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绍峰
患者女,44岁.于2003年6月27日来医院就诊.患者于2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肢肿胀,以小腿、足踝为著,呈指凹性,可缓慢复原,走路或活动后肿胀加剧,小腿后侧压痛,浅表静脉怒张、充盈,呈青色,大腿不浮肿.诊断为右下肢深静脉血栓收入我院.
作者:苏喜改;白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患者男,68岁.因头顶部外伤性出血0.5 h,于2004年4月18日来院急诊外科就诊.患者伤时无昏迷,无呕吐,无抽搐发作.
作者:吴小洪;刘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患者男,72岁.主因黑便伴眩晕、乏力4 d,于2004年1月21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4 d出现黑便,每日1~2次,量中等,伴眩晕、乏力,当时未食用动物血或铋剂等引起黑便的食物或药物.既往高血压病30年,房颤7年,痛风15年,高脂血症10年,慢性肾功能不全5年.
作者:吴文静;柯元南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患者女,15岁.因恶心、呕吐20 d,加重1 d,于2002年5月20日15:00左右来我院就诊.
作者:孙翠珠;刘吉顺;李中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药源性白细胞减少症(D-LP)和粒细胞缺乏症(D-AGC)1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概念外周血白细胞(WBC)低于4 x 109/L时称为白细胞减少症(Leucopenia).白细胞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成人低于2 x 109/L,儿童低于1.5 x 109/L者称为粒细胞减少症(Neutropenia).
作者:常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患者男,1.5岁.因高热、咳嗽、咳痰1 d,于2004年1月29日来我院儿科就诊.查体:T 39.8℃,P 136次/min,R 25次/min,神志清楚,热面容,双侧扁桃体不肿大,咽喉部充血,双肺呼吸音粗,左肺闻及干湿啰音.
作者:李勤;丁苏芬;刘丽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患者男,56岁.因脓疱型银屑病,于2002年7月12日住院.既往无抗生素过敏史.入院后经抗过敏等治疗后脓疱疹消退,一般情况好转.
作者:吴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的主要并发症有发热、胃肠道反应、肝区疼痛、肝衰竭、呃逆等.我们对76例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对其并发症采用相应的护理,旨在提高护理水平和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孟俊华;刘桂霞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患者男,20岁.因夜间受寒头痛、头昏、鼻塞2 h,于2004年2月18日来我院就诊.查体:T38.5℃,P 92次/min,BP 95/70 mmHg(1 mmHg=0.133 kPa).患者神志清,精神尚好,咽部充血,无扁桃体肿大,淋巴结无肿大,心肺听诊正常,肝脾未触及.
作者:刘绍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患者男,46岁.因尿频、尿急、尿痛3d,于2004年2月16日来我院就诊.
作者:张鲜利;王小虹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精神活性物质滥用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严重危害.物质滥用包括非违禁物质的滥用,违禁物质的非法使用.被滥用的违禁物质和非违禁物质均为依赖性物质(或药物),具有强化作用与奖赏效应,使用者将出现愉悦欣快的精神效应,引起一些人非医疗目的周期性或连续地使用该物质,使脑发生复杂的不良变化,终导致对该物质的依赖和成瘾.物质成瘾是慢性、复发性脑疾病,具有强迫性觅药和用药而不顾及不良后果的行为特征.物质依赖不是缺乏意志和力量的问题,而是一种影响任何人的医学疾病.当前采用药物治疗物质依赖性和行为干预的方法减少其危害已取得成效,但大多数成瘾者仍然得不到相应的治疗.要减低物质滥用及相关疾病所造成的负担,必须依靠以证据为基础的治理政策和规划.
作者:张开镐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患者男,55岁.8个月前因乏力、纳差、尿黄,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住院期间肝功能指标不详,但患者自述重度黄疸.检测戊型肝炎IgM抗体阳性,甲、乙、丙、丁型肝炎病毒学检测均为阴性,诊断为戊型肝炎.
作者:任桂芳;张丽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本文重点介绍了抗感染药物静脉滴注速度过快所致的不良反应,并就其不良反应发生的机制及防治方法进行探讨.旨在引起临床重视给药速度对患者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影响,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伦新强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例1女,39岁.因咽痛、干咳、发热3 d,于2004年3月10日入我院五官科住院治疗.
作者:严远质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静注对患者呼吸的抑制作用,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全身麻醉患者129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43例.其中第1组入室后缓慢静注咪达唑仑0.05mg/kg,第2组0.1mg/kg,第3组0.15mg/kg.分别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RR),呼吸幅度(RV)和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并作统计分析.结果:3组患者RR.RV及SPO2均有下降,其中2、3组与1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咪达唑仑静注有一定呼吸抑制作用,且其抑制程度与剂量相关,临床用药应以小剂量(0.05mg/kg)开始为宜.
作者:石玉岚;朱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1病例摘要患者女,47岁.主因腰痛1个月,皮疹2周伴游走性关节疼痛、发热1周,于2002年12月20日入院.患者入院1个月前,突感腰痛,下肢活动受限,在外院行腰椎及骨盆X片检查示:腰椎旁阴影,右侧髂骨局部损害征象,给予按摩、服止痛药(具体不详)及红霉素等治疗后缓解,但未进一步明确诊断及治疗.
作者:张京航;王和天;裴振峨;吴剑坤;赵文景;张俊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患者男,76岁.因脑萎缩,脑血栓后遗症10年,出现头晕、头痛、行走困难、疲乏无力7 d,于2003年11月1日入院.既往无药物过敏史.
作者:高惠珍;沈桂欣;董淑贞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