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盐酸洛美沙星口服致光敏性药疹

纪立伟;房建和;刘丽

关键词:盐酸洛美沙星片, 口服, 光敏性, 药疹, 咳嗽, 治疗, 症状, 停药, 批号, 患者, 服药
摘要:患者女,55岁.因咳嗽、白痰,于2004年7月20日开始口服盐酸洛美沙星片0.2g,2次/d治疗.服药4d症状无改善自行停药.7月31日,因咳嗽加重继续口服盐酸洛美沙星片(厂家批号同上)0.3g,2次/d.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相关文献
  • 氧氟沙星注射剂致全身抽搐

    患者女,20岁.因患急性盆腔炎,来我院治疗.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氧氟沙星粉针剂0.2g静滴.治疗20 min后,患者出现头痛、头晕、眼花,继之出现右侧嘴角肌肉抽搐,四肢强直,肌张力增高.立即停止静滴氧氟沙星注射剂,给予盐酸肾上腺素1 mg肌注.

    作者:左姣丽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第四部分续)

    急性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本病以病毒感染多见,多数病例为自限性.[治疗原则]1.以对症治疗为主,不宜常规使用抗菌药物.2.极少数病例可由肺炎支原体、百日咳博德特菌或肺炎衣原体引起,此时可给予抗菌药物治疗.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196例药疹住院病例分析

    目的:分析皮科药疹致病药物及临床表现.方法:收集1998-2003年间在我科治疗的196例药疹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主要的致病药物依次为抗生素类(96例次),解热镇痛类(27例次),中药类(18例次),磺胺类(17例次),以阿莫西林致病常见.皮疹类型以发疹型(105例次)为主.结论:抗生素类药物引起药疹比较常见,中药引起药疹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在临床工作中应引起重视.

    作者:闻卫兢;刘玲玲;窦侠;杨建峰;边鹊桥;朱学骏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生脉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

    患者男,82岁.因出现无明显诱因的头晕、头重脚轻数日,于2004年3月24日来院就诊.既往因患病窦综合征、植入起搏器6年,甲状腺功能低下6年.长期服用心宝丸(内含洋金花、鹿茸、人参、肉桂等具有温补心肾、益气助阳、活血通脉功效)及甲状腺素片等药物,病情稳定,甲状腺功能正常,平时血压120~130/70~80 mmHg(1mmHg=0.133kPa).

    作者:李朝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吗啡控释片致老年肿瘤患者急性中毒2例

    例1男,72岁.因嗜睡11h入院.诊断:肝原发性恶性肿瘤,腹膜后淋巴结继发性恶性肿瘤.患者于2004年1月反复出现右上腹闷痛不适,向腰背部放射2月,行肝脏CT检查提示肝右叶一7.0×7.4cm肿块,血AFP>1000 ng/mL,确诊为肝原发性恶性肿瘤.

    作者:房文铮;欧阳学农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酚磺乙胺联用氨甲苯酸引起药物热2例

    例1女,60岁.因头痛2 h,于2004年6月12日住院.患者2 h前突发头痛,爆裂样,伴恶心、呕吐.既往体健,有青霉素、磺胺药、解热镇痛药过敏史.查体:BP 130/80 mmHg(1 mmHg=0.133 kPa),R 18次/min,双侧瞳孔等大等圆,颈抵抗.双肺呼吸音清,HR 72次/min.腹软,无压痛.四肢肌力正常,双侧巴氏征阴性,双侧克氏征阳性.头颅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生化及血、尿、便常规正常.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

    作者:高玉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地高辛中毒引起重症腹痛腹泻

    患者男,59岁.2003年8月31日上午因腹痛和水样便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6 h出现无明显诱因腹痛,排水样便,便中无脓血及粘液,不伴恶心、呕吐.自服黄连素、氟哌酸后症状曾一度减轻,但不久后上述症状加重,频繁排水样便,并出现胸闷、憋气、心悸,无头晕、心前区疼痛.

    作者:李忠东;于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肾功能不全对药动学的影响及临床用药原则

    肾功能不全时药物的肾脏排泄速度减慢或清除量降低,主要经肾脏排泄的药物及其活性代谢产物易在体内蓄积,使药物的血浆半衰期延长,导致药物的毒副作用发生率明显增高.其机制主要涉及体内毒素和代谢产物蓄积、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变化等因素影响了药物的体内分布容积和代谢过程,并干扰了肝脏代谢酶的功能.肾功能减退时应严格掌握用药原则,可根据肾功能损害程度粗略估计药物剂量或根据药物剂量调节因子方程式个体化给药.

    作者:陈海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胸腺肽注射剂引起脓疱疹

    患者女,35岁.因外阴瘙痒3年,于2004年3月来我院门诊就诊,患者自述3年前因外阴瘙痒就诊.诊断为外阴白色病变,即:慢性外阴营养不良(增生性).曾在其他医院治疗近3年,效果欠佳,外阴奇痒难忍.妇科检查:外阴皮肤黏膜变白、对称,增厚发硬,呈湿疹样改变.血常规、尿常规均正常.

    作者:苏永珍;凌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吗啡控释片应用不当导致中毒

    硫酸吗啡控释片(美施康定),是临床普遍应用的三阶梯止痛药,整片口服才能达到控释的目的,疗效可维持12 h.现报告1例因应用不当导致中毒的病例.

    作者:申戈;江泽飞;宋三泰;王涛;张少华;曾敏;卢新友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氟嗪酸致呼吸困难

    患者,女,53岁.因咽痒咳嗽咯痰,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口服氟嗪酸,100mg,3次/d.3 d后出现气紧、心慌、胸闷有压榨感.于1999年8月15日来我院急诊.查体:T 36.5℃,R 38次/min,P 82次/min,BP 130/78mmHg(1mmHg=0.133kPa),神清、口唇发绀、呼吸急促,端坐呼吸,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及哮鸣音,HR 82次/min,心律齐无杂音,腹部及其他未发现阳性体征.心电图及胸片心肺均正常.

    作者:马万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大剂量卡托普利致昏迷

    患者男,57岁.因神志不清1 d,于2002年7月10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年.患者于1 d前与他人发生口角,后诉头痛,自行服药治疗头痛(服药种类及剂量家人不详).约1 h后,患者出现昏迷、烦躁、语言不清、小便失禁,无恶心、呕吐、无四肢瘫、抽搐、发热,无咳嗽及胸痛.入院查体:T35.7℃,P 82次/min,R 26次/min,BP 110/70 mmg(1 mmHg=0.133 kPa),呈昏迷状态,双侧瞳孔等大等园,直径约2 mm,光反应灵敏,口角无歪斜,咽反射存在,颈部无抵抗,心、肺、腹均(-),四肢肌力Ⅳ级,肌张力减退,病理征:巴氏征(-),奥本海姆征(-),布氏征(-),克氏征(-).

    作者:安永东;马海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2742例肺部感染患者抗微生物药应用调查

    抗微生物药是医院应用广泛的药物之一.据WHO新估计,发达国家医院使用率为30%,在发展中国家约为30%-60%.在我国,抗微生物药的处方占门诊处方的24%,占住院处方的40%.用于预防性的抗微生物药占总消耗量的50%以上[1].本文根据2002年美国<调查医院抗微生物药物使用情况的方法:调查指标的选择>和WHO国际药物监测合作中心药物不良反应(ADR)分类法,对2001-2003年15所医院治疗肺部感染的2742例住院病人病历进行调查,监测抗微生物药发生的不良反应和不合理用药情况.

    作者:许景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顺铂引起剧烈头痛

    患者女,56岁.因便血半年,经直肠镜检查诊断为直肠癌,于2002年9月7日入院,行直肠癌根治术.术后病理为溃疡型,中分化腺癌,浸达浆膜,无淋巴结转移.术后恢复良好.术后半月进行首次全身化疗.方案为第一组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氟尿嘧啶0.75g;第二组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亚叶酸钙0.1 g静滴.

    作者:刘菊芳;陈坤兰;王玉竹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5-HT再摄取抑制剂与儿童青少年有害事件的关联

    为了解儿童青少年使用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与有害事件的关联,对已公开发表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报告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尽管有研究报告揭示SSRIs与日益增多的有害事件有关,但已知的临床研究结果并不能提供足够的证据,证明两者之间存在关联.对严重抑郁障碍,佳治疗方案应为氟西汀与认知行为治疗相结合;SSRIs不应作为治疗轻、中度抑郁症的首选药物而应作为二线治疗药物.对SSRIs与有害事件的相关性有必要进一步做出及时评估,为其临床安全应用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鱼爱和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奈替米星致过敏性休克

    患者男,65岁.因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于2004年7月13日入院.查体:T 37.8℃,P 80次/min,R 22次/min,BP 119/85 mmHg(1 mmHg=0.133 kPa),意识清,呈喘憋状,唇紫绀,双肺满布哮鸣音.检测:WBC 9.3×109/L,N 0.73,L 0.237,RBC 4.45×1012/L,HGB 144g/L.给予青霉素400万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00 ml中静滴,2次/d;地塞米松5 mg、氨茶碱0.25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静滴,1次/d;奈替米星0.2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中静滴,1次/d.治疗1 d,气喘缓解.失,心律正常;此后继续静滴其它药物未再出现类似症状.

    作者:张长明;谭广山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术后镇痛泵(PCA)临床应用安全性观察

    自控镇痛泵(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是以一种微电脑装置可由病人自控镇痛的技术.可减轻和缓解手术病人的痛苦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由于使用简便、有效,近10年来在临床日益广泛用于治疗术后疼痛、创伤及肿瘤疼痛.随着国内PCA技术逐步扩大应用,近年有关术后PCA引发的严重不良反应时有发生并已有报道[1].为此,笔者对本院手术科室2004年7月~9月术后应用镇痛泵的患者进行观察,为提高应用PCA的安全性提供参考.

    作者:谢平;张玉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保妇康栓致寒战、发热3例

    例1女,53岁.主因间断寒战,发热4 d,于2004年5月24日来我院门诊就诊.自2004年5月20日起,每天凌晨2时许开始寒战,0.5 h后发热,体温达39℃以上,3 h后体温逐渐降至正常,无其它伴随症状,查体:一般情况好,巩膜无黄染,咽部未见异常,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心肺听诊(-),腹平软,无压痛,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9.5×109/L,N0.76,L 0.24,未查到疟原虫.尿常规、胸片、血生化27项、免疫7项检查均无异常.追问病史,发现患者因老年性阴道炎,自5月19日开始每晚10时许阴道用保妇康栓1枚,故考虑患者的寒战发热可能为保妇康栓所致,嘱停用保妇康栓,当日夜晚起,再无寒战发热出现.

    作者:滕沁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依替膦酸二钠致黄疸和严重肝损害

    患者男,49岁.因骨质疏松症口服依替膦酸二钠(羟乙膦酸钠)0.4g,1次/d.近期检查肝功能正常.在服药后第5天出现皮肤搔痒,第7天出现尿黄,第10天皮肤、巩膜黄染,第15天巩膜重度黄染,且厌食.入当地医院住院治疗.入院时体查:皮肤、巩膜重度黄染,无肝掌及蜘蛛痣,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肝区叩痛,腹部移动性浊音(-).

    作者:管玫;吴锐;陈泽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抑肽酶与冠脉搭桥术围术期心梗相关性的初步观察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患者术中应用抑肽酶是否引起围术期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死.方法:11例择期冠状动脉搭桥术者,均浅低温体外循环(CPB),预充抑肽酶500万KIU.6例灌注4:1冷含血心脏停搏液(10~15℃),5例单次灌注4℃组氨酸-色氨酸-α酮戊二酸(HTK)液.于麻醉诱导后、CPB停机前、术后2 h、第1天、第2天分别采取外周血,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并观察记录异常心电图及胸痛主诉.结果:CPB中至术后第一天CK-MB均显著升高,第二天均恢复正常.5例于术后第一、二天有短暂不典型的ST抬高,全体无胸痛主诉.1例死于呼吸衰竭,其余痊愈出院.结论:未能观察到CABG患者应用大剂量抑肽酶增加围术期心肌梗死的危险.

    作者:叶晓青;黄小蝶;王辉;张莉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