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杨圆;葛卫红;凌春燕
为了解儿童青少年使用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与有害事件的关联,对已公开发表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报告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尽管有研究报告揭示SSRIs与日益增多的有害事件有关,但已知的临床研究结果并不能提供足够的证据,证明两者之间存在关联.对严重抑郁障碍,佳治疗方案应为氟西汀与认知行为治疗相结合;SSRIs不应作为治疗轻、中度抑郁症的首选药物而应作为二线治疗药物.对SSRIs与有害事件的相关性有必要进一步做出及时评估,为其临床安全应用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鱼爱和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抗微生物药是医院应用广泛的药物之一.据WHO新估计,发达国家医院使用率为30%,在发展中国家约为30%-60%.在我国,抗微生物药的处方占门诊处方的24%,占住院处方的40%.用于预防性的抗微生物药占总消耗量的50%以上[1].本文根据2002年美国<调查医院抗微生物药物使用情况的方法:调查指标的选择>和WHO国际药物监测合作中心药物不良反应(ADR)分类法,对2001-2003年15所医院治疗肺部感染的2742例住院病人病历进行调查,监测抗微生物药发生的不良反应和不合理用药情况.
作者:许景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患者男,57岁.因神志不清1 d,于2002年7月10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年.患者于1 d前与他人发生口角,后诉头痛,自行服药治疗头痛(服药种类及剂量家人不详).约1 h后,患者出现昏迷、烦躁、语言不清、小便失禁,无恶心、呕吐、无四肢瘫、抽搐、发热,无咳嗽及胸痛.入院查体:T35.7℃,P 82次/min,R 26次/min,BP 110/70 mmg(1 mmHg=0.133 kPa),呈昏迷状态,双侧瞳孔等大等园,直径约2 mm,光反应灵敏,口角无歪斜,咽反射存在,颈部无抵抗,心、肺、腹均(-),四肢肌力Ⅳ级,肌张力减退,病理征:巴氏征(-),奥本海姆征(-),布氏征(-),克氏征(-).
作者:安永东;马海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患者女,55岁.因咳嗽、白痰,于2004年7月20日开始口服盐酸洛美沙星片0.2g,2次/d治疗.服药4d症状无改善自行停药.7月31日,因咳嗽加重继续口服盐酸洛美沙星片(厂家批号同上)0.3g,2次/d.
作者:纪立伟;房建和;刘丽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例1女,53岁.主因间断寒战,发热4 d,于2004年5月24日来我院门诊就诊.自2004年5月20日起,每天凌晨2时许开始寒战,0.5 h后发热,体温达39℃以上,3 h后体温逐渐降至正常,无其它伴随症状,查体:一般情况好,巩膜无黄染,咽部未见异常,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心肺听诊(-),腹平软,无压痛,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9.5×109/L,N0.76,L 0.24,未查到疟原虫.尿常规、胸片、血生化27项、免疫7项检查均无异常.追问病史,发现患者因老年性阴道炎,自5月19日开始每晚10时许阴道用保妇康栓1枚,故考虑患者的寒战发热可能为保妇康栓所致,嘱停用保妇康栓,当日夜晚起,再无寒战发热出现.
作者:滕沁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患者女,56岁.因便血半年,经直肠镜检查诊断为直肠癌,于2002年9月7日入院,行直肠癌根治术.术后病理为溃疡型,中分化腺癌,浸达浆膜,无淋巴结转移.术后恢复良好.术后半月进行首次全身化疗.方案为第一组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氟尿嘧啶0.75g;第二组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亚叶酸钙0.1 g静滴.
作者:刘菊芳;陈坤兰;王玉竹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硫酸吗啡控释片(美施康定),是临床普遍应用的三阶梯止痛药,整片口服才能达到控释的目的,疗效可维持12 h.现报告1例因应用不当导致中毒的病例.
作者:申戈;江泽飞;宋三泰;王涛;张少华;曾敏;卢新友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患者,女,53岁.因咽痒咳嗽咯痰,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口服氟嗪酸,100mg,3次/d.3 d后出现气紧、心慌、胸闷有压榨感.于1999年8月15日来我院急诊.查体:T 36.5℃,R 38次/min,P 82次/min,BP 130/78mmHg(1mmHg=0.133kPa),神清、口唇发绀、呼吸急促,端坐呼吸,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及哮鸣音,HR 82次/min,心律齐无杂音,腹部及其他未发现阳性体征.心电图及胸片心肺均正常.
作者:马万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患者女,42岁.因下颌淋巴结肿大,发热3d,于2003年10月20日来我院就诊.患者入院前3 d出现发热,T 38.9℃,WBC 7.66×109/L,经检查诊断为非特异性淋巴结炎.既往无药物过敏史.青霉素过敏试验阴性,给予青霉素640万u静滴,1次/d.给药过程中未见异常,治疗3 d出院.出院3 d后该患者因耳鸣,右耳听力下降来院复诊.检查外耳道正常,鼓膜正常,咽鼓功能正常,听力检查为感觉神经性耳聋,患者自述除3 d前在我院静脉滴注青霉素外,未服用其它药物.因发病原因不明,暂予停药临床观察.3d后患者耳鸣症状消失,听力恢复.
作者:张颖 刊期: 2005年第04期
1.1.6药物引起的继发性脑病很多药物可造成严重的肝脏损害而诱发肝性脑病.肝硬化患者在应用某些药物后也可诱发肝性脑病,这些药物有奥美拉唑、丙硫氧嘧啶、丙戊酸、碘造影剂、磺胺类、利多卡因、普萘洛尔(心得安)等.有些药物可使血糖降低,其临床表现为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和脑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发生低血糖性脑病.
作者:张小澍;鱼爱和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例1女,60岁.因头痛2 h,于2004年6月12日住院.患者2 h前突发头痛,爆裂样,伴恶心、呕吐.既往体健,有青霉素、磺胺药、解热镇痛药过敏史.查体:BP 130/80 mmHg(1 mmHg=0.133 kPa),R 18次/min,双侧瞳孔等大等圆,颈抵抗.双肺呼吸音清,HR 72次/min.腹软,无压痛.四肢肌力正常,双侧巴氏征阴性,双侧克氏征阳性.头颅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生化及血、尿、便常规正常.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
作者:高玉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皮科药疹致病药物及临床表现.方法:收集1998-2003年间在我科治疗的196例药疹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主要的致病药物依次为抗生素类(96例次),解热镇痛类(27例次),中药类(18例次),磺胺类(17例次),以阿莫西林致病常见.皮疹类型以发疹型(105例次)为主.结论:抗生素类药物引起药疹比较常见,中药引起药疹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在临床工作中应引起重视.
作者:闻卫兢;刘玲玲;窦侠;杨建峰;边鹊桥;朱学骏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克林霉素注射剂在预防术后感染中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填写调查表和面访相结合的方式对我院应用克林霉素注射剂作术后预防用药的住院病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克林霉素预防术后感染98例,其中单用克林霉素51例(感染控制率100%),联用其他抗菌药物47例,共发生不良反应7例,主要为恶心、呕吐、腹泻、粒细胞减少、转氨酶升高等.结论:克林霉素可以用于术后感染的预防,应用时要注意剂量不宜过大,尽量采用单独用药,以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增加用药的安全性.
作者:齐晓涟;辛艳丽;陈莲珍;王育琴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患者女,69岁.1999年3月因间断头晕、头痛、胸痛在北京军区总医院确诊为高血压病、冠心病,予以复方帕吉林(降压欣)、复方丹参、愈风宁心、消心痛口服治疗.平素血压120-130/70-80mmHg.2003年8月因顾虑降压欣远期不良反应,降血压药更改为吲达帕胺片(寿比山)2.5mg,1次/d.
作者:乔正贵;银霞;郭进;王玲;陈冬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患者男,49岁.因骨质疏松症口服依替膦酸二钠(羟乙膦酸钠)0.4g,1次/d.近期检查肝功能正常.在服药后第5天出现皮肤搔痒,第7天出现尿黄,第10天皮肤、巩膜黄染,第15天巩膜重度黄染,且厌食.入当地医院住院治疗.入院时体查:皮肤、巩膜重度黄染,无肝掌及蜘蛛痣,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肝区叩痛,腹部移动性浊音(-).
作者:管玫;吴锐;陈泽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患者女,31岁.因咳嗽5个月,于2004年8月3日入院.既往无关节炎史和痛风史.查体:消瘦,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干湿啰音.胸片示双肺浸润性结核,痰涂片未发现抗酸杆菌.血沉54 mm/h.血、尿、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均正常.诊断:双肺浸润型结核.
作者:赵学兰;周立春;李桓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患者女,51岁.因发热、咳嗽数天,于2004年8月6日来我院就诊.既往使用破伤风抗毒素、青霉素曾出现皮疹反应.门诊给予苯唑西林8.0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用前皮肤过敏试验为阴性).静滴结束后1.5 h,患者自诉心前区疼痛,并放射到右肩胛部,更换多种体位,疼痛均未缓解,继之出现说话无力,视物恍惚,四肢麻木,上肢较下肢严重,指尖略向内屈,面色苍白,口唇发绀,有濒死感.查体:P 70次/min,R 20次/min,BP 96/56mmHg(1 mmHg=0.133 kPa),给予肾上腺素1 mg皮下注射,四肢麻木感较快缓解,但心前区疼痛无改变.予地塞米松2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心前区疼痛持续.心电图示QT间期延长,给予硝酸甘油0.5 mg舌下含化,4 min后疼痛缓解,6 min后症状消失,患者恢复正常.
作者:陈静;张莉;胡尚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患者男,82岁.因出现无明显诱因的头晕、头重脚轻数日,于2004年3月24日来院就诊.既往因患病窦综合征、植入起搏器6年,甲状腺功能低下6年.长期服用心宝丸(内含洋金花、鹿茸、人参、肉桂等具有温补心肾、益气助阳、活血通脉功效)及甲状腺素片等药物,病情稳定,甲状腺功能正常,平时血压120~130/70~80 mmHg(1mmHg=0.133kPa).
作者:李朝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患者男,65岁.因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于2004年7月13日入院.查体:T 37.8℃,P 80次/min,R 22次/min,BP 119/85 mmHg(1 mmHg=0.133 kPa),意识清,呈喘憋状,唇紫绀,双肺满布哮鸣音.检测:WBC 9.3×109/L,N 0.73,L 0.237,RBC 4.45×1012/L,HGB 144g/L.给予青霉素400万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00 ml中静滴,2次/d;地塞米松5 mg、氨茶碱0.25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静滴,1次/d;奈替米星0.2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中静滴,1次/d.治疗1 d,气喘缓解.失,心律正常;此后继续静滴其它药物未再出现类似症状.
作者:张长明;谭广山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自控镇痛泵(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是以一种微电脑装置可由病人自控镇痛的技术.可减轻和缓解手术病人的痛苦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由于使用简便、有效,近10年来在临床日益广泛用于治疗术后疼痛、创伤及肿瘤疼痛.随着国内PCA技术逐步扩大应用,近年有关术后PCA引发的严重不良反应时有发生并已有报道[1].为此,笔者对本院手术科室2004年7月~9月术后应用镇痛泵的患者进行观察,为提高应用PCA的安全性提供参考.
作者:谢平;张玉萍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