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布洛芬致过敏性休克

马明东

关键词:布洛芬, 下颌第一磨牙, 手术后, 远中邻面龋, 急性牙髓炎, 氧氟沙星, 皮肤瘙痒, 口腔检查, 开髓引流, 救治措施, 患者, 服药, 刺激敏感, 诊所, 诊断, 夜间, 牙痛, 胸闷, 头晕, 输液
摘要:患者男,18岁.因牙痛,夜间加重1月,于2004年5月21日就诊.口腔检查:右下颌第一磨牙远中邻面龋,探诊敏感,叩痛明显,冷热刺激敏感.诊断:急性牙髓炎.处理:局麻下开髓引流,并给氧氟沙星0.2 g、布洛芬0.3 g、VitB620 mg口服,3次/d.患者于手术后约4 h再次来院,询问病史:手术后约3 h首次服药,服药0.5h后,出现全身皮肤瘙痒,红斑,继而出现胸闷、头晕、乏力,并昏倒在地.在当地诊所行输液等救治措施(具体不详),约10 min后清醒.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相关文献
  • 顺铂引起剧烈头痛

    患者女,56岁.因便血半年,经直肠镜检查诊断为直肠癌,于2002年9月7日入院,行直肠癌根治术.术后病理为溃疡型,中分化腺癌,浸达浆膜,无淋巴结转移.术后恢复良好.术后半月进行首次全身化疗.方案为第一组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氟尿嘧啶0.75g;第二组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亚叶酸钙0.1 g静滴.

    作者:刘菊芳;陈坤兰;王玉竹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吗啡控释片致老年肿瘤患者急性中毒2例

    例1男,72岁.因嗜睡11h入院.诊断:肝原发性恶性肿瘤,腹膜后淋巴结继发性恶性肿瘤.患者于2004年1月反复出现右上腹闷痛不适,向腰背部放射2月,行肝脏CT检查提示肝右叶一7.0×7.4cm肿块,血AFP>1000 ng/mL,确诊为肝原发性恶性肿瘤.

    作者:房文铮;欧阳学农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克林霉素预防术后感染98例的安全性调查

    目的:了解克林霉素注射剂在预防术后感染中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填写调查表和面访相结合的方式对我院应用克林霉素注射剂作术后预防用药的住院病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克林霉素预防术后感染98例,其中单用克林霉素51例(感染控制率100%),联用其他抗菌药物47例,共发生不良反应7例,主要为恶心、呕吐、腹泻、粒细胞减少、转氨酶升高等.结论:克林霉素可以用于术后感染的预防,应用时要注意剂量不宜过大,尽量采用单独用药,以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增加用药的安全性.

    作者:齐晓涟;辛艳丽;陈莲珍;王育琴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青霉素静脉滴注致突发性耳聋

    患者女,42岁.因下颌淋巴结肿大,发热3d,于2003年10月20日来我院就诊.患者入院前3 d出现发热,T 38.9℃,WBC 7.66×109/L,经检查诊断为非特异性淋巴结炎.既往无药物过敏史.青霉素过敏试验阴性,给予青霉素640万u静滴,1次/d.给药过程中未见异常,治疗3 d出院.出院3 d后该患者因耳鸣,右耳听力下降来院复诊.检查外耳道正常,鼓膜正常,咽鼓功能正常,听力检查为感觉神经性耳聋,患者自述除3 d前在我院静脉滴注青霉素外,未服用其它药物.因发病原因不明,暂予停药临床观察.3d后患者耳鸣症状消失,听力恢复.

    作者:张颖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头孢哌酮/舒巴坦致皮试阴性患者严重过敏

    患者女,68岁.因2型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于2003年10月9日来院就诊,否认药物过敏史.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铃兰欣)1.5 g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使用该药前作皮肤过敏试验显示阴性.当滴注约100 mL时,患者突然出现神志不清,呼之不应,痛苦面容.查体:BP测未及,HR 88次/min,R 20次/min,双肺可闻及少许湿啰音,心律齐,腹平软,双下肢无水肿.立即停用铃兰欣,给予吸氧,地塞米松5 mg肌内注射,肾上腺素0.25 mg静脉注射,5%葡萄糖注射液加胰岛素4 u静脉滴注.经积极抢救,4 h后,患者意识逐渐恢复正常,血压回升至105/78 mmHg(1mmHg=0.133kPa),脉搏、呼吸均正常,心律齐.

    作者:邢蓉;邓子煜;陈根德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度洛西汀临床应用的安全性

    度洛西汀是一种新型选择性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双重再摄取抑制剂,用于治疗重症抑郁和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与传统的抗抑郁药物相比,本品起效迅速,不良反应相对较小.本文对应用度洛西汀的禁忌证和不良反应进行了归纳和介绍,为该药的临床安全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赵静;朱珠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酚磺乙胺联用氨甲苯酸引起药物热2例

    例1女,60岁.因头痛2 h,于2004年6月12日住院.患者2 h前突发头痛,爆裂样,伴恶心、呕吐.既往体健,有青霉素、磺胺药、解热镇痛药过敏史.查体:BP 130/80 mmHg(1 mmHg=0.133 kPa),R 18次/min,双侧瞳孔等大等圆,颈抵抗.双肺呼吸音清,HR 72次/min.腹软,无压痛.四肢肌力正常,双侧巴氏征阴性,双侧克氏征阳性.头颅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生化及血、尿、便常规正常.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

    作者:高玉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头孢曲松致发热及溶血

    患者男,51岁.因肝硬化(失代偿期)伴急性泌尿系统感染,于2003年10月10日入院.查体:体温37.3℃,B超示:肝硬化,胆囊内胆泥淤积,有腹水形成,脾大并脾功能亢进症,有门脉高压.血常规:WBC 4.0×109/L、RBC 2.67×1012/L、HGB 105 g/L、PLT42×109/L;尿常规:WBC(+).诊断:急性泌尿系统感染伴肝硬化失代偿期.

    作者:闫美兴;付婷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布洛芬致过敏性休克

    患者男,18岁.因牙痛,夜间加重1月,于2004年5月21日就诊.口腔检查:右下颌第一磨牙远中邻面龋,探诊敏感,叩痛明显,冷热刺激敏感.诊断:急性牙髓炎.处理:局麻下开髓引流,并给氧氟沙星0.2 g、布洛芬0.3 g、VitB620 mg口服,3次/d.患者于手术后约4 h再次来院,询问病史:手术后约3 h首次服药,服药0.5h后,出现全身皮肤瘙痒,红斑,继而出现胸闷、头晕、乏力,并昏倒在地.在当地诊所行输液等救治措施(具体不详),约10 min后清醒.

    作者:马明东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2742例肺部感染患者抗微生物药应用调查

    抗微生物药是医院应用广泛的药物之一.据WHO新估计,发达国家医院使用率为30%,在发展中国家约为30%-60%.在我国,抗微生物药的处方占门诊处方的24%,占住院处方的40%.用于预防性的抗微生物药占总消耗量的50%以上[1].本文根据2002年美国<调查医院抗微生物药物使用情况的方法:调查指标的选择>和WHO国际药物监测合作中心药物不良反应(ADR)分类法,对2001-2003年15所医院治疗肺部感染的2742例住院病人病历进行调查,监测抗微生物药发生的不良反应和不合理用药情况.

    作者:许景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药物诱发的风湿性疾病

    众多新药的不断上市及老药新用增加了药物诱发风湿病的种类和发病率.根据近年文献研究报道,本文总结了易诱发风湿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药物性狼疮、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血管炎、硬皮病、肌炎的药物种类及疾病的临床特点和可能的致病机制,以便对这些药物诱发的风湿性疾病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从而有效防治药物诱发的风湿病.

    作者:赵伟;邱泽武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致发热2例

    例1男,55岁.直肠癌术后半年,准备进行第2疗程化疗,于2004年3月18日15:00入院.查体:T 36.5℃,P 80次/min,R 20次/min,BP120/80 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楚,一般状况良好.血常规示WBC 3.2×109/L,入院后1 h给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300 μg皮下注射.注射后6 h患者出现寒战,T 38.9℃.给予清热解毒Ⅱ号(本院自制剂,主要成分为柴胡)肌注,物理降温.4 h后体温逐渐下降至正常.停药1 d,再次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300 μg,同时肌注地塞米松2 mg,连续2d测WBC为7.8×109/L.未再出现发热、寒战等不良反应.

    作者:王洁;袁艳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干扰素引起面部泛发型痤疮

    患者女,28岁.于2003年10月因发现肝功能异常,在当地医院检测发现抗HCV阳性,诊断为丙型肝炎,自2003年10月开始持续在我院门诊就诊.检测:ALT 600 U/L,HCV RNA(+),给予干扰素α-2b 300万u,隔日1次皮下注射.

    作者:张铁英;孙雅丽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苯唑西林致心前区疼痛和四肢麻木

    患者女,51岁.因发热、咳嗽数天,于2004年8月6日来我院就诊.既往使用破伤风抗毒素、青霉素曾出现皮疹反应.门诊给予苯唑西林8.0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用前皮肤过敏试验为阴性).静滴结束后1.5 h,患者自诉心前区疼痛,并放射到右肩胛部,更换多种体位,疼痛均未缓解,继之出现说话无力,视物恍惚,四肢麻木,上肢较下肢严重,指尖略向内屈,面色苍白,口唇发绀,有濒死感.查体:P 70次/min,R 20次/min,BP 96/56mmHg(1 mmHg=0.133 kPa),给予肾上腺素1 mg皮下注射,四肢麻木感较快缓解,但心前区疼痛无改变.予地塞米松2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心前区疼痛持续.心电图示QT间期延长,给予硝酸甘油0.5 mg舌下含化,4 min后疼痛缓解,6 min后症状消失,患者恢复正常.

    作者:陈静;张莉;胡尚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灯盏细辛注射液致严重过敏2例

    例1男,76岁.因冠心病、陈旧性心梗,于2004年2月10日入院.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入院后给予灯盏细辛注射液100 mL,用5%葡萄糖注射液150 mL稀释,1次/d,缓慢滴注.第4天当滴注约10 min时,患者突然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口唇紫绀,四肢厥冷,血压80/50mmHg(1 mmHg=0.133 kPa),T 37.2℃.

    作者:刘世萍;曲婷;尹海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盐酸洛美沙星口服致光敏性药疹

    患者女,55岁.因咳嗽、白痰,于2004年7月20日开始口服盐酸洛美沙星片0.2g,2次/d治疗.服药4d症状无改善自行停药.7月31日,因咳嗽加重继续口服盐酸洛美沙星片(厂家批号同上)0.3g,2次/d.

    作者:纪立伟;房建和;刘丽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氟嗪酸致呼吸困难

    患者,女,53岁.因咽痒咳嗽咯痰,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口服氟嗪酸,100mg,3次/d.3 d后出现气紧、心慌、胸闷有压榨感.于1999年8月15日来我院急诊.查体:T 36.5℃,R 38次/min,P 82次/min,BP 130/78mmHg(1mmHg=0.133kPa),神清、口唇发绀、呼吸急促,端坐呼吸,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及哮鸣音,HR 82次/min,心律齐无杂音,腹部及其他未发现阳性体征.心电图及胸片心肺均正常.

    作者:马万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乙胺丁醇致手指甲紫绀、舌下溃疡及视力减退

    患者男,53岁.因结核性胸膜炎,于2002年4月26日入院,入院查体T 37.1℃,P 90次/min,R 20次/min;肝功能:ALT 40.9 U/L,AST 27.2U/L.当日始予抗结核治疗,异烟肼0.3 g,利福平0.45g,吡嗪酰胺1.0g,1次/d口服.入院后23 d检查肝功能:ALT 93 U/L,AST 54 U/L.

    作者:张静;杨圆;葛卫红;凌春燕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奈替米星致过敏性休克

    患者男,65岁.因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于2004年7月13日入院.查体:T 37.8℃,P 80次/min,R 22次/min,BP 119/85 mmHg(1 mmHg=0.133 kPa),意识清,呈喘憋状,唇紫绀,双肺满布哮鸣音.检测:WBC 9.3×109/L,N 0.73,L 0.237,RBC 4.45×1012/L,HGB 144g/L.给予青霉素400万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00 ml中静滴,2次/d;地塞米松5 mg、氨茶碱0.25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静滴,1次/d;奈替米星0.2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中静滴,1次/d.治疗1 d,气喘缓解.失,心律正常;此后继续静滴其它药物未再出现类似症状.

    作者:张长明;谭广山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吗啡控释片应用不当导致中毒

    硫酸吗啡控释片(美施康定),是临床普遍应用的三阶梯止痛药,整片口服才能达到控释的目的,疗效可维持12 h.现报告1例因应用不当导致中毒的病例.

    作者:申戈;江泽飞;宋三泰;王涛;张少华;曾敏;卢新友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