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胸腺肽注射剂引起脓疱疹

苏永珍;凌云

关键词:胸腺肽, 注射剂, 外阴瘙痒, 慢性外阴营养不良, 外阴白色病变, 皮肤黏膜, 门诊就诊, 患者, 妇科检查, 增生性, 血常规, 湿疹样, 尿常规, 治疗, 诊断, 医院
摘要:患者女,35岁.因外阴瘙痒3年,于2004年3月来我院门诊就诊,患者自述3年前因外阴瘙痒就诊.诊断为外阴白色病变,即:慢性外阴营养不良(增生性).曾在其他医院治疗近3年,效果欠佳,外阴奇痒难忍.妇科检查:外阴皮肤黏膜变白、对称,增厚发硬,呈湿疹样改变.血常规、尿常规均正常.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相关文献
  • 依替膦酸二钠致黄疸和严重肝损害

    患者男,49岁.因骨质疏松症口服依替膦酸二钠(羟乙膦酸钠)0.4g,1次/d.近期检查肝功能正常.在服药后第5天出现皮肤搔痒,第7天出现尿黄,第10天皮肤、巩膜黄染,第15天巩膜重度黄染,且厌食.入当地医院住院治疗.入院时体查:皮肤、巩膜重度黄染,无肝掌及蜘蛛痣,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肝区叩痛,腹部移动性浊音(-).

    作者:管玫;吴锐;陈泽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胸腺肽注射剂引起脓疱疹

    患者女,35岁.因外阴瘙痒3年,于2004年3月来我院门诊就诊,患者自述3年前因外阴瘙痒就诊.诊断为外阴白色病变,即:慢性外阴营养不良(增生性).曾在其他医院治疗近3年,效果欠佳,外阴奇痒难忍.妇科检查:外阴皮肤黏膜变白、对称,增厚发硬,呈湿疹样改变.血常规、尿常规均正常.

    作者:苏永珍;凌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大剂量卡托普利致昏迷

    患者男,57岁.因神志不清1 d,于2002年7月10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年.患者于1 d前与他人发生口角,后诉头痛,自行服药治疗头痛(服药种类及剂量家人不详).约1 h后,患者出现昏迷、烦躁、语言不清、小便失禁,无恶心、呕吐、无四肢瘫、抽搐、发热,无咳嗽及胸痛.入院查体:T35.7℃,P 82次/min,R 26次/min,BP 110/70 mmg(1 mmHg=0.133 kPa),呈昏迷状态,双侧瞳孔等大等园,直径约2 mm,光反应灵敏,口角无歪斜,咽反射存在,颈部无抵抗,心、肺、腹均(-),四肢肌力Ⅳ级,肌张力减退,病理征:巴氏征(-),奥本海姆征(-),布氏征(-),克氏征(-).

    作者:安永东;马海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吗啡控释片致老年肿瘤患者急性中毒2例

    例1男,72岁.因嗜睡11h入院.诊断:肝原发性恶性肿瘤,腹膜后淋巴结继发性恶性肿瘤.患者于2004年1月反复出现右上腹闷痛不适,向腰背部放射2月,行肝脏CT检查提示肝右叶一7.0×7.4cm肿块,血AFP>1000 ng/mL,确诊为肝原发性恶性肿瘤.

    作者:房文铮;欧阳学农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度洛西汀临床应用的安全性

    度洛西汀是一种新型选择性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双重再摄取抑制剂,用于治疗重症抑郁和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与传统的抗抑郁药物相比,本品起效迅速,不良反应相对较小.本文对应用度洛西汀的禁忌证和不良反应进行了归纳和介绍,为该药的临床安全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赵静;朱珠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盐酸洛美沙星口服致光敏性药疹

    患者女,55岁.因咳嗽、白痰,于2004年7月20日开始口服盐酸洛美沙星片0.2g,2次/d治疗.服药4d症状无改善自行停药.7月31日,因咳嗽加重继续口服盐酸洛美沙星片(厂家批号同上)0.3g,2次/d.

    作者:纪立伟;房建和;刘丽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地高辛中毒引起重症腹痛腹泻

    患者男,59岁.2003年8月31日上午因腹痛和水样便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6 h出现无明显诱因腹痛,排水样便,便中无脓血及粘液,不伴恶心、呕吐.自服黄连素、氟哌酸后症状曾一度减轻,但不久后上述症状加重,频繁排水样便,并出现胸闷、憋气、心悸,无头晕、心前区疼痛.

    作者:李忠东;于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乙胺丁醇致手指甲紫绀、舌下溃疡及视力减退

    患者男,53岁.因结核性胸膜炎,于2002年4月26日入院,入院查体T 37.1℃,P 90次/min,R 20次/min;肝功能:ALT 40.9 U/L,AST 27.2U/L.当日始予抗结核治疗,异烟肼0.3 g,利福平0.45g,吡嗪酰胺1.0g,1次/d口服.入院后23 d检查肝功能:ALT 93 U/L,AST 54 U/L.

    作者:张静;杨圆;葛卫红;凌春燕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奈替米星致过敏性休克

    患者男,65岁.因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于2004年7月13日入院.查体:T 37.8℃,P 80次/min,R 22次/min,BP 119/85 mmHg(1 mmHg=0.133 kPa),意识清,呈喘憋状,唇紫绀,双肺满布哮鸣音.检测:WBC 9.3×109/L,N 0.73,L 0.237,RBC 4.45×1012/L,HGB 144g/L.给予青霉素400万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00 ml中静滴,2次/d;地塞米松5 mg、氨茶碱0.25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静滴,1次/d;奈替米星0.2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中静滴,1次/d.治疗1 d,气喘缓解.失,心律正常;此后继续静滴其它药物未再出现类似症状.

    作者:张长明;谭广山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布洛芬致过敏性休克

    患者男,18岁.因牙痛,夜间加重1月,于2004年5月21日就诊.口腔检查:右下颌第一磨牙远中邻面龋,探诊敏感,叩痛明显,冷热刺激敏感.诊断:急性牙髓炎.处理:局麻下开髓引流,并给氧氟沙星0.2 g、布洛芬0.3 g、VitB620 mg口服,3次/d.患者于手术后约4 h再次来院,询问病史:手术后约3 h首次服药,服药0.5h后,出现全身皮肤瘙痒,红斑,继而出现胸闷、头晕、乏力,并昏倒在地.在当地诊所行输液等救治措施(具体不详),约10 min后清醒.

    作者:马明东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吡嗪酰胺致下肢肌肉痛

    患者女,31岁.因咳嗽5个月,于2004年8月3日入院.既往无关节炎史和痛风史.查体:消瘦,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干湿啰音.胸片示双肺浸润性结核,痰涂片未发现抗酸杆菌.血沉54 mm/h.血、尿、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均正常.诊断:双肺浸润型结核.

    作者:赵学兰;周立春;李桓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全息自灸贴致慢性乙型肝炎加重

    患者男,30岁.乙肝病毒感染10年余,因发现乏力、食欲减退、尿黄30 d,于2004年3月15日来院就诊.患者于10年前发现HBsAg(+),HBeAg(+),抗HBc(+),肝功能正常.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曾使用干扰素治疗1年,未见疗效.

    作者:霍敏英;赵静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85例急性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调查

    目的:探讨急性感染性疾病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使用抗菌药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2年6月-2004年7月间收治的85例急性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细菌菌株、耐药性及使用抗生素的影响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原菌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50.0%),其次为革兰阳性菌(26.8%);真菌感染的比例相对增多(23.2%).革兰阴性菌以肠杆菌属、大肠埃希菌属、假单胞菌属、克雷伯菌属、不动杆菌属为主.革兰阳性菌以葡萄球菌、肠球菌属为主.真菌感染以念珠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而对青霉素耐药率达66~100%;常见的革兰阴性菌均对氨苄西林高度耐药,对泰能、舒普深耐药率较低.金葡菌、大肠埃希菌和阴沟肠杆菌在使用高效、广谱抗菌药治疗10 d后耐药性显著增高.结论:应重视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监测,合理应用抗菌药是减少耐药菌产生的有效措施之一.

    作者:齐文杰;王红;任爱民;张丽霞;张淑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术后镇痛泵(PCA)临床应用安全性观察

    自控镇痛泵(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是以一种微电脑装置可由病人自控镇痛的技术.可减轻和缓解手术病人的痛苦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由于使用简便、有效,近10年来在临床日益广泛用于治疗术后疼痛、创伤及肿瘤疼痛.随着国内PCA技术逐步扩大应用,近年有关术后PCA引发的严重不良反应时有发生并已有报道[1].为此,笔者对本院手术科室2004年7月~9月术后应用镇痛泵的患者进行观察,为提高应用PCA的安全性提供参考.

    作者:谢平;张玉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青霉素静脉滴注致突发性耳聋

    患者女,42岁.因下颌淋巴结肿大,发热3d,于2003年10月20日来我院就诊.患者入院前3 d出现发热,T 38.9℃,WBC 7.66×109/L,经检查诊断为非特异性淋巴结炎.既往无药物过敏史.青霉素过敏试验阴性,给予青霉素640万u静滴,1次/d.给药过程中未见异常,治疗3 d出院.出院3 d后该患者因耳鸣,右耳听力下降来院复诊.检查外耳道正常,鼓膜正常,咽鼓功能正常,听力检查为感觉神经性耳聋,患者自述除3 d前在我院静脉滴注青霉素外,未服用其它药物.因发病原因不明,暂予停药临床观察.3d后患者耳鸣症状消失,听力恢复.

    作者:张颖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肾功能不全对药动学的影响及临床用药原则

    肾功能不全时药物的肾脏排泄速度减慢或清除量降低,主要经肾脏排泄的药物及其活性代谢产物易在体内蓄积,使药物的血浆半衰期延长,导致药物的毒副作用发生率明显增高.其机制主要涉及体内毒素和代谢产物蓄积、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变化等因素影响了药物的体内分布容积和代谢过程,并干扰了肝脏代谢酶的功能.肾功能减退时应严格掌握用药原则,可根据肾功能损害程度粗略估计药物剂量或根据药物剂量调节因子方程式个体化给药.

    作者:陈海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盐酸洛美沙星注射液致血糖升高

    患者男,72岁.因发热、右上腹不适2 d,于2004年11月1日入院.查体:T 38.0℃,P 82次/min,BP 130/85mmHg(1mmHg=0.133kpa),咽部充血,皮肤、巩膜无明显黄染,肝肾区有叩痛.胸透:心肺膈正常.B超检查:肝硬化.

    作者:徐运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灯盏细辛注射液致严重过敏2例

    例1男,76岁.因冠心病、陈旧性心梗,于2004年2月10日入院.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入院后给予灯盏细辛注射液100 mL,用5%葡萄糖注射液150 mL稀释,1次/d,缓慢滴注.第4天当滴注约10 min时,患者突然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口唇紫绀,四肢厥冷,血压80/50mmHg(1 mmHg=0.133 kPa),T 37.2℃.

    作者:刘世萍;曲婷;尹海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第四部分续)

    急性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本病以病毒感染多见,多数病例为自限性.[治疗原则]1.以对症治疗为主,不宜常规使用抗菌药物.2.极少数病例可由肺炎支原体、百日咳博德特菌或肺炎衣原体引起,此时可给予抗菌药物治疗.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氧氟沙星引起剥脱性皮炎

    患者女,46岁.因畏寒、发热、咳嗽4 d,于2003年12月30日入院.患者既往无青霉素过敏史,并未用过氧氟沙星等氟喹诺酮类药物.入院查体:T 38.5℃,P 90次/min,R 24次/min,BP110/70 mmHg(1 mmHg=0.133kPa),精神尚好,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及双扁桃体不肿大,咽不红,右中下肺可闻及少许湿啰音,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肝脾肋下未及,莫非氏征(-),肝区叩击痛(-).

    作者:赵春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