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卫兢;刘玲玲;窦侠;杨建峰;边鹊桥;朱学骏
1.1.6药物引起的继发性脑病很多药物可造成严重的肝脏损害而诱发肝性脑病.肝硬化患者在应用某些药物后也可诱发肝性脑病,这些药物有奥美拉唑、丙硫氧嘧啶、丙戊酸、碘造影剂、磺胺类、利多卡因、普萘洛尔(心得安)等.有些药物可使血糖降低,其临床表现为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和脑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发生低血糖性脑病.
作者:张小澍;鱼爱和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抗微生物药是医院应用广泛的药物之一.据WHO新估计,发达国家医院使用率为30%,在发展中国家约为30%-60%.在我国,抗微生物药的处方占门诊处方的24%,占住院处方的40%.用于预防性的抗微生物药占总消耗量的50%以上[1].本文根据2002年美国<调查医院抗微生物药物使用情况的方法:调查指标的选择>和WHO国际药物监测合作中心药物不良反应(ADR)分类法,对2001-2003年15所医院治疗肺部感染的2742例住院病人病历进行调查,监测抗微生物药发生的不良反应和不合理用药情况.
作者:许景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肾功能不全时药物的肾脏排泄速度减慢或清除量降低,主要经肾脏排泄的药物及其活性代谢产物易在体内蓄积,使药物的血浆半衰期延长,导致药物的毒副作用发生率明显增高.其机制主要涉及体内毒素和代谢产物蓄积、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变化等因素影响了药物的体内分布容积和代谢过程,并干扰了肝脏代谢酶的功能.肾功能减退时应严格掌握用药原则,可根据肾功能损害程度粗略估计药物剂量或根据药物剂量调节因子方程式个体化给药.
作者:陈海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患者女,56岁.因便血半年,经直肠镜检查诊断为直肠癌,于2002年9月7日入院,行直肠癌根治术.术后病理为溃疡型,中分化腺癌,浸达浆膜,无淋巴结转移.术后恢复良好.术后半月进行首次全身化疗.方案为第一组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氟尿嘧啶0.75g;第二组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亚叶酸钙0.1 g静滴.
作者:刘菊芳;陈坤兰;王玉竹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患者女,28岁.于2003年10月因发现肝功能异常,在当地医院检测发现抗HCV阳性,诊断为丙型肝炎,自2003年10月开始持续在我院门诊就诊.检测:ALT 600 U/L,HCV RNA(+),给予干扰素α-2b 300万u,隔日1次皮下注射.
作者:张铁英;孙雅丽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患者女,55岁.因咳嗽、白痰,于2004年7月20日开始口服盐酸洛美沙星片0.2g,2次/d治疗.服药4d症状无改善自行停药.7月31日,因咳嗽加重继续口服盐酸洛美沙星片(厂家批号同上)0.3g,2次/d.
作者:纪立伟;房建和;刘丽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患者男,65岁.因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于2004年7月13日入院.查体:T 37.8℃,P 80次/min,R 22次/min,BP 119/85 mmHg(1 mmHg=0.133 kPa),意识清,呈喘憋状,唇紫绀,双肺满布哮鸣音.检测:WBC 9.3×109/L,N 0.73,L 0.237,RBC 4.45×1012/L,HGB 144g/L.给予青霉素400万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00 ml中静滴,2次/d;地塞米松5 mg、氨茶碱0.25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静滴,1次/d;奈替米星0.2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中静滴,1次/d.治疗1 d,气喘缓解.失,心律正常;此后继续静滴其它药物未再出现类似症状.
作者:张长明;谭广山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患者女,42岁.因下颌淋巴结肿大,发热3d,于2003年10月20日来我院就诊.患者入院前3 d出现发热,T 38.9℃,WBC 7.66×109/L,经检查诊断为非特异性淋巴结炎.既往无药物过敏史.青霉素过敏试验阴性,给予青霉素640万u静滴,1次/d.给药过程中未见异常,治疗3 d出院.出院3 d后该患者因耳鸣,右耳听力下降来院复诊.检查外耳道正常,鼓膜正常,咽鼓功能正常,听力检查为感觉神经性耳聋,患者自述除3 d前在我院静脉滴注青霉素外,未服用其它药物.因发病原因不明,暂予停药临床观察.3d后患者耳鸣症状消失,听力恢复.
作者:张颖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患者男,49岁.因骨质疏松症口服依替膦酸二钠(羟乙膦酸钠)0.4g,1次/d.近期检查肝功能正常.在服药后第5天出现皮肤搔痒,第7天出现尿黄,第10天皮肤、巩膜黄染,第15天巩膜重度黄染,且厌食.入当地医院住院治疗.入院时体查:皮肤、巩膜重度黄染,无肝掌及蜘蛛痣,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肝区叩痛,腹部移动性浊音(-).
作者:管玫;吴锐;陈泽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患者男,53岁.因结核性胸膜炎,于2002年4月26日入院,入院查体T 37.1℃,P 90次/min,R 20次/min;肝功能:ALT 40.9 U/L,AST 27.2U/L.当日始予抗结核治疗,异烟肼0.3 g,利福平0.45g,吡嗪酰胺1.0g,1次/d口服.入院后23 d检查肝功能:ALT 93 U/L,AST 54 U/L.
作者:张静;杨圆;葛卫红;凌春燕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例1男,72岁.因嗜睡11h入院.诊断:肝原发性恶性肿瘤,腹膜后淋巴结继发性恶性肿瘤.患者于2004年1月反复出现右上腹闷痛不适,向腰背部放射2月,行肝脏CT检查提示肝右叶一7.0×7.4cm肿块,血AFP>1000 ng/mL,确诊为肝原发性恶性肿瘤.
作者:房文铮;欧阳学农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例1男,76岁.因冠心病、陈旧性心梗,于2004年2月10日入院.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入院后给予灯盏细辛注射液100 mL,用5%葡萄糖注射液150 mL稀释,1次/d,缓慢滴注.第4天当滴注约10 min时,患者突然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口唇紫绀,四肢厥冷,血压80/50mmHg(1 mmHg=0.133 kPa),T 37.2℃.
作者:刘世萍;曲婷;尹海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患者女,35岁.因外阴瘙痒3年,于2004年3月来我院门诊就诊,患者自述3年前因外阴瘙痒就诊.诊断为外阴白色病变,即:慢性外阴营养不良(增生性).曾在其他医院治疗近3年,效果欠佳,外阴奇痒难忍.妇科检查:外阴皮肤黏膜变白、对称,增厚发硬,呈湿疹样改变.血常规、尿常规均正常.
作者:苏永珍;凌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患者男,57岁.因神志不清1 d,于2002年7月10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年.患者于1 d前与他人发生口角,后诉头痛,自行服药治疗头痛(服药种类及剂量家人不详).约1 h后,患者出现昏迷、烦躁、语言不清、小便失禁,无恶心、呕吐、无四肢瘫、抽搐、发热,无咳嗽及胸痛.入院查体:T35.7℃,P 82次/min,R 26次/min,BP 110/70 mmg(1 mmHg=0.133 kPa),呈昏迷状态,双侧瞳孔等大等园,直径约2 mm,光反应灵敏,口角无歪斜,咽反射存在,颈部无抵抗,心、肺、腹均(-),四肢肌力Ⅳ级,肌张力减退,病理征:巴氏征(-),奥本海姆征(-),布氏征(-),克氏征(-).
作者:安永东;马海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例1男,55岁.直肠癌术后半年,准备进行第2疗程化疗,于2004年3月18日15:00入院.查体:T 36.5℃,P 80次/min,R 20次/min,BP120/80 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楚,一般状况良好.血常规示WBC 3.2×109/L,入院后1 h给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300 μg皮下注射.注射后6 h患者出现寒战,T 38.9℃.给予清热解毒Ⅱ号(本院自制剂,主要成分为柴胡)肌注,物理降温.4 h后体温逐渐下降至正常.停药1 d,再次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300 μg,同时肌注地塞米松2 mg,连续2d测WBC为7.8×109/L.未再出现发热、寒战等不良反应.
作者:王洁;袁艳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度洛西汀是一种新型选择性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双重再摄取抑制剂,用于治疗重症抑郁和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与传统的抗抑郁药物相比,本品起效迅速,不良反应相对较小.本文对应用度洛西汀的禁忌证和不良反应进行了归纳和介绍,为该药的临床安全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赵静;朱珠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克林霉素注射剂在预防术后感染中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填写调查表和面访相结合的方式对我院应用克林霉素注射剂作术后预防用药的住院病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克林霉素预防术后感染98例,其中单用克林霉素51例(感染控制率100%),联用其他抗菌药物47例,共发生不良反应7例,主要为恶心、呕吐、腹泻、粒细胞减少、转氨酶升高等.结论:克林霉素可以用于术后感染的预防,应用时要注意剂量不宜过大,尽量采用单独用药,以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增加用药的安全性.
作者:齐晓涟;辛艳丽;陈莲珍;王育琴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皮科药疹致病药物及临床表现.方法:收集1998-2003年间在我科治疗的196例药疹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主要的致病药物依次为抗生素类(96例次),解热镇痛类(27例次),中药类(18例次),磺胺类(17例次),以阿莫西林致病常见.皮疹类型以发疹型(105例次)为主.结论:抗生素类药物引起药疹比较常见,中药引起药疹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在临床工作中应引起重视.
作者:闻卫兢;刘玲玲;窦侠;杨建峰;边鹊桥;朱学骏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患者男,72岁.因发热、右上腹不适2 d,于2004年11月1日入院.查体:T 38.0℃,P 82次/min,BP 130/85mmHg(1mmHg=0.133kpa),咽部充血,皮肤、巩膜无明显黄染,肝肾区有叩痛.胸透:心肺膈正常.B超检查:肝硬化.
作者:徐运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患者女,46岁.因畏寒、发热、咳嗽4 d,于2003年12月30日入院.患者既往无青霉素过敏史,并未用过氧氟沙星等氟喹诺酮类药物.入院查体:T 38.5℃,P 90次/min,R 24次/min,BP110/70 mmHg(1 mmHg=0.133kPa),精神尚好,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及双扁桃体不肿大,咽不红,右中下肺可闻及少许湿啰音,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肝脾肋下未及,莫非氏征(-),肝区叩击痛(-).
作者:赵春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