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全息自灸贴致慢性乙型肝炎加重

霍敏英;赵静

关键词:全息, 灸贴, 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乙肝病毒感染, 干扰素治疗, 患者, 肝功能, 食欲, 疗效
摘要:患者男,30岁.乙肝病毒感染10年余,因发现乏力、食欲减退、尿黄30 d,于2004年3月15日来院就诊.患者于10年前发现HBsAg(+),HBeAg(+),抗HBc(+),肝功能正常.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曾使用干扰素治疗1年,未见疗效.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相关文献
  • 氧氟沙星注射剂致全身抽搐

    患者女,20岁.因患急性盆腔炎,来我院治疗.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氧氟沙星粉针剂0.2g静滴.治疗20 min后,患者出现头痛、头晕、眼花,继之出现右侧嘴角肌肉抽搐,四肢强直,肌张力增高.立即停止静滴氧氟沙星注射剂,给予盐酸肾上腺素1 mg肌注.

    作者:左姣丽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吗啡控释片应用不当导致中毒

    硫酸吗啡控释片(美施康定),是临床普遍应用的三阶梯止痛药,整片口服才能达到控释的目的,疗效可维持12 h.现报告1例因应用不当导致中毒的病例.

    作者:申戈;江泽飞;宋三泰;王涛;张少华;曾敏;卢新友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保妇康栓致寒战、发热3例

    例1女,53岁.主因间断寒战,发热4 d,于2004年5月24日来我院门诊就诊.自2004年5月20日起,每天凌晨2时许开始寒战,0.5 h后发热,体温达39℃以上,3 h后体温逐渐降至正常,无其它伴随症状,查体:一般情况好,巩膜无黄染,咽部未见异常,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心肺听诊(-),腹平软,无压痛,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9.5×109/L,N0.76,L 0.24,未查到疟原虫.尿常规、胸片、血生化27项、免疫7项检查均无异常.追问病史,发现患者因老年性阴道炎,自5月19日开始每晚10时许阴道用保妇康栓1枚,故考虑患者的寒战发热可能为保妇康栓所致,嘱停用保妇康栓,当日夜晚起,再无寒战发热出现.

    作者:滕沁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第四部分续)

    急性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本病以病毒感染多见,多数病例为自限性.[治疗原则]1.以对症治疗为主,不宜常规使用抗菌药物.2.极少数病例可由肺炎支原体、百日咳博德特菌或肺炎衣原体引起,此时可给予抗菌药物治疗.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术后镇痛泵(PCA)临床应用安全性观察

    自控镇痛泵(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是以一种微电脑装置可由病人自控镇痛的技术.可减轻和缓解手术病人的痛苦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由于使用简便、有效,近10年来在临床日益广泛用于治疗术后疼痛、创伤及肿瘤疼痛.随着国内PCA技术逐步扩大应用,近年有关术后PCA引发的严重不良反应时有发生并已有报道[1].为此,笔者对本院手术科室2004年7月~9月术后应用镇痛泵的患者进行观察,为提高应用PCA的安全性提供参考.

    作者:谢平;张玉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布洛芬致过敏性休克

    患者男,18岁.因牙痛,夜间加重1月,于2004年5月21日就诊.口腔检查:右下颌第一磨牙远中邻面龋,探诊敏感,叩痛明显,冷热刺激敏感.诊断:急性牙髓炎.处理:局麻下开髓引流,并给氧氟沙星0.2 g、布洛芬0.3 g、VitB620 mg口服,3次/d.患者于手术后约4 h再次来院,询问病史:手术后约3 h首次服药,服药0.5h后,出现全身皮肤瘙痒,红斑,继而出现胸闷、头晕、乏力,并昏倒在地.在当地诊所行输液等救治措施(具体不详),约10 min后清醒.

    作者:马明东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地高辛中毒引起重症腹痛腹泻

    患者男,59岁.2003年8月31日上午因腹痛和水样便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6 h出现无明显诱因腹痛,排水样便,便中无脓血及粘液,不伴恶心、呕吐.自服黄连素、氟哌酸后症状曾一度减轻,但不久后上述症状加重,频繁排水样便,并出现胸闷、憋气、心悸,无头晕、心前区疼痛.

    作者:李忠东;于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盐酸洛美沙星注射液致血糖升高

    患者男,72岁.因发热、右上腹不适2 d,于2004年11月1日入院.查体:T 38.0℃,P 82次/min,BP 130/85mmHg(1mmHg=0.133kpa),咽部充血,皮肤、巩膜无明显黄染,肝肾区有叩痛.胸透:心肺膈正常.B超检查:肝硬化.

    作者:徐运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2742例肺部感染患者抗微生物药应用调查

    抗微生物药是医院应用广泛的药物之一.据WHO新估计,发达国家医院使用率为30%,在发展中国家约为30%-60%.在我国,抗微生物药的处方占门诊处方的24%,占住院处方的40%.用于预防性的抗微生物药占总消耗量的50%以上[1].本文根据2002年美国<调查医院抗微生物药物使用情况的方法:调查指标的选择>和WHO国际药物监测合作中心药物不良反应(ADR)分类法,对2001-2003年15所医院治疗肺部感染的2742例住院病人病历进行调查,监测抗微生物药发生的不良反应和不合理用药情况.

    作者:许景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致发热2例

    例1男,55岁.直肠癌术后半年,准备进行第2疗程化疗,于2004年3月18日15:00入院.查体:T 36.5℃,P 80次/min,R 20次/min,BP120/80 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楚,一般状况良好.血常规示WBC 3.2×109/L,入院后1 h给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300 μg皮下注射.注射后6 h患者出现寒战,T 38.9℃.给予清热解毒Ⅱ号(本院自制剂,主要成分为柴胡)肌注,物理降温.4 h后体温逐渐下降至正常.停药1 d,再次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300 μg,同时肌注地塞米松2 mg,连续2d测WBC为7.8×109/L.未再出现发热、寒战等不良反应.

    作者:王洁;袁艳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全息自灸贴致慢性乙型肝炎加重

    患者男,30岁.乙肝病毒感染10年余,因发现乏力、食欲减退、尿黄30 d,于2004年3月15日来院就诊.患者于10年前发现HBsAg(+),HBeAg(+),抗HBc(+),肝功能正常.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曾使用干扰素治疗1年,未见疗效.

    作者:霍敏英;赵静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奈替米星致过敏性休克

    患者男,65岁.因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于2004年7月13日入院.查体:T 37.8℃,P 80次/min,R 22次/min,BP 119/85 mmHg(1 mmHg=0.133 kPa),意识清,呈喘憋状,唇紫绀,双肺满布哮鸣音.检测:WBC 9.3×109/L,N 0.73,L 0.237,RBC 4.45×1012/L,HGB 144g/L.给予青霉素400万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00 ml中静滴,2次/d;地塞米松5 mg、氨茶碱0.25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静滴,1次/d;奈替米星0.2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中静滴,1次/d.治疗1 d,气喘缓解.失,心律正常;此后继续静滴其它药物未再出现类似症状.

    作者:张长明;谭广山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大剂量卡托普利致昏迷

    患者男,57岁.因神志不清1 d,于2002年7月10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年.患者于1 d前与他人发生口角,后诉头痛,自行服药治疗头痛(服药种类及剂量家人不详).约1 h后,患者出现昏迷、烦躁、语言不清、小便失禁,无恶心、呕吐、无四肢瘫、抽搐、发热,无咳嗽及胸痛.入院查体:T35.7℃,P 82次/min,R 26次/min,BP 110/70 mmg(1 mmHg=0.133 kPa),呈昏迷状态,双侧瞳孔等大等园,直径约2 mm,光反应灵敏,口角无歪斜,咽反射存在,颈部无抵抗,心、肺、腹均(-),四肢肌力Ⅳ级,肌张力减退,病理征:巴氏征(-),奥本海姆征(-),布氏征(-),克氏征(-).

    作者:安永东;马海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药源性神经系统疾病(二)

    1.1.6药物引起的继发性脑病很多药物可造成严重的肝脏损害而诱发肝性脑病.肝硬化患者在应用某些药物后也可诱发肝性脑病,这些药物有奥美拉唑、丙硫氧嘧啶、丙戊酸、碘造影剂、磺胺类、利多卡因、普萘洛尔(心得安)等.有些药物可使血糖降低,其临床表现为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和脑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发生低血糖性脑病.

    作者:张小澍;鱼爱和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灯盏细辛注射液致严重过敏2例

    例1男,76岁.因冠心病、陈旧性心梗,于2004年2月10日入院.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入院后给予灯盏细辛注射液100 mL,用5%葡萄糖注射液150 mL稀释,1次/d,缓慢滴注.第4天当滴注约10 min时,患者突然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口唇紫绀,四肢厥冷,血压80/50mmHg(1 mmHg=0.133 kPa),T 37.2℃.

    作者:刘世萍;曲婷;尹海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氧氟沙星引起剥脱性皮炎

    患者女,46岁.因畏寒、发热、咳嗽4 d,于2003年12月30日入院.患者既往无青霉素过敏史,并未用过氧氟沙星等氟喹诺酮类药物.入院查体:T 38.5℃,P 90次/min,R 24次/min,BP110/70 mmHg(1 mmHg=0.133kPa),精神尚好,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及双扁桃体不肿大,咽不红,右中下肺可闻及少许湿啰音,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肝脾肋下未及,莫非氏征(-),肝区叩击痛(-).

    作者:赵春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青霉素静脉滴注致突发性耳聋

    患者女,42岁.因下颌淋巴结肿大,发热3d,于2003年10月20日来我院就诊.患者入院前3 d出现发热,T 38.9℃,WBC 7.66×109/L,经检查诊断为非特异性淋巴结炎.既往无药物过敏史.青霉素过敏试验阴性,给予青霉素640万u静滴,1次/d.给药过程中未见异常,治疗3 d出院.出院3 d后该患者因耳鸣,右耳听力下降来院复诊.检查外耳道正常,鼓膜正常,咽鼓功能正常,听力检查为感觉神经性耳聋,患者自述除3 d前在我院静脉滴注青霉素外,未服用其它药物.因发病原因不明,暂予停药临床观察.3d后患者耳鸣症状消失,听力恢复.

    作者:张颖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盐酸洛美沙星口服致光敏性药疹

    患者女,55岁.因咳嗽、白痰,于2004年7月20日开始口服盐酸洛美沙星片0.2g,2次/d治疗.服药4d症状无改善自行停药.7月31日,因咳嗽加重继续口服盐酸洛美沙星片(厂家批号同上)0.3g,2次/d.

    作者:纪立伟;房建和;刘丽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含雄黄中成药致慢性砷中毒2例

    例1女.22岁.因便秘于1999年6月开始不规则服用(长期间断性)健儿药片(别名:郑州肥儿丸,内含雄黄、甘草、使君子仁、蜂蜡、郁金等成分.),2000年6月患者开始出现乏力、月经不调等症状(不明原因),2002年症状加重,在当地(山西运城)血研所诊断为MDS(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2002年下半年出现皮肤反应:躯干点状色素减退斑,斑周围出现色素沉着,呈雨滴状.2004年4月患者来我院就诊,检查:面部、躯干、双上臂、双股部散在绿豆大小色素减退斑,周围色素沉着,呈雨滴状改变,双手前臂、手背、双小腿、足背弥漫性色素沉着,掌跖点状角化.

    作者:刘恩生;李玉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克林霉素预防术后感染98例的安全性调查

    目的:了解克林霉素注射剂在预防术后感染中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填写调查表和面访相结合的方式对我院应用克林霉素注射剂作术后预防用药的住院病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克林霉素预防术后感染98例,其中单用克林霉素51例(感染控制率100%),联用其他抗菌药物47例,共发生不良反应7例,主要为恶心、呕吐、腹泻、粒细胞减少、转氨酶升高等.结论:克林霉素可以用于术后感染的预防,应用时要注意剂量不宜过大,尽量采用单独用药,以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增加用药的安全性.

    作者:齐晓涟;辛艳丽;陈莲珍;王育琴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