《精神药品品种目录(2007年版)》,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利培酮对未经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和血脂的影响

    目的 观察口服利培酮对未经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和血脂的影响.方法:对62例未经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利培酮2~6mg,1次/d,连续口服12周.于治疗前和治疗4、8、12周末,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症状,用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G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浓度.结果:服药12周后,62例患者中22例(35.48%)患者治愈,38例(61.29%)显著好转,2例(3.23%)有效.22例(35.48%)有不良反应记录(失眠、口干、便秘、震颤和静坐不能等).服药后第4,8,12周末的TC和TG浓度,第8周末的HDL浓度,第12周末的LDL浓度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0.05),Glu浓度各时段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培酮口服可有效缓解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不良反应较轻;利培酮对血糖无明显影响,但可使TC和TG浓度明显升高.

    作者:张建新;朱凤艳;宋艳颖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全胃肠外营养长期应用引起的肝损害

    全胃肠外营养(TPN)长期应用可引起肝损害,临床表现为肝酶和胆红素升高、胆汁淤积、脂肪变性及肝硬化.其发病的确实机制尚不清楚,可能和长期禁食、TPN营养成分不平衡以及肠道细菌移位有关.给予平衡的营养,应用循环法输注,尽早予以肠道进食、补充某些营养素(如胆碱、L-谷氨酰胺),将有利于防治TPN引起的肝损害.

    作者:谢钢;李运景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复方磷酸氢钠片致尿潴留

    1名54岁男性腹泻伴脓血便患者,在电子结肠镜检查前,给予复方磷酸氢钠片80片清洁肠道,分2次口服.用药后5h患者出现尿潴留,经导尿后症状缓解.次日未再出现尿潴留.

    作者:王慧敏;纪莉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呋塞米加重哮喘

    1名50岁女性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因下肢水肿给予呋塞米20 mg静脉滴注后,出现严重呼吸困难,面部、口唇发绀.经吸氧、抗过敏及对症治疗后缓解.追问病史,患者数年前曾因水肿静脉滴注利尿药后出现过类似症状.

    作者:王玲;于永洋;张宝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赖诺普利引发皮疹和水疱疹

    1名80岁男性,患高血压和肾脏疾病,口服赖诺普利片(10 mg,1次/d)、阿魏酸哌嗪片(150 mg,3次/d)和包醛氧淀粉颗粒(5 g,2次/d).治疗6 d后,患者出现全身皮疹伴瘙痒和手掌水疱疹.经对症治疗后,皮疹消退.此后停服赖诺普利,继续服用阿魏酸哌嗪、包醛氧淀粉颗粒治疗,未再出现上述症状.

    作者:陈志东;胡蓉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罗哌卡因颈丛神经阻滞致心律失常

    患者,女性,52岁,因患右侧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拟行右侧甲状腺部分切除术.术前血压140/83 mmHg,HR 90 次/min,心电图正常,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0.96.用0.75%罗哌卡因与2%利多卡因1∶1混合液共20ml行双侧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注药后5 min患者出现心悸、胸闷、憋气、精神紧张、兴奋多语等症状.心电监护显示:BP 168/95 mmHg,HR 120 次/min,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偶呈二联律,SpO2 0.90.听诊两肺有哮鸣音,心律不齐.经给予咪达唑仑、利多卡因、地塞米松及供氧等处理后症状缓解.

    作者:沈伟民;王歆;刘晓峰;闫清;曹蕾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巴曲酶注射液致血管性水肿

    1名66岁男性患者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入院治疗.因其血浆纤维蛋白原高,加用巴曲酶10 BU静脉滴注.输液1 h后患者出现口周麻木、肿胀,10 h后呈口周弥漫性肿胀,诊断为血管性水肿,给予西替利嗪治疗5 h后,肿胀逐渐消退.次日停用巴曲酶治疗,未再出现血管性水肿.

    作者:孙阳;袁丽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头孢他啶引起足趾痛、牙痛和口周麻木

    1名22岁女性,因感染给予头孢他啶3.0 g静脉滴注.输液开始后1h,患者出现双足趾胀痛、牙痛、胸闷、口周麻木等症状.立即停止输液,给予抗过敏治疗,约1.5h后症状缓解.

    作者:成睿珍;殷安宁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诺氟沙星静脉滴注致三叉神经痛样疼痛

    1名31岁男性,因患急性胃肠炎,给予诺氟沙星0.4 g静脉滴注.滴注约40 min后,患者左侧面部先有麻木感,然后出现发作性触电样剧痛.疼痛每次持续约10 s,5 min左右发作1次.立即停止输液,给予对症支持治疗.第2天改用阿米卡星静脉滴注,患者疼痛发作的次数和程度有所减轻.继续治疗3 d后,其症状消失.

    作者:庞福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奥美拉唑肠溶片致白细胞减少

    39岁女性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窦炎患者,给予奥美拉唑肠溶片20 mg,2次/d,以及多潘立酮片和铝碳酸镁咀嚼片.服药2周后,患者出现困倦、乏力、纳差、低热.WBC由6.3×109/L降到3.6×109/L.将奥美拉唑改为雷尼替丁150 mg,2次/d,多潘立酮片、铝碳酸镁咀嚼片继续服用,加服利血生20 mg,3次/d.3 d后,WBC升至4.2×109/L.随访患者血细胞恢复正常.

    作者:谢奕如;陈瑞擎;黄楚珠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甲巯咪唑引起肝损害

    患者女,42岁.因甲状腺功能亢进、结节性甲状腺肿,服用甲巯咪唑10 mg,3次/d,利血生、普萘洛尔治疗1月.出现乏力、食欲不振、尿黄、皮肤重度黄疸,实验室检查显示:ALT 1 670 U/L,AST 1 524.3 U/L,TBil 289.3 μmol/L,DBil 129.3μmol/L,ALB 28.9g/L,A/G0.7,B超提示:肝回声偏粗.停用甲巯咪唑,其他药继续使用,并给予保肝治疗.1月后,患者症状逐渐好转,肝功能恢复正常.

    作者:刘晨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地塞米松误用于水痘患者致多器官衰竭死亡

    15岁女童,因出疹2天并发热(T38.4℃)静脉滴注地塞米松(量不详).次日,皮疹加重并出现出血性疱疹,伴腰痛;第3天出现头痛、恶心、呕吐,查WBC 19.65×109/L,RBC 3.65×1012/L,Hb 123g/L,PLT 46×109/L,ALT 4 247 U/L,AST4719 U/L,LDH 1209 U/L,CK 612 U/L.入院后患者精神恍惚,全腹压痛,双肾区叩痛;HR 130次/min,BP 86/60mmHg;WBC17.4×109/L,L0.32;RBC 2.56×1012/L,Hb 93g/L,PLT 27×109/L;尿潜血(+);PO2 11.76 mmHg,PCO2 2.5 mmHg;2周内有与水痘患者密切接触史,诊断为水痘,水痘脑炎,多器官功能损害,感染性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代谢性酸中毒.给予升压、扩容、止血、纠正酸中毒、抗感染等治疗,但患者出现呕血,口腔、鼻腔持续出血,无尿,血压下降,深度昏迷,入院12h死亡.

    作者:吴玉荣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硫普罗宁致腮腺肿大

    1名39岁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静脉滴注硫普罗宁0.2 g,1次/d.39 d后,患者出现两侧腮腺明显肿大,轻度触痛,次日两侧耳后淋巴结出现肿大.立即停用硫普罗宁,改用还原型谷胱苷肽1.2 g静脉滴注,1次/d.2 d后腮腺和耳后淋巴结肿大逐渐消退.

    作者:顾建英;许贵香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致急性肾衰竭

    1名54岁男性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200μg,1次/d.用药后第2天患者出现尿色变深,第4天出现眼睑水肿,肉眼血尿、少尿等症状.BUN由4.8 mmol/L升至7.9 mmol/L(高13.9 mmol/L),Cr由113 μmol/L升至154μmol/L(高308 μmol/L).停用rhG-CSF,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硫普罗宁、呋塞米等对症支持治疗.2周后肾功能恢复正常.

    作者:邸雅南;彭德银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克林霉素磷酸酯静脉滴注致味觉异常

    1名41岁女性患者,因支气管哮喘给予克林霉素磷酸酯1.5 g静脉滴注,患者感觉口苦难耐.查体见舌体两侧有较多大小不一的白色疱疹.输液完毕后约30 min其味觉异常逐渐消失,1 d后舌体疱疹消退.后改用青霉素抗感染治疗,未再出现上述症状.

    作者:苏丹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