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盐酸替罗非班致血小板减少

肖丽;王欣

关键词:盐酸替罗非班, 症状缓解, 疼痛症状, 静脉注射, 介入手术, 患者, 冠脉造影, 冠脉狭窄, 放置支架, 对症治疗, 地塞米松, 出血症状, 持续泵入, 异丙嗪, 心前区, 氯化钠, 冠心病, 住院, 诊断, 牙龈
摘要:患者男,64岁.因两月来心前区疼痛症状加剧就诊,诊断为冠心病,冠脉狭窄、双支病变,于2005年10月20日入我院.住院后行介入手术,冠脉造影下放置支架.术前PLT为147×109/L,术后为抗凝目的使用盐酸替罗非班(欣维宁)100ml(盐酸替罗非班0.005 g,氯化钠0.9 g),以12 ml/h速度持续泵入,15 min后患者即出现寒颤、谵语、体温升高、牙龈出血症状.立即停止泵入该药,进行补液、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 mg、异丙嗪25 mg,对症治疗,0.5 h后症状缓解.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相关文献
  • 环磷酰胺致出血性膀胱炎的监测与防治

    环磷酰胺是临床常用的一种细胞毒药物,适用于多种实体瘤、白血病的治疗,但其代谢产物可产生严重的出血性膀胱炎.本文对其所致出血性膀胱炎的机制、防治、监测等问题进行概述,以期引起临床重视,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舒展;王悦;翟所迪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呋塞米引起急性溶血反应

    患者女,75岁.因反复头昏、头痛20余年,心慌气促3 d,于2005年6月19日入院.患者诉无药物过敏史.查体:BP 180/100 mmHg(1 mmHg=0.133kPa),双肺可闻及湿啰音及少许哮鸣音.心界向左下扩大,HR133次/min,心音强弱不等,心律不齐,心尖部可闻及Ⅲ/Ⅳ级收缩杂音.

    作者:张锐;乔石;李清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关于补钙的争议与探讨

    钙不仅是维持骨健康的基本元素,也是参与全身多系统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补钙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基础措施.近期,美国WHI的研究结果对补钙引起了争议,本文认为该研究设计和实施方面的局限性影响了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并限制了其推广价值.本文还进一步阐述了对钙的吸收,补钙与肾结石的关系,以及钙剂选择标准和专家共识意见,提出了科学、安全补钙的合理建议.

    作者:徐苓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普伐他汀致眼外直肌麻痹

    患者女,53岁.因糖尿病9年,有高血压病史,合并高胆固醇、高甘油三脂、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于2005年10月中旬开始口服普伐他汀(普拉固片)20 mg,每晚1次,服药后逐渐出现双眼沉重感.约2周后,于10月28日晚患者服普伐他汀后出现视物重影,用力向左转眼球时,左眼外展不能,左眼瞳孔外缘距眼外眦约5mm,双瞳孔直径约3 mm,右眼活动如常,无肢体活动不能,无意识障碍,无恶心呕吐.次日,患者就诊于北京某医院,考虑:左眼外直肌麻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Ⅰ期,未予特殊治疗.

    作者:冯春鹏;倪青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如何报告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

    随着循证医学模式的引入,如何系统地总结既往的研究成果,为循证决策提供高质量的证据日益受到重视,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应运而生,近年来在医学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但关于meta分析的优缺点、适用性还存在一些争论,目前我国还有误用、滥用meta分析的倾向.孙福红等[2]对国内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的meta分析报告的质量进行评价后发现,国内meta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文献查全率不高,没有列出被排除的试验,病人的特征范围、诊断标准和治疗范围不明确,对资料的可合并性的检验较差,对潜在偏倚的控制和检测不足,统计分析不规范,缺少对原始研究的质量评价,未改变方法进行敏感度分析,缺少对发表偏倚的检测,缺少对结果应用价值的评估.究其原因,一方面与实施meta分析的人员对这种方法的理解不够全面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缺乏清晰、明确的meta分析报告格式要求有关.因此,要提高meta分析的质量十分有必要规范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的报告格式.

    作者:詹思延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利巴韦林致癌、致畸和致突变作用的综合评价

    对利巴韦林的致癌、致畸和致突变作用进行了文献分析及评价,为合理安全用药提供了依据.

    作者:吴婷;吴涛;詹思延;吴晔;郭晓昕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骨肽注射液相关的肉眼血尿2例

    例1男,56岁.因反复头痛、颈痛、手麻半年,于2005年7月来我院就诊.就诊时无耳鸣及视物旋转,无晕厥、无恶心呕吐、无心悸胸闷.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无肾病史、药物过敏史.体格检查:T 36℃,P 80次/min,R 20次/min,BP 130/80 mmHg(1 mmHg=0.133 kPa),神清,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不大,HR 80次/min,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作者:袁慧;贺子达;石祖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金刚藤糖浆致重症药疹

    某患女,36岁.因下腹痛2个月,于2005年10月16日来我院就诊.妇科检查:子宫前位、略大,压痛((+),右附件增厚有压痛,左附件区扪及5 cm×3 cm界限不清的包块,不活动,压痛明显.

    作者:朱宝军;刘世萍;曲婷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曲坦类药物与SSRIs或SNRIs合用致5-羟色胺综合征/西布曲明可能引起QT间期延长/泰利霉素安全性受到质疑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罗格列酮致黄班水肿与腮腺肿大

    GlaxoSmithKline制药公司通告美国和加拿大医务人员,糖尿病Ⅱ型病人应用罗格列酮(rosigilitazone)后会出现和加重糖尿病性黄班水肿(diabetic macular oedema),停药后好转.据报告,多数病人同时有体液潴留、体重增加与末梢水肿.

    作者:《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盐酸替罗非班致血小板减少

    患者男,64岁.因两月来心前区疼痛症状加剧就诊,诊断为冠心病,冠脉狭窄、双支病变,于2005年10月20日入我院.住院后行介入手术,冠脉造影下放置支架.术前PLT为147×109/L,术后为抗凝目的使用盐酸替罗非班(欣维宁)100ml(盐酸替罗非班0.005 g,氯化钠0.9 g),以12 ml/h速度持续泵入,15 min后患者即出现寒颤、谵语、体温升高、牙龈出血症状.立即停止泵入该药,进行补液、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 mg、异丙嗪25 mg,对症治疗,0.5 h后症状缓解.

    作者:肖丽;王欣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硫普罗宁致严重剥脱性皮炎

    患者男,23岁.主因发现HBsAg(+)20年,腹泻1个月,尿黄10 d,门诊诊断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于2005年7月12日收入院.患者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查体:T 36.8℃,P 90次/min,R 18次/min,BP 120/80mmHg(1 mmHg=0.133 kPa),患者神志清楚,精神差,面色晦暗,皮肤黏膜重度黄染,肝掌(-),蜘蛛痣(-),心音有力,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双肺呼吸音正常,未闻及干湿啰音,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浮肿.B超显示:肝弥漫性病变,胸、腹水;实验室检查:凝血酶原活性(PTA)17.6%,ALT 51.1 U/L,AST 42.7 U/L,T-Bil237.5 μmol/L,D-Bil 114.5 μmol/L.诊断为慢性重型肝炎,合并胸、腹水.给予保肝、降酶、退黄、提高免疫力治疗.

    作者:张俊霞;张军;孙雅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疏血通静脉滴注出现迟发过敏反应

    患者男,21岁,右手背反复红肿,疼痛,食中环指伸屈活动受限半年,当地医院给予抗炎治疗,症状有所缓解,但仍反复发作.为进一步治疗于2006年3月14日入院.体检:T 36.4℃,P 76次/min,R 18次/min,BP 130/90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自主体位,双肺呼吸音清.右手背侧弥漫性肿胀,局部皮肤发暗,无窦道及分泌物,无指陷性水肿,皮温稍高,皮肤感觉正常.

    作者:张俊忠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核糖核酸Ⅱ静脉滴注致过敏性休克

    患者男,63岁.以胃体小弯侧腺癌,于2005年12月23日收入院.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和其他病史.查体:T37.2℃,P 85次/min,R 20次/min,BP 105/55 mmHg(1mmHg=0.133kPa),神志清,精神尚可,发育正常,自主体位,皮肤黏膜无黄染、出血点及皮疹.入院后于2006年1月10日全麻下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常规应用抗炎、抑酸、补液、抗肿瘤治疗.并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加注射用核糖核酸Ⅱ 0.3 g静脉滴注.第1天滴注6min后病人感全身不适、呼吸困难、憋气、全身大汗,查体:BP测未及,HR 98次/min,脉搏细速,R 25次/min,氧饱和度67%,全身无皮疹,双侧瞳孔等大等园,直径4mm,对光反射灵敏,双肺少量湿啰音.考虑为核糖核酸Ⅱ过敏所致.立即停药,鼻导管吸氧调至10L/min,更换液体.

    作者:刘燕南;黄美雄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静脉用免疫球蛋白的治疗作用机制及其不良反应

    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用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炎症性疾病的治疗,其作用机制包括对自身抗体的作用,抑制补体结合,阻止膜攻击复合物形成,调节巨噬细胞Fc受体,抑制致病性细胞因子和其他免疫调节分子等.该药不反应反应较少,主要有皮肤过敏反应、无菌性脑膜炎、血浆黏度增加和血栓形成以及肾功能损害等.

    作者:王锁彬;贾建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氯吡格雷诱发肝损害

    患者男,76岁.因无诱因下出现胸痛,呈压榨样伴胸闷、心悸、出冷汗、乏力,于2005年5月20日来我院就诊.

    作者:陈昭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冠心苏合丸致肾脏损害1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冠心苏合丸所致肾脏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11例因服用冠心苏合丸出现肾脏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冠心苏合丸致肾脏损害的临床特点,服药情况、病程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结果:11例中7例按药典规定剂量用药,4例超过药典规定剂量.服药时间2~120个月,平均(87.8±58.6)个月;总用药量150~8760粒,平均(6084.6±1221.0)粒;服药至发现肾脏损害时间为4~216个月,平均(41.1±36.6)个月.临床上均表现为慢性小管间质性肾病,均有肾小管酸中毒、肾性糖尿、低渗尿贫血,贫血程度与肾功能减退程度不平行.就诊主诉多为乏力、纳差、恶心、呕吐和多尿或夜尿增多.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肾功能损害.尿蛋白量均低于1.0g/24 h.有7例发现时已进入慢性肾病4~5期,4例为慢性肾病3期.结论:冠心苏合丸可导致肾脏损害,可能与其组方中所含马兜铃科植物青木香有关.

    作者:宋岩;姚凤华;张壹言;张丽伟;李冀军;陈凤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与锥体外系症状

    为了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引起锥体外系症状(EPS)的情况,利用Medline检索系统对已公开发表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与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间引起EPS的程度各有差异,有的与剂量相关,总体较经典的抗精神病药物发生率低,严重程度轻.但临床仍应重视锥体外系症状的预防与治疗问题.

    作者:鱼爱和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加味附子理中汤治疗马兜铃酸肾病疗效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加味附子理中汤对马兜铃酸肾病(AAN)患者肾功能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对27例具有脾阳虚证候群的AAN患者应用加味附子理中汤进行治疗,每天1剂,水煎服,4周为1个疗程.第2疗程结束后3 d内评估疗效,观察指标为尿素氮、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血常规(红细胞、血红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渗透压以及畏寒肢冷、倦怠乏力、食少纳呆、恶心欲吐、面色晄白、腰酸膝软等临床症状分级积分.结果:治疗后患者肾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血肌酐、尿素氮、24 h尿蛋白定量、尿NAG酶下降,内生肌酐清除率、尿渗透压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临床症状得到缓解,症状分级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74.07%.结论:加味附子理中汤对AAN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史伟;吴金玉;谢永祥;李振中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促肝细胞生长素致过敏性休克

    患者女,43岁.因尿黄、乏力,于2005年9月9日入院,查体:T 36.6℃,P 78次/min,R 20次/min,BP140/85 mmHg(1 mmHg=0.133 kPa),全身皮肤轻度黄染,心肺无异常,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功能异常:T-Bil132.0 μmol/L,D-Bil 63.8 μmol/L,I-Bil 68.2μmol/L,ALT32.0 U/L,AST 54.0 U/L,r-GT 50.0 U/L,UA 297.0 mmol/L.肝脏CT示:肝硬化,诊断为: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入院后给予注射用促肝细胞生长素80 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滴,滴速约为40滴/min.

    作者:冯祚臻;官东秀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